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什么样的学校是高绩效职业学校

发布时间:2023-05-28 16:54:01 | 来源:网友投稿

写在前面的话:我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两周一次的学术沙龙上曾经有一个发言,题目是“向外看、向上看;还是向内看、向下看”,主要内容是不满于教育社会学研究中的“惟外、惟上”取向,提倡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向内、向下”取向。这里的“内”是指中国;“下”非指底层,取其“基层、一线”的意思。及至我涉足职业技术教育这个行当时日一长,发现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中的“惟外、惟上”取向比之教育社会学尤过之而无不及,几乎在所有的相关场合,充耳所闻,皆是“德国如何如何……”、“澳大利亚如何如何……”、“新加坡如何如何……”、“某某领导说……”这样的说法。我不反对学习别的国家的理论和方法,我反对的是盲目地学,不加甄别地学。

可话又说回来了,不跟外国学、不用领导人讲话,又能说些什么呢?对于普遍缺乏理论和方法的职业教育研究者来说,“向内看、向下看”说易行难。我个人的体会是,案例研究是一个很好的路径,通过案例研究可以证明(证伪)理论,通过案例研究可以认识中国的现实环境,通过案例研究可以总结提炼出相关结论。多年来,不管是研究学校的运行机制、还是研究地方政府的教育变革行为,我都是从案例分析入手展开的。推此及彼,我想这个方法对于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来说,也应当是可行的。回过头去看,作为一种教育形式,职业技术教育在中国已经存在一百多年了,这一百多年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史,可以用“一波三折”来概括。所谓“一波”就是“一以贯之”地向外国学习,“三折”就是1949年以前的学欧、美、日;1949年到改革开放前的学苏联;改革开放以来的遍地开花地学,逮谁学谁。为什么中国老是在学习别人的做法,外来的做法到中国后的效果如何?现实告诉我们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模式(可参见凯瑟琳·西伦所著《制度是如何演化的:德国、英国、美国和日本的技能政治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可为什么中国没有自己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模式呢,甚少有人思考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又特别重要,不独对于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一门学问有重要性,更对中国发展适当的职业教育有重要性,凡此种种,窃以为都可以通过案例研究来部分地回答。我把这个想法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的任君庆处长、《职教论坛》杂志社的陈建华社长一说,他们都表示认同,任处长还自告奋勇地让我们就以他所在的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多年办学实践的分析为是次系列案例研究的开始,于是就有了本期的三篇文章,连同接下来两期的6篇文章,都是这种想法的落实。至于这样的尝试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那就只能走着瞧了。江苏省职教科研中心研究员、博士 庄西真

摘 要: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职业院校在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办学质量也在稳步提高,绩效作为衡量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近年来在职业教育领域办学绩效比较突出的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的办学特征,力图总结归纳其成功经验,给更多职业院校以借鉴,推动广大职业院校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高绩效;职业院校;特征

作者简介:苏志刚(1961-),男,浙江宁波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1)15-0019-05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发展职业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众多职业院校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努力提高办学绩效。“绩效(Performance)是工作主体在一定时间与条件下完成某一任务所取得的业绩、成效、效率和效益”[1],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在不同层面上的展示。办学绩效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在不同方面取得的业绩与成效。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1999年,由宁波中等专业学校和宁波职工业余大学合并而成。近年来,学院办学绩效突出,整体实力快速增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拥有合作企业500多家,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9%以上,企业满意率在95%以上。2005年,被教育部等七部委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6年,学校以15个二级指标全A的成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同年,又以优异成绩成为全国首批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资助项目名列全国第二;2009年,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这样一所有着突出办学业绩与成效的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必然有其独到之处,值得深入探讨。本文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办学定位、发展模式、师资队伍、教学环节和校园文化五个方面,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的办学特征。

一、明确的办学定位

明确的办学定位是职业院校办学绩效的重要体现。高绩效的职业院校应该具有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始终保持敏锐的判断力,高瞻远瞩地思考学校合理定位,制定出符合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促使学校朝着目标前进。

