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13篇
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13篇
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篇1
12月29日下午,学校党委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政课建设工作情况。在家校领导李恭进、刘潜、曾泽鑫、陈亮、黄瑞忠、叶军明、肖树辉、张小康等出席会议。党委书记李恭进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2020年我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开创了新局面,为培育德技双馨良才、办好人民满意的医科大学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会议全面总结了我校2020年思想政治工作情况,围绕思政教育特色、思政工作格局和思政教育路子等方面归纳了我校思政工作成效,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并就下一步工作打算提出了建议。
党委委员、党委宣传部部长廖志平就我校2020年思想政治工作作了汇报。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曾新华汇报了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的主要情况,梳理了经验启示,并分析了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学校党委书记李恭进听取汇报后作了讲话。李恭进指出,2020年,在中央、省委和省教育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李恭进要求,要以五项工程建设为抓手,让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得更加扎实。一是加强队伍建设,配齐配强思想政治专职教师及辅导员队伍,同时建立起统战、宣传、纪委信息员队伍,强化责任担当,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二是要牢牢把握课堂教育主阵地,思政课和课程思政要落到实处,对思政自编教材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进行全面审查,做到全面汇总无遗漏、信息准确无误差。三是充分发挥好阵地作用,实现阵地育人功效。
李恭进强调,要以传承红医精神为基本内涵,把红医精神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融入育人全过程,让思政教育特色更加鲜明,并结合抗疫和师德师风建设,将思想政治贯穿在教育与生活中,赋予时代特色,形成良好的赣医风尚。要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抓手、有载体,真正落细落小到实处,使思想教育工作成效更加显著。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学校召开会议,专题听取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政课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充分体现了学校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与会人员表示,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奋力谱写我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篇章。
两办、党群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以及各下属党委(党总支)书记参加会议。
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篇2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落实我市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推动学校办好思政课、教师教好思政课、学生学好思政课,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形成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报告。
一、思政课建设机制我校思政课程,由学校党支部直接领导,杨关欣校长把握学校思政课的教育工作的方向和工作目标,具体落实到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全过程中,监督学校思政课教学情况。由学校教务处和学校思政课教师具体负责实施思政课教学工作。学校领导和教务处坚持深入到班级思政课课堂,加强与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
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学校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狠抓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文件,领会其精神;
对思政课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计划和教学实践各环节严格把关;
重视师德建设,利用政治学习,积极开展师德规范的学习交流活动;
保证正确的教育方向在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主体、目的、方法中的切实实施。
学校现有思政课教师19名,负责学校1至9年级的思政课教学工作。专任教师4人,其中高级教师一名,中级教师三名。兼职教师共有15名,其中初级教师4名,中级教师7名,高级教师3名。学校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研讨教研、学习,积极选派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
为配合思政课教学工作,学校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组织班主任教师和其它学科教师,积极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成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三、思政课教育教学根据学科设置标准,学校开设了1至9年级均开设了《道德与法制》课。1至6年级每班每周均开设了2节课程,7至9年级每班每周开设3节课程。在思政课教材选用上,学校严格统一使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部编教材。
为加强学校思政课学科建设,每学期开学前,学校教导处组织思政课教师做好备课工作,认真研讨教材,加强对教学大纲的掌握,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讨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交流教学经验。
通过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把课本理论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采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促进了思政课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
四、思政课建设保障学校加大软硬件投入,学校为思政课等科任教师办公室配备了联网的电脑,以保证思政课教育教学及办公需要。
学校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
严格按照“课程设置标准”,开齐学科,保证学校思政课的正常开设,保证专任教师任教思政课的建设思路。
五、思政课与实践相结合1.学校依托各种“活动日”、“活动月”,结合思政课、班队会等,开展一系列以思想品德教育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2.开展思想品德专题教育周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个体到集体,从外表到心理,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积极健康向上的品质。
3.充分利用升旗仪式、板报、手抄报等形式,积极开展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养成教育等德育活动,使我校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形成健康、文明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促进校园和谐。
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篇3
目前我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难度比较大,全国也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我们学校主要是在《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中做了一些初步探索即怎样将思政课的相关内容融入专业课程。
“隔行如隔山”,思政课与专业课的教学内容相差较大,但教学方式“隔行不隔理”。思政课主要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方针政策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后两个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因为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科学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运动观、规律观、矛盾观、量变质变观等等,都是在对自然科学现象、社会科学现象分析之后得出的认知。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和我校大多数老师的专业,本身就有一种天然的联系。为此,我院教务处要求专业对应性比较强的老师,比如财会类、营销类专业、设计类、艺术类、环境类等专业教师掌握和运用好属思政课教学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这是认识世界认识社会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思政课中涉及的马克思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内容,我院教务处也要求其他专业老师可以逐步接触、学习和提高;要求将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相关的专业课教学中,进而提高了专业课教学的说服力。
思政课教学比较重视理性分析和逻辑力量,专业课教师借鉴思政课教师课堂语言的逻辑性、深刻性,可以加强专业课教学的说服力,可以增进课堂互动的思想性,可以帮助学生转换视角思考问题,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虚实结合。比如我校环境艺术课程的老师在讲废水治理、空气检测等课程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新的生态观和“两山理论”,用简洁的“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宁可失去一点金山银山,也要保护好子孙万代的绿水青山”三个句子,就把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专业课教学内容有机融为一体。
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高职类院校经常遇到学生对职业信心不足,犹豫彷徨。我们发动相关的专业课教师结合旅游管理、机电、建筑工程等专业的未来,和他们谈职业生涯。但很多同学喜欢和其他专业毕业生比就业环境、舒服程度和收入高低,你硬要说让他们艰苦、吃苦、甘于清贫,他不一定听不进去。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从更宽广的视野引导学生看职业,用“大道理”引导“小道理”,这就需要哲学思维了。
