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讲话

发布时间:2023-05-07 17:54:04 |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讲话,供大家参考。

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讲话

同志们:

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是我们冲刺小康、决胜未来的战略举措,是甘南后发崛起、弯道超车的必由之路。在甘南这座4.5万平方公里的生态脊梁上,664个行政村和2932个村民小组星罗棋布,56万多农牧民群众和衷共济,共同组成了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心与绿色相得益彰的壮美画卷。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就是要面向广大农牧村和农牧民,大力传播生态理念和生态信仰,切实加强绿色关爱和人文关怀,着力改善传统生活条件和生产方式,真正把广大农牧村打造成“山青水秀环境美、丰衣足食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欣欣向荣小康美、尊老爱幼形象美、纯朴善良人心美”的一流生态家园。

去年以来,我们本着先谋后动、先行先试的原则,面向全市率先建设了103个生态文明示范村,为“十三五”期间大规划建设15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开好了局、起好了步、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刚才,凌云市长在讲话中回顾总结了示范村建设取得的积极成效,分析查找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深刻阐述了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的重大意义,扎实安排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思路打算和重点任务,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抓好贯彻落实,着力推动小康村建设工作有力有序开展。下面,我结合凌云市长的讲话,强调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在重点工作推动上,要明确力往哪里使的问题

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工作千头万绪、量大面宽,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精准施策、有的放矢,注重从“五个方面”聚焦发力。

一是选址要合理,规划要科学。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首先要选好点、定好位、谋好篇、布好局,切实解决好“往哪建、怎么建”的问题。要坚持上接现代社会发展这根“天线”、下接民俗风土人情这股“地气”,努力把生态文明小康村建在人缘地缘友好、人流物流通畅、人气商气汇聚的地方,尽量避免在交通不便的大山深沟和人口稀少的草原深处大兴土木。要坚持“先中心后纵深、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以全市交通主干道和旅游大景区为坐标,优先在公路沿线和景区周边进行规划设计,真正把重点区位和重要部位的村庄打造成展示甘南形象、体现地域特色、服务文化旅游、带动产业发展的品牌工程,着力弥补甘南旅游“线长点少”的不足。要突出差异性,避免同质化,大处着眼、高位谋划,科学制定小康村建设规划,深度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旅游专业村、脱贫致富村的指标要求,着力提高建设规划的高端性、超前性和特色性。

二是功能要齐全,服务要配套。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不是“修庙”,不是盖几间房、种几棵树、修几条路那么简单,必须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服务配套,全面落实“964355”建设标准,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文明小康村的脱贫功能、发展功能、生态功能、文明功能,真正使广大农牧村和农牧民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等方面实现质的变化和飞跃。

三是产业要有型,发展要有劲。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的过程,就是培育富民产业的过程。产业如果跟不上,小康村的“造血”功能就会大打折扣,广大农牧民群众就会陷入“穿新鞋走老路、住洋房吃粗粮”的尴尬境地。各县市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深度挖掘资源潜力,坚持“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游则游”的原则,选择发展最适合本地区实际、最能让农牧民群众接受的特色产业,努力在现代农牧业和文化旅游业两大版块中闯出一片天下,真正把发展的“红利”装进老百姓的口袋。

四是形态要高端,运行要低碳。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各县要有各县的特色、各乡要有各乡的特征、各村要有各村的特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千篇一律齐步走。要高端定位、因情施策、一步到位,把小康村建设作为民心工程、形象工程、百年工程进行打造,作为发展之策、扶贫之举、稳定之计抓紧抓好,确保将来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座座令人心服口服的标杆村,而不是残缺不全、缺胳膊少腿的半成品。要严格控制各类项目建设的绿色指标,不能借口小康村建设破坏原有生态植被、滋生新的污染源。要细化量化建设标准,在产业运行上突出“环保性”、在生产生活上突出“低碳性”、在垃圾污水处理上突出“彻底性”,真正通过小康村建设,把绿色、低碳、环保、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根植在广大农牧民心中。

五是民俗要弥漫,人性要彰显。小康村是“形”,民俗文化是“神”,人性人本是“脉”,只有形神兼备、一脉相承,生态文明小康村才能焕发永久魅力和绚丽风采。要把民俗风情、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融入小康村建设全过程,把“人文之魂”紧紧依附到“建筑之体”上,更加注重小康村与周边生态植被的和谐、与当地风土人情的融合、与整体发展环境的协调,切不可天马行空、突发奇想,照别人的“猫”画自己的“虎”,使得最终结果不伦不类。

