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研读》选做题复习
《文化经典研读》选做题复习
一、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论语·里仁》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①,不可以长处乐。《论语·里仁》 注:①约:贫困。
1、综合上述材料,孔子对“富贵”与“快乐”持怎样的观点? 富贵是人们的正常欲求,并不绝对排斥富贵;但在富贵与道义发生矛盾时,宁愿贫贱坚守道义。道德修养完善,具有仁德的人,内心无私,安于贫贱,所以精神上很放松自在,长久快乐;小人内心充满杂虑,所以总是忧愁不安。
2、结合孔子的观点,谈一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富贵”与“快乐”?
社会生活中,人们追求财富与地位的时候,如果以损害道德、触犯法律为代价,是不可取的,应该感到羞耻。富贵不仅意味着优裕的物质生活,而且和声名、地位相关,让人难以舍弃;面对富贵的诱惑,应取之有道,不可以不择手段。
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看轻物质享受,保全了自己的人格,才能求得精神上的安宁,求得长久的快乐。
二、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将欲取①天下而为②之,吾见其不得已③。天下神器④,不可为也,不可执也⑤。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夫⑥物⑦或行或随⑧;或觑或吹⑨;或强或羸⑩;或载或隳⑾。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⑿。
——《道德经》 注:①取:为、治理。
②为:指有为,靠强力去做。
③不得己:达不到、得不到。
④天下神器:天下,指天下人。神器,神圣的物。
⑤执:掌握、执掌。
⑥夫:发语词。⑦物:指人,也指一切事物。⑧随:跟随、顺从。⑨觑:轻声和缓地吐气。吹:急吐气。⑩赢:赢弱、虚弱。⑾或载或隳:载,安稳。隳,危险。⑿泰:极端。
1、上述材料体现老子的什么思想? 统治者应行“无为”之治。
“无为”的政治思想,主张一切都要顺应自然,因应物性,希望那些得“道”的统治者治国安民,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走极端,不要存奢望,不要好大喜功。
2、我们怎样看待老子的这一思想?
无为,既不是“什么也不做”,也不是“没有行动”。真正含意应该是“避免违背自然本性”。要求统治者限制和约束权力的滥用,反对实行违背人民群众意愿的行为;动辄随意颁布这个法令、那个制度;或朝令夕改,不讲政策的连续性,用顺应自然不搅扰人民的方法安邦。这种充分尊重民意,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的政治智慧,与我们今天提出的“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的主张不谋而合。
三、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况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其有贼臣逆子,淫君乱主,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则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言之若是,吁可畏乎!
至若齐史之书崔弑,马迁之述汉非,韦昭仗正于吴朝,崔浩犯讳于魏国,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夫世事如此,而责史臣不能申其强项之风,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
曹、马构纷之际,或列营渭曲,见屈武侯,或发仗云台,取伤成济。陈寿、王隐,咸杜口而无言,陆机、虞预,各栖毫而靡述。至习凿齿,乃申以死葛走达之说,抽戈犯跸之言。历代厚诬,一朝始雪。考斯人之书事,盖近古之遗直欤?
——刘知几《直书》 1、根据文段内容,分别简要概括不能“追求真实,秉笔直书”的原因。
会导致君主臣子等人遗臭万年;史官自身将受到很大的伤害:或处以刑罚,或被人嘲笑;绝大多数史官缺少刚直不阿的气概。
2、试分析“追求真实,秉笔直书”的可贵之处,它有什么积极意义?
坚持原则的客观,不虚美、不隐恶(不隐晦事实真相)的公正,不媚权贵的独立,不畏强暴的刚直,激浊扬清的宣导。这些精神可以让一个人、一个民族挺直脊梁,固守精神家园(从以上任意一个方面言之成理即可)。
四、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驼瓮俱失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复不得出。既不得出,以为忧恼。有一老人来,语之言:“汝莫愁也。我教汝出。汝用我语,必得速出。汝当斩头,自得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既复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世间所笑。
——《百喻经》 1、“如此痴人,世间所笑”,试概括寓言中的“一人”与“老人”可笑之处。
“老人”的可笑之处是:盲目自信,不懂装懂,庸俗无知;“一人”的可笑之处是:不动脑筋,迷信盲从。
2、通观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在两难境地之下,故此必然失彼;仔细权衡,避免鱼与熊掌兼失的情况。注意问题中的“通观”二字,避免单从人物的角度考虑。
五、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孙悟空与唐僧讨论《心经》,孙悟空说完“我解得”后,就不再说话了。猪八戒、沙僧在旁边嘲笑孙悟空“怎么就不做声”,“哪里晓得讲经”。唐僧说:“悟能、悟净,休要乱说。悟空解的是无言语文字,乃是真解。” 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故事中的“无言语文字,乃是真解”现象。
“无言语文字,乃是真解”现象指的是禅宗中标榜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思想。指的是用心体会体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现象。
2、从所知道的诗词中举出一个体现这种现象的例子。
此间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
六、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朱熹又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人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1、材料中朱熹的主张是什么?
人伦道德即是天理,天理与人欲是不可能混杂在一处的,互为消长关系,人应该彻底消灭人欲,让天理在人的精神世界发挥主导作用。
2、试分析朱熹这些主张的影响。
对社会稳定发挥过一定的作用,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操守;但由于它在人的欲望问题上采取了过于抽象和消极的态度,对社会发展的不良影响更为明显,压抑、扼杀了人们在自然和正当欲求。
七、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人间词话》 1、依据文意简要说说“造境”与“写境”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造境指的是理想派,即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写境指的是下文的写实派,即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联系:二者的写实与想象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截然分开。
2、试分别举一个“造境”与“写境”例子。
写境: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造境: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文化经典研读》选做题复习》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