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专题党课:“如何抓好落实”9篇

发布时间:2022-09-23 16:06:02 | 来源:网友投稿

专题党课:“如何抓好落实”9篇

专题党课:“如何抓好落实”篇1

  同志们:

  在“七一”来临之际,由我为大家讲一堂专题党课,党课主题是旗帜鲜明讲政治。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省委决定在全省党员干部中开展“旗帜鲜明讲政治”专题学习培训,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书记在省管干部轮训班上,以“旗帜鲜明讲政治,做忠诚共产党人”为题,为省管干部上了一堂专题党课。根据省委的部署要求和我局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安排,下面,我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书记专题党课精神,围绕“如何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这一主题,结合全市实际,谈点个人的学习体会和认识,与同志们作个交流。

  1.旗帜鲜明讲政治,必须坚定政治理想,把“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追求落脚到立足岗位敬业奉献上

  我们每个党员入党时都宣过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这就是共产党人的政治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曾打过两个形象的比喻:一个是理想信念是“精神上的钙”,精神上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一个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总开关”,“总开关”不拧紧,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所谓“精神上的钙”,所谓“总开关”,就是要树立“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追求。在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理想高于天”,主要表现为牺牲奉献精神。面对枪林弹雨、血雨腥风,我们的革命先辈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铸就信仰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和忠诚的力量。方志敏在死囚牢里写下遗志:“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王若飞,在牢狱中说,“我为真理而生,为真理而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渣滓洞革命烈士何敬平,“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愿把这牢底坐穿”。与革命战争时期要求牺牲奉献不同,和平建设时期,“革命理想高于天”,更多地是表现为敬业奉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他强调,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

  我们党员同志,大多工作在普通、平凡的岗位上,面对的都是一些具体的甚至于琐碎的事情,看起来离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比较远,但事实上,理想是一步一步、循序渐进,通过一个个具体目标来逐步实现的,如果每位共产党员都把理想信念的坚定性体现在做好本职工作的过程中,按照党的要求,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完成好每一项任务,不断为党的事业添砖加瓦,我们的远大理想何愁不能实现?

  市直机关的党员同志,要始终做到心中有理想、脚下有行动,立足岗位敬业奉献。

  一要勤政,把心思用在想干事上。“革命理想高于天”,必定是对工作充满热情、对事业充满激情,凡事主动、凡事全力、凡事用心、凡事负责。精神懈怠、不在状态、得过且过、作风涣散,与共产党员的身份格格不入,甚至背道而驰。我们要经常对照共产党员的党性要求和公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自觉进行精神“体检”,看看自己在不在状态,有没有尽到职责。

  二要善政,把能力落在会干事上。对机关党员同志来说,就是要深刻把握机关工作特点和规律,熟练掌握机关工作方法和技能,真正知大势、懂全局,管本行、精业务,善谋善干、善作善成。学习是善政之本。当今时代,新事物、新知识层出不穷,变是唯一的不变,非学无以立身、非学无以立业。现在,知识更新的课堂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比如我们的“红盾思享会”微信群,大家可以在群里经常开展头脑风暴,日积月累,必有收获。

  三要优政,把功夫下在干成事上。所谓“优政”,是指工作的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而这一切离不开实干作风、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为什么有的同志成天忙忙碌碌、辛辛苦苦,成绩单上却没有亮点?对工作缺乏深入思考,抓不到点子上,是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平时要多思考工作、多琢磨问题,努力谋在关键处、抓到点子上,不断开拓创新,实现“优政”目标。

  四要廉政,把底线守在不出事上。习总书记指出,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无论做人还是做官都不能私心重,损公肥私不会有好形象,欲壑难填不会有好心境,违法乱纪不会有好下场。我们要严格自律,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做事,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前不久,局里组织开展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回头看”,对廉政风险点进行了全面梳理,各处室的后续防控措施要紧紧跟上,努力让廉政风险点变为廉政示范点。

  2.旗帜鲜明讲政治,必须强化政治责任,把部门工作深度融入全市发展大局

  讲政治的标准不是虚的、空的,而是具体的、实在的。对一个部门、一个系统来讲,一项重要的政治责任,就是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党的主张融入实际工作,把党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全市是政府×××的职能部门,我们开展工作,有一个立足职能进行“自转”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进行“公转”,“公转”决定“自转”的方向,赋予“自转”的动能。我们必须做到习总书记要求的那样,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后省委、省政府接连推出“创新40条”“富民33条”“人才26条”等政策措施。“两聚一高”,是当前全省最大的大局,我们一定要做到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服务“两聚一高”,我们曾提出“五有”要求(推进创新有实招、深化改革有担当、践行法治有作为、维权惠民有新路、加强党建有实效),年初工作会议又进一步明确了“一创三化六提升”的工作思路和措施,对此我们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恒心和韧劲,扎扎实实抓好落实。当前,有两个关键词需要我们在工作中注意把握。

  一是改革。×××书记一直强调,面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台一些临时性、救急性的政策都属于“浅刺激”“微刺激”,唯有改革才是真正能发挥长效作用的“深刺激”“强刺激”。改革的本质是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制度供给比要素供给更重要,好的制度可以吸引集聚更多更高端的资源要素。从一定意义上讲,现在区域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为改革的竞争,成为制度环境和制度供给的竞争。谁在改革上赢得先机,就能取得发展的主动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放管服”改革,在5月15日第五期县委书记工作讲坛上安排专题交流,推动改革落地。总的要求是,瞄准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创业创新活力最强“三个最”目标,更加彻底地“放”、更加有效地“管”、更加精准地“服”,以放为原则、不放为特例,以事中事后监管为原则、事前审批为特例,以不见面审批为原则、见面为特例。总的目标是“3550”,即企业3个工作日注册开业、5个工作日获得不动产权证、50个工作日内获得工业生产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全省有条件的地方力争6月底、其他地方8月底前实现。主要措施是,把“不见面审批”作为全省普遍的制度安排,推行“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我讲这些,就是帮助大家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全市的商事制度改革在“放管服”改革中一直发挥着“先手棋”和“当头炮”的作用,下一步要大力推行“方式任你选,三日内办结”的登记服务模式,认真落实窗口服务一次办、网上辅导网下办、全程在线网上办、名称预核自主办、远程事项就近办的“五办”措施,坚决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改革目标任务。

  二是品牌。我省以实体经济见长,是制造业大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发展先进制造业要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品牌化的方向,努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3月22日召开的全省制造业大会又进一步提出,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标准体系,实施品牌提升工程,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我省品牌”。品牌不仅为企业带来溢价和增值,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竞争力的核心体现。我省本土品牌不少,但知名品牌不多、国际识别度不高,总体上层次还偏低,有很大的提升发展空间。推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是我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切入点,也深受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年初工作会议上,我们部署了“一二三四”的商标品牌战略任务,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6月份世界地理标志大会和7月份“聚焦品牌、助力创新”系列活动举办在即,我们要抓紧做好各项准备,确保圆满成功,并以此为契机,在全省进一步营造商标品牌发展氛围,完善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社会互动的品牌建设生态系统,为创新发展铺就品牌成长之路。

  3.旗帜鲜明讲政治,必须站稳政治立场,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到各项工作中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历史的创造者。习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站稳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以民心为依归,落实到我们的具体工作中,就是要坚持从群众角度出发想问题办事情,让老百姓更多享受改革发展成果。每位党员同志都要躬身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真正做到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从群众角度出发想问题办事情,首先要密切联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党员干部开展工作的基本功和必修课。我们省级机关工作与企业和群众直接打交道不多,有些同志长期坐办公室,与我们的工作对象严重脱节,对群众愿望、群众诉求缺乏真实的了解和感受。有些同志特别是年轻同志,走到老百姓的家门口,可能连怎么称呼、怎么交流都是个问题,与群众根本说不上话、答不上腔。当年我在粮食局工作的时候,有在粮食局工作20年的同志竟连粮库“长”得什么样都不知道。我们常讲,坐在办公室都是难题,走到基层去都是办法。很多问题不是我们坐在办公室看资料、听汇报就可以解决的,要带着问题、带着思考下去,拜群众为师,以实践为课堂,到基层找办法。作为机关同志,这个基本功要常练,这个必修课要多补。

  从群众角度出发想问题办事情,最基本的是要把日常服务群众的每一件事办实办好。全市有企业登记注册、12315消费维权等对外服务窗口,每天都会收到群众的办事申请和维权诉求。这每一件事,哪怕再小,都牵着民心、连着口碑。我们服务得好不好,群众的感受都会藏在心底,留下印记。你付出真情真心,办了实事好事,群众就会发自内心点赞,群众的掌声就会为你响起。反之,就会心生怨气、口有怨言,就会为你喝倒彩、鼓倒掌。前不久,我在市县局长培训班上作了《学习浙江,感悟浙江》的讲话,将浙江同仁的“店小二”服务精神概括为“三有”,即有主动服务的姿态,有保姆式服务的定位,有专业服务的水准。我们要在机关内大力弘扬“店小二”服务精神,真正把群众当作客人,把听群众诉求当成一种情怀、一种责任、一种担当,坚持“客户导向”和“客户体验”,持续推进办事提速、服务提质,用更暖的温度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从群众角度出发想问题办事情,还要落实到谋划开展工作上,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老百姓最讲实际,他们最关注自己遭遇的切肤之痛、燃眉之急、后顾之忧,顺民心、合民意,就要多办他们最急的事,多做雪中送炭的事,让他们有更强获得感和幸福感。消费维权关乎民生,是全市的重要职责。我们背后站着近八千万的我省消费者,要当好他们的代言人,做到问题导向更明确,工作重点更聚焦,回应发声更及时。要针对消费者反映突出的问题,一个领域一个领域整治,一个行业一个行业规范,久久为功、驰而不息,不断擦亮我省放心消费的金字招牌。去年省消协针对南京市水务集团供水格式合同违约金条款问题提起全国首例垄断性行业公益诉讼,今年又先后组织了二手车、共享单车、民宿、旅游业、银行业、护眼灯等多个消费调查,对群众消费进行引导。这样的事情,群众欢迎、社会关注,我们要多做。老百姓心中有杆秤,群众评价是检视我们工作成效的最好镜子。我们要善于从群众的建议、怨言、批评中经常审视自己的工作得失,努力使各项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符合群众心愿。

  4.旗帜鲜明讲政治,必须提高政治觉悟,把政治纪律和规矩等刚性约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讲政治,是有刚性约束和底线要求的。我们常说,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就是要求我们在一些原则问题上,头脑特别清醒,眼睛特别明亮,态度特别鲜明,行动特别自觉,真正讲纪律、懂规矩、守底线。我们机关每位党员同志,都要自觉加强政治历练,锤炼坚强党性,使讲政治的要求由外部约束转化为内生自觉,关键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对待政治纪律要有执行力。政治纪律在党的所有纪律中是第一位的纪律。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具体说就是要做到“三个坚决”,即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坚决保证中央政令畅通。作为普通党员,要保持高度的看齐意识,真正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就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就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就坚决不做。贯彻中央和上级部署时,决不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能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同时,还要处理好组织和个人的关系。每个党员干部都要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要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时刻不忘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做到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纪律约束,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第二,面对各种考验要有政治定力。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方位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不再有革命战争时期那种生与死的抉择、血与火的洗礼,但是与非、真与假、正与邪、公与私、情与法、义与利的考验却同样严峻,这正是检验党员干部忠诚度的重要标尺。在当前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背景下,能不能坚守理想信念,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各种腐蚀诱惑面前,能不能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走好人生中的每一步?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里,能不能心明眼亮、明辨是非,不口无遮拦、不妄议大政、不信谣传谣?这些都需要我们用行动作出回答。党员同志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一定要保持坚强定力,在原则问题上一定要旗帜鲜明,不能有丝毫含糊和动摇。