二、在重要关系把握上,要明确心往哪里想的问题

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是一个全新领域,没有现成的“版本”可供参考,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验可供借鉴。具体工作中,必须深刻把握“十个关系”,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聚,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实践中善做善成。

一要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各县市、各乡镇要按照“宜大则大、宜小则小”的原则,根据本地区的人口规划、发展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合理确定小康村建设规模,不能贪大求多、脱离实际,一味追求“高大上”;
更不能瞻前顾后、畏首畏尾,过分纠结细节问题。公路沿线和景区周边的小康村要适当扩大建设规模,为发展农家乐、牧家乐、林家乐等旅游服务产业奠定基础,为迎接大旅游时代的到来预留发展空间。相对偏僻的地方要在严格执行建设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量体裁衣,注重在“小而美”上下功夫,不能大手大脚挥霍资源,最终“油费了而灯不亮”。

二要处理好近与远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目光要长远,思路要创新,站位要高端,规划要超前,否则就只能在低水平、低层次上徘徊,将来建成的小康村也只能“昙花一现迷人眼”,不可能“花开满园春常驻”。要坚决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避免发生“今天建、明天旧、后天拆”的悲剧,真正把小康村建设作为一项“十年独领风骚、五十年生机盎然、一百年历久弥新”的经典工程进行打造。

三要处理好感性与理性的关系。灵感来自于感性认识,成果来自于理性思考,只有深刻把握二者的内在联系,小康村建设才能多一些创新,少一些风险。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小康村建设的激情和活力,广泛汲取各族群众的智慧和意见,进一步充实完善建设方案和规划,努力把各种困难和问题化解在谋划阶段,真正以思路上的尽善尽美、规划上的滴水不漏、措施上的扎实有效,推动各项任务落实。

四要处理好旧与新的关系。甘南的藏族村落和藏式住宅,大部分承载了上百年的风雨沧桑和人文积淀,具有浓郁的藏族文化特色。在小康村建设过程中,各级各方面要积极倡导“修旧如旧”的理念,坚决反对“推倒重来”的做法,对那些能留住历史记忆、能承载岁月沧桑、能唤醒乡愁乡恋、能增强血脉认同的建筑要保护和传承下来,尽最大可能做到“建新不拆旧”。

五要处理好宜居与宜游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不仅要解决“宜居”的问题,更要彰显“宜游”的气质。要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以旅游为“帅”,以产业为“马”,把每一个小康村作为文化旅游发展大棋盘和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中的一枚“棋子”进行设计运作,出好每一招,走好每一步,努力开创“一村一景点、村村有产业”的良好发展局面。

六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建设中保护,在保护中建设,是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必须牢牢把握的“底线”。要牢固树立强烈的“生态敬畏感”,始终把“保护”二字挺在最前面,倍加珍惜眼前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能以任何借口破坏原有生态植被,真正学会给生态让路、给绿色开道,努力通过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彰显甘南生态大市的风采和姿态。

七要处理好小康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关系。新型城镇化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趋势,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坚持镇村建设相得益彰、区位规模产业并重、生产生活生态并举、衣食住行绿色环保,借助小康村建设的东风,对符合城镇化建设要求、具备城镇化建设要素的区域进行科学布局、重点打造,不断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促进形成以城镇为中心、以小康村为支撑的新型发展格局。

八要处理好生产与生活的关系。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影响生产方式,只有对广大农牧村和农牧民原有生产生活方式进行改革,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这场“绿色革命”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胜利。要把“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小康村建设始终,以创新的思维、协调的步伐、绿色的信仰、开放的姿态、共享的情怀,突出抓好新型富民产业的培育壮大,逐步提高农牧村的开放开发水平,不断加快广大农牧民的脱贫致富步伐,努力通过生产方式大转变带动生活方式大转变、生活方式大转变带动生活质量大提高,进而促进思想观念大解放。

九要处理好项目与发展的关系。当前,一些部门单位和领导干部对“抓项目”与“促发展”的关系认识不清、把握不深,在抓项目上往往趋之若鹜、急于求成,在促发展上常常慢条斯理、不温不火,片面认为项目落到盘子里就万事大吉了,至于如何优化配置项目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就没有当初争取项目时那么“情深意切”了。政策和项目是带动发展的源头活水,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坚决克服“就项目论项目”的局限思维,着眼全局,统筹考虑,精准发力,认真研究梳理涉及小康村建设的各类政策、项目和资金,该争取的争取,该落实的落实,该整合的整合,切实把“政策之源”和“项目之水”最大限度地运用到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上来,发挥好政策的支撑引领作用和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确保“好钢真正用在刀刃上”。

