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余上沅及其戏剧理论

发布时间:2023-05-31 19:06:01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作为我国近现代著名戏剧教育家、戏剧理论家,余上沅在对西方戏剧、舞台艺术、戏剧家及戏剧理论的引荐方面有着重要的贡献。“国剧运动”反映了余上沅唯美主义的艺术观,随着“国剧运动”的终结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他明确了“艺术为人生”的艺术观。通过对戏曲程式、虚拟、线段结构的论述,余上沅还为戏曲美学的构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余上沅;戏剧理论;西方戏剧;国剧运动;戏曲美学

中图分类号:J803 献标识码:A

一、余上沅的生平与艺术创作成就

我国近现代著名戏剧教育家、戏剧理论家余上沅,1897年10月4日出生于湖北省沙市一个城市平民家庭。父亲余晓臣在沙市余鸿昌布店当店员,依靠微薄月薪维持家庭生活;母亲程氏操持家务。余上沅幼年在私塾读书,12岁因家境贫寒辍学,也入余鸿昌布店当学徒。由于他坚持自学,终于1912年考入武昌文华书院中学部,以优异的成绩获免费学习资格。苦读8年,升至文华书院大学部二年级,被选为该书院的学生会主席,因此结识了武昌中华大学附中部主任恽代英。1919年6月,余上沅以武汉学生联合会代表的身份,到上海参加全国学联成立大会。赴会前,恽代英交给他一份《武汉学生联合会对于全国学生联合会意见书》,嘱其在会上宣读,并在沪印刷100份寄回武汉。同年7月,《意见书》发表于上海《时事新报》。此事为湖北省教育当局所不容,待余上沅由上海回到武汉,即被勒令退学。后经陈独秀、胡适推荐,得以转入北京大学英文系读书,直至1921年毕业。

1922年1月,余上沅出任清华学堂中等科教员,兼注册科职员,同时主编清华学堂校刊。1923年9月,得清华学堂半官费及同乡父执贺老先生资助,余上沅赴美国留学,同行者有谢冰心、许地山、梁实秋、熊佛西、顾一樵等人。抵美后,余上沅人匹茨堡卡内基大学美术学院戏剧专科学习;1924年9月转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研习西洋戏剧文学与剧场艺术,叉在阿美利加戏剧艺术学院、诺曼·贝尔·格迪斯技术所选修舞台技术。同年12月,余上沅、赵太侔、闻一多与波斯顿的中国留学生联合演出了五幕英语话剧《此恨绵绵》(又名《杨贵妃》),获得成功。这次具有国际竞赛性质的演出,被舆论界认为:“胜过其他各国的一切表演,为国家争取到光荣。”后来,余上沅在给张嘉铸的信中回忆:《杨贵妃》演完,成绩超过预料。大家发狂了,三更时分,喝了个半醉。太侔和我变成了沁孤,你和一多变成了叶芝,大家决定回国。他们还与留美的戏剧爱好者组织了中华戏剧改进社,参加者有林徽音、梁思成、梁实秋、顾一樵、张嘉铸、熊佛西、熊正瑾、瞿士英等十余人。旅美两年间,余上沅在华盛顿国立图书馆、马修士教授图书室阅读了欧、美各国大量的戏剧理论著作和文艺著作,以及若干珍贵戏剧资料,观摩了一些剧院的多场戏剧演出,对西方戏剧获得深切认识。

1925年5月,支持余上沅留美的贺老先生,因余上沅未按他的意愿攻读政治,擅自研习戏剧,停止了资助。由于学习与生活资金匮乏,余上沅不得已而与赵太侔、闻一多提前结伴回国。当轮船驶近长江口时,无限美好而亲切的祖国河山,使他们激动不已,热泪盈眶。闻一多举臂高呼:“可爱呀,咱们的中国!”随之把西服上衣脱下,掷入大海。这代表了三位旅外游子的共同心情。抵沪后,他们受到欧阳予倩、洪深等人的盛情接待;上海戏剧协社的朋友们还挽留他们留在上海。然而他们寄希望于人文荟萃的北京,决意北上。