  第三,履行岗位职责要有政治鉴别力。我们的所有工作,不仅涉及法律,也会涉及政治。比如,企业名称管理中有政治,有损于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名称就不允许使用;广告监管中有政治,习总书记明确指出“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经济检查中有政治,“扫黄打非”离不开全市的支持和参与。年初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张茅局长专门就茅台酒所谓“特供”问题责成有关地方加紧整改,这类广告宣传的导向问题,给党和政府形象造成严重伤害,必须坚决制止。作为全市的党员干部,一定要增强政治眼力和政治鉴别力,把好履职中的政治导向关,种好自己的“责任田”。

 

 

专题党课:“如何抓好落实”篇2

  同志们:

  走进群众,才能更多了解群众;融入群众,才能更好服务群众。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对群众有感情,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作为党员干部,就应自觉涵养根植人民、造福群众的理念,始终牢记和践行为民服务宗旨,认真践行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成为群众的一员,汲取营养、增长才干,积极担当,实干有为,成长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那么,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如何把自己当成群众的一员,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呢?今天,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作一交流。

  一、必须把握好“是什么”,准确理解新时代群众路线的基础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实践中,群众路线是制胜法宝之一,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为,把为人民谋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对新时代群众路线的总体概括和基本特征充分体现。

  (一)“一切为了群众”是中国共产党追求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从发展的动力、发展的平衡、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内外联动和发展的社会公平正义五个方面诠释了“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价值内涵。政治上,注重不断畅通民主渠道,维护人民各项权利,切实保障人民的监督权。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满自信和热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 坚持文艺服务于人民是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根本价值指向,人民是文艺创作的主体,人民的生活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根本来源,必须坚持倡导文艺的人民性,强调文学艺术的人民立场。社会建设方面,十八大以来实施的精准扶贫政策,促进全社会教育公平、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都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追求与努力。 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是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环境问题,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的根本指针,是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重要体现。

  (二)“一切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发展壮大的百年历程中,人民群众始终都是中国共产党坚实的依靠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历程中许多改革都是由基层群众自发推动、自下而上形成的,充分显示广大人民群众是推动改革的重要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根本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是对广大人民的实践进行调查,综合分析研究群众的关注、建议和观点,使之形成科学化、系统化的方针政策。“到群众中去”是指将从人民群众实践中形成的方针政策又放回到实践中去动员和宣传群众,变成群众的理性认识和自觉行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从温饱不足、总体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全面提高。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伴随着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如何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了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体现了党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的时代特征。

  二、必须把握好“为什么”,深刻认识群众路线的经验启示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从弱小走向强大,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一)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创新性发展。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奋斗历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的科学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创新性发展。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念,对群众路线的内涵、意义、践行路径等作出了新的论述,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理论。

  (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政治优势。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得到检验的经验总结,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必然逻辑,反映了党对自身建设认识的深化,体现了党对国家治理认识的深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课题。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百年大党,特别是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最厚重的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不断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党的使命之所在、价值之所在、生命之所在。

  (三)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重要法宝。马克.塞尔登在《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一书中,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延安道路”的基本经验归结为群众路线和民众动员。回顾党成立100年来的发展历程,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只要党的群众路线得到有效执行,党所领导的事业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并得以顺利发展。党的百年光辉历史,就是一部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和带领群众,共同为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懈奋斗不断胜利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密切联系群众,这就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战胜各种困难的制胜法宝。

  (四)群众路线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金钥匙。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阐述了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明确提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因此,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制度建构的人民立场,即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通过完善制度,保证人民群众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体地位,保证人民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是全面贯彻群众路线的制度保障。可见,国家治理体系的实践正是贯彻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才能展现出如此巨大的制度优势,才能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从而进一步坚定人民群众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和信心。

  三、必须把握好“怎样做”,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

  (一)要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融入群众葆初心。密切联系群众还是脱离群众,不仅是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问题,还是态度问题、感情问题,更是政治立场、政治本色问题。作为党员干部,一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要时刻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真正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要自觉贯彻群众路线。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心实意拜人民为师,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使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三要高度重视改善民生。要深入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悉心体味群众的喜怒哀乐,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让人民群众更多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四要提高群众工作本领。要深入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在密切联系群众上下功夫、在增进信任上下功夫、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在增强法制观念上下功夫、在搞好示范引导上下功夫、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上下功夫,不断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要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造福群众有作为。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真抓实干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途径。作为党员干部,一要在掌握实情上下功夫。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切实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找准制约发展的突出矛盾,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二要在真抓实干上下功夫。定下来的事情要雷厉风行、抓紧实施,部署了的工作要加强督查、一抓到底,重点任务要身先士卒、靠前指挥,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各项工作。三要在攻坚克难上下功夫。要直面困难、勇于担当,主动到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同干部群众一起研究办法、采取措施,努力打开工作局面。要在务求实效上下功夫,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积极进取又量力而行,坚决防止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短期行为和不良心态,不搞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和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多办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三)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赢得群众同甘苦。“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凝聚人心、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作为党员干部,一要永葆良好状态。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把握基本国情,牢记“两个务必”,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艰苦创业、不懈奋斗,不断开辟新的发展前景。二要永葆良好作风。要着力培养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的工作作风,精打细算,严格把关,削减一切不必要的开支,真正把有限的资金资源、财力物力用在刀刃上。三要永葆良好习惯。要自觉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陶冶高尚道德情操,培养健康生活情趣,审慎对待社会交往,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和奢靡之风,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同志们,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不管时代怎么变革、经济如何发展,“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民本理念不能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不能变。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情怀,牢记和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把群众认定的好事、实事,坚持不懈走下去、干下去,真心诚意把自己融入群众当中,确保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地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专题党课:“如何抓好落实”篇3

  同志们:

  《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坚持和加强党对组织工作的全面领导、推进组织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全面提高组织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条例》系统阐明党的组织工作的地位作用、指导原则、职责任务,深刻回答了事关组织工作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制定出台《条例》,目的就是把我们党一百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组织工作的丰富实践和成功经验总结好、坚持好、运用好,更好地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开创党的组织建设新局面。就如何开创党的组织建设新局面,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与大家作一交流。

  一、要在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上聚力突破。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政治领导力在党的执政能力中居于首要位置,必须把提高政治领导力作为党的建设的头等大事,切实抓紧抓好。要坚定政治信仰。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源于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过去,我们党有很强政治领导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无数像XXX、XXX这样的干部,他们视信仰高过头颅,“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党员干部有了坚定的政治信仰,就会忠诚于党和人民,就会产生“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就能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也才能对群众产生巨大政治感召力。要更加崇尚学习。我们党依靠学习创造了历史,更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必须更加崇尚学习、积极改造学习、持续深化学习,在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学习大国建设中提升政治领导力。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在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中树立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用以指导我们的工作。同时要努力学习各方面知识,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着力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切实提高政治领导的真本领。要强化责任担当。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是要通过个人来实现的,领导干部有担当是必要条件。目前,在个别党员干部身上,缺少担当仍然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事关大局原则、不当战士当“绅士”者有之,热衷于形式主义、习惯于官僚主义者有之,调门高、行动少者有之,当两面派、做两面人者有之……作为党的骨干,党员干部要勇于挑起时代重任,勇于投身复杂的斗争实践,自觉经受风浪考验和政治历练。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这才是党员干部应有的风采。

  二、要在不断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上聚力突破。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既需要与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一体推进,又需要聚焦新时代,立足新方位,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务求实效。要充分发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作用。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必须增强全党人民群众对新时代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认同和行动自觉。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不懈用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常学常新,不断提高全党的理论思维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要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党的理论主张“飞入寻常百姓家”,内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意志和自觉行动,引导和激发起人民群众为创造幸福生活而奋斗的强大力量。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实践没有止境,思想引领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必须始终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校准理论创新的时代坐标。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我国发展和党治国理政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持续拓展理论新视野、作出理论新概括,积极引领时代发展,凝聚思想共识。要着力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和影响作用。党的思想引领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党员干部的行为示范和思想影响。“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社会大众起着“风向标”“导航仪”作用。作为党员干部,既要当好理论武装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又要当好执行者和实践者,学在前,干在前。要涵养政治定力,练就政治慧眼,恪守政治规矩,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立场、敢于亮剑,确保党的思想政治领导。要用科学理论的强大真理力量和身体力行的强大人格力量感召群众,切实巩固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三、要在不断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上聚力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既需要与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社会号召力一体增强,又需要聚焦以下三个方面努力。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我们党历来讲,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拓展了群众路线的功能定位和使用范围。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体现,协商民主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体现。我们要用协商民主聚合广大人民群众的不同利益诉求,用民主集中制把这些诉求集中起来,找到最大公约数;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以“看不见的手”延伸“看得见的手”,用利益联结机制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贯通党治国理政“最后一公里”,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分散灵活办小事的效能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深化群团组织改革,坚持保障向上提升、服务向下扎根,使其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最大限度把各自联系的群众组织起来。要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首先,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要严把政治标准,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培养优秀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大专职党务工作者配备力度。其次,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要运用和发展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政治经济学”,在有条件的地方激活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发展功能,夯实文化功能,这样才能提升包括服务功能在内的整体功能,不断增强党在基层群众中的引领力、号召力、领导力。最后,通过人、财、物等党建要素的再配置,创新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提升基层党组织覆盖率。推动党的组织有效嵌入各类社会基层组织,党的工作有效覆盖社会各类群体,切实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要增强群众工作本领。要重视党员干部多岗位锻炼和提升通识教育水平,把党性教育、生活教育、知识技能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党员干部与群众手拉手、肩并肩、心连心的深厚感情。作为党员干部要善于解决群众关心的利益问题,通过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赢得群众的信任与信赖,最终把群众引导到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上去;善于与群众谈心谈话,经常对群众做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情绪疏导和情绪管理;善于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做群众工作,在个性化手段、“微”服务方式上下足功夫。

  四、要在不断增强党的社会号召力上聚力突破。

  党的社会号召力主要体现为党对社会各个阶层、不同群体、各方力量的号召能力,这种号召能力具体体现为影响能力、动员能力、引导能力和凝聚能力等。新时代,只有不断增强党的社会号召力,我们党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增强党的社会号召力应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发力。要以更加良好的形象增强党的社会号召力。党的良好形象本身就是党的社会号召力的重要源泉。一个政治方向正确、领导能力高强、自身素质过硬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其社会号召力自然就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在人民心中进一步树立起执政党的良好形象,从而使我们党在全体人民中拥有极强号召力。要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党的社会号召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决定了人民群众的社会诉求发生一系列新变化,人民群众产生许多“新刚需”:对更高水平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必然会对教育文化、就业收入、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提出新要求;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的需要,必然会对民主保障、法治建设、市场监管、社会治理、生态保护等提出新要求。只有更加精准地回应这种变化了的新需要、新诉求,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才能不断增强党的社会号召力。要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和手段增强党的社会号召力。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现代传媒日新月异,增强党的社会号召力既充满机遇,也面临挑战。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主动适应、积极应对社会发展变化,不断推动社会动员、社会引导基本理念与技术手段的创新,以创新的理念和手段应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

  同志们,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只有增强“四力”,才能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使我们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不断开创党的组织建设新局面。

