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中原文化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传承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01 13:06:02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中原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是华夏文明重要的传承区。文章着眼于中原文化的基本内容与特点,分析了河南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论述了中原文化的特性,提出了中原文化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传承应从根源性与基础性上加强对中原文化传统的认识,从包容性与开放性上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从原创性上指导设计创新应用。

[关键词]中原文化 艺术设计专业 传承

[作者简介]张怡(1976- ),女,河南郑州人,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艺术设计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河南 郑州 450006)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中原文化在河南省高等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3240041065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08-0070-03

一、中原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1.中原文化的含义。文化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中原广义上讲是指以河南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而人们往往把当今的河南省称之为狭义上的“中原”。中原文化是河南人民的灵魂归宿和精神主宰。

2.中原文化的特点。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体系的开端,作为农耕文明为核心的文化,它对中华民族精神个性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一说,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定都于中原。中原文化包罗万象,史前文化中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都表明中原是中国文明起步最早的地域之一。由于中原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地位和人文精神,中原文化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居于正统主流地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

中原文化兼容并收,不断地发展、扩充、完善,并与其他文化相互交融。它不仅成为中华文化之根源,而且对构建整个华夏文明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其广泛而包容的文化特点,造就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特色。开封古都的历史文化,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艺术文化,以老子为代表的圣贤文化,嵩山少林的宗教文化,寻根问祖的姓氏文化,豫剧的戏曲文化,淮阳太昊庙会的民俗文化,享誉海外的钧瓷艺术,特色小吃的饮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等,都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地域特色。

中原文化历史悠久,延续着几千年的中华精神和文明。根植于中原地区的地域文化拥有着鲜明的识别性和认同感,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如中国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龙的传人”,这是源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和人类始祖黄帝均在中原地区统一各大部落后将龙作为信奉的图腾。而龙的形象古往今来都是艺术设计创作中百用不厌的素材。依托中原文化脉络的走向,针对现代艺术设计行业的具体需求,将传统中原文化的语汇与现代设计技法相融合,更好地在河南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传承中原文化,无疑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河南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中原文化中蕴含了许多可供艺术设计专业学习和使用的知识。但长期以来,河南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主要着重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对于人文知识的教育不够重视,与中原文化相关的知识传播与教育非常匮乏。

1.缺少与中原文化相关的教学内容。河南艺术专业院校中,与中原文化相关的课程主要是一些如工艺美术史等理论课程,或者是一些涉及民间艺术品的赏析课程,割裂了中原文化与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涉及中原文化中与艺术专业相关的内容,常常被归到色彩、图案等基础课程中,忽略了其文化内涵对艺术设计的广泛影响,错失了中原文化中可为艺术设计类各专业使用的丰富设计资源。况且,现有的教材中系统体现中原文化的内容较少,没有适合高校层次的教材和相关教具,在教学环节中不能较好地将中原文化通过艺术专业特色体现出来,导致课程体系不完备。

2.与中原文化相关知识的教学模式单一。在少数与中原文化相关的课程教学中,教学方法多是单一地讲授,或是引经据典,与实际没有联系。中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不乏与艺术专业相关的知识,其内涵与深度远远不止于此。在河南省高校的教育教学中,缺乏与中原文化相关的课程,缺失对本土文化的讲解与普及。由于中原文化教学资源的缺乏和教学模式单一,使很多学生只能通过课堂被动地了解或个人查询网络、阅读相关书籍等方法对其进行表面化的了解,而无法主动去探究更深层的知识。

3.教师对中原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目前,一些河南高校教师对于中原文化的价值认识不足,缺少对中原文化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甚至认为中原文化是一种过时的理论知识,与艺术专业教学毫无联系。因而,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中原文化的教育与传播。与此同时,教师在课题项目研究、学术论文选题等方面往往限制在各自专业领域中,忽视对中原文化的研究和探索。优秀课程、精品课程的申报更是很少有人以中原文化为课题去研究。

4.对中原文化题材的应用缺乏创新。从设计作品来看,对于中原文化题材的运用,学生仅仅在网上查找一些文字,简单地将一些元素照搬到设计中,或是围绕一些著名的民间文化内容进行设计,认为可供设计应用的内容选择面较窄。这样一来,设计中既不能表现出文化的内涵与神韵,同时也造成重复设计,缺失创新,破坏了设计的整体性。

5.从高校校园环境设计角度看,体现中原文化特色的规划和景观文化参差不齐。校园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域文化特色的固化,所塑造的外部环境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校园环境建设千篇一律,在规划设计中缺乏创新和文化特色,只是按照集中式的规划布局和单一的环境美化来设计,在建筑外观上缺乏文化特色,景观中缺少彰显中原特色的设计,无法营造属于中原文化的环境氛围。

三、中原文化在河南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传承

1.从根源性与基础性上加强对中原文化的认识。高校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基地,也是孕育新思想和培养新观点的摇篮。课程是高校教育活动的基础,也是中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介质。以中原文化的根源性和基础性为出发点,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优势,针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进行合理的设计,加强对中原文化的传统认识。

