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调研报告素材

发布时间:2022-05-21 18:12:01 | 来源:网友投稿

三、忙于事务性工作,忽视理论业务学习

科学理论是指导我们工作保持正确前进方向的前提,没有科学理论指导就会陷人事务圈子,分辨不清方向。审视当前中学团的工作,大事小事统统管,分内分外天天忙,有些团干部分不清当前的主要任务、重要任务、次要任务,为了完成量化指标不分轻重搞活动,对党团理论、江总书记“5〃15”讲话、“七一”讲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反倒放松了。有的团干部甚至连团的基本工作制度、业务知识也知之甚少。这种状况与团的工作创新的要求距离太大。现在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很复杂,我们必须深人研究现在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我们应将团的工作作为一门学问去研究、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团的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四、强调独立活动,忽视协调配合

学校共青团工作应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展开,这就需要与各处室尤其与教育教学主管部门协调起来,积极主动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臵,取得各方面的支持与合作,创造好的工作成绩。可是当前有些学校团组织认不清自己的位臵,一味地强调独立活动,不善于同其他部门协调配合,甚至陷于孤立的境地。因此团干部应摆正自己的位臵,善于争取大多数人的支持,以服务求团结,以合作求发展,从而为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以多方位培训为途径,提高团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由于竞争上岗的存在,一旦团干部决定走从政这条路,就必须有政绩,也就是团的工作要做出成绩,要得到领导的认可。而得到领导认可又是关键中的关键。如果光有成绩领导不认可,那也没用,但若领导认可,可团干部拿不出“硬件”(主

要是获得的荣誉称号)来,没有业绩,那也过不了关。同时,团干部又必须抓牢教学业务,因为三年后若是不能继任或是轮岗,那就只剩下教课这一条路,如果连这条路都堵死了,那就太悲哀了。有一位中学的团干部,当了7年团干部,2002年轮岗到办公室当了3年主任,为了工作,她把课扔了。2005年换届时,她没竞争上岗位,被安排在图书馆,做图书管理员。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1999年开始,有16名中学团干部直接从团干部提拔为副校长,或是经历了短暂中层换岗后获得提升,担任了学校党政领导职务。我想每一个团干部都希望成为后者。而作为上级团组织,面对61%的新人,就需要对新团干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团干部的自身素质,使其尽快成长。

1.进行团的基本知识培训,使新团干尽快进入角色、开展工作34在对新团干进行访谈时,得知大部分新团干对中学共青团工作并不清楚,仅仅停留在自己在大学当学生干部时的印象层面,对于一些程序,如发展团员、入团宣誓仪式、团员证的填写都比较模糊。这样就必须对新当选的团干部进行团的基本知识培训,使之明确团的宗旨、职能、工作程序。青岛市教育局团委在进行团的基本知识培训时,为每位团干部发放一本《基层团务手册》,这样集中培训结束后,团干部也可以经常学习,并对照自己的工作是否有误。应当说,团的基本知识只要团干部认真学习,掌握起来并不是一件难事。而掌握中学共青团的工作方法却是因人而异了。

2.对新团干的工作方法予以指导,使其在繁忙的工作中学会“弹钢琴”

(1)新团干要学会在继承中发展。继承是事物得以继续延续的关键,继承老团干的优良传统和历练经验会使新团干不断壮大。如何继承、继承什么?我认为不外乎以下四点,即继承工作精神、继承工作作风、继承工作方法、继承工作业绩。继承工作精神指的是要把老团干对团的事业无比热爱的情感继承下来,用青春的激情投身工作,克服困难,勇挑重担。对 1 共青团工作有没有这种热爱与激情就足以决定工作的成败。继承工作作风是指在保持年轻人朝气蓬勃、一往无前的同时,牢固树立“扎实高效、志在一流”的工作作风。继承工作方法是要求新团干继承老团干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形成的有利于共青团工作开展的方式方法,学会运用,为团的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奠定基础。继承工作业绩是要求新团干在最短的时间内梳理上一任团干部的工作,摸清脉络,理清思路,掌握本质,做到工作了然于胸,在思想上、书面上能够排兵布阵,让优势工作更突出。用一句话来概括,可以说要继承好就要“接好旗、摸好底、定好位、干好事”。当然,继承不是一味的延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在做到上面提到的四个继承的基础上,如何把这些素材与自己的特点、目前的环境、工作的实际需要融合在一起,就需要进行资源整合。

(2)新团干要学会在整合中求发展。整合的实质是吸收和灵活运用。如何整合、整合什么?我认为也不外乎以下四点,即整合工作环境、整合工作目标、梳理工作内容、整合学校工作与上级团委工作。事物的发展离不开环境,中学共青团工作需要营造各方面支持与关心的环境。在做好自身精神整合的同时,团干部应摆正自己的位臵,善于争取大多数人的支持,以服务求团结,以合作求发展,从而为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对学校领导,要充分尊重、提高悟性、精于业务、勤于请示、书面计划、快速行动、及时反馈、敢挑重担;
对兄弟处室,要充分尊重、摆正位臵、及时沟通、善用外力、补台推功、拉近情感;
对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征求意见、提前沟通、换位思考、帮其工作、拉近情感;
对专业教师,要提前沟通、共进共退、个人情感、不忘待遇;
对教工团支部,要帮助扶持、组织活动、反映心声、凝聚队伍;
对学科组,要双肩担当、参与教研、突出成绩、忘却身份。中学共青团工作不仅仅承担团的基础性工作,往往要承担大量的学校工作。不同部门、不同情况、不同类别的工作可能铺天盖地的涌来。逐一完成,并保质保量,难度会很大。这就需要新团干学会整合工作目标,应掌握以下原则:前期准备要内容辨别、熟知计划、构建体系、合并同类、运用加减、排列顺序;
工作实践中要突出重点、塑造亮点、保质保量保时;
总结回顾要融汇贯通、左右联系。对于中学团干部来说,仅能服务于上级团组织工作的团干部不是合格的团干部,因其工作根基不牢;
仅能满足学校工作需要的团干部不是优秀的团干部,因其承担责任不全;
只有打牢学校工作基础并能服务上级团组织工作的团干部才是优秀的团干部。中学团干部要善于把上级团组织整体工作部署与学校团组织所做的工作整合起来。在熟悉上级团组织工作要求和学校整体工作要求的基础上,从谋划开始,运用涵盖、贯通、加减等方法把两者的要求给予体现,锻炼自己干事情的预见性和整合力。工作无止境、要达到有序完成,脉络清晰,忙而不乱的境界,就需要不断的梳理自己的工作内容。简单易行的方法概括的说就是一个字“写”。要养成记工作笔记的习惯,流水帐同样会帮助你理清思路,查漏补缺(过去式的梳理办法)。逐步开始拟定周计划(将来进行式和现代式的梳理办法)。加强中间过程管理,周末总结。可以区分为原定计划完成项、追加计划完成项、未完成或拖后计划项三类。关键在于坚持,在坚持中,自己工作的条理性、预见性会得到加强,工作的控制力度会不断提高。等到得心用手的时候就说明已经符合岗位要求了。

(3)新团干要学会在发展中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共青团的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工作手段、工作效果都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在改革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创新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也是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一个鲜明的主题。创新需要遵循四个原则:一是创新必须与继承相结合。任何创新都应该是对过去工作经验积累的一种提高和升华。经验是开创工作新局面的宝贵财富,不断地在它们中吸取精华,总结规律,才能实现工作创新的目标,任何割裂传统经验,突发奇想“创新”,都很难经受得起现实的考验。在过去的共青团工作中有很多好的传统、好的做法,值得新团干继承和借鉴,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创新应该是对传统工作经验的发扬、继承和借鉴。二是创新 2 必须与遵循客观规律相结合。把握客观规律是实现创新工作的基础,创新工作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并运用客观规律实现创新。中学共青团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任何社会工作都应该服从社会中所普遍存在着的一些客观规律,把握并运用这些规律是实现工作创新的必然要求。具体来说,创新共青团工作要遵循中学生成长规律、道德意识形成规律、社会化规律、社会群体行为规律等,只有熟悉这些规律,并将它们自觉地运用到各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去,才能保证创新中学共青团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三是创新必须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具体事情抓起,力求实效,要结合各校实际情况开展工作,而不能靠突发奇想、闭门造车实现创新。开展团的工作创新,要着眼于党和政府关注、中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抓住重点、注重结果、积累经验、形成机制、逐步完善,切实结合中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具体的、有形的需要,比如,他们需要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复杂现象,解除思想上的困惑和疑虑;
他们需要良好的学习环境;
他们需要丰富、健康的精神文化食粮;
他们的合法权益需要维护,等等。创新共青团工作必须服务于中学生的这些具体的需求,把服务中学生的大目标落实到为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上,从实际情况出发,千方百计地为中学生成长成才解决实际问题。四是创新必须与扎实工作相结合。一项工作最终有没有成效,一项事业最终有没有发展,最重要的是在设想工作、推动工作中,在事业的形成过程中,是否采用了扎实的工作方法。共青团工作要实现工作创新,就必须脚踏实地,从实处入手,一件事一件事去做,一步一步去做,扎扎实实做好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逐步积累工作成果,才能形成中学共青团事业蓬勃发展的坚实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团干部自身的素质决定着共青团工作的质量。搞好团干部的培训工作是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团干部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

