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名曲主持词(共合集)

发布时间:2022-04-24 10:00:44 | 来源:网友投稿

《古琴名曲赏析》心得体会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与白居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琴者,情也;
琴者,禁也。”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
春秋时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
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
唐代文人刘禹锡则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

琴音的低缓悠远、缥缈入无,让人由抚琴听琴而进入一超乎音响之上的“无声之乐”的意境,体验到“希声”“至静之极”的境界;
庄子将这种虚静的、通乎天地万物的境界称为“天乐”,“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庄子·天道》)乃是一种天人相和、无言而心悦、超乎音响感受之上的精神境界。在佛家,则称之为“空”的体验、乃是一种“无我之境”。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自古,中国历代文人皆讲求“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每当文人抑郁不得志之时,通常选择由儒入道,将关注点从纷攘的外界拉回到丰富的内心,逍遥隐逸,寄情山水,亲近广阔的大自然。抚琴作为修身养性的方式之一,令历代文人雅士为之沉醉而解脱释怀。这正如嵇康在《琴赋》当中所言:“物有盛衰,而此(古琴)无变;
滋味有猒,而此不勌,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于音声也。是故复之而不足,则吟咏以肆志,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

弹奏之人在古琴朴实低缓而又沉静旷远的音声之中,由躁入静进而物我两忘,“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致乐以治心,乐则安,安则久”。古琴艺术之所以能独树一帜而备受推崇,除“琴德最优”外,更由于其音乐的特质能顺乎自然,耐人寻味,符合中华传统文化追求意境、崇尚内在和寓意含蓄的特征,它含藏着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内核,体现了古人修身悟道的德行,而成为人格培养和精神升华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古琴的三种音,散音、泛音、按音,都非常安静。散音松沉而旷远,让人起远古之思;
其泛音则如天籁,有一种清冷入仙之感;
按音则非常丰富,手指下的吟猱余韵、细微悠长,时如人语,可以对话,时如人心之绪,缥缈多变。泛音象天,按音如人,散音则同大地,称为天地人三籁。因此古琴一器具三籁,可以状人情之思,也可以达天地宇宙之理。古琴之音,既淳和淡雅,又清亮绵远,意趣高雅,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温柔敦厚,形式中正平和,无过无不及,“琴之为器也,德在其中”,琴道更是让有素养的文人士大夫为之一生追求。

中国古琴音乐是一门具有深刻历史文化背景的艺术,它以多重美的高雅品质,引人无限向往和追求。在人心容易流于浮躁的今时今日,亟需古琴这般恬淡、平和的音乐,让人心得以安住沉静,回归内心自性里丰富的精神世界。

名曲串情书

彭炳忠

《小微》:

《你现在还好吗》?在《分手的夜里》,与你《吻别》之后,我坐在《三套车》来到《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天涯孤客》的我《望星空》唱起《单身情歌》、《我真的好想你》、《心中的玫瑰》。但《我为何让你走》?《只要你过得比我好》,回去后《我枕着你的名字入眠》,《把悲伤留给自己》,让你《潇洒走一回》,我也《执迷不悔》!但《讲不出再见》。

《哪里的天空不下雨》?我何必《祈求》《雨季不再来》?《无论是错对》,《仍感激相爱了一年》。我本想与你将《糊涂的爱》谱写成《现代爱情故事》,但不知《是缘是债是场梦》,还是《相逢何必曾相识》。然而《现实就是现实》,《分手摆在胸口》。《你真的可以忘记我吗》?《藉口》都是《美丽的谎言》,我不想《初恋情人》把我当成《说谎的爱人》。

《你知道我在等你吗》?我怎么《爱上一个不爱我的人》。《说句心里话》,如果《天若有情》,我《祈祷》、我《祝福》、我《渴望》你永远是我的《知心爱人》!《其实你不懂我的心》,《我只在乎你》,而且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男女之间》《一夜倾情》,真乃《一场游戏一场梦》。《活着就是等待》,就算《等你等到我心痛》,我《还是觉得你最好》!《没有你之后》,《上帝也哭泣》。不管《我这样爱你到底有没有错》,《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你都是我《粉红色的回忆》。

《春天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慢慢地陪着你走》,《我不想说》《我可以抱你吗》?怕你说我《花心》,《只想一生跟你走》,《你是如此难以忘记》。

《今年夏天》,《忘不了》《在水一方》,《西沙我可爱的家乡》到《太阳岛上》《外婆的澎湖湾》《踏浪》看《水中花》。《爱在深秋》,《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相逢在雨中》,《我悄悄地蒙上你的眼睛》,用《恰是你的温柔》的《火苗》烘干你那颗《潮湿的心》,你鼓励我不要《心太软》、要《敢爱敢做》,要珍惜我们这份《迟来的爱》。

《大约在冬季》,我们《走西口》经《山路十八弯》,过《天路》,踏遍了《黄土高坡》,上《青藏高原》,《在那遥远的地方》看《飘雪》。你唱着《我爱你塞北的雪》,《在太行山上》回荡…… 《在满山红叶似彩霞》的《好日子》里,我们又《相会在攀枝花下》,我《诚恳》地《期待》,《梦中的你》与我《一见钟情》!我最爱听你唱《我有一段情》,《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高原蓝》、《久别的心》、《重逢》等《同一首歌》。《想家的时候》《想说爱你不容易》,但《我的眼里只有你》,《放弃我是你一生的错》!

《公子多情》《为了谁》?你应该《明明白白我的心》,我《轻轻地告诉你》,《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用自己的方式爱你》,《让我一次爱个够》吧!

可是《明天是否依然爱我》?如果《再见亦是朋友》,我只有尊重你的《选择》。在《烟雨凄迷》的夜里,《人在旅途洒泪时》,我望着你《孤单背影》,《相思风雨中》那种《逝去的诺言》只能成为《无言的结局》。

回忆起《情人路》上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你的眼神》《挡不住的风情》真是让我《几分伤心几分痴》。《我曾用心爱着你》,但你《早已离开我》。《分飞燕》后,我《曾经心痛》过,我是个《伤不起》的人。《冷风》《划破我思念》,还有《写不完的爱》……我《让生命等候》《最真的梦》,把这封情书《留给这世上我最疼爱的人》和《自作多情》的《朋友》。

《祝您平安》!

《牵挂你的人》:《童年》上

二○一二年二月十四日

——摘自2012年3月21日《茂名日报》

钢琴名曲欣赏

钢琴艺术是来自欧洲的音乐艺术,它真正进入中国社会,是在

19、20世纪之交。在接受、学习、借鉴这一人类优秀音乐文化成果的同时,中国自己的钢琴艺术也随之孕育、萌芽、成长起来。

自20世纪初,第一首中国钢琴曲——赵元任先生创作的《和平进行曲》于1915年正式发表以来,我国一代代音乐家、作曲家、钢琴家们孜孜不倦地致力于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为之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辛劳。中国钢琴艺术创作历经近百年的挫折与繁荣,取得较大成就,形成具有多种风格、多种体裁的钢琴曲库,包括改编作品、原创作品,大型协奏性作品等等。这些不同风格的作品为我们勾画出了一条清晰的近现代中国钢琴作品创作历程的线条。

一、20世纪初中国钢琴早期的探索阶段

1、萌芽起步期(1910—1929)。

进入20世纪,在西方音乐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延续了数千年的中国传统音乐受到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以沈心工、李叔同、萧友梅、王光祈等为代表的,一批学贯中西,具有爱国热忱的音乐家们,在中国乐坛上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新音乐运动。

1913年,赵元任根据民间音乐曲调创编了风琴曲《花八板与湘江浪》,并于1914年5月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的风琴弹奏会上公演,这预示着我国键盘音乐创作的启蒙。1915年,赵元任又创作了钢琴曲《和平进行曲》,在《科学杂志》第一期公开发表,这是迄今所见中国人创作的第一首钢琴音乐作品。

这一时期为歌曲而作的钢琴伴奏,在“中国化”钢琴音乐创作方面同样作了种种探索。青主的《大江东去》、萧友梅的《问》、赵元任的《卖布谣》以及黄自的《玫瑰三愿》等歌曲的钢琴伴奏,烘托和渲染了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与色彩的变化发展,成为艺术歌曲的有机组成部分。

此时期的作曲家与作品:
赵元任:
《和平进行曲》(钢琴曲,1915 年)、《偶成》(钢琴曲,1917 年)、《小朋友进行曲》(钢琴曲,1919 年)、《锯大缸》(钢琴曲,1921 年)、《卖布谣》(歌曲钢琴伴奏,1925年)、《教我如何不想他》 (歌曲钢琴伴奏,1926 年)、《也是微云》(歌曲钢琴伴奏,1927年) 。

