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从剧本创作的文学性看淮海戏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3-05-31 18:36:02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戏剧回归文学性在近年呼声很高,淮海戏的文学性随着创作队伍与观众结构的变化也呈现出一个不断提高的趋势。但整体而论,淮海戏剧本创作的文学性还有待加强。淮海戏要想在戏剧边缘化的时代文化语境下保持长荣不败,就必须努力提高戏剧性的艺术水准,而提升自身的文学品味也就是题中应有之义。

关键词:戏曲艺术;淮海戏;文学性;地方戏曲;戏曲音乐;皮秀英;豆腐宴

中图分类号:J802.6 文献标识码:A

文学性一直是中国戏曲十分注重的环节,戏曲唱词更被视为是诗同的扩展,故杂剧、南戏均能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成为一代文学之代表。然而自清末昆曲衰微,“花部”战胜“雅部”以来,戏曲的文学性就大大降低。戏曲在突破“贵族化”、“文人化”的过程中,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众多戏曲剧本唱词的粗糙、浅薄,以及文理不通、词不达意等弊病自此而始。至今,在很多传统剧目乃至一些现代剧目中,这些弊病还多有存在。地方戏曲由于受到民间性、地方性以及观众的欣赏水平与审美情趣的限制,其文学性更得不到重视。因此,呼吁戏曲文学性的回归是近年来常听到的声音。不断提高文学品位,努力加强戏剧剧本创作的文学性,使它们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与审美品格,提高戏曲的艺术水准,造就出欣赏率高、审美性强的精品化的戏曲,已是当今戏曲工作者所追求的艺术目标之一,也是当今戏曲走向繁荣的必由之路。提高戏曲的艺术水准,一是要提高文学性,二是要提高舞台(表演)性,两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

戏曲唱词、戏曲故事、戏曲人物以及戏曲所营造的情景氛围均是戏曲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一种戏曲要发展就必须有一些经典的剧目,而经典剧目又缺少不了经典的故事与经典唱词,而这些方面均与戏曲的文学性有关。大凡经典戏曲,其文学性也必然是经典的。淮海戏作为一种传统的地方剧种,其生存与发展在当今文化语境下已受到严峻挑战。从淮海戏流传下来的传统剧目与现代剧目来看,淮海戏剧本创作的文学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并努力在剧本创作方面下功夫,才能真正打开淮海戏发展的瓶颈。淮海戏如能以文本形态存在和广泛流传,其艺术性将会大大增强。

一、淮海戏文学性的增加

淮海戏的民间性与地方性的双重属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定了淮海戏文学性的发展。新中周成立后,淮海戏借鉴京剧和其它优秀剧种,增添了服装、布景、灯光,正式搬上舞台。1956年在原淮阴专区大众淮海剧团基础上成立了江苏省淮海剧团,1956、1959、1960年,连续开展了三次规模较大的淮海戏剧目、表演、唱腔、舞台语言的研究、整理和改革工作。舞台语言做了初步规范,音乐唱腔基本明确了发展方向。淮海戏摒弃先前民间戏剧所带有的大量的粗野鄙俗的成份,戏剧语言与戏剧内容得以纯化和提高。之后,淮海戏出现了许多专业剧作家与表演家,整理改编了一些经典的传统戏,创作了许多精彩的现代剧。淮海戏反映的生活面更加宽广,舞台形象更加丰富多彩,塑造了一批新时代的戏剧人物,其文学品味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淮海戏体制化以后,政府的规范、管理与高水平的专业创作者、表演者的产生,使其文学性不断地增加,剧本创作水平不断提高。这一点从戏曲语言、情节、人物等方面均有足够的体现。以淮海戏最经典的传统剧目之一的《皮秀英四告》(以下简称《四》)及其改编的《皮秀英》(以下简称《皮》)与最经典的现代剧目之一的《豆腐宴》(以下简称《豆》)为例,三剧在戏剧语言、故事情节及人物塑造等方面都显然呈现出一种发展的趋势。