三、现实困境下中学团组织的创新之路

中学团组织的建设与管理是一项现实而又长远的工程,推进中学团组织建设和管理,任务繁重而艰巨,需要我们在现实困境下寻求有效的创新之路。

一方面,以中学团干部思想建设和能力建设为核心,逐渐完善中学团干部的培训、监督、考核和评价机制,在加强中学团干部的先进性建设和能力再造中实现创新。在中学团组织发展中,团干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加强对优秀团干部的培养和教育是加强中学团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必须把团干部的思想建设和能力建设作为重点和主线,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高水平、宽领域、多角度团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能力建设,使团干部始终成为建设和引领校园先进文化与和谐氛围的先进群体和骨干力量。加强能力建设,首先要加强思想建设,坚持党建带团建,切实做到从思想上带,从组织上带,从队伍上带,从班子上带,达到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目的。中学团组织要把健全工作机制作为中学团组织开展工作的重点,完善团组织日常工作,把团组织工作从日常教育教学中独立出来,并与之有效地配合起来,使团组织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够配套联动,更好地为学校实现育人工作的目标服务。就能力建设方面讲,就是要注重团干部的能力再造,不断加强团干部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等。当今时代,中学团干部要特别注重加强自己的开拓创新能力。

再一方面,着力处理好中学团组织与其他各方的关系,在构建特色鲜明、务实创新的团组织中实现创新。要构建特色鲜明、务实创新的中学团组织,就必须在实践中着力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第一,团组织开展活动时间与教育教学时间的关系,由于狠抓教学质量,“题海战术”压得学生整天喘不过气,连自习课开个团干会都难以到齐。问其理由,是老师正在班上讲课,甚至晚 3 自习都有老师占用。难怪不少中学团委书记苦叹“无隙可乘”。要解决这个矛盾,一是要与学校取得联系,保证每周至少要给团的活动一个课时,并让教导处固定在课表上的同一个单位时间内,以便统一开展活动和检查;二是掌握活动的最佳“季节”,避开期中、期末考试和开学初、放假前的时间,一般中学团的活动的“黄金时间”是每年的

三、

五、

十、十二这四个月。

第二,活动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学生对团组织活动不感兴趣,很大一个原因是活动的内容不能给他们增长知识,增加乐趣。尽管团的活动决不是以获得知识、乐趣为唯一目的,但作为中学范围内的团组织,应该体现出学校的特点。校团委可以配合教学成立不同学科的兴趣小组,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进行实地调查,并运用课堂学到的知识,写出调查报告和小论文,还可以举行各班支部之间的百科知识竞赛,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的多种有乐趣、益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团的活动。

第三,活动与经费的关系,经费问题是制约中学团组织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解决经费问题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争取学校党支部、行政的支持;二是团组织自身搞创收;三是提高精神鼓励的效价。管理心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存在的个别差异使得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奖励,有些人会受到极大的鼓舞,有些人可能无动于衷,奖励所起作用的程度取决于它是否满足人们的优势需要。中学生自尊心和荣誉感较强,因此对在竞赛中取得名次的同学,并非每位都要颁发奖品。只要利用校会或黑板报向全休师生公布获奖名单,就很容易满足中学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的需要。

第四,团组织与学校行政、教师的关系。部分中学团的工作存在着领导不支持、班主任不知道、教师不关心的状况。团委书记感到力不从心,甚至工作做的越多反而越遭到非议。究其原因,主要是团的负责人只注意团的独立性而没有看到它的联系性。诚然,共青团是独立的政治组织,它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而不直接受学校行政和教师的指导。但学校全部教导工作是在校行政直接领导和具体安排下进行的,而教师又在整个教导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所以共青团工作应与学校保持一致;而且班级团支部的干部大都是社会工作经验不足的学生,因此学校团的工作必须接受学校行政和教师的指导。首先,团组织干部要尊重学校行政和教师、班主任,积极向他们反映情况,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主动争取他们的帮助和指导。同时对学校行政和教师、班主任的工作要积极支持,动员团员和青年完成学校各方面的任务。其次,学校行政必须为团的工作的开展提供条件和给予指导,教师和班主任要关心团的工作,特别是要了解本班团支部的情况,帮助他们提高各项工作的效率。当然也应注意团的独立性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精神,不要替代他们直接千预团的工作,更不要把团组织看作是“附属物。”否则就容易挫伤团员、团干的积极性,甚至抹煞中学共青团的特点而使之名存实亡。

以团建促教学促管理促成长 不断开创中学团建工作新局面

张学军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以思想凝聚为核心,实现对青年学生的有效引领。中学团组织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以德育人放在工作的首位,贯彻各项工作的始终。要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塑造高尚的道德品质为支撑,帮助中学生陶冶思想情操,塑造高尚品德,筑牢自身发展进步立身之本、成长之基。二是要以服务凝聚为根本,实现对青年学生的真诚帮助。要为学生的学习需求服务、为学生的心理需求服务、为困难学生需求做好服务。三是要以党建带团建为原则,实现对青年学生的全面覆盖。中学团组织要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要坚持党建带团建,不断发展壮大中学生团员队伍,切实加强中学团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加强中学共青团的工作体系建设。

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

维护稳定

法治是国家机关有效管理与优质服务、社会组织有序管理与优化服务、社区有效自治与优良服务的基本依托。社会管理的法治化,关系到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关系到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提升,也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实现。在法治成为治国理政方式的大背景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将是今后一个时期信访维稳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基本路径和主要方法,也是领导干部在维稳工作中必须具备的首要能力,更是实现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的基础保障。

一、法治思维方式在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中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这一全新论述,从价值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提出了改革、发展与稳定难题的破解之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法治思维的问题。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理解法治思维的概念。法治思维的形成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十八大报告更进一步,不仅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还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笔者理解,法治思维是执法人员在决策过程中按照法律的逻辑,以法为据、以法为绳,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考模式,它是对法制思维的拓展与延伸,包含了民主、公平正义、权利保护等更加丰富的内容。

二要努力克服人治思维。与法治思维相对应的是人治思维,人治是以道德制度去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产生社会秩序,具有强烈的主观随意性;
而法治则具有客观上的普适性、稳定性和权威性。反对人治思维,就是要反对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事实也一再证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根本,偏离法治轨道的维稳,只能越维越不稳,法治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三要养成合理的法治思维。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对于中国的重要性。要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有一种法律规则的意识,坚持法律至上,坚持法律规则的运用,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等法治精神和原则。其次在日常行动中遵法守纪,转变“官本位”思想,杜绝“特权”思想,提高自身的法治意识,才能养成法治思维,做到用“法治方式”来治国理政。法治思维是深化改革的基本要求,是推动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有效化解各种矛盾的最佳路径。

二、当前领导干部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稳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无论是深化改革、推动发展,还是化解矛盾、维护稳定,都亟需各级领导干部培养“法治思维”和提升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领导干部能否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已成为工作成败的关键。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稳定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法治理念树立得不牢。由于对法律知识掌握的少,部分领导干部在遇到问题时特别是在面临多种问题或是棘手问题时不能首先研判处理方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法治精神,不能较好地合理合法地处理好问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存在。同时,在加强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工作中,也存在重过程、轻结果,重形式、轻实效的弊端。

