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从中西文化的融汇看《卧虎藏龙》的成功

发布时间:2023-05-29 17:54:02 | 来源:网友投稿

客观地说,《卧虎藏龙》是一部普通的中国武侠片,从表面上看,故事也比较老套,不外乎江湖恩怨,爱恨情仇。但《卧虎藏龙》不仅仅是一部武侠片,它重点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韵味与内涵。正如导演李安所说,“我觉得《卧虎藏龙》除了可以让外国人领略到中国武术的美外,中国传统的儒、道观念,中国山水之美、中国人对‘侠’的定义、中国人对感情乃至情欲的态度”。

这部影片直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传统文化的内涵。整部影片以青冥剑为线索铺陈开来。李安认为青冥剑“对我来说无疑是个象征,它是整部影片的支点。它漂亮、锋利、柔韧,具有神秘感,也有力量,我完全被它迷住了”。(P.63)青冥剑其实就是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辅之以荒山客栈、深宅大院、琴棋书画、武术精髓、饮食养生等等典型的东方文化,向世界展示了东方传统文化的内向、含蓄、隐忍、克制而又坚韧的特质。正如导演李安所渴望的那样,《卧虎藏龙》是一部全方位展现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让西方观众领略到无所不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既在视觉上受到神秘东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又能够在精神上思考东方文化的要义。

《卧虎藏龙》作为一部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电影而在西方受到好评,对于人们思考中西文化交流和对话,提供了不少启发。《卧虎藏龙》成功的原因何在呢?或者更进一步讲,在当前西方强势文化风头正劲的情况下,如何让西方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使中西两种文化形成良性交流而非相互隔膜或冲突呢?

1.该片超越了国别与文化的界限,找到了人类文化共通的基点。

总体而论,中西文化都是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条件、社会现实中形成的,因此具有特殊性是非常自然的,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出现误读、冲突等现象也是极为正常。但是同为地球上的人类,其文化的基点总有共通性,在这个基点上,很容易激起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类的共鸣,例如人性、情感、生死观、道德、伦理等等,李安正是寻求到中西文化共通的契合点,在此基础之上,中西文化得以心有灵犀。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开篇即言:“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说的就是这一道理。对于自己的成功之道,李安曾经做过解释,“我在美国拍的片子获得一些成功,不是因为我的英文有多好,对那个地方有多了解,而是我一直用中华文化的视角去看他们,有一个很特殊的观察方法,也让他们看到一面特殊的镜子。这个才是我能够立足的最大关键。”这也是李安电影的鲜明特色。如《理智与情感》是英国作家简·奥斯丁的名著,而由华人李安导演的英语影片《理智与情感》却征服了西方,获得奥斯卡七项提名和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正如李安所说的那样,他以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去理解维多利亚时代保守的英国:那是个与中国相似的君权与父权至上的国家,当时社会重视门第而不顾女子感情和做人权利。李安用中国人的镜头再现了简·奥斯丁笔下那个道德与理性并重的维多利亚时代,剧中爱德华虽然与埃莉诺彼此深深相爱,但又不得不对年轻时对露西做出的承诺负责,从东方文化而言,这种承诺是君子的美德,而在西方文化看来,这也是对绅士的要求。剧中所有的男男女女无不处于理性与情感这对矛盾的左右为难之中。西方的题材,东方的视角,让身处西方与东方文化之中的人们共同感悟感性与理性的人性困惑。通过展现人性的细微之处,李安触到了东西文化的契合点。

李安的电影《卧虎藏龙》也正是基于中西文化都不可回避的共通的文化基点之上,对人性、生死、爱情等进行了深度挖掘。可以说,李安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中西方界限,已经具有世界意义。李安曾说《卧虎藏龙》是武侠版的《理智与情感》,西方观众尽管对东方文化感觉较为陌生,但是对于李慕白与俞秀莲让人柔肠寸断的爱情很难不动情。无论是李慕白与俞秀莲的含蓄之爱还是罗小虎与玉娇龙的狂放之爱无不面临理智与情感的两难之境,每个人心中都有“卧虎藏龙”——外在的世俗礼仪观念与内心欲望的激烈抗争。这样就将民族性的东西赋予世界性意义,让西方观众在领会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同时,加深了对人性以及人类共有的精神家园的深层次的思考。在全球化的今天,西方社会逐步过渡到后工业社会,西方中心论在西方也遭到普遍质疑,西方人也不断重新审视与反思自身文化。通过与其他文化的对照,以“他者”的文化作参照,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自身。尤其是“他者”从不同的文化环境和视角对西方文化的看法和认识,更是为西方所看重。李安的影片正是起到了这一作用。