首先,从戏剧语言方面来看,《四》剧的语言运用略显苍白,语言表现力有限,该剧前悲后喜,然而悲时不够悲,喜时不够喜,套话多而个性语言少,同时还缺少必要的营造悲喜情景的描写语言。在《四》剧基础上改编而来的《皮》剧在语言上显然比《四》剧高出不少,人物语言具有个性特征,且符合人物身份,对话风趣俏皮,大大地强化了人物形象的塑造力。《豆》剧不仅语言表现力有较大的加强,剧中多有烘托情境与气氛的“闲笔”,尤其是其中的“童声歌谣”的巧妙运用,作为一种画外音恰到好处地烘托了剧情、强化了情感,更能见出创作者对戏剧文学性的重视。

其次,从戏剧情节来看,《四》剧记叙的是一个传统老套的公案故事,弱女子皮秀英为了代小叔伸冤,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勇闯重重难关,在王府告状时,无意之间遇到离别六载的夫婿,最后小叔冤案伸雪,全家团圆。《四》剧在皮秀英上京告状前的交待以及到达京师后的悲喜转变,情节过于简单,这不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与表现人物情感。而《皮》剧却运用这条线索丰满了剧情。改编之后,该剧开始就加进了一场热闹的祝寿酒席的戏份。皮秀英的小叔子李贤贵的岳父黄阁老过寿,祝寿酒席上,都是达官贵人,这为后来黄阁老嫌贫爱富陷害女婿作了铺垫,也才有皮秀英为小叔清白上京四告的一系列故事。而传统剧目直接从皮秀英上京告状演起,新剧让剧情也更为连贯合理,情节更为充实曲折。此外,《皮》剧增加了一位公主的戏份,为皮秀英与丈夫相认以及整个剧情由悲转喜均提供了更好的转折情节,增强了皮秀英在公堂之上与丈夫相认过程中的戏剧性与喜剧色彩。就戏剧情节的文学性而言,《皮》较《四》是一大进步。而《豆》剧虽写的是小人物的小事情,但作者却能尺水生波,且一波三折。《豆》剧题材贴进群众,而又紧扣时代主题。戏剧情节虽简单却内容充实,戏剧冲突轻巧而曲折,是一场十分成功的轻喜剧。剧中豆腐麻与刘婶的中年爱情随着摆豆腐宴,“豆勺”与“菜勺”的磕磕碰碰,生动有趣,极富有生活情调。单就戏剧情节的文学性而言,《豆》剧较《皮》又有较大进步。

再次,就戏剧人物而论,《皮》剧较《四》剧多了一个个性鲜明、形象饱满,端庄秀丽识大体,又不失俏皮可爱的公主形象。女主角皮秀英坚强刚毅又柔媚娇羞,可敬可爱。《皮》剧运用对比的文学手法成功塑造了两位不同性格的女性形象,两者相得益彰,人物形象更为突出。《豆》剧中的戏剧人物的塑造整体而言又要高出《皮》剧,其主要人物豆腐麻、刘婶、大水,都个性鲜明,且具有多面性格,不似《四》、《皮》剧中人物呈现出脸谱化趋向。豆腐麻勤劳善良,对爱情执著,不虚荣贪财,但脾气倔犟。刘婶精明能干、勤快、体贴,对爱情也同样执著,但有些贪财势利。豆腐麻与刘婶既相互关心又时常埋怨,既可爱又可笑,极具生活真实性。

综上,从《四》到《皮》再到《豆》剧,淮海戏的文学性呈现出逐渐加强的发展态势。可见,在回归戏剧文学性的大潮中,淮海戏也意识到了文学性的重要性与提高戏剧文学品味的必要性,并已经做出了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淮海戏文学性的不足及淮海戏发展的文学建议

在看到淮海戏文学性增加的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淮海戏文学性的不足。以上重点分析的三部戏是淮海戏众多剧目的经典之作,其文学性在淮海戏中数饺饺者。《皮秀英四告》是在传统剧目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皮秀英》又