(二)领导意识错位。一是防范意识不强。对于影响稳定的问题重事后处臵轻事前防范,出了问题也不能正确地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查找出现问题的根源,以便从源头上去解决,而是被动应付,哪儿漏哪儿堵。二是推、拖思想严重。有的领导同志不能正确地理解群众的合理诉求,不能沉下心来倾听群众的呼声,而是采取能推就推给其它部门,能拖就拖着不管的办法,表现出严重的不负责任,严重的不作为,使矛盾纠纷越演变越复杂,从而越来越难以处理。三是官本位思想严重。有的领导干部把个人权威凌驾于法律之上,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现象时有发生,阻碍了群众正常的利益诉求,损害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在解决矛盾纠纷的过程中,有的领导干部不能正确把握运用法治原则和精神,不能做到统筹兼顾,灵活处臵,一味强调运用行政手段解决纠纷,不仅影响了行政功能的发挥,而且背离依法解决纠纷矛盾的初衷,损害了法治的权威和尊严,还容易酿成恶性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甚至,一些地方政府部门领导为了促使当事人息诉罢访,采取“花钱买平安”的办法,一味迁就上访人员,从经济上满足其无理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其他人的攀比思想,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四)责任落实不到位。一是有些领导未能把维稳工作真正抓在手上。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分析维稳形势,不能深入研究矛盾纠纷的特点及产生的根源,对于辖区内矛盾纠纷的底数不清楚,思路不明晰,工作不深入,措施不得力,处于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状态。二是有些领导和工作人员不能正确履行职责。做好本职工作,避免出现失误,尤其避免出现伤害群众感情和群众利益的现象是确保稳定的重要基础。很多矛盾纠纷都是因为我们工作不到位、不深入、不细致造成的,也可以说是我们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失职造成的。如果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组织的工作人员都能正确履行职责,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真心实意为群众着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矛盾纠纷就会大幅度下降,确保社会稳定的目标也就不难实现。

三、对策与方法

新时期的维稳工作要根据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新要求和维稳信访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不断改变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努力从以堵为主的静态稳定,转为以疏为主的动态稳定,要坚决摒弃“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的庸俗维稳观,坚决摒弃“花钱买平安”的错误维稳观。实践证明,偏离法治轨道的维稳,越维越不稳。为追求暂时“稳定”而牺牲“法治”的被动式维稳,看似解决矛盾,实则回避矛盾、积累矛盾,最终只能陷入“信访不信法”的怪圈。新时期,领导干部只有充分具备了法治思维和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才能依法履职、依法决策,才能推进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才能真正做到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

(一)准确定位,规范信访秩序,实现信访工作理性回归

坚持规范信访事项和规范信访秩序相结合,规范信访事项是规范信访秩序的前提,要想规范信访秩序,必须规范信访事项。凡是明确有法律渠道和主管部门的诉求,都不应作为信访事项受理登记。

拓宽向群众宣传政策法律的渠道,告知其选择法律途径维护合法权益的有关规定。如果把不是信访的问题引入信访渠道,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还误导了群众。在畅通信访出口上做实做强,使大量被误导进入信访渠道的上访人,通过教育引导、法律告知引导其退出信访渠道,选择法律途径解决诉求。

(二)强化法治,把信访事项导入法治框架、法律渠道

破解信访难题的根本出路是加强法治建设,推进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逐步把信访事项导入法治框架、法律渠道,依法解决问题。

具体来讲,一要依法解决问题,对法律和政策有明确规定符合解决条件的,一定要做到“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二要依法教育疏导,综合运用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心理疏导、化访为诉、进入程序、依法处臵等措施,把涉访人群导入法治框架内解决问题。三要依法惩戒处理,对无视法律权威的违法上访行为,要用法律方式依法处理;
对把上访当成诬告、陷害、诽谤渠道的,要强化法律告知,依法追究责任,坚决维护社会主义法制权威。四要依法终结信访,坚决维护三级终结的权威;
对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一律按法律规定,通过审判监督和检察监督、行政复议、国家赔偿程序处理,并结合各部门的纪检监察监督、法制工作监督,强化纠正错误,规范执法行为,坚决维护法制权威,维护法律尊严。

(三)正确引导舆论,淡化信访宣传误导,强化法制宣传教育

高度重视舆论宣传对信访群众的导向作用,客观报道宣传信访政策法规,提高群众对信访的正确认识,引导信访群众依法信访。

淡化对信访特别是越级信访促进问题解决的宣传,不过分夸大和渲染信访的作用,大力营造依法解决问题的舆论氛围,从思想上消除涉访当事人对信访渠道过高的价值预期,引导其自觉选择司法解决途径,在法治程序里化解矛盾、促进和谐。通过对处理违法信访行为等典型案例的宣传教育,以案析理、以案说法,有效震慑违法,努力营造依法、理性、有序信访的良好社会氛围。坚持把宣传政策法律和教育引导贯穿于依法治访的全过程,注重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强化法律告知、释疑解惑,教育警示群众防范违法犯罪,实现执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四)强化源头治访,把涉访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县级以下

信访问题的解决和防范关键在基层。要紧紧抓住县级以下有关部门这个解决问题的责任主体和防范源头:一是把矛盾发现在早、化解在小、解决在源头。二是增加县级以下有关部门化解矛盾、依法解决问题的层级,从村组、社区到乡镇、办事处、县区有关部门来真正了解实情、层层化解矛盾。三是对涉访违法行为也要发现在早,处臵在小,解决在县级以下。要坚持法制原则,以“合法”还是“违法”作为定性标准,不要纠结于是否为“上访人员”、“特殊群体”,防止违法行为的逐步升级。四是强化责任追究,及时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更好地从源头上发现和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运用法治思维与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摘要]通过分析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的涵义与相互关系,探讨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重要意义,提出领导干部在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以期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推进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关键词]法治;
法治思维;
法治方式

党的十八报告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因此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的能力,是新的历史时期,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的一项新内容,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领导能力的一项新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对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及其在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中的作用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一、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的涵义与相互关系

要明确“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涵义,首先要明确“法治”的涵义,对“法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与人治相对立的一种治国方略。法治强调以法治国、法律至上,法律具有最高的地位,包括实质意义上的法治和形式意义上的法治。形式意义上的法治强调“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实质意义的法治强调“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和精神。法治是实质法治和形式法治两者的统一体,形式意义的法治应当体现法治的价值、原则和精神,实质意义的法治也必须通过法律的形式化制度和运行机制予以实现,两者均不可或缺。

而所谓法治思维,就是执政者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运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逻辑对所遇到或所要处理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和形成结论、决定的思想认识活动与过程。根据学者观点,法治思维主要包含了五个方面的思维内容,即合法性思维、权利义务思维、公平正义思维、责任后果思维和治官治权思维等。

法治方式,是指领导干部通过制定、执行法律、法规、规章,运用法律创制的制度、机制、设施、程序处理各种经济、社会问题、解决各种社会矛盾、争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方式、方法。

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关系上,法治思维支配法治方式。领导干部具有法治思维,必然会主动、自觉运用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反之,当他遇到需要处理的问题时,通常首先会想到人治手段,在必须和只能法治方式时,他也可能把法律手段用偏、用歪。同时,法治思维需要通过法治方式来表现。法治思维虽然是一种思想认识活动和过程,但它必然要外化为法治行为,即通过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如果一个领导干部只会用法律规范、原则、精神分析和思考问题,而不能和不会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尚不能认为这个领导干部具有法治思维。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为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指明了路径,共同统一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生动实践之中。

二、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几乎都有法可依。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的发展中,确实还有一些社会矛盾亟待化解,而最优的解决之道,就是领导干部要懂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一)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体现了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时代要求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成为全党上下的共同要求。社会主义中国法治日益受到重视的进程,体现着我们党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对执政使命的勇于担当,对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自觉,这也意味着党要依法执政、政府要依法行政,领导干部要做到宪法法律至上。而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恰恰是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理念的具体体现,应当成为各级领导干部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提升执政水平、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法治思维强调思想转变,突出党对法治的理念和态度。而法治方式作为方法论,是一种行为准则,是法治思维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是在执行层面提出的明确要求。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从思想和行动两个方面为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指明了具体路径,体现了加强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时代性和必要性。

