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

发布时间:2022-09-03 14:42:02 | 来源:网友投稿

  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

  —— 浅谈教育信息化的生命形态

 杜勇彪

 浙江省东阳市外国语小学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经途径。在网管教师眼中,教育信息化就是一个生命个体,一种全新的生命形态,它不断发展壮大,它独具时代特色。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符合历史的潮流,符合教育发展的根本规律,符合教师和学生、学校和社会的最终利益。我们坚信,教育信息化是正在进行的一场革命性的尝试,它的发展程度可以衡量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教育是否发达。“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我国的根本大计,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大有作为,为这个生命形态的发展完善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育信息化 生命形态 教育生态环境 全纳教育 【正文】

 “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2001 年 5 月)》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从上述两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点:一是国家对于信息技术一如既往的重视;二是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重大。

 作为一名来自教育一线的教师,我从事着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干着学校网络管理的工作。去北京之前,我的认识是:信息技术是为教育服务的。想法简单,目的明确,去北京就是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更好地用到教学中去,为教育服务。为此,我查了些资料,发现了“教育信息化”这个词,并有了初步认识。摘录三句如下: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然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

 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中的一种基本要素并在教育中广泛使用信息技术的活动的总称。教育信息化要求对教育系统进行充分的信息分析,并基于这种分析,在教育系

  统中广泛地进行信息的生成、加工、传递、存贮、利用等各种有意义的操作。

 第一句话说的是:“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经过程”。

 第二句话说的是:“教育信息化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

 第三句话说的是:“教育信息化是一种教育活动”。

 谁都知道,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不是教育和信息技术的简单叠加就可以实现的,那么教育信息化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三句话都有自己的道理,都对,但我更认同祝智庭教授说的第二句话:“教育信息化实质是一种教育形态”。结合这一次北京的研修,我的想法更为深刻:“教育信息化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生命形态。” 一、教育是主体,信息技术是客体,教育信息化在主体与客体的互动中构建新的生命形态。

 教育是主人,是一个好客的主人。它胸怀宽广,愿意迎接各种各样的客人,来丰富自己的生活,提高自己的意识形态和认知水平,促进自身的发展。信息技术是客人,它会进门源于教育这个主人的盛情邀请,它的进入不是反客为主,喧宾夺主,而是为了消除宾主之间的隔阂与缝隙举行的一场盛宴,也是一场新的教育生命形态诞生之前的狂欢。

 )

 一)

 、主体与客体相互共生,和谐共处,这是构建教育信息化全新生命形态的基本组成部分。

 教育信息化虽不是教育和信息技术的简单叠加,却由教育和信息技术共同构建。他们就是走在一条路上的两个陌生人,为了同一件事——生命个体的发展,逐渐有了共通点,并融合成一种全新的生命形态——教育信息化。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就存在这样的关系。

 学校作为一个主体,要发展壮大,就要有自己的理念,这种理念的宣传和实现,要引入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相关的数字化传媒等多种信息化手段(客体)来实现。现如今,许多学校都建有网站,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宣传自己,介绍自己,让社会接受自己,了解自己,促进沟通和交流。一个个性鲜明、名声在外的学校,没有一个像样的网站平台,缺乏各种沟通与交流的有效信息化手段,会很难令人想象。

 教师作为一个主体,它的功能体现在教学上。它需要一系列的手段来帮助自己实现教学上的目标,而这种手段,教师要把它请进来,仔细同它交流,掌握它的功能和技巧,并把它运用到教学中去,才能促使教学效益最大化。当我们说某一个老师上课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时,我想,应该是教师这个主体和教学手段这个客体运用得当,充分融合,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生命特征,诠释着教育信息化的生机和活力;当我们说道某一个特级教师的课堂艺术炉火纯青,

  我想,那是宾主相互辉映,熠熠发光,那充满灵性的课堂,不是通过模仿就能实现的。这不正是主体与客体相互共生,和谐共处,共赢辉煌吗!

