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产业链链长制相关材料(方案意见经验信息观点评论领导讲话制度规则)汇编

发布时间:2022-08-18 17:36:02 | 来源:网友投稿

 产业链链长制相关材料汇编

 目 录 一、方案意见 关于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的工作方案 1 关于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的工作方案 2 关于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的工作方案 3 “链长制”招商工作方案 关于建立产业“链长制”推动产业大升级的实施意见

 二、经验信息 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落实产业链“链长”制打造专业招商队伍 全力落实产业链链长制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链“链长制” 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 “四个明确”纵深推进产业链链长制

 三、观点评论 产业链“链长制”打造产业集群新风向 “链长制”促“六稳”“六保” “链”产业“长”提升 “链长制”助产业走向高端化集群化智库看产业链链长制

 何谓“链长制”

 四、领导讲话 产业链链长制推进会讲话摘编 1 产业链链长制推进会讲话摘编 2 产业链链长制推进会讲话摘编 3 产业链链长制推进会讲话摘编 4 产业链链长制推进会讲话摘编 5

 五、制度规则 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制度 产业链链长制专家咨询委员会工作规则

 关于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的工作方案 1 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不断提升我省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加快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我省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现就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全面打赢经济发展推进战的总体要求,以制造业、商贸流通、文化和旅游、房地产建筑等为重点,以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方向,坚持龙头引领、专业配套、区域联动、产供销一体,深入实施“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大力发展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加快推动产业链转型升级、做优做强做大,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二、工作目标 聚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加快提升产业链水平和竞争力,打造一批具有特色优势、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产业基地、领航企业和拳头产品,形成万亿级、五千亿级和千亿级产业梯次发展格局,推进全省产业迈向中高端。

 三、工作职责 (一)调研梳理产业链发展现状,全面掌握产业链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平台、关键共性技术、制约瓶颈等情况。

 (二)研究制定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实施制造业产业链“四图”作业;其他领域产业链参照实施。

 (三)研究制定做优做强做大产业链工作计划,统筹推进产业链企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等重大事项。

 (四)精准帮扶产业链协同发展,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困难问题。

 (五)研究制定支持各产业链发展的政策措施。

 (六)建立产业链发展日常调度通报机制,加强工作协调,细化工作举措,形成工作合力。

 四、工作体系 (一)建立链长制工作推进体系。

 筛选一批产业规模实力强、产业链条完善、龙头企业支撑突出、发展空间大的重点产业链,由省级领导同志担任产业链链长,按照“一位省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位厅级负责同志、一个工作方案、一套支持政策”工作模式,协力推进产业链发展。省直牵头部门负责产业链发展的组织协调工作,制造业领域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提供业务支撑,其他领域业务支撑由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未列入重点的其他产业链,由省政府分管领导和相关责任部门负责。市、县(区)参照建立相应工作体系。

 (二)建立链长制支撑服务体系。

 业务支撑部门按照“一条产业链、一位厅级负责同志、一位处室负责同志、一个工作方案”模式,建立日常支撑服务机制,协助产业链链长和牵头部门推进相关工作。

 (三)建立链长制决策咨询体系。

 依托省内外研究机构和智库力量,分产业链组建专家咨询机构。负责跟踪分析产业发展动态趋势,研究有关产业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问题,为产业经济、技术发展提供决策咨询。

 (四)建立链长制议事协调体系。

 实行产业链链长负责制,由链长牵头研究推动产业链发展各项工作。各产业链发展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关键性难题,提交省工业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日常工作由省工业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

 五、重点任务 (一)实施供应链协同推进行动。

 针对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全面梳理供应链关键流程、 关键环节,精准打通供应链堵点、断点,畅通产业循环,推动大中小企业、配套协作各环节协同发展,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二)实施项目强攻行动。

 树牢“项目为王”理念,按照“策划一批、引进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思路,强化对重点项目引进、投产、运营的调度和服务,推动项目加快落户、建设、投产,尽快达产达效。

 (三)实施创新提升行动。

 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自主或联合建立技术中心、设计中心等机构。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建设创新综合体等公共服务平台,突破一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实施“重创工程”“03 专项”等,加快成果转移转化。

 (四)实施融合发展行动。

 推进新一代数字信息技术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坚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积极推进和深化军民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产业融合,支持企业开展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链细分领域集中度和跨链融合度。

 (五)实施开放合作行动。

 用足用好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政策,支持产业链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资金资本、高端设备等。依托“四图”和全景图,开展点对点精准招商,强化省内外区域交流合作,加快延链补链强链。

 (六)实施企业梯次培育行动。

 遴选培育产业链领航企业、龙头骨干企业。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打造一批细分行业和细分市场领军企业、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孵化培育一批独角兽、瞪羚企业。培育引导成长性好的小微企业升规入统。

