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观潮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2-06-11 09:24:08 | 来源:网友投稿

《观潮》教学心得精选

《观潮

》是一篇写景课文

,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我用三节课对这篇课文进行教学,重点讲读“潮来时”的情形。上完课后,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这堂课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出以下一些教学思想: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习得”,不是老师教会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愿学、乐学,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时效。整堂课中,我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是通过学生自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我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上,并且在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教学中我的教学民主意识也比较强,经常转换角色,作为学生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比如朗读课文“潮来时”一段,我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努力读得精彩些。这样处理朗读,学生就会读的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有兴趣。再比如:学习新词,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天经地义。可是教学中,我让学生领读,我来跟读,这种角色的转换,所得到的效果可能远远胜过学生跟读的被动做法。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学习效率也随之得到提高。

二、读中感悟,感悟中读。

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教学时,我让学生围绕“哪些句子

最让你心动,说说体会,并把体会到的读出来”这一问题,全班交流。即教

1 / 6 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大家各抒已见。如读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时,有同学说那情景像发生了海啸,有同学说像发生了地震,感受到地在震动,有的同学感受到大潮涌动的速度。“议”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赏”这一环节,通过看录像,我让学生在体会文中描绘的情景的基础上再次直观感受到了大潮的气势。此时再读文,使学生在读中欣赏品味,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大潮的雄壮所折服。这还不够,我又及时抓住学生心态,让学生走入情境,也成为观潮人群的一员,抒发自己情感。这样,既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大潮的雄壮,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可以看到,通过充分读,学生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读中展示;通过自己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自由评,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读中感悟,议中深入学生不仅读懂得了课文,而且体会到祖国河山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三、在理解文章的同时,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注意创设情境,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学过的词语

、句子让学生用一用,这样有利于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小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极有益处。我在这堂课的检测反馈中设计了一个综合运用本堂课学过的部分词语、句子的练习,因为难度不高,所以每个学生都能参与,体现了面向全体的教学原则。由于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学到的词语,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水平填写词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特别高。学过的词理解了,再试着运用,有利于促进课文语言的内化。这样的练习我认为是设计的非常成功的。教学效果也很好。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觉得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还要多动脑筋,想办法,多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为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创设情境。

四、恰当地使用远教资源,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根据语文学

科的特点,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服务。这堂课采用了录音和录像手段。首先播放江潮来时的录音,有闷雷滚动的声音,也有山崩地裂的响声,让学生想象,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达到“入境”的效果。接着播放潮来时的录像,第一次整体观潮,对大潮先有感性认识;第二次结合有关语句相机观看录像,让学生感受

2 / 6 观潮时的气氛,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第三次让学生边看录像边背诵,既帮助学生理解,又能促进记忆。可以说,这节课的情境教学法落到实处,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这一节课中也还存在着不足,留下了一些遗憾:

学生上课与老师配合还不是那么密切,发言还不够大胆积极,老师的热情还不够,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时时刻刻保持教学的热情,不仅要用大量的时间来准备课,更要下工夫备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积极引导,不能让学生的情绪影响自己。如果老师提出问题更精确化,课堂效率会更高一些;如果让学生学会在读思中去自发的发现问题,老师将教得更轻松,学生学得更愉快;如果教学环节中细微处弘扬学生个性,教师大胆放开,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将会真正落到实处。今后我会努力弥补这些不足,争取打造出使学生更喜欢的课堂来。

3 / 6

4 / 6

5 / 6

6 / 6

《观 潮》说 课 稿

陈 燕 伟

确定目标

一、课标摘引

课程标准对初中学段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要求是: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课标分析

《观潮》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山水游记佳作,在学习本文时,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学习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根据课标理念在学习本课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维持学习兴趣,养成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又要引导学生对本文精妙纯熟的语言,形象逼真的描写进行赏析。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优美意境。

三、确定学习目标

针对课文的实际特点——画面美和课文的类型——文言自读课,依据课标确定以下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研读课文,理清思路。

3、赏析精彩的场面描写和精巧的结构安排。 (重点)

落实目标

一、一石激起千层浪——情境导入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苏东坡曾这样称赞钱塘江大潮。钱塘江大潮潮来的景象到底是怎样呢?请同学们观看钱塘江涌潮的短片。

【设计理念】 钱塘潮实景的播放,强化视听效果,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明确目标

【设计理念】准确适度的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

2011-11-09

《观潮》

——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

麻栗坡县新寨小学——刘廷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从多种角度体会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意词“观”的不同用法。

