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村提升工作汇报
XX村整村脱贫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XX是2011年我县启动的贫困村之一,近年来,XX村扶贫整村推进工作按照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要求,在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倾力支持下,立足实际,因地制宜,认真按照上级要求,严格对照整村脱贫 “七有四通三解决”的建设标准,针对项目,整合资金,切实发挥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现将该村扶贫整村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村情
XX村地处板溪镇与楠木乡交界处,由原XX村、XX村和XX村3个村合并而成。该村共有7个组,现有总人口XX人,幅员面积XX平方公里,有耕地XXX亩,人均占有耕地XX亩。境内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因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基础设施较差。多年来,该村广大人民群众一直依靠传统农业养家糊口,没有稳定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村民们在传统农业上的投入较大,抵抗各类灾害的能力弱,导致该村贫困状况十分突出。近年来,我镇努力改善生产条件、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走整村推进扶贫
1 开发和参与式扶贫开发相结合的路子,大力推进项目的实施。迄今累计投入资金225万元,其中扶贫资金投入140万元,发改委资金20万元,社会扶贫资金,65万元(包括群众投资、单位、企业资助)。用于村道路建设、堰渠整治、人畜饮水等方面的资金19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40万元,单位、群众投资投劳55万元。2012年,XX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038元。基本实现了“七有四通三解决”的整村脱贫建设目标。
二、主要成效
(一)“七有”目标基本实现
1、农民有稳定收入、有基本保障。是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与烟草公司合作发展烤烟产业,在XX村发展了2000亩烤烟种植基地。
2、农民有一定技能。围绕XX村的主导产业,我镇先后在该村成功举办了4次、600多人次的烤烟专业技术培训会,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技能技术,增强了他们发展产业的抗风险能力;
全村青壮年劳动力300多人接受过实用技术、经营管理或非农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掌握了1—2项适用生产技术;
每年选送20多名贫困青年参加“雨露计划”和其他扶贫产业培训,提高了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有劳动能力的劳动力实现了充分就业。
4、有基本知识。村委三公里地方有完小一所,所有适
2 龄儿童全部入学。
5、农民有稳固住房。全村农民都有稳固的住房,其中50%以上的农户还是宽敞明亮的砖混结构楼房,并且投资3万元解决了XX村3户危房户的改造问题。在市政府办公厅的大力支持下,高速公路两旁可视范围内巴渝新居风貌改造已完工,涉及农户77户。不久的将来,XX村将是一个民族风情浓郁的巴渝新村。
6、有村级公共服务中心。XX村村公共服务中心建筑面积250平方米,共计投入资金33万元。村公共服务中心有会议室、村干部办公室、图书室等。其中图书室建筑面积15平方米,藏书3000多册。同时,村上设有卫生服务站。目前,卫生站配有听诊器、血压计等辅助治疗设备,已开通刷卡购药业务,极大地解决了群众看病难问题。
7、配齐配强了村支两委领导班子,并配备了一名大学生村官。村领导班子团结,号召力、战斗力、凝聚力较强。同时,村民主管理机制健全,村规民约完善。
6、有基本保障。全村参加新农合户数达96﹪以上,符合低保救济条件的农户已全部纳入低保范围。
(二)“四通”问题无一不通
一是通公路。全村基本通路,板楠公路经过
2、
6、
7、小组,山羊通村公路经过
1、
3、4组,交通较为方便。
二是通电。全村X个组、542户都用上了电。由于通了
3 电,加之实行家电下乡优惠政策, 70%以上的农户用上了电视机、电冰箱、电风扇等家电。
三是通电话。光缆途经扎营村,移动信号覆盖全村。据统计,全村7个组有固定电话2座,手机722多部。
四是通电视。全村7个组、绝大多数农户都通了电视。电视入户率达到90%。
(三)“三解决”问题全部解决
一是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2010年通过调查摸底,全村共有绝对贫困户36户、125人,低收入户62户、254人,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19%。经过两年的努力,特别是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全村基本消除了绝对贫困户。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贫困家庭,人均拥有2.5亩以上的高产稳产基本农田,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得到了稳定解决。
二是基本解决人畜饮水问题。XX村大部分村的人畜饮水已得到解决,全村建成水池9口1800个立方,管道9000米,投入44万元,解决2000多人的饮水困难。
三、具体措施
(一)强化领导,明确职责。一是镇上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挂村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办所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整村脱贫工作的规划、实施、督查。分管副镇长和挂村领导专抓该项工作,做到职责明确,任务 4 落实。二是村上相应成立了以总支书记为组长,村委会主任、文书、总支副书记、计生助理员、妇代会主任、调解员为副组长,各村民小组组长为成员的扎营村整村脱贫工作组,严格按照整村脱贫工作要求,对照“七有四通三解决”的标准,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努力完成各项任务。
(二)调整思路,强力实施。在扶贫目标上,由主要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调整为解决生存问题和提高发展能力相结合,努力构建和谐农村;
在扶贫范围上,由着重特困户脱贫调整为全村人民致富奔小康;
在扶贫内容上,由主要解决贫困人口吃穿问题调整为既解决吃穿又解决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问题;
在扶贫投入上,由分散使用资金调整为捆绑资金集中解决具体突出问题。同时制定了整村脱贫工作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举全村、全镇之力,强力实施整村脱贫工作。
(三)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整村脱贫工作的重点、难点是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为此,我们突出修路、治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个重点,采取“三个一点”的方式(上级支持一点、政府投入一点、群众自筹一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解决通组公路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和生存环境。
(四)因地制宜,连片开发。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民利用现有土地资源与企业合作,集中发展烤烟产业。充分尊
5 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注重示范引导,帮助农民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为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创造各种有利条件。
(五)加强培训,转移劳力。实践证明,劳务收入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为此,我镇把劳务开发与产业扶贫紧密结合起来,先后成功举办了4次、600多人次的烤烟专业技术培训会,请县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授课。同时,积极参加“雨露计划”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质。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转移脱贫。