 (七)实施集聚集约发展行动。

 加快标准厂房、技术研发、信息服务、质量检测、原料供应

 和物流配送等平台建设,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支撑。聚焦发展首位产业、主攻产业,促进产业集群能级提升,打造一批在全国有优势、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八)实施文旅产业提质增效行动。

 创新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打造“文化和旅游+”等新型产品。快速推进文旅项目建设强攻态势,科学谋划文旅产业项目布局。积极创建省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城市。创建多元发展平台,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推出一批品牌名录。

 (九)实施商贸物流畅通行动。

 实施并推广国家、省级城乡高效配送试点。加快城乡配送体系建设,补齐物流园区、城市物流中心、县级物流中心三级配送网络基础和冷链物流短板,提升配送效率。引进知名企业建设2-3 个区域性配送中心,培育一批商贸物流供应链“链主”型企业。重点推进物流产业集群加快发展。

 (十)实施房地产业建筑业转型升级行动。

 引导房地产业转变开发模式,积极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发展旅游度假地产、养老地产、医养地产、租赁地产,着力开发节能、环保、智能高品质商品房项目。转变工程建设组织方式,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鼓励企业“走出去”,鼓励支持房地产企业、建筑企业通过重组、并购等方式做大做强,增强带动力和引领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

 (十一)实施要素保障行动。

 引导要素资源集聚,着力解决资金、能源、土地、用工、技术、运输、原料等各方面困难问题,保障产业链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要素需求。

 六、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

 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是省委、省政府推动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决策,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各地、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结合实际找准定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工作联动,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政策支持。

 突出综合施策、精准发力,针对不同产业链的特点和实际实施“一链一策”,打好政策组合拳,为产业链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三)强化调度督导。

 加强信息沟通通报,建立调度机制,强化日常督导,定期调度各产业链工作进展情况,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支持产业链发展,构建推进产业链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强化宣传引导。

 强化链长制工作舆论环境营造,充分依托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介,多形式加强宣传报道,形成良好发展氛围。

 关于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的工作方案 2 为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加快提升全市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着力在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奋勇争先,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六稳”“六保”重大决策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现代农业和服务业协同,聚焦制造业、商贸和物流、文化和旅游、房地产建筑等重点领域,市级层面统筹,领导担当牵头,上下协同合作,深入推进“1+4+6+1”产业集优集群,同步壮大其他重点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加快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锻造全市高质量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强力引擎。

 二、主要目标 提升产业集群水平,优化“首位产业+主导产业+富民产业+三产服务业”布局,构建“3000 亿+1000 亿+500 亿+100 亿”梯度,其中电子信息首位产业实现“点线面体网”全链闭合、优势突出、错位发展,2023 年营业收入达到 3000 亿元,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业态融合,2020 年迈上千亿台阶。

 1.提升产业特色优势,壮大一批特色产业,培育一批产业基地和产业集聚区,打造一批行业一流品牌,创造一批先进模式,

 实现百亿产业集群县域全覆盖。

 2.提升产业发展支撑,每个产业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先进行业标杆、主导特色产品,一批关键技术、拳头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三、主要职责 (一)对产业经济政策、行业技术动态等进行对接跟踪、分析研究。

 (二)梳理市内产业链发展现状,全面掌握产业链龙头企业、骨干项目、主要平台、相关上下游配套、制约瓶颈等情况。

 (三)推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研究产业重大事项,拟定促进产业链发展的相关政策举措。

 (四)坚持龙头引领、专业配套、区域联动、产供销一体,研究制定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实施“四图”作业。

 (五)统筹推进链上企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人才引进、技术创新、平台打造提升等事项。

 (六)建立产业链发展日常调度和对接沟通机制,制定工作计划,细化操作举措。

 四、工作体系 (一)建立工作推进体系。

 优选一批重点产业链,由市领导担任产业链链长,按照“市领导+市直部门+龙头企业+骨干项目”的工作模式,协力推进产

 业链发展。未列入重点推进的其他产业链,由相关分管市领导和责任部门负责。

 (二)建立协同服务体系。

 相关牵头部门对照责任分工,负责具体产业链发展的组织协调,建立日常协调服务机制,实行“一个产业链条、一位市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行动方案、一套支持政策”的工作模式;其他相关部门协助产业链链长和牵头部门开展工作。

 (三)建立决策咨询体系。

 跟踪分析产业发展动态趋势,研究产业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问题,为产业经济、技术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分产业链对接市政府智库人才和产业顾问,引进相关高端人才和智力资源,组建产业链专家库。

 (四)建立议事协调体系。

 链长负责本产业链发展各项工作。各产业链发展中遇到的共性、重大难题,提交市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指挥部研究解决。

