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有关近期开展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报告13篇

发布时间:2022-10-21 15:24:03 | 来源:网友投稿

有关近期开展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报告13篇

有关近期开展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报告篇1

  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因为计较的少。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司法局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报告。

  根据《xx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营商环境评议工作的实施方案》,现将我院20xx年以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绩

  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我院是“办理破产”“执行合同”“保护中小投资者”三项评价指标的牵头单位,同时是“法治环境”“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不动产登记”“获得信贷”四项评价指标的主要配合单位,承担着繁重的任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xx年以来,我院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重要指示,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狠抓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任务落实,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切实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一)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营商环境各项政策制度落到实处。充分认清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新发展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切实提升政治站位,党组牵头抓总、统筹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全市两级法院均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动员教育,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委决策部署上来。先后组织人员到上海、浙江、广州等一线城市考察学习,开拓思路、创新思维,汲取借鉴先进法院好的经验做法。党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分析存在问题,查找薄弱环节,制定提升思路。今年3月,我院在全市深入实施高标准营商环境优化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今年4月,组织召开全市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对年度重点工作进行详细任务分工,确保营商环境各项政策制度得到不折不扣落实。

  (二)认真办好每一个涉企案件,努力让企业感受到公平正义,切实营造良好的司法环境

  对于企业来讲,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商机。为此,我院在办理涉企案件中,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企业司法解纷成本。一是突出一个“快”字。即建立涉企案件“五个优先”工作机制,对涉企案件快立、快审、快执,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诉讼服务,我院审判、执行效率指标连续多年均位居全省前2名。二是突出一个“严”字。即严格诉讼流程管理,严格案件繁简分流,严格控制发回重审,全面压缩涉企案件审限,认真清理长期未结及隐性超审限案件,我院在全省率先实现了长期未结案件清零的办案目标。三是突出一个“善”字。即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对市场前景较好、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业,原则上采取活封、活扣、执行和解等柔性执行方式,千方百计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根据20xx年度营商环境数据填报数据自评情况(正式评价结果尚未出炉),我市商业纠纷平均审理用时降至x天,平均执行用时降至x天,解决商业纠纷费用占索赔比降至x%左右,企业破产重整时间降至x天左右,主要评价指标均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三)积极推进府院联动机制,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为有效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发挥法院的专业优势和政府的行政优势,我院与市政府联合出台了《xx市建立常态化府院联动机制实施方案》,有效推动府院联动机制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运行。一是积极推进网络信息资料共享与业务协同,“一府两院”联合研发“xx市府院通平台”,建立企业纾困360平台网上法院专区,实现诉讼服务、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二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先后打造了xx好妈妈工作站、xx家事审判工作室、xx市医调委等一批特色品牌,设立了x个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中心、x个金融纠纷诉调对接中心、x个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为企业提供更加多元的解纷方式。三是积极推进执行协作联动,先后与住房公积金、不动产、医保、社保等部门联合建立了“点对点”执行信息网络查控系统,与市公安局联合签署了《执行联动战略合作协议》,由公安机关协助查找、临控被执行人和被执行车辆,有效提高了查人找物精准度,使涉企执行工作迎来了“加速度”的新篇章。

  (四)持续提升服务企业意识,积极护航小微企业发展,切实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以企业满意为落脚点,积极打造集约高效、便民利民、智慧精准的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让企业“只进一个门、最多跑一次”,20xx年全省法院共确定x家一站式示范法院,我市有x家法院入选。深入开展“助力小微企业、护航xx发展”专项活动,开通企业涉诉案件“直通车”,建立“法院联企微信群”,通过实地走访、交流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积极开展公益性宣讲及普法宣传,为企业提供精准司法服务,协助企业防范、化解经营风险。利用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和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全面宣传我市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新做法新成效,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增强各类市场主体对xx城市的认同感。今年x月,我院与市公安局、司法局、市场监管局等在市会议中心联合举行xx市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新闻发布会,帮助市场主体塑造法治信仰,不断筑牢产权保护司法堡垒。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是部分法官受贯彻落实“三个规定”、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影响,对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存在顾虑,亲商、重商、爱商、护商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服务企业的意识和水平还需要提升,服务措施还不够精准、高效。

  二是受限于当地社会发展水平,部分领导干部的思维比较保守、不够超前,改革的魄力不足、动作不大,不能创造性地解决营商环境建设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

  三是涉企案件执法办案质效还需要进一步提升,部分民商事案件的审理周期仍然较长,实际执行到位率仍然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四是“办理破产”府院联动还需要加强,法院与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还不够高效顺畅,破产成本、破产用时距离先进地区仍有较大差距。

  三、下步工作及目标

  一是坚持全市上下一盘棋,积极参与“万人助万企”、法治政府示范市建设等活动,不断树牢服务企业意识,用心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广泛邀请企业家旁听庭审、见证执行、参观法院,切实提升企业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二是狠抓办案质效,采取加强审限管理、加强案件评查、强化院庭长监督、统一裁判尺度等措施,不断提高涉企案件审判质量和效率,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是持续改进司法作风,扎实开展影响营商环境执法司法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建立涉企案件违纪线索举报处置机制,严肃查处办事效率不高、服务质量不优、对涉诉企业主冷横硬推等行为,不断提升服务企业的质量和水平。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即将公布的《20xx年xx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加强研究,分析漏洞,有的放矢,靶向施策,迅速补齐短板,扎实整改提升,确保我市营商环境工作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有关近期开展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报告篇2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关心支持下,我局紧紧围绕全区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和事中事后监管,截至2020年5月市场主体总数达X户,是2015年市场主体总数的3.09倍。下面,我就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汇报如下:

  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

  (一)优化营商环境职能,确保职能交接平稳过渡。2015年区市场监管局实现三局合并,承接原工商、质监、食药监相关职能,营商环境方面主要承担全区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许可,事中事后监管,质量标准与认证、商标品牌等政策扶持工作,同时指导区民营经济协会开展工作。2019年转隶组建后,整合区知识产权局、区物价局等相关职能,公司注册登记职能划转至区行政审批局,保留个体户登记注册、食品药品许可职能。职能划转后我局对公司注册等职能进行代管,共划转行政编制干部7名、窗口辅岗人员15名;划转9类164条行政审批事项,2020年1月1日完成正式交接,并建立协调机制,确保两局业务衔接平稳。

  (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续为个体注册提供优质服务。职能划转后,我局重点抓好个体户注册登记服务。一是实现服务窗口全覆盖。在雨花、西善桥、赛虹桥、板桥4个街道设有个体工商户登记窗口的基础上,新设4个登记窗口,确保8个街道(园区)实现个体登记服务窗口全覆盖。二是施行“不见面”审批服务。推行网上登记、个体工商户手机App登记,手机注册审核通过申领下发个体工商户电子营业执照,同时试点营业执照自助打印一体机线下自助打印。今年以来,我区个体户手机APP登记办件量达到4627件,登记率达到90%以上,稳居全市第一。三是推行“证照联办”改革。在食品经营许可证、药品医疗器械许可证办理过程中,我局与区行政审批局密切配合,开展网上集中政务服务方式,为开办企业打通全流程服务各环节,实现“一窗通办”。

  (三)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我局对惠企政策资金进行梳理,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2019年,我区获得质量强市优秀区,十四所获得江苏省质量奖(全市两家,省政府每家奖励100万元),玻纤院获得市长质量奖(全市三家,市政府每家奖励50万元);完成有效发明专利2247件(每家奖励2000元),PCT57件(市政府每家奖励3万元,区政府每家奖励1万元),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104%和248%。2019年,我局还促成了雨花台区民营经济协会的成立,并带领民营企业到青海大通开展扶贫工作,苏宁易购集团为其提供电商精准扶贫服务,机关三支部与苏宁南京连锁平台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今年以来我局积极打造“党建315”品牌,组织开展“进企业、送政策、送服务”主题党日活动,为企业送去急需的政策和法律服务,扫清发展障碍。

  (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大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推进企业年报工作,首创“机器人+年报”模式,全区企业年报率以92.1%居全市第二名。强化企业信用监管工作,加大“僵尸”企业清理吊销力度,国家总局信用监管司前来调研。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2019年共开展26类不定向抽查和4个定向抽查任务。今年,我局还将牵头全区21个部门开展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通过“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尽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做到对违法者“利剑高悬”,对守法者“无事不扰”。

  (五)转变监管执法理念,建立企业容错纠错机制。实行依法监管和包容审慎监管相统一,针对辖区内创业创新企业的一些广告违法行为,采取行政约谈、行政指导的方式帮助企业整改。2019年,我局共办理减轻处罚案件66件,不予处罚案件42件。对已被处罚的企业主动纠正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满一年后,可以实施信用修复,不再对外公示行政处罚信息。

  (六)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疫情初始,全局上下深入一线督促药店、农贸市场、商场、超市等,做好防控工作。疫情进入第二阶段,企业开始复工复产,我局先后牵头制定了雨冠防办〔2020〕7号和雨防指〔2020〕20号文件,牵头做好餐饮复工,上线餐饮复工微信小程序,实现“一小时”的“指上复工”,截至目前全区餐饮服务单位已复工2232家,恢复堂食927家,央视多频道报道我区餐饮复工做法。开通“备案直通车”,助力防疫物资、药品生产企业复工。开设“知识产权微课堂”,强化线上动产抵押融资服务,抵押登记额5500万元。协调辖区企业为省中医院援鄂医疗队火速捐赠防护面罩,携手江苏金创开展疫情防控物资捐赠。联合区财政局对存在困难的农贸市场补贴3万-5万元。

  二、存在问题及下步

  区市场监管局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开展了大量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惠企政策精准投放难。市场监管局由多部门合并,服务职能相对较分散,虽然我局开展大量培训走访,但政策精准投放度仍需增强。二是信息不能有效共享。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多部门信息共享程度较低,难以建设全方位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难以构建联合惩戒机制。三是市场监管与行政审批存在脱节。区行政审批改革并不彻底,选择性的职能划转导致设立登记“碎片化”,“谁审批谁监管”变成了部门之间的体外循环,在虚假注册等方面仍然存在争议。

  目前全区营商环境相对较好,“双创”示范基地被国务院通报表扬。下一步工作中,我局将综合运用市场监管政策和手段,结合当前机构改革,精准发力、精准施策、主动服务。一是积极适应市场监管新角色。当前企业注册登记职能已全部划转,我局将主动沟通协调,配合开展虚假注册调查等工作。同时随着街道集成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局要进一步明确职能定位,服从全区统一安排。二是高位推进质量强区建设。充分发挥区质量发展委员会作用,积极组织各级质量奖申报评定工作,培育树立质量标杆。推进标准化建设,支持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标准制定。三是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加强政策引导,修订《雨花台区知识产权战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提高奖励额度,确保全年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600件,PCT专利申请量45件。四是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区民营经济协会桥梁纽带作用,上线民营经济协会微信小程序,强化扶企政策、非公党建等服务。依托局“党建315”品牌,加大企业走访力度,整合各条线力量,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五是全面加强信用监管。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依托“机器人+年报”模式,不断提高企业年报率,对长期停业不经营的企业开展清理吊销。

  各位领导,《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国务院722令)已正式实施。我局将以此为契机,牢固树立“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意识,积极履职尽责,为全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希望区人大各位领导多莅临指导,人大代表多建言献策,共同营造全区优质可靠、便捷高效的营商环境!

有关近期开展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报告篇3

  安排专人进驻政务服务大厅,灵活用运窗口、电话、网络、移动端等设备功能,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最新县教育体育局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报告,希望大家喜欢。

  一、工作落实情况

  (一)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X年计划通过各种渠道引进、招聘共X名,其中:引进教育紧缺人才X名、公开招聘教师X名、招录特岗X名。目前已完成X个岗位引才工作,现确定引进人才X名,空缺X个岗位(拟实施“智慧驼乡 鸿雁归巢”计划X个岗位);剩余X个岗位引才工作,下半年将按照程序尽快组织完成;二是制定《X县引进急需紧缺教育人才暨三科统编教材教师实施方案》,引进三科教师X名,其中引进三科统编紧缺人才X名,招录自治区特岗教师X名。遴选三科统编教研员X名,配齐配足三科教研员。

  (二)重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根据《X盟教育体育局关于印发X盟领航校长和卓越教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X教体发〔X〕X号)文件精神,经学校推荐,教体局党委会研究决定推荐X盟领航校长拟培养对象X名、卓越教师拟培养对象X名。

  (三)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一是优化完善幼小初招生入学方案,建立新入学学生基础数据信息库,为优化学区划分提供数据支撑。统筹中小学、幼儿园办学规模,合理调整制定招生计划;二是严格落实免试、就近、划片入学政策,制定阳光招生、阳光分班具体指导意见和实施办法,按“五均衡”原则,不限户籍等进行(性别比例均衡、学生人数均衡、学识水平均衡、民族成分均衡、盟内外户籍均衡)。X月X日举行X县X年秋季中小学新生阳光分班仪式,对X年秋季中小学新生入学进行首次公开阳光分班。

  (四)扎实做好联盟校结对

  建立X帮扶培养机制。X县第八中学等X所汉授学校分别与X所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建立结对帮扶,为每名民族语言授课学校统编三科教师配备X名本校骨干教师、X名学科教研员和X名汉授学校学科教师,组建岗位研修小团队,开展集体备课、听评课、课例研讨等线上岗位研修主题教研活动,实现结对学校在集体备课、课堂教学、教研活动等方面资源共享。

  (五)积极推进“三集中三到位”工作

  一是安排专人进驻政务服务大厅,灵活用运窗口、电话、网络、移动端等设备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强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X速办、一网办、掌上办、一次办、帮您办”工作开展,切实把“放管服”改革任务落实到位,着力解决群众办事难、办事慢等难题。截至目前,受理并办结“X”政务服务热线工单X件;二是精简“民办学校设置审批”申报材料目录,将原有的X项申报材料压缩至X项,缩短民办学校设立、变更等事项的审批时限,由X工作日全部缩短至X个工作日内。

