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寻觅千年的燕然勒石

发布时间:2023-05-27 08:48:01 | 来源:网友投稿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范仲淹《渔家傲》中的句子,很多人都熟悉。其中,“燕然未勒”是什么意思呢?这牵涉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

公元89年,东汉大将军窦宪远征北匈奴,率领三万大军一直打到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终结了中原与匈奴长达几百年的战争。效仿西汉霍去病“封狼居胥”的故事,窦宪让随军掌书班固写下《封燕然山铭》,以记大破匈奴之功,并刻在一处石崖上。从此以后,“勒石燕然”就成为“建功立业”的代名词,也成为很多人充满雄心壮志的理想。

这件事在《后汉书·窦融列传》中有明确的记载,然而石刻的具体位置在哪儿,近两千年来无人知晓,甚至有人怀疑历史上是不是真的有这一回事。

1990年,在杭爱山的一处山崖,两个当地牧民在岩石下避雨。雨过之后,他们无意间抬头发现,雨水冲洗之后的石壁在阳光照射下显露出特殊的字迹。这件事经当地媒体报道后,引发了不小的轰动,当地许多有考古资质的研究单位、学者前来一探究竟,蒙古国家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给石头的字迹做了摩崖拓片,日本也有学者做了研究。可惜,考古學者们一直没能弄清楚石碑上记载的内容。

2016年,中蒙两国考古学家联合勘探,共同破解杭爱山摩崖石刻之谜。从蒙古国学者提供的图片资料上,中国学者辨认出了十几个字,但这些字互不连贯,不成句子。仅凭这十几个汉字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籍中寻找线索,确定年代和内容,难度可想而知。

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这段文字极有可能出自距今近两千年的东汉时期,并据史料推测,碑文极有可能就是班固的《封燕然山铭》。

在杭爱山一处支脉向西南突出的岩石上,考察队终于找到了摩崖石刻。摩崖石刻位于离地约4米之处,呈长方形,高0.94米,宽1.3米。石面大体上简单平整,仍有凹凸不平的地方,镌刻字体大小、刻画深浅稍有差异。石面右半部分较为破碎,覆有黑色岩锈,字迹较为模糊;左半部分是铭文结尾,石面较为平整,部分字体稍大,字迹清晰。经初步辨识和抄录,摩崖石刻自右往左共20行,每行字数不等,最少5字,最多17字,平均每行15字,隶书镌刻。从外观上看,石面风化较为严重,字迹漫漶,辨认难度大。

杭爱山的东南西三面是一片空旷的草原,汽车可以一直开到摩崖石刻的跟前,西面30千米处有条翁金河,有充足的可供饮用的水源。由此推测,当年窦宪率领的大军曾在此地休整,祭山之后,便在山崖上留下了这处石刻。

《后汉书》里有班固《封燕然山铭》的全文,考古人员拿着《后汉书》,登上脚手架,逐字逐句对照。经仔细核对辨识,石刻共20行,约260个字,成功认出了220个字。因此,考古人员差不多可以确定,这就是班固所著的《封燕然山铭》石刻真迹。

《封燕然山铭》石刻是至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隶书摩崖石刻,对汉文字发展史具有很高的实证价值。这次发现不仅确定了燕然山及《封燕然山铭》的具体地理位置,而且对汉匈关系的研究也具有历史地理学上的坐标意义。

推荐访问:寻觅 千年 燕然勒石

本文标题:寻觅千年的燕然勒石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527/257513.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寻觅千年的燕然勒石》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