在《皮秀英四告》的基础上继续加工改编,可说是经过了长期的积累,汇聚了几代淮海戏艺术家的心血而发展成淮海戏的代表剧目,而《豆腐宴》是现代剧中典范之作,曾多次获得各类大奖。然而即便是这些少有的经典剧目,其文学性也都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更不用说其它淮海戏剧目。随着社会文化的繁荣与观众结构的改变,时代对戏曲的文学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淮海戏必须具有精品意识,而精品戏的产生叉必须在尊重戏剧舞台性的同时重视戏剧的文学性,努力提高淮海戏的文学品味是淮海戏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注重戏剧语言的韵律与美感,实现语言的雅俗共赏

淮海戏文学性的不足之一就是戏剧语言缺少韵律与美感。黑格尔曾说:“诗在一切艺术中都流注着”,戏剧语言的诗化,是戏剧文学的一个重要特性。作为一种表演艺术,戏剧语言最为关键的是戏剧中的人物对白、独白及唱词,对整个戏剧的文学品味起着决定作用。元杂剧的经典剧作家关汉卿等以及伟大的莎士比亚的剧作,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其戏剧语言的文学性极强,他们的剧作就是诗歌的集合。当然,作为至今仍活在当地群众文化生活中的淮海戏,其戏剧语言不能以经典的元杂剧及莎士比亚经典剧作为衡量标准,其戏剧语言的文学性必须以舞台效果的需要为前提。地方戏剧语言要符合地方群众的审美品味,以通俗为宜,但通俗不等于粗浅与大白话,不能丧失韵律与美感。优美的语言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不可能专属于文人或“贵族”。在淮海戏入住城市、剧场后的今天,群众的文化素质普遍提高,观众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粗鄙浅俗的语言已不能满足观众的需要,优秀民歌语言的优美生动与雅俗共赏应成为地方戏剧语言学习的样板。如今,淮海戏已不是当年那个走门串户的乡间小戏,舞台、服装、灯光、道具都得到了极大的美化。淮海戏如果想走向全国,就必须摒弃粗糙,加强戏剧语言的美感。当然,在增加戏剧语言的文学性过程中,淮海戏必须把握雅俗共赏的原则,过雅过俗都会造成两头不讨好,最终必然导致戏剧走向枯萎。

(二)戏剧叙事性与抒情性并举,创作出故事精彩、情境感人的精品戏

戏剧叙事能力的强弱关系到戏剧故事的精彩与否,戏剧的抒情性又决定着戏剧情境的感染力。而戏剧故事大多通过人物语言来叙述,故而戏剧的叙事性与抒情性是相互融合,不可分离的。经典戏剧均是叙事性与抒情性的高度统一。一个好的剧目少不了一个好的故事,且戏剧与小说不一样,戏剧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展开所有的故事情节,故而戏剧情节必须集中,矛盾冲突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皮》剧之所以能成为淮海戏的经典剧目,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戏剧性较强。皮秀英历经千辛万苦上京告状,受理官员却是自己的丈夫,公堂之上戏剧性情节由悲转喜尤为吸引观众。前半场观众因皮秀英的不公平遭遇而愤慨,悬着心希望剧情往有利于皮秀英方面发展,后半场皮英秀在公堂上四告成功并与丈夫相认,悲极而喜,观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大团圆结局也符合民众的审美要求。《豆》剧中豆腐麻与刘婶的爱情是观众最为关注的一条线索,二人的爱情因摆豆腐宴的曲折而曲折,观众的心也随之一波三折,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令观众在笑声中拍手称好。但这两个淮海戏中的成功范例的戏剧冲突也只能算作较好,《皮》剧故事过于老套,《豆》剧故事过于简单。而就戏剧的抒情性而论,《皮》与《豆》两剧均未能做到十分出色。人物语言多为叙事性语言,少情景交融、以事带情、以景补情的抒情性强烈的语言,故而在戏剧情境的感染力方面未能尽善。以《皮》为例,第四场开头皮秀英骑驴上京告状有一段较长的唱词,截取前面几句:

为鸣冤哪顾得山高水长。紧加鞭催驴儿越涧过障,将生死置度外心如沸汤。婆母娘,闻听横祸从天降,受惊吓,伤心气绝一命亡。可怜我,满街乞讨把母葬,痛难忍,泪流千行悲未央。灾祸如同江中浪,一波未了一波扬。

