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七期观后感2022

发布时间:2022-08-28 16:12:02 | 来源:网友投稿

  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最新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七期观后感5 篇

 ——Summaring Experience,

 Carrying Over To Go Forward Striving for More Achievement。

 最新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七期观后感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七期观后感 1

  范勇鹏:这位朋友问到自负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中国式问题,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就是还没自信呢,就开始担心自负;因为我们讲究中庸,比较谦虚。你看看美国人政治集会时都喊 USA、USA,领导人天天喊 AmericaFirst、美国第一,最近几天英国人也开始喊要让英国再次伟大,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担心自己自负。

  回到这个问题,我觉得不用担心,因为真正的自信往往是不会自负的。自负是什么产物呢?往往第一是自卑,同时又对这种自卑状态不满,所以会产生自负。举个例子,在文化史上很重要的一个事件,就是随着英国、美国、法国的兴起,他们管自己叫文明,其它地区都是野蛮,德国人就不幸被划到野蛮世界里边了,德意志民族非常痛苦。所以从歌德到赫尔德一直到康德这些人,他们在建构一个东西,就是你是文明、是比我强比我大,但我认为你那是物质主义,是肤浅的,我们德国人代表的是文化。

  从这里面,你能看到他就像少年维特一样,是一种强烈的自卑,才会产生出这种文化自负。中国历史上,当混得特别惨的时候也没有真的特别自卑,特别发达的时候也没有特别自傲,比如中国最强的时候我们也讲不闻往教, “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我们不去强行推广我们的东西,你愿意接受、愿意来我们欢迎。反之,当我们触到历史低点时,几乎没有人在自我批判的同时认为自己的文明不申明:本文档适用于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学习、活动等进行一次全面的自检自查,分析成果与不足之处,深刻反思后进行归纳总结,扬长避短,从而引以为戒的心得体会。文档为 word 格式,方便下载打印。

 行了,骨子里那些四书五经还是在往上冒。所以刚才张老师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就是语言,印度人为什么英语那么好?为什么中国这么多年像民国时期那么多学者在美国留学,难道他们的英语不好吗?为什么就没有产生出英语、法语写作的一流作家、思想家?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文化基因太强大了,即便在那种时候也没有自卑。从这个角度来看,将来中国文化不管是繁荣到什么程度,我觉得不用特别担心自负这个问题的。

  张维为:我经常说,在“三行人必有我师”的总体文化下,不大会走得非常极端。中国教育和西方教育相比,有一点就是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一般指责比较多,父母批评比较多。老外喜欢鼓励自信,你要在国外教过书你就知道了,很明显的差别,比方你作为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的留学生一般是在想怎么回答,要考虑面子,很犹豫;美国学生特点是问题还没有听清楚,已经举手回答或者不举手就站起来回答了。所以恐怕中国文化中还是多强调一点自信比较好。我觉得不会有太多问题,因为最终会取得一种宏观的整体平衡,对个人来讲,多数人只要心智成熟,不会一下子变得非常自负,他会有一种平衡。社会也是这样的。

  成都在上海浦东机场立了一个广告:“成都,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他不纠结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到纽约三个机场做广告,可以说得高大上一点,“中国,一个最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神奇国度”,也可以做得更加俗一点,“中国,一个最能够发财致富的神奇国度”。不是自信自负的问题,是实事求是,所以我比较相信讲真话,它会感染人,不要再纠结自信自负的问题,它会自然取得平衡。

  骆珺:因为除了刚才范教授说的自卑之外,很多时候盲目的自信是来源于一种无知,所以一方面我们不要停止学习,要不停地学习吸收和我们不一样的东西。另外一方面就是我们中国传统思维常讲的要实事求是,只要我们不停地学习,只

 要我们实事求是,我们就不会盲目的自信,也不会自负。

  范勇鹏:我还想澄清一个问题,就是今天我们讲的中国文化、文化自信其实不是说只有我们中国产生的文化,在讲文化自信的时候,千万不要滑到文化保守主义的方向里去。今天的中国,我们从头到脚所有的东西都是来自于全世界,我们头脑里想问题的方式很多是来自于西方、国外,实际上今天所谓中国文化就是一个融古今中西为一体的世界文化和时代文化,对于这样一个能够代表世界的、代表时代的文化,我相信自然是具有包容性的,它不存在这种自负问题。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七期观后感 2

