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意识形态领域全面领导
内容提要: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阶段取得成功的关键和保障。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仅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的必然选择,还是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价值导向的必然选择,更是我们党巩固长期执政地位的必然选择。面对党情、国情和世情的巨大变化,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和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科学强化意识形态管理权、努力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等三大基本原则,从巩固党的指导思想领导地位、加强制度建设、平台阵地建设以及聚焦重点人群意识形态教育等方面着力,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凝聚力,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的全面领导;意识形态;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由来已久。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党的全面领导制度”首次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及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前面,强调了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在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统领性地位,同时还第一次明确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关系我国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的重大制度创新。〔1〕新时代,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机遇新挑战新任务,坚持和加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全面领导,对有效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和国
家政治安稳,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积极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必择 然选择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是被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了的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正确道路。道路决定方向,道路决定成败。新时代继续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全面领导,既是我们党深度总结历史经验的必然选择,也是牢固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价值导向的必然选择,更是巩固长期执政地位的必然选择。只有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必然性,才能真正在意识形态工作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夯实意识形态建设的根基,为新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一)中国共产党深度总结历史经验的必然选择 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切变革皆是时代变迁的映射。中国近代以来意识形态领域发生的深刻变化都缘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进程中的迫切要求。从谋求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同历史阶段所呈现出来的发展特征
及特定的历史使命和任务,内在地规定了意识形态发展的方向和内容。中国共产党在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反复较量中、各种思潮和主义反复论战中、各种发展道路反复抉择中脱颖而出,在批判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带领中国人民相继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历史任务,并正在社会主义改革中继续前行。党的核心地位决定了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领导,必须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整个历史进程。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近代社会寻求政党权威以整合社会意识形态的内在要求。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伊始,就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在中央设立专门的意识形态宣传机构,确保意识形态工作在党的领导下有计划地逐步展开。通过各种文化艺术教育活动、报刊杂志宣传、领导工人农民运动等多种途径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大大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特别是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这一时期对意识形态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对于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和团结统一全党,乃至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特别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成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议题。党情国情世情的深刻变化,促使中国共产党不断提升对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加强党对社会主义意
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的历史实践证明: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的经验总结,更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内在要求。
(二)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价值导向的必然选择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也是如此。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本质就是向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传播、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人民既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接受者,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参与者和监督者。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全面领导,关键要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真正践行群众路线,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利益吁求,始终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执政理念。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独特理论特质,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理论品格。“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2〕正因如此,只有党掌握着对于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人民性才能够充分彰显;只有党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在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是否与人民群众进行有效互动、是否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意识形态建设的积
