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大学生良好时间人格的教育塑造

发布时间:2023-05-29 13:42:04 | 来源:网友投稿

[提要]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是人格在时间维度上的体现,它具有动力性,它更多的与人格中的认知和意志相联系。时间管理倾向高分者不但自尊心强,而且生活积极幸福。在时间管理倾向的教育对策理论研究中既和人格教育的对策研究有重合的部分,又有其特殊的部分。时间人格的差异会造成思维和行为的不同。塑造良好的时间人格,才能够拥有过去、面向现在、展望未来、“快乐活在当下”。我们对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这种人格特征的关注与培养也不能只是单方面的,需要全方位多层次的共同作用。本文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两方面试图探讨大学生良好时间人格的教育塑造。

关键词:大学生;时间人格;时间管理倾向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5月5日

一、教育理论的角度

教育模式是按照某种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来构建教育体制,组织教育活动的。虽然也受其复杂社会生活的冲击,但无论是改变一种教育思想、构建新的教育模式,还是教育活动的内容形式上有所创新,都需要教育理论的先行和指导。时间管理倾向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改变起来也不是仅仅能在大学教育中做到尽善尽美的。但是高校教育中应有责任有义务不放弃对时间人格的培养。这就需要长期的思考和实践努力,那么首当其冲的工作便是加强理论研究。

(一)细化不同群体及教育过程各个方面的理论研究。不同的大学生群体的时间管理倾向呈现不同的特点,这一点在以往的研究中已有所体现。了解不同大学生群体的特点,才能更好地为加强时间管理倾向的实践工作做指导。但现有研究成果还不够丰富,没有涉及大学生的各个群体。涉及到的群体大多也只是点到为止,或者是研究范围过窄,样本量过小,还不足以指导大范围的实践工作。

既然要开展一项崭新的工作,过程的各个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指导就必不可少。只有有了较充分的理论基础,才能为课程开发、教学、师资培训、教材建设、测量量表的制定打下良好的基础。整个过程一方面需大量吸收和引进国外现有的先进成果为我所用;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摸索进行专项系统的研究。例如专业测验和量表是十分严谨的工作,只有专业的测验和量表才能为我们客观公正的显示大学生时间管理技能训练的结果,使大学生可以及时修正自己的训练方式,从而保证大学生时间管理技能训练的成效。

(二)加强国外先进理论的引进和本土化研究。博尔诺夫说时间不是“钟点所测定的时间”,而是“人在生活中具体度过时间的方式”,即伯格森意义上的生命时间、心理时间。在博尔诺夫看来,培养对待时间的正确态度是一个教育问题。如果不能正确地适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时间进程,人就会停留在时间要求的后面,陷入被动状态,陷入“一步落后,步步落后”的窘境。如果不能通过加倍的努力补足耽误之事,人就会在被“耽误之事的压力下”变的局促不安,变得不那么认真仔细,从而危害到所做的工作。津巴多的“时间观”主要是从时间洞察力和时间定向的视角进行。在《让时间治愈一切》中,他根据人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不同时间洞察,将人们时间人格中的时间定向分为六种:消极的过去时间观主要沉浸在过去的灰色之中,积极的过去时间观主要记忆了过去的愉悦温暖,宿命主义的现在时间观对现实绝望,享乐主义的现在时间观追求“今朝有酒今朝醉”,导向未来的时间观类似我国的“天降大任于斯人”,超验未来的时间观类似我们常言的“超生转世”。每个人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人格都有鲜明的倾向,但一个人完整的时间人格则是三个向度的不同组合;最好的时间人格是拥有高度“过去积极观”、较高“未来导向观”以及中度选择性“现在享受观”的混合,最糟糕的时间人格是高度“过去消极观”与高度“现在宿命观”并存。这种先进的时间管理的理念会刷新我们已有的时间观念,给我们以警醒和借鉴。也为我们的教育实践提供思路。

