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必读42本书读后感7篇
党员必读42本书读后感7篇
党员必读42本书读后感篇1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坚定信仰、砥砺初心使命的必修课,是树立宗旨意识、激发干事热情的动力源,是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的硬举措。
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学习党史就是要在学习教育中传承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激发改天换地的奋进力量,争先进位勇担当,矢志拼搏敢作为。百年党史是一部艰苦奋斗史,一代代共产党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用拼搏和实干创造了人间奇迹、谱写了壮丽史诗。广德也是因为一批又一批干部群众前赴后继、担当作为,才推动了广德快速发展、欣欣向荣。我们进入新发展阶段,面临新机遇新挑战,迫切需要从党史中学习先辈们艰苦奋斗、不畏艰辛的精神,并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努力唱响新时代奋斗者之歌。全市各级党员干部要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奋斗精神和革命精神,矢志拼搏不懈奋斗,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和“一地六县”产业合作区建设中当好开路先锋,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要把握目标要求,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守正创新。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党史学习教育落实过程中对标对表、守正创新,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用好我市红色资源,把党史与广德地方史结合起来,推动全市党史学习教育高质量开展。要在“学党史、悟思想”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在“学党史、办实事”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在“学党史、开新局”中扛起“瞄准高质量、聚焦一体化、争当排头兵”重大使命。
要注重统筹推进,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效。党史学习教育以党员干部为重点,面向全体党员,是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贯穿全年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借鉴好历次党内集中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要求,结合广德实际,精心组织、务求实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历史的一头连着光荣的过去,一头通向光辉的未来。广德是一方孕育红色基因、富有革命传统的热土,广德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诗篇,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扎扎实实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铭记光辉历程,凝聚奋进力量,切实把学习教育的实际成效,转化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谱写新时代广德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过硬成果,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党员必读42本书读后感篇2
《爱迪生的一生》这本书写的是爱迪生出生于米兰,米兰是个运输小城。夏天,这些孩子就在河里玩,虽然很危险。转眼间,他已经八岁了,是该上学了。当他去注册时,老师说他智力低下,他的母亲在三个月后把他带回了家,并教会了他阅读。后来,他读光了底特律公共图书馆的书。后来,化学成了爱迪生的爱好。可是,他需要材料,这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是很大一笔开支。他拿爸爸菜园里的菜去买了,但这还不够。这时,有人让他在火车上工作。他的父母也同意了。列车长还让他在火车上搞个小实验室,为了买实验用品他花光了所有的钱。南北战争期间,报纸卖的好极了,他卖的报纸好几次都供不应求了。他想:我没有报纸卖了,我就自己创办,报纸就叫大干线先驱报。可他不能总是一帆风顺,一次,他没赶上火车,他跑啊跑啊,终于赶上了。如果爬栏杆一定会受伤。这时,一个铁路职工发现了他,并抓着耳朵把他拉了上来。这次以后,他就耳聋了。可是耳聋促使他发明了能让人听的更清楚的机器。后来,他招了个烦,由于他忙着做实验,没有注意掉了一根磷棒,车厢着火了!列车长不能原谅他,就把他以及他所有的东西赶下了火车。他想他确实应该换份工作了…爱迪生不仅仅是一个伟大发明家,还有他天才而可怕的工作方式,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
