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设计
《太阳和太阳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能从资料中获取太阳与太阳系的有关知识。
2. 学会用间接的方法来观察太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科学知识
1.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 2.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行星的排列顺序。
3.了解金星的基本情况。
教学准备
有关太阳、太阳系的图像资料或课件、望远镜、铁架台、纸板、白纸、卡片纸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本课的教学导入可以让学生先来说一说他们所知道的有关太阳知识。
二、理解:万物生长靠太阳
1.讨论:怎样去完成并补充示意图?用此来表示太阳与地球上万物的关系。
2.展示与交流: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进而到对人的影响。教学可围绕“如果没有太阳……”展开讨论。讨论时,教师可启发学生首先分析: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会是什么样的?当学生认识到如果没有太阳,就没有地球上风云雨雪等自然现象;
没有植物,没有动物……地球成为一个阴冷的“死球”后,这样人也不能生存。
三.了解太阳
1.组织学生观看课件。
2.强调“恒星”的初步概念——像太阳这样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球叫恒星。
四.观察太阳
1.介绍器材和观察方法 2.安全教育:
(1)我们不能直接用肉眼观察太阳,否则太阳光会伤害我们的眼睛。
(2)不能用望远镜去直接观察太阳,以免出现意外事故。
3. 组织学生室外观察 4.交流发现
五、观看课件,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填写资料卡。 课件模仿著名丛书《神奇校车》制作。
课件中除了显示教材内容外,还加进很多的数据和比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特别补充:2006年8月24日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对行星进行了重新定义,冥王星已经不再属于行星,而是矮行星。大会规定现在太阳系的天体包括:八大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
六、组织交流
1.什么是太阳系?由哪些星体组成? 2.请介绍你印象最深的内容
3.教师说明书本中定义的太阳系组成:因为教材是在2005年通过国家审查的,所以教材上关于太阳系的组成仍然沿用的是历史上的规定。
七、阅读,了解有关观察流星与彗星的科技史。
八、课外作业 观察金星 1.提示学生特别注意安全。
2.教师告知学生金星是很明亮的星体,它常常出现在朝阳和落日的附近。有时,金星在日出前4小时或日落后4小时出现在空中。在深夜是看不到金星的。
板书设计:
太阳和太阳系
太阳系:太阳、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设定了两个环节:认识太阳系,建一个太阳系模型。而建太阳系模型是本节课的重点,我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授课,如画图、带领学生分析、鼓励学生提出独立的建模方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太阳系和太阳系》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太阳和太阳系》一课,本单元主题是探索宇宙,教材从孩子们熟悉的太阳入手,学习中逐步提升学生对宇宙的认识,并试图在学习中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究的意识,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解答心中疑问,解开宇宙神秘面纱,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问题的积极性。本节课从了解太阳系的角度出发,使学生初步认识宇宙。
本课的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能从资料中获取太阳与太阳系的有关知识。
2. 学会用间接的方法来观察太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科学知识
1.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 2.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行星的排列顺序。
3.了解金星的基本情况。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学法:
1、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2、探究法——操作体验,得出结论。 说教学程序:
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对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以下几个环节:宏观导入 直入主题——了解太阳的重要性——观察太阳——了解太阳系
科学教学设计——生理与适应
学习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对游戏中出现的反应现象的原因提出自己的假设。
2.能辨别出每一个刺激——反应中的刺激、接受刺激的感官、反应行为和参与反应的结构。
3.能用比较法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适应现象”。能举出3个以上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适应现象的实例。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尊重他人意见。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产生“反应时”现象的原因。
2、能举出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适应现象的实例。
3、能举实例说明什么是“错觉”, 并能设法找出自己身边利用错觉现象的实例。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指导学生通过真实的体验活动感悟人的心理感觉、思维等功能。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反应游戏的心理加工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木棒,有关错觉现象的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我们学过了人体的消化、呼吸等生理功能,人体还具有感情、思维等心理功能,这些心理功能主要是由人体内的神经系统实现的。神经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它们是如何实现人的心理功能的?学习新内容之前我们先做两个游戏。
1、逃避打手游戏;
2、快速抓棒游戏;
注意事项:
(1)打手板游戏:注意打手的力度不要过大。
(2)抓棒游戏:注意手要张开,棒的位置不要过高(也可用笔代替棒)。
(3)每个游戏进行5次,记住成功的次数。
思考,为什么打手游戏中前几下都被打中了,而后两次却成功的逃避开了,抓棒游戏也是这样的,在刺激呈现和反应开始总是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每个人的时间间隔都是一样的吗?