(二)从党的执政历程来看,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更加体现了党的治国理念

我们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始终并愈加重视法治建设。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党的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而党的十八大报告不仅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当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初步形成,使得有法可依成为当今时代的鲜明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伟大成就,使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项建设都基本纳入法治化轨道。从这一层面来讲,改革的成效将更加体现在如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的能力上,以切实保障改革沿着法治化的道路加快前进。因此,运用法治思维,学习法治方式应当更加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的自觉需求。

(三)从维护稳定的大局来看,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更加顺应社会管理的需要

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利益调整引发的社会矛盾大量凸显,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与此同时,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存在,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尚未完全树立,少数领导干部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现象时有发生,阻碍了群众正常的利益诉求,损害了群众的合法权益,成为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的部分诱因。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根本。要真正做到人民利益至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将利益诉求、纠纷解决纳入法治轨道,为改革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法治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是领导干部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必须具备的首要能力,更是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的基础保障,强化这方面的能力建设,显得更加紧迫和必要。

三、领导干部提升自己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的途径、方法

(一)要树立正确的法治理念

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理念,使其认识到什么是法治思维,为什么要运用法治思维,怎样运用法治思维。使“合不合法,合不合程序”成为领导干部的常用语,使法治思维成为领导干部自发的一种心理需求,养成依法履职、依规办事的习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治价值观,从内心坚持把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作为政治责任、施政习惯、自觉追求,增强法律至上观念、崇尚法治权威、模范遵守法律,彻底摒弃人治的思想,从思想意识上强化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范围内依法履职的自觉性,绝不能把自己置于法律之上或法律之外。坚决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等现象,坚决杜绝“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甚至滥用职权、徇私枉法”等现象。在遇到权力与权利冲突、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时,要牢固树立民本意识,主动运用权利本位、正当程序等法治理念和法律原则处理问题,坚持依法办事,减少官民对抗,树立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二)要提高法律知识水平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提升,首先在于法律知识水平的提高。要不断创新教育培训方法,完善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建立健全学法的长效机制。在学习形式上,要通过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法制讲座等形式,通过举办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专题研讨班,定期组织领导干部参加专门法律知识轮训和新法律法规专题培训。在学习内容上,既要学习宪法、通用法律知识以及与履行职责相关的法律知识,又要重视法律原则、法治精神等法治思维能力方面的学习培养。要深入掌握法律知识、法治理论,切实提高法律素养、法治涵养,坚持做任何事情都从法律的角度去分析、思考,都按法律的规定去推进、落实。比如作决策要有法律依据,办事情要讲法律程序。时刻用法律标尺来考量自己的行为,有效发挥表率作用、放大示范效应,做到以法服众、以法说话、以法育人,实现经济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相统一。

(三)要完善奖惩制度

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决策上实行公众参与、专家咨询论证和集体决定相结合,权力上确保在阳光下运行,监督上完善干部收入申报、重大事项报告及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推动领导干部依法行事、依法履职。探索将“法律修养、法治状况”引入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指标,推动领导干部坚持公正廉洁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重视提拔使用法治思维意识强、善于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优秀干部;
要按照有权就有责、滥权应担责、侵权要赔偿的要求,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对那些不依法办事的领导干部要严肃进行批评教育;
对给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权益带来重大损失,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领导干部,要严格追究行政责任;
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这一全新论述的提出,将对领导干部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行为准则等诸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并使其发生深刻变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要求领导干部在对法治的认识上,更加注重法治的本体性价值;
在行为模式上,更加注重法治的基础性作用,可以预见,这将是法治理念、法律知识、法治信仰以及法治自信循环往复和不断攀升的过程,构成一个由思维到实践更为完整、更为统一的领导干部推进法治的工作体系。法制宣传教育作为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将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法制宣传教育的开展,既可以推动领导干部进一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也可以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法律素养,还可以进一步促进领导干部形成法治信仰。

四、领导干部在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一)必须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确立宪法法律至上,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意义重大。坚持宪法、法律至上,要求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法律监督,重视法律解释工作,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正确处理好法律系统与其他社会调整手段的关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领导干部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在行使公权力时,无论是决策,还是执行,或者是解决社会矛盾、纠纷,推动发展、深化改革,都应不断审视其行为是否符合宪法、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包括行为的目的是否合法,行为的权限是否合法,行为的内容是否合法,行为的手段是否合法,行为的程序是否合法,等等。不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就谈不上如何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二)注意法律和政策的区别

社会主义法律和党的政策虽然联系紧密、相辅相成,但是它们毕竟是两种社会规范,各自有自己的特点和作用,二者不能相互代替。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是国家的主张,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政策是党组织制定的,是党的主张,不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并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政策是通过思想工作、说服教育、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及党的纪律保证来实现,党的某些政策并非对每个公民都具有约束力。法律是由宪法、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形式表现的。政策未被制定或认可为法律规范之间,是由决定、决议、纲领、宣言、通知、纪要等形式表现。法律规定的内容比较具体、明确和详尽,它不仅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和禁止做什么,而且还规定了违法所应承担的责任。政策一般比较原则和概括。法律比较稳定。政策比较灵活,变化较快,具体政策尤其如此。为此,在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区分法律和政策的界限,力争将纠纷解决在法律范围内。

(三)注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方式的多元化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这一宏伟目标和治国方略的提出,提升了当代中国人对法律社会地位的功能期待。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偏左的认识和理解,大有从过去的法律无用论一变而为法律万能论的态势。似乎什么问题,任何纠纷都可以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在人们的理想中,司法成了解决纠纷的万能钥匙。但是,在现实中人们遗憾地发现,通过法律依法解决并非是最佳方法。有时,从表面上看,司法审判的结果似乎是解决了纠纷,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在法院裁判以后,不但可能没有达到“案结事了”的预期效果,而且纠纷可能得到进一步扩大,甚至会造成双方当事人之间关系的异常紧张乃至彻底破裂。相反,亲戚朋友的劝解,可能在不太伤害双方感情的情况下解决问题;
民间调解,既方便又及时,解决了矛盾还较少留下后遗症;
仲裁机构的解决,效率高,又能做到公正;
基层组织出面协调,批评教育,也挺有效。因而,在面对社会纠纷的层出不尽和司法资源的力不从心时,作为一个理性的社会,就应该向其成员提供多种解决纠纷的途径和方式,让纠纷主体根据法律的规定按照自身利益的需求选择相应的纠纷解决方式。当前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主要有民事仲裁、劳动(人事)仲裁、人民调解、行政调处等。因此,我们在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化解矛盾时,要注意灵活运用多元性的纠纷解决方式,从而达到维护稳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办公室工作调研报告

近期,我们对办公室进行了调查,我就办公室存在的问题作简要分析,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办公室整体素质的提高,适应新时期办公室工作的需要。

一、现状分析

从办公室工作人员身份看,由公务员、干部和工人三部分人组成,从学历上看,大多数是大专以上学历,从工作人员工作的时间看,3—5年的居多,有一定的办公室工作经验。从工作情况看,绝大多数工作人员承担着繁重的任务。大多数办公室人员没有参加过办公室工作专业培训,缺乏办公室工作理论基础。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更多的是客观条件所致。

二、改善对策

做好办公室工作,必须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引领下,紧密围绕全县工作中心,继续解放思想,进一步提升思想理念,转变工作思路,改进工作作风,完善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办公室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

(一)进一步提升思想观念

观念创新是工作创新的基础。要在全体办公室工作人员中强化“六种意识”:一是强化全局意识。树立一盘棋的思想,统筹考虑全局工作,积极主动地提高站在全局高度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二是强化学习意识。不断更新知识层次和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做到“张嘴能说,提笔能写,有事能办,无事能思”。三是强化服务意识。为全县工作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为机关工作人员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四是强化责任意识。切实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做到工作认真、态度端正、处事果断,从严要求、从优服务,高标准、高质量,确保工作万无一失。五是强化效率意识。努力做到耳聪目明反应快、分秒必争节奏快、跟踪问题反馈快,更好地为领导提供第一时间的服务。六是强化奉献意识。保持一种平静、平衡、平淡的心态,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谋事而不谋利,奉献而不索取,耐得住生活清苦,耐得住工作艰苦。