 五、重点任务 (一)开展稳链壮链行动。

 全面梳理产业链关键环节,建立产业链供需配套机制, 精准打通供应链堵点、断点,畅通产业供应链、生产链、服务链、人才链、资金链,推动大中小企业、内外贸配套、一二三产协同发展,年内所有重点产业营收增幅均超 15 以上。

 (二)开展项目提速行动。

 强化“项目为王”理念,加大重点项目引进、投产、运营全流程调度服务,开辟“5020”项目绿色通道,实行用地零等待,对重大事项快速决策,力争每季度每个重点产业链引进一批、开建一批、投产一批重大项目。

 (三)开展企业优强行动。

 实施工业企业“5135”和电子信息企业“5125”工程,开展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一对一”帮扶,并向重点企业派出指导员,打造“100 亿+50 亿+20 亿+10 亿”企业梯队。促进“企入规”“规升高”,加大创新引导,搭建完善平台,支持兼并重组,助力挂牌上市,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四)开展对接协作行动。

 用好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出口加工区综保区等利好政策,支持产业链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先进技术设备、资金资本等。围绕延链补链强链,创新各种方式,依托产业链图开展点对点精准招商,强化省内外区域协作和产业对接。

 (五)开展融合发展行动。

 坚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大力提升产业链数字化水平;推进产业跨界多业态融合,提高产业链细分领域集中度和跨链融合度。

 (六)开展平台提升行动。

 加大园区基础配套建设力度,推行大企业综合组团配套,加快标准厂房、创新研发、信息服务、质量检测、原料供应和物流配送等平台建设,完善园区教育、医疗、公共生活服务等资源,

 提升园区亩产效益。

 (七)开展“文旅+”行动。

 整合全市文旅资源,提升“三区两网”内涵,加快高铁新区游乐中心建设,打造一批高品质特色旅游集聚区;培育一批文旅行业龙头,引进一批文旅知名企业,推出一批文旅品牌名录;大力发展智慧旅游,推动红色游、乡村游、文化游等交融,形成全域旅游整体效应。

 (八)开展商贸物流升级行动。

 坚持线上线下并举,发展“宅经济”,引入知名购物中心和品牌连锁实体,建设高品质特色商业街区;大力繁荣“夜间经济”,扩大夜间消费;建设一批乡镇商贸综合体。加快城乡配送体系建设,补齐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网络基础和冷链物流短板,提升配送效率和能力;培育商贸物流供应链“链主”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壮大。

 (九)开展房地产建筑业提质增效行动。

 转变房地产开发模式,推进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发展旅游度假地产、养老地产、医养地产、租赁地产,开发节能环保高品质的房地产项目;推广节能环保建筑材料,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鼓励引导房地产、建筑企业做大做强,走出去拓展市场。

 (十)开展要素保障行动。

 全面落实“18 条”等惠企政策举措,集聚要素资源,着力解决资金、能源、土地、用工、技术、运输、原料等各方面困难

 问题;突出强化政银企对接,市发展升级引导资金倾斜支持重点产业链发展,加大援企稳岗力度,保障产业链发展要素需求。

 六、组织实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总指挥,各相关产业链链长为副总指挥,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指挥部,统筹全市各产业链发展。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工信局,负责本产业链日常具体工作。各县(市、区)要尽快建立相应组织和工作体系。

 (二)强化工作责任。

 实行链长负责制,由链长牵头推动产业链发展各项工作,牵头部门主抓、其他部门协同,并明确专门人员负责。全市上下要加强工作联动,确保工作落实。

 (三)强化政策支持。

 突出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打好政策“组合拳”,针对不同产业链制定实施“一链一策”,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支持产业链发展;大力支持市内企业上下游配套。

 (四)强化调度督导。

 完善市主要领导“季工业日”和“大工业”联席会议制,建立并实施链长制定期调度机制,及时协调解决产业链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指挥部办公室实行季调度,构建推进产业链发展的长效常态机制。

 关于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的工作方案 3

 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切实提升我市产业发展水平,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的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全市“招大引强——项目提升年”活动安排,现就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决策部署,围绕“产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以制造业、大数据、商贸流通、文化和旅游、房地产建筑为重点,以强链、补链、延链为方向,由市领导担任产业链链长,建立“一名链长、一条产业链、一个牵头部门、一套工作机制、一抓到底”的工作模式,通过实施稳企育企、项目攻坚、创新引领、融合发展、平台聚链、数据赋能、文旅产业融合提升、商贸物流畅通、房地产建筑业转型升级等行动,进一步做强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二、工作目标 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突出产业发展

 特点和优势,聚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大幅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打造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主导产业集群、产业基地、优势企业,形成多业并举、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格局,推进全市产业迈向中高端。