十要处理好政府和农牧民的关系。没有各族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只能是“一潭死水”;
没有广大农牧民的投工投劳而仅仅依靠政府单枪匹马的投入,我们就难以摆脱“小马拉大车”的困境。要重视发挥政府主导和群众参与“两个积极性”,不断激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观能动性,团结引导广大农牧民自觉参与其中,成为推动小康村建设的主力军,真正把政府投入和金融支持带动群众投工投劳投资的“四两拔千斤”作用激发出来,把小康村建设作为增进党群信任、密切干群关系、夯实基层基础、提高团结力和战斗力的有效载体抓好抓实。

三、在重大任务落实上,要明确责往哪里落的问题

创建生态文明小康村是我市历史上第一次大手笔、大规模、大范围推进农牧村建设的战略举措,也是对各级各部门使命担当、能力水平、工作作风的一次严峻考验。从现在起,全市上下要把小康村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在凝心聚力中团结协作,在攻坚克难中勇往直前,共同把甘南的生态发展大业推向纵深。

一是一把手抓、抓一把手。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是我们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的头号工程,也是“一把手”工程。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上手、现场办公,带头啃“硬骨头”、打“攻坚战”,领着大家干、干给大家看,做到“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工作、问题在一线解决、业绩在一线体现”,绝不能遥控指挥、隔山打牛,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要坚持“一把手抓一把手、一把手对一把手负责”,明确责任主体,减少中间环节,真正把使命和任务压到人头上,把力度和强度落到基层一线。

二是督查抓、抓督查。市委市政府督查部门要认真学习兰市市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坚持严督严考,树立鲜明导向,强化督查调度,认真落实月通报制度,做到在督查重点上“哪壶不开提哪壶”、在落实成效上“提了哪壶哪壶开”,切实用督查结果倒逼责任落实。要从严问责追责,严格对照小康村建设督查办法、考核办法、责任追究办法,坚持明察与暗访、跟踪与蹲点相结合,进一步加大督查考核的力度和密度,做到哪里工作不力督查的铁锤就往哪里敲、哪里敷衍了事惩戒的板子就往哪里打。

三是包县领导抓、抓包县领导。包抓县市的地级领导要沉下身子、深入基层,坚持“快”字当头、“干”字为先,认真研究解决问题,切实加强督促指导和综合协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根据所包县市小康村整体建设情况,有选择性地包抓1-2个建设难度大的村庄精心打造,努力为县市党委政府排忧解难,为小康村建设献计出力。

四是换届抓、抓换届。今年是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的开局之年,也是地方领导班子的换届之年。市委组织部要把小康村建设情况作为领导班子换届的重要考察依据,纳入规定程序,严格考察标准,做到在实践中识别干部、培养干部、任用干部。我这里明确强调,各县市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情况,将直接影响到本县市领导干部的进退流转,对哪些思路新、力度大、工作成效好的干部,我们将作为重点提拔任用对象进行考虑,对哪些投机取巧、敷衍了事、工作不上心、任务落实慢的干部,要么原地踏步,要么腾笼换鸟,绝不姑息迁就。

五是抓奖惩、奖惩抓。今天的会议上,我们只表彰了工作先进的县市、单位和个人,对工作不力的没有进行惩戒。今后,市上将严格执行奖惩并举制度,把生态文明小康村各项建设指标纳入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坚持经常性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并根据考核结果奖优罚劣。要坚持问事必问人、问人必问责、问责问到底,对重视不够、进展缓慢、成效不明显、工作不达标的县市和部门,务必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责令限期整改,务求达标见效。

同志们,气派不气派,关键看生态;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既是塑造甘南形象、展示甘南气派的重要载体,更是全市上下如期完成脱贫任务、成功挺进小康社会的重大抉择。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激发“不达目的不罢休、不出成效不甘心”的激情和斗志,坚定信心,勇挑重担,努力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非我莫属的责任感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不折不扣完成年度各项建设任务,努力给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递交一份满意答卷!

推荐访问:工作会议上 文明建设 生态 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讲话 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生态文明创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本文标题: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讲话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507/250594.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讲话》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