老志诚:
《牧童之乐》(钢琴曲,1932年)、《秋兴》(钢琴曲,1932年) 。

江定仙:
《摇篮曲》(钢琴曲,1932年) 萧友梅:
《新霓裳羽衣舞》(钢琴曲,1923年)、《哀悼歌》(钢琴曲)、《钢琴教科书》

这一阶段的钢琴教学所采用的教材主要为《拜厄钢琴基础教程》、《车尔尼练习曲作品599》、《车尔尼练习曲作品849》、《车尔尼练习曲作品 299》、《哈农练指法》、《小奏鸣曲集》等初级教材,这些外来的教材一直影响着中国钢琴教学。赵元任、萧友梅等人根据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也先后编写过一些初级教材,但他们的教材根本没有用于钢琴教学的主修方向,只是作辅助教学与练习。

2、艺术创作雏形期1930—1949。

这个时期大致经历了近20年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30年代初期至30年代后期,第二阶段是30年代末期至40年代末期。

第一阶段1930—1937 。

这个时期在中国左翼“加强与世界无产阶级文艺运动的联系,以极大的热情引进介绍苏联的文艺理论与成就”的思潮影响下,“五四”时期的启蒙主义艺术观逐渐沉寂,随之而来的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的艺术观与“救亡”的时代声音相互结合而形成的一股强大艺术潮流。在这种背景下,许多俄籍钢琴家、钢琴教育家纷纷来到中国,这对中国的钢琴音乐的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为我国培养了一批钢琴音乐人才,并一直影响着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

1934年,贺绿汀《牧童短笛》的问世,标志着中国钢琴音乐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30年代的代表作品还有:1932年老志诚的《牧童之乐》、1932年江定仙的《摇篮曲》、1934年贺绿汀的《摇篮曲》、1934年俞便民的《C小调变奏曲》等作品。其中旅居日本的江文也创作的《十六首断章小品》(作品8)和《五首素描》(1935年)、《三首舞》 (1936 年)曾在1938年威尼斯第四届国际作曲家比赛中获奖。这是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旅居法国的丁善德创作了《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

1934年,俄国作曲家齐尔品到中国征集中国风格钢琴作品,此时,有六首中国钢琴曲获奖,它为后来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二阶段1937—1949这一阶段是战争、救亡与艺术发生更为密切关系的一个时期 。

30—40 年代的中国钢琴音乐尽管创作手法各异,但在创作上却体现出一种共有的特征。在旋律写作方面,大多以中国传统音乐常用的音阶调式、旋法为幕础,而又不拘于原有的民族曲调。在乐曲结构手法力面,他们在总结西方乐曲的曲式结构基础上,采用我国民族音乐中的“加花变奏”、“合头”、“变尾”等手法,来实现“变化再现”的目的,在和声写作方面,他们继承发扬了20年代一些作曲家对和声民族化探索的成果,运用一些细微、精致的和声处理来避免大小调功能结构与民族音调之间风格的矛盾,形成了独特的既具欧洲古典和声典雅又透发出中国民族色彩的和声风格。在复调写作方面,“很擅长于在创作中自由地编制纯朴、动听的复调织体,用行云流水般的五声化旋律做成的各种自由对位,既体现了欧洲复调技术的规格与精神,又融进了中国式的旋律思维,从而成功地显示了西方对技法与我们的民族音乐语言相结合的巨大潜力”。

此时期的作曲家与作品:
1946年瞿维的《花鼓》,是40年代描写人民新生活的钢琴音乐代表作。

1941年贺绿汀的《怀念》、《小曲》、冼星海的《哈萨克舞曲三首》等也是这一时期优秀的作品。

1947年桑桐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是迄今为止见诸资料中我国最早的无调性现代钢琴曲。

1945 年丁善德创作了《春之旅》 1946年陆华柏创作了《浔阳古调》

1948年陆华柏创作了《农作舞变奏曲》

二、20世纪中叶中国钢琴的艺术创作阶段

1、艺术创作繁荣期1950—1966。 新中国成立以后,音乐教育在中国得到了发展,钢琴音乐创作也有了根植的土壤。“为工农兵服务、为政治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

一系列文艺政策成为社会主义新文艺的响亮口号。用西洋乐器表现中华民族的风格与特点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艺术方针的具体实践。

标题性是这一时期中国钢琴音乐一大特点。大多数作品使用了中国传统器乐标题性作为曲名,也有的兼用无标题音乐与标题音乐两种命名法相结合的方式为作品题名,这种表现人 的心理与情感方面且富于抽象性和预示性的中国音乐标题,是这一时期中国钢琴音乐风格特征的另一体现。

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大致有七十多首。如:
丁善德:

1950 年创作了《第一新疆舞曲》

1953年创作了《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 1955 年创作了《第二新疆舞曲》

江文也:

1950 年创作了《乡土节令诗曲》 1951 年创作了《渔夫舷歌》

马思聪:

1950 年创作了《三首舞曲》 1952 年创作了《粤曲三首》

陈培勋:

1952 年创作了《卖杂货》 1952 年创作了《旱天雷》

1953年创作了《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 1959年创作了《思春》、《旱天雷》

桑桐:

1952 年创作了《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 1959 年创作了《随想曲 》

朱工一:

1952年创作了《序曲三首》 廖胜京:

1953 年创作了《火把节之夜》 汪立三:

1953 年创作了《蓝花花》 1957年创作了《小奏鸣曲》

蒋祖馨:

1955 年创作了《庙会》 杜鸣心:

1955年创作了《练习曲》 1956年创作了《变奏曲》

朱践耳:

1955 年创作了《序曲二首》 殷承宗:

1955年创作了《快乐的啰嗦》

黎英海:

1956年创作了《民歌小曲五十首》 刘庄:

1958年创作了《巴蜀之画》 郭志鸿:

1958年创作了《新疆舞曲》

王建中:

1958年创作了《云南民歌五首》 1961年创作了《变奏曲》

周广仁:

1958年创作了《小红军》

吴祖强、杜鸣心:1959年创作了《鱼美人选曲》 田丰:

1960 年创作了《高山族组曲》 石夫:

1964 年创作了《塔吉克舞曲》 储望华:

1964 年创作了《翻身的日子》

1958年10月,出版了杨儒怀的《八首民歌短曲》。这八首短曲都是根据民歌改编而成,东蒙民歌《小情人》、蒙古民歌《淌得哥哥》、贵州民歌《山歌》、山西民歌《提起哥哥走西口》、《真魂魂跟上你走》和《配夫妻》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陕北民歌《信天游》。

1959年1月,《中南音乐专科学校创作丛刊——简易钢琴曲集》正式出版。曲集中有10首小曲:青海民歌《送大哥》,朝鲜民歌《大同江边》,东蒙民歌《诺恩吉娅》,陕西陇东民歌《民歌主题变奏曲》、《摇篮曲》、《让开,让开!》,四川民歌《花儿慢慢摇》,越剧主题《小序曲》,戏曲牌子《拜厢》,湖北民歌《双撇笋》。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非常重视音乐教育,在沈阳、成都、武汉、西安、广州等城市先后建立了音乐学院,一些高等师范院校相继设立了音乐系,钢琴教学已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铺开,钢琴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采用欧洲的传统钢琴教材外,还自编了一些具有中国风格的钢琴教材。有黎英海编写的《五声调式钢琴练习曲》、《民歌钢琴小曲五十首》, 有中央音乐学院编写的《中国钢琴曲选》、有《钢琴教学曲选——中国作品集》等等。一批青年钢琴家 (如倪洪进、傅聪、李民锋、丁逢辰、李其芳、史大正、刘诗昆、殷承宗等) 脱颖而出。

2、艺术创作改编期1966—1976。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中国的历史上被称为“文化大革命”时期。在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历史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这一时期可以说是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重要转折期。

文化大革命时,一批钢琴家、教授被集中起来,讨论为“样板戏”唱腔写钢琴伴奏的问题。因此,在当时出现了家喻户晓的钢琴伴唱《红灯记》,后来又出现了钢琴曲《甘洒热血写春秋》、《家住安源》、《北风吹》等。还有一批作曲家、钢琴家并未停止工作,他们采用原歌曲、故事标题,改编成为钢琴音乐,通过了“四人帮”的政治审查。

这一时期的钢琴作品还包括:

刘诗昆:
1966年创作的《公社社员喜洋洋》 崔世光:
1967年创作的《松花江上》 1976年《夫妻识字》

王建中:
1972年创作的的《赤胆忠心》、《大路歌》 1973年创作的《陕北民歌四首》《百鸟朝凤》、《梅花三弄》 1974年《绣金匾》

储望华:
1972年创作的《二泉映月》 1973年《浏阳河》

杜鸣心:
1975年创作的《红色娘子军组曲》 黎英海:
1975《夕阳箫鼓》

陈培勋:
1975年创作的《平湖秋月》 1976年创作的《流水》

周广仁:
1976年创作的的《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 殷承宗、储望华、盛礼洪、刘庄等人:

1970年创作的钢琴协奏曲《黄河》 1976年创作的《十面埋伏》、《做人要做这样的人》、《北风吹》

三、20世纪末中国钢琴的多元化创作阶段(1977—1999)。

1976年随着“四人帮”的粉碎,中国结束了历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伴随“拨乱反正”及其后的“改革开放”等一系列政治、经济乃至文化艺术上运动的开始,中国当代社会进入了解放思想的新时期。全新的思想观念、多元的文化观念和观念的急速转化等使这一时期的音乐观念由文革期间的“一元化”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中国钢琴音乐创作这一时期出现 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许多作曲家在坚持中国调式特性的和声研究与革新的同时,更为大胆的吸收、运用西方的现代作曲技法,对新的风格、新的音响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尝试,他们有选择性地使用了各种无调性变体手法(如“十二音技法”等);有的则自己独创技法体系(如“太极作 曲系统”等),且使理性的思考与创作实践同步进行,创作了不少风格迥异的优秀钢琴音乐作品。

黄安伦的《序曲与舞曲》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此曲获“国庆”周年献礼器乐创作比赛二等奖。

这一时期的作品还有:

汪立三:

1977年创作的《叙事曲——游击队歌》 1978年创作的《兄妹开荒》

黎英海:

1978年创作的《阳关三叠》、储望华:

1978创作的《新疆随想曲》、《红星闪闪放光彩》 崔世光:

创作的《松花江上》等等。

进入80年代后,这种创作态势尤显突出,从钢琴音乐创作题材的宽泛性、形式的多样性、技法的创新性以及音乐所表达思想内涵的丰富性,都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钢琴音乐进入了多元化

的发展阶段。随着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研究的深入,为作曲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与此同时,西方现代音乐创作理论及表现手法又拓宽了作曲家们的艺术视野,丰富了他们的创作技巧。这个时期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又呈现出了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可以说“民族风格与现代作曲技法相结合”这一创作观念己成为这个时期钢琴音乐创作的显著的特征。

1986年殷承宗的钢琴伴唱曲《红灯记》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

这一时期的作品还有:

汪立山:

1980年创作的《梦天》、钢琴组曲《东山魁夷画意》、钢琴套曲《他山集——序曲与赋格五首》

罗忠镕:

1986年创作的《钢琴曲三首》(《托卡塔》、《梦幻》、《花团锦簇》) 王建中:

创作的《彩云追月》、《樱花》、《谐谑曲》、《陕北民歌五首》 朱践耳:

创作的《云南民歌五首》 石夫:

创作的《即兴曲》、《第二新疆舞曲》 倪洪进:

创作的《壮乡组曲》 黄虎威:

创作的(欢乐的牧童》 孙以强:

创作的《春舞》

陈铭志:

1982年创作的《钢琴复调小品八首》 权吉浩:

创作的《长短的组合》、《宴乐》 陈怡:

创作的《多耶》 周龙:

创作的《五魁》

崔文玉:

创作的《第一奏鸣曲》 杨衡展:

创作的《但曲》 姜小丽:

创作的《寒号鸟》 蒋祖馨:

创作的《箴前》、《第一奏鸣曲》、钢琴组曲《山花烂漫》 崔世光:

创作的《山泉》、《山东风俗组曲》 高为杰:

创作的《秋野》 彭志敏:

创作的《风景系列》

丁善德:

创作的《儿童钢琴曲八首》、《小序曲与赋格》、《小奏鸣曲》、《前奏曲六首》、《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 夏良:

创作的《西双版纳风情》 赵晓生:

1986年创作的《太极》 刘敦南:

创作的钢琴协奏曲《山林》 杜鸣心:

创作的钢琴协奏曲《春之采》

谭盾:

创作的钢琴组曲 《八幅水彩画的回忆》 结语

据不完全统计,在本世纪前半叶的近50年间,比较重要的中国钢琴作品大约有34首(其中几乎绝大多数属于小品、或小品组曲性质的作品)。而在新中国建立后的将近20多年间,公开发表及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中国钢琴作品已达百首左右。从“文革”结束以来的30年间,公开发表及在实际教学、演出中选用的作品则达到了250多首,并且几乎囊括了钢琴音乐的大、小各种体裁。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几乎绝大部分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者都不同程度地为体现钢琴风格的民族化和现代化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总之,钢琴专业论文代写建国60年特别是近30年来中国钢琴界在和各有关方面的相互配合下为发展中国钢琴事业所体现的巨大热情,及所取得的成绩是明显的、突出的,深信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纪,中国的钢琴事业必将以更新的面貌呈现于社会主义祖国的乐坛和世界乐坛。

兴隆乡学校经典名曲欣赏简介

1、《百鸟朝凤》

山东民间乐曲,唢呐独奏。乐曲以热情欢快的旋律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劳动生活的回忆。

2、《苗岭的早晨》 口笛独奏,白城仁曲 展现美丽的苗寨春色晨景和苗族人民愉快劳动的喜悦心情。

3、《单簧管波尔卡》波兰

普罗修斯卡

钢琴曲,形象鲜明,风格清新,富有田园风味。

4、《梦幻曲》 德国 舒曼 旋律温馨而甜美,勾起人们对童年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

5、《杜鹃圆舞曲》 挪威 约纳森

三拍子圆舞曲,乐曲描绘生机盎然的景象,好似杜鹃鸟灵活地在林中飞来飞去。

6、《那不勒斯舞曲》 俄国 柴可夫斯基

小号主奏 表现意大利女郎所跳的南方那不勒斯舞曲音乐。

7、《回家》 凯丽金曲

萨克斯独奏,表达了一个匆匆回家的游子在归途中所怀的热切渴望和甜美幸福的心情。

8、《小步舞曲》 德国 巴赫

三拍子舞曲,给人以淡雅、柔和之感和温文尔雅的动作与意境。

9、《欢乐颂》 德国

贝多芬

表现了全人类团结友爱的理想,表达出人民对和平自由、平等的愿望。

10、《牧童短笛》 中国作曲家贺绿汀 钢琴曲,形象鲜明,风格清新,富有田园风味。

11、《渔舟唱晚》

筝独奏同志,娄树华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

12、《丰收锣鼓》

民族管弦乐曲,表现了我国农民的劳动生活和喜获丰收的欢乐情绪。充分发挥了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彩的表现功能,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点。

13、《草原巡逻兵》

笙独奏曲,又名《草原骑兵》。乐曲采用了蒙古民歌的音调,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14、《小天鹅舞曲》

俄罗斯作曲家柴柯夫斯基创作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第二幕的一段舞曲。表现四只小天鹅跳的一段欢乐舞蹈的伴奏音乐。

15、《我的祖国》 故事影片〈上甘岭〉的插曲。刘炽曲,深刻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和保家卫国和保家卫国的坚强信念。

16、《北京喜讯到边寨》

管弦乐曲,热情奔放的舞曲,取材于苗族与彝族民间音乐,表现了重大喜讯传到祖国边陲时,山寨的人们欣喜若狂,纵情欢庆的情景。

17、《秋日私语》 法国

保罗.塞内维尔和奥立佛.图森,旋律优美,仿佛秋风吹醒树叶,落叶深吻大地,当这个世界寂静无声的时候,有情人喁喁私语,梦幻而悠扬。

18、《瑶族舞曲》 刘铁山 茅沅曲,民族管弦乐曲,生动地描绘出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

1

19、《雨打芭蕉》何柳堂作曲,旋律优美抒情,歌唱性很强,表达式了人们的喜悦炎情,也展现了诗情画意的岭南风光。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具有浓郁的岭南情调。

20、《梁祝》 小提琴曲,何占豪、陈钢

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21、《蓝色多瑙河》 奥地利

小约翰.施特劳斯

这是典型的圆舞曲风格的管弦乐作品,以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奥地利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深厚感情。

22、《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赞颂了江南水乡的优美风韵。

23、《月光下的凤尾竹》 美国

林贝卡

听起来非常优美,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觉,不同使人想起郁郁葱葱的凤尾竹林,别具一格的傣家楼阁撒落在林间,竹林中隐隐飘出的阵阵葫芦丝,轻清淡雅。

24、《二泉映月》

弦乐合奏,华颜钧,乐曲是由凄凉,寂静,转为悲愤怒号的情绪体现反抗黑暗势力与其坚决斗争的信心。

25、《命运交响曲》德国作曲家,贝多芬,表现出一种柔和、纯良温和的品格,以优美抒情的旋律,抒发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无限憧憬。

26、《保卫黄河》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表现抗日军民斗志昂扬,奔赴战场的情景。展现了一幅幅英勇抗战的壮丽画面,奏出硝烟弥漫,战马奔驰,勇敢杀敌,革命队伍千军万马势不可挡的伟大气势。