  (六)持续优化办学条件

  一是对全县校方责任险等项目全部进行招标采购,进一步预防、妥善处理学生事故,保障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二是逐步改善校园硬件设施,新建乌力吉教学点工程开工建设,完成第八小学综合楼招投标工作;新建第五小学、X族学校食堂餐厅、第八中学学生宿舍楼和教师周转宿舍楼,第一实验小学体育活动室,新建X所学校室外水冲式厕所工程目前已基本完工,部分工程已进入验收交付程序;第三中学等X所学校操场改建工程,目前已完工X所,其余学校均已开工。

  二、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教学方面有待提高。一是小学阶段“德、智”培养抓得不够细,初中阶段“体、美、劳”教育抓得不够实;二是镇区各中小学教育管理水平存在差距,择校热现象仍然存在;三是研学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零敲碎打,缺乏系统化管理;四是高中教育阶段,老师苦教、学生苦学,课堂效率不高等问题制约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师资队伍建设力量薄弱。一是教师断档现象严重,年轻教师补充速度慢于退休速度;二是激励机制缺乏,校长队伍存在“后继无人”的窘境;三是幼儿园专项编制少,自X年相继新建X所幼儿园,所需人员及编制均从系统内调剂,导致各幼儿园人员编制紧缺。

  (三)学校布局不均衡。X镇东城区小学仅设有X县第九小学,存在“西多东少”的现象,近年来东城区学生迅速增加,需调整城区学校布局规划,以解决义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

  (四)校园安全隐患无法及时维护。经排查,部分学校存在墙面脱落、地面塌陷,暖气漏水、防水开裂等安全隐患,但因财政压力,长期拖欠不能及时支付维修资金,导致维护进度缓慢,影响学校正常工作开展。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夯实优质均衡教育基础。规划新建X所中小学图书科技综合楼工程,进一步提升我县教育水平,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压实“双减”工作责任。加大作业管理力度,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持续强化家校社协同,加强政策宣传,做好舆论引导,并将“双减”工作列为常态化工作,实施日常监管,坚决杜绝“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发生。

  (三)大力提升教学质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工作融入日常教学中,持续开展结对共建、教研包联、课后服务指导工作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强三科统编教材教学跟踪和指导服务,促使三科教师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按照优化营商环境及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迈进等要求,持续实行“阳光招生、阳光分班”政策,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营造优质高效的教育环境。

有关近期开展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报告篇4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打造标准化体系,建设政务服务“新高地”。一是“四办”服务“优”先实现。积极推进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马上办的“四办”服务,促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集成融合,实现“多门”变“一门”。二是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行清单管理,1364个依申请事项按照标准化要求进行了唯一固化。设立8个综合受理窗口,对审批服务事项进行流程再造。三是大力推行“一网通办”。坚持“网办是原则,不网办是例外”,目前市直部门“最多跑一次”340个事项、“零跑动”1000个事项和乡镇村4383个事项均可通过省政务服务网进行办理,网上可办率达98%。

  (二)打造宽松市场环境,助力企业发展。一是实行企业开办“5210”标准。设立企业开办专区、企业办照自助服务区、企业导办帮办综合窗口,已将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银行开户、申领发票、社保登记5个事项合并为“一件事”一日办结。设立登记环节只要材料齐全、网络平台运行正常,0.5天可办结,公章刻制、银行开户、申领发票三个环节实现同步审批0.5天办结,推出免费复印、免费双向快递等服务。二是实现不动产登记321标准。不动产一般登记控制在3个工作日以内,抵押登记控制在2个工作日以内,手续齐全的小微企业登记即来即办,对抵押注销、查封、更正、异议、换证等登记即时办结。三是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非禁即入”。拟定了《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工作指引,强调严格规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负面清单公开、清单动态调整等机制。

  (三)打造工改加速度,提高服务效能。住建局组织召开住建系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积极探索建立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相适应的审批监管体系,推进落实联合图审(平台搭建已完成)、数字化图审工作机制。推进工程建设项目806040标准,运用工程建设项目“864”审批平台,重塑审批流程,促进跨部门、跨层级、全过程审批服务和监督管理协调统一、深度融合。

  (四)打造简易高效程序,提升获得水电气便利度。一是进一步提升办电服务效能。推行极简客户报装服务,充分利用拍照录像、条码扫描、电子签名等功能,实现客户资料电子化采录收集、现场勘察信息自动上传、供电方案线上审核确认。二是用水报装环节,一般用水用户报装可直接通过自来水微信公众号进行网上报装,报装后自来水公司工作人员通过电话联系用户后进行上门踏勘做施工方案,进行接水报装。三是燃气报装环节,中燃公司派专人到政务中心燃气窗口安装了收费系统,“中燃慧生活”网上报装程序基本完成,已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网上报装业务培训。

  (五)打造“减负升级”模式,大力推进惠企政策落地落实。全市金融机构共争取专项再贷款向5家防疫重点企业发放优惠贷款4650万元。**农商银行、xx银行、村镇银行等共向我市278家企业发放支农支小贷款利率4.55%,优惠贷款4.61亿元,完成率达到177.31%。**农商银行发放贷款利率5.5%,优惠贷款近1.5亿元。今年元—7月全市累计实现减税降费11392万元,其中:2020年新出台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5867万元、2019年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在2020年继续实施形成的减税降费5525万元。

  (六)打造数字政府建设,提高数字化服务水平。建立完善全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机制,推进各类业务专网与政务服务网对接连通,确保“应进必进”、“宜统尽统”。加快大数据运营中心建设步伐,目前数据建设已完成人口、法人、宏观经济基础库框架搭建。加快电子身份应用。提高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档案在办理政务服务事项中的应用度。

  (七)打造司法公平保障,着力构建完善监管体系。一是关于“执行合同”。截止7月底,市法院受理执行案件480件,旧存43件,结案351件,执结率73.13%,在**法院系统总执结率排名第二。其中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90.64%;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合格率达100%。二是推进互联网+监管。依托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全市涉及到的29个职权部门共梳理监管事项893大项(含子项3411项),填报检查实施清单924条,认领率和填报率均达到100%;归集各类监管数据60000余条,涉及28个目录,数据覆盖面与归集量居**第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但少数部门和部分干部对此没有清醒认识,还存在不愿为、不敢为、不善为的问题。一些职能部门没有真正树立起用户思维、“店小二”意识,为企业和群众办事设置门槛过多,增加了办事难度。容错纠错机制运用不够,有的干部固守法律条款,对企业“清”而不“亲”怕犯错,怕担责。有的不敢较真碰硬,特别是在处理一些难点堵点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上,底气不足,能力不强,办法不多,存在畏难情绪。

  (二)政务服务效率还不够高。虽然“一网通办”平台已经建立,但由于省级平台与市级平台对接不够,市级各部门之间大数据标准不统一,连通不到位、整合不彻底,在人员、法人信息等关键基础要素数据上仍然存在“信息壁垒”“信息孤岛”,无法实现全标准、全归集、全贯通、全在线的共享,政务服务效率不够高,企业和群众办事网办率不高,获得感不强。

  (三)数据整合、信息共享难。一是房产数据整合难。我市中心城区共有1.6万宗土地、8万户房产数据,通过不动产登记中心四年来的日常登记数据整合,完成了约30%的房地数据的整合,但还有70%的土地和房屋未进行挂接整合。二是不动产登记中心与相关部门的信息不能共享。目前虽有税务、民政部门婚姻登记信息共享,但不能满足不动产登记的需要,离上级要求的信息全覆盖还有很大的距离。

  (四)联审机制未形成、工改系统未真正完善和运行。联合图审因宣传和告知环节还未真正完善,很多施工企业仍然依照按惯例将施工图与消防、人防设计图纸分别设计,分时段、分机构审核,导致消防、人防设计审查备案环节受阻,人防设计与施工、消防设计阶段脱离,影响施工许可审批时效。

  (五)银行难贷款,企业贷款难。一方面辖内企业普遍存在科技含量不高、财务报表不透明现象,并且与金融部门审核口径不统一,银行采信度较低,很难正确判断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导致银行不敢轻易放贷。另一方面企业缺乏规范化管理、财务状况不透明,抵押物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导致新增信贷融资难度加大。

  (六)“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推进迟缓。一是各成员单位重视不够,认识不高,没有把“双随机一公开”工作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来抓。二是联席会议成员各单位对此工作不熟悉、不主动,部分成员单位对监管平台的操作流程还不熟练,有的甚至不会运用。

  (七)法治环境有待提升。企业法治意识淡薄,企业诚信意识、契约意识、规则意识不强。对于一些没有明文法律依据予以取消的事项,没有大胆突破,减轻企业负担。

  三、解决我市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问题的建议

  (一)进一步提供规范高效的政务服务。深入推进“一网通办、一事联办”,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加强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巩固“三集中三到位”改革成效。提升“一站式”服务功能,加快推进“一窗受理”全覆盖。拓展服务方式,实行集约服务、套餐服务,在事项标准化、颗粒化的基础上,推行场景化、引导式政务服务,改善企业群众网上办事的体验感。

  (二)加快大数据运营中心建设步伐。一是统筹指导协调全市政务数据资源的整合应用和共享开放,同时承担**对电子证照和数据共享日常考核工作。督办市直部门及时、准确上传电子证照信息和数据。二是加快大数据运营中心建设,并督促城管、卫健、人社、民政、公安等数据并入大数据运营中心,实现统一调度。

  (三)深入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加快实现公安、市场监管、住建、税务、司法、民政等部门信息与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集成,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集成业务流程,整合房屋交易、税务、不动产登记部门窗口,设立“一窗办理综合服务窗口”,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限。建立不动产登记工作督办调度机制,重点解决阻碍改革推进的堵点难点问题。

  (四)持续深化银企对接机制。建立担保体系的资本金补充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增强融资担保实力,加快推进与省政府融资担保、**大正担保公司战略合作进程,构建多元化担保体系,切实解决“不敢贷”的问题。积极推动企业加快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牢固树立诚信经营发展理念,帮助中小企业更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率,改善财务状况,提高信用等级;加大“银税互动”“银电互动”等信用信贷产品投放力度,切实解决“贷不到”的问题。

  (五)实现联合图审。建立“事前介入”管理制度,实行窗口“一次性告知”。确定联审的单位和部门,明确联审的内容及规模分类,拟定会审机制,明确各单位审查时限,定期通报结果。人防工程建设监管纳入日常监管、全程监管,有效杜绝“未批先建”“逾期不建”“批建不符”等顽症,确保在建工程达标,验收时效缩短。

  (六)提供司法服务保障,改善法治环境。坚持把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抓准点、定好位,制定《关于深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实施方案》和工作清单,以提高合同执行效率和提升破产办理质效为重点,把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贯彻到司法办案的各个领域。下一步,及时梳理企业法律风险防控和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问题,用活用好司法建设手段,帮助相关企业强化管理、改善经营。发挥司法审判工作职能,开庭涉企案件立审执快速通道,最大限度缩短办案周期,降低企业诉讼成本。

有关近期开展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报告篇5

  

  市市场监管局认真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决策部署,切实履行部门职责,全力推进“企业开办”便利化、优化许可服务、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公平竞争审查、知识产权创新和保护运用等各项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成效

  一是推进“企业开办”便利化。我们先后推行实施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多证合一”“ 证照分离”“ 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企业名称自主申报”“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制”“个体工商户‘秒批’服务”等改革,严格落实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目前,全市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申领营业执照不超过1天,营业执照办理实现即来即办为常态,非即来即办为例外,当场办结率达到90%以上,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全程零收费。

  二是简化企业开办流程。按照“一窗受理、并行办理、统一出件”模式,依托×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 “一网通办”模块,对企业设立登记、印章刻制、银行开户、税务办理、社保开户、医保开户、住房公积金开户等×个部门(单位)的业务进行整合,实行串并结合的办理模式,实现企业开办“统一受理、一次收件、一次录入、自动分发、并行办理,统一送达”,确保企业按期完成开办业务。在市县区各政务大厅登记窗口设立“自助服务”专区,建立了帮办服务团队,提供全程帮办服务。

  三是优化许可服务。积极推进“简化办”,强化“马上办”。 在优化服务方面,全面梳理市本级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 按照“应放尽放”和方便企业办事的原则,依法下放、取消、整合服务事项11项。在压缩时限方面,食品生产、药品、医疗器械经营等16类许可审批时限缩减60%以上,特种设备许可时限缩减52%,登记事项变更、换发、补发证等24项压缩至1个工作日,行政确认及公共服务等6类事项实现窗口当场办结。同时,取消所有法律法规无明确规定的证明类材料,并将9项证明材料改为告知承诺,极大的提高了办事效率。

  四是积极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注重发挥市场监管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公示、“互联网+监管”三项工作牵头单位作用,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督查体系,定期召开会议、开展督查,确保相关工作落实到位。2022年全市拟定×项年度抽查计划(部门联合抽查计划×项,单部门抽查计划×项,建议纳入省级发起联合抽查计划×项),实现×家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成员单位和×县区全覆盖。建立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联合×个部门公开发布×批×户“房地产开发领域失信企业黑榜名单”,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和网络平台,不间断滚动式向社会广而告之,对失信企业和人员形成了强大威慑力。

  五是全面建立公平竞争审查机制。报请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审查对象、审查方式、审查标准、工作措施和具体要求,健全完善了全市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印发了《×市公平竞争审查政策措施抽查制度》《×市公平竞争审查投诉举报处理回应制度》《×市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会审制度》等,推动全市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至目前,牵头组织审查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出台的、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的、以市政府名义对外签订的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政策措施文件、议题、合同或协议×份,从源头上防范了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

  六是提升知识产权创新创造运用能力。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围绕×特色,挖掘申报一批创新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高价值核心专利,全面提升全市知识产权创新创造质量、能力和水平。目前,全市授权专利×件,其中发明专利×件,实用新型专利×件,外观设计专利×件,累计有效发明专利×件,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件;培育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家,培育知识产权贯标企业×家,培育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家,环县一中被授予“甘肃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示范学校”;全市已有×个县(区)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县和国家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县行列。

