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研究
【摘要】随着云时代的到来,人们要求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呼声愈来愈加强烈。其中,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既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在分析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精品课程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呈现的新形势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要求变革教育,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呼声愈来愈加强烈。人们认识到教师是推进教育改革,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中坚力量,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既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推动力量。然而与今天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相比,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已成为制约教育信息化进程的瓶颈,如何有效的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教师信息素养内涵
信息素养这一术语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1974年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具体包括三个层面: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1 信息意识
(1)积极的投入态度:对信息有正确的理解,关注信息的发展进程,积极接触新技术,关心教育信息化进程,积极投入到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具有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工作、生活等问题的思想意识。
(2)较强的敏感度和发展预测能力:信息时代的教师具备这种意识才会有一种开明、容忍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发展。
(3)敏税的文化判断能力:信息时代的教师应该具备一双慧眼,具有敏锐而正确的文化判断和选择能力,识别网络中各种文化的真假、美丑与善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信息文化意识,使学生免受不良的、消极文化的影响。
1.2 信息知识
(1)信息科学知识:教师应对计算机的组成、原理、发展、运用以及网络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原理要有一定的了解,并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
(2)信息工具知识:教师应掌握文字处理工具、浏览器、搜索引擎工具、网页制作工具、电子邮件、英语等信息工具的基本知识。
1.3 信息能力
(1)信息认知能力: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了解和熟悉各种信息源的使用规则,并遵照信息生成者的意,理解他人传递出来的信息,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发现信息。
(2)信息获取能力:根据学习目标,收集各种学习料与信息,熟练地运用阅读、访问、讨论、参观、实、调查、检索并获取信息的方法。
(3)信息分析能力:要求学习者能对收集的信息进鉴别、遴选、分析和判断,自觉地抵御和消除垃圾息及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完善合乎时代的信息伦理素养。
(4)信息加工能力:能言简意赅地将所获得的信息一种表述形式转化为另一种表述形式;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综合、抽概括和表达。
(5)信息创造能力:在多种信息交互作用的基础,产生新信息的生长点,得出新的结论,从而创造新息,达到收集信息的终极目的。
(6)信息协作能力:与其他研究者跨越时空进行交流,分享信息,延伸自己与外界建立多种和谐的协作习关系。
2.提高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1 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面对信息时代的变革和挑战,美国劳动部技能指导委员会把信息素养作为高技术产业背景下人员稳定就业必备的五种能力之一。随着信息素养在生活就业以及社会道德等方面作用的日益显现,原有的素养已不足以应付工作,原有的知识已无法适应时代,特别是高校教师应更新观念,建立新的信息素养基础,以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2.2 教师角色变化的需要
当前,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仅仅作为知识传播者的角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教育已开始打破国别和区域的限制,受教育者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广泛,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成为可能,高校教师将由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变为学习过程中的主导。高校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变化,必然对其从教执教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面对各种学科不断渗透和交融,高校教师的自身知识结构急需不断地拓展,再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因此,终身学习成为高校教师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而信息处理能力是实现终身学习的必要条件。教师只有具备较好的信息素养,才能进行有效地学习,才能知道如何快捷地寻找、组织信息和有效地利用信息,使其拥有更多获取知识的方法。目前,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已成为高校教师的时代性标志。
2.3 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是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和发展趋势,也是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办学新理念,在大学里要求学生学到的不再仅仅是经验性、知识性和技能性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创造性思维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提倡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批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所以,作为学生学习指导者的教师必须首先具备这样的素质和能力,不但要具备创新教育的理念,而且还必须具有创新教育的策略和技能,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提供不断求知的导航,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了解自然、了解世界以及做学问和做科研。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高校教师必须从培养人才的使命感来认识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重要性、紧迫性责任感。
3.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状况分析
3.1 缺乏使用信息的意识和需求
目前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信息技术培训来进行,因而在培训的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对具体的知识与“实用”技术的教授,对教师信息意识与信息态度的培养则比较欠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信息素养的涵义理解有偏差,更主要的是由于技术培训,实施简单,且立竿见影,“效果”明显。然而事实证明缺失了信息意识与信息态度培养的信息技术培训,对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短期提高虽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对提高教师信息素养,解决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的问题,作用却比较有限。
3.2 缺乏培训的系统性与连贯性
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远不是单靠几次信息技术培训就能一蹴而就的。传统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往往具有短期性与阶段性的特点,而且不系统,缺乏连贯性。本来教学任务就比较繁重的一线教师,面对频繁且名目繁多的信息技术培训,往往会感到被动与无奈,甚至会产生厌烦与抵触情绪,影响了参训的积极性与效果。
3.3 缺少必备信息应用能力
首先,绝大部分的高校教师没有受过现代教育技术教师专业的学习,缺乏对认知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这决定了其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技能先天不足,不具有在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中有效设计、使用教学资源的意识。其次,由于高校教师队伍知识结构与年龄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使为数不少的教师没有及时地掌握必备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以致利用现代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十分有限,缺乏数字化时代从教、执教的基本教学策略和技能。
