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高职衔接要素解析
摘要:以中高职衔接存在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衔接不顺畅、制度保障不健全问题为切入点,分析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为中高职衔接提供教育资源保障及教育质量保障,提出在中高职衔接中开展现代学徒制应明确四大要素,即专业的对口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基础;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逻辑起点;课程的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管理机制的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保障。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衔接要素;现代学徒制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家将中高职衔接提高到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度,表明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一、中高职衔接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我国中职高职衔接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国家和地方政府通过政策引导,逐步打破了中职和高职各自封闭的人才培养体系。中高职衔接先后经历了对口单招、五年一贯制、分段贯通、注册入学等衔接模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然而,“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薄弱,体制机制不畅。”近二十多年的实践表明,中职高职衔接的实际情况同样如此,并没有完全达到当初预设的目标,影响了中高职衔接的质量。
(一)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学生培养的基本方向定位。中高职衔接中人才培养目标关系到中高层次职业教育培养什么人、培养的人才能否满足行业或企业不同层次岗位需要的问题,这最终决定了中高层次职业教育的定位和发展。当前,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现象。例如,某专业的中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中级技能型人才”,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这其中的“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技术人才”有怎样的区别,这一点难以界定清楚;此外,有的专业中高职的培养目标定位存在重复,均提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对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確的原因进行仔细分析发现,国家层面职业标准的缺陷在一定程度导致了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区分;中高职专业目录的不衔接导致了人才培养目标的不衔接;另外,还发现当前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对技术层次的显性描述,这种逻辑层次深藏在市场中,而对市场行情熟悉的行业、企业协会却未能发挥指导作用。
(二)中高职课程衔接不顺畅
课程是专业教学的实现形式,是教学计划完成的载体。中高职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内涵,其关键是在一个体系内实现中高职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的衔接。由于中职、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导致中、高等职业院校课程衔接不顺畅,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课程设置的重复、课程目标的定位不清及课程内容的混乱和重复。例如,以旅游类专业为例,参与衔接的中高职学校普遍开设了包括“旅游英语”在内的多门课程,课程设置的重复率有的达到了70%以上;中高职“旅游英语”课程的目标都是要求能用英语完成旅游接待和讲解工作,存在较大的相似性;中高职“导游实务”课程的内容都是导游证考试内容,出现高比例重复。
对中高职课程衔接脱节的原因进行仔细分析发现,由于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相互独立,两者根据各自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设计各自的课程体系,没有建立起沟通机制,没有依据职业能力对课程进行分层,没有对课程内容学习程度进行划分,其结构不可避免地出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存在一定重复,反映在课程层面就是课程设置的重复、课程目标的定位不清及课程内容的混乱与重复。
(三)中高职衔接制度保障不健全
制度保障是中高职衔接顺畅的必要条件。中高职顺利衔接需要理顺管理层面的衔接,一方面,需要从制度上确保中高职管理系统的统筹协调;另一方面,开展中高职衔接项目,加快推进中高职管理系统的深度协调。当前,我国中高职衔接的制度建设尚不健全,这直接制约了中高职的顺利衔接。政府职能部门之间、不同层次职业院校之间、政府一学校一企业之间关系错综复杂、相互掣肘。这样的局面导致中高职院校在衔接上出现专业设置衔接不对口、招生就业不规范、师资队伍不整齐、培养质量不重视等现象。例如,从师资队伍建设的角度,职业教育需要企业的能工巧匠培训学生的职业技能,需要一定数量的来自行业和企业的兼职教师,可政府和院校为了管理的方便,对兼职教师的聘用和管理往往疏于管理和监督。
对中高职衔接制度保障不健全的原因进行仔细分析发现:(1)职教事业多年沿用的多头管理、条块分割没有变化。中职学校分属地市不同的行业部门、劳动部门、教育部门管辖,高职院校则属不同的省级行业部门、教育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管辖,同时,地方行政部门也承担一部分经费。这种横向和纵向的条块分割使得中高职衔接很难达成系统性安排;(2)地方政府的监督管理未能及时跟进,导致了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招生就业、培养质量等方面出现了系统性失范,使得中高职衔接很难达到较高的质量标准;(3)政府、企业与职业院校在人事、财务、资产等方面的管理权限未能明确,使得教育工作者很难按照教育规律开展中高职衔接工作等现象。
二、现代学徒制促进中高职衔接的意义
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我国广东、湖南、江西等部分地区的一些学校开始关注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不同程度开展了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高职衔接的实践探索,寻求通过现代学徒制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方式和管理模式等进行变革、提升中高职衔接质量。依托现代学徒制推动中高职衔接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现代学徒制通过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有助于真正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
(一)有利于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跨界整合,为中高职衔接提供教育资源保障
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合作教育制度,需要有健全的政策法规、科学规范的标准和完善的监管机制作为保障。从立法来看,我国《职业教育法》对推动职业教育的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对职业院校开展人才培养进行了规范,但是未能对行业企业、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参与职业教育进行约束。开展现代学徒制跨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其办学主体首先就应该是多元的,包括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学校,至少也是校、企双方,缺任何一方都会使得职业教育走入困境,削弱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因此,要不断完善国家、地方和行业协调统一,对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法规;建立良性的体制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会推进职业教育跨界立法进程;加快跨部门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的建立;加快跨学科职业资格标准的建立;实现政行企校多方资源的联动,为中高职衔接提供教育资源保障。在中高职衔接中,多元的办学主体,有利于中高职设置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有利于在行业、企业的指导下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有利于在行业、企业的支持下充实中高职培养师资队伍等。
