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童年水墨画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2-07-19 18:06:02 | 来源:网友投稿

18童年的水墨画

教学目标:

1.认识染、笠等13个生字,学写染、碎等10个生字。指导写好碎的“十”字部分、爽的笔顺。

2.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
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
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4.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生活的欢乐。

教学重点:

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
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
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

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诗歌。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 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分享童年的快乐 。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通过回忆童年趣事激发学生对童年诗歌的兴趣,调动课堂积极性。】

(1)生书空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师随机指导“墨”的写法。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3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节。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

(1)染,出示演变过程,字本义:用取自草木的色汁浸泡丝帛绢布,使之着色。读句子,于文中识字,组词:染绿、耳濡目染。

(2)碎:造字本义:岩石经过多次爆破最后形成的小石块。形近字:翠、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知晓汉字的意义来识记生字。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宽学生知识宽度。】

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

2.生字组词,巩固识字。

3.指导书写“碎”。提示最后一笔出头,但不要写到从字上。

指导书写“爽”。注意笔顺,长横要像房顶一样盖住下面部分。

第二课时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童年》。

师导入:同学们,美好的童年就如一幅幅水墨画,或浓或淡,意境优美,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读一读著名儿童文学家张继楼的诗歌—《童年的水墨画》。

二、整体感知:
本课包括三首小诗,分别是:溪边、江上、林中(板书) 看到这三个题目,你能发现什么?学生随便发言

师:是的,都写出了童年生活发生的场景,在这些场景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学习《溪边》

1.自由读,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2.个别读。

3.默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那些不懂的? 4.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不懂得? 预设1:为什么说“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呢? 【设计意图:体会诗歌用词的精妙。】

是啊,这是为什么呢?大多数学生同样不明白。

老师点拨:我们如果联系上文读一读,也许某个词语或者某个句子会给你灵感呢!自己试着联系上文读一读,思考一下。

生:老师:我从这句话“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知道一个小孩在这里钓鱼。从“忽然扑通一声人影碎了”知道小孩钓上鱼来了,特别高兴。所以“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师:谁给大家读一读,读出儿童的欢乐。指导学生有感情读好最后一句话。

预设2:生:老师,我不明白“溪水给人影染绿了”这句话。平时我们的人影都是黑色的,为什么这里溪水给人影染绿了呢?

师:这位同学能够联系生活经验来思考,很值得大家学习。刚才我们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读懂了最后一句话,现在大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联系上文读一读,思考一下。

生:默读、思考

生:老师,我从“溪水像绿玉带一样平静,知道了溪水很绿,所以人影倒映在溪水里也变成绿色的了。

师:为什么说溪水染绿了人影呢?你觉得这里哪个字用的最好?好在哪里?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体会诗歌用词的精妙。】 生:“染”字最好。这样把溪水当成人来写,就把溪水写活了。

生:这样写就让人感觉溪水好像魔法师一样,特别神奇!谁给大家读出这美丽深的景色?个别生读。

师:多美的想像啊!大家体会得真不错。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老师,我从“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知道了前面写溪水和人影是绿色的,这里写蜻蜓是红色的,颜色特别漂亮!

5.多么富有生机的画面啊!谁给大家读一读,读出景色的美丽,儿童的快乐?自由读、个别读。

6.师范读:生闭眼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自由交流。 思考一下,作者写孩子们快乐钓鱼的场面,为什么还要写景呢?

总结:写景色突出了“平静”,为什么要突出平静呢?联系《小儿垂钓》体会儿童钓鱼的专注。也更能体现钓上鱼后的欢乐。

四、学习《江上》

1.如果说《溪边》是写儿童溪边钓鱼,那么《江上》是写什么呢?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学过的知识自学《江上》。

2.出示自学提示,自学。

思考《江上》是写什么?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江上》与《溪边》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设计意图:巩固诗歌的学习方法,发现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交流:

师:《江上》是写什么? 生:游泳 生:戏水

师:你们觉得哪个词更好? 生(异口同声):戏水!

