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论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和平统一”理论的创新

发布时间:2023-05-30 11:54:02 |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理论与实践。在形成了对台工作一系列新理念、新思维、新举措的同时,确立了一系列的理论要点:把两岸关系定位于“共同家园”的关系;两岸关系的实质是关系到中国的“和平发展”;把两岸现状定位于“尚未统一”;确定了两岸和平统一的“过程论”;把两岸统一的途径,定位于“共议统一”;构建未来“一个中国”的方式则是两岸“共同缔造”的新中国。

关键词:一国两制;和平统一;邓小平;胡锦涛

中图分类号:A8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07)05-0008-05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履新之后,继承和发展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理论和实践。在对台工作的新思维、新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新举措,在实践中,确立了一系列“和平统一”的理论要点,从而在邓小平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创新。正是由于这些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的开拓,使得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大陆对台的各项政策也越来越务实。

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关于“和平统一”的理论创新的要点是:阐明了两岸统一前后的关系,为两岸关系正确定位并指出了其实质,提出了和平统一的过程论,开创了两岸携手共议和平统一的途径,指明了和平统一的方式、目的以及意义等等。

一、“两岸关系”的定位与实质

1.两岸关系不是非“统”即“独”的关系,把两岸关系的定位于“我们的共同家园”是新一届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

何谓两岸关系?两岸关系的实质是什么?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大业的过程中,是一个非常值得考量的问题。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它一直被人误解、曲解,或者说,已经是一个被习惯性思维的桎梏所扭曲了的问题。

“台湾问题”具有两重性,即它从本质的规定性上来说是中国的内政问题,我们坚决主张“中国人的事只能由中国人自己解决”,绝不容许把台湾问题国际化。但是,由于美国长期地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又成了中美之间最敏感、最棘手的问题。台湾问题,在中美之间、在国际上既是政治的也是经济的较量,既有军事的同时也有外交领域的斗争。

“两岸关系”则是另一个政治范畴。大陆与台湾地区的关系之所以被称之为“两岸关系”,当然是在“一个中国”之下的两岸关系,而绝不是“两国关系”,两岸关系本身就是“一个中国”的题中之义。对它的描述,应当既要反映历史,又要符合现实状况。

有学者认为“作为两岸关系问题是一个被国际化的问题”;也有人认为,一谈两岸关系,就必定牵扯到“统”、“独”之争。好像两岸关系与非“统”即“独”,有着天生的宿命似的。其实,两岸关系中的台湾问题在冷战时期,超级大国曾经有将其国际化的意图,在“台独”分子妄图依附外国势力搞“台湾法理独立”的当今,亦有妄图推向国际化的种种举措。但是,两岸关系是大陆和台湾地区之间的关系,只要两岸之间把它定位定准了,历史与现实上的难题就不会横亘在台海之间,成为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

台湾地区自蒋经国逝世之后的历任领导人,每逢台湾地区大选之际,就要在他们竞选的纲领中拿“两岸关系”作为其政治诉求。多年来,因为李登辉用“两国论”、陈水扁用“一边一国论”先后不断地挑衅“一个中国”原则,把两岸关系不断地推向“统”、“独”之争,用“统”、“独”的议题,不断地刺激台湾地区的选民,刻意地去制造和推演两岸关系非“统”即“独”的荒谬逻辑。陈水扁更是将这一阴谋发挥到极至,说什么“台湾独立”是台湾人民在“统”、“独”之争中应有的一项选项。

两岸关系到目前为止的现状,是不统不“独”,不战不和。胡锦涛总书记明确地指出:“1949年以来,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这就是两岸关系的现状。”在一个中国的事实框架下,对于现状的改变,是由不得台湾地区单方面决定的。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是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中国,大陆是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大陆,台湾也是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台湾。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必须由全中国13亿人民共同决定。”