极性,成为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新时代要落实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全面领导,就必须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价值导向,在意识形态工作中要善于倾听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心声,恰如其分地行使好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为人民群众着想,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痛点堵点问题,才能规避“塔西佗陷阱”,才能将人民群众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梦想真正变为现实。
(三)中国共产党巩固长期执政地位的必然选择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阶段,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一定程度上来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既是一部意识形态发展史,也是党的意识形态斗争史。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就是在与各种社会思潮的不断斗争中发展壮大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深化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规律认识,既有成效也有曲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解放思想,冲破思想禁锢,逐步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穿行百年历史风雨,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同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展开激烈的斗争,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巩固和加强了党的长期执政地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纵观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史,苏联共产党因在意识形态建设领域放弃了党的领导,消蚀
了其执政的思想根基,引起了苏联人民意识形态领域的混乱甚至走向反马克思主义之路,最终导致亡党亡国。
进入新时代,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治理现代化等问题是当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在如此变幻莫测、纷繁复杂的现实环境中,意识形态建设要想不走歪路、不易旗帜、不毁前途,就必须以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力量保证前进方向,保证意识形态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可见,思想巩固是保证执政党长期执政地位的重要前提,坚持党对意识形态的全面领导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障,也是党长期执政的必然选择。
则 二、坚持和加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全面领导的三大基本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3〕特别是要把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麻痹大意、大权旁落,否则极有可能出现颠覆性的错误,只有牢牢掌握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才能保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
(一)基本原则之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
第一,中国共产党需要牢牢把准中国的政治方向。统治阶级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不但要掌握物质领导权,还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意识形态领导权关乎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乎社会的安稳发展,也关乎人心向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惨痛教训证明政权的分崩离析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思想堤坝一旦崩溃,其他防线势必失守,资本主义就能不费一兵一卒“不战而胜”。在一片汪洋大海上,“中国号”这艘巨轮,只有让中国共产党掌舵,在大风大浪里始终把稳“方向盘”,在重大政治方向和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上始终保持坚韧的政治定力和灵敏的政治眼力,对于违背或偏离正确政治航向的行为进行不断地纠正,在试错纠偏中不断积累意识形态工作经验,风雨兼程、乘风破浪,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最终到达共产主义美好理想的彼岸。
第二,中国共产党需要坚持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环境也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一方面,个人意识形态愈发多元化,形形色色的异质意识形态渗透进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造成了个人思想上的碎片化。另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开辟虚假意识形态渗透新渠道。“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4〕有歪曲淡化历史的,有恶意侮辱新中国领袖人物的,有公开反对中国政治制度的,也有抓住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问题大做文章的。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实现不仅需要发挥权力的作用来肃清社会舆论氛围,化解个人意识形态多元化的效应,加强对个人意识
形态的引领;还需与西方意识形态进行批判斗争,深入了解西方意识形态话语表述的新途径、新载体、新议题,有效应对西方意识形态入侵。
第三,中国共产党需要扎根中国大地,筑牢群众基础。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源头活水,虽饱经沧桑但依旧清新如许的本质就在于“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5〕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并贯彻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持不懈地奋斗,一步步从胜利走向胜利。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扎根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始终“眼睛向下”“重心向下”,越是向下扎根,就越是向上生长。在执政理念上时时用群众这面镜子观照自身,在执政过程中更是处处彰显爱民情怀,筑牢群众基础,同时敢于大胆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努力吸引全球目光,宣传阐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二)基本原则之二:科学强化意识形态管理权 第一,加强党对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意识形态作为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它的辩护和阐释功能决定了不同性质的意识形态斗争必然会长期存在。习近平总书记将我国现阶段思想舆论领域分为红黑灰三个地带。红色地带是我们党传播正能量和弘扬主旋律的主要场域,是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要阵地,必
须严防死守红色地带,如果红色地带局部失守就会逐渐转为全盘被动,就会从根本上威胁党的全面领导,威胁我国国体和政体;黑色地带是负能量传播的主要领域,这一领域虽然影响较小,但绝不能放任自流。一直以来,资本主义凭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方面的优势,在黑色地带持续兜售“自由民主”等适用于全世界的“普世价值”,不断挤压红色地带,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在这一领域一定要敢于发声亮剑;灰色地带介于红黑两者之间,需要积极争取似是而非的灰色地带,引导其向红色地带靠拢;同时务必要清醒辨别“低级红”和“高级黑”,不入圈套,不掉陷阱。
第二,健全党的意识形态制度机制。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正式将制度纳入意识形态工作的视域。制度机制与管理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制度机制的缺失会使管理形同虚设,难以落实而丧失效力,同样管理对于制度机制的巩固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机制不是制度之外的事务,而是制度的具体化或者具体化的制度,制度和机制都事关意识形态功能提升问题。〔6〕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如果缺乏制度机制的支撑或约束,各领域、各层级的意识形态工作各自为政、自说自话,意识形态工作重心也将漂浮在半空中难以下沉。新时代,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管理,不断创新意识形态相关制度机制管理体系,推进立法、执法、司法等与时俱进,抓制度也抓落实,从而更好地应对意识形态工作新任务新局面。