我读完了爱迪生这本书以后,我的感触很深,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小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刻苦读书,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党员必读42本书读后感篇3
本书作者说他的戒烟法也同样适用于其它化学品上瘾症,比如酒瘾,毒瘾。我想把它进一步推而广之,是否可以戒断所有的瘾呢?佛经说,色香味触法,都是我们执著的尘,只要我们执著于对其中任何一个的渴望,那么哪一个不是瘾呢?比如有些人对食物不能抗拒,哪怕不饿,也总想放点什么到嘴里,这不也是瘾吗?比如男人的好色,见到合意的女人就想到性,不也是瘾吗?既然所有的瘾都来自心里,来自渴望,那么只要改一念,瘾就可以消除。我们为什么不能改呢?因为我们被洗脑了,很多观念被根深蒂固地放入我们的脑海中了。比如说性欲,佛家说是淫欲。佛经说: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好多人给自己找借口,给性行为划分为合道德的,不合道德的等等,其实,佛不是说了吗,重要的是淫的那个心不除,尘不可出,和其他因素没有关系。现在整个社会,铺天盖地,都是各种性的信息,而且都是同样的信息:性带来快乐!从小我们就被洗脑了:性是一种快乐。快乐到什么地步呢?快乐到青少年可以为了偷食禁果而采取各种手段,快乐到某些人不惜违背别人的意志而去强奸!所以,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性欲是上帝赐予人类的礼物,如果你没有从中感受到快乐,你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有什么毛病!其实,下一次你再做爱的时候,应该好好问问自己:“你到底哪里感觉到快乐?身体上?心理上?还是你自以为是快乐,根本就没有想过。如果是这样,你也是性念的奴隶。”
昨天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我上次心室(识)解构课的小组长的一段文字,很有意思。摘录如下:
我是性念的主人
未遇到心室(识)解构以前,我完全是性念下的奴隶,每天在性的幻想与沉迷中度过、被它控制不能自拨。总是渴望与每个合我意的人发生点什么,当功课做到一定阶段以后我清楚的看到那只是我的榜首念。于是我决心超越,每次淫念的思想粒子一聚合,我就迅速看到它并瞬间粘连瓦解,无数次不断超越之后,我已经完全是它的主人,想与不想做与不做到与不到完全在我的掌控之下。放眼看人类,人类历史就是男淫加女淫生个小淫。一切的一切都是性的延伸,只是不敢承认而已。
有人说:“如果没有这些欲望,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什么乐趣?”怎么会呢?世界如同一个监狱,如果你有了钥匙,你可以随意进出。而监狱里面的犯人没有钥匙,出不去,只能自我安慰说:“这监狱有吃有喝,有美女,挺好的,出去干嘛!”所有求道的人要的都是这把钥匙,而这钥匙就在你自心中。所以得道之人可以酒肉穿肠过,美女不留心。然凡人以此为借口,不过是徒然自害!
佛说这世界都是虚幻,不要执著。可见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物理的还是心理的,都是同样的道理。人类的所有纷争不就是来自于对某种东西的渴望吗?只是这个法制社会告诉我们:你在满足自己欲望的同时不能损害别人的欲望,那么就是合法的,合理的。我们为什么不能从根上去拔除这个渴望呢?说拔除好像挺难!其实,一旦我们知道了真相,拔除就是改一念而已。但拔除的确难!唯一的阻力就来自我们自己,不愿意!为什么不愿意!?还是被洗脑了,执着于一些东西。
上瘾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是为了填补空虚感。所有上瘾的人,不管是对食物,还是毒品,都是一样的,他们空虚,他们受不了这空虚。其实,空和虚难道不是道家和佛家追求的吗?开悟不就是要体证空性吗?可是,真感觉到空的时候,我们却害怕!恐惧!其实,只要你去拥抱这份空虚,接受这份空虚,很多时候执著就放下了。像林老师告诉我的:享受孤独!享受寂寞!
所以为什么为道日损,就是我们从出生就在做加法,而回归本性却是要做减法。修行就是在反洗脑,或者说用一套与世俗相反的理念来重新洗脑。何谓顿悟?就是立刻转念,彻底转念!何谓渐修?就是来一念,照一念,放一念!不停地洗涤,洗涤的多了,就形成条件反射了。洪老师功课的意义也就在于此。
最后还是回到这本书吧,我认为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值得向所有的烟民朋友及其家人推荐。看了它,非烟民可以更好地理解烟民,可以知道怎么帮助你家人中的烟民朋友改变。我父亲曾经是30多年的重度烟民,多次戒烟而不果。直到医生给他以警告(只是警告,而非最后通牒),他一下子就戒了,没有任何过渡。我问他戒烟身体痛苦吗?他说一点也不。我问那为什么之前戒不了,他笑笑,无言以答。我替他答吧:因为生命是他的榜首念,当吸烟还没有威胁到这个的时候,他就不愿意戒。一旦触及他的榜首念,他就轻易地戒了。但是,他并没有看清吸烟这一幻象的实质!
到底哪一点会触动到烟民,让他戒烟呢!?很多因素都有可能,但这本书讲述的是最根本的方法!所以,试试这本书吧!一定会对你有帮助!