(3)学习作者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2.能力目标:

(1)给课文分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3、4自然段。 (2)通过本课学习,训练学生按事物本身发展变化的顺序有次序地观察,有条理地叙述,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描绘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壮丽的“天下奇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可分为二个大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自古有名。

第二段(第2--6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写“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过之后”的整个经过。

2.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具体描写潮来时的样子和声音的。

3.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积累材料的习惯。

学情分析 由于本课面对的学生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学生年龄小,对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感知少,本课所介绍的自然现象又比较复杂,地域性、空间性强,因此,学生很难掌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自学总结能力,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我力求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自制PPT课件,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想象,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计算机以其独有的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形象的声音及完整的情节,在课堂教学中施展出独特的魅力,对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其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教学媒体设计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教学原则、教学规律,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的教学媒体运用主要以多媒体计算机和PPT课件为主,多媒体计算机和PPT课件的运用贯穿整堂课的始终,让学生通过看大潮到来时的情景、听大潮到来时的声音,达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一、启发谈话,质疑激趣:

1.板书“奇观”,分析“观”的意思,“奇观”呢?你们亲眼见过奇观吗? 农历的八月十八是我国钱塘江的观潮日,这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今天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观赏那著称“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2.板书题:观潮

比较:“奇观”和“观潮”

二、初读感知,理清层次 1.自读,思考: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3)追问:课文那几部分分别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 2.自学,汇报。

三、细读探究,升华认识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课文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3.小结:在“奇观”前加上“天下”二字就使奇观的程度加深了。 这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到来之前到底是什么样的?

(二)学习

二、三自然段

1.分析观潮的地点和和、钱塘江的地形。 2.画出潮来前江面景色的句子。(指导朗读) 3.当时人们的心情怎样? 4.理解词语。

5.过渡:

面对平静的江面,观潮的人们怀着焦急而又激动的心情在耐心地等待着大潮到来。这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潮一定是壮丽、雄奇、令人神往的,遗憾的是这么壮观的景象,老师却没有见过,同学们,你们见过吗?想不想去看看?好,让我们现在就一起去体验钱塘潮的壮观。

6.观看课件

7.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三)学习

四、五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

(1)用“——”画出描写大潮声音的词句,用“……”画出描写大潮样子的词句。

(2)潮来时,声音是怎样变化的?样子又是怎样变化的?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潮声音和样子的变化的? 2.两人讨论学习,汇报。

(1)分析描写大潮声音的句子。

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①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②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

③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找出声音变化的词,说说声音的变化:
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在找词语中,说变化中理解词语:

①“闷雷滚动”:沉闷低沉的雷声滚滚而来。说明当时潮水离得远。

②“越来越大”相对于“闷雷滚动”说明什么?

③“山崩地裂”:形容响声大,就像山上的岩石、土块塌下来;
地面裂开时的响声一样。

④第三句是什么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

⑤“山崩地裂”还可以用什么词来代替?(震耳欲聋、地动山摇、惊天动地)

⑥能听到“山崩地裂”的响声说明什么?

作者按什么顺序写大潮声音变化的?体会潮声由远至近、由小到大的变化。

逐句分析:

①这条白线是什么?为什么是一条白线呢?说明什么? ②“逐渐”、“横贯”是什么意思?

③“城墙”是古代城池周围的围墙,又高又厚。如西安的城墙。

“两丈多高的城墙”到底有多高?(用实际的例子说明。) “白色城墙”与“一条白线”相比,说明什么? ④这是个什么句子?把什么比做什么?

(3)作者抓住了潮水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声音和样子) (4)你认为文中哪一句描写大潮声音和样子的句子写得最好? 比较句子,说说逐步添上的词语有什么作用? ①浪潮犹如战马飞奔而来。(比喻的意思已经完整) ②浪潮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写出了大潮的颜色) ③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突出了数量)

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飞奔而来。(刻画出了大潮的特点:开阔、横贯江面;
势猛、有进无退)

⑤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描绘了大潮的声势之大) 3.小结:

作者在描写潮来时,抓住了潮水的声音和样子这两个特点,由远到近,从声到形,声形交错,描绘出了一幅气势雄伟、壮观,激动人心的钱塘潮涌的画面,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4.指导感情朗读,读出大潮到来时那雄伟壮观的气势。 (四)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齐读。

2.小结:

潮头已经过去,余波还是“漫天卷地”,“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堤下的江水涨了两丈来高了”,由此可见潮水来势凶猛,气势磅礴。