2.该片在展示民族文化的同时兼顾西方的接受方式,找到了一条中西文化共通的合适渠道。

李安之所以成功,是懂得如何打动西方观众。东方的文化向西方传播,必须有一个可以为西方观众易于接受的形式。李安自己认为,“对我来讲,地域性跟共通性有的时候并不犯冲突,他们是你的左右两手。”(P.9)可以说,《卧虎藏龙》的内核是中华传统文化,但是崇尚中庸圆和的李安为该片设计了一条合适的渠道,通过这条渠道,西方观众能够不费力地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首先,《卧虎藏龙》电影的情节结构与原著相比,已经具备某些西方叙事特征。

《卧虎藏龙》的原著者为王度卢,原来为报纸连载,情节枝蔓较多,较为散乱。剧本修改耗时一年多,由詹姆斯、王蕙玲以及作家钟阿城共同完成,在原有的罗小虎、玉娇龙的恋情之上又加上李慕白、俞秀莲的内敛沉潜式的情感戏,同时为突出人物心理,加了不少文戏,使整部戏的结构成为一座层叠而起的玲珑宝塔。该片借鉴好莱坞影片三段式,表面上以失剑、寻剑、夺剑安排全局,实际上几条线索纠葛在一起,成为中西合璧式的融武侠、文化、艺术于一体的立体化影片,突破了原来中国武侠电影平面化的固有格式。李安认为,好莱坞之外的电影制作者不可能做得比好莱坞更像好莱坞,在如何与观众沟通的问题上只有好莱坞才做得到,他们三段式的叙事方法很有霸气,也培养了全球观众的观影习惯。应当学习他们这种思维模式,而不是把民族自尊心挡在前面。(P.10)相对其他武侠片重点雕琢武打动作与故事传奇性,这部电影更突出心理、人性与情感。情感戏方面,主要涉及玉娇龙、罗小虎与俞秀莲、李慕白这两对人物。玉娇龙生于仕宦之家,长于深宅大院,接受的是正宗的传统礼教文化教育,但是却有一颗狂野的向往自由的心,渴望冲破家庭为其设下的桎梏,对其师碧眼狐狸描述的无拘无束的江湖人生极为向往,她任性、蛮横、野性、叛逆性十足的个性在某种程度上与西方文化较为契合,能为西方观众理解和欣赏,她与罗小虎的爱情也散发着西方个人主义的色彩。与此对比,俞秀莲与李慕白的爱则在不动声色中显得含蓄和无奈,直到临死前才吐露了对俞秀莲的爱,最终得以冲破道的桎梏。虽然电影讲述的是古代东方故事,但是影片的对白却具有当下的时代感。剧中情节结构安排、人物结局的悲剧色彩以及侧重女性描写等特征都是西方观众颇为熟悉的。

其次,国际化的制作理念与操作模式使《卧虎藏龙》易为

西方人接受。

《卧虎藏龙》剧本改编就有国际化色彩,由美国焦点影业公司总裁、著名编剧詹姆斯与华人作家钟阿城、王蕙玲等共同完成。李安的作品之所以为西方认可,编剧詹姆斯功不可没,他担任了李安大部分电影的编剧工作,他的工作使李安能够更好地与西方同行沟通。《卧虎藏龙》剧本由詹姆斯先改写成英文大纲,其中补充进一些西方人的看法,然后由王蕙玲增加血肉,使之丰满,最后由钟阿城审阅定稿。摄影鲍德熹是香港最具好莱坞风格的摄影师,曾经在好莱坞拍摄了多部影片,也拍摄过《白发魔女传》等经典武侠片,他的拍摄极具好莱坞特有的奇观视觉,兼具水墨山水的韵味。而片中谭盾的音乐则是中西合璧,将西方的弦乐与东方的鼓乐融为一体。另外,该片的成功和好莱坞的运作模式有莫大关系。该片由哥伦比亚公司投资2000万美元与北京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从制作、发行、宣传各个环节展开大规模运作,种种先进而强大的营销战略让《卧虎藏龙》在西方掀起了一股旋风。