第三,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管理。做好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关键在人。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不断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管理,增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本领,提升意识形态工作队伍防范各类意识形态风险的能力和水平。一方面需要建立健全严格的经常性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体系,借助各级各类培训基地以及社会实践研修基地等,进行集中、分散、线上、线下多维度学习,合理并灵活运用各类教育资源,制定恰当的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定期轮训党员,定期分析调查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状况等,确保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政治性;另一方面需要积极推进新时代国家高端智库的建设,建立专业化研究平台,凝聚专业人才,汇聚强大合力,针对意识形态领域进行长期跟踪调查研究,积极吸纳各方智库力量,多渠道搭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涵养更多更好的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人才“蓄水池”,确保党的意识形态建设队伍后继有人。
(三)基本原则之三:努力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 话语是意识的载体,是意识形态灌输不可缺少的工具。新时代话语纷纭,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当务之急就是守正创新,发挥好运用好话语的权力属性。既要“姓马”,又要“信马”;既要回归经典找寻力量,又要高瞻远瞩面向未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赓续血脉,继往开来,不断将话语优势转化为意识形态工作胜势。
走进历史长河,用时代性话语讲好党的初心故事。不忘本来,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之所以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逐步发展壮大,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就是一部上下求索朝夕不倦的红色奋斗史。红色是一种基因,也是一种记忆,它承载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浴血奋战、冲锋陷阵的历史,记录着党和人民群众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初心故事。初心故事只有与社会同行、与时代同步,在遵循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用时代性话语阐释初心故事的现实意义,才能打动人心、催人奋进,才能实现政治话语与受众对象的有效衔接,才能真正让红色文化教育焕发蓬勃生机和强大的生命活力。只有不断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也才能更加懂得初心的珍贵。
走出观念迷障,用中国特色政治话语诠释党的使命担当。新时代国际舆论总体格局依然是“西强我弱”。国外常见简体中文印刷的免费报纸,这类报纸专门摆放在当地的华人超市门口,报纸上的内容往往不是用来传播国内正能量,而是刻意抹黑,受这类负面信息的影响,在很多很早移民国外的华侨认知里,中国现在依旧十分落后。除此以外,西方豢养了一批“民主人士”,凡是西方反对中国的议题,他们都会积极参与配合,添油加醋地进行解读,攻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国内某些所谓公知大 V 则是利用某些突发事件、社会存在的负面现象,采取渲染、炒作的手法诋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政治制度,鼓吹推行所谓的“民主制
度”。现如今我国网民数量位居全球首位,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加大对自媒体的管理力度,加快主流媒体进军网络的速度,及时处理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始终保持意识形态话语的“张力”和“合力”,做到重大问题面前不“缺位”、不“失声”,〔7〕坚持不懈地同非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进行斗争。
径 三、坚持和加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全面领导的实践路径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8〕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视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并将之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方位全过程。坚持和加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全面领导需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使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
(一)举旗定向:守正创新中巩固党的指导思想一元领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源泉”。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坚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从最初的 50 多人发展到如今世界第一大党,源于党始终坚持严字当头、刀刃向内,不回避矛盾,真刀真枪解决问题;源于党始终以高度的理论自觉,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生活化。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资本主义制度仍占主导地位的当今时代,坚定理想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
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不畏前途艰险,不惧道路坎坷,才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危中寻机、奋力应变;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一元化指导,保持定力、持续发力,一代一代接力传承,才能从资本主义制度的重重包围中突围,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才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全面领导,必须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在守正创新中推进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发挥举旗定向的根本指引作用。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相关重要论述,深入总结历史经验,深刻探寻意识形态治理规律。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形成“两个巩固”的良好局面。在此基础上,要在人民群众中间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正能量、新思想;要广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全体国民思想文化的本土根基;要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繁荣大众文化,用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涵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才会使之更加持久、更加牢固。
(二)固本培元:以党的全面领导推进意识形态治理制度建设
现实问题决定了党对意识形态领域全面领导的更好实现必须通过制度建设加以巩固和完善,构建现代化的意识形态治理制度是时代所需、国家所需和事业所需。我们必须明确新时代意识形态治理制度建设的四大标准:一是人民性,即是否坚持人民性价值导向是评价意识形态治理制度的根本标准,也是社会主义制度建设长期合法性存在的内在根源;二是完备性,即是否形成体系化构建、成熟化发展是评价意识形态治理制度的基本标准,通过相关的定量分析能够直观呈现制度的系统化程度;三是稳定性,即是否保持制度发展的延续性是评价意识形态治理制度的重要标准,也是执政党科学执政能力和水平的深刻体现;四是调适性,即是否依据实情变化进行有机调整是评价意识形态治理制度的又一重要标准。在此基础上,我们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为统领,全面推进相关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整体性建设,从而构建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制度体系。
