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州绣球村绣球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摘 要】 文章概述了广西百色市靖西县旧州绣球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旧州绣球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旧州绣球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培育特色品牌,扩大市场影响;健全协会功能,提高运营效益;注重技艺传承,弘扬特色文化;提高创新意识,丰富产品种类;整合相关资源,增强拉动效应。
【关键词】 旧州;绣球文化产业;问题;解决路径
一、前言
绣球,是壮族人民传统的特色手工艺品,它的前身叫“飞砣”,是壮族民间的一种古兵器,绘制于2000多年前的广西崇左市宁明县花山壁画就有关于绣球的记载。到了宋代,绣球成了壮族青年男女求偶和定情的信使,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广西百色市靖西县旧州自古以制作传统的特色手工艺品——绣球而闻名于世,有“中国绣球之乡”的美誉。
1995年,广西妇联把朱祖线做的一对直径1米的大绣球送到北京参加世界妇联大会,广受称赞。1996年《人民日报》采访报道了朱祖线,并称他为“绣球王”,从此朱祖线和旧州绣球闻名于世,绣球开始成为一种十分受欢迎的商品,并逐渐超越定情物的界限,更多地充当旅游的纪念品和赠送亲友的吉祥物,深受广大顾客的青睐。为了响应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号召,靖西县政府积极带领和引导旧州群众,实施旅游与文化相结合的发展战略,使旧州的绣球生产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旧州绣球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旧州绣球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1、缺乏品牌支撑,市场影响力小
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壮族的绣球已闻名于国内外,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有比较固定的客户和市场范围,产品走出了广西,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2014年绣球在广州博览会、南宁世锦赛等活动上亮相。但据调查了解,旧州的绣球生产并不够重视品牌问题,虽然曾经有过,后来因为成本高等原因就没有使用,目前仅有的“金壮锦”绣球品牌归南宁市的广西金壮锦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所有,不属于旧州当地的品牌。因此从总体上而言,由于缺乏知名品牌的支撑,绣球除了在广西区内影响较大外,在区外以及国际市场上影响力有限。由于缺乏知名品牌的支撑,绣球市场影响力小,成了制约旧州绣球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原因之一。
2、协会几乎瘫痪,运营发展不畅
2003年,在“绣球王”朱祖线的带领和组织下,靖西县旧州刺绣技术协会注册成立,朱祖线自身担任会长,传授技艺发展会员,会员一度达到300多人。旧州绣球文化产业以协会为依托,走上了“公司+协会+农户”运营模式的发展之路。然而,自2011年朱祖线去世后,协会几乎瘫痪,导致运营发展不畅。没有了协会在联系业务和组织生产方面的优势,农户只能自己制作名片,在上面写上地址和联系电话等信息,用于发给往来的客商,以期扩展销售渠道,但效果并不理想。虽“中华巧女”黄肖琴这样的能人,一年可以拿到好几次订单,但其他的农户很少拿到订单。在与绣球制作者赵金玉的访谈中了解到,这两年旧州街农户拿到的订单量并不多,甚至有所减少,只能在自家门口摆摊展销,依靠外来的游客零星购买。
3、人才问题突出,缺乏发展后劲
目前旧州绣球手工艺人多为中老年妇女,由于他们绝大多数文化程度低,除了个别能人技艺较好,其他绣手大多技艺平平,只能凭借原有的经验进行生产制作。年轻人大多受过较好的教育,有许多新奇的想法,而且心灵手巧、学习能力强,很适合从事绣球生产,但是受现代生活的影响和迫于生活的压力,旧州大约80%的年轻人都是选择外出务工。玉女绣房李莉的女儿就是其中的一员,她擅长制作绣球,但并没有留在家从事绣球生产,只有回家过年过节时才帮忙生产绣球。当地政府早就发现培养传承技艺人才的重要性,并为此做了很多的努力,2000年、2003年、2004年等,在县文体局等部门的组织下,多次在旧州街举行绣球制作培训班、刺绣技艺比赛等,但效果有限。
4、创新意识不够,产品样式陈旧
由于绣球的经营者和生产者对市场的观察不够敏锐,缺乏创新意识,导致绣球产品样式相对陈旧而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近年来为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市场的需求,旧州生产出了一些较为新颖的产品,但是在外形、图案、颜色上变化不大,创新的元素太少。例如:绣球上面四瓣和下面四瓣绣的图案都是以往一些代表吉祥的植物、花卉、动物,缺乏新意;周边四瓣很多都没有祝福语,若有一般都是“一生平安”、“吉祥如意”这两种,像“心想事成”、“一帆风顺”、“工作顺利”、“学业进步”等祝福语非常少,难以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中华巧女”黄肖琴在创新上也有过许多想法和努力,如设计出15瓣的绣球,制作出了一些深受顾客喜爱的绣球,但是缺乏专业的设计人员去设计和开发,也由于技术不成熟等原因,不能进行规模生产。
5、产业结合度低,拉动效应不强
旧州风景秀丽,旅游资源丰富,有“如桂林山青水秀,似苏杭地灵人杰”的美誉,名胜古迹有文昌阁、壮音阁古戏台、壮族生态博物馆、土司墓群、东山石刻等。近年来,旧州街以发挥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切入点,突出区域、民族、习俗、传统等特点,结合发展旅游业,2014年接待游客达13万多人次。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旅游产品的开发,特别是绣球文化产业的发展。据调查了解,2014年旧州街30多万只绣球销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到旧州观光旅游的游客购买,但是目前旧州的各种旅游资源整合得不够好,吸引游客力度不够,游客基本集中在节假日,平时较少,未能形成旅游业和文化产业“联创”的良好态势。
三、发展旧州绣球文化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1、培育特色品牌,扩大市场影响
“品牌是一种艺术,是一种能将产品与消费者的认可迅速连接的时尚文化;是一种能引起消费者共鸣、激发消费者购买的多重财富。”[1]要实现旧州绣球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关键是要培育旧州绣球的特色文化品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农户方面,自觉遵守市场经济的规律,保证绣球产品的质量,树立绣球特色品牌。二是绣球文化产品经营公司方面:继续争取使绣球在像东盟博览会等重要活动上亮相,积极参加境外展会和文化活动,在境外开展项目推介、产品展销等;制作与绣球有关的宣传片和出版与绣球有关的图书,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等多种渠道对该品牌进行宣传;三是以赞助活动、活动赠品等形式走进广西区内的高校,通过高校的师生来扩大影响。