  二、工作打算

  通过简政放权、证照分离、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市场监管部门优化营商环境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仍然存在“放管服”助力企业发展还不够,便民化水平还不高,企业、群众的获得感还不强,部门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公示工作主动性不强,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跨部门、跨领域综合分析应用能力亟待提升,信用体系不完善、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督查检查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全市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提升行政效能,彰显市场监管担当作为,加快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制定《×市市场监管局<关于进一步优化全市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任务分解方案》,对×项重点任务进行分解。明确了责任科室,细化了落实措施,提出了具体要求,力促工作有序推进。;对涉及我局为专项小组组长单位的开办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市场监管等×项事项,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对各成员单位承担的具体职责进行了细化分解,加强督促督办,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加大“证照分离”改革推进力度。有序实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落实好简易注销、歇业登记、受益所有人备案等创新性制度。建立涉企行政许可事项电子证照库,大力实施高频事项“跨省通办、省内通办” 便利化措施,全面推行“一窗通办”服务。

  三是切实提高服务市场主体质效。充分发挥市场监管部门贴近市场、贴近市场主体的优势,在加强日常信息归集和共享的基础上,转变只关注登记具体环节、只盯住个体性信息的思想,着力提高大数据分析水平,联合相关部门深度分析市场主体发展运行状况、共性关切和政策效应,让制定的政策更接地气、更服水土,服务企业更加精准、更具靶向、更符合市场发展规律。

  四是加强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和包容审慎监管。大力实施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以信用为基础,对守信型市场主体秉承“无事不扰”的原则,实施“简约”监管;对失信型市场主体秉承“利剑高悬”的原则,实施严格监管,提升市场监管治理效能。充分运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监管方式,规范抽查检查工作流程,真正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提升监管精准化、科学化、智能化水平。对新经济、新业态和新模式市场主体开展深度调研,积极引导、扶持和规范,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对情节轻微的违法行为落实好“两轻一免清单”,灵活运用行政建议、约谈、提醒等方式,促进更多市场主体诚信守法、健康发展。

  五是着力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以强化公平竞争审查为重点,采取自查、执法检查、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公平竞争审查,督促整改发现的问题,推动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取得更大成效;以规范和长效为导向,推进竞争执法,查办重大典型案件,确保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同时,加强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工作,从快从严查处违法行为,维护企业核心竞争力。

  六是针对创建“服务型效能型”机关工作。我们将结合今年年初已印发的《关于在全市市场监管系统深入开展“改进工作作风、勇于担当作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意见》,进一步细化制定本部门具体方案,将作风建设年活动融入创建“服务型效能型”机关工作当中,切实转变作风,提升服务效能,全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政策措施落地,积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同时,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千名干部帮千企”工作,针对我局帮扶的×市天禄水产食品批发有限公司爱疫情影响库房空置率较高、销售收入下降、日常运行成本高、专业人才缺少等问题,加强调研,解剖麻雀,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分门别类施策处理,有效化解企业困难。

有关近期开展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报告篇6

  **市自然资源局**分局为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在依法合理用地、节约集约用地、依法开采矿产资源、不动产登记等方面,提供了资源支撑和优质服务,现就我局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做好土地规划编制,积极服务用地报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管理的“龙头”,对土地利用管理具有宏观控制和指导作用。一是我区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初,就充分考虑了各类企业发展的用地需求,大力发展现代工业,鼓励各类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二是认真做好企业用地需求的报批工作,为我区土地市场提供大量的土地供给,有效保障了企业用地需求。

  (二)推进职能转变,实行一站式服务

  为推进改善营商环境,我局高度重视,大力推行阳光政务,建立健全了政务公开规程等制度,制定了各类行政审批项目报批程序,设立了行政审批窗口,按照公平、公正、效率、便民的原则和高效快捷的运转程序,实行“窗口”办文;坚持“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审批”。我局充分发挥了驻市政务中心窗口优势,我局多次认真梳理了各个类型业务件的办理环节,优化了审批程序,缩短报批周期,提高了用地审批效率,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营商环境。

  (三)合并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

  因机构改革,建设项目规划职能也划入自然资源局,为了精简审批要件、减少审批环节,我局对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在建设项目前期开展工作时,建设单

  位向我局提出建设项目选址和预审申请,我局一次受理,审核后一次核发规划选址意见书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四)努力提高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服务水平

  为了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环境,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的通知》(国办发〔2019〕8号)精神,以为企业和群众“办一件好事为标准”,进一步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和企业办证,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的改革目标。**区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与**市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合署办公,**区不动产登记业务只设立不动产登记业务窗口。

  1、针对部门信息共享协同集成的问题。一是加大部门协调联动力度,稳步推进信息互联共享。加强部门协作,积极构建不动产登记数据和房产交易数据互联共享的“中间库”。同时,积极和民政、税务、法检部门协调沟通,进行系统对接,主动打破信息孤岛,互通共享登记数据资料。二是网上申请预约,微信平台服务。建设开通“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为企业群众提供不动产登记网上申请、网上预约、公示公告、证书查询、查验及相关政策法规和办事指南查看。目前正在调试运行。

  2、针对办理流程优化集成的问题。大厅工作人员严格执行不动产登记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范,严格执行国办8号文件、自然资源部办公厅优化不动产登记流程《通知》要求,做到权籍调查、办理程序、公告事项、办结限期压缩到位,简单件即时办结,一般件5个工作日内、复杂件***个工作日内办结。不动产登记中在大幅压缩审批时限,资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情况下,做到开办企业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内办结,提升了投资项目审批效率。

  3、针对窗口设置科学集成的问题。一是科学合理布局设置大厅。市、区不动

  产登记大厅统一设在市自然资源局综合办公楼,一楼分设取号等候区、业务受理区、行政审批区、交费领证区,二楼分设表单填写区和资料摆放区,以及综合办公室、标准化档案室。二是保障窗口运行顺畅高效。大厅共设**个窗口,将房地产交易、不动产登记受理和办理、税务、收费全部纳入大厅,进一步精简材料清单,办件不许提交任何复印件,不断简化办件环节,实现了不动产登记“综合窗口受件、一套资料传递、一次性收费、一个窗口发证”的“一站式”、“一条龙”服务模式,严格按国家规定收费,坚决杜绝违规收费,企业、群众办事满意度明显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个别企业的业主法律意识不够强,未经自然资源部门批准,非法占地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加快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推行联合评审、并联审批。

  二是清理规范审批中介服务,全面推行依行依清单收费、完善收费监管制度,持续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全力推进减税降费措施落实。三是进一步缩短报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优化了审批程序,缩短了办理时限。

有关近期开展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报告篇7

  根据调研,我市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地不畅

  一是政策制定缺乏针对性。政策制定有些照搬上级文件,一级套一级,征求各利益相关方意见不够,结合实际制定出台的较少,且有的政策前置条件苛刻,审批程序繁琐,精准度不高,操作困难。比如:县城营商环境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涉及评价指标多,而南部县区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部分评价指标无法监测;产业扶持政策对企业的注册资金、产值、利税设置的门槛较高,政策难以落地,企业获得感不强。所以在调研过程中,有些企业反映“看到政策,无法享受;看到空间,无法进入,看到机会,无法把握”。

  二是信息不对称。政策发布渠道比较分散,公开形式单一,企业知晓度不高。由于存在信息壁垒,上下层级之间、部门之间,企业与部门之间,数据难共享、难统一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首问责任制”“一次告知”只停留在口头上,一般你不问,他不说,导致企业与个人在办理业务过程中需要多次提供资料,反复跑腿。

  三是涉企违规收费仍没有彻底清除。各类涉企检查收费和罚款禁而难止。各种认证、检查、检测等中介服务收费程序不规范、标准不公开、透明度不高“红顶中介”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一些垄断行业违规收取的“扩容费”“开口费”等群众有怨言。

  四是顶层设计不够精准完善。县级层面的行政审批、监管、公共服务事项办理等缺乏明确可遵循的顶层设计。主要表现为行政许可、公共服务事项的审批、监管或办理环节,所需资料没有标准化,规范化的统一要求,缺乏明确的监管部门,相关推进或配套政策,指导性意见出台的少,影响工作高效展开。比如,快递业在市级由邮政局监管,在县级则没有监管部门,处于失控状态。

  (二)“放管服”改革需进一步深化

  一是简政放权“含金量”不高。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权责与边界还不清晰,一些相对重要的,本该直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审批事项,仍在政府体系内部循环打转;有些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的审批事项,权限下放不配套、不同步,造成企业上下奔波。国企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观念守旧,引入外部资本等方面力度更小。

  二是县级“三集中、三到位”工作落实不够到位。市县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进度、标准参差不齐,市级直接服务面积,硬件设施处于全省前列;X、X等X个县区也能基本满足需要;X、X等X个县区政务中心面积均小于X平方米,无法满足“三集中、三到位”要求,导致出现厅外审批现象。

  三是审批权限下放不够科学合理。有些没有充分考虑基层的承接能力,致使下放的审批事项要么大量积压,要么反委托上级部门代审,时间拖的更长;有些职能虽然进驻政务服务中心,但授权不充分,运行不规范,仍不同程度存在“人进事不进、事进权不进”的问题,服务窗口变为“收发室”“中转站”;商事制度改革还不彻底,企业注销等市场主体“退出难”问题还未得到很好解决。

  四是多头监管、重复监管现象依然存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的范围、频次、方式不够规范合理,与事项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全程留痕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多头监管、重复监管仍未根除,让企业疲于应付。有些部门习惯于运动式监管或以罚代管、以停代管。比如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或遇环保督查等,往往就会多部门出动对同类企业进行运动式、反复巡回检查,或者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强制关停。

  (三)政务服务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是政府部门创新服务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重审批,轻监管,重处罚,轻服务问题不同程度存在。部门上下层级之间协作不畅,对业务流程、时限要求等省市县三级相关规定不完全相符;同级部门之间条块分割,各管一方,项目审批互相前置,相互掣肘,影响办事效率。

  二是干部职工的业务技能有待提高。特别是随着机构改革,许多部门面临机构合并、业务整合、流程再造等问题,一些管理方式、业务流程、人员岗位还没有完全调整到位,窗口服务人员政策不清、业务不精;有的服务意识不强、怕担责任,怕冒风险,凡是只讲“不能办”,不讲“怎么办”,有些事大事小要请示,等待上会研究。特别是税务部门,大家意见比较集中,也比较尖锐,对企业的影响也比较大。

  三是“政务服务+互联网”覆盖率不高。并联审批和网上审批工作进展不平衡,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进展缓慢;县级政务服务中心智能化平台建设技术力量薄弱。

  (四)融资难融资贵严重制约企业发展

  一是“贷款难、难贷款”现象并存。受前几年经济下行和我市部分民间借贷崩盘的影响,银行业出于强化风险管控的需求,将我市列为信贷高风险区域,贷款审批权限收回省级银行,严重压缩贷款指标,并对化解不良贷款只压任务,不想办法,造成市县金融机构只还不贷,强行抽贷、断贷,事先承诺事后变卦,出现了“银行贷款难,企业难贷款”的恶性循环。尤其是面对中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不能提供充足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不能形成推动脱困发展的支撑力量,企业有时不得不高息从民间借贷,提高了融资成本。

  二是资本市场发育程度不高。金融主体创新能力不足,一些金融租赁、消费金融、信托投资公司、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具有创新性质的现代金融主体以及资产证券化、未来收益权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产业链金融等金融创新产品在我市还处于空白阶段,无法满足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三是再担保机构发展不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还没有全面铺开,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X亿元贷款担保基金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既无担保资金,又无过桥资金,无法获得贷款;信用体系建设滞后,一些企业信用意识差,处于观望状态,还款意愿不强,长期拖欠银行贷款本息,被纳入征信“黑名单”,既使自己贷款受限,也让银行产生了不愿与企业打交道的想法;质押贷款的质押物评估价值低,抵押率逐次降低,质押门槛高,贷款数额逐次减少,企业质押有顾虑,慎贷、惜贷、拒贷心理较为普遍,加重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四是金融市场融合不充分。市内各类金融机构各自分口管理经营,横向之间联系沟通不紧密,有时还处于恶性竞争、相互挖墙脚的境地,商品流、现金流、信息流还没有做到有效整合,严重影响金融资源向企业配置效率,没有形成支持企业发展的合力。上述问题对民营企业而言尤为突出。

  (五)用地难问题较为突出

  一是用地指标不足。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用地需求量逐年增多,土地价格也在不断攀升,国家对土地使用的调控政策日益严格,土地资源变得日益稀缺,省上每年初下达我市工业用地计划不足X万亩,年终可追加X万多亩,实际每年需求X万亩,用地指标受限,供需矛盾突出。“用地难”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二是征用地手续繁杂。办理征用地手续需要涉及省市县多个层级,多个部门,手续环节繁多,协调难度较大,流程推进缓慢,一般需要X年时间,甚至更长。有些等办下来,项目实施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有些长期办不下来,企业一方面面临巨额罚款,一方面要承担违法用地的风险。

  三是企业用地效益不高。一些企业打着办项目的名义圈占土地,等待观望,想通过不正当手段,谋求改变用地性质,进行营利性商业活动,造成部分土地资源长期闲置。也有一些企业用地规划不科学,集约化程度较低,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六)企业运行成本居高难下

  一是电力体制改革滞后。由于市域内存在国电、地电两家电网企业,且电源规模与用电负荷严重不对等,弃大用小,国网有电负荷小,地网无电负荷大,造成局地“窝电”与“缺电”并存,地电只能从周边省区低价购电予以缓减。随着省政府断开外省电源政策的加快推进,低电价电能来源大幅减少,地电不得不从国电高价趸售电量再转嫁给企业,导致我市企业用电价格高于周边省区X元-X元/度,弱化了各类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区域内多干旱少雨,可利用水资源十分有限,黄河引水工程推进迟缓,导致域内工业用水十分紧张,预计到2021年总需水量将达到X亿立方米,其中“两区多园”需水量X亿立方米,而现状供水能力仅有X亿立方米,不到需求量的X%,水资源的短缺极大地推高了水价,给企业增加了沉重负担。

