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论文3篇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论文3篇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论文篇1
总有些事,管你愿不愿意,它都要发生,你只能接受;总有些东西,管你躲不躲避,它都要来临,你只能面对。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七一100周年大会主题党课讲稿: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新的征程上,着力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共享发展成果,促进共同富裕,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这意味着建设社会主义首先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富裕起来,同时在富裕起来的过程中避免两极分化。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应有之义。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刚刚跨过1万美元,不能算世界上的富裕国家。同时,我国基尼系数在世界排名并不低,收入差距较大。防止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是当前及今后的硬任务。促进共同富裕,不是走向平均主义,以财富的平均程度来衡量,而是走向人的现代化,以群体性的能力差距缩小为标志。只有围绕人来做文章,才能找到促进共同富裕的钥匙。
一、如何理解“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难题,至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是指包括财产、收入在内的物质财富生产和分配的问题。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共同富裕的实质是指人自身的发展问题。如果只是在物质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上做文章,不落到人的发展、所有人的发展上,那么共同富裕只是分配政策的目标,仅仅具有短期意义。从世界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来看,仅仅依靠分配政策的调整不能逆转贫富差距扩大的基本趋势。
不要以为社会的物质生产和分配在一定时期合意了,人的发展、所有人的发展也就自然实现了。这是一种确定性思维、线性思维的认识。物质生活条件只是人自身发展的基础,并不等于人的发展。人的发展体现在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文明性上。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等于人的素质和能力的自然提升。
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的内在价值追求是人自身发展上的平等机会,物质生活条件上的基本平等仅是一个手段或实现路径。因此,共同富裕的本质是所有人的共同发展,而不是物质财富上的均贫富。历史告诉我们,均贫富并不能实现所有人的共同发展,甚至可能使发展陷入停滞不前的境地。历史上的“社会实验”结果已经表明了这一点,这与社会历史条件及其变化密切相关。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追求生产增长,解决人的生存所需(吃饱穿暖),可以视为促进了人的发展。但随着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物质财富生产与分配对人的自身发展的偏离就会越来越大。或者说物质的发展远快于人自身的发展,更不要说所有人的全面发展。在实现我国现代化的过程中,要防止的最大公共风险就在于物质财富发展中人的异化,也就是说,人被物质财富支配,而不是人支配物质财富。
促进共同富裕与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是一体两面的关系,是一个长期愿景目标。不能简单地以基尼系数作为衡量共同富裕是否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指标。
二、促进共同富裕的基本理论逻辑
从世界历史来看,促进共同富裕的基本逻辑一直是困在效率与公平的冲突之中。在两极分化的年代,均贫富曾是追求共同富裕的基本方式。从农民起义到工人运动,无一不是从分配上做文章。从生产成果的分配到生产条件的分配,反映出社会革命的深度、广度和烈度。这都是在人类文明进程中,追求共同富裕的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从中国实际出发的现代化道路。我国要转向人本逻辑,这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吻合,与当前转向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的战略高度契合。人本逻辑的要义是彰显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文明性,形成新的螺旋式上升的社会发展逻辑(人的发展—物质发展—人的发展),以替代物本逻辑下的发展公式(物质发展—人的发展—物质发展),把人的发展作为手段、要素,转变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促进共同富裕的基本路径:保障所有人获得基本能力
转向社会发展的人本逻辑,意味着要将经济问题纳入到社会整体中来考虑。经济是社会的物质基础,但也只是社会的一部分,受制于社会的整体状态。
人的发展、所有人的全面发展,只有放到整个社会当中才能认识清楚,放在经济当中则只能看到一部分。观察物质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从整个社会来看,只是为人的发展、所有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出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共同富裕的充分条件是:社会要通过社会合力来保障所有的人获得基本能力。收入不能替代能力,收入差距缩小了也不等于能力差距就缩小了。能力来自于社会消费过程。消费的可获得性涉及到收入,但消费的可及性与收入无关。
消费是人的生产再生产过程,是人的发展过程,是人力资本积累的过程,是人的能力提升的过程,是为经济提供目的和创造条件的过程。消费包括私人消费和公共消费,二者应当合力满足每一个人的基本消费,达到基本营养、基本教育、基本医疗、基本住房,以此保障每一个人获得基本能力。
国民基本能力普遍提升,起点公平、机会公平也就有了基础,同时也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广泛社会基础,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效率与公平的融合也就内在其中了。促进共同富裕,要摆脱效率与公平、做“蛋糕”与分配“蛋糕”的困境,只有从物转向人,从财产和收入基准转向消费基准,才能真正做到从物本逻辑转向人本逻辑。
四、促进共同富裕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我国现实来看,人的发展既受制于经济,即财产和收入问题,更受制于社会结构的分治状态。
从改革来看,我国虽然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但改革的进展并不全面,这从根本上制约了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和共同富裕。这体现在以下三个“二元”上。
一是所有制二元。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二元结构是历史形成的,作为经济基础,从根本上制约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深化。尽管在公共开支上、投资上不再局限于二元所有制,但土地市场、住房市场是二元的,以及人的社会身份是二元的,农民不只是户籍身份,还有集体经济成员身份。城乡分治就是以二元所有制为基础的。农村土地、宅基地、农民住房、森林等产权制度改革试图在突破二元所有制带来的制约。