比如在就业指导课上,经常有学生问:初入职场什么竞争力最重要?我们的就业指导课教师用马克思主义“联系观点”给学生分析:世界上的事情都不是无缘无故的,事物是有联系的,联系是复杂的,有一因多果,也有一果多因。但在所有联系中,总有一个因素是主要因素,这就是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联系。有的同学进校不久就抱怨自己缺乏专业兴趣。问题是,“专业兴趣”这四个字,企业关注的是前面两个字,是你的职业(专业)积累,而不是后面两个字,不是你的个人兴趣。专业能力是决定就业竞争力的主要联系点。除了一定的专业基础,我们青年学生走向社会还需要有什么竞争力呢?当然,事物也是一果多因的,就业竞争力还需要你良好的沟通能力、吃苦精神、合作能力甚至其他如人脉资源等,这是其他的联系点。
有的同学总担心本专业没有大的前途,老在和外部的一些一些条件比。我们的就业指导课教师就用马克思主义的“内外因辩证观”分析:外因很重要,所以不同行业、岗位的差异永远存在;但内因起决定性作用。什么工作岗位都有精英阶层、大众人群和落后人群,同样环境条件下,个人内在的动力、努力和能力是决定性的。内因在决定一个人是否在单位里走在前列、受人尊敬的作用在于:专业能力,综合素养,坚持精神。你说你的专业不理想,“巨匠在限制中表现自己”,能在平衡木抢翻跟斗的人,比地毯上“后滚翻”的人要惊艳得多。越有局限越能显出能力。那些不轻易“跳槽”,能在单位坚持留下来努力若干年的毕业生,最后都成为了企业的中坚力量。
还有的同学说,师哥师姐很多都抱怨我们这个专业所对口的行业不景气,工作找不到成就感。我们的就业指导课教师就用马克思主义“规律观”来分析。事物的发展都有自身固有的规律性,规律是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之间必然、本质、稳定、反复出现的关系。1.理想和现实有反差,是年轻人刚工作的一个反复出现的现象。每个人在刚走向社会时,都会或多或少地感觉迷茫。因此,刚工作的毕业生由于迷茫而抱怨工作不好,很普遍,很正常,但这不能准确说明工作的好坏。2.因为刚工作容易出现理想高于现实的反差,因此刚开始工作时,就要提醒自己不能太挑剔,要避免高不成低不就,要分析师哥师姐抱怨的两面性,要知道这种抱怨往往随着经验的增长而消失。3.坐等年纪大了“成熟起来”不再抱怨,是消极的态度,尽快消除反差的通常规律是,工作以后要给自己设定一个适合自己能力、社会未来需要的目标,然后再定一些阶段性小目标,然后一步一步去实现这些目标,就能找到感觉。4.一般规律是,只要能通过一段时间的尽心工作和创新努力,只要能坚持三五年,一般就可能成为岗位、单位的骨干,那时就会对工作有了一些兴趣和热爱。5.如果毕业后到了单位实在感觉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也不要马上急于跳槽,因为这时候可能还看不清楚,坚持一段时间,再决定是不是离开,这也是一个规律。6.如果决定了要跳槽,一般而言,也要从自己的积累、特长和情趣等综合因素出发,选择新的岗位。尽量不要离开专业太远,尽量在新单位有了着落后再“跳”,这些都是保证今后工作中竞争力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规律。
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篇4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落实我市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推动学校办好思政课、教师教好思政课、学生学好思政课,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形成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报告。
一、思政课建设机制
我校思政课程,由学校党支部直接领导,杨关欣校长把握学校思政课的教育工作的方向和工作目标,具体落实到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全过程中,监督学校思政课教学情况。由学校教务处和学校思政课教师具体负责实施思政课教学工作。学校领导和教务处坚持深入到班级思政课课堂,加强与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
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狠抓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文件,领会其精神;
对思政课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计划和教学实践各环节严格把关;
重视师德建设,利用政治学习,积极开展师德规范的学习交流活动;
保证正确的教育方向在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主体、目的、方法中的切实实施。
学校现有思政课教师19名,负责学校1至9年级的思政课教学工作。专任教师4人,其中高级教师一名,中级教师三名。兼职教师共有15名,其中初级教师4名,中级教师7名,高级教师3名。学校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研讨教研、学习,积极选派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
为配合思政课教学工作,学校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组织班主任教师和其它学科教师,积极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成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三、思政课教育教学
根据学科设置标准,学校开设了1至9年级均开设了《道德与法制》课。1至6年级每班每周均开设了2节课程,7至9年级每班每周开设3节课程。在思政课教材选用上,学校严格统一使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部编教材。
为加强学校思政课学科建设,每学期开学前,学校教导处组织思政课教师做好备课工作,认真研讨教材,加强对教学大纲的掌握,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讨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交流教学经验。
通过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把课本理论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采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促进了思政课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
四、思政课建设保障
学校加大软硬件投入,学校为思政课等科任教师办公室配备了联网的电脑,以保证思政课教育教学及办公需要。
学校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
严格按照“课程设置标准”,开齐学科,保证学校思政课的正常开设,保证专任教师任教思政课的建设思路。
五、思政课与实践相结合
1.学校依托各种“活动日”、“活动月”,结合思政课、班队会等,开展一系列以思想品德教育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2.开展思想品德专题教育周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个体到集体,从外表到心理,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积极健康向上的品质。
3.充分利用升旗仪式、板报、手抄报等形式,积极开展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养成教育等德育活动,使我校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形成健康、文明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促进校园和谐。
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篇5
我院坚持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教学方法改革为手段,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
严格的教学管理,是思政课发挥主渠道作用的必要条件,也是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起点。思政部依据学校有关教学管理文件的规定,结合自身建设与教育教学实际,为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相继建立了集体备课制度、听课制度、考勤制度、教研制度、图书资料管理制度、教师信息反馈制度等,并根据发展建设需要及时进行修订。从制度上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责任,有助于思政课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
(二)课程设置规范
我院严格执行教育部规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规定,全面落实“05方案”。按“05方案”要求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时数54学时,第l学期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学时72学时,第2学期开设。为保证教学效果,学校在每学期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时,能够从学校实际和教学需要出发控制课堂人数,在教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小班教学,许多班级人数都在50人以内,近几年,我院95%的班级采用了小班教学,并且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程重点教材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
另外,《形势与政策》课每学期至少安排5次讲座,统一采用中宣部和教育部制作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时事》DVD以及xx省高校工委宣传部印发的形势与政策教学参考资料作为教师和学生的辅导资料。目前,《形势与政策》课已成为我院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门必修课程。
此外,在保证必修课正常开设的同时,我院还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诚信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感恩教育、毕业学生的德育教育等系列专题教育活动。
(三)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思政部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组织教师集体备课,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和交流。并通过听课、评课等形式,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为充分利用集体智慧上好每一节课,每学期教研活动必须进行至少2次集体备课;3项以上的研究专题;2次以上的教学经验交流和至少3次以上的听课评课反馈活动。通过集体备课活动,交流教学案例,共同探索教学方法,畅谈心得体会,逐步统一教师对课程的认识,加深了对课程内容与理论体系的把握,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强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一直以来,思政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实际,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把课内教育与课外实训结合起来。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课堂教学努力实现互动式、启发式教学,积极开展课堂讨论、专题讲授和案例教学,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形式