(六)结对帮扶,走访慰问。对家庭特别困难的村民,我镇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让其渡过难关,摆脱困境。并且走村窜户,慰问“穷亲”,结合万元增收,通过召开院坝会等形式帮助“穷亲”制定发展规划,理清发展思路,落实发展项目。镇、村干部也与贫困户结上对子,开展帮扶和定期走访慰问活动。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着力培育助农增收的主导产业。坚持以生产为基础、以龙头为关键、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动力、以政策为保障,强力实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促进农户快速增收致富。优化扶贫资金投入,着力发挥贫困村比较优势,大力实施林业产业、林下经济、旅游富民、现代畜牧业、高效农业、财产性增收致富、非农经济发展、劳务经济、城镇带动、政
6 策惠农等“十大工程”,积极推广林下种植、养殖模式,加快培育扶贫特色产业。大力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引导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参与贫困村产业发展。
(二)加快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进公路硬(油)化。进一步推进乡村公路建设向村民小组和居民点延伸,大力建设石板路、水泥路等人行便道和田间耕作便道。逐步完善乡村道路管理和养护机制,促进农村道路持续发挥效益。抓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大力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大力发展沼气,推广秸秆气化技术,促进清洁能源广泛使用,带动全村农民改厨、改厕、改圈、改水,改善贫困农村人居环境。整合易地扶贫、退耕还林、“巴渝新居”建设等方面资金,加快新集镇建设,实施生态和扶贫移民,进一步改善贫困农村地区生态环境。
(三)切实抓好社会民生保障事业。在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扎实抓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全部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妥善解决特殊贫困人口基本生活问题;
全面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奖励扶助资金不计入农户的家庭收入。
(四)全面提升贫困人口基本素质。充分利用职业教育
7 专项资金、困难救济等扶助政策,资助贫困家庭未能升学的初中和高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提高贫困农民受教育程度和劳动技能。依托“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项目,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全面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务工技能、政策法律等方面的培训,确保每个农村家庭至少有1人实现转移就业,同时提高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能力。
(五)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选好配强村级干部队伍。对“两委”班子成员集中开展轮训,提高村级班子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力。认真实施“以城带乡干部驻村”行动、“专业技术干部支农支教支医”行动和“大学生村官”计划,并优先覆盖全村。完善村级班子工作制度,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加强民主监督,维护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XX人民政府
XX年XX月XX日
整村提升改造项目实施方案
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之一,良好的村容村貌不仅体现着一个村庄及其村民的精神风貌,而且有利于提升农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近期,新农办通过实地调查和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全县
村容村貌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共有335个行政村,其中超过2000人的村48个、超过3000人的村14个、超过
5000人的村2个。通过整理汇总调查问卷,得出下列数据:
从村庄建设规划方面看,有246个村完成了村庄建设规划,占全县村庄总数的73.4%;
已建
或在建农民公寓楼的村50个,占总数的14.9%。
从村庄基础设施方面看,村内主干道实现硬化的村325个,占总数的97%;
主干道两侧安
装路灯并定时照明的村192个,占总数的53.4%;
建有排污排水管道的村100个,占总数的
29.9%。 从村民卫生习惯方面看,村民自觉并习惯将垃圾定点投放的村192个,占总数的57.3%,其
中建有固定垃圾投放点的村148个,占总数的44.2%;
建立保洁队伍及配备清运车辆的村106 个,占总数的31.6%;
垃圾实现集中处理的村79个,占总数的23.6%;
制定环境卫生考核
办法的村138个,占总数的41.2%。
从村庄绿化美化方面看,建有公共休闲绿地的村59个,占总数的17.6%;
干道两侧实现统
一绿化的村121个,占总数的36.1%;
干道两侧墙面统一粉刷的村100个,占总数的29.9%;
干道两侧无“三堆”现象的村163个,占总数的48.7%。
二、基本经验
在改善村容村貌方面,一些有条件的村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
(一)结合旧村改造,建设村民公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群众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新
的要求。近年来,不少镇村结合改善村容村貌,科学合理地编制建设规划,实施旧村改造工
程。马桥镇从2002年开始停止农村宅基地审批,启动“合村并点”工程,规划农民生活区,
建设农民公寓楼,逐步实现人口向镇驻地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根据总体规划,马桥镇集
中建设了金诚、北营、五庄、中心四个重点住宅小区,年内入住居民4500户。农民住宅小
区的建设,不仅大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而且腾出大量土地。马桥镇全面完成旧村改造任
务后,全镇可腾出土地7500亩。周家镇康家村是个有280户、900人的小村。目前已建成3 栋共容纳130户的村民公寓楼,明年将开发建设老年公寓,清理“一户两宅”现象,计划用
五年时间完成旧村改造,届时可盘活土地200余亩。除节约土地外,实施旧村改造,建设村
民公寓最显著的效益是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了村容整洁,提升了农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二)实施垃圾集中收集和处理。由于农村居住相对分散,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加之受
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垃圾的处置一直是令人棘手的问题,成为影响村容整洁的重要因素。
周家镇太平村、邢家镇东营村等村庄通过对垃圾集中收集和处理,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太
平村从2001年开始,要求每户每天8点前将生活垃圾装入垃圾袋,放在家门口,村里聘用
两名专职保洁人员,挨家挨户收取垃圾,并集中运至村西废弃坑湾按要求填埋。东营村按照
方便群众投放的原则,建成25个垃圾池,成立了3人的垃圾清运队,配备清洁车辆,每周
至少一次将垃圾清运至远离村庄的废弃坑塘按要求填埋,实现了垃圾的集中处理。
(三)推广生态能源,消化作物秸秆和牲畜粪便。生产沼气所需原料主要是农作物秸秆、牲
畜粪便和生活污水。建设沼气池,推广沼气能源有利于消除街道两侧的粪堆、柴草堆,净化、
美化村庄环境,还能有效解决作物秸秆焚烧污染大气环境问题,同时,较好地配合了农村改
厕、改厨、改圈工程,符合“村容整洁”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去年以来,起风镇乌河、辛泉
等村建设了部分沼气池,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全县已有
47个村建成沼气池1000余个。调查发现,建有沼气池的村,农作物秸秆和牲畜粪便利用率
较高,村内基本无“三堆”现象,有利于保持村容整洁,发展生态农业。
(四)规范标语制作,美化村庄容貌。由于宣传引导群众的需要,农村中有关计划生育、安
全生产、土地保护、法律普及等方面的标语屡见不鲜。以前各种尺寸不一、色泽各异的标语
涂在墙上,往往杂乱无章,影响村容村貌,起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果里镇
东边村对村干道两侧的所有标语按照统一尺寸、颜色制作和粉刷,看起来整齐正规,给人以
美的享受,不仅增强了宣传效果,而且起到了美化村容村貌的作用。
(五)建立卫生保洁长效机制。不少村庄的实践表明,保持良好的村容村貌绝非一日之功,
必须建立卫生保洁长效机制。索镇花园村、周家镇太平村等村庄建立健全了卫生保洁制度,