27、《拉德茨基进行曲》

奥地利作曲家 老约翰.施特劳斯,表现雄壮军威,鼓舞土气,伴有战马奔腾的节奏,描写拉德茨基在马上的威武形象。

28、《月光》 法国作曲家 克洛德.德彪西。描绘出一幅月光照耀下,夜色迷茫,景物朦胧的绝妙画面。

29、《万马奔腾》 马头琴演奏 蒙古族音乐 蒙古族马头琴演奏家齐.高力宝演奏。表现了一匹烈马在赛场上奔腾不息,死而后已的精神,也表达作者对大草原的热爱和对马的热爱。

30、《牧歌》内蒙古民歌为素材创作的小提琴曲,使人沉醉在蓝天、白云、羊群等交融而成的如诗如画的意境。

读唐诗》是著名词作家魏德泮的作品。谷建芬曲获得了2007全国少儿歌曲创作比赛的金奖。让孩子在快乐的儿歌中学习古诗,在优美的旋律中亲近经典。

《乘着歌声的翅膀》,艺术歌曲,这首歌的歌词是德国诗人海涅的一首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美好向往。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图景

《花儿与少年》青海民歌,王洛宾整理歌词,描绘青海高原春天的美丽及青年们像春天般美丽的爱情。

2 《蓝色的多瑙河》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最富盛名的圆舞曲作品。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旋律优美、流畅,色彩丰富,始终给人以新鲜变化无穷的感觉,节奏鲜明,

《草原英雄小姐妹》是一首琵琶协奏曲,由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创作于1973年。

乐曲描写了蒙古族少女龙梅、玉荣为保护集体羊群与暴风雪搏斗的事迹,表现了新中国少年儿童热爱集体,不畏风暴的高尚风格和勇敢的精神。

《彩云追月》古筝演奏曲,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

《回声》无伴奏合唱,尼德篮作曲家拉索作曲,双四声部男女混声 表现了回声在空旷、静谧的山谷中时隐时现,时强时弱的回荡。

《山童》我国西南地区的儿童合唱曲。歌曲通过山童的耳闻目睹,展示了色彩绚丽、音响纷繁的山间景物,生气盎然,更充满谐情意趣,令人心驰神往。

《土耳其进行曲》,奥地利作曲莫扎特被誉为“神童”。所作,钢琴曲,土耳其军乐的明朗、雄壮的特点。

无伴奏合唱曲。生动 3

中国民乐名曲介绍

《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是一首古琴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

《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平沙》,作者传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逊、明代朱权等,众说不一。曲谱最早载于公元1634年(明末崇祯七年)刊印的藩王朱常淓纂集《古音正宗》。

全曲以水墨画般的笔触,淡远而苍劲地勾勒出大自然寥廓壮丽的秋江景色,表现清浅的沙流,云程万里,天际群雁飞鸣起落的声情。曲意爽朗,乐思开阔,给人以肃穆而又富于生机之感,借鸿雁之高飞远翔,抒发和寄托人们的胸臆。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本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1977年8月,美国发射的“旅行者”2号太空船上,放置了一张可以循环播放的镀金唱片,从全球选出人类代表性艺术,其中收录了著名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演奏的长达七分钟的古琴曲《流水》用以代表中国音乐。

1

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的古琴名列其中。2006年5月20日,古琴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划分在“民间音乐”类。

《梅花三弄》

是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此曲最早是东晋时桓伊所奏的笛曲。后由笛曲改编为古琴曲,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

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体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梅花三弄》又称《三弄梅花》

《妆台秋思》

古曲,取材于昭君出塞的故事,最早是琵琶文曲套曲《塞上曲》中的第四曲,后改编为箫独奏曲、古筝曲等版本。

2

《阳关三叠》

又名《阳关曲》、《渭城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感人至深的古曲。目前所见的是一首琴歌。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难得的精品。

乐曲产生于唐代,是根据著名诗人、音乐家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的。因为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所以,又名《渭城曲》、《阳关曲》。大约到了宋代,《阳关三叠》的曲谱便已失传了。目前所见的古曲《阳关三叠》则是一首琴歌改编而成。

《阳关三叠》原诗已饱含深沉的惜别之情,谱入琴曲后又增加了一些词句,加强了惜别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留恋的诚挚情感。

全曲共分三大段,用一个基本曲调将原诗反复咏唱三遍。故称“三叠”。

《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原系古曲,现在流传的是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的代表作,又名《醉太平》,又有说以江南丝竹八大套中的《欢歌》发展而成,此曲广泛流传在粤剧音乐中。

3

30年代,吕文成于中秋时节畅游杭州西湖,西湖美丽的景色,使他感慨万分,触景生情,遂创作了这首描写月夜西湖景色,赞美大自然好风光,曲调轻柔秀美的作品,表达他对西湖美景的感受。

这是广东音乐抒情乐曲中的佳品。该曲以清新明快、悠扬华美的旋律,描写了杭州西湖的胜景之一“平湖秋月”:皎洁秋月清辉下的西湖幽静迷人,秋夜景象平和、静谧,晚风轻拂、素月幽静。乐曲奏出诗般的意境,也寄托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渴望太平的愿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描绘出中国江南湖光月色,诗情画意的夜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感受与热爱。

全曲一气呵成,酣畅抒情,被誉为中国器乐作品中最出色的旋律之一。

《空山鸟语》

二胡独奏曲,刘天华作曲,初稿写于1918年,十年后才定稿。标题采自于唐王维诗:“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响。”在此曲中,刘天华创造性地运用三弦拉戏式的模进手法,描绘了深山幽谷,百鸟嘤啼的优美意境,是一首极富形象性的

4 作品。1993年获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人20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奖”。

全曲共五段,另有引子和尾声。引子慢速带装饰音的八度、五度、四度的大音程跳进,恰似空谷回声,刻划出一种幽渺、静穆的意境,令人神往。第

一、二段的音乐清新活泼,气氛活跃。

三、

四、五段运用各种拟声的表现技巧,生动形象,展现出一幅鸟声四起。争相飞鸣的喧闹情景,表达了人们对美丽大自然的热情赞颂。尾声部分再现一段旋律,末句采用分解的大三和弦的上行旋律,明亮有力,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追求。

这首曲子是刘天华先生十大名曲里技巧最难的一首,发表于1928年。刘天华先生的故乡江阴有一座山叫黄山,满山都是竹林,鸟语花香,非常美,这首曲子就是作者根据当时的情景创作而成。

《阳春白雪》

又名《阳春古曲》。作为一首广泛流传的琵琶古曲,《阳春白雪》旋律清新流畅,节活泼轻快,冬去春来,万物繁荣,好一派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仿佛就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现存琴谱中的《阳

5 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之意。

《二泉映月》

二胡独奏曲,无锡有惠山泉水,被称为"天下第二泉"。小桥流水,景色优雅,一派祥和,但著名二胡演奏家华严均却以其饱经风霜、历经艰辛的身世出发,把感受的人世之悲苦谱于该曲。该乐曲的意境深沉,含蓄凄凉,形式朴素自然,平静的外表难掩内心的哀怨;
柔婉的形象体现气质的刚毅。全曲以变奏曲的形式,将音乐主题不断展开,推至高潮。之后又回到原来的情绪之中。

乐曲一方面向人们描绘了一幅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画卷,另一方面以旋律中柔中带刚的情绪,表现作者对坎坷人生的不平与怨恨,深刻地揭示出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自傲的生活意志。有荡气回肠之感。

《彩云追月》

6 民族管弦乐曲,创作于1935年。任光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任节目部主任时,同聂耳一起,为百代国乐队定了一批民族管弦乐曲并灌制唱片,《彩云追月》就是其中的一首。1960年,彭修文根据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编制重新配器。乐曲以具有民族色彩的五声性旋律,通过各种乐器的细腻编配,以轻快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曲调悠扬而抒情。

《苏武牧羊》

公元100年,苏武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被扣后坚贞不屈,被放逐到冰天雪地的贝加尔湖边牧羊。但他不畏强暴,抗争十九年后胜利回国,成为千古不朽的爱国英雄。

根据学堂乐歌改编的埙曲《苏武牧羊》表现的就是这样一个主题。原歌产生于民国初年,上世纪

二、三十年代广泛流传。埙旷远幽怨的音色,使它更适合于阐释《苏武牧羊》这样历史题材的乐曲,那苍凉凄楚的阵阵埙声,仿佛是一个流落塞外苦寒之地十八年的老人在倾诉生活的苦难和对故土的思念。

《汉宫秋月》

7

《汉宫秋月》为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但乐曲的历史并不长。原为琵琶曲,乐曲要表达的主题不是很具体。不少相关文章对此曲解题时都模糊地称,此曲旨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细腻深远的幽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具有很深的艺术感染力。