二是经济二元。这个概念是指传统落后的农业和现代先进的工业之间的关系。经济二元结构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象,通过市场化、工业化过程可以逐渐消除。但我国的经济二元结构不只是建立在生产力基础之上,也建立在生产关系基础之上。
三是社会二元。在所有制二元基础上形成社会成员身份、基本权利的二元结构。在市场化过程中成为起点不公平、机会不公平的社会因素,也是社会分配中形成群体性差距,进而形成能力群体性差距的社会根源。群体性的家庭贫困的代际传递也会因此而形成。
这三个“二元”问题,从发展的底层逻辑上制约我国共同富裕的推进。
五、以改革的办法促进共同富裕
促进共同富裕,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当中的目标,是走好中国道路的一个基本标志。但此事急不得,也等不得。急不得,在于共同富裕首先依赖于发展过程,包括物质发展和人的发展,都不是一夜之间的事情。等不得,在于实现双循环相互促进,扩大内需,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驱动发展等,都依赖于共同富裕的边际改进。
群体性消费差距的缩小是当前的重中之重。私人消费与公共消费如何形成合力,以及既扩大短期的内需,又提升人的能力,改变社会预期,至关重要。其中,形成与能力、创新创业和就业相关的良好的分配预期,更是关键。社会的再分配预期需要淡化,人人参与、人人努力的初次分配预期需要强化。从人的平等发展需要出发来推进各项改革,需要抓住以上三个“二元”结构来完善顶层设计,把经济改革、社会改革等各方面改革关联起来。只有形成关联,整体设计才能找出重点和分出轻重缓急。板块式的改革往往各自为政,使得改革协同、系统集成的要求难以落地。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论文篇2
“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关于共同富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奋斗目标的当代探索与实践。站在新阶段的历史新起点,我们必须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共同富裕的深刻内涵,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一)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始终的理论主题和奋斗目标。《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同富裕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未来社会的重要特征。
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也是党团结带领人民为美好生活长期奋斗、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百年探索史。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就提出了我国发展富强的目标,指出“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多次强调共同富裕,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在改革开放中,我们党从实际出发,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激发各方面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雄厚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们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
(二)共同富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共同富裕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共同富裕是“共同”与“富裕”的有机统一。共同富裕首先是富裕,这是前提,也是基础。富裕是以一定的生产力发展为基础,没有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就没有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和精神财富的不断积累,就无法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的富裕,是大家都有份的富裕,是“一个也不能掉队”的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少数人富裕、多数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只有共同的富裕才是社会主义。“共同”是全体人民对于财富的占有方式,是相对于两极分化而言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对于财富的占有程度,是相对于贫穷而言的。“共同”和“富裕”是有机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共同富裕是共建共享的富裕。共同富裕需要全体人民辛勤劳动和团结互助,人人参与、人人尽力,共同担负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共享要建立在共建基础上,没有全体人民的辛勤劳动,也就无法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更没有可供共享的成果。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共同富裕是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而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共同富裕是全面的富裕,既包括物质上的生活富裕富足,也包括精神上的自信自强,还包括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等。
共同富裕不是没有差别的同步富裕。就每个劳动者来说,他们的智力、体力和技能不同,所获得的收入也不一样,不可能同步实现共同富裕。就每个地区来说,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和基础不同,也不可能同步实现共同富裕。在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三)促进共同富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全体性、全面性、参与性、发展性和阶段性等特征,我们要对共同富裕面临的风险挑战有充分的估计,也要对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充分的估计。
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促进共同富裕的强大动力和坚强保障。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这是保证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大做优“蛋糕”,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也要“分好蛋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要坚持高质量发展,以创新发展解决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卡脖子”问题,以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绿色发展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格局,以开放发展提升共同富裕的水平,以共享发展提高共同富裕的质量,把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补短板、兜底线,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是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事实。