专题党课:“如何抓好落实”篇4

  广大党员干部要勇斗风险、勇克难关、勇挑重担,在攻坚一线打头阵、破难题,敢于自我加压,稳步推进土地整备、市容环境提升等重要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下面是星星阅读网小编为您推荐市委书记七一专题党课:如何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

  同志们:

  在“七一”来临之际,由我为大家讲一堂专题党课,党课主题是旗帜鲜明讲政治。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省委决定在全省党员干部中开展“旗帜鲜明讲政治”专题学习培训,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书记在省管干部轮训班上,以“旗帜鲜明讲政治,做忠诚共产党人”为题,为省管干部上了一堂专题党课。根据省委的部署要求和我局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安排,下面,我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书记专题党课精神,围绕“如何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这一主题,结合全市实际,谈点个人的学习体会和认识,与同志们作个交流。

  1.旗帜鲜明讲政治,必须坚定政治理想,把“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追求落脚到立足岗位敬业奉献上

  我们每个党员入党时都宣过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这就是共产党人的政治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曾打过两个形象的比喻:一个是理想信念是“精神上的钙”,精神上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一个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总开关”,“总开关”不拧紧,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所谓“精神上的钙”,所谓“总开关”,就是要树立“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追求。在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理想高于天”,主要表现为牺牲奉献精神。面对枪林弹雨、血雨腥风,我们的革命先辈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铸就信仰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和忠诚的力量。方志敏在死囚牢里写下遗志:“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王若飞,在牢狱中说,“我为真理而生,为真理而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渣滓洞革命烈士何敬平,“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愿把这牢底坐穿”。与革命战争时期要求牺牲奉献不同,和平建设时期,“革命理想高于天”,更多地是表现为敬业奉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他强调,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

  我们党员同志,大多工作在普通、平凡的岗位上,面对的都是一些具体的甚至于琐碎的事情,看起来离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比较远,但事实上,理想是一步一步、循序渐进,通过一个个具体目标来逐步实现的,如果每位共产党员都把理想信念的坚定性体现在做好本职工作的过程中,按照党的要求,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完成好每一项任务,不断为党的事业添砖加瓦,我们的远大理想何愁不能实现?

  市直机关的党员同志,要始终做到心中有理想、脚下有行动,立足岗位敬业奉献。

  一要勤政,把心思用在想干事上。“革命理想高于天”,必定是对工作充满热情、对事业充满激情,凡事主动、凡事全力、凡事用心、凡事负责。精神懈怠、不在状态、得过且过、作风涣散,与共产党员的身份格格不入,甚至背道而驰。我们要经常对照共产党员的党性要求和公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自觉进行精神“体检”,看看自己在不在状态,有没有尽到职责。

  二要善政,把能力落在会干事上。对机关党员同志来说,就是要深刻把握机关工作特点和规律,熟练掌握机关工作方法和技能,真正知大势、懂全局,管本行、精业务,善谋善干、善作善成。学习是善政之本。当今时代,新事物、新知识层出不穷,变是唯一的不变,非学无以立身、非学无以立业。现在,知识更新的课堂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比如我们的“红盾思享会”微信群,大家可以在群里经常开展头脑风暴,日积月累,必有收获。

  三要优政,把功夫下在干成事上。所谓“优政”,是指工作的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而这一切离不开实干作风、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为什么有的同志成天忙忙碌碌、辛辛苦苦,成绩单上却没有亮点?对工作缺乏深入思考,抓不到点子上,是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平时要多思考工作、多琢磨问题,努力谋在关键处、抓到点子上,不断开拓创新,实现“优政”目标。

  四要廉政,把底线守在不出事上。习总书记指出,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无论做人还是做官都不能私心重,损公肥私不会有好形象,欲壑难填不会有好心境,违法乱纪不会有好下场。我们要严格自律,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做事,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前不久,局里组织开展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回头看”,对廉政风险点进行了全面梳理,各处室的后续防控措施要紧紧跟上,努力让廉政风险点变为廉政示范点。

  2.旗帜鲜明讲政治,必须强化政治责任,把部门工作深度融入全市发展大局

  讲政治的标准不是虚的、空的,而是具体的、实在的。对一个部门、一个系统来讲,一项重要的政治责任,就是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党的主张融入实际工作,把党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全市是政府×××的职能部门,我们开展工作,有一个立足职能进行“自转”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进行“公转”,“公转”决定“自转”的方向,赋予“自转”的动能。我们必须做到习总书记要求的那样,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后省委、省政府接连推出“创新40条”“富民33条”“人才26条”等政策措施。“两聚一高”,是当前全省最大的大局,我们一定要做到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服务“两聚一高”,我们曾提出“五有”要求(推进创新有实招、深化改革有担当、践行法治有作为、维权惠民有新路、加强党建有实效),年初工作会议又进一步明确了“一创三化六提升”的工作思路和措施,对此我们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恒心和韧劲,扎扎实实抓好落实。当前,有两个关键词需要我们在工作中注意把握。

  一是改革。×××书记一直强调,面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台一些临时性、救急性的政策都属于“浅刺激”“微刺激”,唯有改革才是真正能发挥长效作用的“深刺激”“强刺激”。改革的本质是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制度供给比要素供给更重要,好的制度可以吸引集聚更多更高端的资源要素。从一定意义上讲,现在区域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为改革的竞争,成为制度环境和制度供给的竞争。谁在改革上赢得先机,就能取得发展的主动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放管服”改革,在5月15日第五期县委书记工作讲坛上安排专题交流,推动改革落地。总的要求是,瞄准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创业创新活力最强“三个最”目标,更加彻底地“放”、更加有效地“管”、更加精准地“服”,以放为原则、不放为特例,以事中事后监管为原则、事前审批为特例,以不见面审批为原则、见面为特例。总的目标是“3550”,即企业3个工作日注册开业、5个工作日获得不动产权证、50个工作日内获得工业生产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全省有条件的地方力争6月底、其他地方8月底前实现。主要措施是,把“不见面审批”作为全省普遍的制度安排,推行“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我讲这些,就是帮助大家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全市的商事制度改革在“放管服”改革中一直发挥着“先手棋”和“当头炮”的作用,下一步要大力推行“方式任你选,三日内办结”的登记服务模式,认真落实窗口服务一次办、网上辅导网下办、全程在线网上办、名称预核自主办、远程事项就近办的“五办”措施,坚决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改革目标任务。

  二是品牌。我省以实体经济见长,是制造业大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发展先进制造业要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品牌化的方向,努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3月22日召开的全省制造业大会又进一步提出,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标准体系,实施品牌提升工程,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我省品牌”。品牌不仅为企业带来溢价和增值,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竞争力的核心体现。我省本土品牌不少,但知名品牌不多、国际识别度不高,总体上层次还偏低,有很大的提升发展空间。推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是我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切入点,也深受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年初工作会议上,我们部署了“一二三四”的商标品牌战略任务,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6月份世界地理标志大会和7月份“聚焦品牌、助力创新”系列活动举办在即,我们要抓紧做好各项准备,确保圆满成功,并以此为契机,在全省进一步营造商标品牌发展氛围,完善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社会互动的品牌建设生态系统,为创新发展铺就品牌成长之路。

  3.旗帜鲜明讲政治,必须站稳政治立场,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到各项工作中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历史的创造者。习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站稳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以民心为依归,落实到我们的具体工作中,就是要坚持从群众角度出发想问题办事情,让老百姓更多享受改革发展成果。每位党员同志都要躬身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真正做到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从群众角度出发想问题办事情,首先要密切联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党员干部开展工作的基本功和必修课。我们省级机关工作与企业和群众直接打交道不多,有些同志长期坐办公室,与我们的工作对象严重脱节,对群众愿望、群众诉求缺乏真实的了解和感受。有些同志特别是年轻同志,走到老百姓的家门口,可能连怎么称呼、怎么交流都是个问题,与群众根本说不上话、答不上腔。当年我在粮食局工作的时候,有在粮食局工作20年的同志竟连粮库“长”得什么样都不知道。我们常讲,坐在办公室都是难题,走到基层去都是办法。很多问题不是我们坐在办公室看资料、听汇报就可以解决的,要带着问题、带着思考下去,拜群众为师,以实践为课堂,到基层找办法。作为机关同志,这个基本功要常练,这个必修课要多补。

  从群众角度出发想问题办事情,最基本的是要把日常服务群众的每一件事办实办好。全市有企业登记注册、12315消费维权等对外服务窗口,每天都会收到群众的办事申请和维权诉求。这每一件事,哪怕再小,都牵着民心、连着口碑。我们服务得好不好,群众的感受都会藏在心底,留下印记。你付出真情真心,办了实事好事,群众就会发自内心点赞,群众的掌声就会为你响起。反之,就会心生怨气、口有怨言,就会为你喝倒彩、鼓倒掌。前不久,我在市县局长培训班上作了《学习浙江,感悟浙江》的讲话,将浙江同仁的“店小二”服务精神概括为“三有”,即有主动服务的姿态,有保姆式服务的定位,有专业服务的水准。我们要在机关内大力弘扬“店小二”服务精神,真正把群众当作客人,把听群众诉求当成一种情怀、一种责任、一种担当,坚持“客户导向”和“客户体验”,持续推进办事提速、服务提质,用更暖的温度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从群众角度出发想问题办事情,还要落实到谋划开展工作上,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老百姓最讲实际,他们最关注自己遭遇的切肤之痛、燃眉之急、后顾之忧,顺民心、合民意,就要多办他们最急的事,多做雪中送炭的事,让他们有更强获得感和幸福感。消费维权关乎民生,是全市的重要职责。我们背后站着近八千万的我省消费者,要当好他们的代言人,做到问题导向更明确,工作重点更聚焦,回应发声更及时。要针对消费者反映突出的问题,一个领域一个领域整治,一个行业一个行业规范,久久为功、驰而不息,不断擦亮我省放心消费的金字招牌。去年省消协针对南京市水务集团供水格式合同违约金条款问题提起全国首例垄断性行业公益诉讼,今年又先后组织了二手车、共享单车、民宿、旅游业、银行业、护眼灯等多个消费调查,对群众消费进行引导。这样的事情,群众欢迎、社会关注,我们要多做。老百姓心中有杆秤,群众评价是检视我们工作成效的最好镜子。我们要善于从群众的建议、怨言、批评中经常审视自己的工作得失,努力使各项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符合群众心愿。

  4.旗帜鲜明讲政治,必须提高政治觉悟,把政治纪律和规矩等刚性约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讲政治,是有刚性约束和底线要求的。我们常说,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就是要求我们在一些原则问题上,头脑特别清醒,眼睛特别明亮,态度特别鲜明,行动特别自觉,真正讲纪律、懂规矩、守底线。我们机关每位党员同志,都要自觉加强政治历练,锤炼坚强党性,使讲政治的要求由外部约束转化为内生自觉,关键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对待政治纪律要有执行力。政治纪律在党的所有纪律中是第一位的纪律。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具体说就是要做到“三个坚决”,即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坚决保证中央政令畅通。作为普通党员,要保持高度的看齐意识,真正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就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就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就坚决不做。贯彻中央和上级部署时,决不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能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同时,还要处理好组织和个人的关系。每个党员干部都要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要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时刻不忘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做到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纪律约束,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第二,面对各种考验要有政治定力。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方位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不再有革命战争时期那种生与死的抉择、血与火的洗礼,但是与非、真与假、正与邪、公与私、情与法、义与利的考验却同样严峻,这正是检验党员干部忠诚度的重要标尺。在当前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背景下,能不能坚守理想信念,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各种腐蚀诱惑面前,能不能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走好人生中的每一步?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里,能不能心明眼亮、明辨是非,不口无遮拦、不妄议大政、不信谣传谣?这些都需要我们用行动作出回答。党员同志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一定要保持坚强定力,在原则问题上一定要旗帜鲜明,不能有丝毫含糊和动摇。

  第三,履行岗位职责要有政治鉴别力。我们的所有工作,不仅涉及法律,也会涉及政治。比如,企业名称管理中有政治,有损于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名称就不允许使用;广告监管中有政治,习总书记明确指出“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经济检查中有政治,“扫黄打非”离不开全市的支持和参与。年初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张茅局长专门就茅台酒所谓“特供”问题责成有关地方加紧整改,这类广告宣传的导向问题,给党和政府形象造成严重伤害,必须坚决制止。作为全市的党员干部,一定要增强政治眼力和政治鉴别力,把好履职中的政治导向关,种好自己的“责任田”。

专题党课:“如何抓好落实”篇5

  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必须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性锻炼,洗涤思想尘埃,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如何做好新时代合格年轻干部的专题党课讲稿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党员、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在新发展阶段更加突出实践实干实效,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那么,作为年轻干部,如何淬炼过硬党性,做新时代合格年轻干部呢?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共同学习交流。

  一、什么是新时期党性修养的新内涵?