四、总结:

本文围绕着钱塘潮是“天下奇观”的“奇”来描写的。写潮来前,用江面的平静和观潮的人们的焦急而激动的心情渲染了钱塘潮的“奇”,为大潮的到来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氛围;
写潮来时,则通过对大潮声音和样子生动逼真的描写,从正面写出了钱塘潮的雄伟、壮观的“奇”景;
最后,作者用潮过后的余波来烘托钱塘潮的“奇”。在读者眼前再现了钱塘潮那惊心动魄、奇异壮观的景象。

五、品读内化,指导朗读 1.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

3.评价(主要引导学生从语调、重音、语速、表情等几方面进行评价。) 4.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练习朗读。

5.有感情的朗读,读出大潮到来时的气势。

6.自由练习背诵。

7.尝试背诵。

六、板书设计:

《观 潮》导学案

一、教案背景

1、适用中学

2、课时 1

3、生课前准备

(百度http://zhidao.baidu.com/) (一)课前预习

(二)搜集与《观潮》有关的资料

(三)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课题:

知识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

2、熟读课文,准确地翻译课文。 能力目标:通过朗读正确的翻译本文内容,体会本文的创作特点,体会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豪情,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能力目标

三、教材分析:
《观潮》一课写了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作者观察用心,叙述有序,从声音、气势、形态几方面直接描绘了大潮的奇特,又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表现了大潮的奇特,使人由衷地感到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本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伟,继续练习抓住主要内容,二是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我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搜索,遵循“学生为主体,我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这一原则,坚持导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导读中分析、综合、比较,在分析、综合、比较中导读,以读代讲,寓讲于读,使学生在分析、比较、综合的思索过程中理解课文,获取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根据学生对大潮缺乏感性认识,给学习课文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巧用课本照片、挂图、影视资料等,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场面显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入情入境,降低理解难度,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一个“实在、有序、轻松”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参与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紧扣文题,质疑问题;
读、找、议,培养自学能力;
有机地运用教学插图,挂图等强化感性认识;
反复训练朗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熟读成诵,积累知识。

四、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与教师点拨相结合、朗读法、多媒体演示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视频】

百度http://v.youku.com/ 同学们,刚才我们观看了2010年8月18日钱塘潮的壮观场面。钱塘潮以吞云

卷月的雄姿和气壮山河的魁力,令中外游人叹为观止。钱塘江潮气势非凡,堪称举世奇观,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不禁要问:如此壮观的大潮是怎样形成的?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千百年来,钱塘江潮曾吸引了无数的仁人志士。历代文人墨客一睹天下奇观的雄姿后,留下了千余首咏潮佳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宋代学者周密的《观潮》,一起领略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

(二)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幻灯片】《观潮》111课件.ppt 百度http://www.dawendou.com/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雷霆( ) 艨艟数百( ) 如履平地( ) ....罗绮( ) 僦赁看幕( ) 万仞( ) ....

2、《观潮》选自《 》,作者 , 代湖州人。

(三)明确学习目标

【出示幻灯片《观潮》111课件.ppt】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本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3.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四)疏通文章,整体感知课文。 【出示幻灯片《观潮》111课件.ppt】

1、听读,注意字音、停顿等。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朗读过程中注意品味文章的自然美、人情美、气势美。

3、你最喜欢哪个段落?挑出你认为最美的段落赏读。

4、疏通文意。边读便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不会的用?标出。

【出示幻灯片《观潮》111课件.ppt】 自主完成下面的问题:
A、解释下列词语:

既望:
方:
倏尔:
略:
逝:
文:
溯迎: 出没:
B、翻译句子(可口头翻译):

⑴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⑵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⑶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⑷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C、全文四个段落为我们展示了四幅优美的画图,每幅图画写了哪些内容?请用简练的语言回答。

(五)合作探究,欣赏语言美,感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特点。 【出示幻灯片《观潮》111课件.ppt】

〈1〉第一段中,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句子有哪些?作者按怎样的顺序写景?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采用怎样的修辞方法来表现?

〈2〉水军演习的场面写得扣人心弦,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这样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这是采用怎样的写法?采用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3〉第三段中哪些语句突出了勇士溯潮游泳的高超本领?

〈4〉第四段中写观潮人数之多与上文写钱塘江潮的气势、操练水军的情况及吴中健儿有何联系?