关于对目前的两岸关系的定位,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将其定位于“共同的家园”。他阐述说:“两岸关系的历史是自1949年来两岸一直处于分离的状态,至今尚未统一;但不管统治台湾地区的政权如何称谓、台湾地区领导人如何变更,台湾地区的领导人通过什么方式产生,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这便是两岸关系的现实状况。同时,这一表述将台湾与大陆同属一个中国的主权领土范围与人民权力融为一个整体,是中国的地理概念与政治概念的进一步明确。同时也正告台湾当局,“新宪公投”根本没有法律依据,国际上公认的法律原则是只有主权独立的国家才能对其“宪法”进行公投,台湾的所谓的“新宪公投”违背了“一个中国”原则。

就两岸关系而言,大陆与台湾地区维持现状是一种两岸关系;保持两岸的和平、发展与合作也是一种两岸关系;双方取得“双赢”更是一种两岸关系。把“统”、“独”之争之类的政治议题暂时搁置一边,不以政治干涉经贸,不以意识形态影响双方各层面的交流与合作也能很好地发展两岸关系。

2.两岸关系的实质是有关中国和平与发展的问题,是两岸共同走向和平、民主、富强的新中国的互动关系

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样一种伟大的构想,是中国走向完全统一的蓝图,需要我们去深刻地理解它的精髓和要义,去丰富和发展它的微言大义,努力把祖国统一的蓝图变为现实。要全面正确地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一宏伟的战略构想,就不能有思想认识上的缺失。

邓小平所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让世界为之瞩目的最有价值、最有意思的是“共同开发,和平共处”的思想。他强调:“我们中国人是主张和平的,希望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什么样的和平方式?‘一国两制’,‘共同开发’。同我谈话的外宾,都说这是一个新的思想,很有意思”“和平共处的原则不仅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上,而且在一个国家处理自己内政问题上,也是一个好办法。”

当我们对邓小平理论中有关祖国统一的伟大思想还没有深刻领会的时候,当我们陷入了两岸关系必定是“统”、“独”之争的泥沼之中的时候,就会在两岸关系上限制了我们的视野,束缚了我们的手脚。现在,理论界甚至有人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否能在台湾实行持有怀疑态度。究其根源,不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过时、失灵了,而是我们对邓小平关于祖国统一的科学构想理解得不深,只是对其加以机械而简单的诠释,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去加以丰富与发展。

如前所述,“统一”和“分裂”是一对矛盾,“和平”与“战争”是另一对矛盾,两岸关系之间的这些矛盾,必须解决,两岸关系也只有在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中,才能和平、稳定、持久地发展。为了反对“分裂”我们主张并追求“统一”,为了避免“战争”我们强调并力争“和平”。如果说,这些都是大陆在祖国统一中必须有的选项,那么我们可以毫不隐讳地说,在这些选项中,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和平”,选择了“统一。”

胡锦涛同志2007年4月16日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对两岸关系发展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坚持“九二共识”是实现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二,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归属。第三,深化互利双赢的交流合作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第四,开展平等协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

两岸关系应当在“中国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的框架下,在“和平”、“发展”、“稳定”、“互利”、“合作”、“双赢”的格局下揭开崭新的一页。

二、“和平统一”过程论

既然“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因此,“一个中国”是现实的存在,是属于“现在时”的。那么,统一呢?争取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我们正在进行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极其光荣极其艰巨的任务,它正在进行中,因此,统一是“进行时”的。

台湾与祖国大陆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三次大的分离,自第三次分离以来,在“一个中国”内部,统一与分裂的斗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历史昭示我们,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虽然时有分合,但统一却是主流。任何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都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都将被人民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延绵数千年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凝聚力,使我们坚信统一必将战胜分裂。在争取祖国完全统一的道路上,几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之做出了不懈地努力,始终秉持着与时俱进的精神。

1.两岸同胞共同缔造一个统一的中国

中共中央对台决策高层在发表“胡四点”之前,曾向当时健在的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同志“请益国是”。汪道涵先生是“一个中国”86字箴言的创意者。这86字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目前尚未统一,双方应共同努力,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平等协商,共议统一。一个国家的主权和领土是不可分割的,台湾的政治地位应该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进行讨论”。这86字的意思可分三个层次:第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目前尚未统一”。这叙述的是两岸关系的现状。第二,“双方应共同努力,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平等协商,共议统一”。这表达出“一个中国”既不是“过去时”,也不是“将来时”,而是“现在进行时”。统一是“进行时”的,两岸共同迈向统一的中国,大陆加台湾等于一个中国。一个统一的中国则是“未来时”的。第三,“一个国家的主权和领土是不可分割的,台湾的政治地位应该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进行讨论”。这进一步指出,两岸在谈判中的政治地位是平等的,双方应一起努力,共同来缔造一个统一的新中国。

