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何香凝的一首歌词

发布时间:2023-05-30 11:48:01 | 来源:网友投稿

三期“钩沉”刊载之后,开始有了不少反馈,朋友方家们的信息纷至而来给予赞赏和鼓励。某天一大早,年届八旬的王健老大姐打响了我的手机,索要我家地址,说有一封信寄给我,随后她就到邮局去了。

很快,来信收到。老式方格稿纸,手书开宗明义:很久未见,先生近在《词刊》开的《词海钩沉》栏目很好。随后,大姐就第三期我的拙文钩沉《可爱的家》中有关歌词的字句进行了一些订正,并又说明,年代久了,唱过此歌的人记忆有出入也是很自然的事;但是又特别提醒和格外强调,这是前辈音乐教育家沈秉廉老先生根据外国原歌的词意或受到启发而创作的。既是钩沉,沈先生功不可没。

随后见到阎肃阎公也说到这首歌曲,并且随即就给我唱了一遍,由此可见此歌对于他们那一辈人所熟悉的程度。有关于此,我想在整理原稿时一定再做一番细致的订正。而对于令人尊敬的王健老大姐,让我十分感谢、感动和感概的是,其实,在我们今天,原本用一封电子邮件或者是发一份传真就可以解决的事情,王健大姐却还是亲笔写信并且跑到邮局去寄信,其主动、热心与真诚真的是让我难以言表。故此,这封信我是无论如何要特别珍藏了。

同时,为了答谢词界我们这位老大姐的热心与真诚,我这一期的钩沉文章专门选了伟大女性革命老人何香凝先生的一首作品。在此拟向大姐以及各位朋友方家们请教。

何香凝,在我小时候第一次见到这个名字就非常喜欢。但我觉得如今了解这个名字的年轻人恐怕不是太多了。我喜欢“香凝”这两个字的古雅。仅就这两个字在宋代词人笔下几多出现。从韩元吉“香凝金戟”的吟咏,到张鎡“桂千层。宝香凝”的唱赞,再到虞俦“宴坐香凝篆,欲眠书枕头”的述怀。当然我以为最有味道的,是吴文英《风入松》中“黄蜂频扑秋千索,纤手香凝”的思绪。故地重游,旧梦时温,见秋千而思纤手,因蜂扑而念香凝。妙在所怀念的人曾经手握过的秋千依然凝结着馨香,引来蜂儿萦绕。可真是写到一定的份儿上了。

就此打住,再顺着这个话题往下说那就是掉书袋子了,暂且作为一个外插花吧。还是说何香凝,当然,与上面香凝所述,此香凝非彼香凝也,而完全是一位风骨、情操、品德和气概伟烈千秋的香凝。

何香凝(1878—1972)广东南海人。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廖仲恺先生的革命伴侣。1905年参加中国同盟会,成为最早的女同盟会员。从此她在漫长的一生中,始终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忠实追随者和捍卫者。二十世纪初,何香凝和廖仲恺在孙中山的领导下,从事辛亥革命和反对南北军阀的斗争,前后协助孙中山制定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改组国民党,促成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抗日战争时期,积极致力于抗日救亡运动和爱国民主运动。其中被黄自谱写成歌曲的一首诗作,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赠前敌将士》(作于1932年)

倭奴侵略,

野心未死。

既据我东北三省,

复占我申江土地。

叹我大好河山,

今非昔比,

焚毁我多少城市?

惨杀我多少同胞?

强奸我多少妇女?

耻!

你等是血性军人,

怎样下得这点气。”

这首诗作,文辞犀利,情感激越,热血贲张,以中国女性的民族愤慨激励军中男儿笔触,为我们纪录了当时这样的历史背景。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因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背叛孙中山的政纲政策,而愤然辞去国民党一切职务离沪出国,先后游历南洋、欧洲伦敦和柏林等地后,侨居于法国巴黎郊外,过着读书、写、画清苦流亡生活的何香凝,毅然决定立即回国,以国民资格与同胞共赴国难。诗作一经问世,立刻被黄自先生谱成歌曲到处演唱,成为黄自创作生涯以及抗日战争一首经典作品。

然而,何香凝的性格远不仅在这些。按照何香凝女儿廖梦醒的讲述,在全国人民对于不抵抗主义的漫天怒骂声中,蒋介石忽地收到一个包裹,打开之后里面是一条裙子,同时有寄包裹人何香凝署名的一首诗。

全文如下:

为中日战争赠蒋介石及中国军人以女服有感而作

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

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

吾侪妇女们,愿往沙场死,

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

诗的内容已经说得非常直白了:面对倭寇疯狂入侵国破家亡而不抵抗的蒋介石,为祖国安危奔走呼叫的何香凝,再也忍不下去了。她一气之下把女人穿的一条裙子寄给了蒋介石,并作诗激怒地讽刺:对侵略者而不抵抗的人,根本不配称做男子,干脆我们用女人的一副衣装来换来你们的军装,到战场上与敌人进行搏杀吧。如此性格,恰似鉴湖女侠秋瑾诗中所言:身不在,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蒋介石看到后,自然很是生气,但也毫无办法。一是因为何香凝乃国民党元老之一,德高望重;更因为这是代表一切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心声,而发出的理直气壮的指责与羞辱。为平何香凝的怒气,寄去了一百万元的支票,以解当时生活的困重。殊不知,把自己作画卖的钱都用在抗日宣传上的何香凝接到支票之后,立刻退了回去,并在信封的后面写道:“闲来写画营生活,不用人间造孽钱。”

就在何香凝寄上女衣的消息传出,成为笑谈的同时,又爆出哭的噩讯: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下午五时,南京中山陵祭堂前一位男子短剑自戕,血流一地。他的司机急忙送至医院,因抢救及时,才算免于一死。此人便是国民党中将续范亭。他在自戕前,留下《哭陵》一诗:

谒陵我心悲,哭陵我无泪;

瞻拜总理陵,寸寸肝肠碎。

战死无将军,可耻此为最;

腼颜事仇敌,瓦全安足贵。

当时,何香凝的赠裙诗与续范亭自戕诗相呼应。被人们誉为中国抗日大潮中的两朵花。

有关何香凝寄上女衣一事还有另外一个说法,那就是作为廖仲恺夫人的廖师母在“九•一八事变”后,给张治中将军写来一封信,送上女衣一件,并附诗一首,要张治中教育长转达给黄埔学生将领。何香凝师母的爱国之心和那感人肺腑的诗句,深深打动了并激励着张治中将军。

再有一种就是两结合的说法:本来就决心抗日,但耐于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张治中将军,收到了何香凝师母这条女人的衣裙,并读了诗之后,感到深以为耻,立刻拿了裙子去见蒋介石。直到“一二八”事变后,张治中率领第五军前去援助十九路军抗日行动,出征前再一次出示了这条衣裙,以激励将士,奋勇杀敌,对得起后方的父老。

话题还要回到本文的《赠前敌将士》来。当时的背景是:“一二八”淞沪战事结束,十九路军和张治中将军率领的第五军被迫撤出上海,第五军奉命驻守自后塘湖常熟到福山镇和鹿苑镇一线,军部设在常熟。在此期间,中外人士来访不绝。或慰劳,或访问。而尤其令张治中将军感动的是,他在黄埔军校时的师母、廖仲恺先生的夫人何香凝也来慰问。

何香凝几乎走遍了部队驻地的每个角落。回到军部住下,吩咐备笔砚,即席赋诗一首,能诗善画的何香凝一挥而就。这就是那首《赠前敌将士》诗。张治中将军读罢,不由得掩面而泣!

新中国成立后,何香凝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1972年9月1日凌晨3时病逝于北京,终年94岁。遵照香凝老人生前“生则同衾,死则同穴”的宿愿,她的灵柩于追悼会后由邓颖超、廖承志等人护送至南京。次日下午,在中山陵园廖仲恺先生墓地举行了庄严肃穆的葬礼,与廖仲恺先生合墓。这时距廖仲恺四十八岁被刺杀的时间,已经过去整整四十七年了。

很有必要把这段文字作为附录放在这里:毛泽东一生十分钦仰何香凝的伟大人格。1937年,恰逢何香凝先生托人给毛泽东带去一份礼物:一套上好的狼毫湖笔、一册画集及一本《双清词草》,毛泽东立即挥毫复书:

香凝先生:承赠笔,承赠画集,及《双清词草》都收到了,十分感谢。没有什么奉答先生,惟有多做点工作,作为答谢厚意之物。先生的画,充满斗争之意,我虽不知画,也觉得好。今日之事,惟有斗争乃能胜利。先生一流人继承孙先生传统,苦斗不屈,为中华民族树立模范,景仰奋兴者有全国民众,不独泽东等少数人而已。十年不见先生,知比较老了些,然心则更年青,这是大家觉得的。时事渐有转机,想先生亦为之慰,但光明之域,尚须作甚大努力方能达到。

字里行间可以看到,毛泽东对香凝老人的一片由衷景仰,连同那种谦逊自励与思贤若渴之情,跃然于纸上。

一首歌曲,一个令人崇敬的故事。最后很想说,有机会,我们还是演唱一下《赠前敌将士》这首歌吧。

推荐访问:一首 歌词 何香凝

本文标题:何香凝的一首歌词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530/258681.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何香凝的一首歌词》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