在实践教学方面,学校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的总体安排和课程管理,教师把课堂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实现了课堂教学向社会实践教学的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篇6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落实我市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推动学校办好思政课、教师教好思政课、学生学好思政课,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形成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报告。
一、思政课建设机制
我校思政课程,由学校党支部直接领导,杨关欣校长把握学校思政课的教育工作的方向和工作目标,具体落实到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全过程中,监督学校思政课教学情况。由学校教务处和学校思政课教师具体负责实施思政课教学工作。学校领导和教务处坚持深入到班级思政课课堂,加强与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
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狠抓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文件,领会其精神;
对思政课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计划和教学实践各环节严格把关;
重视师德建设,利用政治学习,积极开展师德规范的学习交流活动;
保证正确的教育方向在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主体、目的、方法中的切实实施。
学校现有思政课教师19名,负责学校1至9年级的思政课教学工作。专任教师4人,其中高级教师一名,中级教师三名(转载 于:wwW.dyhZdl.cn : 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兼职教师共有15名,其中初级教师4名,中级教师7名,高级教师3名。学校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研讨教研、学习,积极选派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
为配合思政课教学工作,学校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组织班主任教师和其它学科教师,积极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成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三、思政课教育教学
根据学科设置标准,学校开设了1至9年级均开设了《道德与法制》课。1至6年级每班每周均开设了2节课程,7至9年级每班每周开设3节课程。在思政课教材选用上,学校严格统一使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部编教材。
为加强学校思政课学科建设,每学期开学前,学校教导处组织思政课教师做好备课工作,认真研讨教材,加强对教学大纲的掌握,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讨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交流教学经验。
通过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把课本理论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采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促进了思政课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
四、思政课建设保障
学校加大软硬件投入,学校为思政课等科任教师办公室配备了联网的电脑,以保证思政课教育教学及办公需要。
学校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
严格按照“课程设置标准”,开齐学科,保证学校思政课的正常开设,保证专任教师任教思政课的建设思路。
五、思政课与实践相结合
1.学校依托各种“活动日”、“活动月”,结合思政课、班队会等,开展一系列以思想品德教育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2.开展思想品德专题教育周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个体到集体,从外表到心理,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积极健康向上的品质。
3.充分利用升旗仪式、板报、手抄报等形式,积极开展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养成教育等德育活动,使我校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形成健康、文明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促进校园和谐(转载于 :Www.dYHzdl.cn : 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
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篇7
为深入推进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实施,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专题汇报会于9月25日上午在综合楼南楼315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副校长何坪主持,在家校领导,各院(部)院长、党总支书记,各相关职能处(室)领导参加了会议。
会上,教务处汇报了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情况,解读了重庆市教委关于《重庆市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并进一步讲解了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各院(部)依次汇报了本院(部)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何坪逐一点评,肯定了各院(部)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措施和成果,同时也希望各院(部)能进一步根据专业和课程的特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使课程思政教学工作有新意有亮点。
副校长唐全强调了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作为高校教师,要主动变革传统课堂,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充分发挥育人作用,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教育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校长冯连贵要求各院(部)不断总结、评估,深入思考“思政元素如何挖、挖什么”,特别是一些医药类的专业、基础课程,如何在讲好知识点的同时,挖掘出与知识点相关联的中华民族好故事、科学家的奋斗故事,如何将医药名师佳史、学校的校史校情融入课堂,或者反向思维剖析社会不良事件,给同学们讲好“底线”故事。授课内容要精准,勿贪大求全,勿“硬、生、冷”,不能为了“思政”而“思政”。
党委书记吴海峰根据各院(部)的汇报情况,提出了“两个全”“两个高”“两个专”的要求。“两个全”,一是全员参加,全校各院部各职能处室上下联动,共同参与;二是课程全覆盖,认真研究挖掘思政元素。“两个高”,是高密度、高强度来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做好顶层设计、系统谋划。“两个专”,一是对每门课程的课程思政进行专项验收,将课程思政建设落到实处;二是进行专项考核,对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及教师的课程思政工作进行专项考核,在教学质量、年度考核、职称晋升中体现。
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篇8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落实我市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推动学校办好思政课、教师教好思政课、学生学好思政课,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形成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报告。
一、思政课建设机制
我校思政课程,由学校党支部直接领导,xx校长把握学校思政课的教育工作的方向和工作目标,具体落实到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全过程中,监督学校思政课教学情况。由学校教务处和学校思政课教师具体负责实施思政课教学工作。学校领导和教务处坚持深入到班级思政课课堂,加强与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
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狠抓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文件,领会其精神;
对思政课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计划和教学实践各环节严格把关;
重视师德建设,利用政治学习,积极开展师德规范的学习交流活动;
保证正确的教育方向在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主体、目的、方法中的切实实施。
学校现有思政课教师19名,负责学校1至9年级的思政课教学工作。专任教师4人,其中高级教师一名,中级教师三名。兼职教师共有15名,其中初级教师4名,中级教师7名,高级教师3名。学校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研讨教研、学习,积极选派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
为配合思政课教学工作,学校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组织班主任教师和其它学科教师,积极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成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三、思政课教育教学
根据学科设置标准,学校开设了1至9年级均开设了《道德与法制》课。1至6年级每班每周均开设了2节课程,7至9年级每班每周开设3节课程。在思政课教材选用上,学校严格统一使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部编教材。
为加强学校思政课学科建设,每学期开学前,学校教导处组织思政课教师做好备课工作,认真研讨教材,加强对教学大纲的掌握,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讨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交流教学经验。
通过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把课本理论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采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促进了思政课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
四、思政课建设保障
学校加大软硬件投入,学校为思政课等科任教师办公室配备了联网的电脑,以保证思政课教育教学及办公需要。
学校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
严格按照“课程设置标准”,开齐学科,保证学校思政课的正常开设,保证专任教师任教思政课的建设思路。
五、思政课与实践相结合
1.学校依托各种“活动日”、“活动月”,结合思政课、班队会等,开展一系列以思想品德教育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2.开展思想品德专题教育周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个体到集体,从外表到心理,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积极健康向上的品质。