(二)进一步转变工作思路

努力实现工作思路上的“五个转变”,即,工作重点从完成具体事务向善于谋全局、当高参转变;
工作目标从满足于做好当前眼前工作向善于主动服务、超前谋划转变;
工作方式从被动应付向自觉主动思考、创造性开展工作转变;
服务对象从注重为领导和机关内部服务向外向型服务、全方位服务转变,强化为基层服务的职能;
工作力量从主要依靠内部工作人员向协调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转变。

(三)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

县委办公室是全县的窗口,办公室人员时时处处代表着县委的形象,对外界影响较大。因此,要按照的要求,在作风建设上严要求、高标准,牢固树立“六种优良风气”。一是树立求真务实、埋头苦干、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坚持工作上求真求细、真抓实干,生活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二是树立热情服务、礼貌待人、文明办公的优良作风,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三是树立勤于思考、深入调查、善于研究的优良作风,集中精力想工作、干工作,当好领导的助手和参谋。四是树立超前谋划、积极主动、高效工作的优良作风,反对敷衍推诿,疲沓拖拉,效率低下的不良作风。五是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廉洁自律的优良作风,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干大事,干实事,干好事。六是树立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提高的优良作风,身体力行,模范带头,将学习型、创新型、竞争型、服务型、效能型科室建设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四)进一步完善工作方式

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手段,应用新方法、新设备、新载体,主动地、能动地做好工作,创造办公室工作新效果、新途径、新局面。要切实做到“三个善于”。一是善于运用新手段。积极地把当今一切先进成果和手段运用于办公室日常工作,强化网上办公意识,提高运用计算机、网络、各类办公软件的能力。二是善于调查研究。对任何问题决不满足于一知半解、大概差不多,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把问题弄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充分掌握第一手材料。三是善于积累提高。在日常工作中,坚持扩展耳目、收集点滴,积累别人没有感到的信息,对一些不引人注目的事情发掘出有用的信息,做到对单位和基层的情况了如指掌。

(五)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有关制度,明确责任追究,做到靠制度管理人,靠制度规范事,理顺内部管理体制,推动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主要是完善“四项制度”。一是规范工作流程。针对政策研究、综合材料、办会办事、机要保密、后勤服务等各项工作的规律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设置、有效规范,逐步建立一套实用有效的程序和流程,从而确保各项工作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减少遗漏和失误,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健全协调机制。积极当好沟通上下、联系左右、协调各方的“枢纽”,认真落实并完善各种会议制度、研讨交流制度。三是创新学习制度。大力开展学习型科室建设,固定时间场所,以室务会的形式进行集中学习研讨;
推荐书目、确定重点,积极开展自学;
完善述学评学考学制度,提高学习动力,巩固学习效果,提高办公室人员的素质。四是绩效考评制度。在办公室内部实行目标管理,尽量把办公室的工作细化、量化到每个工作人员,既强调目标的一致性和分工的明确性,也要注意工作的协调性和个人心理能力的适应性,并按照分工实行量化考核

以“求实务实扎实”的作风做好办公室工作

办公部门在铁路跨越式发展中要发挥好参谋助手、信息调研、综合协调、督促检查作用,就必须坚持“少喊口号,少讲空话,干不到的不说,说到的必须干到”原则, 用党政班子成员雷厉风行、率先垂范“苦干实干拼命干”的肢体语言,努力把办公部门建设成为一个“勤奋学习、扎实工作、高效服务、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的坚强集体,为铁路跨越式发展提供主动、超前、优质的服务。

一、要大力创新,努力开创办公室工作新局面办公室作为领导的参谋助手,不仅要不折不扣在为领导提供政务服务中,提出符合跨越式发展的新观点、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创新,经常提出深思熟虑、脱凡出新的参谋意见,成为领导必不可少的智囊团和参谋部。一是要切实增强创新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充分认清铁路跨越式发展不断推进的新形势,积极转变观念,把全局跨越式发展工作作为当前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充分发挥办公室工作的积极作用,更好的为全局跨越式发展服务。二是要培育创新精神。在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下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新矛盾、新挑战,*既有的知识和经验已经无法应对,必须以创新的精神,深入调查研究,不仅要当好起草文稿的“高手”,更要当好路局领导的“高参”,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三是要创新工作方法。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开展工作,由忙于抓具体事务,向善于抓大事、谋大事转变;
由注重作好眼前的工作,向搞好超前服务转变;
由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向主动服务,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向精细管理转变。四是要增强创新思维树立“高参”的意识。首先文字工作要创新,大力进行思维创新、观点创新、内容创新,倡导务实、精干的文风。同时,后勤管理工作也要创新。办公室后勤保障工作压力也很大,事情很多,如何保证高效运转,也迫切需要创新工作的内容和方式。只有大家都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办公室工作才会生龙活虎,充满生气。办公室的负责同志也要大力鼓励创新思维,鼓励办公室每一位同志通过规范的程序向路局进言献策。看谁创新意识强,看谁提的参谋意见被领导采纳多,看谁对全局跨越式发展的贡献大。

二、围绕内涵式挖潜、低成本跨越,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在抓落实、抓督查、抓调研、抓协调上有新举措走内涵扩大再生产,实施低成本跨越是符合哈局实际,是符合哈局局情的必由之路。办公部门要围绕内涵式挖潜,低成本跨越,充分发挥办公室参谋助手作用,为内涵式挖潜,低成本跨越更好地服务。第一,要在狠抓督查上下功夫。督办工作是办公室一项重要职责,是确保全局各项计划目标和工作任务落实的基本手段。一要突出工作重点,紧紧围绕跨越式发展工作开展督查。全局十届一次职代会第二次民主管理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的《哈尔滨铁路局跨越式发展总体规划》,对全局的跨越式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和重点工作都作出了全面部署,现在的关键就是狠抓落实。路局、局党委对抓落实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办公部门必须把抓落实作为头等重要的大事来抓,进一步加大督查工作的力度,重点是加大跨越式发展重点工作的督查力度。路局提出今年重点抓好提高运输能力、技术装备水平、完善生产力布局、推进主辅分离、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等六项重点工作,办公室必须把这六项工作作为全年督查工作的重点,不间断地定期进行督查,查工作进度,查实际成效。同时紧扣全局全年各个时期工作的重点,根据路局的部署要求,加大路局重要决策的督查力度,确保落实到位。二要创新督查工作的方式,不能只满足于写

一、二篇督查报告,关键是要查有没有落实到位。凡是没有落实到位的,都要继续督查,反复督,

反复查,一查到底,直到落实为止。通过强有力的督促检查,推动全局跨越式发展重点工作落实,真正发挥督查在推动落实中的作用,提高督查工作的实效。三要建立健全督办工作的责任、检查、通报、反馈、考核、专报等制度,形成完善的督办工作体系,确保督办工作效果。第二,要在狠抓调研上下功夫。办公室能不能充分发挥参谋助手,最重要的是要加强调查研究。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办公室的参谋权。按照“围绕中心、贴近实际、深入调研、多出精品”的思路,以“走进基层、走进问题、走进矛盾,严抓干部、科学管理”的要求紧紧围绕内涵式挖潜,低成本跨越的重点、难点、深层次问题,确定调研课题,制定调研计划。要重点强化三方面的调研:一是政策性调研,通过调研为路局出台有关的政策提供依据;
二是决策性调研,通过调研和举办领导论坛等形式,为路局决策多出好主意、好建议;
三是经验性调研,通过调研总结推广全局跨越式发展中出现的重大典型。调查研究不单纯是几个人的事,而是办公室每条线、每个同志的任务和责任。各条线都要加强调查研究,人人搞调研,个个有任务,真正形成全员参与的大调研格局。要努力增强调查研究的针对性、有效性,提高调研成果在领导决策中的转化率。调研工作水平,主要体现在调研成果转化成领导决策上,体现在总结推广经验的实践成果上。因此,办公室对调研工作的考核,着重考核调研的成果和转化率,考核调研报告被路局领导批示、转化为领导决策的情况。第三,要在狠抓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上下功夫。当前,改革发展稳定的新情况、新问题很多,办公室不能满足于完成日常事务,而要把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作为自己的工作职责,切实抓好,抓出成效。这是办公室提高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方面,抓新情况、新问题的发现。研究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首要的是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情况不明,就谈不上研究和解决。首先要深入到基层调研,只有深入下去搞调研,才能发现新情况、新问题,这是能不能发现新情况、新问题的一个关键环节。其次要充分运用办公室上下贯通的信息报送网络体系,切实抓好全局改革发展稳定中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搜集和报送工作,善于从下面报送的各种原始信息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要进一步完善办公系统的信息网络体系,切实掌握基层第一手信息,这是能不能发现新情况、新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要创新思维,予以突破。另一方面,抓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掌握新情况、新问题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方面是要研究和解决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第四,要在狠抓综合协调作用上下功夫。综合协调是贯穿于办公室工作各个方面的一项重要任务,不论办文、办事、办会,都包含着综合协调的内容。胸无全局,不足以谋一域。只有站在全局的高度,听取各方意见,通盘考虑,综合平衡,才能提出比较合理的方案,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形成强大合力。也只有与全局工作合拍,与总体部署与要求一致,综合协调工作才能缜密周到,减少矛盾,避免纰漏。办公室各系统要树立全局意识,要加强沟通、加强联系,推动办公系统逐步形成密切协作的网络,保证政令畅通、信息畅通。

