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大专题调研组对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区人大专题调研组关于农业种植结构
调整的调研报告
按照区委安排,区人大成立由 xx 镇、区农业局参加的调研组,制定了《xx 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调研方案》,历时一个半月时间,通过组织村干部、种植大户、农业相关部门三个层面进行座谈,听取农业部门情况汇报,实地走访察看食用菌、盆栽花卉、棚室蔬菜等种植情况,全面了解全区种植业现状,形成相关资料汇编,根据剖析存在问题,对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出了对策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 镇作为全区唯一建制镇,全镇下辖 10 个行政村 35 个自然屯,总人口 3.74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3.3 万人,其中直接从事种植业 7500 人。辖区总面积 450 平方公里,在册耕地面积 8.4万亩,实际耕地面积 13 万亩。20xx 年,全区完成农作物耕种面积 10.9 万亩,其中玉米 9.8 万亩,大豆 1500 亩,杂粮 1200 亩,板蓝根 8000 亩,棚室瓜果 2472 亩。
1、xx 镇耕地情况(共 134979.83 亩)。
2、设施农业发展情况。
3、20xx 年全镇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效益对比情况。
品种 4、20xx 年全镇预计种植品种及面积情况。
二、近年来种植结构调整情况 (一)农作物种植情况。全区种植业以玉米为主,种植面积达到 9.8 万亩,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 75.4%。近年来,围绕提升种植效益,近几年,全区开始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引导发展特色种植产业,目前,全区已初步形成棚室果蔬、板蓝根、杂粮等特色种植业,20xx 年种植总面积达到 13000 亩,其中,果蔬棚室发展到 20XX 栋,板蓝根种植面积达到 8000 亩,杂粮种植面积发展到 1200 亩,大豆发展到 1500 亩,金山堡村葡萄、太平山村板蓝根和杂粮、兴隆河村食用菌、民吉大地蔬菜等种植特色初步形成。20xx 年,全区玉米总产量为 1 亿斤,果蔬总产量达到 1000万斤,板蓝根产量达到 240 万斤。
(二)种植业规模化发展情况。截止目前,全区累计创办各类种植合作社 32 个,入社农民达到 574 人。全区种植面积 100亩以上大户发展到 21 户。目前,在特色种植业上共实现土地流转 78 例,流转土地 2800 亩,加快了农业规模化发展。
(三)农产品加工销售情况。目前,全区农产品以内销为主,玉米主要由辖区内宏伟粮库收购,果蔬主要在辖区各集市和超市销售,部分在大庆城区的集市内销售。一些具有知名度的农产品已打开了外埠销售市场,太平山村板蓝根获得了安徽客商 200 吨订单,禾丰农业公司香瓜在哈尔滨等省内城市销售,北极花谷盆栽花卉销往东北各主要城市,禾丰农业洋葱远销俄罗斯市场。太平山村试水农村电商,加盟大庆卓创“销售宝”电子商务平台,
该村 15 种生态杂粮、笨榨大豆油全部实现网上销售,拓宽了香瓜等优势果蔬销售渠道。辖区内现有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 6 家,多以小型企业为主,其中大豆加工企业 2 家。
(四)种植业技术品种情况。目前已累计种植品种 55 个,仅葡萄和提子种植品种就达到 35 个。在科技服务上,先后聘请农业科研院所知名农业专家 6 人,开展了食用菌、葡萄、棚室种植等技术培训。积极发展农村特色种植带头人,涌现出田丰等特色种植示范户 6 人,仅田丰就帮助金山堡村 22 名村民发展了葡萄种植。
(五)农业基础设施情况。全镇共有机电井 320 眼、喷灌设备 xx 套,机电井覆盖率约为 51%。棚室共 20XX 栋,其中温室 215栋,冷棚 xx86 栋,主要分布在金山堡、xx、先锋、宏伟、兴隆河等 6 个村。
三、存在问题 虽然在区镇政府的多方努力下,全区种植结构、种植特色有了一定基础,但也存在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一)观念制约严重,结构调整意识欠缺。一是缺少实质性政策支持。国家对玉米、大豆等传统作物补助,但在新品种种植上没有补助,直接影响农民种植方向。二是文化水平影响种植视野。农村青壮年基本外出打工、经商,从事种植业主力为中老年人,普遍存在科学文化水平偏低,所掌握的技术水平低下,接受新事物慢,在农业种植上以省心、省力、省事为出发点,有的对
作物轮种、降解农药残留等不敢尝试一直观望,有的盲目跟风种植减收后对结构调整有抵触心理。三是危机意识不强。个别农民曾因油田打井占地获得可观收入,对于因占地造成的零散土地没有种植欲望,始终抱有继续因油获利的想法,没有考虑油田产能下降甚至油田消失后以何生存。特别是萨大路沿线村屯,此类情况尤为突出。