师:《江上》与《溪边》有什么相同点? 生:都是写儿童的。

生:都写童年的快乐的。

生:都运用了比喻的方法。

师:《江上》与《溪边》有什么不同点呢?

生:《江上》没有写景色的美丽,只是写了儿童的戏水的情景。

师:如果说《溪边》是一幅动静结合的画作,那么《江上》就是一幅活脱脱的动态图画了,读过之后,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呢? 想象一下,孩子们会怎样戏水?你仿佛还听见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儿童的游泳水平高、戏水的快乐。

4.感情朗读。读出儿童的游泳水平高、戏水的快乐。

五、学习《林中》

5.总结学法:刚才大家运用什么方法学习了前两小节?读诗,找到不理解的地方,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学过的知识等方法读懂。

6.请大家利用刚才学过的方法继续学习《林中》

7.交流:文中有两个斗笠“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和“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意思一样吗?

生畅所欲言:第一个斗笠指“蘑菇”,第二个斗笠指“儿童”

8.小蘑菇和儿童有什么相似之处呢?都戴着斗笠,很卡爱。除了可爱,还能读出什么呢?儿童的欢乐。在哪里能读出来?

9.谁给大家读一读,读出儿童的可爱和欢乐。齐读并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五、动笔仿诗,抒发情感

1.诗里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童年生活的欢乐片断,你的童年生活一定更有趣味。说说童年生活的还可能发生在哪些地方?

2.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设计意图:争当小诗人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让学生学习写诗。】

3.共同交流,师当堂点播。

六、总结谈话,结束教学

师: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天又学习了这首儿童诗,

的大门,请大家课外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板书设计:
溪边钓鱼

.童年的水墨画 江上戏水

林中采蘑菇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方法欣赏儿童诗,激发学生阅读儿童诗的兴趣,并能进行简单的模仿创编。教学重点

欣赏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感受童年的快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采蜜本(摘录本)

课前分发印有《童年的水墨画》的纸张,让学生自己预习,并进行一定的摘抄。教学过程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播放歌曲《童年》。

简介你认识的高洪波。师导语:这节课让我们来欣赏著名儿童文学家高洪波的《童年的水墨画》。

二、交流摘录笔记,感知大意

1、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 概括主要内容。

2、说说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第 1 页 三、感悟诗句优美,欣赏画面

1、从学生摘录的词句入手,引导品味一节诗的语言美,画面美,并进行朗读。

2、提炼欣赏方法。

3、学生自己按方法欣赏其它诗节。4、交流,师引导点拨,并指导朗读。四、动笔仿诗,抒发情感

1、说说童年生活的一些片断,再小组合作,模仿诗歌,试编诗歌。

2、交流所编的诗句。

七、总结,布置作业

1、补充采蜜本。

第 2 页

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魔、染、碎”等6个生字,会规范书写“墨、染、竿”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水墨画、染绿、钓竿”等词语。

3.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4.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5.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儿童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6.读懂课文内容,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
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
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

7.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生活的欢乐。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3.读懂课文内容,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

1.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儿童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童年》。

2.同学们,美好的童年就如一幅幅水墨画,或浓或淡,意境优美,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读一读著名儿童文学家张继楼的诗歌—《童年的水墨画》。

3.板书课题:18、童年的水墨画 二、讲授新课

(一)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 提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第一行生字 (课件出示)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2)开展读字游戏。

开火车读,再读。

小老师领读,齐读。

(3)古文识字

(4)出示认读生字(课件出示)

3.理解词意(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碎:指完整的东西破坏成零片或零块。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溅:液体受冲激向四处飞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1.作者简介

张继楼,男,籍贯江苏宜兴,中共党员,汉族,大专学历,文学创作一级。重庆市作家协会退休干部,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曾任四川省作协理事,重庆市作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重庆市作家协会荣誉副主席,获国务院特殊津贴。重庆市第八届人大代表。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3.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4.整体感知内容。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

