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我国高等院校道德教育困境及应对策略
摘 要: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以及文化多元化的发展,高等院校学生在道德和价值的选择方面具有更为广阔的空间,但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面临着道德和价值选择的困惑。我国高等院校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对自身德育水平的提高加以忽视,学校德育工作缺乏创新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等,导致道德教育工作难以顺利开展。本文就对我国高等院校道德教育困境进行深入分析,并试探性地提出几点应对策略,以便相关人士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等院校;道德教育;困境;应对策略
道德教育作为高等院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加以强化和改进,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利于落实人才强国和科学兴国的战略,完善高校教育体系的内容。但是高等院校在开展道德教育时,缺乏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相关的理论体系不够完善,导致道德教育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必须要创新道德教育模式,有效改变道德教育困境局面,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高等院校道德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张扬
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我国在文化、学术以及思想等方面缺乏规范性,并且在价值和道德等方面失去规范,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金钱至上价值观念深刻影响了学生的思想与生活。改革开放以来,流行艺术和文化快餐已经成为学生的重要精神食粮,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传统美德的权威,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此外,由于效益、竞争、自由等市场经济价值观点的发展,诱发了功利主义、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对集体主义产生了深刻影响,使得学生道德和价值选择更为多样化和多元化。
(二)学生诚信意识和合作意识弱化
部分高校学生在学费交纳方面存在故意拖欠现象,对国家助学贷款加以恶意拖欠,并且存在简历造假、作业抄袭以及考试违纪等现象,缺乏诚信意识。此外,部分学生属于独生子女,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在考虑事情的过程中往往从自我角度加以考虑,无法顾虑他人的感受和意愿。同时部分学生重视个人利益和个人中心地位,缺乏团结合作的意识,不愿与他人合作,违背校纪校规和组织纪律,缺乏学校荣誉感和班级荣誉感,合作意识弱化。
(三)高校道德教育理论体系滞后
首先高校没有确立道德教育理论的本位地位。在德育理论和实践的过程中,难以有效界定德育概念,部分人认为其仅仅只是道德教育,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其涵盖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政治教育以及思想教育等。由于认知偏差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误解了道德教育理论,高校树立过高的德育目标,在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方面缺乏长效机制。其次高校在道德教育方面缺乏明确的方法体系和基本原则。道德教育理论的完整性需要满足德育的本体要求,但是部分高校在德育过程中仅采用评价、参观访问、行为训练以及榜样示范的方法,难以结合实践教育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法。此外,道德教育理论缺乏实践性、主体性和整体性原则,缺乏理论的支撑和实践的指导,导致高等院校道德教育工作难以顺利实施。
二、加强我国高等院校道德教育的有效对策
(一)强化社会环境的引导作用
道德是社会的意识形态,其并不是发生变化和孤立存在,因此可以积极创设讲道德的氛围,促进公民道德建设的发展。由于道德教育需要在特定环境下进行,而环境作为一种无声教育,其好坏会对德育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必须要优化社会环境,从而实现道德教育的创新。在强化社会环境的引导作用时,应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利用报纸和电视等媒体对社会主旋律加以宣扬,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舆论。同时在文化、政治、经济等社会领域倡积极导务实和勤奋,培育良好的文化氛围,引导学生正确认知社会上的问题,从而促进道德教育的发展。
(二)加强学校的主导作用
高等院校在开展道德教育工作时,应将自身主阵地作用加以充分发挥,实现多渠道和全方位育人。首先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促进教师素质的提升。教师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其言行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由于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以及较重的社会习气,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等院校必须要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使其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平和政治素质,较强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同时高校应结合教师的实际发展需求,调动德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不断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和内内容,提高自身道德素养,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其次积极建立德育网络,以德育课程教育为主,其他课程为辅。在德育课程教育中,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教学针对性,实现以情感人和以理服人,采用社会实践、讨论和讲座等方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且其他课程应做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和全员育人,促进道德教育的顺利开展。同时高校应对传统的德育方式加以改变,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
(三)创新学生道德教育模式
高校在创新道德教育模式时,应结合学生的道德生活和道德需求,对学生道德需求目标加以满足,从而促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形成全新的德育模式。同时应打破传统的模式,以道德需要为本、学生为主,了解学生道德需求的层次和特点,让学生能对教育内容进行自主感知,增强社会实践能力以及道德修养。此外,高校应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加以深入了解,保证学生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致性,对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加以培养,提高道德修养,实现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高等院校在开展道德教育工作时面临困境,如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张扬、学生诚信意识和合作意识弱化、高校道德教育理论体系滞后等,严重影响了高等院校道德教育的顺利实施。基于这种现状,必须要强化社会环境的引导作用,加强学校的主导作用,创新学生道德教育模式,从而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确保道德教育的顺利实施,实现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闫连朵,陈艳丽,姜会. 文化多元化境域中高校道德教育困境及其出路[J]. 中国成人教育,2010,20:75-76.
[2]张弦.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困境及对策[J]. 中国成人教育,2011,08:48-49.
[3]余娟,赵艳. 中国高等院校专业伦理道德教育探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4,30:197+202.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探讨我国高等院校道德教育困境及应对策略》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