引导村民严格遵守。花园村将各家各户应该承担的卫生保洁义务写入村规民约,并与“十星
级文明户”评选结合起来。太平村实行村民“门前三包”制度,要求各农户定期清理房前屋
后的卫生,村里组织检查时如发现问题,随时通知相关户清理。一年中连续三次在卫生清理
方面不积极、不配合的户,取消其“文明家庭”评选资格。该村还坚持每周将村中心路清扫
一次,路面不准堆放各种物料,因特殊情况确需堆放的不得超过两天。此外,还有的村庄定
期修剪绿化苗木,定期为主干道两侧的树木刷白,保持了良好的村容村貌。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良好的村庄容貌的形成,取决于村民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科学合理的规划及农业产业化水平
的提高等也不无关系。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农村现状的影响,我县村容村貌建设方面仍然存在
一些问题。
(一)村庄建设规划滞后、开发无序。以规划为先导,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
设的关键环节。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必须做到先规划后建设。调查发现,全县目前仍
有26.6%的行政村没有完成村庄建设规划,完成建设规划的村庄中,也有相当一部分规划
不系统、不科学。由于建设规划滞后,有些村庄道路两侧存在乱搭乱建、占道经营和随意堆
放柴草、粪便、垃圾现象;
村内无固定垃圾投放点,无公共休闲绿地;
排雨、排污设施不配
套。没有建设规划或建设规划不到位,导致村容村貌难以有效整治和改观,影响了农民群众
的生产、生活。
(二)乡村道路两侧环境较差,有碍观瞻。调查发现,我县乡村道路两侧店外经营、乱堆乱 放现象较为普遍,有的路段常年堆放垃圾,成为卫生“死角”。个别路段的绿化带由于管理
不善,非但没有发挥绿化、美化的功能,反而成为农村环境容貌整治的重点部位。如有的绿
化带由于绿化不到位而使土地裸露,杂草丛生;
有的绿化带内堆放着柴草、粪便、垃圾和建
筑物料;
有的绿化带由于修剪不及时,所种植的花木出现“疯长”现象,显得杂乱无章,且
影响行车视线;
甚至出现个别群众在绿化带内种植粮食作物和各类蔬菜的现象。
(三)闲置宅基地成为农村卫生“死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少农民在城区购买住
房,其原在农村的宅基地闲置,据调查统计,这样的户全县有2491户;
在旧村改造过程中,
也出现了一些闲置的房屋和宅基地。其中有的房屋和宅基地因常年无人居住,有的杂草丛生,
有的形成自然的垃圾场,甚至有的墙倒屋塌,成为卫生“死角”,也带了安全隐患。
(四)有些集贸市场设在乡村要道,影响乡村容貌和交通安全。调查显示,全县共有农村集
市64个,其中在交通干道经营的有24个,占集市总数的37.5%。集贸市场设在乡村要道, 既给卫生清洁工作造成了较大压力,又严重影响了车辆顺畅通行和交通安全。
四、几点建议
整治村容村貌的根本目的是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和生态条件。村容村貌整治应
该围绕这一根本目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
我: (一)搞好规划是农村环境整治的重要基础。同城市规划一样,镇村规划决定着镇村发展的
水平、速度和质量。镇村两级要进一步强化规划意识,高度重视规划,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
性和权威性,严禁乱搭乱建。我县各镇村经济基础、产业特点和地域特色不尽相同,应着重
从实际出发,对镇域村庄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战略研究、合理布
局,科学编制镇域村庄布点规划。马桥镇党委、政府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聘请省
规划院的专家完成了对镇驻地村和四个重点居民生活区的详细规划,真正做到了“规划源于
农民,规划为了农民”,其做法值得各镇学习和借鉴。
(二)与生态建设相结合是保持村容整洁的有效途径。推广沼气能源不仅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而且有可观的经济效益。一个沼气池就是一个完整、封闭的生态链。秸秆、畜禽粪便用于生
产沼气,不仅可以解决焚烧秸秆造成的大气污染,而且可以有效解决农村“三堆”难题;
沼
气可用于照明、做饭,为农民节约了电费、肥料、农药等支出,符合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
要求。起风镇沼气池建设试点村的实践证明,与生态建设相结合是搞好村容整洁的有效途径。
(三)建立村容整治长效机制,完善监督考核。村容村貌整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
蹴而就。良好的村容村貌的保持需要常抓不懈,需要建立和完善卫生保洁长效机制。营造和
巩固良好的村容村貌,镇村干部承担着重要责任,应进一步强化干部的责任意识,完善考核
机制,形成“干部牵头、党员带头、村民参与”的工作格局,真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
领导到位、管理制度到位、整治目标到位。
(四)培养农民群众良好的行为习惯。广大农民群众生活在农村,是村容整洁的直接受益者,
也是整治村容村貌的主体,要结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农民群众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维护良好的村容村貌。要积极引导、组织村民参与村容村貌整治
活动,使环境卫生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实践中逐步建立村民自主、自治、自律与村委引导、
管理、推动相结合的农村环境卫生机制,不断巩固和发展良好的村容村貌,真正使农村变得
更加靓丽,更加整洁,更加文明。
扶贫办整村推进工作汇报
整村推进是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也是加快和谐秀美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更是一项事关贫困群众解决温饱、脱贫致富的综合扶贫工程。为此,我县精心组织,科学谋划,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县整村推进工作进展顺利,各项目标任务基本实现。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十二五”期间,我县有29个村被列为扶贫重点村,占行政村总数的22%。为切实做好整村推进的示范作用,我县以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突破口,大力实施公路、水利、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借《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好政策之风,大力实施危旧土坯房改造及村庄环境整治,从而有效转变群众观念,增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和水平。XX年,我县整村推进共实施公路建设、水利设施、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土坯房集中建设点基础设施等149个项目,其中土坯房建设项目35个,截至目前,所有项目均已全部完工;
向上级争取财政扶贫资金964万元,其中土坯房建设资金420万元。
二、主要做法
依照程序完成重点村项目。根据各重点村扶贫规划落实情况,坚持“在重点村范围内选择项目、按规划选择项目和按程序申报项目”的原则,保质保量完成了每年度重点村项目申报工作。
着力加强重点村基础设施实施。瞄准重点村困难群众最关注、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生活、生产基础设施难题,我县本着“打基础管长远”的思路,整合各方资源,捆绑其他项目资金,着力加强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新农村建设工作,加快重点村整村推进步伐。我县采取“党委政府领导,挂点单位支持,扶贫部门指导,村级组织牵头,村民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在重点村开展新农村建设,使重点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实现了让群众“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的基本目标,群众的面貌焕然一新。同时组建了脐橙、西瓜、烟叶和蔬菜等专业合作社。
强化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提高扶贫效益。我县认真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的管理:一是坚持项目公示制,接受群众监督;
二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择好项目实施单位;
三是坚持“设立专户、封闭运行”的报账制管理方式,采用专户使用扶贫办负责人印鉴的方式进一步确保扶贫资金的专款专用;
四是坚持参与式扶贫,扩大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五是成立村监督小组,全程参与项目的申报、招投标、实施、发票的签字审核及检查验收的各个环节。通过认真指导实施,乡村积极配合,村民积极参与,扶贫开发项目进展和效果均较好,扶贫资金发挥了更大的效益。