党员必读42本书读后感篇4
这是一本非常棒的书,打开了我僵化的思维。百度了一下这本书名,发现很多人都说这本书非常棒,但是都以大纲笔记的形式展示,我想这样一本书,使用这种类似摘抄形式是无法给人以动力及信心确认这是一本好书的。
首先,我强调一下这本书的适合人群,有正常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成年人,尤其是适合中国的在读大学生。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因为这本书的前三章作者集中讨论了美国社会教育目的的改变与社会环境的变革促使他写了这本书。并且着重表明这本书所描述的方法是更适用于学术类著作使用(译文为论说性)。
1. 美国的教育从18世纪开始从教育“重点人物”成材,转向大面积普及识字率。
2. 相对应的将教育目的从培养兴趣发现天赋,转移到了适合绝大多数的可衡量的(考试分数么)目标,造成扼杀人学习的兴趣动力。
3. 步入知识爆炸的社会环境,同类主题的书特别多,不可能一一读完。
相对比之下,我觉得也非常适合我国的现有情况。我们的教育目标也是以分数来衡量的,我们的教育理念也是继承自建国初的普及识字率。现在我们的社会也处于知识大爆炸的时期,不但书面文字增加,还有网络上产生的无数内容。我尤其像中国的在读大学生推荐的原因:高中之前的阶段都是被老师家长耳提面命的绝对窒息的压迫,但到了大学后马上转变为绝对自由的氛围下进行自学。我读了这本书之后发现要找出中心思想,主旨,全书分段与框架都是我们从小学就训练的内容,但是,没有几个人被系统的教导过这些东西除了考试拿分,在步入社会进行自我教育的时候该如何使用。可是这本书就告诉了我们从何从这种我们都认为很老土的技巧上升到大学的学术科研上的“主题阅读”的过程。
其次,我们需要清晰明了的一些概念。
阅读,我们从这本书的书名得到的信息是指阅读本身的一个行为。而这整本书所讲的方法其实是一个自我教育的一个方法过程。我接触过的很多网友所说的阅读其实追求的是阅读的速度。这三层隐含的概念大家应有一个认识。
这里还有一个关于阅读读物的问题与误区。我们小时候,对于很多没有高等文化的父母,认为读书就是好的,全然没有在意我们在读什么,到了后期就是只要书名上没有高考两字就是与学习无关的。关于高考这个问题我想我是无法解决的,大家可以自我调节尝试从心理学角度解决厌学问题。正如我前面所说,现代教育目的就是需要有考试分数这个东西来进行目标量化,对于兴趣,个体特长是不予考虑的。如果你还仍处于九年义务教育或者高考,大学本科时期,我真的一点忙都帮不上,并且这本书也不是想要给你们的忠告。
关于读物,我国自古以来的继承的都是儒家习惯相对社科文科的,甚至于只有阅读儒家的《经书》才是“读书”。而《如》这本书中关于读物也是排除掉文学类的读物,因为对于绝大多数人阅读文学类如小说,科幻、时尚杂志等内容时,是以娱乐消遣性为目的。(文艺批评或者评论家,这里把你们排除掉了哈,不好意思。就算我是一个理科生都知道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钱钟书的《管锥编》)所以,我个人以为,这点对我们中国人来说也相对重要,接触文学性著作普通民众特别容易接触得到。而相对专业小众的各个自然科学学科或者社会科学的著作则很难接触。而作为大学阶段的阅读是为学术研究做准备,这就是一定要有的能力。
关于推荐书单或者专家建议不可盲从,既是你的帮助又是你的障碍。所以,开阔眼界不妨对看看推荐,但是做决定和了解事物本质还需自我学习。
虽然,作者也说目前的教育系统是扼杀学习兴趣的,但是他仍然强调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才是最高效率的。
再次,如何算是对一本书的客观的评价。
任何评论都要变现出自己最大的善意,唯有如此才能收获价值。
最后,读者现有的知识储备或阅历和作者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很难理解这本书的本质。
举例,钱锺书的《管锥编》是写什么的?应该如何去阅读?钱锺书的《管锥编》是写什么的?应该如何去阅读?
非文学专业的学生或者爱好者,没有广泛阅读并熟稔上下五千年的所有有记录的“大家”,根本看不懂这本书。
最后,本书的理论模型。
本文作者将阅读分为了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也同时是互为基础,每一个阶段都是为后一个阶段进行准备。
下面是我根据作者对阅读四个层次整理出来的表格,方便给大家一个整体认识。
先写这些后面的内容,我会稍后整理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读书。
本书第八章谈到的要找到表现书的主旨的关键词,与作者达成共识。译者翻译的非常生涩,全书读起来感觉非常累,另外,也有一种英文语境中的“字词”与中文的“字词”并不能完全等量齐观。我打算稍后翻翻英文原版尝试理解一下。
党员必读42本书读后感篇5
