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职业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发布时间:2023-05-28 19:00:08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21世纪以来,以计算机、通信技术、多媒体和互联网等为标志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有力地推动着全球经济和社会的深层变革,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世界范围的信息化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促进职业教育的重大变革,为实现教育的改革、创新和跨越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崭新空间,以信息技术为强大支撑的新一轮学习革命已见端倪。文章以职业教育信息化进展为基础,分析了目前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误区,提出职业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途径:坚持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坚持应用为导向;用虚拟仿真技术作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建立促应用的政策机制。

[关键词]职业教育 信息技术 虚拟仿真技术

[作者简介]任剑岚(1983- ),女,江西丰城人,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软件工程。(江西 南昌 330013)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02-0043-02

一、职业教育信息化进展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准,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带动不是走在后面,也不是平行,而是必须走在前面,走在前面一点点还不行,要拉开距离才能带动。因此,要顺应社会发展,就必须大力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以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教育水平。为此,《教育部关于加快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职教成[2012]5号)中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需求导向,创新引领,共建共享,突出特色,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到2015年,职业院校配备够用适用的计算机及其配套设备设施;90%的职业院校建成运行流畅、功能齐全的校园网,信息技术能够支撑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科研等各项应用;85%的职业院校按标准建成数字校园;90%的成人学校及其他职业培训机构实现网络宽带接入;其他学校都能建成卫星数据地面接收站;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职业学校建成数字化资源播放平台。”2012年12月,全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在江苏南京召开,鲁昕同志提出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工作任务:一是树立以信息化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理念,推动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学和管理的核心业务;二是大幅度提高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能力;三是大力推进优质数字化资源开发和共享;四是努力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五是着力提升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六是全面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七是建设文明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八是拓展信息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目前,中国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网已在全国范围内开通,为职教学院的师生提供了一个职业教育资源和管理公共服务的平台。同时,“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信息标准”已经颁布,给职业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依据,使整个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得到全面推进。

要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从教育信息化的本质内涵出发,走出之前“重硬件建设、轻创新应用”的建设误区,探究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使职业教育与信息技术做到真正深度融合。

二、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误区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大部分学校已经充分意识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实际职业教育过程中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开始着手进行数字化校园等一系列教育信息化建设。但是,由于信息化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项全新的领域,尤其是在教育行业,之前没有过多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在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使用大量人力、财力、物力但实际应用效果不佳的局面出现。笔者将从推动主体、建设模式和应用导向这三个主要方面分析信息化建设上的认识误区。

(一)推动主体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绝大部分学校将关注点放在了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上,认为只要有先进的信息技术,就能实现教育信息化,因此这些学校将信息化建设的推动主体放在了网络中心、图书信息中心等信息技术业务部门。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虽然学校实现了宽带接入、多媒体教室和机房按学生数量需求配备到位、各个校级教学管理信息系统部署完毕等,信息化软、硬件环境逐步配备完善,但真正利用这些信息技术进行实际教学、学习的老师和学生很少,很多都只是摆设,常年得不到应用,使得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这一根本目标产生偏移。这是因为信息技术业务部门对各类信息技术虽然很精通,但他们没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经验,不了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从而无法进一步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二)建设模式

以前的信息化基本上是一个建设的概念,一般是以项目的方式进行建设,以项目驱动信息化建设。项目运作与日常运作有很大的区别,项目一般有明确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而日常运作是贯穿整个教学的无休止或重复的活动。项目建设模式偏重一次性、临时性,一个项目竣工验收后,不会考虑到后续的实际教学应用。建设的成果多数以接入的带宽、生机比、教学资源的数量等指标性数据体现,而无法衡量这些信息化设备和信息化资源在日常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不利于教育信息化的持续发展。