(二)新课教学
1、出示学习目标:
(1)、能正确理解“反应时”,用自己的话解释反应游戏的心理加工过程。
(2)、能举出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适应现象的实例。
(3)、能举实例说明什么是“错觉”, 并能设法找出自己身边利用错觉现象的实例。
2、出示学习指导:
阅读书38页科学在线,思考:
①什么是反应时?
②反应时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是哪几个阶段? ③反应时的长短与哪些因素有关?
(三)自主学习
学生自学,在书上画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展示
(1)、什么是反应时?
从刺激呈现到反应开始存在的时间间隔,称为反应时。
(2)、反应时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是哪几个阶段?
分为五个阶段,这种加工是在由脑、脊髓、神经组成的神经系统中完成的。五个阶段见书38页,学生读一遍。
(四)合作探究
小组四人讨论,并且填写书上38页的表格,填写完毕做好示意。
小组派代表汇报,纠错。
生活中我们会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认识各种适应现象,交流你所知道的人体适应能力的例子(进入电影院感到什么也看不清过一会就看清了属于视觉适应、冬泳温度觉适应、进入花园感到浓郁花香过一会就不浓了属于嗅觉适应)。
我指导学生用左手写自己名字,体验另一类适应现象。五个表格,在第5格用右手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换左手写。一开始写时,左手很别扭,后边几个越写越顺手,逐渐适应了写字这个动作。比较5个名字,左手写出的第一个名字越看越难看,而后面的几个名字越来越顺眼,越来越好看,越来越像右手写出来的。活动之后展示学生作品,交流写字时的感受。
此环节又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再次亲历科学。
(五)、拓展:体验错觉
教师:在大多数条件下,我们对刺激的感觉与真实的情况是一致的。然而在某些特殊条件下,我们对刺激的感觉与真实情况并不相同,这就是错觉。
①、讲解什么是错觉。
②、欣赏错觉图片,学生体验错觉(课件出示)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过其他错觉现象吗?人们是怎样应用错觉现象的?交流生活中你发现的错觉现象。(例如:同一个人穿白色的衣服比穿黑色衣服显胖一些,各种魔术)
(六)总结梳理: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研究了神经系统刺激与反应这一复杂的心理过程,还认识了生活中的错觉和适应现象。原来科学就在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探索,就会有更多的发现与收获。
(七)巩固升华:
一.填空题。
1. 从刺激呈现到反应开始之间存在的(
)被称为反应时。
教学分析:
《长城赞》是一幅长联,叙述了长城悠久的历史,描绘了长城起伏奔腾、气势磅礴的雄姿,赞美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精炼的语言中深刻的意蕴,领会语句的内涵。
2.体会长城悠久的历史及所凝聚的民族智慧。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国有许多世界闻名的古迹:泰山、峨眉山、莫高窟、秦始皇陵、兵马俑,颐和园等等。
出示(万里长城图片)谁能说一说关于长城你都知道哪些知识? (生叙说分享课前搜集的资料)
万里长城的雄伟坚固给我们每一个到过、见过长城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那么,今天让我们通过《长城》这篇课文的学习,再次游览一下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吧!