  我记得当时美国总统特朗普来中国访问时,和习近平主席在故宫有一段对话非常精彩,特朗普总统问,这就是你们的历史没有断?习近平主席回答,对,这是我们 5000 年没有断的文化,而且还讲了一句,我们的人也一样,也没有断。这句话、这种自信,我当时看的时候就想,今天世界上有多少民族、多少文化,可以有这种自信呢?中国给世界提供了一样什么东西呢?提供了一个时间尺度。因为我是学历史的,比如说历史纪年叫以事系年,从左传开始,鲁隐公元年,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一直到公元 2019 年,我们的历史记载是一个完整的历史记载。我们给世界文明提供了一个时间坐标,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没有中国,今天世界上有很多历史问题是说不清楚的,根本就没有纪年的。另外还比如历史学、考古学界有天文考古学,靠天文现象和史料之间互证,这种东西在中国文化里边有独特的意义,因为中国有很多历史记载准确到年,所以能够做这样的工作。北师大的历史学家刘家和教授,他讲过一个观点非常有意思,他说中国的文明叫“经学”文明,经是什么呢?就像古人讲经者常也,就像一条经线,沿着这条线,每一代人在传统的继承上去创造自己新的文化,然后造成层垒,最后形成了我们

 今天这个繁华的文明基础。

  归结起来,如果说讲中国文明的自信在哪?我觉得非常深层的自信就两句话,一是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另一句话是周人讲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马:张教授刚才演讲中提到中国的文化自信中有一个要素就是非常注重教育。最近“德国之声”做了一个报道,以 5G 为例,为什么中国在高尖端科技领域走到了欧洲前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有大量精通数学的人才,意思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注重基础教育的国家,奠定了有更多人可以精通数学的基础。我们经常说要学好数理化,对于这一点的执着也是文化要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侧面。

  张维为:学好数理化恐怕是属于我们红色文化的一部分了,建国以后为了现代化特别强调。实际上老外蛮害怕的,我前面讲中国一年产生的工程师数量超过他们这么多国家的总和。

  范勇鹏:过去这些年经常有文章传播一种观念,西方好像是快乐教育、素质教育,其实西方人自己也很担心的,我记得老布什总统在当年竞选时发表过一个演讲,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失败已经威胁到了美国的国家安全,已经提到了这个层次。

  今天中国在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代,年轻人怎么去为文化自信做贡献?我觉得就是学习,知己知彼,学好自己的文化,学好其他民族的文化,当然包括数理化。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七期观后感 3

  范勇鹏:张老师讲到了文化产生于中国的“百国之和”。“百国之和”其实它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发展条件,首先要有多样性,有一个“百”字,但是同时又要有统一性,有一个“和”字。文化这个东西其实是非常娇贵的花朵,要在很严

 苛的条件下才能生长起来。比如张老师提到中国的菜系,中国的菜系怎么产生的?我们今天吃到的很多东西在明朝之前是吃不到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足够大,文化和物种足够多元,中国和世界的交通足够频繁,所以才能酝酿出这样一种饮食文化。

  说起饮食我们也要承认,西方饮食文化里边有一个是很厉害的——甜点,像松饼、提拉米苏,西方的甜点是怎么产生的呢?就是因为西方在近代资本主义扩张的过程中建立了一个跨越全球的大帝国,所以才开始产生白糖这种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成规模种植、传播的产品,才能够产生出这种辉煌的饮食文化。实际上今天西方的甜点文化还是登峰造极的,我也非常爱吃。

  说到这儿我想起,《易经》里边有句话讲得非常好,叫“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这句话提出两个概念,一个叫“可久”,一个是“可大”,它指的是人,一个贤人君子;但是放到文化发展里边,其实也能看到一个文化要发展,基础首先要“可大”,其次要“可久”,比如中国历史,我们文化自信的根底来自哪?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长期的统一、和平、发展、繁荣。近些年网络上有一些我个人认为不是很正确的声音,有些人说历史上只有在分裂动荡时,才会产生伟大的思想,好像文化只有在这样的时期才能繁荣。客观地讲,动荡离乱确实会产生一些悲剧意识,在诗歌、哲学、艺术上会有一些特殊成果。事实上这种观点也不新鲜,最早严复说过“知欧洲分治之所以兴,则知中国一统之所以弱矣”。这句话是什么背景呢?就是西方兴起之后,中国遇到了一个 3000 年未有之变局,所以丧失了自己的自信,开始现象别的文明是不是有比我们好的地方。这种心态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你看看世界上能够像中国人一样,自我反省了 180 年还在自我批判的民族也不多,恰恰这是我们的文化自信。