  三是物价居高不下。经济高速运行十年推高了我市的消费价格,现在虽然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但物价并未回落,高物价、高地价、高房价、高人工工资、高运输费用等都增加了企业运行成本。

有关近期开展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报告篇8

  市委市政府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第四大攻坚战高度重视强力推进,采取一系列措施,全力扭转我市在全省的落后局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全市市场主体增幅明显加快,同比增长X%,项目投资额同比增长X%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其中民间投资增长达X%,开创了新高,累计减免企业税额X亿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完善顶层设计精心安排部署。市县两级都成立了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并推行联席会议制度;印发了《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及“十大行动方案”“三年行动计划”、各专项行动《实施意见》,推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有序展开。

  二是强化舆论宣传提升优化措施。制定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工作方案》,召开新闻发布会,在省市营商环境工作简报发布信息,在各类网站、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发布新闻报道,开展营商环境满意度电话问询调查,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等,营造了浓厚的氛围;按照“十大行动方案”确定的总体目标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各专项行动,企业开办时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企业纳税服务、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等改革成效明显,办理时限、流程、成本和资料大幅度精减压缩,“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次办结”的“三个一”模式有效推广。

  三是强力简政放权优化政务服务。全面推行“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市级X个部门单位,X项行政许可事项和X项公共服务事项已全部集中进驻政务大厅并严格执行效能监察;县级X、X等X个县市区“三集中三到位”进展顺利,全市进驻政务中心事项X多项。市级政务网已改版上线并与省政务服务网实现对接,正加快全市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整合优化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县区平台部署正在进行,政务服务环境、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全面清理废止失效文件X件,承接中省下放行政审批事项X项,取消市直部门行政审批事项X项,下放县市区行政审批事项X项;再造流程,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证照分离改革,产业园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制度改革。

  四是加强政府监管营造公平环境。在全市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主体中,试点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执法人员执法专题培训;制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建立工作监管对象、检查人员数据库,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建立信用信息核查使用制度、诚信失信“红黑名单”披露曝光制度、试点推行“灰名单”管理,加强联合奖惩。

  五是夯实工作责任深入督查督办。出台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考核办法》和《2021年目标工作要点》,将各县市区、X个市级部门及单位纳入考核范围,并细化分解各项工作,落实到责任单位;组织专项督察组明察暗访,跟踪督办,及时通报反馈问题,明确整改时限。

有关近期开展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报告篇9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建设开拓创新的思想环境

  一是继续解放思想、转变作风。要牢固树立“抓发展就必须抓环境,抓环境就必须抓作风”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整治禁锢思想创新解放的思维定式,机制体制,着力解决“官本位”“等靠要”“管卡压”和为市场主体服务意识差,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坚决克服“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等不良思想,以思想观念的深刻解放,体制机制的深刻变革,干部作风的深刻转变,推动营商环境的持续好转。

  二是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列为市县两级政府的“一把手”工程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加强考核监督。成立由不同类型企业、社会团体、各阶层代表共同参与的督导机构,对优化营商环境阶段性工作目标、效能、服务水平进行评议、评价、监督,并逐步探索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有效促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三是加强业务技能培训。要开展对职能部门、窗口单位、关键岗位、重点人员业务技能培训,不断适应机构改革合并,办事流程整合调整对服务工作带来的挑战,防止出现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业务不会办了,或办了些错误业务的现象,真正做到“放得开、接得住、管得好”,切实解决“明放暗不放”的问题。

  四是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要形成制度机制,对领导干部、职能部门深入企业、蹲驻企业的时间任务等作出硬性规定,督促他们经常深入企业“解刨麻雀”、帮助制定发展规划,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像关爱贫困户一样扶持企业发展,理直气壮地与企业家打交道,交朋友,真心实意地为企业家解难题、办实事,营造既“亲”又“清”的政商关系。

  (二)建设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

  一是加快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进一步优化完善市县两级网上政务服务审批系统,撤销独立设置的服务大厅,切实清除各层级、各部门、各业务系统数据信息壁垒,实现互联互通,充分共享,推动服务事项跨地区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跨部门协调办理;对企业注册登记、资质认定、商标专利以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户籍户政、产权交易等服务事项,积极推动网上办理,最大程度提高行政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力促“企业、群众跑腿”向“数据跑路”转变。

  二是继续深化“三集中、三到位”改革。要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以简政减税减费为重点,认真审视研判基层承接能力,重新梳理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将政府行政权力等“四张清单”及时在政务网站公开发布,明晰权力边界,增加透明度;建立完善行政审批动态评估管理和协调机制,对拟设定的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合法性审查制度,防止出现审批事项边减边增、先减后增,对确需审批的事项,最大限度地做到前置条件少,手续简化,时间缩短。

  三是加快“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和“绿色通道”建设。推进社区、街道和乡镇便民服务站点建设,形成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逐渐将群众生活服务分散到基层,使行政服务中心专门办理项目、企业和机构的审批服务事项;应筛选一批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明显的产业龙头项目纳入市县重点项目计划,为其建立重点项目“绿色通道”,提供特殊服务。

  四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营商环境监测评价指标体系。要充分考虑市县实际,对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完善,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类别的评价考核办法。

  五是建立企业投诉协调解决机制。充分行使“八办四组”和联席会议制度职责,畅通12345政府热线电话和投资环境X的作用,切实解决企业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的诉求,防止出现企业有苦无处诉,有诉无处调的窘况。

  (三)建设安商富商的政策环境

  一是完善政策制定落地机制。组织专班,定期对各县市区、各部门贯彻落实《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市委《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开展督查督导,及时发现纠正问题;要认真跟踪研究中省关于简政放权和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法规以及我市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修订出台指导性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相关制度,并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形成规范有序的制度体系;要打通政策落地渠道,凡是可以公开的政策信息,原则上发布当日在政府门户网站发布,对涉及面光、社会关注度高或专业性强的重要政策法规,要在新闻媒体以访谈问答或请权威专家解读的形式进行充分宣传,最大限度地释放政策红利,切实解决好政府与企业、群众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知晓率。

  二是降低制度性成本。以推进“十大行动”落地落实和打造“四低园区”为抓手,建立完善各项降税清费清单制度,清理取消经营服务性收费和行业协会商会收费,减少通关环节费用。下力气帮助企业降低用地、用电、用水、用气等制度性成本,切实将X打造成陕甘宁蒙晋区域最具价格竞争优势的城市;要坚决根除垄断行业乱收费现象,实现清单之外无收费,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三是加强信贷支持,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重新审慎评估我市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信用风险等级,正确对待整体经济下行对我市的冲击和经济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下放收回省级银行的贷款审批权限,严格遵守风险管理纪律,改革和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尽职免责机制,引导和激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把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企业发展挂钩,解决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要用好用活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贷款担保基金,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要防止和纠正先承诺后变卦,不问青红皂白对企业抽贷断贷,对于能按时清息,正常经营,但暂时无法偿还本金的企业由贷款担保基金担保,给予展期、续贷,“放水养鱼”,更好地帮助企业发展;要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激活本地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发挥好企业债券、股权、再贷款、再贴现、私募债、短期融资券等各种办法,扩大企业直接融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四是着力破解企业“用地难”瓶颈。要创新用地模式,改革工业用地出让制度,在招拍挂基础上支持弹性出让土地、先租后让、长期租赁等多种方式供给土地;要高效集约利用土地,从严配置土地指标,严把项目审批关,严防圈地占地现象。要加大存量用地挖潜力度,及时清理依法收回闲置土地,调拔给急需用地的企业,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要积极借鉴浙江等地经验,在各类园区、工业集中区,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实行“标准地+承诺制”模式。即:把土地的规划建设标准、能耗标准、环保标准、用地效益及产出标准、利税、达产规模、时限予以明确,企业根据自身实力和产业定位情况做出承诺,受让土地,发改部门“一窗受理”,企业按标准要求直接开工建设,职能部门加强监管。项目建成投产后,相关部门按照承诺标准与法定条件进行验收,严格奖惩,切实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破解企业“用地难”瓶颈。

  五是加快电力体制改革。要稳步推进电力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平衡区域电网建设现状,搞好地方局域电网试建试点,积极争取扩大直供电范围,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企业低成本优势;建议省上抓紧研究出台支持X电力发展的相关政策,降低门槛,推进电力直接交易、跨网交易,解决现有交易规模小、范围窄的问题;要进一步理清我市输配电价结构,下调火电上网价格,统一价格标准,实现同区同价,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四)建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一是正确认识各类市场主体在我市改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全面清理、废除妨碍市场公平有序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招投标等各个方面,平等对待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规上企业和规下企业,从根本上清除各种隐性壁垒。

  二是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负面清单中禁止准入事项,市场主体不得进入,行政机关不予审批、审核;对负面清单中限制准入事项,由市场主体提出申请,行政机关依法依规作出是否予以准入的决定,或由市场主体依照政府的准入条件和准入方式合法进入;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

  三是规范中介市场。借鉴云南等地“中介超市”经验做法,深入整治“红顶中介”,完善中介市场清退淘汰机制,积极引导政府投资项目以竞争的方式选择中介机构,保障企业投资项目自主选择中介机制,促进中介服务市场公平竞争,良性健康发展。

  四是大力推动垄断行业服务改革。要突出整治铁路、电力、通信、消防、供水、供热、供气等利用行业垄断独占地位强制交易、强制认证、随意定价、滥收费用、强揽工程等。严厉打击垄断行业违法犯罪和行业腐败,最大限度地遏制涉垄断行业违规行为和违法犯罪。

  (五)建设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一是建设法治政府。要进一步健全依法行政配套制度和责任体系,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量化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工作流程,并全程对外公布;规范行政执法,全面落实入企执法检查备案登记,轻微违规首违不罚、重大行政处罚备案等一系列制度,遏制权力任性;强化依法行政监督问责,不断提升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二是建立新型监管机制。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对安全生产、生态环保、食品药品等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领域加强重点监管;建立完善市县监管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实现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清除监管盲点,降低执法成本。

  三是树立审慎、文明、规范的办案理念。妥善办理涉企民商事纠纷和执行案件,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企业正当融资与集资诈骗等界限;审慎使用查扣、冻结企业资产、拘押企业负责人等司法手段,切实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和企业家人身权益;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集中开展工业园区和企业周边环境整治,持续打击强买强卖、垄断市场、寻衅滋事、无理阻工、收“保护费”等不法行为;严厉打击串通投标、合同诈骗等犯罪活动,坚决惩处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恶意欠薪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促进企业守法合法经营。

  四是加大法治宣传和舆论引导。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全民普法的重要内容,加大对各类窗口单位、旅游景点、运输行业、餐饮服务人员的法治教育和普法力度;贯彻“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深入各类企业开展法治宣传,提高企业管理层及员工法治观念,提升营商主体守法意识;充分发挥企业法律顾问作用,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提供精准法律服务,帮助企业建章立制,堵塞漏洞。

  (六)建设重诺守信的信用环境

  一是深入开展诚信创建活动。尽快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诚信X”建设专项活动实施方案》,设立X市“构建诚信、惩戒失信”合作备忘录,制定发布《机关单位政务诚信征信名录》《企业诚信征信名录》《公务人员诚信征信名录》,使政府部门、企业、个人信用记录直接可查,培育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信用主体;要增强重诺守信意识,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政府和企业都要重诺守信,不能作出有违现行法律法规或者超出自身职权职能范围的承诺,一切承诺事项都要以书面形式体现执行并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避免埋下政策和发展的隐患;要强化契约精神,政府带头重诺守诺践诺,新官理好旧事,打造诚信政府,带动全社会信用环境根本好转。

  二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信用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红黑名单认定、退出、修复和记录留存更新机制,加大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惩戒和信息公开披露曝光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对失信公务人员的曝光惩戒力度,在转岗、调动、提拔、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必要限制,真正做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健全政府与征信机构、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信息共享制度,促进政务信用信息与社会信用信息互动融合,一平台发布。

  三是深入开展诚信文化宣传。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载体,组织“诚信企业”“诚信个人”“诚信经营示范店”等群众性评选活动;发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微信等多种媒体,褒扬诚实守信先进事迹,鞭策失信失诺负面典型,通过社会舆论和道德谴责形成社会震慑,努力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失诺失信为耻”,全民重诺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七)建设宜居宜业的人文环境

  一是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环境保护和治理,优化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有效化解各种“城市病”,加快推进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新型城镇化进程。要结合城市创建、城乡环境整治、棚户区改造、精准扶贫项目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等,加大绿化美化力度,提升城乡生态建设水平,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宜居环境。

  二是打造宜业环境。借力呼包鄂榆城市群协同发展,积极开展与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之间的产业对接,加快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建设方便快捷的宜业环境。

  三是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做好人才发展规划和人岗匹配工作,积极为高层次人才落地搭建平台,最大限度的实现专其能,致其力,尽其用。在做好刚性人才引进的同时,注重本地人才的发现挖掘和培养使用,注重本土企业家的培育联系合作;要完善科研人员创业创新的股权激励政策,加大对重大专利和发明创造奖励力度,提高知识和脑力等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比例;进一步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改革,强化法规制度保障和税收减免支撑,既注重调动科研院所、高校成果转化积极性,又注重突出企业成果转化主体地位,让市场主体“动”起来,科技人员“富”起来,科研成果“活”起来,着力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

  四是培育全民文明意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深入挖掘X文化,着力培养全民文明风尚、文明习惯、公德意识,引导全民诚实、守信、文明、友善、大气、包容,争做优化营商环境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八)建设担当干事的政治环境

  一是重塑X政治生态。深入开展“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结合胡志强、辛耀峰违法违纪案件开展警示教育,以案促改,重塑X政治生态;建立健全治庸治懒治散治无为长效机制,充分运用法律、纪律、行政等手段,严肃查处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着力净化优化X的投资环境,项目环境,规范市场秩序。

