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谈木偶戏表演的拟人化艺术特征

发布时间:2023-06-01 09:06:02 |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木偶戏无论从艺术表现,还是思想内涵,都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中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形式,这正使它的拟人化在深入生活、展现生活方面达到了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木偶戏;表演;拟人化;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3-0049-01

木偶戏表演的拟人化艺术特征,成为中国木偶戏千百年来一直希望达到的境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部木偶戏的发展史实际也是偶人模拟真人情态的技术史。

一、木偶戏拟人化表演基础

木偶戏产生的基础是偶像的拟人化表演。在汉唐之间的水傀儡就以百戏杂耍的方式,让偶人展现倒立、跳丸、掷剑等技艺。特别是隋代的“水饰”,将偶人的技巧发挥到极致,类如“刘备乘马渡檀溪”“周处斩蚊”“屈原沉汨罗水”等戏剧场面,以及由佛、菩萨、罗汉、天人等偶人构成的动态的佛陀净土,都显示出拟人化的偶人达到了与真人一致的技艺高度。因此,木偶戏在技术方面,即以水傀儡和药发傀儡为代表,遂渐将偶人的真人化与外部推动力量的不断提高建立联系;木偶戏在技巧方面,则以提线木偶和布袋木偶为代表,将偶人的真化与人的手指运作技术的不断提高相关联。当然,木偶戏在声音、造型、服饰等方面的提高,也成为偶人实现真人化的重要手段:这些途经不断使偶人更见接近真人,也不断使木偶戏更像人戏。也正缘于此,在甘肃、陕西等地,“木偶戏”与“人戏”相对应,被称为“小戏”。所谓的“小”,并不是指现代人所说的以表现小情趣、小场面的小戏,而是指木偶戏的表现者偶人的小巧。而在闽南等地区,木偶戏则被看做“大戏”。所谓的“大”并不仅仅指大题材、大场面的大戏,而且兼指戏剧在参与宗教祭祀活动时呈现出来的符合国家礼法的特征。

二、木偶戏表演拟人化操作技法特点

在木偶戏的艺术遗产中,为了表现偶人的拟人化特点,历代木偶戏艺人创造了大量的操作技法,以拓展土木偶人的人化表演。例如提线木偶的线规技法,就包括了提、拨、勾、挑、扭、抡、闪、摇等诸多控线技巧,能够展现坐、立、行、走、跑、跳等人体动作,并展现骑马、坐轿、腾云、驾雾、舞刀、弄枪、舞蹈、杂耍等与舞台道具相关的场面;特别是泉州提线木偶,甚至可以在舞台上将人物瞬间幻化成不同形象,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技巧。而杖头木偶虽然只用一个主杆与两个侧,操纵偶像,但是依旧能够通过对木偶头部、手臂、肘、腕的掌控,表现栩栩如生的人物情态,加之偶像造型的眼、嘴等部位可以活动,使艺术形象更加逼真。依靠木偶戏艺人的表现,木偶可以表演翻书、写字、开弓、射箭、穿衣、戴帽等生活动作,颇为细腻生动。而四川木木偶戏除了具有上述技艺外,还可以像真人一样展示变脸、吐火等高难度的技艺,呈现出偶人不让真人、偶人更胜真人的精妙表演。

三、木偶戏拟人化表演模式

木偶戏的人化也表现在偶像基本按照中国戏曲艺术中的生、旦、净、丑等,进行行当分类,并且形成一套各具特色的表演模式。例如福建莆田提线木偶的旦角,與莆仙戏的旦行的表演基本一致;特别是在表现行路、镀步等脚步动作的时候,通过牵于偶人膝盖与足部的提线,逼真地模拟出“蝶步”的形态特点,其细腻逼真与莆仙戏旦角的“蝶步”毫无二致,在众多的木偶戏旦角艺术中独树一帜。而泉州提线木偶、闽西提线木偶的丑角,则借助夸张的偶头造型,着重于用提线展现偶人的躯干、腰胯及四肢的配合,用身体的“不正”来凸显形象超出常规的艺术特征,使丑角极尽夸张而能生发出意想不到的偶趣,这也正是人戏难以企及的艺术表现。

虽然木偶戏力图展现中国戏曲行当艺术的基本特点,但是也同时发挥着雕刻偶人的随意性。例如在河北偶人的雕刻艺术中,比较讲究偶人从相貌中透出来的道德美感,有所谓“眉目清秀人忠良,鼠眼猴头性奸险;风姿俊悄多慈善,面肉横生皆凶恶”的塑造标准。显然,这些形象特征有时会超越行当的脸谱化,而使偶人更符合戏剧情境中的情绪、动作,这就在行当之外,为木偶戏增加了更加丰富的人性化的理解。今天能够看到的各种木偶戏中的偶人,其偶像的雕刻、塑造风格很不相同。北方偶像趋于粗朴、稚拙,各行当除了面部的性别属性外,即通过服饰、穿戴等方式表现身份、等级等特征,特别是木偶戏中的净角、丑角则分别采用繁复的脸谱、邋遢的造型来彰显人物的气质、个性;但是南方偶像则趋于精致、灵秀,虽然也有华丽的服饰来表现不同人物的生活背景,但是偶像面部则更突出人性特征。南北方的偶像制作虽有所区别,相对于人戏舞台上的行当艺术,则明显地都具有深化行当类型、凸显人性特征的意图。这些用意显然与木偶戏千百年来力图通过偶人模仿来代替真人表现的宗旨是一致的。

四、结语

作为中国戏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木偶戏与中国戏曲的密切联系还表现表演特征的一致性和互补性。所谓的一致性,即二者在通过动作表现人物的过程中,均遵循着呈现人物形象、刻画艺术典型的目标;所谓的互补性,即二者在完成艺术典型的塑造时,均能够从对方的艺术规则中吸收可以借鉴的要素。而这正在木偶戏的拟人化中得到证明。

参考文献:

[1]郭红军.大导演与小木偶——犹太艺术家高天伦在上海木偶戏演艺活动考[J].戏剧文学,2017(04).

[2]钟信仲.论现代木偶艺术的创新和发展[J].戏文,2000(06).

推荐访问:木偶戏 拟人化 特征 表演 艺术

本文标题:谈木偶戏表演的拟人化艺术特征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601/259325.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谈木偶戏表演的拟人化艺术特征》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