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默默笔耕几春秋,纸上博览大江游

发布时间:2023-06-01 15:00:10 |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首总结了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河湖大典》的编辑出版过程,以丰富的实例为基础介绍了编纂规则制定、中耕审读、加工出版以及编写和修改过程中作者所付出的努力。本文对大型经典图书特别是地理、水利类图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水利出版 中国河湖大典 编辑出版

《中国河湖大典》(以下简称《大典》)是由水利部组织全国水利系统专业人员和地理、文化、出版界数千名专家,以流域为单位,历经十年编纂的一套大型工具书,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被列为“十五”“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它遵循我国北魏时期(公元六世纪)的地理名著《水经注》以“水道为纲”的体例和编写风格,以现代权威水文资料、水利史志为依托,以独立的河湖水库为条目,概述其流域概况、河长及面积等要素、水系关系及分布、自然地理、水文气象、社会经济和开发治理现状,并沿程兼述其历史变迁、山川风貌、人文遗址、风俗民习和神话传说,将全国范围内规模以上和重要的水体首次进行了全面有序和比较完整的梳理和描述,开创了地理综述的新格式,是一部关于中国河湖水系的信息大全,对查询和研究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历史、地理、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大典》各卷陆续出版以来,受到国内外各界的欢迎和关注。美国国家图书馆自2010年《长江卷》出版之初就开始收藏,2015年7月,《大典》通过了国家出版基金办的结项验收,获评优秀项目。十年来,《大典》编辑部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还承担着《大典》编纂委员会辦公室的重任,在全书主编和总编辑的指导下,参与了从启动、组稿、中耕、审读到加工出版的全过程,其繁杂的程序非一般图书可比。

一、体例格式及相关文件熟记于心

《中国河湖大典》的范本是《水经注》,《水经注》是我国北魏时期(公元六世纪)的一部地理名著和水之奇书,记载大小河流1252条,涉及湖泊、沼泽500佘处,泉井和地下水近300处,瀑布64处,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大典》立意续写和传承《水经注》的内涵和风格,以独立的河湖水库为条目,条目的体例结构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题解,内容为列条河湖的别名、又称及其来源,位置(即上下属水系关系、源头、河口)和河长、面积等要素;第二部分为概述,内容为流域概况、自然地理、水文气象、社会经济和开发治理现状;第三部分为纪实,主要内容为沿程描述其干支关系、历史变迁及水文要素,山川风貌、人文遗址、风俗民习等点缀其间。比《水经注》更胜一筹的是,《大典》中的河湖水库是按水系顺序编号的,其使用和传承价值更为完整和优越。

方案确定后,在主编的指导下,我们经过认真学习研讨,编写了万余字的《<中国河湖大典)编纂规则》及补充说明,详尽地叙述了《大典》的编纂方案、列条原则,以及文稿、图稿的撰写和绘制要求。规则中还刊载了几条不同类型的试写文稿,供撰稿人领会和参考。在水利知识和科技名词方面,我们以《中国水利百科全书》和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出版的《水利科技名词.1997》等权威工具书为依据,界定其概念范围和采用原则。如河长和干流长,流域面积和区间集水面积等。“河长”在《水利科技名词》02.042中的定义是“从河源沿河流中泓线至河口的距离”。概念非常明确。但水利是门古老且传统的学科,加之中国的河流多数都有许多个分段河名,多年来较多的中小河流的主源并未严格界定,基层单位常用干流长、主干长或双源汇合后到河口的长等模糊的概念,代替河长,这是不准确和不严格的。为此,我们规定:用“干流长”或“非完整河长”的概念时,一定要注明起止点。“流域面积”在《水利科技名词》也有明确的概念,书中02.028定义流域面积为“河流或湖泊由分水岭所包围的集水区域”。但河流描述中,经常要用到上下游、某一段河或河网区部分河段的集水面积,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流域面积,为了与之相区别,经过研讨,我们决定统一采用“区间集水面积”一词来描述。这样就不会与有严格定义的流域面积相混淆。事实证明,这些规范对书稿质量的提升意义重大。虽然《大典》开编前我们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工作,并召开了多次撰稿工作会,但组织千余人的撰稿工作,使他们尽可能地理解撰稿规则和要求,仍需不断地反复沟通和宣讲。同时,整个撰稿过程中,为了保证全书的体例一致和内容准确、均衡,我们耗费了比一般科技书多得多的精力和时间,对撰稿工作和初稿进行及时、不断地中耕、审读和宣讲,以便尽早发现问题、尽早协商和修改。当然,这一过程也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对书稿内容的熟悉,提高了我们的交流和审改能力,扩大了我们的眼界和知识面。