“胡四点”以及中共对台政策近年来的正式表述中,“一个中国”86字涵义已被纳入决策之中,成为现行对台政策不可分割的内容,更被视为是一种时代的进步。

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我们之所以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就是认为这样的方针符合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和平统一的过程就是两岸发展和繁荣的过程。”至此,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第一次提出了两岸走向和平统一的“过程论”。

2.“和平统一”绝不是一个设定的日程而是一个过程

统一是我们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统一是个过程。虽然两岸统一的那一天一定会到来,但是就统一的本质特性而言,那绝不是一个预先设定的日子。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已经避免采用“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拖延下去”、“无限拖延就是台独”这种将自己手脚捆绑起来的措辞。现在,大陆方面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态势,以冷静和理性的态度来处理两岸关系,对岛内“台独”分裂势力不断地刺激和试探,我们采取不与狼共舞的态度。这种态度是基于对两岸统一规律性的深刻认识,是在两岸关系上有自信、有力量、有能力的表现。

三、两岸携手“共议统一”

近年来,台湾地区在民进党执意推进“台湾法理独立”的执政理念下,岛内起了恶性变化。社会撕裂、蓝绿对决、族群对抗、经济滑落、文化失根、道德失范、民族仇恨、迷失了国家的认同。内斗与内耗,使得台湾已经被世界边缘化。

然而,大陆并不希望台湾就此烂下去。台湾好,就是祖国好。为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一方面,大陆既将“反独”、“遏独”作为当前对台工作的重要任务,争取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团结一切爱国力量“反独”、“遏独”,同时又按照国际惯例,立法维护国家主权,通过《反分裂国家法》,把对台工作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此外,解放军已经完成了由要素型军事思维向体系化军事思维的转变,“台独”分子胆敢挑战“一个中国”原则,一定会彻底失败。另一方面,我们坚持“和平统一”的努力丝毫没有放弃,尽管李登辉和陈水扁先后抛出了“两国论”与“一边一国论”,否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致使两岸的接触与对话处于停止状态,但大陆近年来从没有中断过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恢复两岸对话和谈判的努力。

1.共议统一是共同缔造的前提

2005年1月28日,贾庆林在纪念“江八条”十周年会时指出:“互利互惠,合作双赢,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越来越成为两岸同胞的共识”;“只有在两岸共谋发展、共议统一、共促振兴的正确道路上,台湾同胞才能真正抚平历史的伤痕,获得更大的利益和福祉”。这个讲话把统一的过程与统一的内容更加具体化,把统一的过程更加明确为: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创双赢、共议统一。这就是两岸走向和平统一的“共同缔造论”。和平统一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更高境界上的“两岸双赢”。

2.两岸平等协商是共议统一的必然途径

既然和平统一的途径是“共议统一”,那么,在两岸平等协商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和平统一的纲领、步骤、计划以及两岸走向和平统一的阶段性目标。

两岸走向和平统一,必然要经历一个广泛交流——建立互信——对等谈判——签订和平协约——共议统一——制订纲领——实现统一,这样一系列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必经的过程还没有到来之前,我们要抓紧和重视这些问题,要加大研究的力度。

关于谈判对象,胡锦涛提出:“对于同什么人谈判,我们没有任何成见,也没有因为哪个人当权就不愿意谈。不管他曾经说过什么、做过什么,只要从现在开始明确承认体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

识’,两岸对话和谈判可以立即恢复,而且什么都可以谈。”他还说:“对于台湾任何人、任何政党朝着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方向所作的努力,我们都欢迎”。而且,大陆还将民进党成员与极少数顽固的“台独”分子相区别,欢迎他们以适当身份到大陆参观访问。这一切充分显示了对台政策的灵活性与务实性。

关于谈判内容,胡锦涛指出:“不仅可以谈我们已经提出的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和建立军事互信、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活动空间、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框架等议题,也可以谈在实现和平统一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所有问题。”

和平统一既然不是一个日程,而是一个过程,要真正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那就必须认清:和平统一的过程是中华民族在祖国伟大的民族振兴过程中,在中国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进行的一种全新的融合与再造,是两岸在共创双赢、共同繁荣的过程中,共同协商、共同缔造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新中国。

四、如何“共议统一”

既然和平统一的途径是“共}义统一”,那么,在两岸平等协商的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开拓两岸共议统一的途径呢?