  二是强化督查问责。重点查处重要岗位、重要环节、重要部门在工作中推诿扯皮、吃拿卡要、懒政怠政、新官不理旧事、不想干事、不愿担责、不敢担当的问题,制定专门的督查考核问责办法,用督查“利器”推动工作落实。三是完善正向激励机制,树立担当作为的鲜明导向。对担当作为创新竟进的干部在政治上关注、生活上关心、精神上鼓舞、经济上奖励,实现有为者有位,无为者失位。同时要区别对待工作失误和主观不作为、乱作为等,对改革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只要符合改革大方向,都应予以宽容,对破坏影响营商环境的要坚决调整,对阻碍改革的及时予以免职,切实做到干部“能者上庸者下,懒者受处分”,使“三项机制”真正落地落实。

有关近期开展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报告篇10

  站起来的次数能够比跌倒的次数多一次,你就是强者。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围绕XX市司法局提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报告。

  近年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主动接受人大监督评议,充分发挥“一个统筹、四大职能”优势,紧紧围绕我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持续提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为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示范城市贡献司法行政力量。

  一、主要工作及成绩

  (一)健全推进机制,建立高效有力的工作体系。一是领导重视,专班负责。“一把手”牵头抓总,班子成员分工协作,依法治市办秘书科牵头协调,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力推进,业务科室分工履职尽责。二是四个纳入,全面推进。将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年度工作要点、法治政府示范市创建指标、“八五”普法规划、司法行政年度工作重点,做到有领导指挥、有机制保障、有目标推进、有考核督导,公开选聘x名法治督察员,对工作情况进行日常监督,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保障有力。

  (二)依法治市牵头,统筹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一是牵头完成省级评价工作。今年x-x月份,市委依法治市办牵头组织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x家单位,高标准开展全省20xx年营商环境评价企业权益保护指标的梳理、填报和整改工作,圆满完成迎检任务。二是法治政府建设平台持续推进。将“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一大板块列入我市20xx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体系,重点加强行政指导、行政调解、行政相对人法律风险防控等工作。搜狐、网易、人民法治网等国家级、省级媒体,先后刊载我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典型事例x余篇次,为营商环境提升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创新府院联动,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新品牌。认真履行市府院联动小组办公室职责,参与起草了《xx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常态化府院联动机制的意见》等文件,对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府院联动工作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督导,着力在市场主体联动服务、企业破产联动处置、行业监管联动执法、知识产权联动保护、执行难题联动破解等方面发力,推动全市常态化府院联动机制落实落地。温县试点探索建立“执行+公证”工作机制,依法及时有效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最高法院院长周强对我市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省委深改办对我市深化常态化府院联动机制,前移司法服务职能,探索多元化行政争议诉源治理,构建“大复议、小诉讼”模式通报表扬。

  (四)整合系统资源,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法律服务资源优势,在全系统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六大专项行动。一是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惠民生专项行动。建成市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x个,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x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x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x个,选聘法律顾问x名。截止到x月底,xx市“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接听量x人次,群众满意率达x%,办理法律援助(法律帮助)案件x件,接受群众法律咨询x人次,为x名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x万元。二是深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专项行动。全市成立x个律师服务团,参与服务民营企业公益法治体检活动x人次,体检企业x家,开展政策宣讲x次,提出法律意见x余条,为企业审查合同x余份。三是法治宣传入企入户专项行动。在全系统开展“服务大局普法行”、“助力小微企业、护航xx发展”等专项活动,有效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法律援助等资源,就产权保护、税费负担、企业融资等民营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重点问题,开展政策法律法规解读宣传。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x余次。四是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专项行动。发挥行政执法监督职能,向社会公布行政执法投诉举报电话,受理涉企行政执法投诉等问题。指导市生态环境局等六个部门完成我市x部地方性法规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制定、修订和公示工作。组织对交通运输、自然资源、市场监管、农业农村、水利、文化广电和旅游等系统开展执法监督检查,x个问题得到反馈整改。通过扎紧监督的“篱笆”,倒逼执法部门拧紧执法的“螺栓”。五是减证减负便企利企专项行动。实行一次性告知、电话预约制度,对简易公证事项,推行公证办理“最多跑一次”、变“当事人跑”为“公证人员代查”,法律服务前延后伸,知识产权保全“私人定制”服务已成为我市公证行业一大亮点。六是涉企矛盾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扎实开展“千名干警进万家 为民服务护安宁”专项活动,建立“诉讼与仲裁有机衔接机制”,鼓励和引导商事主体当事人优先选择仲裁调解、仲裁等非诉讼途径解决纠纷,满足广大群众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需求。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x起,调解成功x起。

  (五)对标教育整顿,深化提升服务企业效能。以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党史学习教育专项活动为契机,促进服务企业工作效能进一步提升。一是坚持问计于民,突出一个“实”字。广泛收集企业和群众的意见建议,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和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集中推出了十项便民利民惠民举措。二是回应群众期盼,突出一个“便”字。完善“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工作制度,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通道更加通畅。三是满足群众需求,突出一个“贴”字。先后赴xx千年冷冻设备有限公司、xx力创制动器有限公司、xx多氟多化工有限公司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搜集各类意见和建议x余条。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1、服务企业的形式内容还需要不断改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面宽点多,既涉及政府和人大的立法、行政单位的执法、政法部门的司法,还涉及社会面的普法教育和面对企业的法律服务。同时,全市各类企业数量众多,需求千差万别。目前我们的工作覆盖面还不够全,服务形式还不够多样,服务内容还不够精准,督察指导的力度举措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加强。

  2、服务企业的方式方法还需要探索优化。企业有自己的运行规律,有自己内部的工作管理机制。部分企业管理者在面对劳资关系等企业内部事务时,不大情愿外力介入,个别时候会觉得是给他们添乱。多数企业实行三班倒工作制,深入企业开展普法中个别企业怕影响工人休息、影响内部关系。司法行政机关主动上门服务,还需要不断研究企业规律、企业心理,在服务的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不断研究探索差异化服务方式方法,力争让每一个企业都满意。

  三、下步工作及目标

  一是以这次监督评议为契机,坚持营商环境优化行动中心工作的定位不动摇。持续在创新服务方式上发力,在拓展服务内容上发力,以真情对待企业,以真心服务企业,把职责工作做实,督导工作做细,法律服务做优。

  二是持续开展好司法行政系统优化营商环境六大行动。整合资源系统资源,着力在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放管服”服务改革、涉企法治宣传、行政执法监督、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创新方式方法、服务手段、服务内容,切实取得工作实效。

  三是继续发挥“两个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助力全市营商环境发展。充分发挥市委依法治市办公室、市法治政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作用,着力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和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等方面,统筹协调,督导推进,助力全市打造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有关近期开展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报告篇11

  只有胜利才能生存,只有成功才有代价,只有耕耘才有收获。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XX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省政协统一要求,市政协抓早动快、精心安排,成立了机构,制定了方案,启动了优化营商环境市县两级联动监督性调研。调研人员深入各市县区和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走访调研X多户企业,收集X份调查问卷,召开X次部门、企业代表座谈会、社情民意信息座谈会,与X多户企业进行座谈交流,现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

  市委市政府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第四大攻坚战高度重视强力推进,采取一系列措施,全力扭转我市在全省的落后局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全市市场主体增幅明显加快,同比增长X%,项目投资额同比增长X%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其中民间投资增长达X%,开创了新高,累计减免企业税额X亿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完善顶层设计精心安排部署。市县两级都成立了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并推行联席会议制度;印发了《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及“十大行动方案”“三年行动计划”、各专项行动《实施意见》,推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有序展开。

  二是强化舆论宣传提升优化措施。制定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工作方案》,召开新闻发布会,在省市营商环境工作简报发布信息,在各类网站、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发布新闻报道,开展营商环境满意度电话问询调查,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等,营造了浓厚的氛围;按照“十大行动方案”确定的总体目标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各专项行动,企业开办时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企业纳税服务、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等改革成效明显,办理时限、流程、成本和资料大幅度精减压缩,“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次办结”的“三个一”模式有效推广。

  三是强力简政放权优化政务服务。全面推行“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市级X个部门单位,X项行政许可事项和X项公共服务事项已全部集中进驻政务大厅并严格执行效能监察;县级X、X等X个县市区“三集中三到位”进展顺利,全市进驻政务中心事项X多项。市级政务网已改版上线并与省政务服务网实现对接,正加快全市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整合优化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县区平台部署正在进行,政务服务环境、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全面清理废止失效文件X件,承接中省下放行政审批事项X项,取消市直部门行政审批事项X项,下放县市区行政审批事项X项;再造流程,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证照分离改革,产业园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制度改革。

  四是加强政府监管营造公平环境。在全市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主体中,试点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执法人员执法专题培训;制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建立工作监管对象、检查人员数据库,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建立信用信息核查使用制度、诚信失信“红黑名单”披露曝光制度、试点推行“灰名单”管理,加强联合奖惩。

  五是夯实工作责任深入督查督办。出台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考核办法》和《2021年目标工作要点》,将各县市区、X个市级部门及单位纳入考核范围,并细化分解各项工作,落实到责任单位;组织专项督察组明察暗访,跟踪督办,及时通报反馈问题,明确整改时限。

  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存在问题

  根据调研,我市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地不畅

  一是政策制定缺乏针对性。政策制定有些照搬上级文件,一级套一级,征求各利益相关方意见不够,结合实际制定出台的较少,且有的政策前置条件苛刻,审批程序繁琐,精准度不高,操作困难。比如:县城营商环境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涉及评价指标多,而南部县区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部分评价指标无法监测;产业扶持政策对企业的注册资金、产值、利税设置的门槛较高,政策难以落地,企业获得感不强。所以在调研过程中,有些企业反映“看到政策,无法享受;看到空间,无法进入,看到机会,无法把握”。

  二是信息不对称。政策发布渠道比较分散,公开形式单一,企业知晓度不高。由于存在信息壁垒,上下层级之间、部门之间,企业与部门之间,数据难共享、难统一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首问责任制”“一次告知”只停留在口头上,一般你不问,他不说,导致企业与个人在办理业务过程中需要多次提供资料,反复跑腿。

  三是涉企违规收费仍没有彻底清除。各类涉企检查收费和罚款禁而难止。各种认证、检查、检测等中介服务收费程序不规范、标准不公开、透明度不高“红顶中介”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一些垄断行业违规收取的“扩容费”“开口费”等群众有怨言。

  四是顶层设计不够精准完善。县级层面的行政审批、监管、公共服务事项办理等缺乏明确可遵循的顶层设计。主要表现为行政许可、公共服务事项的审批、监管或办理环节,所需资料没有标准化,规范化的统一要求,缺乏明确的监管部门,相关推进或配套政策,指导性意见出台的少,影响工作高效展开。比如,快递业在市级由邮政局监管,在县级则没有监管部门,处于失控状态。

  (二)“放管服”改革需进一步深化

  一是简政放权“含金量”不高。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权责与边界还不清晰,一些相对重要的,本该直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审批事项,仍在政府体系内部循环打转;有些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的审批事项,权限下放不配套、不同步,造成企业上下奔波。国企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观念守旧,引入外部资本等方面力度更小。

  二是县级“三集中、三到位”工作落实不够到位。市县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进度、标准参差不齐,市级直接服务面积,硬件设施处于全省前列;X、X等X个县区也能基本满足需要;X、X等X个县区政务中心面积均小于X平方米,无法满足“三集中、三到位”要求,导致出现厅外审批现象。

  三是审批权限下放不够科学合理。有些没有充分考虑基层的承接能力,致使下放的审批事项要么大量积压,要么反委托上级部门代审,时间拖的更长;有些职能虽然进驻政务服务中心,但授权不充分,运行不规范,仍不同程度存在“人进事不进、事进权不进”的问题,服务窗口变为“收发室”“中转站”;商事制度改革还不彻底,企业注销等市场主体“退出难”问题还未得到很好解决。

  四是多头监管、重复监管现象依然存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的范围、频次、方式不够规范合理,与事项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全程留痕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多头监管、重复监管仍未根除,让企业疲于应付。有些部门习惯于运动式监管或以罚代管、以停代管。比如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或遇环保督查等,往往就会多部门出动对同类企业进行运动式、反复巡回检查,或者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强制关停。

  (三)政务服务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是政府部门创新服务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重审批,轻监管,重处罚,轻服务问题不同程度存在。部门上下层级之间协作不畅,对业务流程、时限要求等省市县三级相关规定不完全相符;同级部门之间条块分割,各管一方,项目审批互相前置,相互掣肘,影响办事效率。

  二是干部职工的业务技能有待提高。特别是随着机构改革,许多部门面临机构合并、业务整合、流程再造等问题,一些管理方式、业务流程、人员岗位还没有完全调整到位,窗口服务人员政策不清、业务不精;有的服务意识不强、怕担责任,怕冒风险,凡是只讲“不能办”,不讲“怎么办”,有些事大事小要请示,等待上会研究。特别是税务部门,大家意见比较集中,也比较尖锐,对企业的影响也比较大。

  三是“政务服务+互联网”覆盖率不高。并联审批和网上审批工作进展不平衡,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进展缓慢;县级政务服务中心智能化平台建设技术力量薄弱。

  (四)融资难融资贵严重制约企业发展

  一是“贷款难、难贷款”现象并存。受前几年经济下行和我市部分民间借贷崩盘的影响,银行业出于强化风险管控的需求,将我市列为信贷高风险区域,贷款审批权限收回省级银行,严重压缩贷款指标,并对化解不良贷款只压任务,不想办法,造成市县金融机构只还不贷,强行抽贷、断贷,事先承诺事后变卦,出现了“银行贷款难,企业难贷款”的恶性循环。尤其是面对中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不能提供充足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不能形成推动脱困发展的支撑力量,企业有时不得不高息从民间借贷,提高了融资成本。