针对国外已有的时间管理培训课程在引进的过程中也需要教育理论研究者对其进行本土化的改良,以适应我国的教育体制和学生的接受心理。

二、教育实践的角度

(一)教育模式体现时间管理意识。学校课程表可以说是学校教育时间与学生活动时间安排的结合。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校教育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学校教育活动的安排首先必须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保证学生能够拥有足够的精力和兴趣来学习;为了使得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平衡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的成长,学校教育活动的安排还必须尽可能照顾全面;为了使得学校教育的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尽可能节约办学成本,学校教育活动的安排还必须要考虑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因此,如何通过简明的方式协调复杂的教学活动要求以保证学校教育秩序化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课程表恰恰满足了这种要求。这正是教育设计体现时间管理的基本表现。处于学校教育时间支配下的学生通过课程表接受一种权威的操纵和训练,一方面保证学校秩序的确立,另一方面学生也接受了时间管理的教育。

一个校风好,学习气氛浓,师生都有时间意识,人人都脚步匆匆的校园,可以催生学生蓬勃向上的意识,在一个校园环境恶劣,校风差学风差的校园里学生可能萎靡颓废。更不要谈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培养了。因此,无论是学校的硬环境还是软环境在设计和创建中都要对时间管理有所体现。职能部门如学生处、团委、就业指导处、教务处、学院的学生工作办公室这些与学生接触紧密的部门和教师都应有良好的时间管理倾向,具备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在组织集体活动安排重大事项时能有时间意识。以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有积极的影响。当然,学校管理所体现出的不重视时间价值的观念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造成消极的影响。

美国卡耐基教育促进会1984年对美国大学生进行的调查表明:大学教育的效果与学生在校园里度过的时光及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质量联系在一起。相关学生部门和教辅部门应利用各自的优势开展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向大学生营造时间管理倾向培养的氛围。例如举办讲座、读书会,有计划有意识的推荐相关优秀书籍。利用电影、网络、社团等形式和组织宣传时间管理倾向培养的观念,开展书评、影评活动。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生处、团委组织的大型讲座中,主题班会中以及管理学等相关课程中,可以涉及到一引起时间管理的概念和知识。或者安排一些突出时间管理倾向的主题活动。香港高等教育之所以成功,就是和其独具特色的学生事务分不开的,学生事务工作涉及的领域广泛,其中就包括在自由时间里给学生提供周到的服务与全方位的指导。

(二)确立主体工作单位引进课程。时间管理教育在实践中应确立其主体工作单位和主要课程安排。教育既干预,挖掘被干预者的潜能,学校有义务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把先进的时间管理概念和培养教给学生。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心理教育和咨询,可以纠正大学生的不良的时间管理行为和习惯:目标不明确,缺乏科学管理方法和消极从众。改变对时间的认识。时间的浪费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隐性的浪费包括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对自己没有要求,放任自流。这就不仅仅是可以上几节时间管理培训课可以解决的。更需要高校的心理咨询老师借助自己的专业优势去解决更深层次的心理或学习问题,如学习动力不足,对生活缺乏正确有效积极的认识、与家庭成员沟通不善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可以借助其师资与课程优势,加强中外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时间管理教育课程,唤醒大学生自我时间管理倾向培养的意识。

大学生课余时间管理容易受同辈群体的影响,其所处的宿舍、班级氛围对学生的课余时间管理影响很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同辈群体指的是由大致相当的社会地位、年龄相仿的一群人,成员在年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和社会地位相近,并且经常在一起互动。大学生属于价值体系和个性发展相当关键的阶段。同辈是他们进行自我评价首要参照系。米尔格莱姆和谢立夫的经典研究表明,这种比较不仅有即时的行为效应,而且会导致稳定的观念改变。经过这种比较所获得的规范概念即便在独处时也会继续发挥影响。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的朋辈咨询在这方面也能找到阵地并发挥强大的作用。

