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论坛
编者按:本刊从2000年起开辟了“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论坛”栏目,旨在为探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搭建一个研究平台。几年来,从丰富的稿源中遴选刊载了百余篇高质量的稿件,虽然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但我们认为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比如:如何突破应试制度与素质教育的瓶颈、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知识结构的有机联系、学习素质的养成及有关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模式等问题。
“问题为本”:提高中小学校长培训绩效的教学模式的变革钱立青
(安徽省教育厅干部培训指导中心,安徽合肥230061)
在当前社会转型大背景下,学校教育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管理改革。传统的的教育格局和管理模式受到严峻的挑战,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应着力推进培训质量内涵发展,引领校长促进学校教育改革,实现学校持续、和谐发展。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正逐步地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但是,从现行的培训实践来看,培训模式、培训绩效方面尤其是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在培训教学中,如何运用科学理论作为解决问题的诠释,怎样使中小学校长把握管理理论来处理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是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中一直存在的、难以突破的问题。
1中小学校长培训教学实际现状和培训模式的创新
长期以来,受传统课程设置理念影响,中小学校长培训在一定的程度上是注重教育科学理论的培训与学习,力求通过掌握较为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不断地提高学员理论素养和水平。培训者大多是根据培训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讲座、报告相对单一的形式传递着教育理论信息,尽管其理论权威,尽管其系统完整,但作为学员的校长听起来总是感到与工作实际尚有距离,无法激活其学习的兴奋点。究其缘由,是因为这些教科书上的理论。在中小学校长们看来,课堂教学单纯地从理论层面上演绎得有理有据,放到工作实践中却难以运用,甚至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这种培训在本质上来说仍然是以培训者为中心、以学科为中心,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培训发展的需要。校长参加培训往往带有很强的目标指向性。也就是说,他们培训学习动机是以解决现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核心,为导向的。希望通过学习,获得可资借鉴、运用的新知识、新方法、新观念,特别是获得可以用以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或策略。从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终极目标层面来看,培训真正的落脚点是在于研讨、解决教育中的现实问题,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
“问题为本”培训模式就是以“问题”入手,以“问题”为中心,从学习操作性解决中进行学理阐述。“问题为本”模式不仅克服了传统校长培训模式中学员被动接受理论灌输,而且将理论融于解决实践问题当中,为理论与专业实践之间的脱节找到了一种解决方案。这种模式使实践和研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融为一体,且衍生创造了合作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培训等许多新的培训机制和策略。
2“问题为本”培训模式的理论视角转换
《中小学校长培训》中指出,校长培训的要求是掌握教育理论。教育理论是从繁杂的教育现象中抽象出来的基本原理,剥离了实际行动的情景和具体条件。而实践是独特的,问题是多重的,涉及特定情景与条件下的行动目的和行动方法问题。因此中小学校长参加培训所期待的是具体行动的结论。从逻辑上讲,从一般的远离具体情景的理论出发,很难得出独特情景中具体行动的结论。在培训中,培训者和中小学校长关注着相同的教育实践问题,但对相同的问题却有着本质上不同的理解。正是这一点导致中小学校长的期望与实际事件之间的差距,培训中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便产生了。
2.1传统的培训观念之争
由于教育理论是对教育过程的理智解释提供了用以预测教育过程所需要的知识,实际是力求提供控制教育实践的技术。教育实践者只要掌握了某种教育理论,就能够有效地解决教育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因为理论提供了一套在理论的运用者看来行之有效的操作规范和行动原理。这就是技术理性的教育理论——实践观。中小学校长培训存在的问题现状实际上正是培训者与受训者双方所共有的这种技术理性在培训教学中的反映:
1)培训方观点。作为培训者的教师,大多倾向于在教学中讲授各种教育理论。这是因为培训者通常在对待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上,相信教育理论是优先于并高于教育实践的,认为教育理论是来源于教育工作实践,反过来能够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教育理论最终是通过提供操作性的规范来控制和指导教育实践的。培训者认为,教育理论所探究的是教育现象背后的客观规律,一旦揭示了这些规律,理论就可以转化为指导实践的行动规则或基本原理,这样就能解决所面临的各种实践问题;
2)受训方的观点。参加培训的中小学校长认为,课堂上培训者所讲授的教育理论能不能够立竿见影地解决学校运行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也就是俗话说的“要管用”。从培训需求和培训期望上来看,校长们所期待的是可操作的技术方案,所需要的是诊断后处方式的实效性建议,期望通过培训学习所提供的理论及理论所阐述的行动规范和行动原则,来针对性有效性地解决的实际问题。
2.2问题解决是策动校长培训创新的根本
人们通常把问题界定为实际的事态与期望的事态之间的差异,因而教育问题即是教育者期望的教育活动结果与实际的教育活动结果之间的距离。期望的事态即是理想的事态,是取决于教育活动者或参与者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观念。从实际的状态看,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和信念是多样的,这一点在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教学过程中同样表现出来,那就是培训者和中小学校长对于什么是教育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理解。
从教育问题的性质来看,它着眼于管理实践者的未来行动,既涉及行动的目标问题,也涉及行动的手段和方案问题。因此中小学校长的问题是关于未来行动的问题,由于系统和环境不断迅速地变化,中小学校长在管理工作与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一些新的矛盾与冲突。解决问题的方式既受到其内在的信念和价值观念的约束,也受到外在的物质条件和制度文化期望的约束。所有这一些构成了中小学校长解决学校管理问题的行动理论。培训后回到学校管理的实践中去,应用所掌握的方法论和反思性的思维品质,实际地、灵活而有效的解决学校管理中的问题。
2.3“问题为本”的培训理论内涵与发展
“问题为本”教学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首创的“以问题为本的学习”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通过“问题为本”对学员进行职业训练,就是旨在解决教学与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所面临的真实情境和复杂问题相脱节的问题。继而这种教学模式又在法学教育、工商管理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甚至于在军事教学领域、人才学方面都有发挥着重要性的作用。20世纪20年代起,“问题为本”就逐渐成为哈佛工商管理学院的常规教学形式。近些年来,引入教师继续教育与岗位培训领域,并在工作实践中逐渐成为一种主导的培训教学方式,收到良好的培训绩效。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管理学教授埃M布里奇斯认为 “问题为本”在校长培训中有着生命力与应用价值。
传统的结构功能主义注重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注重对普遍律则式的原则的提炼与抽象,而“问题为本”教学因假定教育管理知识是具体的、特殊的,教育管理情境是复杂的、模糊的和变化不定的,这种管理知识观的根本分歧,势必造成结构功能主义将有意无意地抵制“问题为本”教学。不仅如此,传统的结构功能主义之所以强调讲授法的重要性,也与它确信包括技能技巧在内的所有教育管理知识都是可教的信念有关。教师只是将这些教育管理知识灌输给学习者,学习者就会相应地掌握和运用它们。其实,中小学校长培训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培训,虽然不能绝对地说培训活动都不能完全运用传授和灌输方法,但绝大部分知识和要求是很难有效地传授,而仅靠传授和灌输所获得的教育管理知识,其价值也是有限的。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论坛》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