《汉宫秋月》很可能与《汉宫秋》有一定的关系。而《汉宫秋》是一出元末杂剧,作者是马致远。《汉宫秋》讲的是王昭君和亲出塞的故事。

又说相传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幽居长门宫,以千两黄金,求得司马相如作《长门赋》,以期重获汉武帝的宠幸。于是,有《长门怨》古乐曲,《汉宫秋月》为其一。

《广陵散》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它是我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它至少在汉代已经出现。其内容向来说法不一,但一般的看法是将它与《聂政刺韩王》琴曲联系起来。《聂政刺韩王》主要是描写战国时代铸剑工匠之子聂政为报杀父之仇,刺死韩王,然后自杀的悲壮故事。关于此,蔡邕《琴操》记述得较为详细。

8 《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或许嵇康也正是看到了《广陵散》的这种反抗精神与战斗意志,才如此酷爱《广陵散》并对之产生如此深厚的感情

“广陵”是扬州的古称,“散”是操、引乐曲的意思,《广陵散》的标题说明这是一首流行于古代广陵地区的琴曲。

嵇康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大师,并且他弹得一手好琴,尤其善于演奏《广陵散》,倍受人们关注。当时与他齐名的还有比他大十三岁的阮籍,音乐史上常有“嵇琴阮啸”的说法。嵇康那卓越的才华和逍遥的处世风格,最终为他招来了祸端。公元262年,统治者司马昭下令将嵇康处以死刑。在刑场上,有三千太学生向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拜嵇康为师。而此刻嵇康所想的,不是他那神采飞扬的生命即将终止,却是一首美妙绝伦的音乐后继无人。他要过一架琴,在高高的刑台上,面对成千上万前来为他送行的人们,弹奏了最后的《广陵散》,铮铮的琴声,神秘的曲调,铺天盖地,飘进了每个人的心里。弹毕之后,嵇康从容地引首就戳,时年仅三十九岁。

嵇康从小喜欢音乐,并对音乐有特殊的感受能力,有极高的天赋。他精于笛,妙于琴,还善于音律。嵇康所弹奏的《广陵散》是这一古代名曲经嵇康加工而成的一首曲子正因

9 为嵇康临刑索弹《广陵散》,才使这首古典琴曲名声大振,一定程度上,《广陵散》是因嵇康而“名”起来的。

《渔舟唱晚》

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北派筝曲。《渔舟唱晚》的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649—676)在《滕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中的“渔舟唱晚”四个字,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关于这首乐曲的来历,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古琴演奏家娄树华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山东古曲《归去来》的素材改编而成。娄树华(1907—1952) 筝演奏家。河北玉田人。1925年在北京师从河南魏子猷学筝。19

35、1936年随中国音乐旅行团赴欧洲各国介绍中国筝艺术。同年录制《天下大同》、《关雎》等筝独奏乐曲唱片。

《渔舟唱晚》是十三亿人最熟悉的音乐,二十年不变的背景音乐-- CCTV央视天气预报背景音乐,《渔舟唱晚》。

《凤求凰》

10

《凤求凰》传说是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古琴曲,演义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以“凤求凰”为通体比兴,不仅包含了热烈的求偶,而且也象征着男女主人公理想的非凡,旨趣的高尚,知音的默契等丰富的意蕴。

《十面埋伏》

后人根据垓下之战作了两个有名的琵琶大套武曲《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的前身是明代的琵琶曲《楚汉》。

《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虽然反映相同的历史题材,但两支曲子立意完全不同。《十面埋伏》的主角是刘邦和汉军,重点内容是“十面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等,乐曲高昂激越、气势磅礴;
而《霸王卸甲》的主角是项羽和出军,重点段落是“楚歌”、“别姬”,乐曲沉雄悲壮,又凄楚宛转,重在描述项羽在四面楚歌声中与虞姬诀别的场面。前者是赞歌,后者则是挽歌。

在《十面埋伏》高昂的曲调中,传来的不仅仅是胜利者的欢快的号角,还有失败者非凡的气概。

11 《十面埋伏》是一首历史题材的大型琵琶曲,它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关于乐曲的创作年代迄今无一定论。资料追溯可至唐代,在白居易(772—846)写过的著名长诗《琵琶行》中,可探知作者白居易曾听过有关表现激烈战斗场景的琵琶音乐。

乐府名曲。〖概述〗汉代乐府琴歌,“鼓乐横吹曲”之一。当时戍边将士经常在马上唱奏此曲。现行歌词为唐代大诗人李白填写,揭示了古代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带来的痛苦,借以抒发作者对唐代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感慨。这首歌曲纯朴自然,曲调舒展、宽广,既有琴歌的特色,又贴切地抒发了感伤的情怀。

《凤凰台上忆吹箫》

古曲《凤凰台上忆吹箫》是根据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词篇谱写的曲子,充分表达了对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关山月》

12

00

1、贝多芬:欢乐颂(选自《第九交响曲“合唱”》) 00

2、巴赫: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00

3、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 00

4、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K.525) 00

5、老约翰·施特劳斯:拉德斯基进行曲 00

6、罗西尼:威廉·退尔序曲 00

7、比才:斗牛士之歌(选自《卡门》) 00

8、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 00

9、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 0

10、巴赫:耶稣,人们仰望喜悦(选自《心、口、行止与生活》,BWV.147) 0

11、塞缪尔·巴伯:弦乐柔板 0

12、拉威尔:波莱罗舞曲 0

13、埃尔加:威风堂堂进行曲第一首 0

14、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0

15、科普兰:众人信号曲 0

16、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第一号(BWV.1007) 0

17、柴可夫斯基:花之圆舞曲(选自《胡桃夹子》) 0

18、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 0

19、奥芬巴赫:地狱中的奥菲斯序曲(又名《天堂与地狱序曲》) 020、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0

21、卡尔·奥尔夫:噢,命运女神(选自《布兰诗歌》) 0

22、德利布:拨奏 0

23、帕海贝尔:卡农 0

24、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 0

25、莫扎特:费加罗婚礼序曲 0

26、理查·斯特劳斯:查拉斯图特拉如是说 0

27、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0

28、普罗科菲耶夫:彼得与狼 0

29、亨德尔:哈利路亚(选自《弥赛亚》) 030、贝多芬: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 0