群众全程参与管理,体现民主,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确定扶贫开发重点村时,我县即在广泛依靠群众的基础上,编制了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产业发展的村扶贫开发规划。在每年度的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监督小组成员等群众代表全程参与研究项目申报、项目实施方案、投议标方案、签订施工合同、项目支出发票的签字审核、项目完工验收等各个环节。同时在项目申报前、项目下达后、确定项目实施单位后及项目实施完成并经验收后的各个时期,都按要求及时地在“村务公开栏”进行了公示。在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中,还积极组织受益群众以投工投劳的方式参与实施。我县各重点村以各种形式组织群众参与扶贫开发,既扩大了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又体现了民主,增强了重点村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取得成效
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得到改善。通过几年的整村推进工作顺利推进,大部分贫困农民人均纯收
入都有很大提高,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
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有很大改善,大大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贫困村的社会事业有很大进步,较大程度地改善了农村的社会环境。
整村推进工作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强。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加大了重点村建设工作的力度。我们根据群众参与热情和重点村实际情况,为每个贫困村都科学制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规划。同时也制定了对贫困村的考评方案,加大对贫困村的考核力度,对在年度考核中评为优秀的村,在下年的资金分配中将得到倾斜,对于考核中比较落后的村,将要求其限期整改,我们将力争把整村推进工作做到最好,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使农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整村推进的经济效应更加明显。通过规划、实施产业发展项目,并将科技扶贫资金、扶贫贴息贷款等向整村推进村集中投入,有效促进了当地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商业和运输业等方面的快速发展。产业发展项目使部分整村推进村发展起了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有效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且很多地方通过产业项目带动,形成了以县域、乡镇为单位的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和乡镇经济的发展。
贫困地区干群思想观念有很大转变,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整村推进的实施,使贫困地区广大干群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崇尚科学、文明进步、勤劳致富已成为广大群众追求的时代新风尚。不少贫困村长期存在的“等、靠、要”思想得到大力转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小农意识已转变为主动开拓市场、加快自我发展的自觉行动,贫困村干群谋发展、思致富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四、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的整村推进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巩固扶贫成果,全面完成新阶段的扶贫攻坚任务,形势依然严峻。
贫困农户增收渠道狭窄。由于自然条件差,很难形成主导产业,多以种植业为主,经济结构单一。在当前农产品供大于求的形势下,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难度越来越大。同时,贫困群众科技文化素质低,接受农业实用新技术慢,也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部分农村人口因灾返贫。贫困乡村自然条件差,易涝易旱,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每年都存在因灾、因病返贫致贫现象。
村集体经济差,项目资金缺口大。我县重点村基
本上没有集体经济。目前这些村在实施规划中存在办事越多,欠款越多的现象。
五、下步打算
今后,我们将继续以项目为依托,进一步加大资金整合投入力度,积极主动向上级申请更多的财政扶贫资金。确保对贫困村的资金投入稳定可持续。
一是加大特色产业培育力度,确保贫困农民稳定增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二是继续加大对扶贫资金的监管,积极拓宽监管方式。切实管好用好财政扶贫资金,逐步实现责任明确和互相制约的新机制。
三是进一步完善扶贫资金项目的申报、审批、实施、监管、考核等工作机制,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上来。
四是进一步优化资金分配,确保扶贫资金发挥最大效益,确保贫困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加快贫困户的脱贫致富的步伐。
整村推进情况汇报
【篇1:整村推进工作总结】
县扶贫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扶贫办和上级定点扶贫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精心组织,科学谋划,突出重点,很抓落实,全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进展顺利,2010年全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年度目标任务基本实现。瞄准目标,突出重点,把重点村的整村推进工作作为我们工作重中之重。
一、切实组织8个重点村整村推进工作
整村推进是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是一项综合扶贫工程,事关贫困农户解决温饱脱贫致富的大问题。做好整村推进的项目申报工作是做好整村推进工作的关键和前提,为了使申报的项目更具科学性和可操性,我办多次组织人员深入基层、深入实地进行指导,反复进行研究和权衡,按轻重缓急程度对各重点村申报的项目进行筛选。根据群众意愿,组织8个重点村本着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贫困人口真正受益的原则,科学合理的从整村推进扶贫规划中挑选项目,2010年共上报公路建设、水利设施、学校建设、科技培训等20个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2010年度扶贫项目计划,县扶贫办积极争取各项扶贫项目,2010年争取到财政扶贫资金122.1余万元。
在建设和实施中,坚持标准,严格要求,在资金使用和运作上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格管理,实行财政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严禁截用、挪用或改变资金用途。同时建立项目监督和财物监督制度,加强资金的监督、审计和检查,确保资金落到实处,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截至目前为止,大多项目都已基本完工。
(一)抓好扶贫项目的申报、实施工作。
科学合理的从整村推进扶贫规划中挑选项目,向上申报,组织实施好,切实改善重点村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二)认真实施好“一村一品”工程进一步推动农村事业的发展。 2010年度 “一村一品”工作有效加强:一是加强了组织领导,落实了人员负责,健全了工作制度;
二是加大资金的投入,强化示范引导,抓住**县跃民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扶贫龙头企业的有利契机,进一步扶持企业发展壮大,提高企业的覆盖面,增强企业的辐射力和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着力实施产业扶贫工程,密切配合新农村建设,结合我县实际,继续在8个重点村搞好产业化扶贫,因地制宜实施好“一村一品”。在航埠镇推广树莓栽培;
在六家桥乡两个重点村培育更多麻鸡散养大户;
在相山镇陈坊村搞好木竹加工产业。充分发挥优势农业产业,使其真正成为重点村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从而以点带面,推动扶贫产业和“一村一品”逐步发展壮大。此外,我们将大力扶持村民养殖麻鸡,运用各种条件和技术,使村民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三)、全力推进 “民生工程”