《童年的水墨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读文后,讨论交流,展示交流,填空。

《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这首儿童诗通过 “(溪边)”、“(江上)”、“(林中)”三个小标题,展现了(儿童俏皮的生活场景),静、动交织,构成了一幅幅令人向往的(纯真童年)画面。

(三)生字书写

出示生字:墨 染 竿 腾 碎 拨 浪 葫 爽 蘑 菇 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1)找一找:

左右结构:腾 碎 拨 浪 上下结构:墨 染 竿 葫 蘑 菇 独体字结构:爽 (2)换一换:

“碎”换掉“石”加上“艹”,是“萃”。

“葫”换掉“艹”加上“氵”,是“湖”。

2.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

3.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墨、染、竿、腾、碎、拨、浪、葫、爽、蘑、菇”并讲述,组词、造句、指导:

出示生字:墨:
四点底要把上面托住,下面的“土”不要写太大。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染:
上下结构,上下均等,注意下面的“木”写得稍扁,并把上半部分托住。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竿:
上小下大,注意下半部分的两横中上短下长。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腾: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注意右半部分的结构要匀称。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碎:最后一笔出头,但不要写到从字上。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拨: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半部分为“发”。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浪: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最后一笔为捺,不要写成点。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葫:
上下结构,上小下大,上面的“艹”要把下面的“胡”盖住。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爽:注意笔顺,各部分之间写紧凑,长横要像房顶一样盖住下面部分。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蘑:
上小下大,注意下半部分的“磨”各部分写紧凑,不要少笔画。

组词、造句

出示生字:菇:上小下大,注意下半部分的“姑”各部分写紧凑,不要少笔画。

组词、造句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课件出示)提出要求。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四)课堂练习 三、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2.继续预习课文。

四、课堂小结

《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这首儿童诗通过 “溪边”、“江上”、“林中”三个小标题,展现了儿童俏皮的生活场景,静、动交织,构成了一幅幅令人向往的纯真童年画面。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

五、板书设计

18、童年的水墨画 墨 染 竿 碎 浪 葫 爽 针 蘑 菇

溪边 江上 林中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复习检查,巩固生字: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童年的水墨画》,再来看一下这些字词认识了吗? 垂柳 梳妆 染绿 钓竿 蜻蜓 碎了 蹦跳 翅膀 浪花 葫芦 松针 蘑菇 斗笠 抖落 水墨画 清清爽爽 明明亮亮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板书:18、童年的水墨画 二、品读感悟

1.本课包括三首小诗,分别是:溪边、江上、林中 2.看到这三个题目,你能发现什么?学生随便发言

3.这三首小诗都写出了童年生活发生的场景,在这些场景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一)学习《溪边》

1.自由读《溪边》,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说“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呢? 2.出示:

溪边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蜒。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3.出示句子: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1)比喻的修辞手法,溪水比作镜子。

(2)溪水像绿玉带一样平静,说明溪水很绿。

4.出示句子:
溪水给人影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1)“染”字把溪水当成人来写,就把溪水写活了。

(2)平时我们的人影都是黑色的,为什么这里溪水给人影染绿了呢? 这样写就让人感觉溪水好像魔法师一样,特别神奇!

(3)前面写的溪水和人影是绿色的,这里写蜻蜓是红色的,颜色特别漂亮!(色彩美)

5.交流:为什么说“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呢?

点拨:联系上文读一读,也许某个词语或者某个句子会给你灵感!

从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知道一个小孩在这里钓鱼。从“忽然扑通一声人影碎了”知道小孩钓上鱼来了,特别高兴。所以“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6.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自由交流。 7.拓展:出示古诗《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8.借助古诗思考一下,作者写孩子们快乐钓鱼的场面,为什么还要写景呢? (一静一动、动静结合)写景色突出了“平静”,从而体会到儿童钓鱼的专注,也更能体现儿童钓上鱼后的欢乐。

9.指导朗读:读出景色的美丽和儿童的欢乐。 (二)学习《江上》

1.自由读《江上》,边读边思考:《江上》是写什么呢? 2.出示:

江上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3.这一首诗是写的什么? 儿童戏水

4.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儿童比作刚下水的鸭群。 5.《江上》与《溪边》有什么不同点呢?