 学生作为一个主体,首先体现在学习上。而学习方式诸如学习媒体的选择,以前只有文本、图片,现在多了电视、电脑等媒体,后来多了网络和其它信息技术终端。在这些客体的影响下,学生接受学习的方式肯定是不一样的,不同媒体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学习不能脱离这些客体而存在,同样,客体失去主体也只是一堆废弃、无用的技术。当主体和客体在某个程度上相互交融时,一定会得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生命形态,而这种生命形态,在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眼中,特别是一个搞信息技术的教育工作者的眼中,应该就是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这个生命形态,教育和信息技术不能相互脱离而独存。试想,两种没有碰撞、没有交集、没有融合的个体,怎能有生命的火花得以存在并延续呢!

 2 2 、主体与客体必须相互影响,互动生成,这是构建教育信息化生命形态的唯一途径。

 鲨鱼十分凶猛,是鱼类中的魔王。当鲨鱼追逐鱼群时,一口能吞掉几十条小鱼,还能咬死和吃掉大鱼或其他动物。奇怪的是,在这个魔王的身边,始终有着一种向导鱼和它形影不离。这种向导鱼不过30多厘米长,青色的背,白色的肚子,两边有黑色的宽带般的条纹。向导鱼常常在鲨鱼前面或者鳍边游来游去,动作十分敏捷快速,一点也不怕鲨鱼。鲨鱼为什么不吞食向导鱼呢?原来,向导鱼专门给鲨鱼做向导,把它引向鱼群集结的海面,让鲨鱼去饱餐一次。向导鱼还不时进入鲨鱼的嘴里,吃鲨鱼牙缝里的残屑,使鲨鱼感觉很舒服,十分乐意让它这样做。鲨鱼和向导鱼之间就这样建立起奇妙的宾主关系。鲨鱼靠向导鱼引路觅食,向导鱼靠鲨鱼吃剩的残屑过日子,还靠鲨鱼来保护自己,使自己不会受到其他鱼类的攻击。

 如果说鲨鱼是主体,那么向导鱼就是客体,它们应该是互相影响的,各取所需,依附生存,完善了两个个体存在的生命形态;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两者的生命质量都得以提升,一种全新的生命形态出现了。

 教育信息化,就是教育和信息技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互相影响。

 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育实现手段或者方式的创新。

 创新是教育信息化乃至教育现代化能否成功的基础,信息技术为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与现代社会求新、求变,多样化和快节奏的特征相吻合,激励人们的思想更延伸、视野更广阔、思维更敏捷。它要求教育体制和机构认真迎接现实环境的挑战,要求教师的地位从细节的陈述者变成积极学习的支持者,要求教育的领导者和从事者不仅应该研究教育的科学规律,还应该研究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教育的内容、方法和层次不仅应该适应当

  前的社会要求,而且应该顺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育实现效益最优化。

 老师的工作应当体现在我们的绩效工资上。绩效工资的实质不是拿多少钱做多少事,也不是做多少事拿多少钱,而是出多少成绩给多少钱。袁隆平的水稻正是如此:在单位面积内,实现水稻产量的最优化,靠的是什么,就是科学技术。在教育单位,教育要实现效益最优化,现如今的网络社会,不拿信息技术说事,可行吗?一个动画,可以让抽象的图像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一段视频,可以让学生加深感受战争的残酷;百度一下,可以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全方位的认识和更新。而在这之前,纯属靠文字和图片的解读,教学效益是不能达到理想的水平的。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一个地球。”我想,信息技术就是教育的支点,而我们正在寻求这个支点的合适位置。

 教育的需求可以让信息技术变得有方向性和实用性。

 在以印刷为基础的社会,文化水平通常指的是人们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而读写能力往往又是根据识字的多少来界定的,后者也是判断文盲与否的标准。在当今社会,个人的文化能力应是多方面的:在一个层次上,他必须能阅读和写作;在另一个层次上,他要有一定的技术能力,能使用计算机和其他远程交流的工具,这也可以说是网络社会的读书与写作;在更多的层次上,他是一个生活在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中的文化人,应该同时具备适应两者和创造两者的能力。

 教育和信息技术如果不相互依存,不互相影响,它们就不交互产生作用。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在南辕北辙或背道而驰的不合力情况下,一种全新和谐的生命形态不可能形成,教育信息化不复存在。