做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创新方式,实施好“雨露计划”。会同就业局举办 “雨露计划”。因金融危机提前返乡的人中,绝大部分是初级务工就业者,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较低,缺乏抵御外部经济风险的能力。**县扶贫办针对这一现状,在原有的县劳动力培训中心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实行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将高校理论知识和企业实际操作相结合,将培训课堂放入生产车间,极大的提高了“雨露计划”的效果,提升劳务技能培训的层次,提高就业能力,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以最大限度地加大就业机会。正确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并稳定转移就业。今年,我县的“雨露计划”培训任务为**人,其中含“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师”培训任务**名。截止到目前,我县培训已全部完成,占任务的**%,实现转移就业**人,转移就业率为**%,其中在园区就业的有**人,省内就业率为**%。
(四)、继续扎实做好实用技术培训工作
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要求,注意发现、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要以产业为依托,以培训新农民、提高农民素质为目标,整合社会资源,搞好实用技术培训,以提高贫困群众劳动技能,促进增收。
(五)、维护社会扶贫工作,使其配合整村推进健康有序发展。
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的积极性,从财力、物力、人力方面帮扶,指导扶贫开发工作。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社会扶贫的工作力度,在维护好现有的状态下争取有更好的成绩。
【篇2:我县整村推进工作情况汇报】
我县**库区是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之一,从一九五五年建设,一九五七年蓄水发电,当时动迁移民16000人,现在移民43963人。由于当时的政治背景条件下搬迁加上搬迁时间短,补偿标准低,基础设施差,而且长时间没有得到国家的扶持。所以我县**库区绝大多数移民仍居住在移民搬迁时干打垒的泥土房,由于建设时间长,大部分已成为危房。据统计,上犹县**库区移民仍居住在移民时干打垒的泥土房的移民2340户10143人。自05年全省移民工作会议确定开展“四个一”工程活动以来,我们认真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及时向库区乡(镇)及移民传达会议精神,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库区移民的积极响应。
一、基本情况
省办批复我县有示范村建设点10个231户1039 人,目前10个点都已动工兴建,全县建好二层楼的有48户、5840平方米,建好一层的有49户、3920平方米,一层以下的110户,建筑占地面积8800平方米,拆除危旧房9000多平方米。拆除危旧房,建设新家园,成为库区移民议论的主要话题,移民参与示范村组建设热情高涨,作为移民办也在建设新农村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得到了县、乡两级党政组织的重视和密切配合,全县移民危房改造工作稳步进行。
二、主要做法
1、组建工作机构。从省办召开会议确定“四个一”工程作为05年工作重点后,我们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县政府成立了上犹县**库区危房改造示范村组建设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移民工作的副县长任组长,县移民办、县交通局、县供电局、县水务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林业局、县建设局、县扶贫办、县发展计划委等为成员单位,县移民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并制定了相关措施和优惠政策。各有关乡镇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负责宣传上级有关移民危旧服房改造的政策,帮助和指导移民搞好规划设计,协调有关纠纷。
2、成立理事会。理事会的作用在于体现移民自主参与、自主管理、自主调解纠纷,体现以移民为主、政府为辅的指导思想,因此,我们要求每个示范村建设点成立一个5—7人,由移民投票选举产生组成的示范村建设理事会,负责协调有关纠纷,代表移民参与项目规划设计、预算、监督项目的实施、资金的使用。同时,我们提供规划方案让移民参考,提供房屋建设图案让移民选择,配套建设的项目让移民决定。在这次示范村建设中,事理会发挥了巨大作用,有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他们通过宗族或长辈的作用很好地得到解决。如在建房过程中有一户已建新房户已离开旧房,在这次旧房改造中要拆除他3间住房,由于他提出的补偿标准过高,该移民户无法接受,镇、村多次做工作,问题未得到解决,政府又不能强迫拆除,直接影响整个示范村的进程。这时,理事会与该族长辈三次亲自到该移民户家做工作,矛盾得到化解,起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
3、填写申请书。在示范村组建设中我们充分尊重移民意愿,不搞强迫命令,不大包大揽,移民必须自愿向当地乡(镇)政府提出申请,经乡(镇)批准后,报县移民办审核备案。旧危房改造必须达到25户以上方可确认为示范村建设点,充分体现移民自愿、政府协调和适当扶持的原则。
4、签订建房协议。示范村组建设点移民户与当地乡(镇)政府签订旧危房改造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让移民吃下放心丸。协议的作用主要在于补助标准明确,每户补助4000元,分三批,第一批基础补1000元,第二批建好一层补2000元,第三批按要求建设完工后补助1000元,确保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配套优惠政策
示范村组建设是我县新农村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县政府整合各种农业专项资金、农村社会发展专项资金和优惠政策,重点扶持移民示范村组改水、改厕、改路、移民知识化工程和农业产业化建设,据统计,目前其它部门优惠政策折合资金72万元。
1、建房占用老宅基地(含余坪)、空闲地、拆旧建新的只收取工本费5元/户。
2、建房占用菜地、水塘的收取开发基金12元/m2,工本费5元/户。 3、建房占用林地的,免收林木补偿费、林地补偿费、森林植被恢复费;
需砍伐自留山场林木用于建房的,由农民申请,经当地乡(镇)同意,每户免费审批5m3木材。
4、提供形式多样的住房建筑方案图案让移民建房选择,免收规划编制费、设计费。
5、建房所需砂石,免收河道采砂管理费。
6、新房安装电表开户,收取材料费146.98元/户,电表新装、移装费30元/户,免收内线工程安装调试费。
7、新安装固定电话,初装费优惠30%,电话移迁免收移机费,只按市场价收取材料费。
8、有限电视入户初装费,属县网络公司经营的,只收120元/户,免收其他费用。
9、办理房产证收取工本费5元/户,免收房产登记、测丈费。 10、新建文体和公共卫生设施,免收规费,只收办证成本费。
11、凡因规划和建设涉及到杆线、设施迁移等情况,采取“谁家的孩子谁抱走”的办法,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各职能部门负责迁移。
四、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补助标准低。**库区移民搬迁至今已50多年,经济条件稍好一点的移民已建新房离开了老移民房,剩下的都是一些生活困难、经济能力十分差的困难移民户,有些温饱问题还未解决,现在要进行危旧 房改造,自身没有能力,困难还很大。
2、资金到位晚。建房最好季节是7月至第二年的1月,根据这几年的情况我们项目年底才能批复下来,春季雨水多,不利于项目实施。
五、下一步打算
示范村组建设是在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省移民办作出的重大举措,是体现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让移民直接得到实惠的项目。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我县库区的实际情况,在建设库区新农村、培育新产业、培养新移民上做好文章。
1、在建设库区新农村方面。一要加强库区规划,我们要根据库区的自然村庄,在充分尊重移民意见的情况下,每个村做好一个新农村规划图,让移民按照规划建设;
二要对整个库区移民住房情况进一步调查,然后根据任务集中情况做好年度改建计划安排表,做到事前让移民清楚;
三要指导好目前正在建设的工程,在确保质量、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建房进度。
2、培育产业方面。一要坚持扶大户、扶龙头、扶基地,做到以点带面,做典型示范作用,做大做强移民网箱养鱼、茶叶种植等产业,接应我县新产业的发展。
