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花鼓戏的衰败原因及其传承发展新举措
【摘要】:湖南花鼓戏兴起于清代中叶,是诞生于农耕文化背景下的一种艺术形态,它是湖湘人民劳动生活文化的缩影,又是湖湘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一種独特的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文化的多元化,湖南花鼓戏整体走向下滑,市场凋敝萧索,全省仅存几个花鼓剧团,表演花鼓戏的演员也是日益减少,这使得湖南花鼓戏的发展寸步难行。本文通过对湖南花鼓戏的现状以及传承、发展中衰败的原因进行分析,试图为花鼓戏的传承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湖南花鼓戏;衰败原因;传承发展
一、造成湖南花鼓戏衰败的主要原因
1.落后陈旧的戏曲内容
湖南花鼓戏是扎根于本土文化的地方戏曲,是农耕文化背景下的农民农业的真实写照。花鼓戏的内容和题材是广泛的,但又基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并非天马行空,无凭无据的想象。观看一部戏剧史,能看到整个中国农业的发展史,民间音乐唱尽民间,阅尽千翻姿态,所以又有“唐三千,宋八百,演不完的三国戏”。余秋雨解说乡间戏剧时说过“当文化心理结构已经积贮了它的优势,也就不在成为优势了,相反,它的局限性却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不耐烦”,花鼓戏在题材和内容上的创新较少,大都是反应家庭生活、邻里矛盾、爱情婚姻等。而其思想主观上又带着各不相同的文化糟粕:封建的婚姻爱情观、迷信的宿命论等等,这些都与当今社会的价值观念背道而驰。它流传至一个高速发达的经济社会,却没有被赋予与之相当的新时代内涵,自然也跟不上现代人们群众的口味。
2.花鼓戏人才的流失
现在网络四通八达,大家都迷恋看电视、上网,钟爱流行音乐。很多上一辈花鼓戏表演艺术家已经离世,新一代的花鼓戏艺术家成长也需要一段时间,很少有人愿意用漫长时间去学习一个在当今几乎看不到未来的古老戏曲,而现在的家长父母又认为学习民间艺术老土没有前途,所以几乎没人把孩子送去学习湖南花鼓戏。优秀的老一辈花鼓戏演员相继离去,上千种剧目仅存几十部流传于世。在新兴媒体的打压下,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传统表演艺术就逐渐走向萎缩了。
3.花鼓戏市场的萧条
花鼓戏市场萧条冷清,曾经创办的专业剧团现在只剩为数不多的几个,从事花鼓戏表演的演员和工作者更是少之又少。花鼓戏依赖于生存和发展的市场环境正在剧烈恶化,各种新兴歌厅、舞厅、KTV等现代文化充斥着市场,人们总是对新兴事物充满了好奇,这就造成了湖南花鼓戏的观众日益锐减,急剧流失。丢失了观众的湖南花鼓戏就像耄耋的老人没有了拐杖,寸步难行,高成本的演出,惨淡的票房,微薄的收入,这更加使得花鼓戏剧团的演出难上加难,缺少资金的支持,演员难以维持生计,剧团更是有心无力。而随着高楼大厦的建造,花鼓戏的戏台子也是日渐稀少,特别是当流行音乐、偶像剧的风刮过,花鼓戏的处境几乎面向了死胡同,稍不留神就将灭绝。
4.政府对花鼓戏重视和宣传的缺乏
近年来,花鼓戏剧团的演出是少之又少,不景气的市场发展加上新兴媒介的冲击,可以发现我们对“花鼓戏”一词是感到越来越陌生了。满大街的宣传单、广告接到手软,却没有一张是有关花鼓戏的,新一代的年青人甚至根本没听过花鼓戏不知道花鼓戏是什么,从而也就对这以古老的戏曲艺术产生了排斥感。再者,改革开放之后,各地都将经济建设摆在首位,文化建设这一块几乎没有多大的建树。政府也极少对花鼓戏进行宣传规划,投入发展的资金更是少之又少,而表演花鼓戏的艺人大多也跳槽改行,不愿继续从事这备受社会冷落的花鼓戏表演。政府是湖南花鼓戏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坚强后盾,如果政府对花鼓戏继续采取不闻不问的做法,很可能导致湖南花鼓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消亡于岁月的烟沙中。
二、湖南花鼓戏传承发展的新举措
湖湘戏曲博大精深,在我国戏曲文化长河里独树一帜,赫赫生辉。而如今湖南花鼓戏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极大的危机,任何一种艺术的消逝都是人类文明发展推进史上的巨大损失。为了挽救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全民族都应努力起来,那到底怎样才能让这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发扬光大呢?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要对花鼓戏剧目进行改造创新