职业院校要发展,就要明确办学定位,对办学路径做出科学的抉择,要有战略眼光,善于从整个社会发展空间中去思考学校的定位,选准学校所处的位置。明确的办学定位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引,“如果不能明确学校的目标定位,那么为教育理念、策略和价值所设计的途径变成了目标而不是手段,从而更加模糊了目标定位”[2]。办学定位来源于学校的历史传统与现实条件,通过指导建立可操作的措施,影响学校发展的诸多环节。职业院校必须具有明确的办学定位,找准自己的定位区间和定位空间。科学的定位能保证职业院校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办学定位一旦明确,就会使所有成员产生强大的驱动力与凝聚力。办学定位是一所职业院校的根本宗旨,定位要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对学校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明确定位,指引学校的发展方向。

从区域经济的结构性来讲,不同地区的资源结构与产业状况是不一样的,区域经济的结构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具有区域性。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清楚地意识到办学定位区域性的重要意义,通过走访企业与政府部门,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分析了学院外部环境,寻找和发掘所在区域的特点。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认识到自身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其毗邻北仑新区,这里有四大国家级开发区之一的宁波保税区。保税区作为浙江省及宁波市利用外资的战略重点和重要基地,已成为跨国公司、高新技术企业和外商投资密集的区域。目前,已有近40个国家和地区在区内设立5000多家企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38家,形成计算机、半导体光电、精密机械、仓储物流等7大产业群。同时,北仑新区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化工基地和高新技术基地。所以,在充分判断的基础上,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果断提出了“立足港城、服务社会、产学合作、争创一流”的口号,将办学目标定位成“创建特色鲜明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这一办学定位的明晰,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指明了发展方向,在这一办学定位指引下,学院坚持在办学中创特色,在服务社会中求发展,取得了不俗的办学绩效。因此,职业院校必须能够清晰识别所处战略情境,并根据情境明确地阐述发展目标,准确定位,从而使学校灵活应对环境变化,持续产生优异绩效。