3.充分利用升旗仪式、板报、手抄报等形式,积极开展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养成教育等德育活动,使我校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形成健康、文明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促进校园和谐。
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篇9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落实我市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推动学校办好思政课、教师教好思政课、学生学好思政课,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形成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报告。
一、思政课建设机制
我校思政课程,由学校党支部直接领导,杨关欣校长把握学校思政课的教育工作的方向和工作目标,具体落实到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全过程中,监督学校思政课教学情况。由学校教务处和学校思政课教师具体负责实施思政课教学工作。学校领导和教务处坚持深入到班级思政课课堂,加强与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
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狠抓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文件,领会其精神;
对思政课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计划和教学实践各环节严格把关;
重视师德建设,利用政治学习,积极开展师德规范的学习交流活动;
保证正确的教育方向在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主体、目的、方法中的切实实施。
学校现有思政课教师19名,负责学校1至9年级的思政课教学工作。专任教师4人,其中高级教师一名,中级教师三名。兼职教师共有15名,其中初级教师4名,中级教师7名,高级教师3名。学校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研讨教研、学习,积极选派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
为配合思政课教学工作,学校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组织班主任教师和其它学科教师,积极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成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三、思政课教育教学
根据学科设置标准,学校开设了1至9年级均开设了《道德与法制》课。1至6年级每班每周均开设了2节课程,7至9年级每班每周开设3节课程。在思政课教材选用上,学校严格统一使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部编教材。
为加强学校思政课学科建设,每学期开学前,学校教导处组织思政课教师做好备课工作,认真研讨教材,加强对教学大纲的掌握,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讨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交流教学经验。
通过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把课本理论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采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促进了思政课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
四、思政课建设保障
学校加大软硬件投入,学校为思政课等科任教师办公室配备了联网的电脑,以保证思政课教育教学及办公需要。
学校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
严格按照“课程设置标准”,开齐学科,保证学校思政课的正常开设,保证专任教师任教思政课的建设思路。
五、思政课与实践相结合
1.学校依托各种“活动日”、“活动月”,结合思政课、班队会等,开展一系列以思想品德教育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2.开展思想品德专题教育周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个体到集体,从外表到心理,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积极健康向上的品质。
3.充分利用升旗仪式、板报、手抄报等形式,积极开展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养成教育等德育活动,使我校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形成健康、文明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促进校园和谐。
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篇10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落实我市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推动学校办好思政课、教师教好思政课、学生学好思政课,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形成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报告。
一、思政课建设机制
我校思政课程,由学校党支部直接领导,杨关欣校长把握学校思政课的教育工作的方向和工作目标,具体落实到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全过程中,监督学校思政课教学情况。由学校教务处和学校思政课教师具体负责实施思政课教学工作。学校领导和教务处坚持深入到班级思政课课堂,加强与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
二、思政课教师队伍
建设学校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狠抓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文件,领会其精神;
对思政课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计划和教学实践各环节严格把关;
重视师德建设,利用政治学习,积极开展师德规范的学习交流活动;
保证正确的教育方向在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主体、目的、方法中的切实实施。
学校现有思政课教师19名,负责学校1至9年级的思政课教学工作。专任教师4人,其中高级教师一名,中级教师三名。兼职教师共有15名,其中初级教师4名,中级教师7名,高级教师3名。学校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研讨教研、学习,积极选派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
为配合思政课教学工作,学校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组织班主任教师和其它学科教师,积极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成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三、思政课教育
教学根据学科设置标准,学校开设了1至9年级均开设了《道德与法制》课。1至6年级每班每周均开设了2节课程,7至9年级每班每周开设3节课程。在思政课教材选用上,学校严格统一使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部编教材。
为加强学校思政课学科建设,每学期开学前,学校教导处组织思政课教师做好备课工作,认真研讨教材,加强对教学大纲的掌握,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讨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交流教学经验。
通过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把课本理论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采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促进了思政课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
四、思政课建设
保障学校加大软硬件投入,学校为思政课等科任教师办公室配备了联网的电脑,以保证思政课教育教学及办公需要。
学校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
严格按照“课程设置标准”,开齐学科,保证学校思政课的正常开设,保证专任教师任教思政课的建设思路。
五、思政课与实践相结合
1.学校依托各种“活动日”、“活动月”,结合思政课、班队会等,开展一系列以思想品德教育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2.开展思想品德专题教育周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个体到集体,从外表到心理,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积极健康向上的品质。
3.充分利用升旗仪式、板报、手抄报等形式,积极开展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养成教育等德育活动,使我校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形成健康、文明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促进校园和谐。
为深入推进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实施,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专题汇报会于9月25日上午在综合楼南楼315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副校长何坪主持,在家校领导,各院(部)院长、党总支书记,各相关职能处(室)领导参加了会议。
会上,教务处汇报了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情况,解读了xx市教委关于《xx市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并进一步讲解了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各院(部)依次汇报了本院(部)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何坪逐一点评,肯定了各院(部)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措施和成果,同时也希望各院(部)能进一步根据专业和课程的特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使课程思政教学工作有新意有亮点。
副校长唐全强调了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作为高校教师,要主动变革传统课堂,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充分发挥育人作用,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教育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校长冯连贵要求各院(部)不断总结、评估,深入思考“思政元素如何挖、挖什么”,特别是一些医药类的专业、基础课程,如何在讲好知识点的同时,挖掘出与知识点相关联的中华民族好故事、科学家的奋斗故事,如何将医药名师佳史、学校的校史校情融入课堂,或者反向思维剖析社会不良事件,给同学们讲好“底线”故事。授课内容要精准,勿贪大求全,勿“硬、生、冷”,不能为了“思政”而“思政”。