  党性修养是指一个共产党员要按照党性原则办事,自觉地对照自己、检查自己、改造自己,这是共产党员一辈子在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对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毕生追求的心理历程,即共产党人的心学。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必须正确要求自己,破除一己之私。时刻不忘记自己是一名党员,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是初心和使命;要善于做自己的思想工作,能够用科学发展和辩证的眼光看待、分析个人的得失;要具备严格的自律意识,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勤奋好学、学以致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密切联系群众,自觉接受监督,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筑牢廉洁自律的防线。

  (二)必须正确对待同志,践行待人以诚。有宽广的胸襟,善于团结同志,自觉维护团队精神的团结和谐。有容人容事的大气量,拥有一颗诚信之心,顾全大局,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相互谅解,相互包容,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主动“补台”,以自身的人格魅力赢得他人的信服和尊敬。

  (三)必须正确对待组织,怀有感恩之心。感怀组织的培养教育和监督,立场坚定,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始终保持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公道正派、纪律严明,办实事、讲实话、求实效,用心干事、专心谋事,勇于任事、善于成事,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回报组织、报答人民,在为党和人民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为什么要加强党性修养?

  实践证明,加强党性修养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事关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事关国家的兴旺与人民的福祉。奋进新征程,迫切需要广大党员特别是年轻干部驰而不息地强化党性修养,以坚强党性立身、立业、立言、立德。

  (一)加强党性修养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时代要求。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必须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性锻炼,洗涤思想尘埃,永葆先进本色,确保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党的自身建设上还存在一些不匹配、不适应的地方,一些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问题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和破坏性,特别是党风廉政上的一些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稍不注意就会反弹回潮、前功尽弃。因此,在全党在开启新征程的关键时刻,要继续发扬彻底的革命精神,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保持“赶考”的清醒,以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引领新的伟大社会革命。

  (二)加强党性修养是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刻认识到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回顾历史,一些政党在获得执政地位后,由于放松了党的建设和党性修养,逐渐丧失了革命性、先进性,失去了民心,最终走向衰亡。苏联共产党20万党员时夺取政权、200万党员时保卫政权、2000万党员时失去政权,历史教训极为惨痛,也极为深刻,从反面印证了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修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加强党性修养是每一名党员终身修养的功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为此,总书记告诫全党:党员的党性,不是随着党龄增长和职务提升而自然提高的,不加强修养和锤炼,党性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会降低,甚至可能完全丧失。因此,必须加强党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筑牢信仰之基、从政之基、廉政之基。

  三、如何加强党性修养?

  加强党性修养,是每一名党员的终身必修课,是党员干部改造主观世界的永恒主题。党性修养不会随着党龄的增加而自然增强,也不可能随着职务升迁而自然增强,而是需要时时警醒、不断锤炼。

  (一)要着力在深化理论武装上下苦功夫。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年轻干部要把加强理论武装摆在安身立命之本的高度,一要坚持在学习理论上舍得花精力。要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重点是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原原本本研读、原汁原味领会,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真理力量。二要坚持在学深悟透上舍得花精力。要不断提高对党的理论知识的领悟能力和运用能力,“挤”进去学、“钻”进学,做到常学常新、常思常明。三要坚持在深学笃用上舍得花精力。要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源泉动力,做到入脑入心、真学真信。四要坚持在融会贯通上舍得花精力。要不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反复思考,不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破解工作难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二)要着力在对党绝对忠诚上下苦功夫。“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是锤炼党性的核心内容。一要牢固树立政治理想。要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坚定站稳政治立场,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加强在实践中的政治历练,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自觉用正确的思想意识抵制错误的思想观念,努力做到自觉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方向、大势、全局。二要养成政治思维习惯。要善于从政治上观察、认识、分析、对待和处理问题。毫不动摇地讲政治,在政治信仰、方向、立场、价值、道路等根本问题上,保持头脑清醒,明辨是非正误。

  (三)要着力提升道德水平上下苦功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干部出问题,主要是出在‘德’上、出在党性薄弱上。”对领导干部的道德要求,不仅限于日常生活中的个人品德,而是有更高标准、更丰富的涵义。一要明大德。要对党忠诚、对组织坦诚、对群众热诚,在是非问题上旗帜鲜明,在诱惑面前立场坚定,不做阳奉阴违、搞“七个有之”的“两面人”。二要守公德。想问题、办事情多想想群众期望、多听听社会公论,不做自我陶醉而实质无益的蠢事,更不做以权谋私损害公共利益的坏事。三要严私德。要强化自我约束,洁身自好,摒弃非分之想,慎独慎微、慎言慎行、慎始慎终,塑造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和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四)要着力在敢于担当负责上下苦功夫。“责重山岳,能者方可担之”。年轻干部党性坚不坚强,就看关键时刻敢不敢担当。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的今天,年轻干部决不能想着当“太平官”,要保持敢闯敢试的锐气当“战将”“闯将”,脚踏实地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始终铭记自己肩上担当的责任。一要敢想敢干。各项工作都高位定标、量化指标,事争一流、唯旗是夺。二要真抓实干。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大力弘扬“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三要善作善成。对部署的任务、作出的决策,有一股钻劲、韧劲,盯住不放、一抓到底,做就做好、做则必成。

  (五)要着力增强斗争本领上下苦功夫。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作为年轻干部,必须绝不畏惧、绝不退缩,不怕牺牲、百折不挠,努力战胜一切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一要把准斗争方向。要提高见微知著的能力,科学预判潜在的风险,知道薄弱点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二要讲求斗争方法。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用好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有效力量,有理有利有节,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把握好时、度、效。三要提高斗争本领。要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主动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到改革发展主战场、维护稳定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六)要着力在严守清正廉洁上下苦功夫。清正廉洁是坚强党性的底色,是年轻干部做人的底气、做事的硬气、做官的正气,也是今后担负重任的“资格”。年轻干部是党和事业的接班人,越是春风得意,就越要如履薄冰。一要带头信仰法治。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认真学习法律,时刻遵守法律,严格依法办事,自觉将其作为履职尽责、安身立命最基本的要求;要坚持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党忠诚,干净干事;要自觉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真正把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要带头依法决策。遵循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加强决策的合法性审查,坚持集体决策;严格行政执法管理,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亲情执法。三要带头依法办事。要切实把法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要突出重点,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努力提高依法办事水平;要切实执行权责法定,明确履职责任和权力边界,落实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和责任清单,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四要带头依法用权。要自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始终做到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要自觉接受组织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习惯于在“聚光灯”下行使权力,习惯于在“放大镜”下开展工作。

  同志们,锤炼党性作风是一个党员的终身课题,永远在路上。年轻干部要把提高自身修养作为基础工程,始终牢记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第一约束是党的纪律,做无愧于新时代新使命的合格年轻干部。

专题党课:“如何抓好落实”篇6

  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党支部党课专题讲稿: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办公室工作。

  按照领导干部讲党课的有关要求。今天,我到咱们办公室党支部,与大家共同交流如果做好新时期办公室工作。我们大家都知道,办公室是一个单位的综合办事机构,处在承上启下、联系左右、沟通内外的枢纽地位,是一个单位的信息中心、参谋总部、后勤基地。那么办公室人员如何开展好工作呢?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期、不同岗位担任不同领导职务时,对办公室工作做出了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习近平总书记和宁德地县办公室的同志们谈心时指出:“对于办公室工作,我体会最深的有四个字,一是重,地位重要;二是苦,非常辛苦;三是杂,事务繁杂;四是难,难度很大”。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对省委办公厅提出了“激浊扬清、敬业乐业、乐在人和、力戒浮躁、贵耳重目、力求善读、戒奢节俭”28字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州市委办公厅指导提炼了“对党忠诚、马上就办、严谨认真、同心协力、无私奉献”的20字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央工作后,对中办干部提出了“五个坚持”重要要求:坚持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坚持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坚持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坚持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坚持廉洁自律的道德操守。

  从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中,我们能清晰地认识到办公室的地位、性质、作用和工作特点。总体上来说,办公室的定位可以提炼为“四最一中枢”,即为党委服务最核心,联系各方最广泛,保障党委工作最关键,在各机构运转中最核心,居于承上启下、协调左右的中枢位置,某种程度上说是党委的“参谋长”“总调度”“执行官”“大管家”。下面围绕个人多年体会和当前实际,围绕如何做好办公室工作以及办公室同志应该具备的能力素质和工作精神,谈三个方面的认识:

  一、精准把握五个定位,提升五个能力

  (一)把握枢纽定位,提升服务全局的能力。办公室肩负着聚合资源、凝聚智慧、合成力量,促进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使命。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一是分析形势要站位全局。只有用全面、长远的眼光分析看待问题,才能够把握大局、善谋全局。二是研究工作要站位全局。工作中之所以会顾此失彼,强调一个问题而忽视另一个问题,不能统筹推进,就是因为考虑工作时没有从整体出发。三是推进工作要站位全局。主动置身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工作全局,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提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二)把握参谋定位,提升辅助决策能力。为党委提供决策建议,并把领导的决策化为具体行动,是办公室的一项基本职能。要做到“三个善于”:善于调查研究、了解实情;善于分析研判、把握规律;善于归纳总结、建言献策。要做到“三个聚焦”:一要聚焦辅助决策作文章。围绕上级工作要求、党委重大部署、中心工作,酝酿超前、调查超前、推动超前、落实超前。二要聚焦领会领导意图作文章。对领导关心的问题,超前研究、主动思考;对领导暂时没有关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掌握动态,及时反映。三要聚焦准确把握时机作文章。到位不越位、理解不曲解、直言不讳言、参谋不掺和。

  (三)把握统筹定位,提升综合协调能力。办公室肩负着保证机关正常运转、保持上下左右联系畅通的重任。做好协调工作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既要有好的方式方法,又要有善于协调的能力。一要增强协调的主动性,当好“粘合剂”,要加强事前沟通,沟通在协调之前,协调在沟通基础之上。二要增强协调的灵活性,当好“润滑剂”,既要坚持原则,也要灵活应变,力求上下左右都满意,求大同存小异。三要增强协调的目的性,当好“推进剂”,事情不拖延,文件不积压,差错不发生。尽最大努力满足和适应领导的工作需求。