在跌跌撞撞中终于读完了《如何阅读一本书》,为什么说是跌跌撞撞呢,首先,这是一本论述类的书,而论述类别的书读起来又是最难,最烦的。而且,此书还属于外国著作,本身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语言习惯的不同就会加大阅读的难度。在加之翻译中客观存在的误差和翻译者本人的遣词习惯,让我读起来更是难上加难。但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可以说是收获颇丰。
这是一本指导阅读的书,更准确的说是一本强调如何阅读论述类书的著作。虽然其中也对阅读小说,故事,哲学,历史,科学等类别的技巧介绍,但我觉得,作者的主旨是在指导读者如何阅读论述类作品。
读完之后,对本书的架构总结了一番,并将其中自己认为有道理的段落摘抄了十几页,目的是为了对其加深印象。摘抄完之后总觉的应该自己再写点什么,也算是真正完成了与作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就像作者在书中提到的“读书就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沟通,它开始于作者,终结于读者”。如果不写点什么,或者说是不把作者的观点用自己的语言转述出来,就算不上是一次真正的沟通,并且不能说自己已经读懂了。
就像听一个人说话一样,听完之后我们总应该有点反应的,对吧,或是嘴上或是心里,如果一点反应都没有的话,那是很不正常的。还好,经过检验,我绝对是一个很正常的人。。。。。。
开始吧。。。
首先,读者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注意:为什么说是层次而不是种类呢,用作者的话说,种类意味着各有不同,相互毫无相干。而层次则是代表着一种渐进和被包含的关系。也就是说检视阅读中包含了基础阅读的要素和能力,同理,主题阅读则包含了之前所有的阅读层次,体现了阅读的最高层次和读者较强的阅读能力。
无论是基础阅读还是主题阅读,都强调了一个最基本的要素-----主动阅读。阅读是一个特别强调主动性的活动,完全被动是读不了的,那么专注力就是必不可少的了,但是专注力并不代表理解力,于是思考就是主动阅读的第二个要素。如果单单是为了阅读而阅读,那么一定是双眼停滞,头脑昏睡,即使没有被动到如此,如果阅读仅仅是停留在文字表面,而不是站在整体框架之上,带着一边思考和一边提出问题去阅读,或者说,由于仅仅对书中钟情的表达和语言很感兴趣,却没有耐心去了解整本书的框架结构、逻辑和内容等实质性的东西,那么,便是单纯的玩味文字,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理所当然地,这本书给予你的回报也就局限于摆弄文字上,对于个人在这方面的提升是没有多大帮助的。
现在想想小时候为了写出“漂亮”的作文,被记忆大量的优美词句,真是一种坑人的写作启蒙。
阅读本身就是一个从了解到理解,并且从中实现个人提升的过程。如果读完一本书有一种破茧而出的感觉,并对自己之前的行为有所反思,那么阅读一定是主动和有效的。
要通过阅读来实现个人的提升,除了主动以外,还有一些技巧是很重要的,如,敏锐的洞察,可靠的记忆,想象以及分析,同时,这些能力也会随着阅读经验的提高而提高
说了这么多关于主动阅读的重要性,说白了,阅读就跟学生听课一样,所有的学生看似都在阅读着课堂,而主动学习的学生一定是在不断产生问题和提出质疑,随着老师讲解和自己思考的深入,通过自己的洞察,想象、分析,问题在大脑中出出进进,脑细胞在沟回中忙忙碌碌,最终,老师与学生的沟通完成,并且最终达成了一致。
基础阅读------终身阅读过程中的最初级阶段。
它分为四个阶段:阅读准备阶段、包括有良好的听力,视力,起码的认知能力,口齿清晰,以及个人准备,包括能够与其他孩子一起学习的能力,保持注意力,有耐性以及服从等等。这些准备应该在幼儿园时期就完成。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一个孩子如果没有做好以上的准备就开始教他阅读。他可能会不喜欢这样的经历,以后的学校教育和阅读过程会留下很多痛苦的阴影。尽管大多数孩子的家长都会担心“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比起鲁莽地提前阅读来说,延后接受阅读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第二个阶段就是认字阶段,这个阶段要求能够理解词句的发音,含义,能够阅读简单的读物并且很喜欢阅读了。
第三个阶段,要求孩子有一定建立字汇的能力,就是能够下从上下文中,猜出不熟悉的字词。除此之外,因为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从而为了“扩大视野”而读。
第四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阅读的人就应该被称之为读者而不是孩子了,这个阶段应该能准确的读出书中的主要观点,并且能够与同主题的书进行对比,并且得出结论。这样的阅读能力应该在初中毕业时形成。
很遗憾,我们很多人并没有在不同的年龄段有这样渐进和系统的阅读训练,原因很简单,社会甚至学校从来都没有开展一门这样的阅读课程,明确而又系统地培养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阅读能力。