(二)介绍作者罗哲文的简介及代表作品。
(二)检查预习。
(三)出示放大的长城彩图或放映幻灯片,播放配乐朗读,让学生边看边听,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四)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我国研究长城专家罗哲文以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形式—对联,描述了这一举世闻名的历史遗迹,我们一起来学习罗哲文的对联—《长城赞》它是一幅全面赞美长城的长联。
交流研讨:对联是从哪几个方面赞美长城的?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共享。
指名读课文鼓励学生充分自读,理解大意,了解对联的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体味对中华长城和中华民族的赞美,洋溢着浓厚的民族豪情,注重有感情地朗读和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激发。
(体会作者是如何将观察画面时产生的视觉形象与语言文字相结合,准确描述事物特点的)
(五)作业。 1.复习词语。
2.背诵课文。
第11课 它们是怎样工作的
(能量的转化)
三间房小学
郝秀艳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透过一些装置的工作过程分析出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2.能设计并制作出一个风动小装置。
3.能分析出自己制作的装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对同学的设计、制作成果进行公正的评价,并帮助加以完善和改进。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通过不同的装置被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从图中分析、描述能量在不同物体之间转化的途径,在转化过程中利用了哪些技术和设备。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探究不同形式能量的转化。
难点:分析能量在物体之间是怎样转化的。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具:
电灯、电吹风、摩托车、电视机、自行车、电热水器的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同学们,我们这一单元学的是无处不在的能量、那么,谁还记
得能量有哪些作用呢?(学生回答:能量可以是火车行驶,小草变绿,小牛长大……)人们在生活中,为了更好的利用能量,需要通过一定的装置来实现能量的转化。电灯泡、摩托车都是一些常见的转化装置。你知道能量通过这些装置是怎样转化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板书课题:能量的转化)
(二)自主学习:
1.分析电吹风机工作时,输出和输入的是什么形式的能量? 2.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能量转化的装置,它们是怎样工作的? 3.你能说说能量转化的定义吗?
4.观察教材P50的图,将能量转化的过程记录在教材P50的表格中。通过分析一些装置的工作情况,你有什么发现?
(三)小组讨论:
1、自主学习中不能独立完成的的内容,小组讨论。
2、教师巡视辅导
(四)班级汇报
各小组代表汇报本组讨论结果 师纠正指导
(五)检测提高:
板书设计:
第十一课
它们是怎样工作的 1能量转化定义
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叫做能量的转化。
2.P50图中能量转化过程:
流水能——机械能——电能——热能、光能、声能、风能。
3.我的发现。能量可以转化,可以传递。
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
——之三《把光请进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设计方案,能分析、评价并试图改进自己的设计方案。
2、能在研究过程中提出新的问题。 学习重点
实验验证自己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并试图改进自己的设计方案。
学习过程
1、实验与验证:制作模型,验证自己的设计方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提出的改进方案到底能否成功呢?这就需要用实践去检验一下。大多数科学研究都是先在实验室里进行模似实验来进行检验的,这个环节就是要让学生体验到模似实验这个科学研究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继续利用第二课时用来观察采光不足现象时制作的模型,对自己的改进方案利用模型进行实验验证。
教材中实验图是描绘两组同学分别在做自己的模似实验,两幅图没有必然的联系。教师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做不同的模似实验,而不能教条地要求学生按教材图示进行实验。
2、整理与分析:分析实验结果,提出评估和改进,并进行反复实验验证。我们应当正视学生模似实验的成与败,并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分析实验信息,寻找新的问题。
教材中的分析样表旨在给学生一种分析研究思路上的参考不是教学的必然内容,教学中不要机械地把它作为科学知识内容去传授。
教学反思:
反思与总结:根据新的问题,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这个环节是科学研究不断延续和进步的关键环节。教材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并不懈探索的科学研究精神。考虑到小学生能力和知识有限,他们没有把自己很多美好的想法都变成大胆的改进想法,而不必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
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
——之三《把光请进来》教学设计
姓
名:赵凯锋单
位:观音寺镇大董学校时
间:
2012年11月
《有趣的磁铁游戏》教学设计
高新区第三小学
王静雪
【一】学习目标
1、让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磁铁,知道磁铁的性质,了解磁铁的应用。
2、能相互配合,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3、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究问题的能力,增强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二】学习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磁铁性质,运用磁铁性质进行磁铁游戏。
【三】学习难点
在游戏中运用磁铁性质分析解决磁铁游戏中的问题。
【四】课前准备
1、教具准备:磁铁、课件、蝴蝶模型、花丛图、学具塑料包等。
2、学具准备:活动记录表、各种各样的磁铁;
细绳、铁钉、大头针、曲别针、木块、泡沫塑料、两片大小不一的纸、新版的1角硬币、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上课,准备好了吗?好,上课。
师:刚才我走进教室时,有一只蝴蝶也悄悄地飞进来了,想看看吗?看,这只蝴蝶正在花朵上休息,诶,蝴蝶开始在花丛中飞了 师:你想知道蝴蝶在花丛中飞翔的秘密吗?