中国共产党已经实现了与台湾在野的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的党与党的对等谈判。台湾地区实行的是执政党与在野党共存的议会多党制度,大陆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不难看出,两岸党与党的对等谈判虽然不失为一种接触和交谈的方式,但是,真正要让在台湾地区已经实行“选举民主”法律机制下的台湾人民来接受“共议统一”的共识,决定的关键似乎不是党与党的“共识”能够左右的。

1.两岸共议统一的形式

当今世界上,就民主的形式而言,主要有三种,即“选举民主”、“协商民主”、“谈判民主”。在未来两岸“共议统一”的过程中,是否可以将“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和“谈判民主”结合起来,值得探讨。胡锦涛同志在他著名的“胡四点”中坚定地表明:“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必须由全中国13亿人民共同决定。我们相信,广大台湾同胞一定会同我们一道,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定地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用“选举民主”来维护中国的统一,符合时代的潮流和特征。

用“协商民主”与“谈判民主”来规划中国人自己内部统一的大事,来谋划两岸的统一,来妥协双方的观点和利益,也许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目前,在大陆经商的台商及其家属已逾100万,他们长期定居大陆,为两岸经贸的发展与交流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这一部分台湾同胞的利益和诉求,如何能在人民政协这个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中有所安排和反映,也是有关方面应当予以考虑和重视的问题。融和与包容在大陆定居的台湾同胞,给予他们在人民政协中参政、议政的权力,听取他们对治理国家、对祖国统一的意见和建言,这样就能更为直接地主动地了解台湾同胞的一切合理要求,对大陆制定政策、对吸引和凝聚台湾同胞,将具有深远的意义和积极非凡的效果。

2.对共议统一的几点建议

第十届全国政协共设置了34个界别,与台湾有关的,在党派部分中有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人民团体部分中有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在特邀部分中有特邀香港人士、特邀澳门人士、特别邀请人士。吸纳在大陆定居的台湾同胞进入政协,甚至更为开放一些,吸纳岛内的知名人士、具有代表性的台湾同胞进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既可另设一个界别,也可不增设界别,而放在特邀部分,都是可以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

“共议统一”就要不分党派、信仰、民族、省籍的区别,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议论平台。

在两岸之间,倘若我们在已经搭起的党与党对话平台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和拓展各领域、各层次的交流与对话,在已经实行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基础上,再搭建诸如两岸市长论坛、两岸青年论坛、两岸和平统一论坛等等,不断地开创两岸共创和平、共促稳定、共谋发展、共享繁荣的新局面,最后通过民主集中的办法,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将统一的共识变成法律条约,再逐步形成一部有关统一的《两岸关系基本法》,依据此基本法,试行、过渡一个时段。最后择定一个日程作为统一之日。那真正是如同邓小平所期盼的:统一之日,必将是两岸同胞扬眉吐气与中华振兴之日。

综上所述,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关于“和平统一”的理论创新,我们是否可以表述为:把两岸关系概括成“共同家园”与“和平发展”的关系;把两岸现状定位于“尚未统一”;视两岸和平统一为过程而不是日程;把两岸统一的途径,定位于“共议统一”;构建未来“一个中国”的方式则是两岸“共同缔造”的新中国;统一的目的是为了两岸人民的福祉,为了两岸共创双赢、共同繁荣;统一的意义在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台湾同胞与伟大祖国人民一起赢得作为中国人的尊严和自豪;其指导思想则是“胡四点”中的“四个决不”和“四个有利”的思想。

责任编辑:苏 伟

推荐访问:新一届 领导集体 理论 创新

本文标题:论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和平统一”理论的创新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530/258685.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论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和平统一”理论的创新》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