(二)有利于实现职业教育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为中高职衔接提供教育质量保障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行业订立标准、校企共同培养、政府充分保障”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解决校企对接困难的问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问题、企业参与度和学生认同感低的问题,从而为中高职衔接提供教育质量保障。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注重“工学交替”,尤其是确保“工”的比重,有利于解决学生职业能力尤其是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现代学徒制的双元主体校企双方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并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特点推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引导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有利于明确紧跟劳动力市场变化趋势的培养方向,培养出来的中高职学生更适应产业现状。
三、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高职衔接要素分析
基于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衔接不顺畅和制度保障不健全等现状,在中高职衔接中开展现代学徒制应明确四大要素。
(一)专业的对口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基础
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政策,引导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按照所开设的与产业需求对接的专业进行匹配,解决了形式上的衔接问题。根据中高职所设置专业的类别、口径宽窄的不同,形成了常见的专业衔接模式:(1)大类相近的专业衔接,由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差异性大、课程体系衔接合理性差,往往会导致教学质量不高,衔接效果较差;(2)同一大类内的专业衔接,主要表现为中职窄口径专业与高职宽口径专业对接、中职高职相同专业的对接、中职宽口径专业与高职窄口径专业对接三種类型。第一种情况的弊端是纵向延伸效果不佳,第二种情况是不利于横向拓展。而第三种情况应该是较为理想的衔接方式,如中职旅游管理专业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对接,中职阶段有了横向拓展的基础,进入高职有利于能力的纵向延伸,这样的对接具有更强的兼容性,也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进一步聚焦,专业内涵建设也更有深度。
(二)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逻辑起点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明确提出:“支持和鼓励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开展本行业各级各类技能型人才需求预测,参与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建设,指导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促进课程内容和职业资格标准融通。”中高职衔接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问题成为中高职衔接中备受关注的首要问题。行业、企业协会和市场联系最紧密,对不同层次的技术人才供求情况最为熟知,因而行业、企业指导对于中高职专业设置有重要意义,它能帮助中、高职院校捕捉到市场规律并遵循不同技术层次结构,从而指导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中高职衔接中人才培养目标衔接的核心理念是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过程的连续性和需求多样性的要求。中职教育是高职教育的基础,中职学生进入高职不仅是要提升学历,更为重要的是要使自己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得以提升。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可定位在技能型人才上,高职教育则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明确,有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实现中高职的顺利衔接。
(三)课程的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关键。中高职衔接内涵虽然涉及办学形式、招考方式、培养模式、评价机制等多个层面,但作为知识和能力载体的课程衔接是其核心。课程衔接应是从课程开发、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实施最终到课程评价的全过程衔接。(1)从课程开发阶段开始,其基本原则就是依据现代学徒制基本特征、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企业岗位技术技能要求和中高职衔接的要求,由参与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利益相关方共同研究,既确保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同时,仍保证中、高等职业教育各自的相对独立性;(2)课程体系的衔接,是为了解决培养内容的问题,解决中、高职分段的学习内容和学校理论与企业实践课时的分配问题。课程体系构建应以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和真实工作情境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为主线,重构学校教学内容和企业学徒培训内容。引入现代化的职业分析方法,制订课程标准(教学标准和培训标准),规定教学培训的具体内容和方式,对学徒完成培训所应该达到的知识技能水平做出明确、细致、统一的要求;口’(3)课程的有效实施和科学评价是课程衔接的重要保障。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课程衔接可以借助各利益相关方的力量确保中高职衔接的高质量、高水平。
(四)管理机制的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保障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高职衔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组织实施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等,需要政、行、企、校四方联动,需要政府主导协调,提供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政策和资金等支持,并联合行业发布人才需求及职业岗位能力素质要求等,因此,构建中高职衔接管理机制十分必要。企业、高职、中职分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其管理制度、管理方式有很大差异性,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引入第三方管理理念,建立新型的规范化的管理运行机制,组建跨部门的第三方管理运行机构,如建立类似于企业的董事会机制,或类似于政府的顾问咨询机构,以此作为领导机构,承担重大事项的决策、共同利益的达成和各方利益的协调。根据开放性和兼容性的原则,第三方管理运行机构可以推动学校与企业在教学培训、人力资源管理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制定柔性、灵活的管理运行机制。例如,依据现有的管理制度和企业运行的特点,研究制订符合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高职衔接要求的学籍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师资管理规定;依据现有的管理制度和学校管理的要求,研究制订既符合现代学徒制特征、又结合中高职衔接要求的学徒培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准员工考核管理规定;依据现有学校和企业的考试制度,研究制订既符合现代学徒制特征、又结合中高职衔接要求的考试管理制度。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管理机制衔接有利于在制度上确保中、高职管理系统的统筹协调。
总之,探索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高职衔接,仅分析其实施要素显然还不够,需要有跨界的思维,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是成功与否的关键。具有创新意义的现代学徒制能够为我国中高职衔接增添活力,推动中高职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促进职业教育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促进我国行业企业做大做强。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高职衔接要素解析》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