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第十八课新时期理论探索

发布时间:2022-08-30 18:54:02 | 来源:网友投稿

  课

 时

 教

 案 课题: 第 第 8 18 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

  编写时间:2015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2015 年 月

 日 课标要求 概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当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认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2、 理解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3、 探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国际共产主义的影响 重点和难点: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2、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教学过程

 一、 邓小平理论 ㈠、形成的背景:

 1、 国内 :①两个凡是禁锢了人们思想。②左的思想尚未肃清,两年徘徊时期。

 2、 国际 :①20 世纪 70 年代后资本主义经济进入滞胀时期。②美苏争霸趋向缓和。

 ㈡、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2、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㈢、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

 1 1 、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

 ⑴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强调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⑵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并提出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⑶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指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⑷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 ⑸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强调改革是一场革命。

 ⑹关于社会主义建设 的政治保障: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 发展战略:提出“三步走”的步骤。

 ⑻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 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⑼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 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⑽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 外部条件: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⑾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中 判断工作是非的标准:三个有利于; 2 2 、在祖国统一问题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

 ㈣、形成过程:

 (掌握会议名称、时间、主要内容、历史作用)

 1、 酝酿 :1975 年邓小平复出和“文革”后恢复工作:①全面整顿。②恢复废弃的高考制度,号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③1978 年科学大会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④支持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形成了建国以来一次新的思想解放运动。⑤邓小平在全国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拨乱反正,开创未来奠定了思想基础。

  批

 注

  2、 开始形成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工作中心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3 3 、 初步形成 :1982 年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4 4 、 系统概括 :1987 年中共十三大,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5 5 、走向成熟:

 :1992 年南方谈话。围绕的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三个有利于”标准。

 6 6 、形成较完整的科学体 系: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 7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97 年十五大 ㈤、评价:1 1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 2 、作用:指导中国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了起来。

  3 3 、地位: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旗帜。

 ②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旗帜。

 ③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 补充:指导意义: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是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1 1 、创立的背景:①20 世纪末 21 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

  ②在新时期,中共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

 2、 创立过程:①2001 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80 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江泽民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②2002 年,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

 3、 思想 内涵:①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②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 4:

 、关系:“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5 5 、精神实质( 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6 6 、历史地位(指导意义):⑴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本质在执政为民。⑵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⑶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

 问题与思考:

 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对比记忆:

 思想理论 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标志性会议 同盟会成立大会 中共七大 中共十五大 中共十六大 核心或精髓 民权主义 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独立自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执政为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解决的问题 民族独立、民主共和、民众生存 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及社会主义 改 造和建设。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发展 1924 年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

 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

 地位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使中国人民醒过来。

 指导革命和建设,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指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新时期的指导思想,引领中国迈向小康社会。

 教学(后记)后思:

推荐访问:新时期 探索 理论

本文标题:第十八课新时期理论探索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0830/173297.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第十八课新时期理论探索》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