三、创新管理,提高参政能力办公室参政能力的强弱制约着参政水平的高低,而办公室参政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办公室的基础管理工作。首先,要健全各项制度,促进办公室管理规范化。严格的制度是强化办公室人员发挥参政议政作用的重要保证。办公室日常工作具体而细致,看似简单琐碎,但管得如何,影响着机关工作的全面,影响着整体工作的开展,也体现着办公室总体水平。优质、高效、有序地完成这些工作,最根本的是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规范各项工作的运转程序,明确各岗位的职责范围,真正做到办文、办会、办事,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效防止工作空档和推诿扯皮现象。其次,要加强办公室干部队伍建设。一是要抓好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无志不能怀远,无才不能博见。办公室的同志要坚决克服忙于事务、疏于学习的倾向,坚持把学习放到重要位置,跟上全局跨越式发展步伐。要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十六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实质,尤其要以部党组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把开展好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办公室的重要职责,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做到敬业勤政、高效理政、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把办公室建设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洁、带领全局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参谋部,保证上级和领导的精神和意图得以更好的贯彻,保证政令畅通。同时,要大力提倡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业务的风气,办公室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要通过强化培训,掌握本职工作的基本规律、基本技能,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二是要团结协作,增强办公室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办公室要成为一个团

结战斗的集体,成为讲团结的模范。无论是领导之间、同事之间,还是上下级之间都要团结协作,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
工作相互支持,情况相互交流,利益相互照顾。对于工作结合部的事情要协商共管,敢于承担责任,要相互补台,决不能争功诿过,相互拆台。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正派、正直,以团结为重,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三是要强化服务意识,努力增强服务责任。办公室很大程度上是做服务工作的。这就要求办公室的同志必须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计名利,不计得失,耐得住工作辛苦,耐得住生活清苦,扎扎实实,深入细致地把服务工作做细、做实、做周全。同时,要善于处理好为领导服务与为群众服务,为机关服务与为基层服务之间的关系,在对上负责的同时重视对下负责,在服务好领导的同时服务好群众,力求使领导满意,机关满意,基层满意,群众满意。第三,要加强办公自动化建设。实现办公自动化,是提高办公室工作效率,促进办公室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保证。办公自动化,在办公室主要体现在信息、资料管理、公文档案管理微机化和公文打字电脑化,及文字印刷自动化。要通过多种方法,加强人员培训。使之掌握一定的现代化科学知识、管理知识和操作设备能力,培养一批热爱办公自动化事业的人员。同时,要注重加强办公自动化的软件开发,建立微机网络管理系统,提高微机管理水平,为办公室提高参政水平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如何做好办公室工作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市场经济发展,办公室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日显重要,任务日益加重,要求越来越高,决不是仅仅限于文件转转发发,来人接待接待等此类琐碎工作了。下面就如 何充分发挥办公室职能作用并不断扩大服务内涵和提高服务质量等谈一点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解放思想、大胆创新

社会在发展,历史在进步,人保公司也处于前所未有的历史变革时期,办公室工作人员必须搭准历史发展的脉搏,跟上历史发展的脚步,合上历史发展的节律。为此,就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创新。日常工作中要敢于打破旧框框,革除陈规陋习,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要勇于思考,敢于探索,大胆地推进工作创新。如:公文运转如何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如何改进接待工作,如何适应业务发展加大宣传工作力度等等。有了超前的意识、大胆 创新精神和灵活多变的手段,就能使办公室工作有声有色、富有成效。

二、要热爱办公室工作,甘当人民的勤务员

从大的方面讲,办公室位置很重要,也是领导的左膀右臂,公司的内管家。但是,办公室的工作头绪多、婆婆多,服务对象多,方方面面应酬也多。事情多而杂,而且哪一方面做得稍有不周,不是上级不满意,就是员工有意见。好比是老牛进磨坊,一年忙到头还出力不讨好,因而不少人都不愿意从事此项工作。话说回头,办公室工作难干总得有人干,既然从事了这项工作,就要安下心来并全身心地投入。办公室工作也是锻炼人的地方,办公室人员可以 从领导身上吸取到很多营养(如:领导的决策能力、工作作风等),可以在工作实践中培养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公关技巧、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以及文字综合能力等。可以说,能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因此要珍惜岗位、把握契机、使我们的全部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

三、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

办公室的工作千头万绪,每一项工作都与全局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做好办公室工作,首先要 理清思路,抓大事,抓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分清轻重缓急、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才能做到忙而不乱、紧张有序。同时,要善于思考,不断摸索工作规律,防止埋于事务堆中。

其次,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增强工作时效性。工作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力戒浮夸 。尤其是在遇到工作任务较多的情况下,一定要冷静思考、分清轻重缓急,一件一件落实并排出时间表。汇报工作要敢于讲真话、报实情,不能报喜不报忧,投其所好。

另外,特别注意的是办公室工作要以事业为重,不能过多地掺杂个人感情、凭个人意志办事,做到对待上级与下级一样,对待领导与一般员工一个样。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杜绝“ 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更不能利用手中权利谋私利。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

踏踏实实做事。

最后,办公室工作要有严格规范的工作制度、办事程序,这是做好办公室工作的基础和保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办公室工作必须要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办事程序、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使办公室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轨道,以提高办公室整 体工作效率。

四、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办公室工作涉及面广,特别是又担负着为领导辅助决策的任务,日常不注意加强学习和不断更新知识,就无法胜任工作。必须把学习摆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日常要注意政治、经济理论学习,还要研究政策法规,学习有关业务知识以及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学习的途径很多,除了理论学习外,还可以向身边的领导和同事学,可以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从基层吸取营养,要使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并加以灵活运用,才能取得学习的效果。

提高自身素质,除了加强学习外,还应注意自身个人形象的塑造。在办公室要有一个好的精神风貌、待人接物要大方礼让,谈吐要自然和谐,办事要稳沉干练。因办公室接触的人来自各方面、各人性格脾气、办事作风不尽相同,情况比较复杂,要灵活而又妥善地处理好各方面关系和工作,尤其是面临突发性事件,没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无法冷静地处理问题、做好工作。因此要注意加强心理素质的训练,不断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遇事要“ 三思而后行”,处理问题要果断、迅速,不要优柔寡断、拖泥带水,以致延误工作。

以上几点仅属个人在办公室工作实践中几点体会,但要使办公室工作做得扎扎实实并富有成 效,还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开拓创新、总结和提高。