(三)加强学校家庭沟通形成合力。马卡连柯说过: “一切都在起着教育作用。人、事物、现象,但是首先的和起教育作用时间最长的是人,其中又以双亲和教师居首位。”人格是在先天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教育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所形成的惯常行为模式,不是简单形成的。而是在长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的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家庭是每个人生活的第一个场所,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人格养成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与父母温暖的情感交流、和谐的家庭氛围对于培养孩子各方面的人格素养都有着极重要的意义。中小学阶段,学校与家长的沟通还比较紧密,学前教育阶段是最为密切的,反而到了大学里,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每天都在学校里做什么,也很少会有教师与家长主动沟通。教师对于学生的成长环境不了解,家长对于孩子的成才环境也不了解。相互之间缺乏沟通。

学校可以在学期初和学期末给家长发放一些教育材料以及学校教育的相关内容,与家庭形成互动,督促家长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建立家庭和学校的长期稳定规律的合作制度。适时邀请家长到学校了解学校的教育情况,共商孩子的教育问题。而不是只是开学时开个家长座谈会,毕业时开个家长座谈会。

适度地和学生家长保持积极有效的联系,形成合力,全方位培养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是有效培养时间管理倾向并巩固积极成果的有效途径。

(四)构建多元平台激发自主意识。大学阶段成为很多大学生进入社会的最后学习阶段,是“预期社会化”。那么,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足的。在未来漫长的人生事业阶段,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量自由的时间如何把控,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就将发挥作用,也将决定他一生的成就和对社会的贡献。而其中是否具有自主管理与培养的意识和能力就成为能否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大学阶段的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除了在学校学习有关时间管理的知识以外,学校也应发挥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大学可自由支配的时光中培养起时间管理行为、意识和价值观。

一方面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理解、判断和控制能力,他们在社会化和自我意识中不仅是教育的客体,同时也是教育的主体,他们并不是完全的被动者,而是越来越体现出主动性,或者是在当今多元化价值观的社会中越来越早地激发出了他们的主动性。在社会化和受教育的过程中要多体现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树立大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充分尊重他们,维护自尊心,了解他们的需要,激发他们的需要,调动每个人所先天具有的马斯洛所谓的自我实现之功能。引导他们通过思考与体验,把教育的要求内化为自己成长的需求。

另一方面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社会教育实践活动。包括教学计划内的军训、劳动、相关科研活动以及在共青团和学生会的指导下进行的社会服务、考察、勤工助学等活动。虽然高校对于社会实践是都持鼓励的态度,但各专业各学校依据自己的办学能力等各方面因素对于社会实践的要求通常有所不同。并不是所有的高校都把社会实践真正纳入教学体系。还存在许多走过场、做摆设的做法。社会实践和好与坏、质量高低也不好评判、对于学生和教师的激励作用不明显。社会实践丰富了大学生的课外时间,受到学生们的喜欢,也得到家长的广泛认可。在这些活动中,大学生们“提前”浅层次地接触了社会,逐渐认识了社会。从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是人格培养的关键环节。提高社会实践在教学体系中的比重和地位是很有必要的。

学校应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特点,鼓励与支持二级学院加大与实习单位沟通的深度与广度,为学生展开广阔的社会天地,加大社会实践在教学体系中的比重,引入学分制,探索和规范社会实践的学分制管理。加大对投入到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老师们奖励与扶持。在相应的政策上给予倾斜。只有更多的成长成才的信息的涌入和交流,才能更好地刺激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培养的意识。引导和创设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1]任丹,徐佳纯.浅谈大学生成长管理中时间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论丛,2003.1.

[2]王婷,袁婕.197名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6.

[3]曾媛媛.当代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的调查——以浙师为例[J].社科纵横,2012.1.

[4]陈娟.适应取向的时间人格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推荐访问:塑造 人格 时间 大学生 教育

本文标题:大学生良好时间人格的教育塑造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529/258379.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大学生良好时间人格的教育塑造》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