党委书记吴海峰根据各院(部)的汇报情况,提出了“两个全”“两个高”“两个专”的要求。“两个全”,一是全员参加,全校各院部各职能处室上下联动,共同参与;二是课程全覆盖,认真研究挖掘思政元素。“两个高”,是高密度、高强度来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做好顶层设计、系统谋划。“两个专”,一是对每门课程的课程思政进行专项验收,将课程思政建设落到实处;二是进行专项考核,对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及教师的课程思政工作进行专项考核,在教学质量、年度考核、职称晋升中体现。
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篇11
目前我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难度比较大,全国也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我们学校主要是在《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中做了一些初步探索即怎样将思政课的相关内容融入专业课程。
“隔行如隔山”,思政课与专业课的教学内容相差较大,但教学方式“隔行不隔理”。思政课主要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方针政策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后两个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因为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科学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运动观、规律观、矛盾观、量变质变观等等,都是在对自然科学现象、社会科学现象分析之后得出的认知。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和我校大多数老师的专业,本身就有一种天然的联系。为此,我院教务处要求专业对应性比较强的老师,比如财会类、营销类专业、设计类、艺术类、环境类等专业教师掌握和运用好属思政课教学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这是认识世界认识社会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思政课中涉及的马克思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内容,我院教务处也要求其他专业老师可以逐步接触、学习和提高;要求将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相关的专业课教学中,进而提高了专业课教学的说服力。
思政课教学比较重视理性分析和逻辑力量,专业课教师借鉴思政课教师课堂语言的逻辑性、深刻性,可以加强专业课教学的说服力,可以增进课堂互动的思想性,可以帮助学生转换视角思考问题,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虚实结合。比如我校环境艺术课程的老师在讲废水治理、空气检测等课程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新的生态观和“两山理论”,用简洁的“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宁可失去一点金山银山,也要保护好子孙万代的绿水青山”三个句子,就把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专业课教学内容有机融为一体。
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高职类院校经常遇到学生对职业信心不足,犹豫彷徨。我们发动相关的专业课教师结合旅游管理、机电、建筑工程等专业的未来,和他们谈职业生涯。但很多同学喜欢和其他专业毕业生比就业环境、舒服程度和收入高低,你硬要说让他们艰苦、吃苦、甘于清贫,他不一定听不进去。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从更宽广的视野引导学生看职业,用“大道理”引导“小道理”,这就需要哲学思维了。
比如在就业指导课上,经常有学生问:初入职场什么竞争力最重要?我们的就业指导课教师用马克思主义“联系观点”给学生分析:世界上的事情都不是无缘无故的,事物是有联系的,联系是复杂的,有一因多果,也有一果多因。但在所有联系中,总有一个因素是主要因素,这就是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联系。有的同学进校不久就抱怨自己缺乏专业兴趣。问题是,“专业兴趣”这四个字,企业关注的是前面两个字,是你的职业(专业)积累,而不是后面两个字,不是你的个人兴趣。专业能力是决定就业竞争力的主要联系点。除了一定的专业基础,我们青年学生走向社会还需要有什么竞争力呢?当然,事物也是一果多因的,就业竞争力还需要你良好的沟通能力、吃苦精神、合作能力甚至其他如人脉资源等,这是其他的联系点。
有的同学总担心本专业没有大的前途,老在和外部的一些一些条件比。我们的就业指导课教师就用马克思主义的“内外因辩证观”分析:外因很重要,所以不同行业、岗位的差异永远存在;但内因起决定性作用。什么工作岗位都有精英阶层、大众人群和落后人群,同样环境条件下,个人内在的动力、努力和能力是决定性的。内因在决定一个人是否在单位里走在前列、受人尊敬的作用在于:专业能力,综合素养,坚持精神。你说你的专业不理想,“巨匠在限制中表现自己”,能在平衡木抢翻跟斗的人,比地毯上“后滚翻”的人要惊艳得多。越有局限越能显出能力。那些不轻易“跳槽”,能在单位坚持留下来努力若干年的毕业生,最后都成为了企业的中坚力量。
还有的同学说,师哥师姐很多都抱怨我们这个专业所对口的行业不景气,工作找不到成就感。我们的就业指导课教师就用马克思主义“规律观”来分析。事物的发展都有自身固有的规律性,规律是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之间必然、本质、稳定、反复出现的关系。1、理想和现实有反差,是年轻人刚工作的一个反复出现的现象。每个人在刚走向社会时,都会或多或少地感觉迷茫。因此,刚工作的毕业生由于迷茫而抱怨工作不好,很普遍,很正常,但这不能准确说明工作的好坏。2、因为刚工作容易出现理想高于现实的反差,因此刚开始工作时,就要提醒自己不能太挑剔,要避免高不成低不就,要分析师哥师姐抱怨的两面性,要知道这种抱怨往往随着经验的增长而消失。3、坐等年纪大了“成熟起来”不再抱怨,是消极的态度,尽快消除反差的通常规律是,工作以后要给自己设定一个适合自己能力、社会未来需要的目标,然后再定一些阶段性小目标,然后一步一步去实现这些目标,就能找到感觉。4、一般规律是,只要能通过一段时间的尽心工作和创新努力,只要能坚持三五年,一般就可能成为岗位、单位的骨干,那时就会对工作有了一些兴趣和热爱。5、如果毕业后到了单位实在感觉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也不要马上急于跳槽,因为这时候可能还看不清楚,坚持一段时间,再决定是不是离开,这也是一个规律。6、如果决定了要跳槽,一般而言,也要从自己的积累、特长和情趣等综合因素出发,选择新的岗位。尽量不要离开专业太远,尽量在新单位有了着落后再“跳”,这些都是保证今后工作中竞争力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规律。
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篇12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落实我市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推动学校办好思政课、教师教好思政课、学生学好思政课,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形成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报告。
一、思政课建设机制
我校思政课程,由学校党支部直接领导,xx校长把握学校思政课的教育工作的方向和工作目标,具体落实到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全过程中,监督学校思政课教学情况。由学校教务处和学校思政课教师具体负责实施思政课教学工作。学校领导和教务处坚持深入到班级思政课课堂,加强与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
二、思政课教师队伍
建设学校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狠抓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文件,领会其精神;
对思政课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计划和教学实践各环节严格把关;
重视师德建设,利用政治学习,积极开展师德规范的学习交流活动;
保证正确的教育方向在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主体、目的、方法中的切实实施。
学校现有思政课教师19名,负责学校1至9年级的思政课教学工作。专任教师4人,其中高级教师一名,中级教师三名。兼职教师共有15名,其中初级教师4名,中级教师7名,高级教师3名。学校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研讨教研、学习,积极选派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
为配合思政课教学工作,学校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组织班主任教师和其它学科教师,积极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成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三、思政课教育
教学根据学科设置标准,学校开设了1至9年级均开设了《道德与法制》课。1至6年级每班每周均开设了2节课程,7至9年级每班每周开设3节课程。在思政课教材选用上,学校严格统一使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部编教材。
为加强学校思政课学科建设,每学期开学前,学校教导处组织思政课教师做好备课工作,认真研讨教材,加强对教学大纲的掌握,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讨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交流教学经验。
通过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把课本理论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采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促进了思政课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
四、思政课建设
保障学校加大软硬件投入,学校为思政课等科任教师办公室配备了联网的电脑,以保证思政课教育教学及办公需要。
学校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
严格按照“课程设置标准”,开齐学科,保证学校思政课的正常开设,保证专任教师任教思政课的建设思路。
五、思政课与实践相结合
1.学校依托各种“活动日”、“活动月”,结合思政课、班队会等,开展一系列以思想品德教育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2.开展思想品德专题教育周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个体到集体,从外表到心理,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积极健康向上的品质。
3.充分利用升旗仪式、板报、手抄报等形式,积极开展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养成教育等德育活动,使我校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形成健康、文明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促进校园和谐。
为深入推进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实施,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专题汇报会于9月25日上午在综合楼南楼315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副校长何坪主持,在家校领导,各院(部)院长、党总支书记,各相关职能处(室)领导参加了会议。