3、培养移民方面。用好移民培训资金。结合县旅游兴县战略,组织引导库区移民参与旅游业,2006年计划组织好库区青年移民的素质培训,如:种养业,餐饮业、服务业的技能培训,提高库区移民参与旅游业的水平
【篇3:整村推进工作总结】
整村推进工作总结
县扶贫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扶贫办和上级定点扶贫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精心组织,科学谋划,突出重点,很抓落实,全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进展顺利,2010年全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年度目标任务基本实现。瞄准目标,突出重点,把重点村的整村推进工作作为我们工作重中之重。
一、切实组织8个重点村整村推进工作 整村推进是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是一项综合扶贫工程,事关贫困农户解决温饱脱贫致富的大问题。做好整村推进的项目申报工作是做好整村推进工作的关键和前提,为了使申报的项目更具科学性和可操性,我办多次组织人员深入基层、深入实地进行指导,反复进行研究和权衡,按轻重缓急程度对各重点村申报的项目进行筛选。根据群众意愿,组织8个重点村本着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贫困人口真正受益的原则,科学合理的从整村推进扶贫规划中挑选项目,2010年共上报公路建设、水利设施、学校建设、科技培训等20个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2010年度扶贫项目计划,县扶贫办积极争取各项扶贫项目,2010年争取到财政扶贫资金122.1余万元。
在建设和实施中,坚持标准,严格要求,在资金使用和运作上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格管理,实行财政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严禁截用、挪用或改变资金用途。同时建立项目监督和财物监督制度,加强资金的监督、审计和检查,确保资金落到实处,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截至目前为止,大多项目都已基本完工。
(一)抓好扶贫项目的申报、实施工作。
科学合理的从整村推进扶贫规划中挑选项目,向上申报,组织实施好,切实改善重点村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二)认真实施好“一村一品”工程进一步推动农村事业的发展。 2010年度 “一村一品”工作有效加强:一是加强了组织领导,落实了人员负责,健全了工作制度;
二是加大资金的投入,强化示范引导,抓住**县跃民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扶贫龙头企业的有利契机,进一步扶持企业发展壮大,提高企业的覆盖面,增强企业的辐射力和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着力实施产业扶贫工程,密切配合新农村建设,结合我县实际,继续在8个重点村搞好产业化扶贫,因地制宜实施好“一村一品”。在航埠镇推广树莓栽培;
在六家桥乡两个重点村培育更多麻鸡散养大户;
在相山镇陈坊村搞好木竹加工产业。充分发挥优势农业产业,使其真正成为重点村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从而以点带面,推动扶贫产业和“一村一品”逐步发展壮大。此外,我们将大力扶持村民养殖麻鸡,运用各种条件和技术,使村民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三)、全力推进 “民生工程”
(四)、继续扎实做好实用技术培训工作 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要求,注意发现、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要以产业为依托,以培训新农民、提高农民素质为目标,整合社会资源,搞好实用技术培训,以提高贫困群众劳动技能,促进增收。
巴南区姜家镇水源村整村脱贫推进情况汇报
尊敬的范勤副区长、各位领导: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将姜家镇水源村整村脱贫推进情况作如下汇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及区扶贫办等相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镇水源村紧紧围绕“七有四通三解决”的脱贫标准,于2011年开始实施整村脱贫工作,到目前,该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具体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水源村位于我镇东北部,与天星寺镇接壤,村公共服务中心距镇政府4公里,该村由原来的枣树村、水源村和响滩子村合并而来。全村幅员面积10.3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330亩、林地5036亩,人口3008人,其中享受农村低保的127户128人。2011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7835元。建有功能齐备的公共服务中心304平方米。
二、具体工作措施
(一)工作目标
2011年启动,2012年达到"七有四通三解决"的验收标准,成功脱贫。
(二)工作措施
1.高度重视。整村脱贫不仅是市对区的要求,更是实现城乡一体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举措。为此,姜家镇成立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整村脱贫工作领导小 1
组,并制定了详细的脱贫计划。
2.取得的进展
(1)基层组织建设。为了配齐、配强脱贫致富工作的领导班子,2010年镇下派了一名机关干部到该村任党总支书记,同时调整充实了村社干部12名,调整后班子战斗力得到明显增强,为成功脱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主导产业的发展:重点发展花卉、水果、粮食、苗木种植产业。截止目前已发展蔬菜基地500亩、花卉苗木基地502亩。涉及水源村6个合作社280余户农户840余人。
(3)基础设施的建设:全村硬化农村公路4.5公里,新修蔡水公路桥1座,新修泥结石路27公里,新建农村人行便道31公里。惠及全村1095户3097人,切实解决了脱贫村道路交通问题。
(4)民生改善:饮水安全方面,全村2011年整治山坪塘6处;
新修饮水工程3处,解决了324户1252人的饮水困难。
(5)村容村貌整治:实施危旧房改造25户,扶贫移民搬迁8户。
三、存在的困难及需解决问题
(一)、主导产业方面:
水源村村民主要收入靠种养殖业,但有大部份劳动力
到外打工就业,有少部分耕地存在撂荒现象,村的经济发展
建设,需调动农户发展生产的积极性。该村虽然产业有了起步,但规模不大,产业化程度不高,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还不强,还需进一步深化,对全村贫困农户带动的全覆盖,使全村村民增收。一是蔬菜基地还需辐射全村建设800亩,(目前是集中建设200亩,辐射建设100亩),尚差资金50万元;
二是花木基地还需辐射全村建设600亩,(目前是集中建设300亩,辐射建设200亩),尚差资金50万元。
(二)、基础设施方面:
1、村内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全村村级公路等级较差,村、社27公里都是泥结石路公路,其中有8公里坑凼较多,需常年整治,预计需资金20万元;
连接村办公室的主公路(双沙路)7.8公里,需硬油化,预计需资金234万元。
2、人行路建设方面:
全村11个村民小组的主大路人行便道还有18公里需要建设,预计建设资金72万元。
3、全村所有的山坪塘系七八十年代修建的,30%的处于瘫痪。为了满足村民生产生活的需要,还有4口山坪塘急需整治,预计需建设资金50万元。
4、全村还有4个村民小组的村民存在饮水困难,需建设3个饮水点,预计需建设资金90万元。
(三)、危房建设方面:
受地理条件制约,该村村民居住不是很集中,住房条件普遍较差,土木结构占全村住房面积85%,特别是低保户、五保户、残疾户共有22户的住房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属危房。消除危房建设预计还差资金44万元。
(四)、村级班子建设:村两委班子配备齐全,有党委书记1名,副书记1名,村主任1名,村计生信息助理员1名,综治专干1名,村妇代会主任1名,大学生村官于2011年11月任满2年转正调走,目前没有村官,望上级部门予以配备 。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
质,培育致富带头人,深化产业结构。
2、着力解决基础设施问题。争取上级补助一点、农民
自筹一点、村上能人捐赠一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
3、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调整农
业结构,使村容村貌有一定的改观、贫困农民逐步走向富裕。
以上是我镇整村脱贫进展工作情况,在整村脱贫工作