首先,拓展艺术设计专业学科的维度,开设与中原文化相关的课程,将文化渗透到艺术设计专业中去。例如,将传统国学、年画艺术、民俗文化等列入艺术设计专业选修课程,拓展学生对中原文化的认知度。其次,开办中原文化专题讲座。中原地域特色的文化根植于民间与乡土,开封汴绣、淮阳泥泥狗、布老虎等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工艺体现了艺人们的精湛技艺。邀请艺人们到高校学生中间举办讲座,加深学生对中原文化的认识,提升学生运用中原文化语汇进行再创造的能力。再次,注重实践课程,让学生实地体验龙门石窟的精美、开封古都的厚重、禹州钧瓷的雅致、嵩山少林的禅宗武学等。考察后,要求学生根据考察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设计实践。最后,中原文化为艺术类各专业提供了丰富的设计资源。例如,仰韶文化中彩陶形态、色彩、图案可以用在建筑外观、装饰纹样、包装容器中表现;中原文化中的工艺美术品可以作为景观小品的设计元素等。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中原文化的应用环节,让学生对中原文化元素进行描摹、分解、重构,让学生对于设计中的文化应用有更深的体悟。

2.从包容性与开放性上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中原文化内涵丰富,其包容性与开放性为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方向。以传承与探索中原文化为目的,首先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对一个社会,一个群体或一个人来说,文化是一种维持、一种认同的连续过程。”由精神上自主产生的对于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中原文化的积极性,由熟悉的文化资源引导,将被动灌输转变为主动的文化探索。教师可制定与中原文化相关的设计题目,引导学生主动选择兴趣点,自主搜集整理资料,主动提出问题与教师交流。让学生在设计中学习中原文化,深化认识,应用于实践。

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教师首先要自觉学习中原文化,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实地采风,通过拍摄照片、视频等方法亲身体验中原文化的无限魅力。建设中原文化资源库,拓宽以网络学习的方式深入了解中原文化。通过科研项目、课题研究的方法,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开发、撰写一部分优秀的教材。通过教师教学科研深入挖掘中原历史文化的精髓,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承中原历史文化。

3.从原创性上指导设计创新应用。从中原文化原创性的特点出发,利用中原文化资源为设计灵感来源,加强学生设计实践能力。基于文化的设计创新,首先是思维观念的创新。思维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驱动力,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这种反应最先是建立在已有记忆经验基础上进行想象解构,通过实践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所以知识资源的积累是设计的源泉。中原文化承载的意义为设计赋予了深刻的内涵。在设计实践中,引导学生从构成中原文化的器物层、组织层、观念层三个层次进行设计分析,作为设计灵感来源,从深层次中指导学生对于中原文化的理解。例如:嵩山少林的塔林、寺院等特色建筑形式构成了嵩山地区文化的物质基础;少林功夫和宗教文化代表了组织和观念的基础。开封的古城楼建筑、汴绣工艺、汴京灯笼张等,通过各个文化层面的元素的分析,为设计创新提供丰富的资源。在对中原文化设计元素的提炼和再设计的过程中,打破原有的形式,进行设计解构,这需要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创意思维模式,在保留文化特色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进行创新设计。

文化通过设计语言进行传播的同时,也影响着设计者和设计风格。从原创性上指导设计创新应用,传承与探索中原文化。除了在设计过程中把握方法,还要积极鼓励学生联系实际,利用地域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例如,在毕业设计中设置以中原文化为主题内容的设计题目,要求学生利用较长的时间进行设计实践,在反复修改方案中不断调整设计方法,找到合适的设计切入点,从表面的元素应用深入到抽象的意境营造。鼓励学生参加设计比赛,在参赛作品中应用中原文化,通过大赛的形式检验学生的设计应用,通过设计语言弘扬中原文化。定期在校园中进行优秀设计作品的展示,鼓励学生将中原文化应用在设计中,并通过展示的方法扩大影响,让非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也能领略到中原文化之美。

除此之外,在整个校园环境规划设计中也要渗透中原文化内涵,从整体建筑空间布局到局部景观设计,力图体现中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使校园从整体环境中体现出清晰的中原文化脉络。通过文化影响环境,通过校园环境彰显河南高校文化特色的同时,创造出宽松的学术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创新,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中切身体会中原文化的魅力,从而提高自身文化的认同感。

总之,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也是艺术设计之本。中原文化在河南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传承与探索,关键在于提高对中原文化传统的认识,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应在把握课程教学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中原文化丰富资源进行设计创新应用,不断提高艺术设计中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孙小玲.现代汉语多功能词典[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

[2]徐光春.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

[3]王星光,贾兵强.中原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张新斌.中原文化解读[M].郑州:文心出版社,2007.

[5]楼胆群,黄鸿鹏.发挥高校在文化强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观察与思考,2012(1).

[6]韩晓明.培育文化认同,推进中原文化对外传播[J].天中学刊,2013(6).

推荐访问:中原 传承 艺术设计 高校 研究

本文标题:中原文化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传承研究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601/259444.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中原文化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传承研究》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