生:《江上》没有写景色的美丽,只是写了儿童的戏水的情景。

6.如果说《溪边》是一幅动静结合的画作,那么《江上》就是一幅活脱脱的动态图画了,读过之后,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呢?

7.想象一下,孩子们会怎样戏水?你仿佛还听见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儿童的游泳水平高、戏水的快乐。

8.指导朗读:读出儿童的游泳水平高、戏水的快乐。

(三)学习《林中》

1.自由读《林中》,边读边思考:文中有两个斗笠,意思一样吗? 2.出示:

林中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3.词语拓展:清清爽爽、明明亮亮(AABB类词语) 日日夜夜、生生世世、朝朝暮暮、郁郁葱葱、浩浩荡荡、轰轰烈烈、马马虎虎、沸沸扬扬、虚虚实实、家家户户、风风火火、隐隐约约、4.交流:文中有两个斗笠,意思一样吗? 第一个斗笠指“蘑菇”,第二个斗笠指“儿童” 5.蘑菇和儿童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都戴着斗笠,很可爱。

6.“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夸张的修辞手法,一声欢叫能把树上的雨珠都抖落下来,足见这欢叫声是多么响亮、多么欢快啊!

7.你知道孩子为什么发出欢叫吗?发挥想象,试着说一说。

也许他们正在凉爽的林间追逐、嬉戏、打闹着,忽然望见了远处山边架起了一座彩虹桥;
也许他们中间一个最顽皮的家伙正在摇动松树,树上冰凉的雨珠哗啦啦全掉到小伙伴的头上了;
也许他们刚发现了一大片新鲜的小蘑菇,正拿出篮子准备采摘……

8.指导朗读:读出儿童的可爱和欢乐。 (四)动笔仿诗,抒发情感

1.诗里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童年生活的欢乐片断,你的童年生活一定更有趣味。说说童年生活的还可能发生在哪些地方?

2.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3.共同交流,师当堂点播。

街头

听不见马路上车辆喧闹, 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

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 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

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三、拓展阅读

1.课件出示:

河边

几只小脚丫在水里拍打,

裤子上,衣裙上,满是溅起的水花。

扑通一声,溅起的水花。

抓住的鱼儿蹦进了河里, 垂柳的影子和孩子们的笑脸碎了, 留下的是一滩水花。

森林

森林是一片绿洲, 凉爽的风不断向我吹来。

可爱的鸟儿在歌唱,

有趣的树叶一边伴奏,一边伴舞。

我们在森林里呼吸着新鲜空气, 唱着献给大自然的歌。

课堂

一会儿书声琅琅 一会儿反转课堂 勇敢的举手发言 表达出自己的意见 一双双明亮的眼眸 映出希望的光亮

操场 一声声欢呼 一声声巨响 一会儿足球架 一会儿篮球框 塑胶跑道上一滴滴汗水 在童年的心中流浪

图书馆 四周一片静悄悄, 只有偶尔的翻书声。

在这安静的环境下,

每个人都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书的有趣, 让人废寝忘食。

2.学生自由阅读,指名读,教师范读。

3.互相交流,说说对内容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个)水葫芦 一(朵)山花一(只)红蜻蜓 一(个)斗笠一(串)雨珠 一(双)小手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中国画的一种。用水墨或以水墨为主略施淡彩的绘画。(水墨画) (2)遮阳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用竹篾夹油纸或箬竹的叶子等制成。(斗笠)

(3)古代官员所用的玉饰腰带。(玉带)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溪边》。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属于自己的童年水墨画,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六、课堂总结

这首儿童诗通过“溪边”“江上”“林中”三幅画面,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展现了儿童俏皮的生活场景,动静交织,构成了一幅幅令人向往的纯真童年的美好画面。

七、板书设计 18、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儿童钓鱼 江上:儿童戏水

林中:斗笠——蘑菇、孩子 动静交织,纯真美好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本文是关于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学习重点: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学习时间:3月13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有人说,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老师觉得童年就像一首诗,诗里有些什么呢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下面的儿童诗,交流读后的感受.