  二是资本市场发育程度不高。金融主体创新能力不足,一些金融租赁、消费金融、信托投资公司、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具有创新性质的现代金融主体以及资产证券化、未来收益权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产业链金融等金融创新产品在我市还处于空白阶段,无法满足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三是再担保机构发展不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还没有全面铺开,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X亿元贷款担保基金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既无担保资金,又无过桥资金,无法获得贷款;信用体系建设滞后,一些企业信用意识差,处于观望状态,还款意愿不强,长期拖欠银行贷款本息,被纳入征信“黑名单”,既使自己贷款受限,也让银行产生了不愿与企业打交道的想法;质押贷款的质押物评估价值低,抵押率逐次降低,质押门槛高,贷款数额逐次减少,企业质押有顾虑,慎贷、惜贷、拒贷心理较为普遍,加重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四是金融市场融合不充分。市内各类金融机构各自分口管理经营,横向之间联系沟通不紧密,有时还处于恶性竞争、相互挖墙脚的境地,商品流、现金流、信息流还没有做到有效整合,严重影响金融资源向企业配置效率,没有形成支持企业发展的合力。上述问题对民营企业而言尤为突出。

  (五)用地难问题较为突出

  一是用地指标不足。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用地需求量逐年增多,土地价格也在不断攀升,国家对土地使用的调控政策日益严格,土地资源变得日益稀缺,省上每年初下达我市工业用地计划不足X万亩,年终可追加X万多亩,实际每年需求X万亩,用地指标受限,供需矛盾突出。“用地难”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二是征用地手续繁杂。办理征用地手续需要涉及省市县多个层级,多个部门,手续环节繁多,协调难度较大,流程推进缓慢,一般需要X年时间,甚至更长。有些等办下来,项目实施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有些长期办不下来,企业一方面面临巨额罚款,一方面要承担违法用地的风险。

  三是企业用地效益不高。一些企业打着办项目的名义圈占土地,等待观望,想通过不正当手段,谋求改变用地性质,进行营利性商业活动,造成部分土地资源长期闲置。也有一些企业用地规划不科学,集约化程度较低,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六)企业运行成本居高难下

  一是电力体制改革滞后。由于市域内存在国电、地电两家电网企业,且电源规模与用电负荷严重不对等,弃大用小,国网有电负荷小,地网无电负荷大,造成局地“窝电”与“缺电”并存,地电只能从周边省区低价购电予以缓减。随着省政府断开外省电源政策的加快推进,低电价电能来源大幅减少,地电不得不从国电高价趸售电量再转嫁给企业,导致我市企业用电价格高于周边省区X元-X元/度,弱化了各类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区域内多干旱少雨,可利用水资源十分有限,黄河引水工程推进迟缓,导致域内工业用水十分紧张,预计到2021年总需水量将达到X亿立方米,其中“两区多园”需水量X亿立方米,而现状供水能力仅有X亿立方米,不到需求量的X%,水资源的短缺极大地推高了水价,给企业增加了沉重负担。

  三是物价居高不下。经济高速运行十年推高了我市的消费价格,现在虽然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但物价并未回落,高物价、高地价、高房价、高人工工资、高运输费用等都增加了企业运行成本。

  三、优化营商环境对策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建设开拓创新的思想环境

  一是继续解放思想、转变作风。要牢固树立“抓发展就必须抓环境,抓环境就必须抓作风”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整治禁锢思想创新解放的思维定式,机制体制,着力解决“官本位”“等靠要”“管卡压”和为市场主体服务意识差,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坚决克服“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等不良思想,以思想观念的深刻解放,体制机制的深刻变革,干部作风的深刻转变,推动营商环境的持续好转。

  二是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列为市县两级政府的“一把手”工程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加强考核监督。成立由不同类型企业、社会团体、各阶层代表共同参与的督导机构,对优化营商环境阶段性工作目标、效能、服务水平进行评议、评价、监督,并逐步探索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有效促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三是加强业务技能培训。要开展对职能部门、窗口单位、关键岗位、重点人员业务技能培训,不断适应机构改革合并,办事流程整合调整对服务工作带来的挑战,防止出现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业务不会办了,或办了些错误业务的现象,真正做到“放得开、接得住、管得好”,切实解决“明放暗不放”的问题。

  四是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要形成制度机制,对领导干部、职能部门深入企业、蹲驻企业的时间任务等作出硬性规定,督促他们经常深入企业“解刨麻雀”、帮助制定发展规划,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像关爱贫困户一样扶持企业发展,理直气壮地与企业家打交道,交朋友,真心实意地为企业家解难题、办实事,营造既“亲”又“清”的政商关系。

  (二)建设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

  一是加快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进一步优化完善市县两级网上政务服务审批系统,撤销独立设置的服务大厅,切实清除各层级、各部门、各业务系统数据信息壁垒,实现互联互通,充分共享,推动服务事项跨地区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跨部门协调办理;对企业注册登记、资质认定、商标专利以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户籍户政、产权交易等服务事项,积极推动网上办理,最大程度提高行政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力促“企业、群众跑腿”向“数据跑路”转变。

  二是继续深化“三集中、三到位”改革。要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以简政减税减费为重点,认真审视研判基层承接能力,重新梳理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将政府行政权力等“四张清单”及时在政务网站公开发布,明晰权力边界,增加透明度;建立完善行政审批动态评估管理和协调机制,对拟设定的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合法性审查制度,防止出现审批事项边减边增、先减后增,对确需审批的事项,最大限度地做到前置条件少,手续简化,时间缩短。

  三是加快“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和“绿色通道”建设。推进社区、街道和乡镇便民服务站点建设,形成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逐渐将群众生活服务分散到基层,使行政服务中心专门办理项目、企业和机构的审批服务事项;应筛选一批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明显的产业龙头项目纳入市县重点项目计划,为其建立重点项目“绿色通道”,提供特殊服务。

  四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营商环境监测评价指标体系。要充分考虑市县实际,对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完善,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类别的评价考核办法。

  五是建立企业投诉协调解决机制。充分行使“八办四组”和联席会议制度职责,畅通12345政府热线电话和投资环境X的作用,切实解决企业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的诉求,防止出现企业有苦无处诉,有诉无处调的窘况。

  (三)建设安商富商的政策环境

  一是完善政策制定落地机制。组织专班,定期对各县市区、各部门贯彻落实《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市委《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开展督查督导,及时发现纠正问题;要认真跟踪研究中省关于简政放权和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法规以及我市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修订出台指导性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相关制度,并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形成规范有序的制度体系;要打通政策落地渠道,凡是可以公开的政策信息,原则上发布当日在政府门户网站发布,对涉及面光、社会关注度高或专业性强的重要政策法规,要在新闻媒体以访谈问答或请权威专家解读的形式进行充分宣传,最大限度地释放政策红利,切实解决好政府与企业、群众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知晓率。

  二是降低制度性成本。以推进“十大行动”落地落实和打造“四低园区”为抓手,建立完善各项降税清费清单制度,清理取消经营服务性收费和行业协会商会收费,减少通关环节费用。下力气帮助企业降低用地、用电、用水、用气等制度性成本,切实将X打造成陕甘宁蒙晋区域最具价格竞争优势的城市;要坚决根除垄断行业乱收费现象,实现清单之外无收费,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三是加强信贷支持,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重新审慎评估我市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信用风险等级,正确对待整体经济下行对我市的冲击和经济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下放收回省级银行的贷款审批权限,严格遵守风险管理纪律,改革和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尽职免责机制,引导和激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把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企业发展挂钩,解决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要用好用活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贷款担保基金,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要防止和纠正先承诺后变卦,不问青红皂白对企业抽贷断贷,对于能按时清息,正常经营,但暂时无法偿还本金的企业由贷款担保基金担保,给予展期、续贷,“放水养鱼”,更好地帮助企业发展;要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激活本地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发挥好企业债券、股权、再贷款、再贴现、私募债、短期融资券等各种办法,扩大企业直接融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四是着力破解企业“用地难”瓶颈。要创新用地模式,改革工业用地出让制度,在招拍挂基础上支持弹性出让土地、先租后让、长期租赁等多种方式供给土地;要高效集约利用土地,从严配置土地指标,严把项目审批关,严防圈地占地现象。要加大存量用地挖潜力度,及时清理依法收回闲置土地,调拔给急需用地的企业,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要积极借鉴浙江等地经验,在各类园区、工业集中区,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实行“标准地+承诺制”模式。即:把土地的规划建设标准、能耗标准、环保标准、用地效益及产出标准、利税、达产规模、时限予以明确,企业根据自身实力和产业定位情况做出承诺,受让土地,发改部门“一窗受理”,企业按标准要求直接开工建设,职能部门加强监管。项目建成投产后,相关部门按照承诺标准与法定条件进行验收,严格奖惩,切实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破解企业“用地难”瓶颈。

  五是加快电力体制改革。要稳步推进电力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平衡区域电网建设现状,搞好地方局域电网试建试点,积极争取扩大直供电范围,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企业低成本优势;建议省上抓紧研究出台支持X电力发展的相关政策,降低门槛,推进电力直接交易、跨网交易,解决现有交易规模小、范围窄的问题;要进一步理清我市输配电价结构,下调火电上网价格,统一价格标准,实现同区同价,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四)建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一是正确认识各类市场主体在我市改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全面清理、废除妨碍市场公平有序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招投标等各个方面,平等对待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规上企业和规下企业,从根本上清除各种隐性壁垒。

  二是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负面清单中禁止准入事项,市场主体不得进入,行政机关不予审批、审核;对负面清单中限制准入事项,由市场主体提出申请,行政机关依法依规作出是否予以准入的决定,或由市场主体依照政府的准入条件和准入方式合法进入;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

  三是规范中介市场。借鉴云南等地“中介超市”经验做法,深入整治“红顶中介”,完善中介市场清退淘汰机制,积极引导政府投资项目以竞争的方式选择中介机构,保障企业投资项目自主选择中介机制,促进中介服务市场公平竞争,良性健康发展。

  四是大力推动垄断行业服务改革。要突出整治铁路、电力、通信、消防、供水、供热、供气等利用行业垄断独占地位强制交易、强制认证、随意定价、滥收费用、强揽工程等。严厉打击垄断行业违法犯罪和行业腐败,最大限度地遏制涉垄断行业违规行为和违法犯罪。

  (五)建设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一是建设法治政府。要进一步健全依法行政配套制度和责任体系,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量化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工作流程,并全程对外公布;规范行政执法,全面落实入企执法检查备案登记,轻微违规首违不罚、重大行政处罚备案等一系列制度,遏制权力任性;强化依法行政监督问责,不断提升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二是建立新型监管机制。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对安全生产、生态环保、食品药品等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领域加强重点监管;建立完善市县监管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实现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清除监管盲点,降低执法成本。

  三是树立审慎、文明、规范的办案理念。妥善办理涉企民商事纠纷和执行案件,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企业正当融资与集资诈骗等界限;审慎使用查扣、冻结企业资产、拘押企业负责人等司法手段,切实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和企业家人身权益;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集中开展工业园区和企业周边环境整治,持续打击强买强卖、垄断市场、寻衅滋事、无理阻工、收“保护费”等不法行为;严厉打击串通投标、合同诈骗等犯罪活动,坚决惩处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恶意欠薪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促进企业守法合法经营。

  四是加大法治宣传和舆论引导。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全民普法的重要内容,加大对各类窗口单位、旅游景点、运输行业、餐饮服务人员的法治教育和普法力度;贯彻“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深入各类企业开展法治宣传,提高企业管理层及员工法治观念,提升营商主体守法意识;充分发挥企业法律顾问作用,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提供精准法律服务,帮助企业建章立制,堵塞漏洞。

  (六)建设重诺守信的信用环境

  一是深入开展诚信创建活动。尽快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诚信X”建设专项活动实施方案》,设立X市“构建诚信、惩戒失信”合作备忘录,制定发布《机关单位政务诚信征信名录》《企业诚信征信名录》《公务人员诚信征信名录》,使政府部门、企业、个人信用记录直接可查,培育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信用主体;要增强重诺守信意识,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政府和企业都要重诺守信,不能作出有违现行法律法规或者超出自身职权职能范围的承诺,一切承诺事项都要以书面形式体现执行并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避免埋下政策和发展的隐患;要强化契约精神,政府带头重诺守诺践诺,新官理好旧事,打造诚信政府,带动全社会信用环境根本好转。

  二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信用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红黑名单认定、退出、修复和记录留存更新机制,加大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惩戒和信息公开披露曝光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对失信公务人员的曝光惩戒力度,在转岗、调动、提拔、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必要限制,真正做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健全政府与征信机构、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信息共享制度,促进政务信用信息与社会信用信息互动融合,一平台发布。

  三是深入开展诚信文化宣传。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载体,组织“诚信企业”“诚信个人”“诚信经营示范店”等群众性评选活动;发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微信等多种媒体,褒扬诚实守信先进事迹,鞭策失信失诺负面典型,通过社会舆论和道德谴责形成社会震慑,努力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失诺失信为耻”,全民重诺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七)建设宜居宜业的人文环境

  一是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环境保护和治理,优化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有效化解各种“城市病”,加快推进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新型城镇化进程。要结合城市创建、城乡环境整治、棚户区改造、精准扶贫项目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等,加大绿化美化力度,提升城乡生态建设水平,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宜居环境。

  二是打造宜业环境。借力呼包鄂榆城市群协同发展,积极开展与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之间的产业对接,加快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建设方便快捷的宜业环境。

  三是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做好人才发展规划和人岗匹配工作,积极为高层次人才落地搭建平台,最大限度的实现专其能,致其力,尽其用。在做好刚性人才引进的同时,注重本地人才的发现挖掘和培养使用,注重本土企业家的培育联系合作;要完善科研人员创业创新的股权激励政策,加大对重大专利和发明创造奖励力度,提高知识和脑力等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比例;进一步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改革,强化法规制度保障和税收减免支撑,既注重调动科研院所、高校成果转化积极性,又注重突出企业成果转化主体地位,让市场主体“动”起来,科技人员“富”起来,科研成果“活”起来,着力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