  (四)把握督办定位,提升推动落实能力。我们处于畅通决策执行的“神经末梢”,打通落实“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位置,务必要履行好抓落实的工作职责。抓落实不仅仅是督办科的工作,而是整个办公室的工作。各科室要结合各自的职责、方法、运行模式、工作特点,在督办推动落实上下足功夫。最好的抓落实是“一抓到底”,制定的每一份方案,出台的每一份文件,都必须坚持一抓到底、一以贯之,不能抓一抓松一阵、热一阵冷一阵。尤其要敢于“哪壶不开提哪壶”,对好的要积极推经验、做总结,对令行禁不止和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要打板子、促进度。

  (五)把握服务定位,提升精准保障能力。提升服务意识,服务既指在中心工作上的服务,也指具体事务上的服务。全体同志都要树立“精品意识”,发扬“工匠精神”,打造“三精”品牌:一是办精品文。按照最高标准、最优质量,不厌其烦、反复推敲。二是开精品会。会前充分准备、会务科学细致、会中服务规范、会议秩序井然、会后落实有力。三是做精品事。要有更高标准、自我加压。坚持“三勤、三快、三高、一保证”,即脑勤、手勤、腿勤,反应快、办事快、节奏快,高效率、高标准、高水平,保证领导和同志们交办的事情,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

  二、突出坚持“八讲八做”,凝聚思想共识

  (一)讲政治,做政治上、思想上坚定的明白人。这个要求对直接服务党委的办公室来讲,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们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求要更严,标准要更高。要坚守信仰,筑牢思想基础。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糊涂,在挑战考验面前不退缩。具体到工作上,首先体现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在精文减会上下足功夫。要政治敏锐,坚定立场。要不讲条件的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服从党委的领导和组织安排,确保政令高效畅通。

  (二)讲大局,做远观近察的清醒者。办公室工作琐碎繁杂,每天接触的事务千头万绪,既要有长远的考虑与观察,又要有现实的、近距离的思考。看起来做的是零碎的事,但是每件小事又与工作密切联系,又都是大事、要事。绝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处理事务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大局的角度去把握、去认识,去看待、去处理。要努力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把握形势谋大局,以“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气度和胸襟,不断提高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三)讲学习,做业精技能的奋斗者。既要紧紧抓住政治理论学习,又要围绕业务抓学习,也要围绕“想不到”和“想到做不到”这两个能力差距来学习。一要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应该有一种“知识恐慌”。每天拿出1个小时,看看报纸、新闻、书籍,思考些工作方面的问题,那一年365天,得学多少知识、想多少事,十年呢?二要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既要学理论、学政策,又要学业务知识。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实践学习,也要向领导和同事学习。三要增强学习的实效性。如果脱离工作实际去学,任何形式的学习都没有太大的意义。仗要怎么打,兵就怎么练。

  (四)讲责任,做严细实的表率。责任就是担当,落实责任、履行担当需要“严、细、实”,做到细致、精致、极致,以高度的责任心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地干好自己的工作,把好每一个环节,守住每一个关口,不容一丝马虎,不留一个漏洞,不出一个差错。要切实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在任何人面前、在处理任何事上,都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要知道“该我干什么和我该干什么”,不让领导布置的工作在自己手里延误,不让需要办理的事情在自己手中积压,不让差错在自己身上发生,不让来办公室办事的同志在自己这里受到冷落。

  (五)讲效率,做高质量、快节奏的践行者。办公室的工作,很多是应急性的,没有规律可循,要求的质量很高,速度很快,有很强的时效性,错过了时间,质量再高、做的再好,也没有了实际意义。一要在“快”上下功夫。突出效率导向,今日事今日毕,案无积卷、事不过夜,让“马上就办”成为工作主旋律。二要在“巧”上下功夫。马上就办不是蛮干、胡干、乱干,要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和主动性,做到日有安排、周有计划、月有盘点。三要在“动”上下功夫。要争当复合型人才,多动脑、多动手、多实践,以勤奋造就熟练、靠熟练提高悟性、用悟性引发共鸣。

  (六)讲团结,做和衷共济的亲密战友。无数次的实践证明,团结出人才,团结出效率,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大家在一个单位共事,是一种缘分,更是难得的战友情谊,我们一定要顾大局、讲团结,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享资源,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遇事多沟通、处事多商量,多比责任、比能力、比奉献,少比职务、比资历、比待遇,始终保持一种奋发向上、和谐共事的团队精神。绝不允许出现当面一套、背地一套,台上握手、台下踢脚的现象。要坚决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

  (七)讲规矩,做令行禁止的模范。对于直接为党委服务的中枢机构,守纪律、讲规矩尤为重要,要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突出抓好纪律作风建设、规范化建设活动,健全完善设计科学、全面覆盖、标准统一、程序规范、上下贯通的工作标准体系,为机关和基层机关树立标杆。

  (八)讲廉洁,做党性原则的坚守者。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尽管办公室是“清水衙门”,但办公室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一定程度上也会产生岗位廉政风险。我们每个同志都要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要“慎权”,决不能把职责范围看作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变成“水泼不进、针扎不入”的自留地。要“慎欲”,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吃的不吃、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要“慎独”,在8小时以外也要保持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做到上班下班一个样、有人监督没人监督一个样。

  三、培育“四种精神”,塑造窗口形象

  (一)要有“重”大任务“冲得上”的担当精神。办公室地位很重要,需要建设一支敢于担当、能打硬仗、善打胜仗,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的赢的过硬队伍。办公室的同志都要珍惜办公室这一工作、学习、锻炼和奉献的平台,勇于挑重担子、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在办文办会办事的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重大安保历练中积累经验。越是重大关头、关键时刻,越能锻炼干部、考验干部,也越能识别干部,希望大家不断叩问、检视、锤炼初心,不断体悟、激扬、砥砺使命,牢固树立“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理念,坚决做到“千磨万击还坚韧,越是艰险越向前”。

  (二)要有清“苦”环境“忍得住”的奉献精神。我们每一个科室、每一个同志都很辛苦,干不完的事,忙不完的件,加班加点是工作的常态,有的同志节假日也难得休息,工作强度很大。文字工作既是“流汗水、喝墨水、没油水”的清苦岗位,也是“节日无假、假日无闲、熬夜加班的累人岗位”,只有信念坚定了、理想树牢了,才会“忙并快乐着”,艰苦也是美的、付出也是甜的。大家要正确处理好名与利、得与失、苦与乐的关系。树立“忍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关键时刻能打仗、打胜仗”的工作理念和作风,真正静下心来、沉下心来干工作。

  (三)要有“杂”乱工作“静得下”的沉稳精神。办公室工作,上至国家大事、下至室内卫生,事事都要操心。既要服务厅领导,又要服务基层民警,既掌握着核心机密,又了解着社情民意,什么都要参与,万事都要了解,每天都要处理几十件甚至上百件的事情。越是事务繁杂,越是没有头绪,越要沉着冷静,要有一种“大将风度”,处变不惊,临乱不慌,在沉着冷静中理出工作思路,突出重点服务。什么是重点?领导关注的热点就是重点,推进工作的难点就是重点。强调重点并不等于不顾其他,应该说办公室工作无小事,如果顾此失彼,同样会给全局带来负面影响。

  (四)要有困“难”面前“绷得住”的抗压精神。“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秘书写稿时,欲知笔耕苦与乐,甘为他人作嫁衣”,这就是办公室的真实写照。办公室工作是全方位、开放型的。要把握好轻重缓急,做到不遗漏、不误事,确也很费脑筋。同时,日常事务繁多,出成绩时可能是无名英雄,寂寂无闻;在遇到问题时,可能成为矛盾的焦点。面对困难,有两种心态:一种是看不到机遇,自艾自怜、止步不前;一种是勇敢地迎接挑战,化压力为动力,攻难克坚、奋勇向前。我希望同志们都要保持第二种心态。幸福始终是奋斗出来的,成功始终垂青有准备的同志。

专题党课:“如何抓好落实”篇7

  要严明工作纪律,要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不下班不迟到早退,擅自离岗。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如何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党课讲稿。

  今天报告的题目是《如何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什么是高质量发展的定义和衡量标准?从个人角度看,人们都希望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富裕的生活。从宏观经济角度看,第一,我们希望经济高质量增长;第二,我们希望老百姓能有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去享受生活;第三,我们要避免出现系统性、全局性的金融危机。

  什么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志?第一,经济在任何时候都能以潜在增长率增长。第二,避免系统性、全局性的金融危机。第三,产业不断升级。产业的不断升级意味着劳动生产率在提高。也就是说,单位时间里创造出来的价值越多,我们享受闲暇的时间也就越多。同时,产业不断升级还可以让我们的消费升级。第四,人们的生活环境要好。第五,社会和谐。

  一、市场机制是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基础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市场机制为什么好?现在世界上经济运行比较好的国家,基本都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市场经济有两大基本机制:一是价格机制;二是竞争机制。

  经济为什么能自动运行?市场经济由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因素构成。当供求平衡时,我们认为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既没有生产过剩,也没有商品短缺。如果某一时刻,经济没有出现均衡,比如,在某一时期,经济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这时怎么办?供大于求,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企业想卖出更多东西,但是需求没那么大。这种情况下,企业间就会展开竞争,竞争的结果就是谁要价低谁就能把东西卖出去。最后,随着价格的步步降低,厂商愿意供给的量也会减小,同时,消费者愿意购买的量在增加,于是供求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小,最后实现了供求平衡。

  在上面的情况里,一方面是厂商间的竞争,导致价格的下跌;另一方面是价格本身也能灵活调整。也就是说,厂商之间的竞争并不一定导致价格下跌。如果价格下跌与竞争机制能一起发挥作用,供求平衡也可以实现。

  再看供小于求的情况。比如,在某一时刻,厂商愿意卖的商品量小于消费者愿意买的量。这样就会在消费者间出现竞争。也就是说,消费者谁出价高谁就可以买到商品。随着价格上涨,厂商愿意卖的数量越来越多,消费者愿意买的数量越来越少,供求之间的缺口也越来越小,最终也实现了均衡状态。

  在经济市场里,价格机制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能使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状态和均衡状态。

  市场经济是能完美自动运行的机制。现在,世界各国均非常重视市场经济的基础性的作用。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是什么?除了能够实现供求自动平衡外,它还能让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达成一致。西方经济学认为,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时,只要符合道德规范、遵纪守法,他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就可以推进宏观经济的发展。

  比如,一个企业家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开始生产电脑,如果他想把电脑卖出去,就必须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与别的企业竞争。他生产出来合适的产品,然后卖给消费者,让消费者购买到优质的产品,这本身对消费者来说是有消费者剩余的。消费者剩余是什么?当消费者购买东西时,消费者从这个商品上得到的满足程度,大于他付出的价格,这就是消费者剩余。

  对企业来说,按某个价格把东西卖出去,企业赚了利润,也得到了个人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其实也满足了社会需要。同时,他想与别的企业竞争,就要想方设法降低投入品的消耗,也就是降低成本。当然,企业在生产中完全没有浪费很难做到。

  在这个情况下,由于买卖双方达到平衡,也就是厂商愿意出售的数量恰好等于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买卖双方的愿望都得到了满足,社会实现了和谐。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被认为是十分完美的经济机制。总结来说,就是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既没有生产过剩,也没有商品短缺;每个人的愿望都得到了充分满足;资源得到了充分有效利用;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完美一致;个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也最大限度促进了公共利益。