会上,教务处汇报了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情况,解读了xx市教委关于《xx市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并进一步讲解了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各院(部)依次汇报了本院(部)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何坪逐一点评,肯定了各院(部)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措施和成果,同时也希望各院(部)能进一步根据专业和课程的特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使课程思政教学工作有新意有亮点。
副校长唐全强调了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作为高校教师,要主动变革传统课堂,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充分发挥育人作用,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教育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校长冯连贵要求各院(部)不断总结、评估,深入思考“思政元素如何挖、挖什么”,特别是一些医药类的专业、基础课程,如何在讲好知识点的同时,挖掘出与知识点相关联的中华民族好故事、科学家的奋斗故事,如何将医药名师佳史、学校的校史校情融入课堂,或者反向思维剖析社会不良事件,给同学们讲好“底线”故事。授课内容要精准,勿贪大求全,勿“硬、生、冷”,不能为了“思政”而“思政”。
党委书记吴海峰根据各院(部)的汇报情况,提出了“两个全”“两个高”“两个专”的要求。“两个全”,一是全员参加,全校各院部各职能处室上下联动,共同参与;二是课程全覆盖,认真研究挖掘思政元素。“两个高”,是高密度、高强度来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做好顶层设计、系统谋划。“两个专”,一是对每门课程的课程思政进行专项验收,将课程思政建设落到实处;二是进行专项考核,对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及教师的课程思政工作进行专项考核,在教学质量、年度考核、职称晋升中体现。
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篇13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我校确立了: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与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的指导思想。
学校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始终保持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实现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实践教学规范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和激励机制,确立学校宣传部与教学相关部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宏观管理体制,形成了关心和支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和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地位
学校党委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重点,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只能重视,不能轻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原则,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紧密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实施”的管理机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建立健全领导体制
为加强校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学校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主管副校长、宣传部、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负责人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组成的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直接主抓负责,充分体现了校党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高度重视。
是完善规范工作机制
学校实施党委会议和校长办公会“专题会”制度,定期研究确定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方向、解决存在的问题;推行学校领导“听课制”,通过学校领导深入课堂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和学生思想实际,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建设的指导,有效地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在人员及师资配备、教师培训、经费投入上给予大力支持;教务处、科技处在教学成果评定、教改立项、科研立项、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也给予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支持;严格执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督导制度和学生信息员座谈会制度,及时了解并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这些措施的落实,极大地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建设水平的提高。
配置专门工作机构
学校在原社会管理学院的基础上独立设立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和建设工作,选配了具有哲学学科背景的教授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博士担任负责人,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和建设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落实保障专项经费
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在图书资料购置、教师培训和教学条件改善方面给予倾斜。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征订各类社科期刊30余种,设立专门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实验室,并购置思政课教学辅助平台,建设相关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基地,不断强化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还投入专项经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教师培训考察。
二、多措并举,专兼结合,打造高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队伍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领路人。学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坚持从严选拔、关注成长、优先培养,初步建成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一)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制度,高标准建设专兼师资队伍
根据2008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制度的相关要求,学校严格实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制度。新任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具备相关专业硕士学位。根据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按照学生人数,学校从严选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相应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的教师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学校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32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在校生比例达到了教育部1:350的要求。为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组建了一支由熟悉学生工作的管理人员和党务理论工作者构成的15人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来自于学生工作一线,了解学生思想实际,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加大培养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
学校从实际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落实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教师研修、在职培训培养和实地考察等措施,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科研教研水平,改善了师资结构。2013年以来,思政理论课教师中有7名教师获得硕士学位,4名教师获得博士学位;先后有12人次参加各类培训,6人次参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轮训计划;每年选派4名教师参加xx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选派18名思政理论课专兼职教师赴发达地区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考察;选派10名专职教师带队指导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措施的落实,极大的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近年来,我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共出版教材10余部、发表教研科研论文60余篇,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教育部课题2项,省级研究课题6项,校级研究课题10余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励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励2项,建成省级精品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和2014年度两名教师被评为xx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奖和“教学能手”奖,2016年度两名教师荣获xx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奖,2014年一名教师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人物候选人。