(二)种植基础薄弱,结构调整支撑不够。一是特色种植相对规模小。虽有一定种植面积总量,但因分散且不成规模,在相关政策扶持争取上没有切入口,在后期销售上劣势明显。如全区杂粮种植基数不小,但分散在多个村屯,东一块西一块,不集中连片,争取不到政策补助,也造成经销商因各种不便放弃收购。二是优质农产品没有品牌优势。已经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农产品,在规模实力、资本运作、品牌包装上滞后,打不出品牌效应,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没有实现最大化。如太平山香瓜,因产地、口感等原因已经进入哈尔滨等外埠市场,虽然较其他产地香瓜销售速度有优势,但与普通香瓜价位没有分别,产品附加值低。三是科技含量较低。对区域内土壤、温差等特点研究不系统,在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上缺乏因地制宜的引导,因地种植的格局没有形成。如兴隆牧场利用温室培育食用菌,市场前景看好,但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品种单一,产量不高,对市场没有吸引力。四是农业设施投入不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差,管理维护不及时导致利用率不高,个别节点农业设施失衡。如安杏路年
久失修,影响义和、中内泡两村的蔬菜运输,农民改菜为粮趋势明显。兴隆河四分场屯与依安糖厂有合作种植甜菜意向,但周边没有水源也没有机电水井,制约村民种植结构调整。
(三)产销环节不畅,结构调整掣肘严重。一是产业化程度低。个别特色种植有规模,但由于没有配套的深加工企业订单,只能依靠外部市场消化,产业链条的缺失造成没有市场话语权和定价权,造成前景好的农产品“种得好”但“卖不好”。如太平山沙土种植的高品质板蓝根,主要销售到大同区相关企业,而与安徽省相关企业签订的订单运输成本增加。义和村蔬菜因运输、贮藏等限制,在入秋价格最低的时候进入市场,缺少深加工企业的增值链条。二是销售环节滞后。农产品的销售仍然是传统的销售方式,主要是赶集摆摊销售、坐等客商收购,缺少专业中介服务组织和闯市场、搞销售的能人,农业订单较少,本地农产品不能有效吞吐。如我区在册的 32 家农业合作社目前正常运转的只有 4 家,并且在生产环节的作用远大于销售环节,农产品停留在自产自销。三是产销信息不通。农民对于市场信息的捕捉和获得仍然处于闭塞状态,对于新政策、新品种、新技术了解有限,对农产品市场需求、价格走势缺乏研究,在“互联网+农业”等新型销售平台的运用上基本处于空白。
四、对策建议 国家、省市对于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利好政策,玉米价格持续走低带给农民种植转变的促动,市民对优质高效农产品的认可及
需求升级,都为 xx 种植业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xx 种植业结构调整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通过调研,针对剖析的问题,对进一步种植业结构调整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服务转变农民种植观念。观念一变天地宽,要将转变农民观念作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最根本的要务,实现渐进式推进。一是加大鼓励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种植业结构调整三至五年规划,明确种植业结构调整方向和策略,针对推广种植的新项目、新品种,制定可行的激励、奖励和保护政策,并确保兑现,消除农民转种带来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提高积极性。二是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引导。邀请八一农大、东北农大等农学专家,围绕推广的种植品种技术开展授课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植水平。发挥试验示范作用,通过组织试种、试用,加快大豆 252 等新品种、农药残留降解等新技术的推广。组织农户与种植大户、种植大户之间的参观学习,开阔视野思路,交流经验做法,促动农民改变种植结构。加大对金山堡村、宏伟村通过土地流转种植甜菜、青贮玉米的典型宣传,让部分依靠油田施工占地生存的农民居安思危,将零散土地流转到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走出去”打工经商,实现土地、打工双收益,确保无油可打后仍有收入来源。三是做好服务打消农民种植顾虑。以按需投入为原则,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覆盖率和使用率,加快安杏路等破损严重道路修整,抓好特色棚室种植区的设施配套,提高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保障性。建立高效共享、反馈灵敏的信息服务通道,
加强对农业政策、品种技术、产销信息的收集整理,通过各村屯广播、公告栏及时发布,拓宽农民掌握市场信息途径。
