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关于高校年轻教师岗前培训机制的若干思考

发布时间:2023-05-29 14:06:02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是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针对岗前培训的现状及问题、作用及意义,抓住高校年轻教师的特点,改革培训模式,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提高培训和管理质量,使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进一步完善,取得更好的成效。

关键词: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培训模式

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是年轻教师走上职业岗位前准入门槛的必修课,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国家教委在1997年先后颁布了《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以下简称“《暂行细则》”)和《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标志着高校教师培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开始。正如文件所说,岗前培训是新补充到高等学校的教师任教前的职业培训,目的是使年轻教师了解教师职业的特点和要求,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岗前培训既是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做好年轻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意义重大。

一、当前高校年轻教师岗前培训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高校的扩招,高校教师队伍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大批年轻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年轻化的特征十分突出。根据教育部人事司《2005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的统计数据:“普通高校教师的年轻化程度较高。30岁及以下年龄阶段年轻教师比重最大,占28.4%;40岁以下教师所占比重达到68%,超过普通高校教师总数的2/3。2003年新增教师中40岁以下教师达66488人,占2003年新增教师总数的62.6%。1998年到2003年五年问,30岁及以下年龄阶段教师增长了83.7%,36~40岁的教师增长了183.2%;51岁以上教师增幅不大。”高校教师队伍年轻化已经成为当前教师队伍一个十分明显的特征。年轻教师大多数从校门进校门,面临着角色的转变和身份的转换,从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向知识传授者转变,由一个受教育者向教育工作者转变;除此之外,他们还面临着教师职业的要求,他们大多未经过正规、系统的师范教育,特别对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等知识了解甚少或仅仅是一知半解,对自身职业的权利、义务认识不足;在教学岗位上实践能力不足,教学经验缺乏,往往知行脱节,对教学中遇到的、发生的一些问题可能会感到力不从心、束手无策。在调研当前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现状中发现:一是在培训的途径和形式方面,年轻教师渴望通过各种途径的高层次进修来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大多乐于攻读学位和出国进修;有的学员对培训课程不重视、不关心、不感兴趣,甚至逃避,自觉参加培训提高的动力不足,热情不高。二是在培训内容方面,时间短、方式单一,多以专业理论培训为主,缺乏教学技能和思想政治方面的培训。三是在管理过程中,行政管理部门重学历而轻培训,教师培训与教师考核、职务晋升评聘脱节,岗前培训的效果不甚理想。一些年轻教师未能认识到参加培训既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的义务,更是教师工作的需要。在思想认识上没有把培训作为自我职业成长迈出的第一步。这些状况导致了年轻教师自觉参加培训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自觉性不强,培训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加强。

二、高校年轻教师岗前培训的作用及意义

1.岗前培训是取得教师职业准入门的必然需要

高校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在教师岗位上“教师的职责既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也是人生的引路人”,既是治学严谨的专家,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行家。通过言传身教,通过自身的学识和才能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同时,通过自身的师德风范和言谈举止,通过教师的思想涵养和信念价值,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教育影响着学生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年轻教师作为高教战线新的一员,虽然学历层次高,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成就动机强,参与意识旺,专业基础厚实,善于接受新知识,科研创新能力强,受过良好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专业素质训练,在教学科研中勇挑重担。在高校教师岗位上,由于有的年轻教师没有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没有系统地学习师范类院校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缺乏从事教育工作所需具备的教育理论、教学技能和教育方法,缺乏作为专业教师所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存在着角色适应困难、专业知识偏差、学科适应面窄、教学行为低效、自我发展意识薄弱等现象。通过岗前培训对年轻教师转换身份、转变角色,树立严谨的教学思想,更好地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完善综合素质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不可或缺的现实意义;通过岗前培训促使年轻教师肩负起培养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重要使命,促使年轻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既是教学、科研创新的专家,又是培养造就人才的行家。

2.岗前培训是取得教师资格准入门槛的必然要求

国家教委《暂行细则》明确规定,对于岗前培训考核合格的学员,教育行政部门向成绩合格者颁发国家教委统一印制的《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合格证书》。岗前培训的考核结果记入个人业务档案。考核结果可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职务聘任的依据之一。因此,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教师的培训提高既是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也是教师受聘任教的必要途径,是教师工作的要求,更是踏上人民教师岗位,迈好教师职业生涯自我专业成长第一步的需要。

3.岗前培训是现代教育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七大确定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方针。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提高我国国家竞争力,应对国际激烈竞争的迫切需要。增强国家的竞争力,关键在于增强人才的竞争力。谁拥有人才和智力资源,谁就能在世界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综合国力的竞争归纳到一点就是人才素质的竞争,而人才是靠教育培养出来的,教育起着关键性、决定性的作用。现代教育的发展更是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教学岗位上,年轻教师教学实践普遍不足,缺乏教学经验,缺乏教学理论、技能和技巧,知行脱节,年轻教师的软肋无疑会降低教育教学的效能。通过岗前培训使年轻教师把握授业解惑的规律,掌握学与教的技能,善于分析和调控教育过程,一方面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更有助于年轻教师的自我教育与自我发展,顺利完成角色的转换,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以饱满、自信的态度迎接今后工作的挑战。

三、高校年轻教师岗前培训的思路与措施

改革高校年轻教师培训模式,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提高岗前培训和管理的质量,使岗前培训工作进一步完善,取得更好成效,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完善培训内容,丰富培训科目