2、健全协会功能,提高运营效益
鼓励广大农户加入到协会中,恢复协会的生机与活力,健全协会的功能,使“公司+协会+农户”运营模式重新健康运转。公司负责对外建立销售网络,联系销售业务,为农户带来大的订单;农户按照顾客的要求进行生产,满足顾客的需求;协会负责协调好公司和农户的关系,维护好双方的利益。此外,发挥协会的优势作用:一是探索流水线批量生产方式,把每一道工序分开,根据各农户的技艺特长来决定谁来做布壳、谁来刺绣、谁来制图等,这样可以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二是争取得到商家的赞助,在民俗节日或节假日组织举办与绣球有关的特色活动,以吸引游客参观游览,宣传绣球文化,像2014年的“三月三”抛绣球比赛活动是非常成功的范例。
3、注重技艺传承,弘扬特色文化
绣球文化是壮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当地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将绣球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纳入政府的人才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加大对绣球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和扶持,通过资金补助、师资支持等多种形式,支持绣球文化产业人才培训,促进人才培养和技艺传承。广大旧州群众自觉传承和弘扬壮族优秀传统文化:一是端正思想认识,把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和发扬好,形成“老年人传授技艺,年轻人学习技艺”的良好氛围,消除人才断层问题;二是充分利用广西“壮族三月三”法定少数民族传统习惯节日的契机,举行相关的文体活动,如“三月三”歌圩比赛和抛绣球比赛等,提高壮族文化的影响力;三是外出务工、学习的年轻人应主动和自己的同事、同学分享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加强相互交流,增进他们对壮族文化的了解。
4、提高创新意识,丰富产品种类
遵循科学传承、突出特色、创新发展的原则,聘请专业的设计者与旧州的绣球能人一起努力,通过对现代市场需求进行观察分析,设计出更多新颖的符合市场需求的绣球产品,促进特色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有效对接。一是开发绣球的新产品,比如绣球形状上可以设计爱心型、菱形等,内芯可以用香料的碎屑来填充,增添香气,种类上可以设计出不同用途的产品,大力开发堆绣和巨型绣球等绣球精品;二是在绣球的图案设计上,把传统的文化元素与现代的一些流行元素相结合,设计出一些形状优美、内涵丰富、时尚新颖的图案;三是丰富祝福语的种类,增加“学习进步”、“工作顺利”、“事业有成”等针对性强、使用度高的祝福语;四是丰富壮族其它特色手工艺品,如各种壮锦挂包、壮族香包、绣花鞋等满足顾客的不同需求。
5、整合相关资源,增强拉动效应
当地政府、旅游公司、旧州群众等优势互补、协同发力,整合旧州的相关资源,以增强拉动效应。一是要发挥当地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科学规划和政策扶持,实行旅游与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政策,实现打造旧州星级乡村旅游区和国家4A级景区的目标。二是发挥靖西锦绣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优势作用,投资完善旧州各个风景点的建设,突出特色,丰富内涵,并与靖西县的其它旅游景点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宣传和推广以及景区资源管理,灵活调整旧州旅游景区的门票价格。三是发挥旧州群众的主人翁作用,以绣球文化产业为先导,大力发展刺绣、木艺、特色小吃等产业,同时积极参与到“美丽新靖·生态乡村”活动中去,营造优美的旅游环境,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旧州旅游。
综上所述,旧州绣球文化产业虽然已经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其持续健康发展。应该正确面对旧州绣球文化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在当地政府、旅游公司、旧州群众等的共同努力下,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促进旧州绣球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进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注 释】
[1] 陈军.策划财富[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2.
【参考文献】
[1] 李富强.中国壮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2007.
[2] 吕屏,彭家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文化资本的转换—以旧州绣球的产业化发展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3期,2007.
[3] 黄约.打造靖西壮族绣球文化品牌的可行性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第1期,2008.
[4] 侬芸青.靖西壮学研究选编[M].南宁:广西民族大学壮学研究中心出版,2009.
[5] 李萍.壮族绣球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兼论民歌文化资源开发创意之绣球产业链的启动[J].前沿,第2期,2011.
[6] 覃溥.广西旧州绣球:“文化致富”带动技艺传承[N].光明日报,第13版,2013.
[7] 钟溢颖,王林.旅游场域下民族传统文化重构的特征及驱动因子的探讨—以靖西旧州绣球街为例[J].文化学刊,第5期,2013.
[8] 刘保栋.靖西壮族绣球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思路[J].艺海,第2期,2013.
[9] 陈雪军,何利娜.百色靖西旧州绣球村绣球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00期,2013.
[10] 百色靖西县旧州:绣球文化产业蓬勃发展[OL].中国广播网,2014.
【作者简介】
黄伟权(1991-)男,汉,广西贵港市人,广西民族大学2011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本科生.
黄靖羽(1995-)男,壮,广西百色市人,广西民族大学2013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本科生.
赵绍新(1992-)男,壮,广西百色市人,广西民族大学2011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本科生。.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旧州绣球村绣球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