(六)共享学习成果。

【出示幻灯片《观潮》111课件.ppt】

周密的这篇文章只有短短的二百余字,却引领我们畅游了观潮盛典,笔墨功夫确实高超。他在写作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

小结:本文结构得当,语言精练。以 为线索,写景叙事相融合, 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其次,描写生动,运用、的修辞方法使文章形象生动。

(七)能力延伸训练

八百多年过去了,人事已非,而钱塘江潮盛景依旧。如果你是观潮盛典的直播主持,请根据学完本课后的印象,用自己的语言向观众介绍、讲述最能打动你,最能吸引你的一幅画面或是一个瞬间。

六、教学反思

本节公开课教学圆满结束,反思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体现了以下一些教学思想:

(一)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如果从没见过钱塘江大潮,他们就无法想象这一奇观,在导入部分我让学生观看2010年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录像,给他们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他们浓烈的学习兴趣,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同学们不禁发出一声声惊叹。另外,《观潮》是一篇文言文,需要学生累积重点文言词语,通过课件幻灯片将他们展现出来,既检测了学生,又节省了板书的时间,为更精彩的教学环节预留了时间。

(二)反复朗读,加深对文本理解。有时简单的朗读,就是最好的教学手段。本课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只有指导学生反复地朗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品味文本中优美的语句,得到美的享受。本课教学,我通过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给学生极大的感染力,指导学生朗读有层次,有目的。一读掌握字词读音和停顿,二读体会江潮的壮观,三读把学生带入身临其境的感觉中。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读出味道。通过朗读来增进对文本的理解,在理解中提高朗读水平。

(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以人为本。这堂课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学习,主动进行交流。本文虽是文言文,但不难理解,我充分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句子翻译等环节上,交给学生完成,教师适当对难点加以点拨。在揣摩语言这一环节,珍视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段进行品读。在他们的“兴奋点”上将其讲深讲透,改变了不管学生有无兴趣均面面俱到,“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四)重视学习方法指导,注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在学生翻译时,提示他们对描写性的语句翻译可以适当地进行修饰,遵循“信”“达”“雅”的原则;
在赏析佳句时强调要注意写作手法及作用。在讲到“侧面描写”这一难点时,指导他们什么是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有何区别,让他们从本堂课中真正切切学到语文阅读和写作的手法,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

山东省

学校:昌邑市奎聚中学

姓名:马桂玉 职称:

中学一级

电话:13953632322 电子邮件:gyma321@163.com 通讯地址:
261300

山东省昌邑市奎聚中学(山东省昌邑市解放路445号)

个人简介:

马桂玉,昌邑市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坚持用心设计、用心经营语文课堂教学,坚持用知识吸引学生,用思想引领学生,营造特色的课堂教学氛围。连续多年被评为昌邑市教学先进工作者,讲授的多节语文课获得潍坊市优秀课例,撰写的多篇教学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辅导的学生多次在全国省市作文大赛中获奖。我坚持创新、特色的课堂教学理念,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书育人的事业中实现自身价值。

学三中全会公报观改革潮起潮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后,柳林镇第一小学党支部组织全体在职党员和2013年度党员培养计划成员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学习采取集体学习、观看视频、资料研读等形式,让全体参与学习者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改革部署、战略重点、推进方式、工作机制等改革理论;
领会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行动纲领、重大意义和未来方向;
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必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通过学习,我们欣喜地看到;
中国新一轮改革浪潮正以磅礴的气势展开,中国“改革号”巨轮迎着朝阳扬帆远航! (刘芳林)

观 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体会“潮来时”的壮美和神奇。

2、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背诵部分语句。

3、感受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领略“潮来时”的壮美和神奇。3.领悟作者是如何表现观潮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观潮。(出示课题:观潮)谁能告诉大家,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钱塘江大潮)

2、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

3、“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的“观”,教师请教了一下字典,共有三种意思。请你选一选。

屏幕显示:“观” (1)看;
(2)景象或样子;
(3)对事物的看法或认识

4、现在知道奇观的意思了吧?那么天下奇观呢?

