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模式与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8 12:54:02 |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在环保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的今天,各种环保活动也应运而生,其中,环境影响评价属于一种相对完整的评价体系,从广义上讲,包含六个评价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中,公众的参与形式、内容、群体也都存在差异,因此,在确定主体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本文主要从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公众的参与形式、参与时机、参与程序、相关利益以及内容设置等五个方面,研究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模式与方法。

关键词: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模式;方法

前言:从根本上讲,环境影响评价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其一为PPPs与建设项目评价;其二为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评价。从广义角度来看,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分为六个阶段,分别为初步评价、初期评价、影响评价、环境监理、同时验收、后期评估以及回顾评价等,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公众参与其中。现阶段,我国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公众参与主要集中在影响评价与同时验收两个阶段中,但两者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

一、参与形式

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公众参与形式有很多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第一,公众调查,这种参与形式主要为问卷调查,如发放调查表、张贴公告、广播电视、短信网络等,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递与反馈方式。第二,专家咨询,这种参与形式主要是就某个问题向专家提出集体或个人的咨询。第三,听证会与论证会,这种参与形式相对正式一些,主要是针对存在很大环境问题的一些建设项目,其中前者的级别相对较高,参与主体也相对较高,包括专家、媒体、非政府组织以及公众,整个过程需要遵循严格且详细的程序,会议记录比较严谨,每一个代表都需要在会议记录上签字,并对自己的言论负责[1]。

二、参与时机

一般情况下,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公众参与的时机越早,对相关决策的调整便越有效,成本也越低,但与此同时,不确定因素也会随之增多可能会存在信息失真或缺失的情况。社会影响、环境影响、公众主体、决策成本等相关因素,都会对公众参与的时机产生一些影响,从理论上讲,在完成初步评价之后是公众参与最恰当的时机,也就是说,公众参与需要同时介入到决策准备与项目研究两个阶段中[2]。在传统的评价体系中,文件编制这一阶段属于公众参与的中后期,其要求是在整个评价过程中,都需要进行公众参与,对项目环境影响的审批以及技术评估过程中,也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形式来进行公众参与。公众参与绝大多数都是监督性参与,如环境监理、同时验收、后期评估以及回顾评价等,后两者都是公众参与的后期介入。

三、参与程序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程序主要包括四个阶段:第一,确定决策会环境的影响程度与影响范围,还要明确与决策相关的社会经济影响情况。对于公众参与来说,这是最基本的内容。第二,明确参与对象与参与范围,对于利益相关者,更要给予充分重视。第三,正式公众参与,这是整个过程的核心,需要确定公众参与形式和一系列相关内容,根据公众类型的不同,所提供的参与内容也需要有所差异,尽量不要设置一些可能会对公众产生诱导作用的问题[3]。第四,将公众所提出的意见与建议进行汇总并分析,有针对性的回答公众问题,还要及时将分析结果向公众反馈。与此同时,将结果呈报给相关的行政主管部门。如果行政主管部门认为整个公众参与过程存在问题,则可以责令相关单位重新开展公众参与,或者委托相关部门对公众参与过程进行复核。针对一些公众反应比较强烈的决策,也可以召开听证会,充分听取公众意见。

四、利益相关

利益相关者是进行公众参与过程中必须要明确的部分,也是提升公众参与有效性、体现公众参与公平性的基础与原则。从广义上讲,利益可以分成三个组成部分:其一,公共利益,即政府部门;其二,社会利益,即规划编制与环境评价的相关机构;其三,个人利益,即投资方员工以及公众等[4]。直接受到决策影响的是主要利益相关者,间接受到决策影响的是次要利益相关者,具体来讲,包括政府、公众社会、当地社区、私营部门以及其他相关机构五大类。

在明确利益相关者的过程中,最主要的便是要对社会与环境的影响范围进行界定,确定其是主要利益相关者还是次要利益相关者。其次,对弱势群体与少数民族重点关注,包括老人、儿童、残障人士、低收入群体等。再次,要明确一些非盈利组织对决策的影响。最后,利益相关者还包含投资方、决策的编制与制定方、评价机构、审批机构等。

五、内容设置

一般情况下,公众参与形式决定了公众参与内容,而决策影响与影响评价决定了公众参与形式。在学术领域中,公众参与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充分参与、象征性参与以及不参与;从公众权利的角度来看,公众参与还可以被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信息反馈、信息咨询、共同规划以及委托权利,对于不同的等级来说,公众参与方式也存在一些差异。由上文可知,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六个主要阶段,由于不同阶段所关注的重点不同,在公众参与过程中的参与群体与参与形式也有所不同,具体的内容设置如下:

第一,初步评价,这一阶段的参与目的是对决策可行性进行咨询,主要运用专家资源与公众调查的形式进行参与,主要的参与内容为明确决策会环境与社会的影响,听取专家与公众对决策提出的意见,其优势是公众参与时机早,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成本,还能够及时调整决策,其缺点在于操作性较差、信息不充分、公众对决策的影响程度太大[5]。第二,初期评价,这一阶段重点关注初步评价中没有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调整可行性不强的规划内容,充分明确决策的评价方法以及接下来要进行讨论和的专题,得到大体上的评价结论。第三,影响评价,这一阶段的重点在于全面关注项目对环境与社会的影响,并对影响进行评估,听取专家与公众的意见,进行充分论证,有着很强的可操作性,但公众参与的时机相对较晚,如果需要调整决策,成本较高。第四,环境监理,这一阶段主要关注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如破坏景观、垃圾排放、噪声扰民、水土流失等。第五,同时验收,这一阶段指的是设计、施工以及投产的同时性,重点关注项目是否按照相关文件要求进行建设,有没有出现新的环境与社会问题。第六,后期评估与回顾评价,重点关注已经存在的环境影响,为其他决策提供参考。

结论:

公众参与是当前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我国实施过程中,公众参与主要集中在同时验收阶段,在初期评价、初步评价以及后期评估等阶段中,还没有充分参与,在环境监理阶段也需要进一步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相关机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也需要更加中分,以提升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唐明良.公众参与的方式及其效力光谱——以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为例[J].法治研究,2012,11:92—105.

[2]吴满昌.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机制研究——对典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反思[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18—29.

[3]傅阳,陆军.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中公众意见的统计分析方法[J].北方环境,2011,Z1:166—167.

[4]孟惠萍,牛志睿.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2:78—81﹢85.

[5]夏海芳.浅谈规划环评中的公众参与——以环湄洲湾区域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例[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4,01:177—178.

推荐访问:评价 公众参与 模式 环境 影响

本文标题: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模式与方法研究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528/257995.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模式与方法研究》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