中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但离上级组织对整村脱贫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请上级组织予以指导、帮助,争取使水源村早日脱贫。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七日
先进村提升工作汇报材料
中共xx乡委 (2011年4月)
按照县委和县委组织部文件精神要求,为扎实推进我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活动的深入开展,积极做好先进村提升工作,进一步提升村级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促进村级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xx乡党委政府与县帮扶工作队密切配合,扎实开展整顿提升工作,初步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建立健全驻村工作的组织基础 全县先进村提升、后进村整顿工作动员会召开以后,乡党委立即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驻村帮扶工作,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队长,以政府乡长、党委副书记、政府副乡长、组织委员为副队长,组织干事、包村干部、大学生村干部等为成员的先进村提升工作队,具体负责常寨村的提升工作。
在工作中,建立了驻村提升工作例会制度,每周五召开一次提升工作例会,由乡党委书记主持,驻村提升工作队成员和村支部书记全部参加会议,通报一周的工作进展情况,研究部署下一周工作计划。驻村提升工作以来,先后召开工作例会20余次,深入研究提升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驻村提升工作人员严格按照驻村工作的有关要求,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传达县里有关文件要求和会议精神,切实提高村“两委”班子成员对提升工作的认识,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打实了基础。
二、深入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整顿帮扶方案
1 乡提升工作队和驻村工作队一道通过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走访农户、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查摆出了村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出了先进村提升工作方案、工作台帐,并明确每一项工作的具体责任人、承办人和完成时限。
1、村容村貌依旧,秸杆杂物乱堆乱放,背街小巷未绿化、美化,群众意见较大。
2、精神生活仅仅满足于电视、看报、上网,农家书屋书籍不健全,内容不丰富,平时只能在大街上玩牌或喝酒来度时光。
3、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大。
三、加大力度,扎实开展提升工作
围绕帮扶提升工作目标和要求,我们在该村工作中具体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扎实做好村容村貌整治,驻村工作队对xx村南北大街主干道投资6万元购买456棵广玉兰进行美化。二是丰富农村书屋书籍,提高村民文化生活。三是多渠道为村民办实事。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广播,积极引导村民将各种供求信息在互联网上发布,既节约了成本又得到了实惠。四是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理清发展思路,促进经济发展,切实帮助群众增收致富。五是按照五好党支部要求,对村部的硬件建设进行改善。
四、下步打算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按照要求,全力配合驻村工作队,切实抓好各项提升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主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切实抓好村容村貌的综合整治工作,建立长效 2 机制;
二是配合驻村工作队丰富农村书屋书籍;
三是实施动态管理,做好提升后续工作,做好争创“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工作。
桐木村扶贫开发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我现在就重庆市黔江区濯水镇桐木村扶贫开发工作向大家作简要汇报。
桐木村位于重庆市黔江区濯水镇东北角,是“十五”期间确定的重庆市市级贫困村。全村幅员面积1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14亩,辖7个村民小组,570户,2044人。全村平均海拔超过850米,村内沟壑、岩石遍布,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其基本地理特征。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薄弱、发展能力软弱是桐木村扶贫开发的“三座大山”。2010年有近500人在贫困线下挣扎,贫困人口发生率一度高达20%以上,贫困程度深、发展底子薄、群众生活苦一度是困扰在镇、村干部的心头病。
近年来,桐木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帮扶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整村脱贫为载体、以产业开发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着力点,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农村环境大改善、农村经济大发展、农民收入大提升、农民素质大提高,桐木村经济社会正呈现出快速良性发展局面。围绕整村扶贫工作,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着力:
一是瞄准目标,系统编制扶贫规划。规划是蓝图、是方向。我们突出规划的导向性和科学性,以推进“整村推进”为抓手,按照“七有四通三解决”(有稳定收入、有基本保障、基本知识、一定技能、稳定住房,通公路、电话、广播电视、通电,解决温饱、人畜饮水、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的目标,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产业发展、从公共服务到基层组织建设、从民生改善到扶贫培训,系统编制完善了桐木村整村扶贫工作规划。在规划中,注重前瞻性和操作性,既适度超前,又结合实际,使整个扶贫开发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二是加大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出发点,大力实施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五大工程”。一是饮水工程。人畜安全饮水一直是制约桐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老大难。镇政府把保障人畜安全饮水作为最重要的扶贫载体和方向,整合资金370余万元,累计完成新建蓄水池2950多立方米,安装管道6.8万余米, 彻底解决了桐木的人畜安全饮水难题。二是通畅工程,多渠道、多途径整合资金500多万元,实施硬化村主干道7公里,新建产业路12公里,新建人行便道16公里。三是安居工程。有效整合财政扶贫、危旧房改造、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等政策资源,大力实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程, 完成扶贫搬迁70余户,260多人实现安居梦。四是环境整治工程。以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建设为契机,实施改灶改厕320多户,新建沼气池200余口、院坝硬化3000多平方米。五是阵地建设工程。累积投入80余万元建设了群众服务大厅、村支两委办公室、党群连心室、信息网络室、标准卫生室,建成了集村务办理、医疗服务、电子阅览、图书借阅等诸多为民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便民服务中心,一改往日办公、开会无固定场所的局面,大力提升了桐木村的整体形象和服务能力。
三是因地制宜,着力推进产业扶贫。促进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始终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我镇按照“主导产业不放松、特色产业有突破、户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积极构建有市场、成规模、高效益贫困村产业发展支撑体系。一是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围绕建设优质现代烟草基地的目标,在桐木村常年发展烤烟种植1800亩以上,覆盖农户200余户,今年交售烟叶3000多担,实现产值380余万元。二是积极突破特色产业。积极瞄准市场,盘活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依托濯水古镇大景区,成功引进业主流转土地300余亩在村内建设以车厘子、蓝莓、草莓等高端水果生态农业观光园,建成了集农产品供给、旅游观光、农事体验等为一体的有特色、出效益、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业支撑体系。三是巩固发展畜牧业。全村有生猪、山羊、土鸡等养殖农户120余户,年出栏生猪800余头、山羊200余头,土鸡1000只,实现收入200万元。四是有序推进劳务就业。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累计转移劳动力400多人,实现劳务收入近800万元。在多产业并举的推动下,2014年桐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300多元,同比增长了14%。
