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构建有中国特色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的三个“连接”
摘要培养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为此,在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教育中,必须妥善处理好古今国防教育理论之间的连接、中西国防教育理论之间的连接与理论灌输与具体实践之间的连接。
关键词国防教育 教育改革 信息化社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8-227-02
一、高等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
在工业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大变迁中,教育也必然随之而变。在工业时代注重培养专业知识人才的教育在二战后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随之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风起云涌。马尔库塞批判由于整个社会走向“单向度”从而使得“单向度的人”层出不穷,福柯则批评正是这种千人一面必然造成整个人类的死亡。当然,这种情况全部归咎与教育是不公平的,但教育也无疑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实这种状况不难理解。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人生是多维的、无限蕴含的,因之,教育也不可能是单向度。工业时代的教育可以把人培养成一个个的专家,但一叶绿不能代表整个春天的到来,单向度的专家式的培养模式并不必然带来人生的幸福。更近一步说,也并不然带来国家民族甚至整个世界的和谐发展。不是么?近代以来德国群星璀璨,但还不是现代性与大屠杀并存,最终差点把整个世界推向万劫不复。
就高等学校来说也是如此,虽然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一直是社会教育的培养目标。但由于社过分强调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制约性以及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职能,而忽视了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不同,忽视了教育还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并促进其身心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目标。在这样的前提下,高等学校的工具性被扩大,高等教育越来越专业化,其培养目标越来越强调实用部分,而人的全面发展则受到冷落,在一定意义上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不是全面发展的人、自由的人,而是片面发展的、工具化了的人。而这种种教育弊端的近十几年以来普遍的扩招中达到极致:一方面,整个社会却陷入越来越严重的“民工荒”;另一方面,普遍的大学生就业难,很多大学生毕业无用武之地。中国的企业,竟然“不敢用”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致使普及率并不高的高等教育群体出现了过剩的局面,甚至出现了所谓的大学毕业生“零工资”就业现象。因此,“民工荒”的出现,无疑是对大学生“就业难”的一种讽刺人才过剩与劳动力短缺交相辉映,构成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最大吊诡。
所以,人毕竟不是机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与人的教育毕竟不能遵循同样的轨迹。按照大规模的标准化流水线生产物质财富无疑20世纪人类的巨大成就,而按照此法培养人才我们不得不说是20世纪世界教育的最大失败。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就当代中国来说,培养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
二、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的重大意义
国防教育是国家为巩固和加强国防而对公民进行的普及性教育。党的十四大提出“要抓好全民国防教育”。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都强调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胡锦涛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国防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形成全党全国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对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
国防教育在普通高校中作为——门相对独立完整的教育学科,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领域广泛,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凡是与国防直接或间接有关的一切内容,都应列入国防教育之列。但从完整性和系统性两个方面来讲,国防教育主要包括:国防理论、国防历史、国防常识、国防精神、国防法制、国防科技、国防经济、国防战略、囡防外交与形势、军事技术与战术训练、国防体育等重要内容。国防教育的这些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三、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的三个“连接”
随着高校军事理论课的开展,近几年来,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有很大发展。但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理论与实践,笔者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工作连接点需要着力:
首先,必须妥善处理好古今国防教育理论之间的连接。由于古代中国与现代中国的天渊之别,反映在中国历史分期的一个关键点就在于古代与近代分期的难以处理。以“进步”为号召的直线型进化论视野下的反传统思潮弥漫整个近代中国社会。在此情况下,古代中国的整个思想体系都面临着现代化的难题,就是一些精华思想,如果不能适时的现代化,都有被遗弃的危险。但在民族主义及近十年来兴起的“国学热”的影响下,在一些军事课堂上,生吞活剥一味鼓吹古代中国军事典籍的思潮有所抬头。其中一个典型就是对《孙子兵法》的极端宣扬。诸如“《孙子兵法》是西点军校军官必读书”、“斯里兰卡少将曝斯军队打败‘猛虎’的秘密”,但实际情况真的如此?当记者真的到西点军校后,却发现“《孙子兵法》不是圣经,只是本普通教科参考书”,他只是“主要是供军事历史课等几门课程的教学用途,西点的学生大约有5%左右阅读过这本书”。甚至于连西點军校图书馆的馆长也只是作为学习需要,阅读了其中的几个篇章。在课堂之外,并没有花多少课余时间来学习这本书。”至于所谓的斯里兰卡用《孙子兵法》来打败反政府武装的“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更是无稽之谈。作为与中国交往密切的国家,斯里兰卡人对《孙子兵法》的了解远非一日,为什么还是爆发了亚洲持续最久的内战?为什么以至于在26年的内战中还使得猛虎组织建立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反政府空军?难道这一切也是拜《孙子兵法》所赐?所以,对于对于古代中国军事思想,《孙子兵法》无疑是一本世界军事史上的杰作。但问题是切不可在没有与现代化理念对接之前把他盲目神圣化。试想在古代,两千年来的军事将领那个不是熟读《孙子兵法》,但常胜将军又有多少?同样的“置之死地而后生”,韩信就能背水一战大获全胜,而三国时代的徐晃在汉水背水一战却几乎全军覆没。如果放宽历史的视野,在中国古代,对《孙子兵法》最推崇的年代是宋代,当时政府把中国最上乘的七本兵书《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合编为《武经七书》,在学校统一传授,但结果宋朝还不是屡战屡败!所以,把《孙子兵法》等中国古代兵书神圣化无疑是自欺其人,说穿了,那只是一种现代社会的本本主义而已。
其次,必须妥善处理好中西国防教育理论之间的连接。对中国传统军事思想的过度宣扬走向的另一个极端就是对西方军事思想、特别是20世纪以来西方军事思想的漠视。大多数学生学习下来,对基本的20世纪以来西方军事思想严重无知。“大陆心脏论”、“海权论”、“总体战”理论、“闪击战”理论、“制空权”理论、“小型职业军队”及“机械化战争”理论、火箭核战略思想、有限战争理论对很多大学生来说根本就是天方夜谭。本来现在80后和90后的大学生生活和受教育都是在新时期和平年代,对国防知识相当的淡漠,而这种浮光掠影式的国防教育更加助长了这种无知。
第三,与理论灌输与具体实践之间的连接。军事理论传授与军事训练严重脱节。由于种种限制,当前很多高校普遍存在军事课教学不够规范,国防教育训练科目不全,缺乏统一的国防教育教材。学生实际训练的时间和科目,普遍达不到(教学大纲)要求,绝大多数的高校以队列训练为其主要课目,而单兵战术动作和体能训练很少涉及,以至于分队以上战术训练和高枝术兵器的熟悉使用,更是很少有高校组织进行。
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抓好国防教育,抓好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就是抓住了全民国防教育的一个重点。当前虽然和平与发展仍是時代的主题,但并不意味着和平是绝对的和平,发展是没有忧患的发展。因此,充分利用和平带给我们的战略机遇期,做好发展大文章的同时,提高忧患意识,增强国防意识,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这方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无不关注和重视全民国防意识的培养,甚至将其列为国民思想和道德的重要内容。如美国政府强调国防是“政府的首要职业”、“社会的第一勤务”。1958年第一部《国防教育法》被政界和教育界称为美国“教育史上划时代的文献"。除了依靠传媒不问断地向国民灌输“国防至上”、“民族自豪”和“社会责任感”等思想,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之外,美国还把国防教育的重点放在未来国防人才的培养上。他们制定的“培养美国人迎接2l世纪”的计划认为美国的未来取决于青少年的素质,尤其是国防素质。甚至在中小学的课程中,也渗透了内容丰富的军事、国防知识,课外活动也多与国防事业相联系。在日本,从富方到民间,也以开放废止40余年的军事博物馆、提高“自卫队”地位等形式,极力恢复日本民族的尚武精神,增强国防教育的效果。这些国家如此重视国防教育,其原因就在于坚持国防教育,既可以凝聚全体国民的群体意识,强化国防观念和国防精神,又能够将这种意识反作用经济建设,物化为爱国家建国家的重大劳动热情,为增强国匿家的综合国力,提高国家抵御外患实力而服务。因此,国防教育对巩固国防则是一种巨大的战略威慑力量。正如瑞士这样一个分别与德国、法国、意大利、奥大利接壤且只有4.2万平方公里、680多万人口的小国,屠然已有600多年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其根本原因就是实行了寓军于民的国防发展战略,重视国防教育。他们每个公民都既是平民,又是战士,每个村都建有靶场。中国的军事代表团在一次访问瑞士最大的城市苏黎士时,听说该市长离职参加军事训练的复训去了,感到很新鲜。瑞士明文规定:政府部长、大城市市长包括驻外使节、专家到普通老百姓,无例外的都要定期参加军训和接受国防教育。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想入侵瑞士。瑞士人知道后便请他去参观。当他看到瑞士的备战情况,改变了主意,决定取道比利时进入法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希特勒又曾三度准备入侵瑞士。但经计算,至少要伤亡100万德军,感到得不偿失,被迫放弃了入侵计划。这就是一个国家国防教育战略威慑功能所显示的巨大作用。
注释:
赵中立,许良英.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70.
https://news.xinhuanet.com/mil/2009-06/09/content_11512165.htm.
https://news.xinhuanet.com/mil/2009-05/27/content_11441121.htm.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529/258316.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浅论构建有中国特色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的三个“连接”》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