31、蓬基耶利:时辰之舞 0

32、亨德尔:角笛舞(选自《水上音乐》) 0

33、威尔第:善变的女人(选自《弄臣》) 0

34、柴可夫斯基:芦笛舞(选自《胡桃夹子》) 0

35、柴可夫斯基:进行曲(选自《胡桃夹子》) 0

36、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 0

37、莫扎特:第二十五号交响曲 0

38、莫扎特:夜后的咏叹调(选自《魔笛》) 0

39、贝多芬:献给爱丽丝 040、莫扎特:小星星变奏曲 0

41、苏佩:轻骑兵序曲 0

42、瓦格纳:女武神的骑行(选自《尼伯龙根的指环》) 0

43、加德尔:一步之遥 0

44、柴可夫斯基:茶舞(选自《胡桃夹子》) 0

45、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0

46、苏萨:华盛顿邮报进行曲 0

47、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选自《A大调第十一钢琴奏鸣曲》,K.331) 0

48、维瓦尔第:春(选自《小提琴协奏曲“四季”》) 0

49、约翰·施特劳斯:闲聊波尔卡 050、柴可夫斯基:奴隶进行曲(选自《胡桃夹子》) 0

51、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 0

52、柴可夫斯基:睡美人华尔兹 0

53、比才:哈巴涅拉(选自《卡门》) 0

54、肖邦:葬礼进行曲 0

55、瓦格纳:婚礼进行曲 0

56、圣桑:终曲(选自动物狂欢节) 0

57、约翰·威廉姆斯:帝国进行曲(选自《星球大战》) 0

58、罗西尼:好事者之歌 0

59、约翰·施特劳斯:维也纳的高贵血统 060、柴可夫斯基: 特雷巴克舞曲(选自《胡桃夹子》) 06

1、巴赫:G大调小步舞曲 06

2、莫扎特:C大调第十六钢琴协奏曲 06

3、博凯里尼:小步舞曲 0

64、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野蜂飞舞 06

5、格里格:在山妖的洞窟(选自《培尔·金特第一组曲》) 06

6、柴可夫斯基:糖果仙子舞曲(选自《胡桃夹子》) 06

7、德彪西:月光曲 06

8、雷克兹:布基上校进行曲 06

9、肖邦:即兴幻想曲(Op.66) 070、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序曲 07

1、亨德尔:希巴女王到场 07

2、贝多芬:G大调小步舞曲 07

3、苏萨:自由之钟 07

4、莫扎特:C大调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 07

5、伏契克:角斗士入场式 07

6、詹金斯:帕拉蒂 07

7、勃拉姆斯:摇篮曲 07

8、威尔第:最后的审判日 07

9、科普兰:土风舞 080、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 08

1、苏萨:星条旗永不落 08

2、罗西尼: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序曲 08

3、瓦尔德退费尔:溜冰圆舞曲 08

4、丹扎:欢乐缆车 08

5、威尔第:铁砧之歌(选自《游吟诗人》) 08

6、穆索尔斯基:荒山之夜 08

7、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 08

8、罗西尼:贼鹊序曲 08

9、罗塞斯:破浪之上 090、克拉克:丹麦王子进行曲 09

1、巴赫:e小调布雷舞曲 09

2、杜卡:魔法师的弟子(又名《小巫师》) 09

3、格里格:晨曲((选自《培尔·金特第一组曲》)) 09

4、圣桑:水族馆(选自《动物狂欢节组曲》) 09

5、格什温:蓝色狂想曲 09

6、克拉美:花之二重唱 0

97、柴可夫斯基:罗密欧与朱丽叶爱的幻想前奏曲 09

8、莫扎特:最后的审判日 09

9、哈恰图良:马刀舞曲 100、李斯特:钟 这份清单中所包含的曲目都是被公认的最杰出的作品,因其被广泛用于电影、电视、广告、手机彩铃、电子游戏等等而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欣赏。其中的经典片段能够被很快的识别出来。不过,这份清单是如何统计出来,本人不得而知。有的曲目甚至有点冷门,而另外一些譬如《铃儿响叮当》这种几乎人人都能哼上几句的曲目却榜上无名。因此,对于这份榜单,大可不必计较。毕竟出现在这份清单中的曲目都是非常动听,非常适合古典音乐入门的曲目。

从榜单中基本可以看到,贝多芬及莫扎特的作品占了多数,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是个意外(占了七首)。或许,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份自己的古典音乐百大榜单吧?

名曲伴随的课堂

昌乐特师附小郝秀丽

上午,给孩子们上课的课题是《二泉映月》。课文记叙了阿炳谱写曲子的过程,文笔细腻感人。一节课下来,感觉效果还是不错的。

课堂伊始,我把昨天准备好的二胡曲《二泉映月》给孩子们听。音乐一响,孩子们地精神劲和注意力马上就提起来了。伴随着优美忧伤的曲子,我指点着,孩子们学习着,我们一块入情地欣赏着。

丝丝乐曲中,我们听懂了琴声的委婉动听,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升,乐曲进入了高潮,我们仿佛听到了阿炳的心音,那是对命运的抗争和对美好的向往。乐曲久久地在耳畔回响,我让孩子们闭上眼睛静听、静想,我们仿佛看到了月光照耀下的淙淙流水,看到了水波映月下的静影沉璧,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听着、品着,我们似乎听到了阿炳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绝强的呐喊……

不觉间,下课铃响了,孩子们还沉浸在文本中意犹未尽,有的学生还请我课下再与他们共同欣赏。看来,名曲的魅力可真不小啊!

中外名曲赏析心得体会

一个学期的中外名曲赏析课即将结束,在此感谢老师的专业知识的传授,使我从简单的“听歌”这样的肤浅理解,到懂得欣赏音乐元素的基本欣赏方法的概念的转变。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就感觉到音乐的魅力,或许真的是这样:我们不一定都要成为音乐家,但是懂得欣赏音乐就是我们对音乐最直接的热爱的表现形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通过聆听这种方式,阅读并分析有关音乐的背景和材料,从而得到了审美的愉悦。

学了《中外名曲赏析》之后,恍然大悟。原来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你一定要知道这首作品的时代背景,同时自己不能带太多自己的东西去听。在听的时候自己要适当的投入进去,带有感情色彩的去品味它。这样才能从中体会到她的精华,欣赏到她诱人的地方。现在的我不再是乐盲了,我也不承认了。在没学《中外名曲赏析》之前可以这样说,但现在不能了……以前的我只知道盲目的听一些自己认为好听的歌,什么都不知道,可以说就是一个乐盲。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如今已是学期将末,中外名曲赏析课也即将结课。虽然只是进行了短短的几节课的学习,但这却是我音乐学习上的重大转折。在此之前,我只是肤浅的认为音乐就是歌曲,就是节奏,就是各种乐器的复合,也就只能简单地根据自己的感觉分出一段音乐好听与否。但是通过这几节课对乐理基本知识的学习,对一些以前从未接触过的音乐形式的简单欣赏,使我从简单“听歌”这样肤浅的理解,到懂得该如何分析一段乐曲,如何欣赏一段乐曲,也能简单的理解乐谱中的一些符号及其意义。也更深刻理解了音乐的内涵,音乐其实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
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
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灵魂的归属。

近年来,我国大学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其实是在追求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艺术教育的平衡。素质教育建立在和谐教育对素质的全面理解上。因此,素质教育本质上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应该从各方面全面的提升自己,而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途径,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其中一个要义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于是,我国的各个大学正逐步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同时,尤其注意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在大学课程里,艺术不再只是艺术系学生的学习内容,也纳入了普系的教程,艺术成为公共必修课程。当代大学教育中强调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而艺术教育的关注正是人类感情的关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感情重要的存储和表达方式,艺术教育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成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种教育形式.缺少的元素,一直都觉得音乐这东西很深奥、很有内涵、很专业,像我这样的人是没办法理解的,我也很喜欢音乐,不过只是喜欢听听唱唱流行歌曲和摇滚歌曲,对于那种专业的音乐,还有肖邦、贝多芬什么的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感叹,我一直觉得自己听不懂所谓的音乐,也许有一定程度的心理意识,反正我就是一直都有这种想法,而且也从来没有去试过听那种音乐的感受。

总之,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不仅了解了乐理的一些基本知识,也学会了如何用心去感受一段音乐,如何带感情去欣赏一段音乐。提高了个人的音乐素养,也激发了对音乐更广泛的兴趣。在今后的学习里,我会以此为翘板,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平!

一、音乐教育本质是审美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强调指出,“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应该审美教育,我们未来课程改革将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人类变得文雅和充满爱心。”音乐教育的审美因素包括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等,它贯穿于整个音乐教育过程之中。如果音乐教育离开了这些审美因素,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木之本。音乐教育的审美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声音组合的音乐美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的美是通过艺术化的声音组合表现出来,任何音乐美都是蕴涵在艺术化的声音组合之中。这和其他艺术是很不相同的。绘画是通过色彩和线条来表现它的美,文学诗歌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现它的美,舞蹈是通过人体的动作来表现它的美。只有音乐是通过艺术化的声音组合来表现它的美,这就构成了音乐区别其他艺术美的最基本特征。首先,音乐的声音是艺术化的声音。无论是人的歌唱,还是各种器乐,都是人依据美的规律加工过的艺术化的声音,即乐音。它既不同于自然界的日常音响,也不同于人的语言音调。虽然在某些音乐作品中运用了自然音响或语言音调,但一般都是经过了某种程度的艺术加工,并且作为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段结合在音乐艺术的整体之中的。如说唱音乐中的宣叙调,器乐音乐中对自然音响的模拟等。其次,音乐的美是结合形式的美,它根据声音,主要是声乐,组合为具有艺术表现力的音乐构成。例如,旋律的美一种综合形式美,它根据音乐的艺术规律把高低、长短、强弱、快慢不同的乐音组合成为具有表现力的音乐旋律,构成了独立的音乐保留或大型音乐保留发展的基础。音乐中的和声美及复调美也分别是音乐的形式美。再次,从音乐艺术特征来说,它的任何一种内涵都离不开声音的艺术组合,它的任何形态与范畴的美都蕴涵在声音的艺术组合之中。不仅是单纯以声音为表现手段的器乐音乐是如此,即使是综合性的音乐体栽,如歌曲、歌剧、舞蹈等,由于结合看歌词、戏剧情节及舞蹈场面等非音乐因素,也体现着由多种因素构成的综合美。然而,它们之所以成为一种音乐艺术美,最主要的还是由于音乐的声音美在其中起着主要作用的缘故。情感体验是音乐教育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心理因素。这也是音乐美感区别于科学、道德意识活动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对于这一点,早在中国古代《乐记》中记述:“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也对此作过精彩而确切的论述,他说:“音乐的独特任务就在于它把任何内容提供心灵体会……”这些论述充分说明,就音乐的内涵来说,最主要的是显现于对人的心灵——情感活动的表现之中,即通过人的心理体验与情感态度来体现音乐之美。情感美的表现,是音乐美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一特征使音乐美成为最内在、最纯净,与人的心灵最能直接相通,最为耐人寻味的一种艺术美。音乐美的情感内涵不仅非常之丰富和细腻,而且还可以多层次、多侧面地加以组合,构成一幅幅心灵情感美的音乐图画。它包括:一是由音乐审美对象所引起的各种复杂的情感活动;
二是通过对音乐美的认识以及各种音乐审美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形成的愉悦情感;
三是由音乐审美对象所引起的想象和与审美理想相联系的审美情趣。