(二)围绕市场导向培育特色规模种植。有规模才有竞争力,因地制宜实现规模化是推动种植结构调整,保证优质农产品走向市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一是发展板蓝根产业。太平山村主任郑文良带头开展结构调整,带领农民种植板蓝根取得了客观收益,20xx 年推广板蓝根、黄芪等药材种植近 120XX 亩。凭借太平山板蓝根种植经验,以及已经建立了固定销售渠道、拥有一定量的订单优势,可辐射带动宏伟村形成板蓝根等特色药材产业。二是发展棚室果蔬产业。选好品种找准市场的棚室效益远远高于大地农业。金山堡村种植户刘革的温室碱土柿子栋均产量一万斤,一年两茬,一斤 10 元钱,栋产值达 20 万元。因此,应抓好全区棚室资源利用,鼓励无地、少地农民以购买、包租等形式,将闲置废弃棚室利用起来,重点发展市场需求量较大的食用菌、香瓜、果蔬等棚室产业。三是发展蔬菜产业。北方蔬菜因地域、温差等因素,相较南方蔬菜更有口感和营养,而我省 20xx年出台了千亩以上蔬菜基地建设的配套设施、金融扶持等政策,建议以有蔬菜种植历史和基础的义和村为中心发展蔬菜产业,通过窖藏贮存、深加工等工艺,针对北方市场实现鲜菜错季销售,针对南方夏秋市场以鲜菜、干菜实现“北菜南销”,提高蔬菜附加值。四是发展杂粮产业。充分利用萨大路沿线分散耕地,打破村村之间种植壁垒,统一发展无农药绿色杂粮产业,虽不成片但
相对规模扩大,为后续杂粮深加工、销售打下规模基础。
(三)打造名优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有特色才有先机,通过品牌效应实现市场价格提升,让看得见摸的着的增收成为反向带动农户进行种植结构调整的杠杆。一是大力推广绿色有机种植。针对市民对优质农产品需求越来越高的实际,在蔬菜、杂粮、瓜果等种植上推广化肥与羊粪、鸡粪等农家肥的混合使用,减少农药使用,通过争取无公害、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的国家相关认证,成为市民争相购买、放心实用、安全营养的高附加值农产品。二是确定打造的地域品牌。根据 xx 现有主打农产品做文章,建议利用太平山沙土地的土壤特质打造太平山沙土农产品大品牌,将沙土地板蓝根、香瓜、地瓜、杂粮等产品整合为一个系列,紧盯沙土农产品这一核心价值内涵,整体推向市场。利用义和村十几年来大葱、白菜等蔬菜种植经验丰富、有储藏设施、有一定规模的优势,围绕酸菜、干菜打造义和绿色蔬菜品牌,开拓南方市场。三是注重品牌塑造手段。找准卖点,从良种选择、生长培育、技术应用、后续加工、营养价值等入手,充分利用新闻宣传、展会宣传、参加公益活动等多种传播途径,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及时注册品牌商标、包装,增强品牌亲和力,快速有力将品牌打入市场。如太平山农产品品牌可以将沙土作物与黑土作物的营养价值、口感等进行对比宣传,吸引市场、市民关注,并通过分级筛选、按级论价和精品包装、贴标上市的营销手段,逐步占领中高端顾客群的市场份额,用品牌效应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四)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产业间融合发展。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通过做大农业的支持产业倒逼种植结构进行调整,通过加工实现增值,通过销路拓展出路,密切农业与工业、商业的关联度。一是要规划好种植基地建设。围绕确定的种植产业,规划打造板蓝根、蔬菜、食用菌、杂粮等一批高标准农产品生产基地,力争在三年内形成能够吸引龙头企业进驻的规模优势,为加速产业融合,农产品转化为商品打好基础。二是吸引壮大龙头企业。通过贴息补助和税收优惠等政策,吸引与农产品基地配套的龙头企业进驻,通过以加工促生产,做长农产品增值链条,建立起龙头企业带动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模式,既能通过加工企业的订单保证农业种植方向,又能督促农民规范化操作,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增收目的。三是发挥销售终端促动作用。在建设传统农产品市场、加速农超对接的基础上,培育农产品营销主体,鼓励农业合作社、种植大户、镇村干部进入农产品经纪人队伍,鼓励通过电商、手机客户端、物流等多种平台,实现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共同推进。太平山村支部书记李红岩注册成立美食每客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运用 oto(线上线下结合)模式,线上已经与销售宝、邮乐网、龙邮农品等第三方平台进行了对接,线下正在策划发展区域内会员订单配送,涉及沙地应季果蔬、原生野菜、养生杂粮、特色干菜、原味主食等八大类近百种本地农产品,在特色农产品推广销售上做出有效尝试。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区人大专题调研组对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调研报告》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