师:今天我们就通过有趣的磁铁游戏来发现其中的秘密。
二、观察交流,实验探究
1、认识各种磁铁
师:一提到磁铁啊,相信大家都玩过,那你们玩过的磁铁是什么形状呢? 师:你说,你说的条形磁铁是最常见的一种。
师:看看老师准备的磁铁中,有没有你熟悉的呢?师:这些的磁铁虽然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却有相同之处,你能看出来吗?仔细观察一下,说说看。
学生答:颜色不同,你的眼睛真亮! 上边标的有不同的字母,你观察的很仔细!
师:那么,我们把标有S的这一端叫做磁铁的S极(也叫南极),把标有N的这一端叫做磁铁的N极(也叫北极)。
2、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在玩中学
师:科学家们这样用字母表示两极,到底有什么好处呢?让我们去磁铁游戏中去找答案吧。
那么,在游戏活动中,我们都必须注意哪些事项呢? 现在让我们开始第一个游戏—— 游戏一:磁铁转转转
师:请你睁大亮亮的眼睛往前看,老师手中的水槽里已经装上水,我在水里放上一片塑料板,再把小的条形磁铁放上去,请你帮我拨动磁铁,让它转个圈吧,现在请你耐心等待,哦,停下了,你来看,这是磁铁的指向。
N极指向北,S极指向南,
师:这就是磁铁的一个特性,它可以指南北。
师: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可以用这种方法找回方向哦。除了这个磁铁还有别的特点吗?让我们进入第二个游戏——
《磁铁找朋友》
游戏二:磁铁找朋友
师:做实验前,要先看活动要求:
1、四个人做实验
2、一人汇报实验结果。
3、一人填写活动记录。
师:每个小组的材料袋里面装有两块磁铁和各种小物品。请你试一试这么多材料里面有哪些东西能够被磁铁吸住? 师:看哪个小组分工明确、做的最好。
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总结。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师:哦。他们用事实告诉大家磁铁都能吸住哪些物品,还认真填写了记录表。你们的学习态度值得大家学习。
师小结:磁铁能吸铁制品。我们把磁铁的这种本领叫磁性。
游戏三:磁铁吸力赛
师: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磁铁有磁性,那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相同吗?我们怎样才能证明呢?
师:对!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师:请和老师一起进入第三个游戏。磁铁吸力赛
师:看,我手中的条形磁铁,我用N极去吸大头针,能吸到吗? 我再用S极去吸大头针,看能吸到吗?现在,我握住条形磁铁两极,用中间部分去吸大头针,能吸到吗?师:同样是一根条形磁铁,为什么两极能吸住大头针,而中间部分就不能吸住大头针呢?(同学们仔细观察,猜测:可能是两端磁力大吧„„)
师:究竟是不是这样呢?只有自己真正动手实践了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好了,现在请把你的实验材料放回原处,和老师一起完成实验记录表。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磁铁的两端和中间磁力各不相同,如果让一块磁铁两端去碰另一块磁铁两端,他们会友好地在一起吗?想知道答案吗?