 二、教育是内因,信息技术是外因,教育信息化由内因决定外因的过程中促进生命形态的发展。

 内因与外因即事物发展变化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和外因在事物的发展中是同时存在、缺一不可的,但二者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内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它规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它通过内因而作用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进程,但不能改变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发展的基本方向。

 1 1 、 内因决定外因,教育信息化有生命的内核,教育决定着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教育求发展,这是内在规律的必然体现。

 一颗种子,它必然要发芽,只因为它是种子。竹简沉重,体积庞大,不能满足教育的发

  展需求,必然要淘汰;丝绢轻薄,价格昂贵,不能满足教育成本的要求,也当更换;纸质媒介沿用了很久,到如今造成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造成极大浪费,且不能及时迅捷地传输,已无法满足教育质的变化,在未来数字化的某天,也会退出。

 我记得很清楚。2000 年前,我们的课堂基本上靠粉笔完成教学。因为教育要发展,课堂教学必然要提升知识的容量,必然要改变知识呈现的方式,所以在 2000 年后很快出现了幻灯机。这是教育简单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光学技术的一个开始。当时,我们的老师很是兴奋,上课之前总要书写几张塑料幻灯片,好处是不用带几块厚重的小黑板,可以少吃粉笔灰,且书写流利,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强度和密度都得以增强,很受各科教师的欢迎。后来的实物投影、光学投影、电子白板很快走进我们的教学,这些都是教育内在的发展决定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也决定着信息技术发展的使用高度。

 2 2 、 外因影响内因,教育信息化有生命发展的积极因素,生命形态得以螺旋形的上升。

 信息技术又是如何影响着教育的发展的呢?网络上有一篇文章,它就是拿如今对我们生活和教育息息相关的的网络——因特网来说事。而我的这种引用,正是体现了信息技术影响我们教育工作的最佳写照。文章如下:

 因特网对教育的影响有两种方式: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直接影响易于从学校可获取的资源这一方面看出。比如:因特网可以使农村学校和弱势人群、不便离职学习的人群等不再受到学校条件和在学校里才可获取教育资源的限制。进入因特网后,他们就可以以最经济的方式获得所需要的各种教育资源和服务。因特网还有其他信息提供方式不具有的独特好处:一旦连上,巨大的信息量不需要增加物理空间,储存简单,不需要学校和个人增加储藏室。信息可以保存在磁盘上供将来使用或不用时删除。不管怎样,学校和个人不会面临增加藏书空间来贮存大量增加的资源这一任务。因特网对课程的直接影响,从学校开出的课程种类中可以看出。比如,如果一所学校能把整个图书馆上网,以便每一个学习者都能上网进入,这所学校就能开有关因特网新技术课程。学校通过把这样的新技术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中,不仅对现在的课程产生影响,而且整个新的课程需要进一步开发。课程编制人员、学生和教师都要回答这样一些问题:我们需要学生对因特网知道什么?教这些技能和概念的最佳方法是什么?我们必须考察哪些道德因素?在什么层次上教给学生这些概念?此外,教师目前正在使用的课程将直接受到因特网的影响。当因特网在课程中应用得越多,我们就将看到教师扮演教练和辅助者的角色也越多。当学生以小组形式解决问题,就会有更多的合作学习发生。当教师学会并应用了这些方法,学校的整个课程将会改变。然而不管什么方法,教师必须齐心协力把因特网引入学校日常生活中。随着因特网的广泛使用,

  因特网的有效应用可以以教科书同样的方式甚至更有效的方式影响课程。

 间接影响表现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作为教师,总希望能找到一种方法鼓励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如何激发每个学生积极学习并终生学习的志趣?这些问题一直是困扰教育难题。然而,现在我们却能亲眼目睹学生在因特网上阅读几小时的信息,我们也确实看到了学生喜欢利用因特网就某个课题进行研究,我们还看到了学生借助因特网对学习非常感兴趣,毫无疑问他们会持续不断地学习。因特网有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的魔力。这是因为:首先,学生可以更多的控制他们选择的信息。其次,学生将以多媒体的形式探讨问题。再次,因特网活动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了良好机会。最后,因特网提供了与他人和它地的联系。这些不是按照国籍、种族或智力来评判一个学生,而是按照学生交流使用的文字和思想进...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教育信息化 教育

本文标题: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0903/174610.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