(三)应用导向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应用,一个学校在建设初期搭建好了基础设施并积累了一定的教学资源,如果不加以应用,信息化在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就无法发挥出来。学校在信息化资源应用导向方面存在偏差,没有体现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性内涵,其应用仅仅在教学内容的展示上,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和研究学习的独特作用。有些学校在理解应用时,会极端地认为信息化就是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所有课程、所有内容、所有实践都要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数职业院校还存在照搬普通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的情况,职业教育毕竟不同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具有实践性、专业性、应用性、操作性、技能性等特点,单纯的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只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互动、实践、仿真等教学,才能真正展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

三、职业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途径

(一)坚持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

观念认识是影响职业教育信息化实施的最大障碍之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主导者是学校的主管领导,他们的理念关系到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决定了信息化建设成功与否。因此,只有他们转变观念,清楚地认识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应该是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信息化建设主线应该是教学部门,主力应该是教学一线的教师。所谓信息化不是说给教育战线装备了多少设备和装备,而应该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秉持这种理念。信息化建设的所有工作都是为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学校应该正确引导教师从教学对象、教学方式、教学规律、教学过程等方面去发现需求点和结合点,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解决一些使用传统教学方式无法解决的问题,将信息技术自然贯穿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的变革。

(二)坚持应用为导向

在信息化建设中,应用是永恒的主题,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一是要将教育信息化应用于教学这个主战场。教育信息化不是搞后勤服务,更不是搞业余生活,而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它的作用。二是教育信息要常规化。教育信息建设不是简单地做个示范、上一堂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公开课,或者将录制的一段视频和相关课件制作成教学资源。买设备、建多媒体教室、制作简单的多媒体课件都很容易,但将这些教育资源用活、用出效果就难了。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教育信息化具有无比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点在于它的应用而不在于购买设备。

推动建设的主体要变动,推动建设的主体不应该是企业,应该是由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来拉动信息化教学装备的需求。同时,建设的主体也要变动。建设主体应该是教师,应该是教学组织部门和主管部门,教师和教学部门不断主动地把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变成日常的教学活动,才有可能不断地、有目的地去加强信息设备建设、软件建设和资源建设。

(三)用虚拟仿真技术作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它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技能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核心,职业教育信息化也要为职业技能服务。职业教育信息化中最值得关注的数字化应用是虚拟化仿真技术,可以以此作为建设的突破口。虚拟仿真软件既可作为辅助课堂教学的工具,也可用于情景创设、协作交流等教学活动。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职教教学所面临的实训难、实习难等问题。

一套完整的虚拟现实教学系统是以提高技能水平为核心,由虚拟环境、虚拟环境处理器、视觉系统、听觉系统、身体方位姿态跟踪设备、反馈系统等功能单元构成,具有多感知性、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等特点。虚拟仿真技术可以解决在实训教学中遇到的危险性大、费用高、小概率事件再现、环境污染等多种问题。因此,使用仿真实训在实际教学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极具发展前景。但是,仿真实训不能简单地替代实操实训,实操实训和仿真实训各有其特点,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二者的优势进行互补,提高教学质量。

(四)建立促应用的政策机制

在信息化建设初期,学校应当制定科学的政策和具体制度,通过政策引导和行政手段约束,让教师逐步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变成日常的教学活动。例如,学校可以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要面对全校同一专业的师生上一次课,这就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设备,让学生听到不同教师的授课,感受不同教师的授课方式,同时每位教师也可以观摩其他教师上课,这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能起到很大的帮助。这项教学活动可以列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变成一项每学期都要进行的常规性工作。这些信息化应用具体政策的出台将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就业结构不断调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这为我国职业教育及技能培训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这个特殊时期,我国职业教育需要提高信息化水平,以需求为动力,以应用为导向,使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遵循教育信息化的实质内涵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才能真正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使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得以实现,职业教育质量得到有效保证,最终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婷.全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N].中国教育报,2012-12-11.

[2]单丛凯.职业教育信息化——问题与趋势[J].中国远程教育,2013(22).

[3]马明金.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2).

[4]白永红.论职业教育信息化[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职业教育 深度 融合

本文标题:职业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528/258178.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职业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