四是整合资源,多方推动社会扶贫。桐木村以着力构建政府、行业、社会力量多方参与的大扶贫格局为目标,强化与帮扶部门、扶贫工作队的协调,积极引导社会爱心力量参与扶贫,共筑扶贫开发强大合力。一是帮扶部门持续加力。强化了与区级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力度,积极争取区级部门的支持,累计整合各类资金100余万元用于支持桐木村基层组织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助学等活动。如区畜牧局积极助推贫困村畜牧业发展,为桐木建卡贫困户送去仔猪120头;
区武警支队捐助30余万元改建便民服务中心等等。二是定点帮扶成效显著。选派6名政府工作人员与区级相关部门人员一道组建扶贫工作队,深入贫困桐木村定点开展帮扶工作,与建卡贫困户建立一对一帮扶责任制,积极帮助贫困户分析致贫原因,理清发展思路,做到定户、定人、定责开展扶贫工作。三是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积极引导爱心组织、人士参与支持扶贫开发工作。如骆科盛爱心团、渝北区爱心服务队等社会爱心组织多次到桐木村开展贫困户慰问活动,为留守儿童、老人送去慰问品、慰问金。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有效拓宽了扶贫开发的投入渠道,也增加了贫困村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虽然桐木村整村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发展条件仍然落后、产业发展面有待提高、扶贫开发投入力度仍然不足等问题,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巩固整村扶贫工作成效,进一步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着力改善贫困村发展基础条件,更加注重民生保障水平,努力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加快推动濯水镇城乡统筹示范镇建设步伐。
**镇关于白章村整村推进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州委、州政府及县委、政府扶贫开发千村推进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按照《大理州扶贫开发千村推进2006年度实施方案》和《大理州小康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精神,我镇的白章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从2005年9月份开始启动,现已完全宣传发动、调查摸底、项目规划、项目上报等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项目审批下达后即可组织实施。根据会议要求,现将我镇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1、领导重视,工作保障措施有力。
州、县扶贫开发千村推进工作会议结束以后,镇党委、政府及时召开了专题会议,对州、县会议精神进行了认真学习领会贯彻,并及时进行研究部署。成立了镇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协调领导组和镇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实施领导组,具体负责组织整村推进工作。同时镇党委、政府在人力、财力、交通等方面给予保障。抽调林业、水保、畜牧、农综等镇属部门技术人员,组成由下派的干部任工作组组长的整村推进工作组,并制定了工作组的相关工作职责,驻扎到村开展工作。[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dawendou.com 找范文,到xiexiebang.com]
2、宣传发动、调查摸底工作扎实有力。
按照州、县扶贫开发千村推进工作会议的要求,我镇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于2005年9月份开始启动。工作中采取办黑板报、召开会议、深入一家一户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在宣传发动阶段召开“两委”班子会议、村民代表大会、村民会议。通过深入的宣传发动,使州县的扶贫开发千村推进会议精神家喻户晓。极大的调动了项目村全体村民参与整村推进工作的积极性。广大村民纷纷结合各自的实际着手建设自己家园。工作组深入到每户家庭中进行摸底调查,取得了第一手详实的资料,于10月底顺利地完成了宣传发动、摸底调查阶段的工作任务。
3、项目规划工作圆满完成。
项目规划是整村推进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工作,项目规划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项工作的成效。镇党委、政府先后两次召开会议具体研究,听取项目规划组的情况汇报,广泛征求广大村民的意见和建议。整个项目规划紧紧围绕农户实现“八个有”、自然村实现“六个有”、行政村实现“六个有”的要求,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地制宜,做到了项目规划与项目村村情紧密结合,编制了《白章村2006年千村推进项目规划书》。白章村项目规划总投资226.04万元,其中省州补助125万元。县市补助25万元,群众自筹76.04万元。项目规划文本已上报县扶贫开发领导组办公室。白章村还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整村推进工作的有关问题形成决议,并将决议的内容纳入了村规民约。
4、州、县挂钩单位、挂钩领导关心支持整村推进工作。
我镇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和小康示范村建设工作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州县挂钩部门和挂钩领导经常到村指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白章村州挂钩单位为大理州烟草公司漾濞经营部到村3次,县挂钩部门县检察院到村5次,挂钩联系的县领导罗明栋常委到村5次,项目组长窦谦驻村68天。
5、项目实施情况。
在搞好整村推进项目规划的同时,派驻项目村的工作组积极协助村“两委”班子发动群众,结合开展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对水毁公路、农灌沟渠进行了全面修复,为下一步项目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白章村按项目规划发动群众已完成核桃种植。目前,并举办了预防艾滋病、劳务输出、科学养牛、科学养鸡、科学养猪等有关科技培训。同时,县财政已拨付白章村启动资金13万元,启动了项目实施。目前,20个村民小组农户“八有”项目建设完成情况分别为:
1、完成安居房建设16户,正在建设25户。
2、水窖建成50个,在建180个。
3、节能灶建成156口,在建205口。
4、卫生厕建成103所,在建210所。
5、种植泡核桃3771.2亩。
6、各村民小组、农户自修公路38公里。
7、举办各种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2期,1960人次。
8、畜牧业:养牛和羊共1100头。
9、公益项目:其中学校附属工程已启动,投资8.2万元;
背阴坡自然村人饮工程及坝拉口自然村人饮工程正在施工中,预计投资9万元。
二、下步打算
整村推进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
的系统工作,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一是加强与各级各部门的协调沟通,争取得到各级各部门的大力帮助支持。二是继续抓好发动群众工作,充分调动全体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三是抓好三个结合。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要做到建设特色产业与脱贫致富相结合,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与提高农民收入相结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提高生产生活质量相结合,使建设项目充分发挥其效益。
整顿提升工作汇报
村双提升工作汇报(共7篇)
人居环境提升整治工作汇报
工业园区综合整治提升工作汇报
微信提升工作汇报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