游戏四:磁铁碰磁铁
那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第四个游戏“磁铁碰磁铁 ”。
先看活动要求:
1、两位同学用线将一块磁铁从中间吊起来,待静止。
2、另一位同学拿另一块磁铁的N极、S极分别去接近第一块磁铁的N极、S极。
3、第三人汇报结果。最后一位同学填写活动记录。
师:在3号实验袋里有两块条形磁铁、一根线。现在开始实验。
师:看第四小组的实验记录单(PPT)
过渡:通过以上的几个游戏,我们知道了磁铁的相关知识?(复习板书)
4、生活中的应用。
师: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磁铁最早的国家,“司南”就是我国劳动人民利用磁铁的实例。
师:现在磁铁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拓展运用,解决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知道磁铁的性质,还要学会利用它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解决问题:妈妈在缝衣服时,不小心针掉进了地板缝隙里,怎么也捡不出来,你能想出个好办法吗?
四、总结评价,联系生活
看来,大家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掌握了磁铁的特点。但是你还记得前面老师拿的那只蝴蝶吗?它为什么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谁能解释一下?
对了,这就是利用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做的一个小游戏,课下的时候大家也可以试着用磁铁自己来设计一些小游戏,看谁设计的最棒!
《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
三窑完小 赵加红
教学内容: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节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2、知道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学习重点:知道磁铁具有吸引铁质物体的性质。
学习难点:知道可以用磁铁去辨别不容易辨别的铁制品。
学习准备:课件、每组两张实验记录卡、一个塑料盘(放不同面值、不同年代的硬币。)、两份材料袋(1号材料袋为各种被测试是否能被磁铁吸引物品,如:铜片、橡皮筋、纸片、回形针等;
2号材料袋为测试磁铁是否能隔物吸铁的物品,如:纸片、布、塑料块等。)、每人一块磁铁。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变魔术)
1、师表演魔术《不会掉地上的乒乓球》。
2、生猜测这个魔术的秘密所在。
3、师板题、出示目标。
二、探究新知
第一次先学
探究活动一: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出示实验指导:
1、观察1号材料袋内物体,想一想: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2、观察实验记录卡,小组成员互议如何填写,明确填写要求。
3、出示温馨提示,提出实验要求。
(1)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要有专人实验,专人记录。
(2)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确保实验结论正确无误。
(3)要正确填写实验报告单。
4、组长上台领取材料。
5、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第一次后教
1、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2、教师纠错,重点问题集中讲解。
3、师引导小结: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共同特点是:这些物体都是铁制的。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共同特点是:这些物体都不是铁制的。我们把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板书)
第二次先学
探究活动二:寻找铁质物体。
1、出示实验指导:
(1)火眼金睛判一判:硬币们为了谁是“铁家族”成员吵得不可开交,请审判官为他们裁决吧!你有什么方法?
(2)思考:辨认铁制物体用什么方法更可靠些呢?小组讨论交流,找到方法。
2、生分组进行实验。
3、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次后教
1、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2、提问:为什么有的不是铁呢?你的依据是什么?
3、生得出结论:因为有的不能被磁铁吸引。 第三次先学
探究活动三: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
1、出示实验指导:
(1)观察2号材料袋内的物体,议一议:磁铁隔着这些物体能吸铁吗?
(2)出示实验记录卡,小组成员互议如何填写,明确填写要求。
2、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做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第三次后教
1、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2、师引导小结: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板书)
3、生交流在实验中的其他发现。
三、随堂检测。
我会做:
1、辨认铁制品,使用磁铁检测比用眼睛看更可靠。 ( )
2、磁铁能吸引所有金属。 ( )
3、检测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实验中,检测的物体越多,结果越可靠。 ( )
4、金属铜和铝能够被磁铁吸引。 ( )
5、磁铁隔着一切物体都能吸铁。( )
四、学以致用 交流收获。
科学课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共17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共4篇)
孩子考科学家教学设计(共14篇)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心得体会(共5篇)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