二、特色的发展模式

“学校除了教育职能外,还有一个职能,就是谋求自我保存与自我发展。学校及学校系统也像其他机构一样,一旦成立,人们就不能不关注它的自我存在和发展”[3]。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职业院校要想获得发展,离不开特色的发展模式。模式是组织为实现目标而采取方式的总和,它包括了组织发展各方面的构成要素。学校发展模式可以界定为学校为实现办学目标而采取的方式总和,包括资源利用方式和要素组合方式。发展模式能够彰显学校特色,在学校明确办学定位的前提下,解决学校如何适应社会环境和自身状况,组织管理和经营学校,从而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学校发展模式不能趋同,特色的发展模式是职业院校根据自身条件在办学实践中形成的,有别于其它院校的模式,是学校独特性的表现。从发展的观点看,它是职业院校的成长基础,在发展模式的构建上要注意扬长避短,增创特色,以个性创特色,以特色求发展。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认为,职业教育是与社会发展最贴近、联系最紧密的教育,职业院校的外部性最强,这种外部性也应该体现在发展模式上。职业院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与扶持,特色的发展模式需要政府、行业、企业的多方参与,所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极具区域特色的“三三模式”,即“三位合一”与“三方联动”模式。“三位合一”是指把产学研贯穿于“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的全过程;“三方联动”是指政府、企业、学校三方有机结合,建立互动合作保障机制,共同开展人才培养。“三三模式”的主要内涵是创新学院办学体制和校企合作机制,搭建职业教育管理平台,使政府的资源及企业的设备、需求和师资等为学校所用,校企全方位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学校通过技术服务和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能力。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意识到,在构建“三三模式”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认识到位,需要三方有机协调,同时要三方得益。政府在办好学校的过程中要承担主要责任,如果政府不重视,学校要办好就会存在重重困难。要建立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得益的机制,政府得益是指学校要为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起到服务作用;企业得益是指学校要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学校得益是指政府和企业都支持学校办学。只有“三方得益”,学校才能良好发展。基于对政府、企业、学校三方作用的认识,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开展“三三模式”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效不断显现,合作办学不断深入。目前,学院合作办学企业已达到了500多家,与海天集团、敏实企业、华丰集团与华建集团等一大批企业实行了紧密型合作,建设了4个以企业命名的二级学院;合作育人不断深化,学院“学工交替”、“半工半读”与“项目化教学”等教学项目的实施面不断扩大,工学结合学生受益面达到60%以上;合作就业全面展开,学院通过与企业订单培养实施就业、代培就业等方式,连续多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在99%以上,企业对学生的满意率在95%以上[4]。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把“三三模式”作为体制创新的切入点,积极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建立由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参与,资金、技术、项目与人才等多层次合作的紧密型产学合作运行机制,使学院的发展在制度保障层面有了实质性突破,开创地方政府在制度层面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先例。通过“三三”模式的创新实践,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已成为区域高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三、优秀的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条件,“教师为发展学校愿景出谋划策,提供知识,提供远见,从而积极参与动态的领导过程;教师通过积极参与以及对结果承担个体责任,更加意识到学校的重大使命以及完成使命与自己日常工作的关系”[5]。保证职业院校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主体是教师,职业院校能否培养出大批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能否提高办学绩效的先决条件在于是否有一支知识渊博、技能熟练的教师队伍。职业院校必须尽快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双师型”教师无疑是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方向。“双师型”教师队伍主要有两层涵义,既是指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又是指教师队伍构成中,既有学校的专职教师,又有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认为,职业院校的教师应该既有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理论水平,又有本专业的实践技能,这样才能有效完成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任务。教师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必须反映最新技术发展,学院采取多种措施,逐步改善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与技能结构,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努力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把“专家治校,名师治学”确定为学校重要的办学方针,建校后不久,学校就面向全国招聘了30多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担任系主任和学科带头人,很快形成了一支以教授、专家为主体的教学队伍。学院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教师队伍建设制度,明确提出在密切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建立起一支专任教师与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学队伍,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形成基础课程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在兼职教师聘用方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加强专职教师聘用管理的同时,重点完善兼职教师聘用政策。学院制定了《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明确了兼职教师的聘用资格和条件、聘用程序与管理责任等,发挥企业和兼职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实效。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学院从校企合作企业中聘请行业专家和技术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学院的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和实训指导,学院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1以上。同时,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规定,各二级学院30%以上的课时津贴要用于兼职教师。

在教师培训与评价方面,配合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开展以更新知识、提高能力为重点的教师培训活动。学院对全院教师开展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和测评。对教师的培训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对教师来说,就是以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为内容,进行训练。突出能力目标就是经过培训,每个教师能按照新职教观念,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并从课程是否具有合格的能力目标、是否具有合格的实训项目、是否具有真实的实训过程三个方面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6]。

在教师下企业实践方面,为了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院制订了教师下企业实践的管理办法,对为企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重奖。学院规定,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每周工作量补贴不少于10课时,每两年累计有两个月以上的企业实践,注重积累企业工作经验。

四、创新的教学环节

当前职业院校教学环节存在严重的分化,即理论与实践分离、知识与技能分离,同时,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这一倾向必须得到尽快纠正。职业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就要按照“以应用为导向,以技能为本位”的原则开展教学工作。教学环节设计应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中心,由“知识本位”转为“能力本位”,针对一定的职业岗位,按照教学工作过程的顺序,有组织地开展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使各个不同教学环节之间互相关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职业技能形成。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认为: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职业院校就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院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求到企业调研,弄清楚相应的岗位需要哪些知识和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环节的改革。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设计理论教学计划时,按照文化基础、大类专业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方向四个平台构建课程体系。在编写教材时,请企业的专家参与,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针对性;在实践教学中,体现以应用能力为主设计教学计划,突出强调实践环节,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与技术技能训练。按照岗位要求确定教学内容,通过校企合作,采取顶岗实习、共建实训基地与校企共同评价等有效措施,真正提高学生对生产的适应性,保证毕业生很快能够适应企业生产的需要。

在顶岗实习方面,学院出台了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制定了《顶岗实习教学大纲》,加强顶岗实习管理,保证顶岗实习质量,取得了明显成效。学院所有专业的学生在第5学期已经全部落实了顶岗实习单位;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一名校内与校外指导教师。