(三)以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为载体,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平台
为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贴近”目标,学校2010年成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以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大学生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为选题,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以探索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途径,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四)关注教师职业成长,增强思政理论课教师责任感和归属感
学校在教师职务评聘、表彰评优、经济待遇落实等方面对思政理论课教师给予倾斜,极大地调动了思政理论课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思政理论课专任教师队伍中,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12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1人,高级职称教师占全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比例为59%,高学历教师比例为56%,高于全校平均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有1名兼职教师获评校级“青年教师成才奖”、3名教师获评校级“优秀教师”、2名教师获评校级“模范班主任”、1名教师获评校级“优秀辅导员”、4名兼职教师获评校级“先进工作者”。
三、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特色,努力提升思政理论
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学校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锐意改革,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为切入点,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新模式,构建课内外、校内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体系,“理论+实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初步形成。
(一)规范思政理论课课程设置与教材使用,确保思政理论课教学目标的落实
学校严格按照“05方案”为本科学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门课程,共计16个学分,248学时;开设社会实践、公益劳动等实践课程,共计2个学分,36学时。在教学中,严格执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保障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时数。使用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全国统编教材,坚持新课培训,集体备课,以确保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全校统一。
形势与政策课按照每学期教育部形势与政策要点要求,采用“专题化”教学,并通过集体备课,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坚持教学内容紧跟国内外形势和大学生思想实际,以提升课程的针对性;推行形势与政策主题班会,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效性。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要求,选用辅导教材,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基地建设,搭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平台
为增强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学校建立了xx石化集团、xx市城关区雁北街道社区、什川镇华夏奇园中国红色文化基地、八路军驻兰办事处、邓宝珊故居、红西路军事迹展、会宁红军会师楼、哈达埔红军会议旧址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地,这些基地已成为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大学生社会实践、思想教育的平台。
(三)全面推行“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新模式,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实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势,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增强在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下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坚定性,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的,就必须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单一、教学针对性不强的模式。为此“05方案”实施以来,学校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经过几年的探索,初步形成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新模式。新模式的实施有效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我们改变过去传统的空洞说教,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主要有:提炼具有现实针对性的经典案例教学,使学生从真实中得到启发;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研讨式教学,使学生在参与中接受教育;联系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的咨询式教学,使学生在关怀中备受鼓舞。
学:改变过去被动学习,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科学设计学习专题,采取“小组学习探讨、班级学习交流”的形式,学习要做到知行统一,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做: 突出实践教学,设计出具体的实践活动方案,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做到在“教中学、学中做、课内做,课外做,校内做,校外做”,从而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动手,乐于做事,身体力行,不断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和创新能力,为走出校园,履行社会责任奠定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近几年通过开展以“从我做起,共建文明校园”、“诚信做人”、“MDSK读书会”、“法律援助中心”、“献爱心活动”、“社会实践”等校内外活动,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内外、校内外有机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新模式使学生从践行中树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改革考核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创新考试方法, 构建了由闭卷(30%)、开卷(30%)、实践(20%)和平时作业成绩(20%)四部分组成的复合式考试体系,改变了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单一“应试”方法,侧重理论分析和应用能力的考试,充实考试内容,扩大考核外延,分解考评指标。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改革成果方法突出,特色鲜明,成效显著
(一)改革成果解决教学问题方法突出
第一,始终围绕“一个中心”,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教学质量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命线,也是衡量课程水平高低的标准。我们严格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按照“05方案”和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意见,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思政课建设的重心和中心任务。
第二,坚持“两个转变”:即把教材转化成教案,把教案转化成教学过程,切实克服教学概念化、单调化、程式化、空洞化的倾向,增进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三,突出“三个环节”:在教学内容上突出“新”, 以教学内容的鲜活性和现实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突出“活”,采取启发式教学、研究式教学、互动教学、案例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大胆创新“课堂教学+小品表演”的创新模式,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考试形式突出“实”,就是通过改革考试考核形式,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确保教育教学实效,达到让学生真学、真信、真用的目的。
第四,贯彻“四教”“四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书、教人、教心、教行”,通过学习,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和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第五,实现“五个结合”:把理论教学与关注、参与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活动、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掌握教材内容与学习原著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与对国内外重大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的分析研究结合起来;把对基本理论问题的讲解与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改革中的重大问题的分析结合起来;把课堂理论教学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
(二)改革成果特色鲜明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点有:
第一,学有所用,针对性强。运用文艺式、操练式教学方法进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小品表演,用形象的艺术语言和肢体语言形式把深奥、抽象、枯燥的理论表现出来,使学生在自我实践中深刻领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并促使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品表演的内容,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重要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