  四是培育全民文明意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深入挖掘X文化,着力培养全民文明风尚、文明习惯、公德意识,引导全民诚实、守信、文明、友善、大气、包容,争做优化营商环境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八)建设担当干事的政治环境

  一是重塑X政治生态。深入开展“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结合胡志强、辛耀峰违法违纪案件开展警示教育,以案促改,重塑X政治生态;建立健全治庸治懒治散治无为长效机制,充分运用法律、纪律、行政等手段,严肃查处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着力净化优化X的投资环境,项目环境,规范市场秩序。

  二是强化督查问责。重点查处重要岗位、重要环节、重要部门在工作中推诿扯皮、吃拿卡要、懒政怠政、新官不理旧事、不想干事、不愿担责、不敢担当的问题,制定专门的督查考核问责办法,用督查“利器”推动工作落实。三是完善正向激励机制,树立担当作为的鲜明导向。对担当作为创新竟进的干部在政治上关注、生活上关心、精神上鼓舞、经济上奖励,实现有为者有位,无为者失位。同时要区别对待工作失误和主观不作为、乱作为等,对改革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只要符合改革大方向,都应予以宽容,对破坏影响营商环境的要坚决调整,对阻碍改革的及时予以免职,切实做到干部“能者上庸者下,懒者受处分”,使“三项机制”真正落地落实。

有关近期开展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报告篇12

  金昌市自然资源局金川分局为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在依法合理用地、节约集约用地、依法开采矿产资源、不动产登记等方面,提供了资源支撑和优质服务,现就我局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做好土地规划编制,积极服务用地报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管理的“龙头”,对土地利用管理具有宏观控制和指导作用。一是我区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初,就充分考虑了各类企业发展的用地需求,大力发展现代工业,鼓励各类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二是认真做好企业用地需求的报批工作,为我区土地市场提供大量的土地供给,有效保障了企业用地需求。

  (二)推进职能转变,实行一站式服务

  为推进改善营商环境,我局高度重视,大力推行阳光政务,建立健全了政务公开规程等制度,制定了各类行政审批项目报批程序,设立了行政审批窗口,按照公平、公正、效率、便民的原则和高效快捷的运转程序,实行“窗口”办文;坚持“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审批”。 我局充分发挥了驻市政务中心窗口优势,我局多次认真梳理了各个类型业务件的办理环节,优化了审批程序,缩短报批周期,提高了用地审批效率,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营商环境。

  (三)合并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

  因机构改革,建设项目规划职能也划入自然资源局,为了精简审批要件、减少审批环节,我局对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在建设项目前期开展工作时,建设单位向我局提出建设项目选址和预审申请,我局一次受理,审核后一次核发规划选址意见书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四)努力提高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服务水平

  为了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环境,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的通知》(国办发〔2019〕8号)精神,以为企业和群众“办一件好事为标准”,进一步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和企业办证,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的改革目标。金川区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与金昌市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合署办公,金川区不动产登记业务只设立不动产登记业务窗口。

  1、针对部门信息共享协同集成的问题。一是加大部门协调联动力度,稳步推进信息互联共享。加强部门协作,积极构建不动产登记数据和房产交易数据互联共享的“中间库”。同时,积极和民政、税务、法检部门协调沟通,进行系统对接,主动打破信息孤岛,互通共享登记数据资料。二是网上申请预约,微信平台服务。建设开通“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为企业群众提供不动产登记网上申请、网上预约、公示公告、证书查询、查验及相关政策法规和办事指南查看。目前正在调试运行。

  2、针对办理流程优化集成的问题。大厅工作人员严格执行不动产登记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范,严格执行国办8号文件、自然资源部办公厅优化不动产登记流程《通知》要求,做到权籍调查、办理程序、公告事项、办结限期压缩到位,简单件即时办结,一般件5个工作日内、复杂件30个工作日内办结。不动产登记中在大幅压缩审批时限,资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情况下,做到开办企业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内办结,提升了投资项目审批效率。

  3、针对窗口设置科学集成的问题。一是科学合理布局设置大厅。市、区不动产登记大厅统一设在市自然资源局综合办公楼,一楼分设取号等候区、业务受理区、行政审批区、交费领证区,二楼分设表单填写区和资料摆放区,以及综合办公室、标准化档案室。二是保障窗口运行顺畅高效。大厅共设14个窗口,将房地产交易、不动产登记受理和办理、税务、收费全部纳入大厅,进一步精简材料清单,办件不许提交任何复印件,不断简化办件环节,实现了不动产登记 “综合窗口受件、一套资料传递、一次性收费、一个窗口发证”的“一站式”、“一条龙”服务模式,严格按国家规定收费,坚决杜绝违规收费,企业、群众办事满意度明显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个别企业的业主法律意识不够强,未经自然资源部门批准,非法占地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加快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推行联合评审、并联审批;

  二是清理规范审批中介服务,全面推行依行依清单收费、完善收费监管制度,持续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全力推进减税降费措施落实。

  三是进一步缩短报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优化了审批程序,缩短了办理时限。

有关近期开展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报告篇13

  学会坚强,犹有开天辟地,移山倒海的勇气;学会坚强,就有守得云开见明月的耐心;学会坚强,就有大呼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气概。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按照省政协统一要求,市政协抓早动快、精心安排,成立了机构,制定了方案,启动了优化营商环境市县两级联动监督性调研。调研人员深入各市县区和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走访调研X多户企业,收集X份调查问卷,召开X次部门、企业代表座谈会、社情民意信息座谈会,与X多户企业进行座谈交流,现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

  市委市政府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第四大攻坚战高度重视强力推进,采取一系列措施,全力扭转我市在全省的落后局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全市市场主体增幅明显加快,同比增长X%,项目投资额同比增长X%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其中民间投资增长达X%,开创了新高,累计减免企业税额X亿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完善顶层设计精心安排部署。市县两级都成立了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并推行联席会议制度;印发了《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及“十大行动方案”“三年行动计划”、各专项行动《实施意见》,推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有序展开。

  二是强化舆论宣传提升优化措施。制定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工作方案》,召开新闻发布会,在省市营商环境工作简报发布信息,在各类网站、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发布新闻报道,开展营商环境满意度电话问询调查,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等,营造了浓厚的氛围;按照“十大行动方案”确定的总体目标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各专项行动,企业开办时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企业纳税服务、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等改革成效明显,办理时限、流程、成本和资料大幅度精减压缩,“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次办结”的“三个一”模式有效推广。

  三是强力简政放权优化政务服务。全面推行“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市级X个部门单位,X项行政许可事项和X项公共服务事项已全部集中进驻政务大厅并严格执行效能监察;县级X、X等X个县市区“三集中三到位”进展顺利,全市进驻政务中心事项X多项。市级政务网已改版上线并与省政务服务网实现对接,正加快全市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整合优化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县区平台部署正在进行,政务服务环境、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全面清理废止失效文件X件,承接中省下放行政审批事项X项,取消市直部门行政审批事项X项,下放县市区行政审批事项X项;再造流程,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证照分离改革,产业园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制度改革。

  四是加强政府监管营造公平环境。在全市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主体中,试点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执法人员执法专题培训;制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建立工作监管对象、检查人员数据库,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建立信用信息核查使用制度、诚信失信“红黑名单”披露曝光制度、试点推行“灰名单”管理,加强联合奖惩。

  五是夯实工作责任深入督查督办。出台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考核办法》和《2021年目标工作要点》,将各县市区、X个市级部门及单位纳入考核范围,并细化分解各项工作,落实到责任单位;组织专项督察组明察暗访,跟踪督办,及时通报反馈问题,明确整改时限。

  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存在问题

  根据调研,我市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地不畅

  一是政策制定缺乏针对性。政策制定有些照搬上级文件,一级套一级,征求各利益相关方意见不够,结合实际制定出台的较少,且有的政策前置条件苛刻,审批程序繁琐,精准度不高,操作困难。比如:县城营商环境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涉及评价指标多,而南部县区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部分评价指标无法监测;产业扶持政策对企业的注册资金、产值、利税设置的门槛较高,政策难以落地,企业获得感不强。所以在调研过程中,有些企业反映“看到政策,无法享受;看到空间,无法进入,看到机会,无法把握”。

  二是信息不对称。政策发布渠道比较分散,公开形式单一,企业知晓度不高。由于存在信息壁垒,上下层级之间、部门之间,企业与部门之间,数据难共享、难统一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首问责任制”“一次告知”只停留在口头上,一般你不问,他不说,导致企业与个人在办理业务过程中需要多次提供资料,反复跑腿。

  三是涉企违规收费仍没有彻底清除。各类涉企检查收费和罚款禁而难止。各种认证、检查、检测等中介服务收费程序不规范、标准不公开、透明度不高“红顶中介”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一些垄断行业违规收取的“扩容费”“开口费”等群众有怨言。

  四是顶层设计不够精准完善。县级层面的行政审批、监管、公共服务事项办理等缺乏明确可遵循的顶层设计。主要表现为行政许可、公共服务事项的审批、监管或办理环节,所需资料没有标准化,规范化的统一要求,缺乏明确的监管部门,相关推进或配套政策,指导性意见出台的少,影响工作高效展开。比如,快递业在市级由邮政局监管,在县级则没有监管部门,处于失控状态。

  (二)“放管服”改革需进一步深化

  一是简政放权“含金量”不高。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权责与边界还不清晰,一些相对重要的,本该直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审批事项,仍在政府体系内部循环打转;有些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的审批事项,权限下放不配套、不同步,造成企业上下奔波。国企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观念守旧,引入外部资本等方面力度更小。

  二是县级“三集中、三到位”工作落实不够到位。市县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进度、标准参差不齐,市级直接服务面积,硬件设施处于全省前列;X、X等X个县区也能基本满足需要;X、X等X个县区政务中心面积均小于X平方米,无法满足“三集中、三到位”要求,导致出现厅外审批现象。

  三是审批权限下放不够科学合理。有些没有充分考虑基层的承接能力,致使下放的审批事项要么大量积压,要么反委托上级部门代审,时间拖的更长;有些职能虽然进驻政务服务中心,但授权不充分,运行不规范,仍不同程度存在“人进事不进、事进权不进”的问题,服务窗口变为“收发室”“中转站”;商事制度改革还不彻底,企业注销等市场主体“退出难”问题还未得到很好解决。

  四是多头监管、重复监管现象依然存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的范围、频次、方式不够规范合理,与事项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全程留痕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多头监管、重复监管仍未根除,让企业疲于应付。有些部门习惯于运动式监管或以罚代管、以停代管。比如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或遇环保督查等,往往就会多部门出动对同类企业进行运动式、反复巡回检查,或者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强制关停。

  (三)政务服务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是政府部门创新服务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重审批,轻监管,重处罚,轻服务问题不同程度存在。部门上下层级之间协作不畅,对业务流程、时限要求等省市县三级相关规定不完全相符;同级部门之间条块分割,各管一方,项目审批互相前置,相互掣肘,影响办事效率。

  二是干部职工的业务技能有待提高。特别是随着机构改革,许多部门面临机构合并、业务整合、流程再造等问题,一些管理方式、业务流程、人员岗位还没有完全调整到位,窗口服务人员政策不清、业务不精;有的服务意识不强、怕担责任,怕冒风险,凡是只讲“不能办”,不讲“怎么办”,有些事大事小要请示,等待上会研究。特别是税务部门,大家意见比较集中,也比较尖锐,对企业的影响也比较大。

  三是“政务服务+互联网”覆盖率不高。并联审批和网上审批工作进展不平衡,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进展缓慢;县级政务服务中心智能化平台建设技术力量薄弱。

  (四)融资难融资贵严重制约企业发展

  一是“贷款难、难贷款”现象并存。受前几年经济下行和我市部分民间借贷崩盘的影响,银行业出于强化风险管控的需求,将我市列为信贷高风险区域,贷款审批权限收回省级银行,严重压缩贷款指标,并对化解不良贷款只压任务,不想办法,造成市县金融机构只还不贷,强行抽贷、断贷,事先承诺事后变卦,出现了“银行贷款难,企业难贷款”的恶性循环。尤其是面对中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不能提供充足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不能形成推动脱困发展的支撑力量,企业有时不得不高息从民间借贷,提高了融资成本。

  二是资本市场发育程度不高。金融主体创新能力不足,一些金融租赁、消费金融、信托投资公司、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具有创新性质的现代金融主体以及资产证券化、未来收益权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产业链金融等金融创新产品在我市还处于空白阶段,无法满足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三是再担保机构发展不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还没有全面铺开,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X亿元贷款担保基金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既无担保资金,又无过桥资金,无法获得贷款;信用体系建设滞后,一些企业信用意识差,处于观望状态,还款意愿不强,长期拖欠银行贷款本息,被纳入征信“黑名单”,既使自己贷款受限,也让银行产生了不愿与企业打交道的想法;质押贷款的质押物评估价值低,抵押率逐次降低,质押门槛高,贷款数额逐次减少,企业质押有顾虑,慎贷、惜贷、拒贷心理较为普遍,加重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四是金融市场融合不充分。市内各类金融机构各自分口管理经营,横向之间联系沟通不紧密,有时还处于恶性竞争、相互挖墙脚的境地,商品流、现金流、信息流还没有做到有效整合,严重影响金融资源向企业配置效率,没有形成支持企业发展的合力。上述问题对民营企业而言尤为突出。

  (五)用地难问题较为突出

  一是用地指标不足。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用地需求量逐年增多,土地价格也在不断攀升,国家对土地使用的调控政策日益严格,土地资源变得日益稀缺,省上每年初下达我市工业用地计划不足X万亩,年终可追加X万多亩,实际每年需求X万亩,用地指标受限,供需矛盾突出。“用地难”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二是征用地手续繁杂。办理征用地手续需要涉及省市县多个层级,多个部门,手续环节繁多,协调难度较大,流程推进缓慢,一般需要X年时间,甚至更长。有些等办下来,项目实施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有些长期办不下来,企业一方面面临巨额罚款,一方面要承担违法用地的风险。