3.导演兼具中西两种文化背景,具备能使中西文化共通的基础,能够从容游走于中西两种文化之间,以一种独特视角观察世界。

目前,在国际影坛打开一片天地的华人导演为数不多,较为知名的有张艺谋、李安、吴宇森,但是自由游走于中西两种文化之间的当属李安。吴宇森的暴力美学完全好莱坞化,他的《终极标靶》、《断箭》、《变脸》、《捕风者》完全是好莱坞模式的翻版,而张艺谋则更多地强调异域情调,影片带有较为浓厚的后殖民主义色彩。张艺谋自己也认为,“好莱坞不适合我,我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本土导演。”1954年出生于台湾的李安,从小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浸淫。李安的家庭属于传统的书香门第,其父为台南一中校长,家教极严。在这种氛围生活的李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中国人的人生哲学以及人际关系、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各种困境感受至深。可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思维已经深入到他的血液里。1978年李安远赴美国,先后在伊利诺大学和纽约大学学习,掌握了电影各方面的专业知识,毕业之后一直生活工作于美国。在学习电影制作的过程中,李安也逐步加深了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在其导演生涯中,李安先是拍了《推手》、《喜宴》、《饮食男女》“父亲三部曲”,展示了传统中国父权文化和中西文化冲突现象,之后又拍摄西方题材影片《理智与情感》、《绿巨人》、《冰风暴》、《与魔鬼同骑》、《断背山》等,征服了西方影视界。有评论称他“心在东方,目光扫过美国西部;生于台湾,长于美国,从不自设边界。双手总是深深地插入大地,从深埋的根基挖出灵感”。李安自己剖析自己,“我出生和成长的过程中吸收了各种电影养分,但主要还是来自中华文化。我有机会拍美国片,语言虽然是英文,但思想仍然是中国式的。如果说左脑是中国的,右脑是改编自西方的,拍电影就是左右脑并用的过程。我23岁离开家乡,一直受传统中国文化滋养,后来虽然在西方学习并生活,但个人的眼光、习性、文化的根是改不了的。所以,我拍出来的东西就与美国人的不一样。不存在中国人拍美国片的问题,我只是思考如何拍到位,这其实体现了中国人的眼光”。可以说,李安的成功与其深厚的中西两种文化素养密不可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体会以及对西方文化的敏锐理解与感悟使他游刃有余地穿插于两种文化之间。李安导演的电影,在中国人看来,西化色彩较浓,而在西方人看来,则是十足的东方韵味。

综上所述,《卧虎藏龙》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在对待中西文化交流的问题上,应该遵循“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开放态度。西方文化虽然是当前世界最为强势的文化,但纵观西方文化发展史,西方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能够不断吸收其他文化的养分,今天仍是如此。中国文化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也曾经受惠于其他外来文化。在文化交流日渐频繁的今天,文化之间的差异更加能够不断促进各自文化的革新。排斥外来文化,走文化保守主义道路不但行不通,还会造成民族文化故步自封,不思进取。盲目接受西方文化更不足取,因为一种文化对异质文化的吸收都有选择性,否则就会造成冲突和失败。只有在中西文化的交汇中独辟蹊径,集各家之长,才能得以创新和突破。

[作者简介]孙雪岩(1977-),女,辽宁营口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生,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族文化,文化比较。

推荐访问:中西文化 卧虎藏龙 融汇 成功

上一篇:我爱江湖
下一篇:我的父亲是矿工
本文标题:从中西文化的融汇看《卧虎藏龙》的成功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529/258504.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从中西文化的融汇看《卧虎藏龙》的成功》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