二、中耕和审读全员参与

《大典》各卷都安排有专门的责任编辑,负责日常的联系、中耕和最终的统稿。但初稿的审读,分支的复审,编辑部的编辑都要尽量参与。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编辑的能力,还可以掌握和协调全书的情况,力保各卷书稿质量上乘和内容均衡。《大典》有自己统一的特别体例和格式,不同于一般的专著、教材、传记等科技书,多数作者都不习惯。初稿中仍有不少文稿像散文,像记叙文,有的作者还非常“执着”,几次都改不过来;加之该书的编撰的确是前所未有的,资料和数据的收集、整理非常繁杂;而且由于历史变迁、人工干扰、水系动荡多变等原因,致使收集到的数据不准确、前后矛盾、内容不平衡的情况屡屡发生,经常是资料多的地方写得多,资料少的写得少,问题屡屡出现。为此,我们要反复进行中耕、审读和退修改工作。

如某省的初稿送来的时候,近200个条目中,竟然多数都没有第三部分纪实的内容。经过询问,才知道他们聘请的专家多为水文专业,整理、撰写第一、第二部分的内容还可以,第三部分沿程描述实在困难。缺失内容绝对不行,为此,我们与全书主编一起飞赴该省,逐条宣讲与协商,后来直到编撰者答应增聘史学家补充内容才算解决。为了保证书稿质量,有的流域机构几次发来红头文件交稿,审读后,只要发现问题较大,经过全书主编同意,我们也数次退改。交一次读一次,工作量成倍增加。加之有些具体问题,还需要反复协商、共同解决。如《海河卷》中,海河的五源之一大清河的主源,在海河条中和在大清河中写的不一致,为此,我们请专家组长和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的同志一起,深入到大清河管理处共同调研协商,既考虑“唯远为源”的传统定制,又考虑河势和水量等因素,最后定为潴龙河。文稿的改动使得图稿也要进行相应的修改。 《黄河卷》也有这样的情况。如沙珠玉河流域面积0.83万km2,原是内陆河,列在《西北诸河卷》内,后在普查中发现其有少量地下水与黄河相连,2013年9月12日,分支传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8月30日专题会纪要(29日开会),沙珠玉河现作为黄河的一级支流,将其编号4.47列到《黄河卷》。

《西北诸河卷》的编辑们开始对其西北地区水系分布图不愿修改,认为这是多少年以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发布的最权威水系分区图。自出现沙珠玉河情况后,加之大图中的“玛纳斯湖”“博格达山北麓水系”和“古尔班通古特水系”三部分,与小图(示意图)的形状和位置有差异,经多次沟通,现将水系略作调整,把这三个分区整个改成“准格尔盆地”,避免了矛盾和错误。问题出现的时候,虽然带来诸多烦恼和不知所措,协商会上也出现争吵。但问题解决后的轻松、满足和成就感,也是这一过程中难得的体验。

三、加工出版细致入微

《大典》编辑部因为兼有编委会办公室的职责,除了一般的书稿加工整理的工作外,还担负了大量修改和内容调整的工作。卷与卷之间要平衡,水系间前后数据内容要衔接一致,增减动一条,全水系的编号要调整。虽然稿件是经过多次审读修改后收下的,但大家都清楚,加工中仍会发现许多不规范的地方。如规则中规定,一条河只能列一条,但仍有些河主源和干流分列两条,这时,就需要我们编辑按照内容结构分段并到一起,河长、面积等各种参数要重新统计。又如《西南诸河卷》中藏南部分的国际河流,流域历来的管理方法是从东到西顺序编号,复审中也未能更改。但这不符合体例中按水系编号的原则。在全书主编的指导下,我们将其中的74条布拉马普特拉河的支流按上下游顺序重新编号,还有42条挪到恒河水系和印度河水系,其文稿中的上下屬和有关参数都需要修改和重新统计。因为调整和修改的量不少,为保证书稿质量,每一卷的一校样我们都要请卷主编和有关人员来社审读一遍。《大典》不是加工一遍、复审终审两遍就能完成的。因为全书内容关联性强,修改一点,调整一处,都需要重新统稿,重新核定数处的内容和数据。编辑们要从头盯到尾,加班加点是常态,除夕夜还在与作者解决问题,有的编辑甚至晕倒在办公室,最后一卷的付型样,就是2015年1月1日交付的。