  三是企业用地效益不高。一些企业打着办项目的名义圈占土地,等待观望,想通过不正当手段,谋求改变用地性质,进行营利性商业活动,造成部分土地资源长期闲置。也有一些企业用地规划不科学,集约化程度较低,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六)企业运行成本居高难下

  一是电力体制改革滞后。由于市域内存在国电、地电两家电网企业,且电源规模与用电负荷严重不对等,弃大用小,国网有电负荷小,地网无电负荷大,造成局地“窝电”与“缺电”并存,地电只能从周边省区低价购电予以缓减。随着省政府断开外省电源政策的加快推进,低电价电能来源大幅减少,地电不得不从国电高价趸售电量再转嫁给企业,导致我市企业用电价格高于周边省区X元-X元/度,弱化了各类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区域内多干旱少雨,可利用水资源十分有限,黄河引水工程推进迟缓,导致域内工业用水十分紧张,预计到2021年总需水量将达到X亿立方米,其中“两区多园”需水量X亿立方米,而现状供水能力仅有X亿立方米,不到需求量的X%,水资源的短缺极大地推高了水价,给企业增加了沉重负担。

  三是物价居高不下。经济高速运行十年推高了我市的消费价格,现在虽然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但物价并未回落,高物价、高地价、高房价、高人工工资、高运输费用等都增加了企业运行成本。

  三、优化营商环境对策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建设开拓创新的思想环境

  一是继续解放思想、转变作风。要牢固树立“抓发展就必须抓环境,抓环境就必须抓作风”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整治禁锢思想创新解放的思维定式,机制体制,着力解决“官本位”“等靠要”“管卡压”和为市场主体服务意识差,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坚决克服“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等不良思想,以思想观念的深刻解放,体制机制的深刻变革,干部作风的深刻转变,推动营商环境的持续好转。

  二是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列为市县两级政府的“一把手”工程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加强考核监督。成立由不同类型企业、社会团体、各阶层代表共同参与的督导机构,对优化营商环境阶段性工作目标、效能、服务水平进行评议、评价、监督,并逐步探索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有效促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三是加强业务技能培训。要开展对职能部门、窗口单位、关键岗位、重点人员业务技能培训,不断适应机构改革合并,办事流程整合调整对服务工作带来的挑战,防止出现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业务不会办了,或办了些错误业务的现象,真正做到“放得开、接得住、管得好”,切实解决“明放暗不放”的问题。

  四是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要形成制度机制,对领导干部、职能部门深入企业、蹲驻企业的时间任务等作出硬性规定,督促他们经常深入企业“解刨麻雀”、帮助制定发展规划,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像关爱贫困户一样扶持企业发展,理直气壮地与企业家打交道,交朋友,真心实意地为企业家解难题、办实事,营造既“亲”又“清”的政商关系。

  (二)建设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

  一是加快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进一步优化完善市县两级网上政务服务审批系统,撤销独立设置的服务大厅,切实清除各层级、各部门、各业务系统数据信息壁垒,实现互联互通,充分共享,推动服务事项跨地区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跨部门协调办理;对企业注册登记、资质认定、商标专利以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户籍户政、产权交易等服务事项,积极推动网上办理,最大程度提高行政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力促“企业、群众跑腿”向“数据跑路”转变。

  二是继续深化“三集中、三到位”改革。要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以简政减税减费为重点,认真审视研判基层承接能力,重新梳理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将政府行政权力等“四张清单”及时在政务网站公开发布,明晰权力边界,增加透明度;建立完善行政审批动态评估管理和协调机制,对拟设定的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合法性审查制度,防止出现审批事项边减边增、先减后增,对确需审批的事项,最大限度地做到前置条件少,手续简化,时间缩短。

  三是加快“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和“绿色通道”建设。推进社区、街道和乡镇便民服务站点建设,形成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逐渐将群众生活服务分散到基层,使行政服务中心专门办理项目、企业和机构的审批服务事项;应筛选一批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明显的产业龙头项目纳入市县重点项目计划,为其建立重点项目“绿色通道”,提供特殊服务。

  四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营商环境监测评价指标体系。要充分考虑市县实际,对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完善,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类别的评价考核办法。

  五是建立企业投诉协调解决机制。充分行使“八办四组”和联席会议制度职责,畅通12345政府热线电话和投资环境X的作用,切实解决企业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的诉求,防止出现企业有苦无处诉,有诉无处调的窘况。

  (三)建设安商富商的政策环境

  一是完善政策制定落地机制。组织专班,定期对各县市区、各部门贯彻落实《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市委《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开展督查督导,及时发现纠正问题;要认真跟踪研究中省关于简政放权和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法规以及我市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修订出台指导性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相关制度,并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形成规范有序的制度体系;要打通政策落地渠道,凡是可以公开的政策信息,原则上发布当日在政府门户网站发布,对涉及面光、社会关注度高或专业性强的重要政策法规,要在新闻媒体以访谈问答或请权威专家解读的形式进行充分宣传,最大限度地释放政策红利,切实解决好政府与企业、群众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知晓率。

  二是降低制度性成本。以推进“十大行动”落地落实和打造“四低园区”为抓手,建立完善各项降税清费清单制度,清理取消经营服务性收费和行业协会商会收费,减少通关环节费用。下力气帮助企业降低用地、用电、用水、用气等制度性成本,切实将X打造成陕甘宁蒙晋区域最具价格竞争优势的城市;要坚决根除垄断行业乱收费现象,实现清单之外无收费,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三是加强信贷支持,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重新审慎评估我市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信用风险等级,正确对待整体经济下行对我市的冲击和经济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下放收回省级银行的贷款审批权限,严格遵守风险管理纪律,改革和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尽职免责机制,引导和激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把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企业发展挂钩,解决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要用好用活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贷款担保基金,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要防止和纠正先承诺后变卦,不问青红皂白对企业抽贷断贷,对于能按时清息,正常经营,但暂时无法偿还本金的企业由贷款担保基金担保,给予展期、续贷,“放水养鱼”,更好地帮助企业发展;要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激活本地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发挥好企业债券、股权、再贷款、再贴现、私募债、短期融资券等各种办法,扩大企业直接融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四是着力破解企业“用地难”瓶颈。要创新用地模式,改革工业用地出让制度,在招拍挂基础上支持弹性出让土地、先租后让、长期租赁等多种方式供给土地;要高效集约利用土地,从严配置土地指标,严把项目审批关,严防圈地占地现象。要加大存量用地挖潜力度,及时清理依法收回闲置土地,调拔给急需用地的企业,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要积极借鉴浙江等地经验,在各类园区、工业集中区,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实行“标准地+承诺制”模式。即:把土地的规划建设标准、能耗标准、环保标准、用地效益及产出标准、利税、达产规模、时限予以明确,企业根据自身实力和产业定位情况做出承诺,受让土地,发改部门“一窗受理”,企业按标准要求直接开工建设,职能部门加强监管。项目建成投产后,相关部门按照承诺标准与法定条件进行验收,严格奖惩,切实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破解企业“用地难”瓶颈。

  五是加快电力体制改革。要稳步推进电力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平衡区域电网建设现状,搞好地方局域电网试建试点,积极争取扩大直供电范围,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企业低成本优势;建议省上抓紧研究出台支持X电力发展的相关政策,降低门槛,推进电力直接交易、跨网交易,解决现有交易规模小、范围窄的问题;要进一步理清我市输配电价结构,下调火电上网价格,统一价格标准,实现同区同价,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四)建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一是正确认识各类市场主体在我市改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全面清理、废除妨碍市场公平有序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招投标等各个方面,平等对待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规上企业和规下企业,从根本上清除各种隐性壁垒。

  二是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负面清单中禁止准入事项,市场主体不得进入,行政机关不予审批、审核;对负面清单中限制准入事项,由市场主体提出申请,行政机关依法依规作出是否予以准入的决定,或由市场主体依照政府的准入条件和准入方式合法进入;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

  三是规范中介市场。借鉴云南等地“中介超市”经验做法,深入整治“红顶中介”,完善中介市场清退淘汰机制,积极引导政府投资项目以竞争的方式选择中介机构,保障企业投资项目自主选择中介机制,促进中介服务市场公平竞争,良性健康发展。

  四是大力推动垄断行业服务改革。要突出整治铁路、电力、通信、消防、供水、供热、供气等利用行业垄断独占地位强制交易、强制认证、随意定价、滥收费用、强揽工程等。严厉打击垄断行业违法犯罪和行业腐败,最大限度地遏制涉垄断行业违规行为和违法犯罪。

  (五)建设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一是建设法治政府。要进一步健全依法行政配套制度和责任体系,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量化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工作流程,并全程对外公布;规范行政执法,全面落实入企执法检查备案登记,轻微违规首违不罚、重大行政处罚备案等一系列制度,遏制权力任性;强化依法行政监督问责,不断提升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二是建立新型监管机制。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对安全生产、生态环保、食品药品等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领域加强重点监管;建立完善市县监管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实现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清除监管盲点,降低执法成本。

  三是树立审慎、文明、规范的办案理念。妥善办理涉企民商事纠纷和执行案件,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企业正当融资与集资诈骗等界限;审慎使用查扣、冻结企业资产、拘押企业负责人等司法手段,切实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和企业家人身权益;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集中开展工业园区和企业周边环境整治,持续打击强买强卖、垄断市场、寻衅滋事、无理阻工、收“保护费”等不法行为;严厉打击串通投标、合同诈骗等犯罪活动,坚决惩处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恶意欠薪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促进企业守法合法经营。

  四是加大法治宣传和舆论引导。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全民普法的重要内容,加大对各类窗口单位、旅游景点、运输行业、餐饮服务人员的法治教育和普法力度;贯彻“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深入各类企业开展法治宣传,提高企业管理层及员工法治观念,提升营商主体守法意识;充分发挥企业法律顾问作用,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提供精准法律服务,帮助企业建章立制,堵塞漏洞。

  (六)建设重诺守信的信用环境

  一是深入开展诚信创建活动。尽快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诚信X”建设专项活动实施方案》,设立X市“构建诚信、惩戒失信”合作备忘录,制定发布《机关单位政务诚信征信名录》《企业诚信征信名录》《公务人员诚信征信名录》,使政府部门、企业、个人信用记录直接可查,培育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信用主体;要增强重诺守信意识,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政府和企业都要重诺守信,不能作出有违现行法律法规或者超出自身职权职能范围的承诺,一切承诺事项都要以书面形式体现执行并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避免埋下政策和发展的隐患;要强化契约精神,政府带头重诺守诺践诺,新官理好旧事,打造诚信政府,带动全社会信用环境根本好转。

  二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信用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红黑名单认定、退出、修复和记录留存更新机制,加大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惩戒和信息公开披露曝光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对失信公务人员的曝光惩戒力度,在转岗、调动、提拔、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必要限制,真正做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健全政府与征信机构、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信息共享制度,促进政务信用信息与社会信用信息互动融合,一平台发布。

  三是深入开展诚信文化宣传。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载体,组织“诚信企业”“诚信个人”“诚信经营示范店”等群众性评选活动;发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微信等多种媒体,褒扬诚实守信先进事迹,鞭策失信失诺负面典型,通过社会舆论和道德谴责形成社会震慑,努力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失诺失信为耻”,全民重诺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七)建设宜居宜业的人文环境

  一是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环境保护和治理,优化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有效化解各种“城市病”,加快推进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新型城镇化进程。要结合城市创建、城乡环境整治、棚户区改造、精准扶贫项目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等,加大绿化美化力度,提升城乡生态建设水平,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宜居环境。

  二是打造宜业环境。借力呼包鄂榆城市群协同发展,积极开展与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之间的产业对接,加快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建设方便快捷的宜业环境。

  三是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做好人才发展规划和人岗匹配工作,积极为高层次人才落地搭建平台,最大限度的实现专其能,致其力,尽其用。在做好刚性人才引进的同时,注重本地人才的发现挖掘和培养使用,注重本土企业家的培育联系合作;要完善科研人员创业创新的股权激励政策,加大对重大专利和发明创造奖励力度,提高知识和脑力等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比例;进一步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改革,强化法规制度保障和税收减免支撑,既注重调动科研院所、高校成果转化积极性,又注重突出企业成果转化主体地位,让市场主体“动”起来,科技人员“富”起来,科研成果“活”起来,着力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

  四是培育全民文明意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深入挖掘X文化,着力培养全民文明风尚、文明习惯、公德意识,引导全民诚实、守信、文明、友善、大气、包容,争做优化营商环境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八)建设担当干事的政治环境

  一是重塑X政治生态。深入开展“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结合胡志强、辛耀峰违法违纪案件开展警示教育,以案促改,重塑X政治生态;建立健全治庸治懒治散治无为长效机制,充分运用法律、纪律、行政等手段,严肃查处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着力净化优化X的投资环境,项目环境,规范市场秩序。

  二是强化督查问责。重点查处重要岗位、重要环节、重要部门在工作中推诿扯皮、吃拿卡要、懒政怠政、新官不理旧事、不想干事、不愿担责、不敢担当的问题,制定专门的督查考核问责办法,用督查“利器”推动工作落实。

  三是完善正向激励机制,树立担当作为的鲜明导向。对担当作为创新竟进的干部在政治上关注、生活上关心、精神上鼓舞、经济上奖励,实现有为者有位,无为者失位。同时要区别对待工作失误和主观不作为、乱作为等,对改革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只要符合改革大方向,都应予以宽容,对破坏影响营商环境的要坚决调整,对阻碍改革的及时予以免职,切实做到干部“能者上庸者下,懒者受处分”,使“三项机制”真正落地落实。

推荐访问:工作情况 税收 优化 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汇报材料 税务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报告 税务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税务局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工作总结 调研如何进一步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税务营商环境工作调研报告 不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税务局营商环境情况报告 税务部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 优化纳税服务营商环境调研报告

本文标题:有关近期开展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报告13篇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2/1021/192128.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有关近期开展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报告13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