二,自由读诗

1,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读,正音:丫

三,交流读后的感受

第一首《我想》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

1,特点:

·押韵:ang

·\"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怎么做

·\"悠,长,望,飞\"是对\"我\"变化做什么的想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既准确又形象.

2,内容:

·幻想美妙,丰富.

3,主题:

·充满了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4,适时指导朗读:

第二首《童年的水墨画》组诗,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

1,内容:

·读《水浒传》的孩子,那样的专注.

·鱼上钩的一刹那,先前的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

·戏水的孩子,那样的调皮.

2,特点:

·无边的喧闹和一隅的安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动静结合

·一群孩子的嬉戏和一个孩子的特写,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比喻

3,主题: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3,适时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

《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包括了三首小诗,分别以 “溪边”、“江上”、“林中”为题,表现了儿童极富情趣的生活,似一幅幅水墨画般美丽。情趣是儿童诗的灵魂,是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写照,是勾勒儿童内心世界的图画,是诗人在充分了解儿童生活的基础上精心寻来的神来之笔,也是儿童诗审美教育的闪光点。

《溪边》──钓鱼的孩子,那样的快乐,静静的溪水映着爱美的柳树,映着钓鱼孩子的倒影,静静的钓鱼竿,立着红蜻蜓,我们仿佛觉得空气都停止了流动,似乎大家都怕鱼受惊,而鱼上钩的一刹那,这种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寥寥几句,勾勒出一个现代垂钓儿童的形象。

《江上》──戏水的孩子,那样的调皮,一群孩子像鸭群一样跳入水中,在水里互相你泼我溅地嬉戏,就在这嬉戏中,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一阵水花,他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对小虎牙。一群孩子的嬉戏和一个孩子的特写,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林中》刻画了拾蘑菇的情景,一场小雨过后,松树清爽,小蘑菇露头,采蘑菇的人的斗笠像蘑菇,让人回忆起童年的生活情景。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孩子走到诗的境界中去,细细品味,轻轻咀嚼,充分领略其中的妙趣,感受其中的美。在动听的乐声中,教师让学生在熟读之后,选择其中的一首细细品味,与全班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比如,“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使学生想象出了孩童在溪边垂钓欢笑阵阵、在江中戏水玩闹、在松林间采蘑菇的一个个生动画面。

“作者胸有意,入境始与亲”,好的儿童诗,字字句句都蕴藏着作者的匠心,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情感,我引导帮助孩子们在情感的带动下,体会诗中的妙趣,走进诗的意境,真正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不仅突出课文“工具性”的特点,还应突出“人文性”的特点。尤其是儿童诗的教学,要给学生更多的个体感悟、交流沟通、放飞想象的空间。

儿童诗的篇幅不长,语言精炼,留有许多空间可供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补充再现美的诗境,使诗的内容更加充实。比如《童年的水墨画》这组诗,启发学生回顾童年:“诗里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童年生活的精彩片断,你的童年生活一定更有趣味。你也来试着用美丽的语言描绘下自己童年生活中的生动场景吧。”

在悠扬动听的音乐声中,学生们闭眼想象、回忆,穿过时空隧道,一个个鲜活的画面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变成了流畅的、富于个性的语言。

正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我觉得诗歌教学运用此理论也非常有效。诗歌作为语言凝练,情感蕴含丰富的一种文体,没有什么方法比情感朗读更加有效地体味诗歌的味道,相比那些细细的分析来说,诵读才是诗歌教学的正道。

儿童水墨画教学探索心得体会

水墨画教学计划(共10篇)

童心童画教学设计

水墨山水画教案模板

儿童水粉画教学计划

推荐访问:水墨画 教学设计 童年

本文标题:童年水墨画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0719/158157.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童年水墨画教学设计》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