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通过引进康鑫机械有限公司的设备和技术人员,实现了车间与课堂的相互融合,学生分批下企业轮训,由企业教师和学校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物流管理专业与迅达仓储运输有限公司合作,校企双方相互提供场地,共建实训基地,迅达仓储运输有限公司全年提供轮训岗位,轮训内容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与世纪华丰集团合作,按照“把教室建在工地上,学生在真正的工地建真正的楼”的教学理念,由技术能手与学院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现场实习,边做边学,学生的专业技能、施工技术及管理能力迅速提高。

在教学评价方面,学院改变过去学校单方面评价教学质量的做法,创新考核评价方法,吸收用人单位参与学院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聘请企业人员制定教学环节的质量评价标准,将实践技能考核与岗位实践能力要求有机结合,考核内容分实习生活规范、专业技能掌握、岗位测试成绩、实习工作态度四个部分,学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考核。

五、和谐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为参与主体,以特定的理念为指导,以校园精神为核心。校园文化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行为取向与价值取向有引导作用,使之符合学校发展方向,使学生积极地从校园环境中接受那些学校倡导的价值观。学校管理者通过构建校园文化体现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宗旨,使学生的行为纳入特定的轨道,用以保证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进行。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它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实施。以人为本是现代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基点,和谐校园文化要以人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重视对人性的唤醒,最广泛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意识。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认为和谐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日常生活形成一种内在的聚合力和影响力。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途径有多种,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加强广播站、校刊、校园网、宣传栏、班级墙报等建设,发挥舆论宣传阵地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把人格培养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例如,聘请专家、学者到学校做报告,成立各种社团,开展文艺、体育与科技等各类竞赛,这些活动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实际,使学生在参与活动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净化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升华了道德境界,从而促使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向更高水平推进。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特别强调以文化品牌建设来进一步推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学院一直致力于塑造学生成功素质,2005年,提出“成功大学”理念,开设学生成功大学课程。2006年,成立成功大学素质拓展训练营,以室内训练、户外拓展和成功讲座为三大主线,学生入营训练三周,对全院所有学生在身体技能、心理素质、文化知识、应急能力、人生理想等方面进行了多形式训练,通过训练来改造学生心智模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把3年的学习时光作为自己内在素质的升华过程,使学生变得更为成熟。2007年,“成功大学—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荣获浙江省教育工会、省教育部门首届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专门投入50万元,启动校园文化建设“名片工程”,也就是树立“学生是学院名片”观念的活动,成立“名片工程”领导小组,由学校副校长担任组长,各职能部门领导担任副组长,广泛发动各二级学院参与。通过举办“宁职院有约”校友访谈,建立校友网,校友工作站,汇编《学生是学院名片》系列丛书等活动,挖掘毕业生优秀事迹,用身边的成功案例鼓舞在校学生的学习激情,校正人生方向,把学生从一名缺乏自信的中学生打造成为一名自信的大学生,“从历史看未来——宁职院毕业生名片工程”于2008年被评为第二届浙江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

总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迫切需要,提高办学绩效是现阶段职业教育对职业院校提出的要求,职业院校必须以高绩效为目标,采取多项措施,使学校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绩效是一个系统工程,所涉及的不仅仅包括以上所述五个方面,本文对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办学特征分析,也不尽全面,更多地是来自个人多年实际工作经验的体会以及全校诸多同事的观点,尽管如此,也希望本文能够对其它职业院校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萧鸣政.现代绩效考评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

[2]John Goodlad. A Place Called School[M].New York:McGraw-Hill,1984:290.

[3]陈桂生.教育学视界辨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91.

[4]苏志刚.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J].中国大学教学,2007(9).

[5]欧文斯.教育组织行为学:适应型领导与学校改革[M].窦卫霖,温建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31.

[6]苏志刚.开展教师职教教学能力测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7(4).

责任编辑 殷新红

推荐访问:职业学校 高绩效 学校

本文标题:什么样的学校是高绩效职业学校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528/258114.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什么样的学校是高绩效职业学校》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