老师在抱怨家长没有从小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家长在抱怨孩子没有读书的耐心,学生在抱怨没有人给他开一张适合的书单。
总之,都将原因归结于除自己以外的相干人等。。。。。。
我们或作为家长或作为老师,应该何时开始,如何怎样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我想这是每一个认识到阅读对于一个人终身重要性的人应该补上的一课。课题就叫《如何阅读一本书》,教材就是《如何阅读一本书》。
检视阅读------系统的略读或者粗浅的阅读
让我们先来分享一下阅读前常常出现的两种情况,一,你很纠结你到底想不想读这本书,或者是这本书到底值不值得花费很长时间阅读,你怀疑这本书在花费很大精力读完之后是不是对你有一定的提升。二,你确实没有时间进行仔细的阅读。
这样的情况下,检视阅读中的系统略读就会排除纠结或者帮助你在短时间内汲取其中最最精华的养分。
系统的略读应该不会花费我们很长时间,也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否则它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那么下面便是一些建议,其中的部分内容正是我们在平时阅读的时候容易忽略的。
首先,先看书名页,这样你会很快的把这本书在脑海中分类,并且联想到你读过的类似的书。如果有副标题,那定是极好的,因为副标题的作用就是对主标题的补充,会让读者更加具体地了解书的内容。如《在那颗星子下----中学时代的一件事》。从中我们很容易了解到,这是一本小说类的书,书中作者一定是叙述了一件中学时代发生过的事情,当然,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第二,研究目录页,这就是我之前提到过,人们(包括我在内)常常忽略的内容。这样做得好处就是对整本书的架构有了深入的了解,就像要买一个房子,我们进去之后一定是先看看整个房子的结构是否合理,客厅是阳面还是阴面,餐厅是否是独立的,等等。如果这一步直接省了,直接就看房子的质量,那就不是很理智了。
第三,读一读序言和后记,因为很少有作者不会在序言中将自己整本书的架构和主旨进行说明的,也会在后记中将整本书的主旨或者论点进行再回顾。
第四,挑看几个跟主题相关的篇章来读,尤其是开头和结尾。但凡有学习经历的人都会这么做的。
让我们来总结一下系统的略读吧,短时间内,有选择地阅读,了解整体架构和主旨,确定这本书是否值得花费很长时间仔细阅读。
再者便是检视阅读的第二个技巧-----粗浅的阅读。让我们再来从实际情况出发,来阐释一下什么时候需要这要的阅读技巧。
我们经常会遇到一本很难读的书,接下来,或是不断地停下来查阅工具书或是由于烦躁直接放弃。因为我们从小就被教育,阅读中遇到困难要努力查阅资料去解决它,这样第一个或者就成为了诱发第二个或者的重要因素。
但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不应该是绝对的。如果对其中的字词不懂,还是很有必要查一下手机的。
所以,粗浅的阅读针对的问题是,当遇到一本很难读的书的时候需要用到的技巧。前提是这本书确实值得我们读,也确实对我们会有一定的提升。
那么如此这般,当我们遇到一本难读的书,并且真正值得一读的书的时候,粗略的阅读会对我们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这个规则很简单,“第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一遍,哪怕遇到不懂得地方也不要停下来查询或者思考”“与其强迫人们接受装模作样的读法,不如鼓励人们一次性不完整地读完,然后讨论在第一次快速粗浅地阅读中所获得的东西”。这样就为下一步的再一次研读做好了准备。相信我,在第二次阅读中,我们一定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因为第一次阅读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第二次阅读就是站在另一个新高度上开始了的阅读。
是时候该开始分析阅读了,这也是本书最重要的章节,最难懂的章节,最容易让人放弃的章节,但是在开始之前,作者又分享了几个常用的阅读技巧和经验。就像在出征前的誓师大会一样,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准备,可以看出来,作者是一个逻辑性很强且很细致的人,绝不是图财坑人的角儿。
一,一个主动的阅读者会提出的四个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作者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这本书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
二,如何让一本书真正属于我们自己
首先,对于阅读来说,在树上做笔记是不可或缺的事情,好处无需言表。前面说过,主动阅读一定是伴随着思考的。所以,读完一本书之后,应该倾向于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想,或者总结出一本书,如果浑浑噩噩地写不出来,那便算不上是真正的理解,通常也是因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