二、整体感知

1、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天下奇观”,请你打开书本,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喜欢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学习生字新词。出示:笼罩 屹立 人声鼎沸 横贯 山崩地裂 恢复(1)指名读,注意指导“鼎、崩、沸”的读音。(2)当小老师读,开火车读。

3、指名分节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4、学生交流反馈:作者先写潮来之前,再写潮来之时,最后写潮过之后。板书: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5、你们对钱塘江大潮一定很感兴趣吧?我把这大潮给录下来了,想不想看?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一天下奇观。(学生看钱塘江潮录像。)

三、朗读体会

1、刚才录像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里也有,在哪儿呀?请你找出来!指名读课文

3、4自然段。

2、自己读读

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划一划,然后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生自由读——划——读) 3、学生交流屏幕随机分别显示三个重点句子,预设:[第1句]我特别喜欢这句。“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1)师:闷雷滚动的声音是怎样的?谁来学学看。指名学,全班学。(2)师: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形象啊!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齐读)(3)读得真好,再来一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学生闭眼齐背)[第2句]我特别喜欢这一句。“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1)假如当时你也在人群中,当你看见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你的心情怎样?你会怎么表达自己的这种心情呢? (2)师生共设情境,演艺兴奋的情景。师:看哪,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人群又沸腾起来……(跳着,叫着,挥舞着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来啦!”)(3)沸腾了!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把它找出来。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齐读)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1)读得不错。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越来越……(2)读出激动的心情。(齐读)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1)两丈多高的水墙,多么壮观!咱们能读出壮观吗?(2)大组赛读、齐读。[第3句]我特别喜欢这两个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1)喜欢这两句的举手。(学生举手)(2)(举手)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多精彩的语句呀!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咱们再准备一遍,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把这种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指名读——学生评价)(3)你们评价得真好,读得也真不错,能让我读一读吗?(4)谢谢鼓励,又该你们了,让我为你们喝彩,行吗?(齐读)

四、理清顺序

1、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很有顺序的。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听老师读这段话,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屏幕出示:午后一点左右,( )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读生听)(生动笔在练习纸上填写)(校对)

2 师:发现了吗?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板书:远----------近

3、是啊!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水的变化。来,老师和你们一块儿读读这段话,再来体会一下。(师生齐读这段话)

4、现在,我只留下括号中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自己准备。屏幕显示只显示括号中的词语(学生自由准备背诵——指名背)

5、配着录像,让我们带着对钱塘江大潮的无限赞叹之情来背诵这些描写潮水的精彩语句。(生有感情地看录像背诵)

6、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它自豪,为它(骄傲)!

五、积累运用

1、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

2、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1)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人声鼎沸)(2)风和浪都很平静。(风平浪静)(3)形容水面辽阔,远处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水天相接)(4)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齐头并进)(5)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山崩地裂)(6)形容气势很大。(浩浩荡荡)

3、谁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把这些词语读一遍。屏幕显示:人声鼎沸 风平浪静

水天相接 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 浩浩荡荡生领读,师跟读。

六、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我们通过感情朗读,理解并积累了好些词句,还学着用了。你们学得真好。

七、布置作业

1、想一想,既然潮来时的景象这么雄伟壮丽,气势磅礴,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潮来前,潮过后呢?

2、就是请大家回去查找资料,探索一下形成钱塘江大潮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下堂课我们一起讨论。

观潮改写记叙文600字

每当回想起看钱塘江涨潮时的景象,心中就不禁如潮水般地激动澎湃。

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当潮水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两岸总是人山人海的,全都争着看这天下之伟观。远处的潮水如一条横着的银白色的长线。潮水渐渐涌近,以汹涌澎湃之势铺天盖地地扑来,如银子堆砌的城郭,又如给浙江系上了一条白玉的腰带。那吞天沃日的浪水把沧海蓝天连成一片

四面八方传来的鼓声应和着大如雷霆的潮水声,把浪水推向高潮。

弄潮的健儿站在汹涌的波涛上,傲视着那张牙舞爪的潮水,手持红旗向猛烈的巨浪挑战。待潮水近身,弄潮健儿们大吼一声,争先恐后地逆流迎上澎湃的激流,万仞高的巨浪顿时吞没了他们,只留红旗仍在水面。健儿们的身影在鲸波中忽隐忽现,犹如一条条勇猛的鲨鱼在与激流搏斗,不时翻腾着身子变换尽各种姿态。巨浪怒吼着,试图吞噬他们,但健儿们不为其所难倒,依旧高举着红旗,在波涛中游仞有余,那红旗竟没溅上半点水珠!