  但实际上,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运行都没有十分完美的,因为经济中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失灵和摩擦。但不管怎么说,市场经济是目前世界各国经济运行的基础机制,在市场经济不能完美运行的地方,还需要政府做弥补。

  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一方面要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弥补市场失灵,为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要素或者条件。

  什么是潜在增长率?潜在增长率是所有要素都被充分利用情况下的经济增长率,也就是充分就业状况下的经济增长率。潜在增长率是经济生产能力的增长率,经济的生产能力又被称为潜在产出。

  经济的生产能力取决于哪些因素?取决于技术水平、可用资源、制度安排,尤其是微观层次上的管理能力。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中,各种资源供给是有限的。但对外开放恰恰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本国缺少要素情况。另外,对外开放还能帮助引入物美价廉的外部优质资源,最重要的是能打破本国资源对本国经济增长的约束。同时,对外开放可以强化竞争机制,倒逼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所以,在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中,首先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二、产品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保证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基本都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各国提出的解决办法都是扩大需求。扩大需求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需求;二是通过科技进步中的产品创新来扩大需求。如果我们要实现高质量经济增长,就必须有高质量的需求。

  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经济的均衡产出取决于需求层面。需求包括四部分: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需求、政府需求。在进行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时,一般都会关注消费、投资、出口。

  什么是政府需求的特点?政府需求有一部分是刚性的,比如政府为了维持自己的运行所需要的各种支出,这部分变化不大。变化大的部分恰恰是用来调节宏观经济的。调节宏观经济一般都是逆周期而动。什么是逆周期而动?就是非政府需求的运行周期。非政府需求如果过旺,可能会导致经济中出现通货膨胀,这个时候政府就该压缩自己的需求。相反,如果非政府需求低迷,这时可能会导致经济产出下降、经济衰退,这时政府应当扩大自己的需求,使得社会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因此,政府的这一部分需求,恰是随着非政府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只不过变化是反方向变化。所以,我们在分析宏观经济形势时,尤其是分析宏观经济的自然走势时,一般都关注非政府需求。在非政府需求里,出口的效果是最好的。投资的质量决定于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率,预期收益率越高,意味着这个投资项目的质量越高。投资项目的质量越高,意味着这笔贷款成为不良贷款的可能性越小,银行出现危机的可能性也越小。进而,宏观经济出现危机的可能性当然就越小。

  决定消费需求质量的因素是效用。效用是消费者从消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上所得到的满足程度。一个人从一个消费品上得到的满足程度越大,那么他愿意付出的价格就越高。他愿意付出的价格越高,生产企业的收益率就越高,经济就越健康。所以消费的质量取决于消费的效用。我们发现,经济的高质量需求,最终取决于高质量的消费。因为消费质量高,意味着对消费者的效用高。消费者愿意花大价钱去买商品,就能让企业更愿意投资生产。这时,因为消费者愿意花大价钱去买商品,所以企业的收益率也就比较高,这就提高了优质消费需求和优质投资需求。

  刚才说过,扩大需求的方式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是当今各国经常用到的方式。但是,以上方式并不能保证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实际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出来的需求是劣质需求。

  以货币政策为例,货币政策是通过降低利息率来扩大投资的,随着利息率的降低,投资的确能被刺激出来,但是刺激出来的需求的质量会越来越差。比如,现在利息率是10%,这意味着预期收益率在10%以上的项目才会被采取,如果利息率降到8%,收益率在8%到10%之间的项目也都可以被采取了。这时,投资是被刺激出来了,但刺激出来的投资收益率,也就是投资质量却越来越低。

  再看财政政策。且不说财政政策本身刺激出来的需求质量有多高,光财政政策本身所引发的政府债务问题就必须十分警惕。

  扩大需求的另外一个办法是产品创新。有新的消费品时,这种商品给老百姓带来的效用是比较高的。这时,老百姓愿意花大价钱去买它,于是就出现了优质的消费需求和优质的投资需求。比如,计算机、无线通信都曾经是新产品,这些新产品很显然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它们都曾经是消费热点。当一种商品本身是消费热点时,生产它们的收益率就会很高,相关厂家利润率就会很高。所以,产品创新是产能过剩背景下高质量发展的保证。

  以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为例。我的观点是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经济发展质量下降。往回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在尖端武器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他在开发新武器时,计算机也被开发出来了。二战之后又是冷战,美苏两个阵营展开了军备竞赛,而这个军备竞赛的主战场就是太空。在太空竞赛的过程中,一批批的科技成果出现,并越来越成熟,当它们被用于民间时,就形成了新产品,进而拉动了经济增长。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就是当初非常杰出的新产品代表。在这些新产品的拉动下,发达经济体经历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经济高速增长。1991年苏联解体,在这之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没有了竞争对手后,美国在尖端武器的研发方面,从精神上开始懈怠,并且投入也开始减少,因此产品创新的速度就降了下来。到了2000年,美国在冷战期间积累的科技潜力被挖掘殆尽,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于是,美国就开始通过货币政策来扩大需求。

  当时,美国经济的增长率低的时候只有百分之二点几,高的时候在百分之四以上。这个增速对当时的美国来说已经相当高了。也就是说,美国出现了高利率、高增长的组合。按照正常的宏观经济学观点,高增长应该与低利率是一个组合,利率低的时候投资就旺盛,就能推进经济高增长。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与正统的宏观经济学的惯例不一致。为什么?因为当时美国实现的是高质量的增长。

  为什么高质量增长会出现这样的组合?首先要搞清楚投资和利率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谁是因,谁是果。在正统的宏观经济学教科书里,利率是因,投资是果,随着利率的下调,投资需求会增加。但问题是,有没有可能投资是因,利率是果?其实是有这个情况的,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恰恰就是这样。那时,美国经济中有大量的新消费品,于是就有大量的新消费热点。当时的企业都很想赚钱,所以到处找资金投资,这就导致资金需求增加,进而导致利率上升。同时,投资增加还导致了经济的高增长,所以,出现了高利率、高增长的政策组合。

  2000年,美国经济开始衰退,没有新产品了,这时美联储就使劲印钱,这就导致美国的利率调在2003年前后仅为1%左右。大家想一想,利率降低之后,确实能扩大投资需求,但扩大出来的投资需求的质量怎么样?假如,利率在5.25%时,收益率5%的项目都是差项目,没人投;利率是1%的时候,收益率2%的项目就是好项目了。所以,我们可以想到,低利率刺激出来的投资质量有多差。

  由于,美联储使劲印钱,最后沉淀在了银行体系中,银行拿着钱贷不出去。为什么贷不出去?因为企业不需要。企业为什么不需要?因为企业不知道生产什么产品,也就是经济发展中缺乏新的消费热点,所以钱就砸在了银行的手里。

  于是,美国政府希望每个美国家庭能有一套自己的住房,这样银行家就高兴了。为什么?因为买房需要贷款。这时,银行开始想方设法发放住房贷款。但经银行调查发现,当时还没有住房的美国家庭要么收入太低,付不起月供;要么没钱,付不起首付;要么信用记录太差,按正常的贷款条件不能贷款。于是,美国的银行家想了一招,就是降低贷款条件。贷款条件降低后,许多美国家庭就满足了条件。这时银行发放的贷款就是著名的次级贷款。

  当时,银行想方设法降低贷款条件,把首付通过种种手段降到了几乎为零的地步,好多美国家庭买了房之后,发现月供占到自己家庭总收入的60%左右,这意味着这些家庭的财务状况非常窘迫,禁不住一点打击。但在这种次级贷款的刺激下,美国的住房投资大幅度增加,于是美国经济迅速从危机中走了出来。2004年,美国的经济增长率恢复到了3.5%左右,但跟这个经济增长率结伴而来的是美国的高通胀。

  通货膨胀率高了,美国人认为经济过热了。经济过热就要解决这个问题。西方宏观经济学认为,经济过热是因为需求过旺,既然如此,那把需求压回去就。怎么压回去?当初怎么扩需求的,反过来做就行。扩需求时采取的政策是降息,现在加息就行。于是,2004年6月,美国加息,一直加到了2006年6月。在这两年时间里,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从1%被加到了5.25%。结果,在利息率为1%的时候,美国贷款的家庭基本上都能还得起月供,但利率达到5.25%的时候,好多美国家庭就付不起月供了,于是就断供,一断供,美国次贷危机就爆发了。这就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过程。

  2000年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小分水岭,在此之前,美国的经济是高增长、高利率,这种增长是由新产品拉动的,所以这是高质量的增长。2000年之后,美国的经济增长是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拉动的,尤其是货币政策,结果,货币政策刺激出来的是劣质需求,最终把美国经济引入了一场次贷危机,而这个次贷危机严重到把整个世界经济都拖入了金融危机。所以,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我们只能依靠不断出现的新产品,只要有新产品,经济就有高质量的消费需求。高质量的消费需求能吸引来高质量的投资需求,从而使得经济可以高质量增长,进而避免系统性、全局性金融危机的出现。

  三、降低成本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手段

  在全球经济低迷的状态下,我国经济该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前面提到,产品创新是产能过剩背景下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保证。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源就在于产品创新的速度降了下来,因此,要让全球经济从这次危机中走出来,就需要一次能带来新的消费热点的科技革命。但问题是,现在我们还看不到这样的科技革命出现。所以,在新产品不足的情况下,整个世界经济的总市场规模基本不会变,全球经济很难实现高速增长。

  所以,全球经济要想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各国都要想办法降成本。为什么要降成本?因为总的市场规模已经确定了,在没有新产品的情况下,大家卖的都是老产品,老产品的价格上不去,企业要想赚钱只能降成本。谁的成本越低,谁的竞争力就越高,谁就能够抢到更大的一块“蛋糕”。于是,各国都在供给侧做文章。我们现在也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四、产业升级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现在,我们要不断实现产业升级。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我们的要素结构也在变化。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有丰富的劳动力。所以,那时中国的产业是以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代表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的收入水平越来越高,储蓄总额也越来越大,当这些储蓄变为投资后,中国经济的资本密集度就越来越大,这是产业升级的过程。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要素结构还在发生变化。现在,中国已经出现了劳动力短缺。如何判断经济中存在不存在劳动力短缺?最简单的办法是数数。也就是说,当岗位数和劳动力人数差不多的话,就意味着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是平衡的。如果劳动力人数多余岗位数,就会出现失业。如果岗位数大于劳动力总数,就会出现劳动力短缺。

  中国从2003年开始出现了“民工荒”。这是低端劳动力短缺的标志。当然,我们在这段时间还出现了大学生过剩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产业结构的调整跟不上劳动力素质的变化。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会消失。

  对中国来说,我们的资金越来越丰裕,外汇越来越丰裕,技术水平越来越高,管理水平越来越高,对外开放度越来越大,引进国外技术、资金、管理的能力越来越强,这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要素结构。结构改变后,产业升级是不可避免的。产业升级,说明以前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现在开始生产资金密集型产品;以前用劳动密集型技术生产产品,开始越来越多采用资本密集型的方式生产。于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就导致产业的不断升级。

  产业升级意味着企业生产的产品附加值越来越大。附加值大了,意味着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生产同等数量的产品,所需要的时间变短了。那么,劳动者就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实现了有钱和有闲。另一方面,随着产业不断升级,本国经济能够生产出来的优质消费品的种类越来越多。也就是说,老百姓享受到的商品,从数量、种类上变得越来越多,产品质量变得越来越高。这是产业升级的好处。随着产业升级,单位劳动力的附加值越来越大,于是,人们就越有可能享受更多的闲暇。闲暇本身是个正常品,甚至是奢侈品。因为,有闲一直是每一个劳动者的梦想。