三,如何做笔记
作者认为笔记有3个层次,结构笔记,概念笔记,辩证笔记(同主题书之间的观点比较),我认为第三种也可以是读后感。只要是表达自己思考的内容,都可以是第三种。
四,培养阅读习惯(读书笔记)
习惯首先是建立在了解行事规则的基础之上,如果不知道规则是什么,就不可能按照规则来行事,自然就谈不到习惯了。这里的习惯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习惯,而是一种按照某些系统的,能达到良好效果的规则,继而终身持续。
“要养成习惯,除了不断地练习和运用,别无他法。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从实际去做中学习到如何做得道理。在你养成习惯的前后,最大的差异就在于阅读能力和速度的不同,经过练习之后,同一件事情,你会做得比刚开始好很多,也就是熟能生巧,一开始你做不好,慢慢就会得心应手,像天生自然一样,这也就是为什么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的道理。”
分析阅读----将一本书生吞活剥
让我们还是先从一本书的开始来开始分析分析阅读吧。(此处足够绕口)
书名,就像我们之前说过的,从书名上看,我们大致可以将这本书分类,那么分类为什么这样重要呢。书中并没有过多的论述。但是作者举了一个很实际的例子。大体意思是这样的,弄清一本书的种类,如同进入一间教室听课一样,你必须得先搞明白这是一节什么科目,因为不同学科之间的学习技巧是不同的,例如,英语课,我们必须时刻背靠在一种外国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上去学习它,否则听起来真是“黑白颠倒”。再如,化学课,我们应该站在微观的角度去看待它,如果站错了角度,哪个老师又能从口袋儿里掏出一个氧气分子来给你看看呢?仔细想想也确实是这样。如果我们以读议论文的方式去阅读一篇散文,想想真是痛苦。。。。。
这就是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用书名分类。
接下来,我们就应该把一本书放在X光下面了。
开始我一直疑惑,这个阶段是在检视阅读之后,还是在仔细阅读之后。后来我终于理解了,是在读完一本书之后,所谓的读完,或是仔细阅读,或是粗浅的阅读,总之,是在第一次阅读之后,毕竟任何一本值得分析阅读的书都不是只读一次可以合上入柜的,一次阅读绝对不可能了解全面。也不可能做到分析阅读,至少应该再一次的翻看。
一本好书,绝对不会像是一堆肥肉下面埋藏着一堆发育不良的骨架,也绝对不会是一个瘦到皮包骨头的人。而应该像是一个正直壮年的人,骨骼健壮,肌肉发达,全身没有一块儿赘肉。
同样,一本好书一定是有整体感,前后连贯。并且架构清晰,有血有肉。架构清晰是一个优秀作者肯定会做到的,而血肉又为整体内容添加了深度和广度。如果说,架构是一本书的生命,那么血肉就是一本书的营养。
在X光下面看清楚一本书的架构之后,我们必须将整本书的大纲自己罗列出来,就像书中所说的,作者列出大纲是为了写好一本书,而读者自己列出提纲则是为了读透一本书。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写出整本书的摘要。对于整本书的内容,如果只是一个模糊的认知是不够的,你必须能清晰的表述出来并且告诉自己或者别人。如果在读完之后,你说:“我说不出来,但是我已经完全了解了”。估计连你自己都不信吧。
这就是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列出大纲,写出摘要。这是一个检验自己阅读效果的绝佳方法。也是训练逻辑思维和总结概括能力的技巧。如果不巧,你与作者写的八九不离十。那真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场完美邂逅。
第三阶段,找出贯穿全文的关键字词,通过这些字词,了解作者的思想。在阅读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发现出现频率很高的字词或者观点,这就需要我们紧紧的抓住了。这样,我们便能与作者中途会合,搂着肩膀,听他诉说衷肠。
第四阶段,找出主旨和相关的论述,任何一本论述性的书籍,其中任何一个主旨,都应该是有理论支持的,如果只有主旨,却找不到相关的论述,那就只是作者在抒发自己的想法罢了。想想我们常写的议论文就知道了,论点是需要论据支撑的。这样,我们就了解到了,作者的主旨是什么,以及我们是如何被说服的。
主题阅读---阅读的终极目标
主题阅读是一种针对同一主题,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大量书籍的方法,它可以有效避免零散阅读所造成的知识遗忘,思考重复而不深入的问题.
同时,由于在短时间内大量阅读相关内容,可以有效加深记忆,多角度、更全面的理解同一主题思想,最重要的好处是,当完成阅读之后,有效的形成框架性思考,非常利于将实用性书籍中内容应用到实际中来.