湖南花鼓戏在乡村起家,剧目大多为劳动人民创作,花鼓戏要得到更好的发展,首先要整理传统剧目,保护其遗留下来的精华特色,其次要大胆的革新,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运用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观念,来凸显当今社会的时代主题又折射历史的浓墨重彩。时代在不断地变化,当代人生活丰富多彩,戏曲艺术想要引起当代人的审美共鸣,需将现代注入传统,让其成为当代文化的组成部分,多方位的展示当代人日新月异的生活,全方位的解读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否则“女子十二乐坊”不会在当下靠着“传统”元素红遍各国,它的成功在于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表演相融合,运用与时俱进的艺术手段,对传统进行改造创新,使之具有新时代的风格面貌又不失古典崇高。现代戏剧的创作要紧跟时代潮流,符合当下观众的口味和需求,在流行音乐人人哼唱的现在,花鼓戏表演几乎没有观众。国内某些流行乐手一开演唱会就是万人空巷、座无虚席,票价高达上千上万都是争先恐后前去,而免费进行演出的花鼓戏剧院却是无人问津。流行音乐为何能抢占市场许久而热度不减反增呢?流行音乐的题材大多取自日常生活,通俗易懂,旋律简单大众,富于娱乐性,适应当下市场需求和大众审美。其道理还是在于其与时俱进满足了现代人们的心理需要。就像《新贵妃醉酒》,一首集古典、戏剧、流行于一身的歌曲,以京剧汇入流行的现代音乐,再加上李玉刚的“双声”唱法,让这首歌充满了古典韵味又赋予时代气息,为大众所喜爱。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戏剧是浓缩的社会人生,它的题材内容取自现实生活,时代不同,主题也要随之更替。每个时代的社会现象和风格面貌都不尽相同,这就要求现代戏曲表演符合社会时代感,将一时期的社会主题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另外,现代人欣赏的需求在于轻松愉悦、怡情乐人又能得到到作品意蕴的认知和感悟。花鼓戏要打动人心,赢得市场,就得贴近观众,来源生活,提炼精髓,与当代对话,寻求和观众思想交流上的共鸣点。
2.保护培养表演者和传承人
花鼓戏观众的急剧流失和后继无人是湖南花鼓戏传承发展面临的大难题,从事花鼓戏工作的表演者、艺术家越来越少,在此关头,我们首要的就是要保护并培养一大批湖南花鼓戏艺术家。戏曲的传承总体上大都是口头上的艺术形式,人们口耳相传,学的是艺,悟的是魂,我们要重点保护好花鼓戏老一辈的艺术传承者,戏曲表演文化的艺术精髓全都在戏曲传承人的身上。我们要趁着老艺人还有时间和精力,加紧对其唱腔、功法和舞台表演进行录音、拍摄,整理编撰成视频或书籍。任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都少不了注入新鲜的血液,湖南花鼓戏的也同样如此,我们对老一辈花鼓戏艺术家的保护之余也要抓紧发掘和培养新一代花鼓戏表演者。中青年人是花鼓戏传承与发展的延续,戏曲艺术的源远流长与个层次的人才都密不可分,只要注入新的动力,戏曲文化就会焕然新机,充满了无限的希望。
现下,大多数家长都不愿送孩子来学习花鼓戏,认为没回报,没前途,所以花鼓戏新生血液也就为数稀少。要想让年轻一辈对我国传统戏曲文化有更多了解,政府可将花鼓戏引入课堂,教育部曾出台规定,将京剧放入中小学音乐课程,这一做法让孩子们都认识和学习了京剧。同样,花鼓戏也可放入音乐课堂,让那些从未接触过花鼓戏的孩子们了解花鼓戏,并培养他们对本土戏曲文化的兴趣。课堂上也完全可以引入一两段花鼓戏景点曲目的唱段,进行整理编创,适合学生演唱,不仅能增长音乐基础知识,提高艺术素养,还培养其民族自豪感。在此基础上,对有天分的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培养,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并尊重他们的创作,这样,湖南花鼓戏的传承就多了新兴的力量。戏曲扎根于民间,有人的地方就有戏,保护培养戏曲人才,才能传承戏曲文化。
3.加强对花鼓戏的宣传力度,搞好市场建设