3.4 信息技术设施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一方面,相当部分的高校信息化建设总体投入不足,信息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造成教学手段滞后于教学需求;另一方面,“重硬件、轻软件”、“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十分突出。许多学校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信息化硬件设施,建成了校园计算机网络,但忽视了网上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造成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有路无车、有车无货的现象,致使广大教师对信息设施的使用仅限于一般的网上信息浏览和发送邮件,以互联网技术为基本手段的各种教学与科研的运用受限,教师实际信息能力难以提高,现有的信息技术硬件设施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
4.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途径
4.1 健全高校信息管理机制
制订职业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依托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学和培训机构以及有关企业,支持建成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培训基地,健全培训、考核和认证机制;重点推进全国职业院校信息主管培养,每所学校重点培养一名主管数字校园建设的行政领导、一名正高级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和一名校园网网络主管。定期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竞赛。鼓励学校组织在职人员学习、应用和创新教育信息技术,逐步将教育技术能力纳入职业院校教师资格认证与考核体系。
4.2 培养教师信息意识
要通过教材、网络以及各种教学资源的开发,形成高校教师对信息的需求,培养其查找、评估、有效利用、传达和创造各种信息的能力。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运用网络、电脑对教学资源进行收集、组织、管理和运用,如有识学者对各门学科的深入探讨、大量的教学图片、素材及可借鉴的网络课与CAI课件,教师可以下载,在自己的计算机中进行整理和组合,编写教案,进行系统化的教学设计。运用网络计算机技术进行教学设计,要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设计,在大学教学中营造浓郁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氛围,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效果。利用常用的应用软件制作教育教学课件,增加教学中的互动性、趣味性、可控性、可操作性。在教学软件的编制设计和开拓多媒体教学空间上,还要注重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认知引导和智能辅导,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4.3 加强教师信息知识培训
(1)组织培训
高校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信息技术培训,校本培训是最具活力和效力的师资培训活动,主要包括:参加全员普及培训、参加信息技术专题讲座,学习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参加专项培训活动,如:如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计算机网络的一般原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观摩、课件制作等。教师应当学会利用网络搜索数据、传输文件和网络交互式教学,能利用电子邮件跟同行或学生进行交流,利用电子公告牌或自己制作的网站(页)发布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同时积极参加知名院校、教研部门短期集中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活动和由政府部门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等。
(2)自发研修
高校教师要特别注重自发研修,自我提升信息素养。要研读教育信息技术方面的相关杂志;参加网络论坛的专题讨论,交流经验,自由发言,展示自我;积极参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各种研讨会、发表教学成果等。这种方式有助于增强教师提升信息素养的迫切感,能够在网络上得到知识、情感的支援,与专家、同行进行交流,有助于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活动。
4.4 提高教师信息应用能力
(1)开发课程教学网站
开发课程教学网站是对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最佳方式,课程教学网站的宗旨是促进和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培养大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实现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开发学科网站,有助于提高了教师搜集、制作、上传多媒体教学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科教师网站管理的能力,如学生的注册,对网站的相关信息进行增加、删除、修改等有效管理;开辟学生论坛、教师答疑,提供虚拟课堂,虚拟实验室、在线测验等,实现师生互动交流。
(2)建设精品课程
建设精品课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教育部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高校精品课程是在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和教学效果上能够体现新时代课程理念和改革成果,确使学生参与教学、融入教学和享受教学的高水平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运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课程内容以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的形式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就是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过程。高校教师积极参与和重视这项工作,在学科网站建设的基础上,根据学校课程建设体系结构,对自身的学科课程建设按照一般课程建设、重点课程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三个递进层次进行课程设计和规划(条件成熟的可以实现跨越),把精品课程建设作为课程建设的追求目标。
4.5 建设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校园即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化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不仅包括了硬件设施和网络系统的建设,还包含对教学、科研、学习、管理、后勤服务等各方面提供数字化服务。高校要建设宽带、泛在、安全的网络基础设施,推广应用多媒体教室、数字化实验室、远程协作教室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环境,促进常规装备和信息化装备协同融合;普及师生个人学习终端,创新数字化的专业学习工具、协作交流工具和知识建构工具,引导广大师生广泛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信息技术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过程、内容、方法和质量评价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学校管理信息化应用,不断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学员、教师队伍、办学经费、基本建设、条件装备、教务、校企合作等关键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5.结束语
在信息化时代,高校教师观念创新有助于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又是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可靠保障,高校只有努力营造和优化有助于教师信息素养培养与提高的环境,才能肩负起培养21世纪人才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孙劲松.试论EDP理念在高校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
[2]江月玲.高校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J].科技信息,2011,5.
[3]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8,6.
[4]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2]5号).
本文属陕西省教育厅2010年科研项目:基于信息技术的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研究;负责人:李西凤。
作者简介:李红卫(1972—),女,内蒙古阿拉善盟人,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信息化。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信息时代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研究》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