1、找到相关章节——记住,自己的主题才是重点,而不是在读的书。把所有书目粗略略读一遍,找出相关章节。
2、带引作者与自己达成共识——创造出自己的一套词汇,把作者的专业词汇转化为自己的。
3、理清问题——确立中立的主旨,按顺序列出和自己主题目的相关的问题,让作者回答。
4、界定议题——确定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出来。
5、分析讨论——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以突显主题。保持对话式的梳理和客观,及对某一议题,要从书中引用原话。
注意:主题阅读前,粗浅阅读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略读可以确定书目,从而进一步简化书目。
后记
这本书读了两次,准确的说是1.5次,因为第二次并不是从头读到尾,只是翻看和回顾了重要的论点及其论述以及下划线部分。但就是在这0.5次中又收获了更多,对这本书的结构和之前不甚理解的内容有了认识上的新高度。
很庆幸自己坚持下来了,让我对阅读这件事,第一次有了系统性的认识。
当读完内容之后,又一次回顾它的目录时,对其结构的逻辑性以及对作者本人严谨的治学态度肃然起敬。就像遇到一位本就倾心的女孩子,结果又发现其内在更美,真是幸福的没谁了。
然而,作者也并不是只对阅读进行乏味的指导,关键还针对读者不同时期的困难和心理障碍揭露的淋漓尽致。正是这种“揭露”,让读者感觉作者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与我们感同身受,或许曾经与我们同病相怜,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读者的好感和自信。这便是良心作家的用心良苦。
这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书, 主要针对论述性书籍,但是作者也好几次提到,虽然不能完全适合其他书籍,但其中的道理是共通的。而且作者也简单叙述了各种类别书的不同阅读技巧。其中最令我同意到极点的便是关于工具书的使用和小说类书籍的阅读。
这也让我想起,大学时期的一位老师说的话,不是谁都能拿本字典学会英语的。当时不懂,现在想想也确实是。
书中提到“毕竟工具书对矫正无知的功能是有限的,它也并不能帮助文盲。” 我的理解是,使用工具书的前提是,你必须先对自己的问题是很明确的,并且知道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书,什么样的工具书能解决这类问题。否则,在完全迷茫的状态下,即便是拿起了工具书也无从下手。当然了,当今工具书的使用已经越来越少了。毕竟,这本书初次出版于1940年。作者是绝对不会想到,多半个世纪后,一个叫被做“internet”的东西竟能代替无数的工具书,而且查阅起来是如此的方便,快捷,而且只要稍加筛选,比对,便能得到需要的资料。
但,即便在internet已经基本囊括了所有工具书的时代,书中的两点我认为还是绝对靠谱的,那就是你必须问出一个明确的问题,并且了解你要借助的工具书。
另一个感通深受的便是关于小说的阅读,首先是速读,保证情节在自己大脑中的连续性,以免出现断点。其次,让角色进入你的心中,你进入角色的世界,相信其中发生的事情,不要怀疑。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评判这个故事是不是符合常规和理智,再决定是否领悟他的领悟,借鉴他得经验。再有便是,即便对其中的人物不能一一记住,那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只要记住主要的人物及事件就可以了,因为很多人物与事件的出场,本来就只是用来映衬主角的心里和行动的,或者说是,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让你更加了解主角。最后,作者对小说的不可或缺性做了分析。
“小说能满足我们潜意识或意识中的许多需要,比如,我们总是怀疑生活的不公平。为什么现实中好人受苦,坏人却成功?这个事实在现实中也遭到了千夫所指。但是在故事中,这种混乱又不愉快的情况被矫正过来了,于是,我们感觉格外的爽。对于,书中的角色来说,作者就像是上帝,依照他们的行为,公平地给予奖励和惩罚。这样的小说能满足人们,给人们一些想要的东西,平息心中的愤慨。我们不能确定真实的世界是美好的。但在伟大的作品中,世界多多少少是美好的。在一个好故事中,能满足我们的故事中,至少应该做到这一点。关于一个坏故事最惹人讨厌的一点就是,一个人受奖励和惩罚一点都不合理。真正会说故事的人绝不会在这一点上犯错。
“大悲剧也是如此。可怕的事情发生在好人身上,我们眼中的英雄不该承受这样的事情,但最后也只好理解命运的安排。而我们也非常渴望与他分享他的领悟。”
所以,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大众喜欢的电视剧总是千篇一律,从白马王子爱上灰姑娘、好人好报恶人天谴、英雄出场力挽狂澜、再到近几年很红的主题---草根逆袭成功上位,无不迎合了大众的心理需求,满足了大众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达到的期望值,也矫正了现实生活中令人焦虑的现象。
今年暑假一口气读了《曾国藩三部曲》,大约100余万字。这是一部关于曾国藩官宦生涯的长篇小说,从其意气风出山发操办团练,中途遇挫,灰心至极,回乡丁忧,到再度出山力挽狂澜,成功镇压太平军,继而官至极品,官场生涯也达到了巅峰,再到xx事变,背负卖国骂名,悔恨病倒,身心俱疲。最终,在一个黑雨滂沱的夜晚,灯枯油竭的曾国藩,紧闭双目回顾一生后,最终,也无法逃脱是非功过容后人评说的无奈。
书中出现了大量的人物,说实话,到现在我依然能记住的并不多,但对于其中的重要人物及事件还是很清晰的。很多人物的出场映衬着曾国藩识人相面,知人善用的独到之处。书中大量的引用了《道德经》,儒教,佛教的精髓及具体运用。并描述了曾国藩一生清廉为官,严格约束家人的高尚人格,尤其,对于自己的子女更是严格到苛刻,其家训在本书中也收录不少。
这是一套历史小说,也就是说兼备了历史和小说两方面的事情,我们知道,历史是被记录下来的,就像传话一下,那么多少还是会出现纰漏。但这并不意味着作者完全是在杜撰。历史小说是作者从看待历史事件的某个角度出发,结合作者了解的史实并推测、猜想而来的。而我们需要读出作者的角度和其中的观点。至于史实,又有谁能检验呢?如果抱着一种打假的态度去读历史,会是很可笑而且没有收获的。就像在5毛超市搜寻经久耐用的东西一样,心态错了。
毕竟,历史前面是没有证人的,而所谓的证据,谁又能保证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有强有力的证据做支撑呢?