1925年7月,余上沅回到北京,在新月社诸友的支持下,与赵太侔、闻一多、孙伏园等拟定了《北京艺术剧院大纲》;又与赵太侔、闻一多、丁西林等筹组中国戏剧社,意在研究戏剧,建设新中国的“国剧”。但由于经费不足,劝募无门,皆未能实现。1925年10月,才在停办已久、复建伊始的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开设了戏剧系。该校由林风眠任校长,闻一多任教务长,赵太侔任戏剧系主任;余上沅任戏剧系教授,主讲《现代戏剧艺术》。戏剧系的第一届学员有张兰璞(张寒晖)、王瑞麟、谢兴(章泯)、张鸣琦、匡直、韩廷让、黄云谷、林联齐、王泊生、吴瑞燕、范映霞等29人。1926年5月,戏剧系学生公演了田汉的《获虎之夜》、丁西林的《压迫》和《一只马蜂》等剧,都由余上沅执导。洪深观后兴奋不已,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戏剧集导言》中大书:“这是我国视为最卑鄙不堪之戏剧,与国家教育机关发生关系之第一朝”,是“中国戏剧运动发展中的一个重大事件”。

不过,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戏剧系终因资金不到位,教学设施缺乏,师资不足,招生难度大等原因,到第二学期陷入困境。1926年8月,赵太侔被迫离校;余上沅虽勉强支撑,但戏剧系的教学已无法维持。同年9月,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硕士学位的熊佛西回国;余上沅立即聘请他到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担任戏剧系主任兼教授,自己则辞职南下,到南京国立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前身)的外国语文系任教,与梁实秋、陈寅恪、邓以蜇诸教授共事。1926年底,余上沅返北京,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生陈衡粹结婚。

在北京的一年间,余上沅还与徐志摩合编《晨报》副刊《剧刊》,从1926年6月至9月,共出15期,发表文章30多篇,其中有一部分是讨论“国剧”、旧剧、纯粹艺术等问题的。余上沅从中选出26篇文章,作序汇编为《国剧运动》一书,于1927年9月由新月书店出版。这一年的7月,余上沅又在北新书局出版了自己的《戏剧论集》,收入研讨东西方戏剧的文章23篇。此书于1930年由神州国光社再版,作者做了增补。

1927年2月,国立东南大学因北伐战争停办,余上沅转赴上海。7月,与胡适、邵洵美、徐志摩、梁实秋、闻一多、饶孟侃等筹办新月书店,余上沅担任经理兼编辑;9月,应聘在暨南大学、光华大学任教。在上海期间,余上沅还与徐志摩、梁实秋、邵洵美于1928年3月创办了由新月书店出版的《新月》月刊;同年又与徐志摩、陆小曼合编了五幕的《卞昆冈》一剧。

1929年,为解决家庭经济的窘迫,余上沅携家人重返北京,担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秘书;又应熊佛西之邀,兼任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教授,讲授《现代戏剧艺术》、《舞台设计》课程;同年5月,再参与编辑熊佛西创办的《戏剧与文艺》月刊,从而以较优厚的收入,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的问题。

然而余上沅不能忘怀剧场艺术的建设,在赵元任、陈衡哲、丁西林、熊佛西、许地山等人的支持下,终于在1929年秋创立了北平小剧院,自己担任院长,由熊佛西担任名誉秘书兼副院长,出版了《北平小剧院》院刊。所谓小剧院,源自20世纪初始,莱因哈特在柏林推行的“小剧场运动”。莱因哈特的目的在于抵制当时市场上单纯追求票房价值的低劣演出,有专用于小剧场演出的剧本,不久发展到在小剧场演出欧里庇得斯、莎士比亚、易卜生等人的作品,并以莎士比

推荐访问:戏剧 理论 余上沅

本文标题:余上沅及其戏剧理论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531/259263.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余上沅及其戏剧理论》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