 三、重点工作 (一)实施稳企育企行动。

 全面落实惠企稳企政策,降低企业成本。加大对制造业的信贷支持,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需求。着力化解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不到位问题,鼓励企业加大对关键原辅料的研发和生产,推进企业就近配套,保障产业链畅通。遴选产业链领航企业、潜力企业,逐个制定扶持政策,打造一批行业龙头。大力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打造一批科技水平高、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企业群体。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打造一批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培育引导成长性好的小微企业升规入统。

 (二)实施项目攻坚行动。

 按照“项目建设提速年”部署,重点围绕“新基建”领域和新兴产业,瞄准中国 500 强、民营 500 强、行业龙头和成长性好的企业开展招商对接,着力引进链条式、集群式产业项目。依托重点企业开展招商,打造新材料、数字视听、智能打印等新兴产业链条。以再生金属精深加工产业为重点,进一步延伸闭合式循环产业链条,打造无缝链接式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建立重大项目建设协调例会机制,全力推进重大产业集群项目建设。

 (三)实施创新引领行动。

 强化政策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支持建立省级研发平台。开展市级工业强基工作,组织实施一批核心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四基”技术和应用项目,培育一批“四基”企业。推进锂电、建筑陶瓷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开展锂电产业技术创新升级推进计划。依托“重创工程”扶持实施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升级项目,抓好省级新产品开发工作,提高创新成果产业化水平。

 (四)实施融合发展行动。

 推进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指导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继续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培育一批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推广运用智能装备和工业软件,支持中小企业在自动化、信息化基础上实施智能化改造,建设一批数字车间、智能工厂,培育一批省级智能制造项目。着力推动产业数字化,实施在信息化条件下的“换道超车”,重点抓好建陶、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激发传统产业持续竞争能力。依托智慧工业平台等工业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努力搭建工业的智能制造技术研究平台,构建数据赋能中心。

 (五)实施平台聚链行动。

 持续推动“两型三化”管理提标提档行动,因地制宜地搭建标准厂房、研发设计、检验检测、金融服务、物流仓储、人才培训、创业孵化、电子商务等生产经营性服务平台,为产业链集聚

 发展提供支撑。强化产业链合作,促进重点产业集群提能升级。

 (六)实施大数据产业赋能行动。

 以政务服务、社会管理、产业发展等重点,推动建设一批信息化项目。围绕人工智能、动漫电竞、智能制造等方向,做好项目引进和培育工作。积极推动 5G 基站等“新基建”建设,实现5G 网络在中心城区连片覆盖,各县市城区(含工业园)重点区域、重点应用示范场景及重要商用场景全覆盖。

 (七)实施文旅产业融合提升行动。

 紧扣“建成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和国际知名健康养生休闲度假目的地”战略部署,以“康养”为主线、以文化为灵魂、以特色产业为支点,走产业融合提升之路,重点打造温泉养生游、文化创意游和生态观光游等特色旅游产品。以发展全域旅游为目标,推进旅游和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旅游+生态”“旅游+中医药”“旅游+康养”“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高科技”等富有特色和引爆力的多元化旅游业态。

 (八)实施商贸物流畅通行动。

 发挥生态优势,着力发展有机产品、富硒产品、地标产品。扎实推进国家城乡高效配送试点工作,打造一批市、县(市、区)邮政快递物流园区,培育一批城乡高效配送骨干企业,形成高效集约、协同共享的城乡高效配送体系。

 (九)实施房地产建筑业转型升级行动。

 围绕做大做强中心城区,积极谋划实施中心城区城市功能与

 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大力推动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发展,支持重点装配式生产企业打造成省级示范基地,积极创建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支持施工企业与建筑劳务输出合作建立劳务基地,培育现代化建筑产业工人队伍,推动更多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拓展省外、境外业务。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是我市落实省政府决策部署,促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各地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结合实际找准定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联动,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二)加强工作推进。

 牵头单位负责产业链发展的组织协调工作,制造业领域由市工信局负责提供业务支撑。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一条产业链、一位县级负责同志、一个工作专班”模式,建立日常支撑服务机制,协助产业链链长和牵头部门开展相关工作。

 (三)加强调度督导。

 市工业强市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定期组织召开工作推进调度会,强化督促指导。市工业强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链长制”招商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产业布局行动纲要》,围绕做大做强现代农业、特色装备、食品加工、基础化工、医药健康、冶金建材、智慧物流、休闲旅游“八大产业”,制定“链长制”招商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由市级领导、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和产业集聚地主要领导带队开展“链长制”专业化精准招商,聚焦“八大产业”精准发力,科学谋划招商项目,绘制产业链图谱,编制产业招商地图。力争利用 2-3 年的时间,推动“八大产业”在转型升级、延长产业链条、补齐产业短板和推进产业集聚方面实现新突破。