总之,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工作。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在全面准确理解共同富裕深刻内涵的基础上,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朝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行,一步一步、久久为功,在实践探索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从而更好绘就亿万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图景。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论文篇3
“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关于共同富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奋斗目标的当代探索与实践。站在新阶段的历史新起点,我们必须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共同富裕的深刻内涵,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一)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始终的理论主题和奋斗目标。《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同富裕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未来社会的重要特征。
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也是党团结带领人民为美好生活长期奋斗、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百年探索史。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就提出了我国发展富强的目标,指出“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多次强调共同富裕,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在改革开放中,我们党从实际出发,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激发各方面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雄厚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们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
(二)共同富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共同富裕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共同富裕是“共同”与“富裕”的有机统一。共同富裕首先是富裕,这是前提,也是基础。富裕是以一定的生产力发展为基础,没有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就没有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和精神财富的不断积累,就无法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的富裕,是大家都有份的富裕,是“一个也不能掉队”的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少数人富裕、多数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只有共同的富裕才是社会主义。“共同”是全体人民对于财富的占有方式,是相对于两极分化而言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对于财富的占有程度,是相对于贫穷而言的。“共同”和“富裕”是有机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共同富裕是共建共享的富裕。共同富裕需要全体人民辛勤劳动和团结互助,人人参与、人人尽力,共同担负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共享要建立在共建基础上,没有全体人民的辛勤劳动,也就无法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更没有可供共享的成果。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共同富裕是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而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共同富裕是全面的富裕,既包括物质上的生活富裕富足,也包括精神上的自信自强,还包括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等。
共同富裕不是没有差别的同步富裕。就每个劳动者来说,他们的智力、体力和技能不同,所获得的收入也不一样,不可能同步实现共同富裕。就每个地区来说,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和基础不同,也不可能同步实现共同富裕。在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三)促进共同富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全体性、全面性、参与性、发展性和阶段性等特征,我们要对共同富裕面临的风险挑战有充分的估计,也要对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充分的估计。
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促进共同富裕的强大动力和坚强保障。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这是保证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大做优“蛋糕”,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也要“分好蛋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要坚持高质量发展,以创新发展解决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卡脖子”问题,以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绿色发展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格局,以开放发展提升共同富裕的水平,以共享发展提高共同富裕的质量,把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补短板、兜底线,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是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事实。
总之,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工作。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在全面准确理解共同富裕深刻内涵的基础上,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朝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行,一步一步、久久为功,在实践探索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从而更好绘就亿万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图景。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论文3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