  休闲慢慢成为正常品,甚至奢侈品,还意味着中国老百姓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发生了变化。以前,随着收入增加,老百姓愿意多工作,这时劳动者的劳动供给量跟工资水平正相关。此外,劳动力供给还有个期待效应,就是随着工资的增加,人们越来越愿意多享受一些闲暇,少参与工作。当期待效应大到一定程度,可以抵消收入效应的时候,老百姓的劳动力供给就减少了。这时,如果工资再增加,期待效应将会大于收入效应,这样就会导致随着工资的增长,劳动力供给反而减少,这就是劳动力供给与工资水平之间的关系,它是变化的。高品质的经济表现,第一要有钱;第二是有闲;第三是健康。

  五、生活环境是高品质生活的保障

  人们不仅需要收入增长,同时还希望有更多闲暇,去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当然,人们更希望能够健康地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不管人们要享受什么样的生活,都是在一个给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里生产、生活的。所以,环境质量就成为我们生活质量的保证之一。在绿色发展过程中,人们还希望能实现消费安全。比如,人们希望能吃到绿色食品。

  现在,全球变暖问题受到了全世界各国的重视。于是,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世界各国追求的目标。中国最近也把这两个目标写入了发展规划。这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进一步要求。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我们的经济高质量增长和老百姓的高品质生活构成了影响。我们要构造一个良好的机制,比如,我们要让市场经济发挥基础性作用。因为,市场经济本身能协调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同时,还能通过竞争机制协调不同当事人之间的行为。

  中国的经济发展要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消除要素流动的障碍。尤其是劳动力要素的自由流动要打开。这个流动包括劳动力在区域之间的流动,在行业之间的流动,在城乡之间的流动。我们要让劳动者自由去选择,自由去流动。我们还要允许农村人口自由迁入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比如,一个劳动力在农村从事农业,可能一年只有五千块钱收入,如果这个劳动力到了城里,他可能一个月就挣五千块钱,一年就是六万块钱。这对宏观经济来说,GDP也能增加。

  谢谢大家。

专题党课:“如何抓好落实”篇8

 

  今天报告的题目是《如何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什么是高质量发展的定义和衡量标准?从个人角度看,人们都希望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富裕的生活。从宏观经济角度看,第一,我们希望经济高质量增长;第二,我们希望老百姓能有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去享受生活;第三,我们要避免出现系统性、全局性的金融危机。

  什么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志?第一,经济在任何时候都能以潜在增长率增长。第二,避免系统性、全局性的金融危机。第三,产业不断升级。产业的不断升级意味着劳动生产率在提高。也就是说,单位时间里创造出来的价值越多,我们享受闲暇的时间也就越多。同时,产业不断升级还可以让我们的消费升级。第四,人们的生活环境要好。第五,社会和谐。

  一、市场机制是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基础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市场机制为什么好?现在世界上经济运行比较好的国家,基本都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市场经济有两大基本机制:一是价格机制;二是竞争机制。

  经济为什么能自动运行?市场经济由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因素构成。当供求平衡时,我们认为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既没有生产过剩,也没有商品短缺。如果某一时刻,经济没有出现均衡,比如,在某一时期,经济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这时怎么办?供大于求,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企业想卖出更多东西,但是需求没那么大。这种情况下,企业间就会展开竞争,竞争的结果就是谁要价低谁就能把东西卖出去。最后,随着价格的步步降低,厂商愿意供给的量也会减小,同时,消费者愿意购买的量在增加,于是供求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小,最后实现了供求平衡。

  在上面的情况里,一方面是厂商间的竞争,导致价格的下跌;另一方面是价格本身也能灵活调整。也就是说,厂商之间的竞争并不一定导致价格下跌。如果价格下跌与竞争机制能一起发挥作用,供求平衡也可以实现。

  再看供小于求的情况。比如,在某一时刻,厂商愿意卖的商品量小于消费者愿意买的量。这样就会在消费者间出现竞争。也就是说,消费者谁出价高谁就可以买到商品。随着价格上涨,厂商愿意卖的数量越来越多,消费者愿意买的数量越来越少,供求之间的缺口也越来越小,最终也实现了均衡状态。

  在经济市场里,价格机制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能使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状态和均衡状态。

  市场经济是能完美自动运行的机制。现在,世界各国均非常重视市场经济的基础性的作用。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是什么?除了能够实现供求自动平衡外,它还能让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达成一致。西方经济学认为,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时,只要符合道德规范、遵纪守法,他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就可以推进宏观经济的发展。

  比如,一个企业家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开始生产电脑,如果他想把电脑卖出去,就必须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与别的企业竞争。他生产出来合适的产品,然后卖给消费者,让消费者购买到优质的产品,这本身对消费者来说是有消费者剩余的。消费者剩余是什么?当消费者购买东西时,消费者从这个商品上得到的满足程度,大于他付出的价格,这就是消费者剩余。

  对企业来说,按某个价格把东西卖出去,企业赚了利润,也得到了个人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其实也满足了社会需要。同时,他想与别的企业竞争,就要想方设法降低投入品的消耗,也就是降低成本。当然,企业在生产中完全没有浪费很难做到。

  在这个情况下,由于买卖双方达到平衡,也就是厂商愿意出售的数量恰好等于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买卖双方的愿望都得到了满足,社会实现了和谐。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被认为是十分完美的经济机制。总结来说,就是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既没有生产过剩,也没有商品短缺;每个人的愿望都得到了充分满足;资源得到了充分有效利用;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完美一致;个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也最大限度促进了公共利益。

  但实际上,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运行都没有十分完美的,因为经济中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失灵和摩擦。但不管怎么说,市场经济是目前世界各国经济运行的基础机制,在市场经济不能完美运行的地方,还需要政府做弥补。

  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一方面要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弥补市场失灵,为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要素或者条件。

  什么是潜在增长率?潜在增长率是所有要素都被充分利用情况下的经济增长率,也就是充分就业状况下的经济增长率。潜在增长率是经济生产能力的增长率,经济的生产能力又被称为潜在产出。

  经济的生产能力取决于哪些因素?取决于技术水平、可用资源、制度安排,尤其是微观层次上的管理能力。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中,各种资源供给是有限的。但对外开放恰恰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本国缺少要素情况。另外,对外开放还能帮助引入物美价廉的外部优质资源,最重要的是能打破本国资源对本国经济增长的约束。同时,对外开放可以强化竞争机制,倒逼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所以,在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中,首先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二、产品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保证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基本都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各国提出的解决办法都是扩大需求。扩大需求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需求;二是通过科技进步中的产品创新来扩大需求。如果我们要实现高质量经济增长,就必须有高质量的需求。

  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经济的均衡产出取决于需求层面。需求包括四部分: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需求、政府需求。在进行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时,一般都会关注消费、投资、出口。

  什么是政府需求的特点?政府需求有一部分是刚性的,比如政府为了维持自己的运行所需要的各种支出,这部分变化不大。变化大的部分恰恰是用来调节宏观经济的。调节宏观经济一般都是逆周期而动。什么是逆周期而动?就是非政府需求的运行周期。非政府需求如果过旺,可能会导致经济中出现通货膨胀,这个时候政府就该压缩自己的需求。相反,如果非政府需求低迷,这时可能会导致经济产出下降、经济衰退,这时政府应当扩大自己的需求,使得社会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因此,政府的这一部分需求,恰是随着非政府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只不过变化是反方向变化。所以,我们在分析宏观经济形势时,尤其是分析宏观经济的自然走势时,一般都关注非政府需求。在非政府需求里,出口的效果是最好的。投资的质量决定于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率,预期收益率越高,意味着这个投资项目的质量越高。投资项目的质量越高,意味着这笔贷款成为不良贷款的可能性越小,银行出现危机的可能性也越小。进而,宏观经济出现危机的可能性当然就越小。

  决定消费需求质量的因素是效用。效用是消费者从消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上所得到的满足程度。一个人从一个消费品上得到的满足程度越大,那么他愿意付出的价格就越高。他愿意付出的价格越高,生产企业的收益率就越高,经济就越健康。所以消费的质量取决于消费的效用。我们发现,经济的高质量需求,最终取决于高质量的消费。因为消费质量高,意味着对消费者的效用高。消费者愿意花大价钱去买商品,就能让企业更愿意投资生产。这时,因为消费者愿意花大价钱去买商品,所以企业的收益率也就比较高,这就提高了优质消费需求和优质投资需求。

  刚才说过,扩大需求的方式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是当今各国经常用到的方式。但是,以上方式并不能保证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实际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出来的需求是劣质需求。

  以货币政策为例,货币政策是通过降低利息率来扩大投资的,随着利息率的降低,投资的确能被刺激出来,但是刺激出来的需求的质量会越来越差。比如,现在利息率是10%,这意味着预期收益率在10%以上的项目才会被采取,如果利息率降到8%,收益率在8%到10%之间的项目也都可以被采取了。这时,投资是被刺激出来了,但刺激出来的投资收益率,也就是投资质量却越来越低。

  再看财政政策。且不说财政政策本身刺激出来的需求质量有多高,光财政政策本身所引发的政府债务问题就必须十分警惕。

  扩大需求的另外一个办法是产品创新。有新的消费品时,这种商品给老百姓带来的效用是比较高的。这时,老百姓愿意花大价钱去买它,于是就出现了优质的消费需求和优质的投资需求。比如,计算机、无线通信都曾经是新产品,这些新产品很显然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它们都曾经是消费热点。当一种商品本身是消费热点时,生产它们的收益率就会很高,相关厂家利润率就会很高。所以,产品创新是产能过剩背景下高质量发展的保证。

  以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为例。我的观点是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经济发展质量下降。往回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在尖端武器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他在开发新武器时,计算机也被开发出来了。二战之后又是冷战,美苏两个阵营展开了军备竞赛,而这个军备竞赛的主战场就是太空。在太空竞赛的过程中,一批批的科技成果出现,并越来越成熟,当它们被用于民间时,就形成了新产品,进而拉动了经济增长。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就是当初非常杰出的新产品代表。在这些新产品的拉动下,发达经济体经历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经济高速增长。1991年苏联解体,在这之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没有了竞争对手后,美国在尖端武器的研发方面,从精神上开始懈怠,并且投入也开始减少,因此产品创新的速度就降了下来。到了2000年,美国在冷战期间积累的科技潜力被挖掘殆尽,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于是,美国就开始通过货币政策来扩大需求。

  当时,美国经济的增长率低的时候只有百分之二点几,高的时候在百分之四以上。这个增速对当时的美国来说已经相当高了。也就是说,美国出现了高利率、高增长的组合。按照正常的宏观经济学观点,高增长应该与低利率是一个组合,利率低的时候投资就旺盛,就能推进经济高增长。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与正统的宏观经济学的惯例不一致。为什么?因为当时美国实现的是高质量的增长。

  为什么高质量增长会出现这样的组合?首先要搞清楚投资和利率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谁是因,谁是果。在正统的宏观经济学教科书里,利率是因,投资是果,随着利率的下调,投资需求会增加。但问题是,有没有可能投资是因,利率是果?其实是有这个情况的,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恰恰就是这样。那时,美国经济中有大量的新消费品,于是就有大量的新消费热点。当时的企业都很想赚钱,所以到处找资金投资,这就导致资金需求增加,进而导致利率上升。同时,投资增加还导致了经济的高增长,所以,出现了高利率、高增长的政策组合。