 二、责任分工 根据《产业布局行动纲要》确定的“八大产业”,组建八个“链长制”招商组。

 (一)特色装备“链长制”招商组。

 坚持以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为发展方向,推进装备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建立以专用车、现代农机、换热设备、特种装备制造、汽车配件产业为主的特色制造体系。

 (二)冶金建材“链长制”招商组。

 坚持以绿色发展为核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兼并、重

 组、收购等方式对去产能企业进行资源整合,推进钢铁、水泥、玻璃产业集群发展。

 (三)休闲旅游“链长制”招商组。

 遵循“同质资源差异化、隐性资源显性化、优势资源全景化、全域资源主题化”的思想,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冰雪旅游,开发健康养生等旅游新业态。

 (四)医药健康“链长制”招商组。

 坚持以“产业延伸、产业提升、产业扩张”为发展方向,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加快壮大医药健康产业规模。构建以现代中药为依托,健康产品为支撑,化药和医药器械为补充的医药健康产业新格局。

 (五)现代农业“链长制”招商组。

 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数字化、产业化和品牌化建设。

 (六)食品加工“链长制”招商组。

 坚持以绿色、健康、安全为发展方向,推动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协调发展。加快发展淀粉、淀粉糖、高品质酒精、木糖、木糖醇、阿拉伯糖等生化产品;发展植物油、冷鲜肉、调理肉制品、乳制品、饮料冷饮、保健食品等精深加工产品;发展高品质谷物食品、绿色食品、绿色果蔬等高端食品;开发保健食品、功能性饮品等新型产品。

 (七)基础化工“链长制”招商组。

 坚持差异化、高端化、生态化、集约化发展方向,努力构建适应产业变革、突出开放融合、加快绿色制造、优化生产效率要求的现代化工产业体系。

 (八)智慧物流“链长制”招商组。

 坚持发挥优势、整合资源、高效运行、协调发展,打造贯通南北、畅达东西的物流产业发展通道,构建城市配送、区域物流物流体系。

 四、“链长制”招商措施 (一)绘制产业图谱,编制产业链分析研究报告。

 各相关部门,各县(市)区、开发区要结合各自职责和实际,研究编制产业分析研究报告。研究该产业链的定位,理清该产业链企业情况、发展现状和要素成本情况,综合分析该产业链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劣势、存在问题和链条情况,借鉴外地发展该产业链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研究该产业链的目标方向和重点内容。

 (二)绘制招商地图,锁定招商重点区域和目标企业。

 对产业链发展水平高的重点区域和目标企业进行分析研判,研究该区域产业链发展历程,研究目标企业的发展历史、行业位次、发展现状、投资习惯、对外扩张意愿等信息,为精准对接做好准备。

 (三)夯实招商基础,谋划包装重点招商项目。

 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借助“外脑”谋划包装一批具有引领性、前瞻性和可行性的招商项目。在项目谋划包装中要

 注重谋划强“优势”、补“短板”、盘“存量”、促“整合”的项目,着重引进和培育壮大产业链龙头企业。

 (四)加强培训学习,打造专业化招商队伍。

 通过专家讲座、招商一线同志分享经验、专题考察、推介路演等方式,提升产业链专业化招商水平。注重强化招商方案、扶持政策和应变预案等准备工作,做到在交流时信息对称,在洽谈时心中有数,在应对时有所准备,提高洽谈对接成功率。

 (五)创新方式方法,开展产业链精准对接招商。

 突出市场化招商,积极推进中介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和园区企业化招商等招商新模式;积极开展“走出去”扣门招商,精准对接战略合作者;积极与行业协会、商协会建立常态化联系,搜集筛选投资信息;开展“请进来”推介招商,邀请知名企业来平实地考察对接。

 五、工作要求 (一)组织保障。

 “链长”对产业链招商工作负总责,定期听取汇报,研究部署“链长制”招商工作;常务链长负责日常统筹协调工作,指导编制产业链分析报告,并做好业务指导、调度协调、政策支持等工作;各承载单位要落实好招商引资工作的主体责任,成立专业招商队伍具体负责招商工作,要以推进产业集聚和项目落地为目标,结合自身实际编制产业链分析报告、绘制产业图谱和招商地图,锁定重大项目精准推进产业链招商;市商务局负责招商引资

 业务指导、信息共享和相关协调工作。

 (二)经费保障。

 “链长制”招商所需经费列入市财政统一预算,每年给予200 万元“链长制”招商专项资金,由各常务链长单位根据招商工作需要提出申请。

 (三)强化规范管理。

 全面落实“链长制”各项招商举措,及时总结上报招商推进情况,对重大招商项目、重要线索要做好跟踪推进和协调服务。要注重强化业务学习,熟悉市情和产业情况,不断加强招商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专业招商能力和水平。