这半段唱词是皮秀英在历数自己苦难与灾祸,理应是皮秀英最为悲痛无助的自白,但以上所引唱词只是平淡带过,多叙事而少抒情性话语,没有充分体现出主人公的这种心境,感染力不够,缺乏必要的文学表现手法。因而我们强调,淮海戏的创作要叙事性与抒情性完美结合,让观众饱享故事吸引人、情境感染人的精品戏剧。

(三)坚持独创,兼顾改编,充分发挥创作人员的主体性

淮海戏自从小戏阶段开始,就努力向京剧、徽剧学习,许多剧目都是从京剧等剧种移植和挪用而来,这种学习与借鉴对淮海戏发展、丰富与壮大意义重大,尤其是在淮海戏缺乏专业的编剧队伍之时,这种借鉴与移植曾担纲着重要角色。淮海戏传统剧日的“三十二大本,六十四单出”,有的确为小戏所独有,但“有的是从京剧、徽剧、童子戏中移植而来,与柳琴戏、泗州戏同出一辙者有数十出以上。经过长期演出实践,唱腔和语言均已地方化,在情节结构和人物塑造上也有出新之处,形成了小戏的独特风格。”直到今天,淮海戏对京剧等其他剧种的学习与借鉴仍然是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在学习与借鉴的过程中,淮海戏必须坚守住自己的特色,必须坚持独创精神,多创作符合淮海戏艺术特点与具有地方文化特征的剧目。《豆腐宴》就是在这一创作原则下完成的成功剧目,该剧的选题、事件、人物均极具地方特色,反映的是江苏淮安地区的风土人情,其成功就成功在独创性与地方性上。淮海戏今后的发展就必须以独创为主,兼顾改编,改编的对象可以是别的剧种的优秀剧目,也可以是淮海戏旧有剧目。好的改编也等于创作,能最大程度地焕发出旧有资源的活力与生机。《皮》剧就是改编得较为成功的剧目,改编使原有的剧目更符合当下的审美要求与文化品味,使原《四》剧焕发出新的生命。

编剧人员实为戏剧文学家,如今沦落为编剧,反映了戏剧文本不受重视的事实。诸多剧目成就了不少名角,却少人知道剧作的创作者。客观而论,戏剧是否受观众认可和喜爱最终取决于戏剧演出的舞台效果,优秀的演员才能撑得起戏。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好的剧本,再优秀的角儿也无用武之地。剧作家的文学创作与演员的演绎是一出戏的二次创作,是一出戏的两个最关键的着力点,缺了哪一个,整出戏就支撑不起来。因此,要充分重视剧作家在戏剧生产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剧作家的创作不应成为戏剧生产的附庸。剧作家的文学创作要充分与演员的舞台表演相结合,剧作家与演员应该充分交流,相互了解,尊重戏曲舞台的艺术规律,叉不失其文学家的独立地位和主体精神,这样戏剧的文学性与舞台性才能做到很好的结合。故而,淮海戏要多培养属于自己的专业剧作家,这些剧作家要懂戏最好还要能演戏,并使之成为剧团的核心人物。

三、结语

淮海戏的文学性正在逐渐提高并不断发展完善。在其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注重戏剧的文学性应该始终成为淮海戏提高艺术水准的一个重要方面。淮海戏应致力于戏剧语言的诗意与美感,追求雅俗共赏的审美标准,注重戏剧的叙事性与抒情性,加强戏剧冲突,用好的故事吸引观众,运用各种文学手段营造富有感染力的戏剧情境打动观众。提高淮海戏的文学品味必须确立剧作家在戏剧生产过程的主体性地位,剧作家应坚持独创精神,多创作一些符合淮海戏艺术规律以及与地方文化相融合的戏剧,同时大胆借鉴其他剧种。剧作家创作时要尊重戏剧的舞台演出规律,做到文学性与舞台(表演)性的高度统一。如此,方能创作出淮海戏的精品剧目,赢得广大观众的认可与喜爱,经得起时间与历史的考验,使淮海戏的艺术之花常开不败。

(责任编辑:陈娟娟)

推荐访问:剧本 淮海 创作 文学性 发展

本文标题:从剧本创作的文学性看淮海戏的发展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531/259248.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从剧本创作的文学性看淮海戏的发展》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