名曲课教学设计——张书霞

一.设计理念

1.中外名曲也是教材的一部分。音乐是人类艺术中最能震撼人心灵的文化,中外名曲又是音乐艺术中的精髓,根据我校课程改革的大教观,中外名曲是文本的一部分,亦是教与学的可以利用的优秀文本资源。

2.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根据我们校本课程的需要,本着从课程标准中来到学生生命需求中去的原则,我们设置的名曲课旨在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其成为感情丰富,心灵充盈,有一定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的人。

二.操作过程。

1、确定内容:小学阶段应掌握100首中外经典名曲。

2.学习要求。学习一首名曲,要求低学段的学生知道曲子的名称,使用的乐器,曲子作者或演奏者。中高年级的学生除了以上要求,还要了解乐曲的创作来源,感受曲子的旋律,能表达出听完乐曲后的联想或感受。

3.前置性学习。

(1)教师明确布置学习名曲课的相关内容,指导学生熟悉展示课的课堂流程,以及各个环节规范。

(2) 学生回家(多途径)欣赏曲子并查找相关资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要请家长协助完成相关事项,为此教师要专门开家长会,讲清学校设名曲课的意义,告诉培养学生 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应从小做起,家长作为成年人应该指导孩子怎样倾听,如何欣赏,平时注重家庭生活中音乐的熏陶,平时多播放名曲,在孩子幼小的心中留下几 首优美的乐曲,相信名曲的独特魅力会丰富孩子的情感,内化孩子心灵。

(3)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展示准备。鉴于名曲课抽象性和情绪化的特点,教师课前要检阅学生的(学习成果),指导学生对曲子创作来源内容的取舍,对曲子旋律的把握,以及联想内容的语言表达,既要尊重每个学生对名曲的独特感悟,又能让学生最大程度地理解曲子的真实情感表达。

(4)小组合作:各成员通过交流,相互指导、补充、纠正进一步提高学习质量,并且做好合理分工,为课堂展示做好充分的准备。

(5)教师制定好课堂展示过程中的评价标准和制度规范,教师的课前引导评价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气氛和效果,让学生熟悉评价标准和制度,并且要学会怎样评价别人,做好语言规范。

三.教学效果。

(1) 锻炼了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在名曲课开上初期,学生们只是感到很新鲜,但整个教学过程走下来,就感到有些枯燥难耐,不能做到入情入境地认真倾听,更不用说 陶醉了,对于曲子来源的故事情节取舍也不很恰当,完整的从电脑上抄下相关内容,不知筛选更不要说编辑了,对旋律的把握也五花八门,感悟不出旋律的美;对于 联想的内容更是表达不出来。但经过一学期以来,有些学生能很熟练地做到几步要求,查看前置性作业时我甚至很惊讶学生的能力,真是潜能无限。

(2) 学会了欣赏名曲,能走进乐曲的情境中。设名曲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同学能融进音乐的 氛围,情感能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而发生变化,在学习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私语》时几乎全班同学都学着克莱德曼弹奏的样子,那副陶醉的神情令我感动,我想 若干年后,无论这些孩子将来从事什么工作,无论走到哪里,即使他是一个从事体力劳动的壮工,在工作之余能欣赏音乐并能感受音乐的美,他也一定能感受到生活 的美,因为他是一个精神饱满,情感丰富的人。

(3)丰富了想象力,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在第三关品音乐说联想时,很多同学能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联想,我不由感叹孩子的想象力,那真是童话世界的王国!更让人惊喜的是他们的口语表达,能想到并能脱口表达出来这是一种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很多成年人都做不到的。

四.萨克斯《回家》的课堂教学实录。

教师导入:同 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语言是表达我们的情感,沟通彼此心灵的重要工具,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语言。但是,人世间还有一种声音,尽管它不是语言,但它能够宣泄 人的情绪,表达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心灵,它比语言更灵性,更深邃,这种近似天籁一般的声音就叫做音乐。下面就让我们欣赏萨克斯独奏《回 家》,一起来领略名曲的无穷魅力。首先进入第一关。

(以小队推荐的方式每队推选出一名展示队员代表本队,然后八名队员分别代表本队进行学习展示。

一关 听音乐,说来源。

生1:这首乐曲的名子叫《回家》,乐器是萨克斯。

生2:这首曲子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萨克斯演奏家凯利金(肯尼基)于上世纪80年代创作的。

生3:凯利金也叫肯尼基,1956年6月5日出生于美国西部西雅图,少年时代在富兰克林读书,10岁迷上萨克斯,他每天坚持练琴3——4小时,他在音乐上的成就完全取决他对萨克斯的的热爱和长期不懈的刻苦努力,最终他成为全球最受欢的萨克斯演奏家。

生4:萨克斯是一种管乐器,他的发明人是比利时人阿道夫萨克斯,他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生活在十九世纪的萨克斯先生是比利时著名的生产者和发明家,他于1840年发明的这种乐器,这一直成为比利时人的自豪,为此他们甚至将萨克斯印在钞票上。

教师总结过渡:(刚才四位同学具体展示了他们对《回家》这首曲子的前置性学习情况,这些知识都不是从课本上可以学到的,可以看出他们认真的学习态度,也可以看出他们对这首名曲的喜爱之情,音乐是一种情绪的宣泄,那么《回家》这首曲子表达的是怎样的一种情绪? 下面请再认真倾听,这首乐曲的旋律是什么?展示荣耀,交流自豪,进入第二关

二关赏音乐,说旋律。

生1:回家这首曲子的旋律是轻快而悠扬的。

生2:回家这首曲子是激昂的,表达出了回家人的欣喜而急切的心情。

生3;我认为这首曲子是浪漫而伤感的,它的旋律时而低沉时而激昂。

生4:我认为这首曲子的旋律是低沉的,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生继续说。

师 总结过渡(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由于人生经历不同,所以听同一首音乐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刚才四位同学分别说出了自己的感受,那 是因为这种音乐勾起了他们对往事的回忆或联想,下面就请你把刚才回忆或联想向大家展示。展开想象,活跃思维,进入第三关。

三品音乐,说联想

生1 :听了《回家》曲子,我产生了强烈的回家的愿望,我写了一首小诗。

回家

回家,回家,

无论我走到海角天涯。

家里有我亲爱的爸爸,妈妈。

我想妈妈做的可口的饭菜, 我想爸爸那双温和的大手, 他一定在家门口守候, 盼望我回家的步伐。

回家,回家。

我想我家那熟悉的大门, 我想我家门前的那棵柳树, 我想我的小狗和我种的小花, 它们也一定象我一样快乐地长大。

家是幸福的港湾,是我成长的地方。

回家吧,回家吧,

我决定现在就出发, 坐上火车回家吧, 马上就回到我温暖的家。

生2:和着悠扬的萨克斯名曲《回家》,我仿佛看到了一头是远行的游子,一头是盼望儿子归来的母亲,儿子想的是妈妈做的一手好菜,妈妈想着的是与儿子一个久违了的拥抱。

我仿佛看到了一头是打工归来的丈夫和父亲,一头是盼望着丈夫回家的妻子和儿子,因为有了他们才是一个温暖而完整的家。

回家,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在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里,提着大包小包,不管路途的遥远和劳累!

那份对家渴望的心不会动摇,回家的脚步依然坚定。世间的路有千万条,可是最熟悉的就是回家的路。

音乐时快时慢,时而高昂,时而低沉,让我看到了回家的画面,回家,家就在眼前。

生3:听了这首悠扬的曲子,我也想起了我的家,我也写了一首小诗。

回家

回家,回家,

我想起了妈妈慈祥的面容,

我想起了爸爸温暖的大手,

我想起了去世的爷爷,

我仿佛听到了奶奶的呼唤,

还有邻居阿华。

回家,回家,

我看见前面有一个木房,

我不由想起了和妈妈一起度过的时光。

我看见前面有一个阿姨怀里抱着一个小妹妹, 我又想起妈妈抱着我的情景, 我的眼里流着泪花。

回家,回家,

马上回到我温暖的家!