党委办公室工作人员如何提高服务能力调研报告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深入分析我们党治国理政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的基础上,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出了重大部署。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全党的共同任务,各级党组织、每个党员和党员干部都责无旁贷。党委办公室作为党委的综合协调机构、参谋服务部门和承上启下的枢纽,担负着为领导服务、为部门和基层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重要职责,其工作人员服务能力的强弱,不仅直接关系到党委办公室的服务质量,而且关系到党委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因此,党委办公室工作人员提高执政能力的关键就在于提高服务能力。笔者认为,党委办公室工作人员提高服务能力就必须重点提高以下五种具体能力:一要着力提高学习能力。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党委办公室工作的内容越来越广泛,任务越来越艰巨,综合性越来越强,对办公室工作人员服务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搞好服务的前提是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能力,就必须做到“三个增强”:一是增强自觉性。大量的事实证明,对待学习的态度不一样,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就不一样,工作水平和成效也不一样。要充分认识到“学习是生存的基础,学习是服务的前提,学习是进步的阶梯,学习是成长的捷径”,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的习惯,真正做到减少应酬多读书、挤出时间多学习、静下心来多思考。二是增强针对性。学习如果缺乏针对性,就很难收到好的效果。要坚持“要精、要管用”的原则,既学习理论、学政策,不断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和辩证思维能力,又学习业务知识、学习相关知识,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既向书本学习,不断拓宽知识面,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又向领导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向同事学习,博采众长。三是增强实效性。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如果脱离我们的思想、工作实际去学,任何形式的学习都没有太大的意义。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用有所成,做到既联系思想实际来学习,不断进行修养上的“吐故纳新”,又要联系工作实际来学,增强工作的原则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二要着力提高谋划能力。办公室工作人员是党委工作的左右手,要为党委和领导决策提供真知灼见,就必须不断提高谋划能力。提高谋划能力,就必须当好“三大员”:一是当好“调研员”。要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和领导关注的重大问题,深入基层搞调查,深入实际摸实情,深入群众察民情,在此基础上,经过一番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提炼,客观地

总结经验,辩证地分析问题,积极地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真正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当好“信息员”。搞好信息服务是当好耳目的基本要求。要在全面、及时、准确收集基层苗头性、倾向性、预测性信息和带有全局性的综合信息的基础上,对信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现象中看到本质,从一般中找到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领导决策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三是当好“情报员”。收集外地资料是当好智囊的重要途径。要广泛收集资料,认真分析研究外地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举措,综合整理出领导需要的、反映问题本质的、体现发展趋势的重要素材,为领导决策提供可资借鉴的素材。三要着力提高办事能力。党委办公室要办的事情很多、很细,尤其需要工作人员有很强的办事能力。提高办事能力,就必须达到“三个会”:一是会写。文字表达能力是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看家本领。文稿写作要体现“准、实、新”。“准”就是准确领会意图,找准文稿主题,选准表述方式;
“实”就是联系实际,语言朴实,内容详实;
“新”就是立意新,体式新,语言新。二是会说。口头表达能力是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必备素质。说话时要内容条理清晰,言辞合乎身份,语气张弛得体,最大限度地达到说的目的,特别是对经手的每项工作一定要问明白,问准确,传达清楚,汇报清楚。三是会协调。协调是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基本功。对上协调要严格程序,按领导分工职责逐级请示汇报,尽可能避免领导之间不必要的误会和“返工”;
对左右协调要谦虚周全,争取支持;
对下协调要把握分寸,做到督查、服务相结合。四要着力提高创新能力。没有创新,工作就没有生机。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和繁重的工作任务,党委办公室工作人员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提高创新能力,就必须注重“三个创新”:一是创新思想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滞后必然制约创新能力的提高。要坚决摒弃不合时宜的旧思想、旧观念,使思想更加贴近客观实际,观念更加贴近时代要求,破除安于现状的思想,树立争创一流的意识;
破除被动应付的思想,树立主动服务的意识;
破除唯书唯上的思想,树立求真务实的意识;
破除墨守成规的思想,树立时效优先意识。二是创新思维方式。没有思维方式的创新,就没有工作上的突破。要冲破旧的思维方式,变经验性思维、习惯性思维为超前性思维、立体性思维,力求把问题考虑得早一点、广一点、远一点、深一点,实现由常规服务向创造性服务转变,由滞后性服务向超前性服务转变,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使服务更加周到,效果更好,领导、基层和群众更满意。三是创新服务方法。没有服务方法的创新,就难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防止和克服按“惯例”办事、按部就班的经验主义做法,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质量,真正做到围绕服务大局去调研,研究新对策、新措施;
围绕服务中心抓落实,利用新手段、新途径;
围绕服务领导当参谋,提出新思路、新建议;
围绕群众搞服务,拓宽新领域、新渠道。五要着力提高自律能力。党委办公室工作人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既体现着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也关系到党委的整体形象,必须时时、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提高自律能力,就必须体现“三个于”:一是忠于职守。忠于职守是敬业的核心。要忠于党,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维护党委的权威。要忠于人民,想问题、当参谋、办事情,都要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忠实地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忠于事业,爱岗敬业,严谨细致,精益求精,不让领导布置的工作在自己手里延误,不让需要办理的事情在自己手中积压,不让各种差错在自己身上发生,不让来办公室办事的同志在自己这里受到冷落,不让党委和办公室的形象在自己这里受到损害。二是乐于奉献。办公室的工作比较辛苦,没有奉献精神是搞不好服务的。要有一种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以奋斗为本,以奉献为荣,以建功为乐的思想境界,多比吃苦奉献,少比阔气享乐;
多比工作绩效,少比生活待遇;
多比服务质量高低,少比个人升迁快慢,在奉献中体现价值,在忙碌中享受生活,在艰辛中体验快乐。三是善于自省。善于自省是办公室工作人员成熟的一个标志。要时时慎思自省,既看到自己的长处,更看到自己的短处,不能自以为是,而要多一点自以为非,常想立身之本、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敲慎独之钟,切实做到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守得住秘密、管得住小节、经得起考验。党委办公室工作人员如何提高服务能力

市场调研总结报告(素材)今天我们到湖南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关于企业对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与培养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等方面的市场调研,参加座谈交流的有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和管理人员,共有四人,现场采取了个别访谈交流的形式进行。下面就是我今天访谈的总结。

一、确定电子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

根据企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本专业要培养的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在电子技术设备生产、服务、经营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安装、调试、经营与维修人员。

二、电子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电子技术设备的生产企业、销售和服务部门,从事日用电器、音频、视频家用电器和办公自动化设备的装配、调试、销售和检修等工作。其主要的业务工作岗位群是:

1.在生产部门,可以从事上述电子技术设备和相关产品的一般技术工作;

2.在维修部门和检验部门,可以从事上述电子技术设备的修理和商业常规检验工作;

3.在营销部门,可以从事上述电子技术设备的采购、推销、调拨、储运及办理索赔等业务工作;

4.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宾馆,可以从事上述电子技术设备的保养、运行和维护等技术工作。

三、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结构及要求 (一) 知识结构及要求

1.具备中等职业教育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熟悉上述电子技术设备采购、推销、调拨、储运及办理索赔等基础知识。

3.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电工、电子、机械和办公自动化设备等基本理论知识。

4.掌握音频、视频,日用电器,办公自动化设备三大类电子技术设备中至少一大类的工作原理、生产过程、主要性能指标和经营、保养知识。

5.掌握相关电子技术设备的控制元件及典型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

6.掌握相关常用元器件性能及功能的基本知识。 7.熟悉上述电子技术设备生产、检修、经营职业岗位的规范和职业道德。

(二) 能力结构及要求 1.具有较扎实的焊接基本功。

2.具有相关电子元器件和电冰箱、空调器零部件的检测能力和选购能力。 3.能够熟练使用相关的常用检测仪器(含仪表、设备)和工具。

4.具有安装、调试、检测与维修家用音频、视频产品,日用电器产品,办公自动化设备中某一类电子技术设备的能力。

5.具有操作、维护电子技术设备的能力。

6.具有上述电子技术设备经营中各个业务环节的基本工作能力。

7.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8.具有良好的表达、理解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9.具有一定的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10.具有查阅电子技术相关资料及其产品说明书的能力。

11.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

今后发展

围绕一个中心

管委会始终抓住实现园区跨越式、超常规发展这个牛鼻子,紧紧围绕建设省级一流工业园区,为争创国家级工业园区奠定发展基础这个中心,狠抓园区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土地收储、企业服务、融资等工作,为实现园区跨越式、超常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突出一个特色

特色是园区赖以生存的根本,管委会紧紧抓住园区发展“九大优势”, 突出“园中园”建设特色,围绕大园区、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大集群,多渠道,宽领域,全方位招商。吸引国内外具有资金、有先进技术、有管理优势,符合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带动能力强、产业链长的开发项目入园发展。努力形成一大批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依托园区“新材料产业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园”、“包装印刷产业基地”、“兰茂药物园”等“园中园”的开发建设,按照分类入园、分产业进园的要求,分门别类优先发展优势产业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品质。