那惊心动魄的表演如梦似真,令人瞩目,心随健儿们的起伏而起落。“轰,轰,轰!”响起一阵震天的鼓声,健儿们吆喝一声,随着鼓声跃上浪头,乘风破浪,如履平地,两岸人声人声鼎沸,同为健儿们助威。

忽然鼓声嘎然而止,健儿们也如游鱼般消失于巨浪中,顿时两岸惊叫声彼此起伏。突然,数十名健儿从水中冲天而起,两岸刹时又响起了赞叹之声。

钱塘江那壮观的涨潮令我久久不能忘却

初中语文观潮测试卷

【基础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雷霆( ) 艨艟数百( )( ) 罗绮( )

僦赁看幕( )( ) 渡万仞( ) 如履平地(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方其远出海门 ⑵仅如银线

⑶吞天沃日 ⑷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

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⑹随波而逝

⑺珠翠罗绮溢目 ⑻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3.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⑴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 )

⑵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 )

⑶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 )

【综合练习】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1.解释词语(2分)

鲸波

心寒

2.翻译(2分)

而旗尾略不沾湿。

3.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及农历等常识来看,“既望”指的是哪一天?( )(2分)

A.初一 B,初五 C.十六 D.二十

4.文中从听觉角度来写潮水的句子是

5.文中从视觉角度来写潮水的句子,先用比喻写潮水的变化,初时 ,后如 ,又用夸张手法写出白浪滔天景象。此句是 。

6.文中写弄潮儿挺立潮头,搏击巨浪的奇观,用了一处细节描写展示出他们高超的技艺,句子是 。

【拓展练习】

一.阅读

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②,号焉。有渔者以舟行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③,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人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④,舟薄于石而覆⑤,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

[注]①济阴:济水南岸。贾人:商人。

②浮苴:水中浮草。

③巨室:世家大族 ④吕梁:地名。

⑤薄:迫近,这里指冲撞、触击。覆:翻,这是指翻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贾人急号曰 号:

(2)予尔百金。

予:

2.选出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3分)

A.有渔者以舟行往救之:有个打鱼的划着船去救他

B.我济上之巨室也:被我救上岸的人很多都是大户人家

C.渔者载而升诸陆:渔夫把他拉上船后,就自己跑上岸去

D.立而观之,遂没:站在岸上观看的人,也慢慢的被水淹没

3.按要求填空。(4分)

(1)与“向许百金”中的“向”相对的词是

(2)与“舟薄于石而覆”相呼应的语句是

(3)贾人许百金而酬十金的原因是

(4)渔人见死不救的原因是

4.选出与原文内容相符合的项(有几项选几项)( )

A.本文记叙了一巨商不讲信用,许百金而酬十金,最终逃脱不了灭顶之灾的事。

B.本文揭露了商人奸狡巨猾,许金不酬,同时也讽刺了渔夫见利忘义,贪得无厌。

C.本文借一巨商翻船落水求救的故事,批判了渔夫的唯利是图、乘人之危。

D.这则寓言讽刺了只重钱财、不守信用的商人,告诫人们“言必信,行必果”,而不能出尔反尔,失去信用。

E.本文写了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贾人许金不能酬,说话不算数;
渔者财迷心窍,见死不救。

5.翻译句子

(1).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

(2).是许金不酬者也 。

二.作文

文学大师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北京一位大学教授说:“我小时候读过一篇童话,它影响我一辈子,那就是《海的女儿》,我被那种献身精神深深感动,这是一个人的‘精神底予’……”

亲爱的同学,你学过的语文课本中就有许多文学作品,至于语文课本外的文学作品就更多。哪一篇课文或哪一本文学名著令你感动,激起你感情的波澜?请你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围绕“文学的启迪”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②要写出真实情感,不说假话、空话。不要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③全文不少于600字。

第二十八课 观潮

【基础练习】

1.略

2.(1).指潮 (2).几乎,将近 (3).用水淋洗 (4).年 (5).穷尽 (6).消失 (7).满 (8).高

3.(1).比喻、夸张 (2).引用、比喻 (3).比喻;
夸张

【综合练习】

1.比喻巨大的波涛 此处指心中害怕恐惧。

2.但旗边几乎一点没被沾湿。

3.C 4.大声如雷霆

5.仅如银线 玉城雪岭 际天而来 吞天沃日

6.而旗尾略不沾湿

【拓展练习】

1.(1)呼号,大叫 (2)给,给予 2.A

3.(1)今 (2)渡河而亡其舟 (3)认为渔夫不应一下得那么多钱 (4)贾人许金不酬(商人说话不算数)

4.A D 5.(1)你是一个打鱼的人,一天的收获能有多少? (2)这个人就是许诺给别人金钱却不给的人。

浪潮读后感

西潮读后感

浪潮之巅读后感

天下第一潮读后感

听潮读后感(共20篇)

推荐访问:观潮 读后感

本文标题:观潮读后感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0611/144215.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观潮读后感》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