岗前培训要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必须在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和方法上不断创新。除了“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法规”、“高等教育心理学”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四门教育理论课外,还应开设“教学方法论”、“课堂管理”、“现代教育理论”

等课程,使新教师在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科学与人文的综合素质等多方面加以提高。尤其不能忽视年轻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训提高和教育教学技艺的培训提高,注重培养年轻教师教育教学和科研创新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高等教育教学的要求。

2.丰富培训形式,改进培训方式

以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来满足年轻教师的发展需求。一是年轻教师一般都承担着较重的教学任务,往往会发生参加培训与自身承担的教学任务相冲突的矛盾,既影响了岗前培训的学习,又耽误了教学任务。可考虑改集中授课为分散自学、集中讨论答疑的形式。这样,就使学员有了充分的自主权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消化、理解和吸收。二是在培训课程中,要着眼于年轻教师的发展。在授课内容上要把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在课程内容的讲授过程中,要不断推陈出新,充分调动年轻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三是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员自身经验的运用,增强教与学的互动。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例如可采用分组讨论的参与式教学方法来学习教学法,让大家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的见解,集思广益,更好地解决课堂提出的问题;或可采用观摩教学、体验教学的方法,让学员对一堂观摩课的优劣进行评价,最终把握“一堂好课”的标准;也可采用模拟练习、案例分析的方法,让学员自己设计一个主题班会或研讨会,然后进行讨论、分解、评析,使大家从中得到启发和受益,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不仅能使年轻教师理解枯燥的理论知识,也能提高教学技能,改善教学方式,培养年轻教师具备适应职业岗位的教学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与严谨求实的作风,提高综合职业素质。

3.培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

第一,坚持学以致用。岗前培训的理论教学重点是使新教师了解高等教育的性质任务,掌握从事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明确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和职业道德,懂得怎样备课、上课、辅导和考核,了解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如何结合教学去开展科学研究和评估教学的方法。在心理学知识方面应突出大学生的一般心理特征和学习心理、教学心理、教师职业心理等基础知识。一方面要求教师授课时注意结合实际的案例来进行讲解,另一方面在理论课之外可安排多种形式的实践课来加深学习效果。例如采取优秀教师讲授观摩课、基层实习、教案评比、小组讨论、分类指导等方式,使学员积极参与,学以致用,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针对岗位需要的知识、能力、水平进行培训提高。尤其要注意高等教育理论与年轻教师各自的专业理论的结合,绝不能抛弃各自的专业去空谈高等教育规律与理论。第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中应将课堂教学与教学实践结合,理论课和实践课并重,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岗前培训的主要目的,就是使新教师通过培训以适应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能力,亲身体会各个教学环节,并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培养提高,从而顺利地走上讲台。第三,坚持教育的个性化与特色化。每所高校都有各自不同的教育方向与定位,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均带有各自高校的个性化烙印。所以教师在教学培训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个性化的倡导,培养出一批追求知识、开拓进取、别具个性的年轻教师。这样,才能够将这种个性化原则应用到教师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只有坚持个性化的教育,才有可能培养出个性鲜明、特长优异、特色明显的学生。

4.培训注重组织管理的科学性

要做到岗前培训的科学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需认真抓好几点:一是精选授课教师。选派政治素质好、学术水平高、教学造诣深、业务能力强、职业道德高尚,在本领域有一定威望的教师来授课,给新教师以示范,通过言传身教,使年轻教师对所学内容充满兴趣,并在思想上、技能上得到启发与收获。优秀教师的师德风范和教学方法会在耳濡目染中影响年轻教师,在熏陶感染中获益匪浅,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逐步完善培训质量评估机制。国家教委在《暂行细则》中指出,对岗前培训工作要进行严格管理,注意教学质量和效果,要依据《指导纲要》的要求进行评估和检查。因此,在培训过程中逐步完善培训质量评估机制,激发年轻教师的学习动力,增强培训效果。培训结束后要组织考核,考核形式应多样化,要注重理解与实践的知行结合。要把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核纳入到岗前培训的考核体系当中,构建一种既重视理论水平,又注重实践和运用能力的考核机制。通过考核了解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发现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培训积累经验;通过考核使年轻教师对照目标,寻找差距,发现不足,及时调整,使考核真正达到改进、促进和发展的目的。三是落实先培训达标,再聘任上岗的管理机制。对按计划完成培训教学任务并考核合格的颁发“岗前培训合格证书”,把参加培训的内容、成绩、课时、次数、实效等记录入册,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聘用、晋升、奖励、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前提和依据。建立切实有效的培训机制,使岗前培训规范化、制度化。年轻教师从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是一个复杂的渐进过程,而教师岗前培训工作是年轻教师成长中的重要环节,应将其作为培训的主体,充分考虑到教师个人的需要与发展,根据年轻教师成长的规律开展培训工作,建立必要的“培训、培养、管理、使用、竞争、激励”的有效机制,切实提高教师岗前培训的成效,为年轻教师健康成长和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2005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盖晓红,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应对[J],辽宁教育研究,2007,(8):118

[3]张建平,论教师专业成长与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新体系[J],教育与职业,2006,(36):54

[4]赵志鲲,陶勤,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制度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z,(10):114

(责任编辑:张中)

推荐访问:岗前 若干 机制 思考 高校

本文标题:关于高校年轻教师岗前培训机制的若干思考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529/258392.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关于高校年轻教师岗前培训机制的若干思考》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