尽管如此,书稿的加工出版仍有缺憾,也难以做到尽善尽美。如有些人工河道、引水工程,改变了一些河流的常态,其水文要素如河长、流量,甚至流向都有变化。由于各种因素,有的甚至影响一片,发现了我们也无法及时更改和重新核算。又如乌鲁木齐河由南向北流,英雄桥水文站以上河长53 km,集水面积924 km2,多年平均年径流量2.450亿m3。按此数据统计,乌鲁木齐河进不了1000 km2以上的河流。但从图上看,乌鲁木齐河穿过乌鲁木齐市并向北延伸百余公里到东道海子(尾部为季节河)。即使不算乌鲁木齐市以北数据,仅乌鲁木齐市以南,距上游英雄桥水文站还有近百公里。应该说,乌鲁木齐河属于1000 km2以上的河流。但鉴于西北盆地沙漠地区的向心河统一以出山口水文站的测据为控制数,多数河流出山口以后湮灭。像这样的个例,已没有时间和精力提出研讨和调整了。

四、向撰稿人致敬

2015年初,《大典》10卷本终于全部出齐了。掂着这沉甸甸的宝贝,我们十年的艰辛和“折磨”顿时消散。想一想,还是要感谢众多撰稿者的付出,谢谢他们十年来呕心沥血认真负责。为了寻求西北大漠人烟罕见之处的水情和水资源数据,作者们克服困难,联系到中科院地理所等单位,引用了中科院专家们几十年的调研和踏勘资料,加之现代遥感技术,整理出羌塘高原宝贵的资源数据。同时,也要感谢台湾的水利同行们,为我们提供了详尽的宝岛水系的有关数据和资料,并积极参与了我们的修改和复审工作,才使《大典》名至实归,保证了960万km2中华大地上的水系编号无一处空白。

冰川河湖数十亿年的在大地上自由奔流,是它哺育了大地,也是它多次给人类带来灾难。从五千年的大禹治水,到近百年的改造山河,华夏儿女与它不离难弃。今天,我们开创性地把这些散落的资源进行了较为完整的记录梳理,是为了明天与它更好的相依相伴。无论是在职人员,还是返聘的专家学者,所有的参编人都十分理解编纂《大典》的重要意义,这也是它支撑着大家十年磨一剑的动力。全书主编说,编《大典》是他退休后最重要的一件工作。十年来,事无巨细,从全书的进度,到单位之间的协调、历史问题的解决等等,只要是有困难、有问题,他都会出现在现场,与大家一起协商解决。书出来了,他终于放心了,遗憾的是,他没能听到人们更多的赞誉和反馈,于2015年8月因病辞世了。老专家们个个尽职尽责,有的一边打吊针,一边改稿审稿;有的为了一个数据,十几个电话的追问,从省里打到县里,从县里打到农场,从农场打到管理处;也有老专家说,他经常在晚上十一二点钟接到电话,询问书稿中的问题,不知道大家干到几点;还有一位老专家,在书稿开印后,发现数据有几公里的误差,两次自费飞来北京,希望能自己出资2万元修改重印。水利人的认真、奉献精神,已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只能说是《大典》本身的价值和魅力,激发了所有撰稿人和参编人的热情和能量。现摘录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一专家2011年7月在终审会的吟诗一首,略见表达。

默默笔耕几春秋,纸上博览大江游,已是解甲归田日,功名利禄无所求。

百种文章典难修,欲著华章力不足,如今初成河湖典,尚待后人添锦绣。

《中国河湖大典》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一颗灿烂明珠,它的成功面世,实属不易。虽然各卷之间还存在内容深度、广度的差别,水系关系、内容上也有求同存异的折中,各条目文字风格和水平仍有参差不齐的现象,但它终究为后人留下了一份最为完整、清晰、有序的水资源分布和水文化遗产,相信历史将会铭记这一切。

参考文献:

1.郦道元.水经注[M].陈桥驿,注释.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

2.郦道元.图解水经注[M].李岫岩,编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第二版编辑委员会.中国水利百科全书:2版[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4.水利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水利科技名词.1997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推荐访问:笔耕 大江 纸上 春秋 博览

本文标题:默默笔耕几春秋,纸上博览大江游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601/259502.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默默笔耕几春秋,纸上博览大江游》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