  2000年,美国经济开始衰退,没有新产品了,这时美联储就使劲印钱,这就导致美国的利率调在2003年前后仅为1%左右。大家想一想,利率降低之后,确实能扩大投资需求,但扩大出来的投资需求的质量怎么样?假如,利率在5.25%时,收益率5%的项目都是差项目,没人投;利率是1%的时候,收益率2%的项目就是好项目了。所以,我们可以想到,低利率刺激出来的投资质量有多差。

  由于,美联储使劲印钱,最后沉淀在了银行体系中,银行拿着钱贷不出去。为什么贷不出去?因为企业不需要。企业为什么不需要?因为企业不知道生产什么产品,也就是经济发展中缺乏新的消费热点,所以钱就砸在了银行的手里。

  于是,美国政府希望每个美国家庭能有一套自己的住房,这样银行家就高兴了。为什么?因为买房需要贷款。这时,银行开始想方设法发放住房贷款。但经银行调查发现,当时还没有住房的美国家庭要么收入太低,付不起月供;要么没钱,付不起首付;要么信用记录太差,按正常的贷款条件不能贷款。于是,美国的银行家想了一招,就是降低贷款条件。贷款条件降低后,许多美国家庭就满足了条件。这时银行发放的贷款就是著名的次级贷款。

  当时,银行想方设法降低贷款条件,把首付通过种种手段降到了几乎为零的地步,好多美国家庭买了房之后,发现月供占到自己家庭总收入的60%左右,这意味着这些家庭的财务状况非常窘迫,禁不住一点打击。但在这种次级贷款的刺激下,美国的住房投资大幅度增加,于是美国经济迅速从危机中走了出来。2004年,美国的经济增长率恢复到了3.5%左右,但跟这个经济增长率结伴而来的是美国的高通胀。

  通货膨胀率高了,美国人认为经济过热了。经济过热就要解决这个问题。西方宏观经济学认为,经济过热是因为需求过旺,既然如此,那把需求压回去就。怎么压回去?当初怎么扩需求的,反过来做就行。扩需求时采取的政策是降息,现在加息就行。于是,2004年6月,美国加息,一直加到了2006年6月。在这两年时间里,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从1%被加到了5.25%。结果,在利息率为1%的时候,美国贷款的家庭基本上都能还得起月供,但利率达到5.25%的时候,好多美国家庭就付不起月供了,于是就断供,一断供,美国次贷危机就爆发了。这就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过程。

  2000年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小分水岭,在此之前,美国的经济是高增长、高利率,这种增长是由新产品拉动的,所以这是高质量的增长。2000年之后,美国的经济增长是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拉动的,尤其是货币政策,结果,货币政策刺激出来的是劣质需求,最终把美国经济引入了一场次贷危机,而这个次贷危机严重到把整个世界经济都拖入了金融危机。所以,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我们只能依靠不断出现的新产品,只要有新产品,经济就有高质量的消费需求。高质量的消费需求能吸引来高质量的投资需求,从而使得经济可以高质量增长,进而避免系统性、全局性金融危机的出现。

  三、降低成本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手段

  在全球经济低迷的状态下,我国经济该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前面提到,产品创新是产能过剩背景下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保证。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源就在于产品创新的速度降了下来,因此,要让全球经济从这次危机中走出来,就需要一次能带来新的消费热点的科技革命。但问题是,现在我们还看不到这样的科技革命出现。所以,在新产品不足的情况下,整个世界经济的总市场规模基本不会变,全球经济很难实现高速增长。

  所以,全球经济要想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各国都要想办法降成本。为什么要降成本?因为总的市场规模已经确定了,在没有新产品的情况下,大家卖的都是老产品,老产品的价格上不去,企业要想赚钱只能降成本。谁的成本越低,谁的竞争力就越高,谁就能够抢到更大的一块“蛋糕”。于是,各国都在供给侧做文章。我们现在也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四、产业升级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现在,我们要不断实现产业升级。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我们的要素结构也在变化。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有丰富的劳动力。所以,那时中国的产业是以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代表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的收入水平越来越高,储蓄总额也越来越大,当这些储蓄变为投资后,中国经济的资本密集度就越来越大,这是产业升级的过程。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要素结构还在发生变化。现在,中国已经出现了劳动力短缺。如何判断经济中存在不存在劳动力短缺?最简单的办法是数数。也就是说,当岗位数和劳动力人数差不多的话,就意味着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是平衡的。如果劳动力人数多余岗位数,就会出现失业。如果岗位数大于劳动力总数,就会出现劳动力短缺。

  中国从2003年开始出现了“民工荒”。这是低端劳动力短缺的标志。当然,我们在这段时间还出现了大学生过剩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产业结构的调整跟不上劳动力素质的变化。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会消失。

  对中国来说,我们的资金越来越丰裕,外汇越来越丰裕,技术水平越来越高,管理水平越来越高,对外开放度越来越大,引进国外技术、资金、管理的能力越来越强,这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要素结构。结构改变后,产业升级是不可避免的。产业升级,说明以前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现在开始生产资金密集型产品;以前用劳动密集型技术生产产品,开始越来越多采用资本密集型的方式生产。于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就导致产业的不断升级。

  产业升级意味着企业生产的产品附加值越来越大。附加值大了,意味着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生产同等数量的产品,所需要的时间变短了。那么,劳动者就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实现了有钱和有闲。另一方面,随着产业不断升级,本国经济能够生产出来的优质消费品的种类越来越多。也就是说,老百姓享受到的商品,从数量、种类上变得越来越多,产品质量变得越来越高。这是产业升级的好处。随着产业升级,单位劳动力的附加值越来越大,于是,人们就越有可能享受更多的闲暇。闲暇本身是个正常品,甚至是奢侈品。因为,有闲一直是每一个劳动者的梦想。

  休闲慢慢成为正常品,甚至奢侈品,还意味着中国老百姓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发生了变化。以前,随着收入增加,老百姓愿意多工作,这时劳动者的劳动供给量跟工资水平正相关。此外,劳动力供给还有个期待效应,就是随着工资的增加,人们越来越愿意多享受一些闲暇,少参与工作。当期待效应大到一定程度,可以抵消收入效应的时候,老百姓的劳动力供给就减少了。这时,如果工资再增加,期待效应将会大于收入效应,这样就会导致随着工资的增长,劳动力供给反而减少,这就是劳动力供给与工资水平之间的关系,它是变化的。高品质的经济表现,第一要有钱;第二是有闲;第三是健康。

  五、生活环境是高品质生活的保障

  人们不仅需要收入增长,同时还希望有更多闲暇,去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当然,人们更希望能够健康地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不管人们要享受什么样的生活,都是在一个给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里生产、生活的。所以,环境质量就成为我们生活质量的保证之一。在绿色发展过程中,人们还希望能实现消费安全。比如,人们希望能吃到绿色食品。

  现在,全球变暖问题受到了全世界各国的重视。于是,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世界各国追求的目标。中国最近也把这两个目标写入了发展规划。这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进一步要求。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我们的经济高质量增长和老百姓的高品质生活构成了影响。我们要构造一个良好的机制,比如,我们要让市场经济发挥基础性作用。因为,市场经济本身能协调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同时,还能通过竞争机制协调不同当事人之间的行为。

  中国的经济发展要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消除要素流动的障碍。尤其是劳动力要素的自由流动要打开。这个流动包括劳动力在区域之间的流动,在行业之间的流动,在城乡之间的流动。我们要让劳动者自由去选择,自由去流动。我们还要允许农村人口自由迁入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比如,一个劳动力在农村从事农业,可能一年只有五千块钱收入,如果这个劳动力到了城里,他可能一个月就挣五千块钱,一年就是六万块钱。这对宏观经济来说,GDP也能增加。

  谢谢大家。

专题党课:“如何抓好落实”篇9

  保密工作担负着“保安全,保发展”的重任,历来受到高度重视。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保密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因此,做好新形势下保密工作,必须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牢固树立新的理念。

  近年来频频发生计算机泄密无一不是少数人员违反计算机网络管理规定,使用存储、处理信息的计算机连接互联网,或移动存储介质在计算机之间交叉所致。从发案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其一,贪图方便。一些工作人员明知不能使用相关计算机连接互联网的情况下,为了工作方面,擅自使用存储处理保密信息的计算机连接互联网。

  其二,心存侥幸。少数工作人员保密意识淡薄,保密观念淡化,对保密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估计不足,心存侥幸使他们放松警惕。

  其三,观点错误。一是无密可保的错误认识,有些工作人员错误认为自己从事的工作涉密不深,自己也没有主动保密行为,错误认为自己不会产生事故;二是密不可保的错误认识,个别工作人员错误认为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情报获取能力日益增强,错误认为保密工作作用不大,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保密要求。

  其四,不良习惯,相当一部份责任人都是各单位的业务骨干,几乎都是“善意”的过失,起因是个人在工作中养成的不良习惯,主要表象:一是盲目搜集资料,却忽视了有关材料是否涉密。

  二是不及时清理相关电子文档。一些工作人员长年累月处理相关信息,却没有及时归档保存,计算机内存储的相关信息数日数量十分惊人,成为严重隐患。

  三是公私不分。一些工作人员长时间在计算机及移存储介质使用上公私不分,有的利用工作用计算机处理私人事务,有的对移动存储介质不加区分,内外网混用。

  其五,不及时清查和交接。离岗及调任时,不及时地对自己持有的载体进行清理和进行交接,留下隐患。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保密工作,我认为,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做好保密工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强加保密宣传教育,增强保密意识。

  保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任何时候均不容忽视。然而,在平时的工作中,部份工作人员、甚至极少数领导干部保密意识有所淡化,保密麻痹思想滋长,认为“周边无战事”,可以“刀枪入室,马放南山”了,孰不知当今世界并不安宁,缓和中蕴藏着动荡和危机,特别在科技、经济领域,没有销烟的斗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要加大保密宣传教育力度,经常组织单位人员学习有关保密法律法规,利用各种时机敲“警钟”,使全体人员认清:保密不仅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更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民族兴衰的大事。同时,要经常利用典型案例,进行保密警示教育,不断提高全体人员的忧患意识,绷紧有密必保这根“弦”。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保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电子文档有关管理规定,有条件的设立电子文档台账,明确电子文档复制、册除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对连接互联网计算机的管理,严格遵守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与互联网进行物理隔离。针对目前普遍实行网络化办公的实际情况,加强对计算机的管理,实行“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

  三、加强保密技能学习。

  为避免大量因无知造成事件,各保密单位应抓好保密技能的教育,增强防范意识和能力,避免“低级错误”。同时广大工作人员要不断学习保密知识,严格按章办事,熟知和掌握各种文件的收发、登记、清退、销毁、归档等操作规程,熟悉并认真执行计算机信息系统、通信、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保密规定。

  四、养成良好工作习惯。

  在实际工作中,要明确区分工作用和个人用的U盘和计算机,杜绝混用,在工作中接触的保密电子文件,要及时清理,该归档的要及时归档,不能私自留存,离岗及调任时要对自己持有的涉密载体进行清理,有关部门应监督其登记、交接,不留隐患。

  五、坚持保密检查制度。

  坚持保密检查制度是做好保密工作的重要一环,各单位要坚持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保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相关工作人员要常过问、常督促本单位的保密事务,及时通报保密情况。同时,要加强保密室的建设和管理,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总之,保密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尤其在新形势下,加强对计算机及存储介质的管理,防范其泄密,是当今保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必须要做到警钟长鸣,防范于未然。

推荐访问:党课 抓好 落实

本文标题:专题党课:“如何抓好落实”9篇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0923/181876.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专题党课:“如何抓好落实”9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