第二,自主学习,创新性强。我们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只是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灌输式教育,运用启发式教学,把“听、看、读、思、议、写”等六种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全方位、互动式、立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能够做到学马列“动情、动心、动脑、动口、动手”。
第三,知行合一,实效性强。通过“教学做”一体化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角色和责任完全从传统教学方式下的“观众”或“配角”,变为新型教学中的“演员”或“主角”,由“跟我学”转向“我要学”。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平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创新活动的广阔天地,实现理论真正“进学生头脑”,因而所取得的教育教学效果是单纯的课堂理论灌输所无法比拟的。
(三)改革成果成效显著
本研究成果经过十年的探索影响力较大、辐射面较广,不仅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而且省教育厅有关领导的关注,同时也获得了相关媒体、兄弟院校的好评。
第一,推进了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向纵深发展
根据我校的实际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思政课课程特点,不断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新路径,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教、学、做”一体化。
第二,本成果得到省内其他普通高校同行的较高赞誉
我们通过参加省内思政课课程教学研讨会、课程师资培训会等各种机会,广泛宣传、介绍我校通过实施思政课教改项目,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创造的特色亮点、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总结,特别是我校构建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立体化、多平台、全员式参与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受到省内普通高校同行的广泛认可和较高评价。
第三,本探索成果受到省教育厅和思政课建设专家组的高度肯定
在2008年省教育厅开展的高校思政课建设督查工作中,我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获得教育厅督查专家组的一致好评。2011年4月,xx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督查组专家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我校认真贯彻落实“05方案”,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体制完善,安排部署到位,课程设置合理,教师队伍充满活力,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有力,实践教学方式新颖多样,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2008年11月、2015年1月,xx电视台文化频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汇报展示活动进行了报道,引起社会关注,在师生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2018年9月18日下午,以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长张文斌为组长的调研组来我校调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给予高度评价。
第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展示活动”逐步形成学院特色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展示活动”既是思政课教学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大课堂,体现了我校思政课改革主题鲜明,时代感强;结合专业,特色性强;内容丰富,实效性强;学以致用,获得感强;效果显著,推广性强的五大特色。十二年来,我们深化教学改革,改变过去传统的空洞说教、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突出特色,使思政课堂教学活了起来。我们通过启发式、参与式、专题式、研究式教学,注意研究分析社会热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并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把专题讲座、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专题演讲、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写调查报告、写小论文和心得体会以及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环节和方式结合起来,使学生从真实中得到启发、在参与中接受教育、在关怀中备受鼓舞。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十二年来,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受到广大同学的普遍欢迎和积极参与,魅力思政火了起来。我们一直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形成了课内实践教学便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教学贴近现实生活,虚拟实践教学拓展教育空间,三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大系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特别是我们大胆创新的一年一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果汇报展示活动”,经过了从艰难起步、艰辛探索到广泛参与、初见成效,如今这一活动形式已常态化。通过这种新颖的实践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平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创新活动的广阔天地,实现理论真正“进学生头脑”,因而所取得的教育教学效果是单纯的课堂理论灌输所无法比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果汇报展示活动”也成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多次受到省、市电视台及相关媒体的关注与报道,以及兄弟院校的观摩学习和高度好评,已成为我省高校独一无二的文理品牌。
第五,对分课堂开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
近年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八个统一”为指导,以“打造思政金课”为建设目标,坚持守正创新,自2018年6月首次接触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以来,组建了由曾令琼教授领衔,多名教学骨干教师参与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分课堂教学团队,团队成员通过学习、培训、交流,现已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中逐步推广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思政课教学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系统性转变,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有效提高了学生乐学善学、批判质疑、勤学反思、实践创新的核心素养。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并通过大力推行“对分课堂”的全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主动性。并于2019年4月24日上午,在xx文理学院举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分公开课第5场直播。此次全国直播是由“对分课堂”创始人、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张学新教授发起的,在全国范围内基于对分课堂新型教学模式的真实课堂情境下的思政课系列直播活动,首批共有五所高校进行了公开课直播,在全国思政课教学改革领域引起强烈反响。
第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提升。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积极性显著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的理解进一步加深,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明辨了真善美与假恶丑,得到了生动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通过大量生动、真实的论证实例,把理论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统一起来,能够更加紧密地贴近学生的思想脉搏,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加深对大学生的国情、民情教育,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近年来,学校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两个意见”和“一个方案”要求,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照中宣传部、教育部两个意见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我们还存在着相当差距,主要是高学历教师特别是有马克思主义学科背景的高学历教师比例偏低;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的科研、教研成果偏少;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
今后我们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大教师的培养培训,加强以学科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为主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学历层次和能力水平。
第二,制定科研规划,在国内和省内聘请一批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领域里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学者和教授,指导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整体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
第三、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加大课程建设力度,争取2年内建成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能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获得奖项。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13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