 但是放到今天再回看历史,我们就发现这样的归因是错误的,所以我们看到阿富汗的巴米扬大佛、伊拉克的博物馆等辉煌的文化就这么毁掉了,非常令人痛心。其实真正回到历史里面,可能还是统一繁荣的状态对文化更有益。今天看看我们的年轻人,我们玩的文化,我们的电影,我们的游戏都在繁荣发展;今天我们要实现文化自信,要让我们的文化继续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维系统一和平和发展的大环境。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七期观后感 4

  在这个节目中,我记得有观众也提过,中国人似乎缺少信仰,缺少宗教情怀。中国的老百姓不一定信教,但依我之见,中国人的文化和信仰就蕴藏在中国的文字中。一个中国人,只要学会了中文,能够听说读写,能够使用一二百个成语,中国文化的基本元素往往就融化在他的血液中了,他就学会了许多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比如与人为善、自食其力、勤俭持家、好学不倦、自强不息、同舟共济等等。当你走遍世界的时候,你就知道中国文化中的这些基本信念是多么珍贵。这不仅使中国能以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的速度和规模崛起,而且使中国社会保持了比西方社会更多的温馨和更强的凝聚力。世界上多少民族的文化中就是缺少了那么一些基本信念,结果发展毫无起色,甚至一个接一个成了扶不起的阿斗。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教育,把中国优秀的传统价值更多地激发出来,从而使我们社会变得更加积极向上。

  这使我想起了习近平主席多次表述过的一个观点:“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政治层面,文化自信为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打下了最深厚、最扎实的基础。在生活层面,中国人应该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因为我们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最用之不完、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我

 经常讲这个观点,在西方你看到一座山,它就是一座山,在中国你看到一座山,它里面全是文化,全是意境,全是我们先人留下的足迹和感悟。什么叫精彩?这就是精彩,这就是中国。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七期观后感 5

  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反映,是民族认同的一个重要利器。保持了汉语,就保持了中国文化的根。在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汉语实际上一直与时俱进,它汲取了其它文字的某些长处,从文体修辞到语法词汇,汉语都吸收了大量外国元素。白话文、汉语拼音等方面的创新,大大方便了汉语的学习和推广。掌握简体字与阅读繁体字也没有太大矛盾,虽然不一定能写,但阅读是很容易的。

  现在看来,今天的汉语一点都不落伍,反而它既十分传统又非常时尚,它能够翻译世界上所有的人文科学著作,能够与现代科技完全兼容,在互联网为标志的新工业革命时代,它甚至展现出一些独特的优势。为什么中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下子走到了世界的最前沿?这当然有我们的技术方面的巨大的进步,但一定也有文化原因。比方说,为什么中国出现了“微信革命”?我想一定是微信契合了中国人的某种文化偏好。我这里首先想到的是中国人的“圈子”文化,这里的“圈子”是个中性词,没有贬义,也没有褒义,只是客观描述,。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中国人可以随时拉一个群,开始交流,在西方文化中这要难得多,他可能要征求每个人的“授权”才可以拉群。相比之下,中国人在这方面的态度要开放要包容很多,这本身也是中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差别。

  另外一个原因可能就是中西方文字的差别。我曾经比较过《联合国宪章》的六种联合国官方语言的版本:中文、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

 中文本是最薄的、页数最少的,也就是说,中文具有西方语言或者其它语言难以企及的简洁明快,中国的方块字还超级紧凑,中文还有一些其它西方语言难以达到的特点,比方说丰富的形象,这些特点使中文特别适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沟通:同样大小的手机视频,中文的信息量大概是西方语言的两到三倍,而且中文的拼音输入比英文输入速度还要快。中文还是一字一音,语音输入的速度更快于西方语言。

  所以中文既是一种古老的语言,同时又能够与时俱进。我甚至联想到一个问题,近代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不少人一度失去文化自信,喊出废除汉字的口号,现在回头看,肯定是过头了。一旦与时俱进,中文似乎完全可以适应现代化,特别是适应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所以我们成了引领世界移动互联网革命的国家。那么我们今天是否可以反观西方,如果移动互联网的确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话,西方的语言,英文也好,法文也好,德文也好,怎么适应这个时代呢?西方是不是也要提出自己的语言要与时俱进?

推荐访问:观后感 青年 第七期

本文标题: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七期观后感2022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0828/172495.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七期观后感2022 》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5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