就像,上面提到的书一样,作者很倾向于黄老学说,否则,他也不会通过这本书,从自己的角度诠释《道德经》。这就是作者的角度和偏好,读出来,读懂了,便好了。
从小便听说,书由厚读薄,再由薄读厚。这其中的真谛和感受对于我来说姗姗来迟。但又何尝不是不早不晚呢?
毕竟,读书这件事,无论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迟。
党员必读42本书读后感篇6
一、学党史以坚定理想信念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支柱和前进的灯塔。确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精神支柱。有的党员在矛盾面前畏缩不前,在困难面前消极悲观,在诱惑面前不能洁身自好。究其原因,是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坚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就要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深入思考、联系实际,在政治理论的学习中学出对党的忠诚,学出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定,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
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只有从学习党史中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修炼自身道德品质,方能稳住心神、守住清白。
二、学党史以推动方法创新
从xx南湖之畔的一叶红船,到今天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的“中国号”巨轮,我们党之所以能破除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一个又一个挑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立足实际、守正创新,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
当前我们党正面临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双重挑战,不论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或是开展反腐斗争等各项工作,要注重方式方法创新,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为人民谋幸福的新征程上,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党和人民的事业等不得、慢不得,消极懈怠换不来美好生活。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事业发展就会原地踏步。我们决不能被既有的成绩蒙蔽双眼、捆缚手脚,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和拼搏斗志,唯有不断开拓创新,才能更好开创未来。
三、学党史以践行为民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自己置身于人民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盼、解群众之所忧,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贡献自己的力量。
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学习党史的成效如何终究要回到为民解忧的实践中接受检验,在为民担当作为中得到体现。
若处处以个人为中心,事事搞自我设计,忘了为民初心,便失了民心。只有始终同人民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多谋民生之利,多解群众之忧,增进人民福祉,才能赢得人民衷心而持久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推进,在新征程创造新辉煌谱写新篇章。
回望党史,汲取经验;面向未来发展,更思肩上重任。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唯有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在学党史中回望初心,坚定信念,勇于创新,我们才能交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历史答卷。
党员必读42本书读后感篇7
抱着尝试来读这本书,说实话,我很怕,我怕读完之后,并没有出现神奇的效果,我依然是烟不离手,花钱往自己的肺里灌输致癌的焦油,让自己的微血管堵塞,想告诉男性同胞最现实的就是,真的会影响性功能的,虽然我觉得自己的性功能非常良好,可是谁也不希望自己提前阳痿或者是早泄。其实灭完最后一支烟的时候,我根本没有感觉那会是最后一只烟,可是启示性的那一刻就是这样到来了,虽然第二天9号因为戒烟戒断症非常的严重,那种类似于饥饿的感觉非常不好,不过还好,感谢主,2月10号和2月11号虽然也会想起来抽烟,但是自己真的会感觉到,抹掉吸烟的那个念头真的很容易,不再像以前那样如刮骨疗伤一样的了。
戒烟后马上能感觉到的好处就是,不赖床,不嗜睡了,心情明显轻松了很多很多,绝对不是心理作用,是实实在在的,脑子明显比以前清醒很多,尽管这两天是阴天,可是心情依然很舒畅,再也不会出现心情莫名其妙的烦躁,到处找烟的感觉了,而且出门不需要看有没有带打火机和烟,负担轻了很多。
如果有人来看到这篇日志,不需要提前戒烟,正如书中所说,你要保持自己近期的吸烟习惯来看下去就好了。
祷告:主啊,我的确有许多缺点、短处和恶习,但是借着天天享受你,在你身边,你的生命就能吞灭我一切的缺点和短处,并把我的心思、意志、情感、和一切的美德全拔高。
推荐访问:本书 读后感 党员 党员必读42本书心得 党员相关书籍读后感 读一本党的书籍读后感 读后感关于党的书 党员四本必读书目心得体会 党员6本必读书目的感悟和收获 党员读一本好书读后感 党员必读四本书读后感 党员必读42本书读后感200字 党员三本书的读后感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党员必读42本书读后感7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