 (四)强化调度考核。

 各常务链长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链长制招商工作,每月要将“链长制”招商情况书面上报链长和市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办公室以简报的形式每月定期通报,并作为年末招商引资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于建立产业“链长制”推动产业大升级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培育壮大产业链条,结合实际,决定建立产业“链长制”,加快推动产业大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

 发展,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以产业升级为目标,以产业创新为动力,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建链、补链、延链、融链、强链为主线,建立产业“链长制”,集中力量主攻优势产业链,实现集中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打造一批有影响、有特色的产业集群、产业基地、领军企业和核心品牌,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推动产业大升级。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需求导向。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政府的推动引导作用,优化资本、土地、技术、人才等要素配置,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发展有资源、有市场、有竞争力的产业链。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

 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产业链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为重点的全面创新,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

 突出企业主体地位。

 发挥企业在产业链打造中的主体作用,加大政策引导和激励,

 支持企业完善产业链、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做强一批产业链核心企业,形成具有整体竞争优势的企业集群。

 推动规模集聚发展。

 充分发挥现有比较优势,兼顾产业链发展需要,优化产业发展格局。统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集聚要素资源和力量,支持企业向产业聚集区和园区聚集,推进重点产业向集群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打造现代产业集群。

 (三)发展目标 到 2022 年,全市形成 4 条百亿元产业链,7 家产值过 10 亿 元企业,优势产业链总产值突破 700 亿元;到 2025 年,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产业规模明显扩大,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产业链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到 2030 年,形成若干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的龙头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新的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增长动力基本确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建成。

 二、发展重点 围绕首位产业、传统产业,建立绿色包装、智能汽车零部件、生态家纺等 7 个优势产业链,进一步明晰发展目标定位,巩固延伸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分类分业施策,有力有序推进。

 (一)巩固延伸类 1.绿色包装产业链。

 以重点企业为基础,围绕三大行业向高端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引进产业上游新材料、智能包装机和包装设备生产项

 目,推进产品向医药、化妆品、饮料食品等方向拓展,严格控制落后产能与项目;依托国家高分子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及学校地合作平台等,推动做大做强绿色包装产业。到 2022 年形成产值达 300 亿元的产业链,建成全国包装示范城市。

 2.智能汽车零部件产业链。

 顺应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趋势,加大对智能控制、信息通讯、传感定位、影像雷达等项目的支持力度。推动电动转向、动力电池、汽车底盘、机电耦合装置、轻量化车身、充电桩等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的战略布局。到 2022 年产业链产值达 50 亿元,形成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区域汽车零部件生产和研发基地,打造汽配领域的国内“单项冠军”。

 3.生态家纺产业链。

 大力发展以羽绒制品、蚕丝制品、床上纺织品等为主的家居布艺产业,加强家居用品设计的跨界融合,支持企业向品牌化方向发展。通过推广应用纺织服装新面料、新工艺、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引导企业由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拓展延伸,提供研发、设计、创意等服务。到 2022 年产业链产值达 100 亿元,创成一批中国乃至世界品牌,打造成全国有影响力的生态家纺产业集群。

 4.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

 支持装备制造企业与研究院所加强产学研合作,重点突破输送机械、农机、环保机械等领域的制造技术,以及自动控制系统

 集成技术等核心关键技术,加强专业化分工协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部分输送机械企业向更具市场潜力的农业机械制造、智能物流输送、环保机械制造等领域转型发展。到 2022 年产业链产值达 100 亿元,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打造成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输送机械制造基地。

 (二)培育壮大类 5.新型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链。

 大力发展节能装备产品、环保新材料新设备、减震降噪制品以及光伏和风电等产业。力争打通光伏中游产业链,突破风电和环境治理技术及应用等产业中下游。到 2022 年产业链产值达 100亿元,打造全国重要的节能环保成套装备产业集聚基地。

 6.医工医药健康产业链。

 进一步推动医用检测检验设备(试剂)项目的快速集聚,健全数字化治疗设备、组织修复与可再生材料、人工器官与生命支持设备、健康监测装备等产业的引入,升级换代健康防护产品。构建较为完整的医工医药健康产业体系,形成集聚规模效应。到2022 年产业链产值达 50 亿元,打造国内知名产业品牌基地。

 7.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链。

 主动对接国家战略,聚焦信息光电子、云计算、大数据、5G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提升品质和品牌,引导电子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产业集聚。着力推动照明和显示产业快速发展,力争打通LED 照明中下游产业链,引进半导体和光电显示产业上下游生产