为确保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制度向下扎根,必须着眼国内,积极构建意识形态预警与管控的责任共同体,抓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落实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必须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统一领导,协调各级各类党校、高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等多元协同的共同责任主体,凝聚工作合力,挂好作战图、打好组合拳。意识形态工作主体担负起相应的责任,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加强对意识形态应激
性工作的研判与风险管控,建立预警安全阀制度,警惕在网络上“失声”、谈判中“失语”、学科中“失踪”。总体来看,意识形态齐抓共管的格局有待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当前各级党委(党组)的任务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始终摆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强化意识形态主体责任,让清醒的、具有自觉主动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者越来越多,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三)强筋壮骨:全面加强意识形态平台阵地建设 坚持党管媒体,推进意识形态工作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深度融合。党管媒体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9〕意识形态工作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都是做人的工作,工作对象是人,是人的思想,就是要做到人的心里去。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意识形态工作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主动输出、传播好主流价值理念,抓好思想引领,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任何一种价值理念的传播和表达,都需要借助一定的传播媒介,然而媒介并不是价值无涉的,麦克卢汉指出,“‘媒介即是讯息’,因为对人的组合与行动的尺度和形态,媒介正是发挥着塑造和控制的作用。”〔10〕新时代,媒介的“第四权力”作用日益凸显,因此必须始终坚持党管媒体,推进意识形态工作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深度
融合。一方面必须抓好传统媒体,放大主流声音,消除噪音去除杂音,牢牢守住党的红色阵地;另一方面必须把握新兴媒体,拓展户外媒体,利用“学习强国”、微信公众号、抖音、B 站等新媒体平台全天候发布正能量讯息,挤压负能量空间,同时将占据醒目位置的广告牌、地标性 LED 显示屏等户外媒体作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抓手。
推动媒体融合,构建多方协同的媒体传播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第一,无论新媒体传播技术、传播载体、传播形式、受众对象等如何变化,不变的始终是内容为王。同时,我们更应该认识到,无论媒介形态如何迭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的真实性永远是根本遵循。真实往往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力量,情绪虽是瞬息万变的,但价值是永恒的,用真实人物的真实事件抒发真情实感,抓住用户瞬间的情绪,在虚拟与现实之间传递输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标志着互联网进入了下半场。信息能力的提升,传播方式的变革,势将重塑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互联网,适应全媒体时代用户获取信息的习惯,既要抢占先发效应,又要时刻主动供给,牢牢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把互联网这个“最大的变量”转化为“最大的增量”,构筑更安全的“第五空间”;第三,面对很多重大的时代课题,可以努力去寻找小切口反应大的时代主题,用小人物、小故事折射大的时代背景,提高“有效供给”。全媒体
时代,为满足不同的用户主体,自媒体多平台运营成为常态,人民日报社适时推出“中央厨房”,集策划、采编、发布、运营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生产一次内容,通过多个端口进行多样化传播,既满足不同用户需求,又便于内容的制作与管理,使新思想的精准滴灌成为一种行动自然,从而让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既掷地有声又润物无声。
(四)突出重点:坚持聚焦重点人群意识形态教育 坚持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需要抓好重点人群。党员干部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者是我们党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的宣传员、战斗员和引导员,这两类群体讲政治有觉悟,相比较而言青年学生由于三观尚未稳定、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因此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重中之重。从一定意义上说,抓住了青年学生,就抓住了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强调:用极大力量做好青年工作,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11〕 铸魂育人,抓住有利契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青年处于一生中三观养成的关键阶段,犹如“拔节孕穗”“抽穗灌浆”时最需要悉心照料。“00 后”逐渐步入大学校园,他们成长在优越的物质环境下,受欧风美雨日韩潮流影响也较深,因此,需要着重对这类群体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教和育是两个概念,知识
传授与价值引领需两手抓,授课教师需兼具专业素养与政治素养,首先课要讲得好,专业水准要高,在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同时需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其次,需抓住有利时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爱国主义教育重大时间节点,通过多种媒介形态,用学生愿意听、听得懂的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大到国家社会和人民,小到身边人身边事,要讲出国家社会与个人发展之间休戚相关的紧密联系;再次,把爱国主义作为常写常新的主题,不断推出各类爱国题材的文艺作品,始终保持鲜红的爱国底色;最后,借助“鲶鱼效应”,激发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在效应,激活“一池春水”,改变少数人思想倦怠的问题。通过压力传导,层层压实责任,以少数带动大多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引导人们把敬仰和感动转化为干事创业、精忠报国的实际行动。〔12〕 协同育人,同向同行培养坚定的新时代后继者。新时代大学生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开放的心态,但也缺少对历史的了解,对苦难的体会,容易成为被腐蚀的对象。要培养又专又红的后继者,首先必须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3〕好的育人工作像盐,但不能让孩子们直接吃盐,而是要在“放盐”的艺术上多加琢磨,将思政之“盐”自然而然地融入教育之“汤”,让育人工作变得既有温度又有效度,既引起共鸣又实现共情;其次,育人要有“料”,课程设计上要体现逻辑思维的闭环,要有代入感,坚持问题导向,
在回答与不回答之间找到平衡点,帮助学生通过自身探索找到问题的答案;再次,在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上,只有整合汇聚起各门课程的强大育人力量,“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4〕让青年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不受外界诱惑、不畏前途艰难、不惧苦难曲折,成为坚定的新时代奋斗者;最后,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多方协同配合。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对其加以教育和引导需要不同的方式和策略,因为人才培养需要家校社等发挥合力、共同培育,优化育人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才能培养出具有世界视野、时代精神、家国情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论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意识形态领域全面领导》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