与此同时,嵩明杨林工业园区的九大优势即:深厚的人文底蕴优势、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优越的经济发展优势、充裕的人力人才优势、优质的基础教育优势、完善的基础设施优势、优惠的投资政策优势、高效的团队服务优势已成了园区的亮点。抓实两大基础

抓实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园区发展的基本要素,也是关健要素,只有栽好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2009年,园区将投资 9082万元完成南环路、投资1083万元完成东环路、投资5598万元完成景观大道改扩建一期工程、投资950万元完成北干道一期毛路工程建设。并协调省、市、县电力部门,推进麦地塘110KV变电站主控室建设及影响、制约园区项目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杨林Ⅰ、Ⅱ回线、嵩杨牵线、嵩杨线的迁改。并全面完成园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主体建设。同时,年内将启动园区中心商务区东西向中心路、东环路二期及其它项目建设,为实现园区土地分割,便于开发利用奠定发展基础。

抓实土地收储工作。土地收储,是实现园区发展的根本,是项目设施建设的先导。只有确保土地供给,园区发展才能实现突破。2009年,园区应实现土地收储2570亩,基础设施建设“五通一平”面积1000亩的目标任务,熟地面积应超过建成区面积的30%以上。截止6月,园区预收储土地3597亩,占市下达任务2570亩的139.96%,其中,上报土地部门批准的254.79亩。

“五通一平”完成1298.19亩,占考核目标1000亩的129.81%。园区熟地面积达1.092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4.75平方公里的22.99%。为提高园区土地开发效益,稳步推进园区发展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做强四大支柱

没有强大的产业作支柱,园区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和后劲。结合杨林工业园区实际,园区管委会依托园区“新材料产业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园”、“包装印刷产业基地”、“兰茂药物园”等“园中园”的开发建设。

按照分类入园、分产业进园的要求,分门别类优先发展优势产业的产业发展思路,重点突出新型材料、现代装备制造、包装印刷和生物制药产业。积极开展以商招商、以园招商、以商建园等招商模式,充分发挥推介招商、媒体招商、会议招商等形式的招商引资作用,吸引国内外具有资金、技术、管理优势,符合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

小、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落户园区、努力引进一批如沈机集团昆明机床有限公司12万吨/年铸件及重型机械加工、装备一体化和年产3000吨多晶硅项目,做大做强园区支柱产业,为实现园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发展工业园区经济是一项长期的综合的系统工程。应以县域或有条件的建制镇为依托,围绕经济结构调整,以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升级为需要,以培育新增财源支柱,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工业化水平为目标。尊重经济规律,借鉴成功经验,树立新的发展理念,体现区域比较优势,采用以市场运作为主的新办法来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引导和促进各种要素向工业园区与城镇聚集,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

树立规划先行的新理念。工业园区是工业布局调整的载体。园区规划必须服从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交通环保等规划。立足于先规划,后建设。注重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近期规划有机结合,做到长规划、短安排。作为城镇发展的新区,工业园区用地要纳入城镇总体规划。园区规模要适度,与城镇规划相协调;
园区的选址要符合城镇总体规划功能分区要求。县域原则只建一个工业园区,根据需要可以一区多园。要切实避免遍地开花、浪费资源和无序竞争。要实行规划设计招标、规划公示和专家咨询制度,提高公众参与程度,增强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要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切实保护天然水面、自然山体,注重城市绿化和美化。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文物保护单位要划定保护范围和控制地带,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和控制要求。控制在园区内建设分散的住宅、办公楼、公共基础设施等非生产性建筑,防止土地和投资浪费。强化园区规划用地管理和环境影响评价,对进园区企业要严格把好项目审查关,禁止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严重危及职工生命安全和健康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以及"黄、赌、毒"项目进入园区。

采用市场运作为主的企业化开发建设新办法。要改变政府主导模式,引入公司制开发模式。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上下联动,建立政府推动与市场化运作结合的运行机制,既可筑巢引凤,亦可引凤筑巢,引进外来投资者对园区进行总开发,组织招商引资,吸引外来企业进园兴办实体。在园区开发中,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拓宽融资渠道,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最好是将工业园区建设由政府行为转化

为企业行为,由开发企业将土地生产力、设施使用率以及地产的租赁和销售作为业务,以投资土地开发和设施建设并通过其产品和服务的销售来获得收入,使政府降低投资风险,转移投资成本,并由此获得税收收入。

把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到实处。要明确工业园区产业结构、发展规模和方向、可接纳的工业门类,规定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指标、绿化指标和污染控制要求,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和环保措施,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产业链。尽可能地充分利用资源,使经济发展的成本最低、质量最好、效益最高、污染物排放最少,构造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协调的人居环境,对入园企业的单位土地投资密度、投入产出率和上交税收等,都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提高有限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对已征用而尚未开发的土地,要督促抓紧开发建设;
对没有能力开发或不准备开发的土地要将其收回,以盘活土地资源;
对征用后不开发,用作抵押的要妥善处理,防止土地"征而不用、多征少用、征作他用"等问题的出现。

创新管理体制,切实提高工业园区的管理水平。要切实打造园区的软硬环境,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园区管理模式。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适宜于企业创业发展,能把企业引进来、留得住的园区。要坚持体制创新,实现园区项目法人制。要牢固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审批和"一条龙"服务。对政府管理园区相关的事务性工作,要通过扶持和发展教育投资、创业投资、物业流通、旅游投资、置地建屋等多种经济组织去承担。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园区现代化,以适应现代大工业的要求。要进一步搞好相关配套服务,加强管理指导和协调服务,充分利用社区各种资源,做好单个企业想做而做不了的事情。要根据园区的产业结构特点和分布情况,举办一些专业论坛、专业会展等,促进产业集合型园区向产业结合服务型园区转变,逐步构筑为园区企业发展的综合服务体系。

重点加强工业园区聚集整合和产业化建设。以产业链条、产业方向、产品上下游为纽带,形成一个符合工业发展实际、体现集聚效应和协调一致、布局合理的工业格局,与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相结合,创造有利的发展空间和环境,承接支柱产业和相关企业,以及有潜力产业进入园区发展。产业现代化是新型工业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园区产业化规划和建设要抓好产业定位。产业发展决定全局的发展,产业定位决定园区的主题。园区建设要有意识地根据产业关联度培植企业群,乃至发展园区产业集群,形成主导产业区。其特点是:有一个具有鲜明特点的主导产品;
围绕主导产品发展一系列生产和服务;
企业之

间关系紧密,既有竞争又有协作。从上述特点出发,必须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坚持抓好产业规划的实施。要以特色产业为主,形成产业的群体规模优势,加强相同产业的空间整合,使量大面广、规模普遍较小的同类型企业聚集,适应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协作要求,更好地发挥产业群体的规模效益。

增强吸引力

进一步完善圩镇的道路、水沟、学校、医院、旅业、餐饮、娱乐等功能建设,搞好美化、亮化工作,与园区实现无缝对接。要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抓紧推进园区中心大道两旁商住区、商业服务小区、市职校园区分校和园区垃圾填埋场等重点项目、重要平台建设,提升园区配套服务功能,增强招大商、引大资的吸引力。

物流产业升级,道路交通完善,设施配套健全,

提高园区承载能力

一是完善园区堤路工程。清水川集中区堤路要建成投用;
皇甫川集中区建成河堤和路基工程,启动建设综合服务楼;
庙沟门集中区入园配套道路要建成通车。二是加大实施供水工程。郭家湾集中区建成南段堤路工程和北段路基,蓄水库要完成70%的工程量。要进一步加快水源井和供水管网建设,开工建设清水川、皇甫川集中区和段寨电厂供水工程,确保园区项目用水需求。三是进一步完善供电网络结构。年内在建的3个110千伏变电站要全部建成投用,协调供电部门新上1个330千伏变电站和4个110千伏变电站。

一是完成博乐边境经济合作区总体规划修编和用地布局调整,

二是科学规划

四是充分利自身资源

五是要认真探索建立园区管理机制,推进相关产业和项目加速聚集,促进园区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科学设定园区管理服务机构,健全园区服务体系,发展园区生活服务、物流配送、信息咨询等社会化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建设投资环境。

药材调研报告(共14篇)

家居建材调研报告(共8篇)

材料与工艺调研报告(共8篇)

研究生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药

推荐访问:调研报告 素材

本文标题:调研报告素材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0521/136915.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调研报告素材》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