 企业,做大做强产业链条,到 2022 年产业链产值达 50 亿元,全力打造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三、工作措施 (一)突出“建链”,加强顶层设计。

 精心编制产业链发展规划、行动方案和年度计划,确定产业发展目标、思路、任务,明晰产业链发展路径,制定实施产业链全景图、发展路线图以及重点企业、配套企业名录表。认真研判每个产业链的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和供应链,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加快推进产业协同发展。针对不同产业链的特点和实际,实施“八个一”(一链一个发展规划、一链一套支持政策、一链一批重点项目、一链一家以上龙头企业、一链一支专业招商队伍、一链一个科技创新平台、一链一支服务队伍、一链一个年度工作计划)机制,打好产业发展“组合拳”,形成产业链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突出“补链”,注重项目支撑。

 全面梳理现有产业链中的重点项目,寻找缺失的高附加值环节,补齐、补好、补出发展新增点。健全产业链重点项目库,按照“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思路,在全市范围内征集和发布产业链重点项目,每年谋划实施亿元以上产业链项目 50 个以上,形成滚动开发格局。对重点项目实施“五个一”(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专家团队、一抓到底)工作机制,实行“四督四保”制度,及时跟进重点工业投

 资项目投达产情况,协调解决存在问题,推动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达产。鼓励和支持产业链项目争取国家、省重大专项,大力推进本地企业与央企、国企、知名民企开展合作。

 (三)突出“延链”,实行精准招商。

 以产业精准分析为基础,围绕构建产业链上下游的重要环节,精准招引产业链引擎性项目。建立产业链上下游招商项目库和招商企业目标库,制定《招商引资政策导则》《招商引资项目预审办法》,规范招商项目范围、政策和工作流程。积极搭建产业承接平台,持续提升园区承载功能,完善标准厂房、物流仓储、污水处理等生产配套设施,推动从基础功能型向综合服务型现代园区升级。加强产业链精准招商人员力量配备和组织保障,建设一批实践能力强的招商队伍,做好靶向性标杆性企业盯引工作。全市每个产业链每年至少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 4 个,共引进 10亿元以上项目 2 个以上。坚持招大引强与招才引智并重,制订优势产业链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加强优秀高技能人才和紧缺人才引进、培养。

 (四)突出“融链”,强化创新驱动。

 释放各类主体融合发展潜力,发挥科技、人才、数据资源等优势,积极创新、创业,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推进省级创新型县(市)建设,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产业链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依托创新研究院、院士

 工作站等建设协同创新平台,攻克一批核心技术、转化一批科研成果,每年完成产学研合作项目15个、科技成果转化20项以上。加强工业设计、研发孵化等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建设,培育引进创新人才团队,探索组建科技镇长团,举办人才科技创新节。大力推动产业链标准化工作,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标准制定与修订。实施品牌战略,引导企业制定品牌发展战略规划。推进“互联网+”产业建设,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大力培育产业链新业态、新产品、新技术。推进开放合作,积极参与合肥都市圈、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注重产业关联和优势互补,共建产业链、共享价值链。

 (五)突出“强链”,推动集聚发展。

 强化产业链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加快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每个产业链培育产值超 10 亿元企业 1 家以上。坚持抓大扶小并重,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行动,引导中小微企业以产业链为纽带,向龙头企业集中集聚,构建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支持骨干企业通过上市融资、战略投资、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家以上。到2022年,打造全国单项冠军企业 1-2 个、小巨人企业 2-3 个、全省制造业百强企业 3 个以上。聚焦七大优势产业链,围绕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强化规划引导、产业准入、政策扶持等措施,推动关联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和资源要素向园

 区集聚。推进智能包装、智能光电、节能环保、汽车零部件、硅基新材料、稳定同位素药物、塑料机械设备等产业基地(产业园)建设,培育建设产业集群镇、特色小镇,打造一批在全国有竞争力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市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链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全面负责优势产业链培育发展工作的组织协调、督查、调度和推进,研究确定重大项目布局、产业政策、财政资金安排等重要事项。建立产业链链长负责制,由市级领导担任产业链链长,重点园区及发改、科经、投资促进中心等单位负责人和产业链龙头企业家为成员,整体推进产业链培育发展工作。

 (二)强化要素保障。

 细化“一链一策”,建立精准化、个性化政策供给机制。每年安排 2 亿元优势产业链发展资金,对产业发展全局的关键领域和龙头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市政府与产业链龙头企业签订年度发展计划,实行“一企一策”;本土企业新上重大项目同等享受招商引资奖扶政策。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模式,多渠道筹措设立优势产业链发展专项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定期开展产业链专题银企对接会。对产业链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优先保障土地、水电气等要素供