戏曲艺术的发展离不开观众,湖南花鼓戏是本地土生土长的地方戏曲,观众的急剧流失无疑是这种戏曲文化的巨大打击。湖南花鼓戏要想获得新生,光改造创新剧目、保护剧团剧团是不够的,这种本土文化需要的是观众,要拓宽观众的队伍,提搞其审美水平,真正把湖南花鼓戏建设编入到群众生活文化建设中去。近几年,大街上到处都是宣传单小广告,可就几乎没有看到过有关湖南花鼓戏方面的宣传,剧团剧院这方面做的有些欠缺。现在是数字化时代,网络的运用让我们真正做到了“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我们可以充分应运广告媒体,在电视或者网络上宣传推销湖南花鼓戏,更广面积的让湖南花鼓戏走出本土,走向世界。而在线下,还可以利用节日庆贺、广场艺术和送戏下乡等等,营造一种热烈积极、欢欣愉快的花鼓戏传唱氛围,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花鼓戏的兴趣爱好,尽多的吸引观众群体。另外,湖南政府方面也应投入一些资金的资金和精力在花鼓戏建设这一方面,我们的国家在积极致力于搞好经济创作的同时,也应兼顾这一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保护这些人类智慧的结晶,才能更好的建设人类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振兴湖南花鼓戏任重道远,政府要做好带头作用,调动积极性,全员参与,搞好市场建设,把湖南花鼓戏作为本地的特色产业。就像将湖南发展为红色文化旅游地一样,政府制定地方戏曲特色产业发展方向,改革剧团的管理实施规制,将市场运行机制引用到剧团,积极鼓励湖南花鼓戏剧团与当地企业合作。演出方面,企业可作为赞助商出售冠名权,剧院则在表演过程中为其宣传,提升其企业形象的同时又可带来收益,这样剧团和企业“二合一”两者双赢。这也就达到了宣传企业、传播地方戏曲文化、娱乐了大众群体的目的。
4.建立花鼓戏抢救保护体系
湖南花鼓戏在2008年入选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对湖湘传统文化研究有着重大的歷史价值,我们在传承优秀戏曲文化的同时,也要构建一套保护体系。政府可筹建湖南花鼓戏保护中心和花鼓戏档案库,文化部门要调动专业人士对濒临失传的花鼓戏剧目进行紧急抢救,快速挖掘、整理、编纂,尽快的保护地方戏曲文化遗产。同时,政府可成立专门的戏曲艺术专家组,对那些影响广泛、思想性艺术性比较强的曲目重点圈列出来,像抓经济发展一样,培养具有代表性的精品剧目,并给与一定的政策支持,发展新时代具有新特色的地方戏曲文化。
湖南花鼓戏是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地方戏曲的诞生和发展都经过了岁月的磨砺和历史的风沙,是人类文化的艺术结晶,更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瑰宝,无论是“关关雎鸠”还是“春江花月夜”,又或是“力拔山兮”“小桥流水”,它都是古典文学里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下,花鼓戏需要我们年轻一辈有担当的将这一优秀民族文化传承下去,保护湖南花鼓戏和地方戏曲文化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传承和发展不是口头上的形式,而要落入实际当中。我们更需要将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融入到自身的责任之中,于浮名利禄间不忘本心,让湖南花鼓戏永远绽放在中国戏曲舞台上,让中国戏曲艺术在中华历史长河里赫赫生辉。
参考文献:
[1] 贾古. 湖南花鼓戏音乐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29
[2] 钱潜. 试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南花鼓戏[J].艺术教育,2009年04期
[3] 王月明. 湖南花鼓戏艺术特色探析[J].戏剧文学,2007年09期
[4] 谭立琴. 湖南地花鼓的文化价值分析[J].娄底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5] 郭丹. 论湖南花鼓戏的形成和发展[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7年07期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湖南花鼓戏的衰败原因及其传承发展新举措》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