生4:听了《回家》这首曲子,我仿佛看到了凯丽金回家的场景。

他一个人走在一个小树林里,一心想着回家,手里提着一些东西。小树林的尽头是小河,河上有小船,船上有捕鱼的器材。

河的一旁是一个小木屋,当他走进屋里,屋里黑沉沉的,他刚点燃油灯,外面就下起了大雨,听着外面哗哗的雨声,他拿起了萨克斯,擦去了上面的灰尘,轻轻地吹起了这首《回家》。

教 师总结过渡:刚才四位同学分别说出了各自联想的画面,有的同学写了诗,有的同学看到了凯丽金回家的孤独场面,还有的同学看到了家人盼望亲人回家的情景,同 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可谓各有不同,但大家有一个共同话题,那就是对亲人的思念和深深的挚爱。为此你有什么感受呢?进入第四关。

四悟音乐,说感想。

生1;
通过反复听这首曲子,我感悟到亲人的重要性,他们养育了我,教育了我,我会永远爱他们。

生2:我的家是我永远不想离开的地方,那里有我的亲人,有我的房间,有我的小床,还有我心爱的小猫,我永远爱我的家。

生3:在家里很多疼爱我的亲人,在家最幸福,我爱他们..

生4:我的爸爸妈妈上班很辛苦,我只能在晚上和早晨见到他们,我长大了挣很多钱报答他们,再也不用上班了。

师总结过渡:刚才四位同学都说出了各自的感受,那就是对家的思念对亲人的挚爱!这是人类永远不变的主题!这首萨克斯曲以它独特的旋律进行了最好的表达,这也是它能够风靡全球的主要因素。相信大家也会有许多感想,进入第五关。

五爱音乐,爱生活。

全班同学说感受。

生1:听了这首曲子,我很激动,我想哭。

生4:我认为听音乐的旋律和听着当时的心情有关,当一个心情好的时候,听音乐时就会轻松,要不就是郁闷。

教 师总结升华:同学们,通过学习这首名曲《回家》,同学们都受到了音乐的熏陶,感受到了音乐的美,感受到了家的温馨,亲人的重要,尤其四位展示的同学,对这 种感受体会的尤其深刻,家是温馨的港湾,那里有我们的亲人,有我们的爱,那里永远都是我们的牵挂!敞开心灵,让我们耳聪目明,去用心感受这世间的美好!爱 音乐,爱生活!

六.教学反思。

上完萨克斯《回家》这首曲子后感到有很多不足。首先作为教师我感到对这首名曲的理解很不到位,开始曲子比较舒缓,表现为轻快悠扬,渐渐到高潮时则激亢高昂,最后又低沉缠绵,既表现出对家的渴望,又表现出对家人的思念,到底这首名曲的旋律怎样定呢?我在犹豫的过程中在总结时就表现出很没有底气。其次在 引领学生倾听时,没能很好得做到让学生分阶段倾听,并没能做到前后比较,只是匆匆地听了一遍,学生对乐曲旋律的整体把握不准确,因此学生也只能说出某一片 段的旋律。再者由于学生年龄的限制,也是刚开始上这种课的原因,他们不能准确说出内心的联想以及自己的感悟,限于三年级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特点,所以三 四关在语言表达上很生硬,甚至离题万里。最后就是评价制度不完善,它制约于进行展示的方式,它直接影响了评价制度。以后在教学中要加大对乐曲文本的研读,注重课前对学生前置性学习的指导,着力体现出展示的课堂,交流合作的课堂。

中国名曲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

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早在1875年以前就在民间流行,原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叫《夕阳箫鼓》。1895 年琵琶演奏家李芳园把它收在《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改名为“浔阳琵琶”,共有十段音乐,并在每段前都加有文字小标题。有人因此又称它“浔阳夜月”或“浔阳曲”。1935年前后,上海 “大同乐会”将它改编为一首民族管弦乐曲,并且借用唐代著名乐府《春江花月夜》之提名改为现名。解放后,经我国许多专业作曲家和指挥家的不断努力,使乐器配置和乐曲处理更臻完善,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春江花月夜》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旋律古朴、典雅,节奏比较平稳、舒展,用含蓄的手法表现了深远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此曲音乐的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的结尾都采用同一乐句出现(232 1231 ︱2-︱).听起来十分和谐。在民间音乐中,这种手法叫“换头合尾”,能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音乐表现的内容。《春江花月夜》构思非常巧妙,随着音乐主题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逐渐地变换,时而幽静,时而热烈,实现了大自然景色的变幻无穷。

《春江花月夜》全曲一般分为十段。人们遵循中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为每段加了一个富于诗意的小标题。这些标题是:

一、江楼钟鼓;

二、月上东山;

三、风回曲水;

四、花影层叠;

五、水深云际;

六、渔歌唱晚;

七、回澜拍岸;

八、桡鸣远濑;

九、欸乃归舟;

十、尾声。为了使乐曲的音乐结构洗练、集中,一般都省去第

三、第八两段。

第一段“江楼钟鼓”。是引子及主题的呈示部分。引子琵琶用清脆的弹、挑音模拟着江楼鼓声,由慢到快,萧以轻微的颤音呼应,宛如春风吹拂下的江水涟漪,把日落江面恬静、醉人的意境描绘得非常细腻。接着乐队奏出具有江南风格的主题:666 126︱ 5 56︱„„它抒情、优美、婉转如歌,描绘出夕阳下,泛舟江上,游船、萧鼓齐鸣的动人情景。由萧和琵琶奏出的尾句是一个循环贯穿于每个段落的固定终止型乐句,好似人们在耳闻目睹萧鼓、明月、花影、云水、渔歌等景色时,由衷地发出“春江花月夜美如画”的赞叹之声。

第二段“月上东山”。大鼓滚奏的轻声轰鸣,使乐曲显得意境深远。夜,降临了。这是乐曲的第一变奏部分,主题移高四度作自由模进,旋律具有一种徐徐上升的动感,音乐恬静而开阔,流畅而清澈,形象描绘了水波涟漪、明月升空的夜景,使人仿佛置身于夜色朦胧,江清月白之中。

第三段“风回曲水”和第四段“花影层叠”合为一段,是乐曲的第二变奏部分。曲调在层层下旋之后又回升,出现了旋律线的起落,音乐的动力增加,在一个徐缓的曲调之后,琵琶以四组先紧后宽的音型奏出一段华彩的旋律,犹如江畔柳丝在夜风的吹拂下婆娑起舞;
花草在微风抚摸下含笑点头;
木浆打碎了江中渔船的倒影;
水波拖着那荡漾的轻舟„„与前面所描绘的恬静画面形成鲜明对比。

第五段“水深云际”。这是乐曲的第三变奏部分。音乐主要在浑厚的中低音区进行,并以浓重的笔墨描绘了江中晚景;
忽而,在万籁俱寂的意境中,出现了琵琶飘逸透明的泛音;
接着许多乐器同奏长音3-︱ 3-︱,长音下响起了古筝描写流水的快速拨弦声,与随后的2 ︱1 2 ︱6 „„构成一幅绝妙的音响图画。那种“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壮阔景色油然而生,把听者带入了江天一色,空旷朦胧的江中晚景。

第六段“渔歌唱晚”。这是乐曲的第四变奏部分,是一段非常富有特色的音乐。萧和琵琶在木鱼的伴奏下,吹奏出如歌的递降旋律,每一句的第三小节都用休止半拍起拍,使乐曲显得生动、活泼、诙谐、风趣,表现出渔翁一边摇橹、一边歌唱的闲适神态。然后乐队合奏,速度突然加快,勾画出一幅白帆点点、由远而近、渔歌四起的动人画面。

第七段“回澜拍岸”。这是乐曲的第五变奏。琵琶弹出一串由慢渐快、顿挫有力的模进音型,接着由乐队奏出气势宏伟的旋律,恰似群舟竞归,激起江水拍岸,波涛飞溅之意境。

第八段“桡鸣远濑”。常删除不奏。

第九段“欸乃归舟”。这是乐曲的第六变奏,也是全曲的高潮。“欸乃”是形容摇橹的声音。音乐在古筝由低到高的切分划奏衬托下,由弱而强,由慢而快,乐器由少而多,逐一加入,使得曲调紧凑有力,激动人心。形象的描绘了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欸乃”由远而近的欢乐声浪响彻江面,达到情绪的顶峰。随后音乐在快速中陡然而止,又回复到平静、轻柔的意境之中,像是船队推水前进浪中行船,船在水花飞溅中远去。

第十段“尾声”。二胡与萧先后奏出悠扬、徐缓的主旋律,音乐优美轻柔,又回到乐曲开始时的幽静深远的意境中。结尾处轻而飘渺的一声大罗使音乐更具深远悠长的意境。春江的夜空幽静而安详,只有一轮明月照着春江流水,泛着点点银光,在不停的闪烁。

歌曲主持词(共19篇)

歌曲串烧主持词(共8篇)

戏曲进校园主持词(共16篇)

金榜题名主持词(共7篇)

下主持词(共10篇)

推荐访问:名曲 合集 主持词

本文标题:名曲主持词(共合集)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0424/127542.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名曲主持词(共合集)》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