 给。

 (三)营造良好环境。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商事制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等改革。建立企业投资重大项目“一窗受理、全程代办”制度,加快产业链精准招商项目落地。实施企业家培育工程,组织开展“思想大解放、发展大提升”活动,提升企业家创新意识与综合素质。扎实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加大政策落实力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加强优势产业链发展经验做法等方面的宣传推介,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优势产业链发展的良好氛围。

 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旅游产业成为全省重要支柱性产业。省文化和旅游厅将通过实施八大行动,推进文旅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推动全省文旅产业优化提升。

 一、实施“项目固链”行动 全面梳理现有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重点项目,找准薄弱环节,补齐、补好、补全发展短板。健全产业链重点项目库,按照“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运营一批”的思路,每年谋

 划实施一批重点产业链项目。

 二、实施“龙头引链”行动 对产业链龙头企业、骨干企业,采取“一企一策”等方式,支持龙头企业加快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培育一批大型文旅企业集团。

 三、实施“业态延链”行动 建立产业链上下游招商项目库和招商企业目标库,精准实施产业链前瞻性、引擎性、创新性项目,重点引进一批国内外文旅产业领军企业,开展与行业龙头企业、跨国企业的深度交流与合作。

 四、实施“数字强链”行动 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一批线上文旅产品。依托“一部手机游”项目,加快建设全省文旅大数据中心,建成文化旅游宣传推广平台、游客服务平台、文旅监管平台。推进智慧景区建设,实现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智能找厕、智慧停车等功能全覆盖。

 五、实施“人才兴链”行动 重点畅通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培训三大渠道,引进一批产业链领军人才和尖端人才。探索校企合作,委托全国知名院校加强文化人才培养,支持省内高等院校继续办好旅游“金牌讲解班”,开设“金牌旅游管理班”“旅游高级管理人才研修班”,探索培养“旅游定制师”等未来稀缺人才。

 六、实施“金融活链”行动 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为文旅中小微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加大企业信贷等支持力度。推动一批文旅企业集团上市融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支持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增强企业资本实力。

 七、实施“消费稳链”行动 在“三间”(夜间、乡间、网间)、“三区”(景区、园区、街区)、“三创”(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品牌创建)上挖潜力,扩大文旅消费市场,释放文旅消费潜力。推进文旅消费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创建。

 八、实施“品牌塑链”行动 深入实施文旅品牌培育行动,完善区域品牌、品质标准、市场认证的品牌建设制度体系。实施品牌推广工程,提升品牌影响力、竞争力和知名度,着力打造国内外知名品牌。推进开放合作,积极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共建产业链、共享价值链。

 落实产业链“链长”制打造专业招商队伍

 今年以来,市投促局围绕培育和打造战新产业“产业地标”,

 深入落实产业链“链长”制,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工作,以发展产业为纲,以延长补短为本,持续创新招商方式,强化招商力量,提升招商水平和队伍能力。

 一、在任务落实中强化责任 近日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做好“六稳”“六保”抓细抓实经济发展工作“123+10”行动方案》,建立产业链“链长”调度机制,市投促局在第一时间对照落实,拟定了《投资促进工作方案》,由每个局领导负责 3-4 个重点产业,对应处室成立工作专班,开展重点产业项目谋划和招商工作。针对市主要领导当前重点推进的重大项目,制定任务分解表,明确专人负责、专人跟进,全力推进项目落地。

 二、在招商实践中锤炼能力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市投促局会同县(市)区、开发区全程参与项目谋划、洽谈、服务保障工作,在建立起高效项目推进机制的同时,招商队伍从招商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项目落地后,组织项目招引团队进行项目复盘,分享招商过程中的细节和技巧,以实实在在的案例提升实实在在的能力。今年以来,招商引资实现逆势而上,新储备、新签约、新落地了一批优质项目。1-6 月,全市新签约重点项目 507 个,其中,100 亿元以上项目 7 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257 个,占比 50.7。20 个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约 1800 亿元,为聚力打造“五高地一示范”提供项目支撑。

 三、在产业研究中找准方向

 修订编印了《重点产业招商指南》,对化合物半导体、MEMS、人工智能、智能网联等 24 个战新产业、未来产业进行了深度研究,从产业趋势、产业政策、产业链全景图、重点目标企业、可对接的平台组织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为全市产业招商提供靶向目标,提高招商精准性。

 四、在交流对接中创新方法 市投促局先后会同市财政局、市司法局等相关单位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学习...

推荐访问:产业链 汇编 领导讲话

本文标题:产业链链长制相关材料(方案意见经验信息观点评论领导讲话制度规则)汇编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0818/168942.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产业链链长制相关材料(方案意见经验信息观点评论领导讲话制度规则)汇编》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