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贵阳方言的名词重叠式

发布时间:2023-06-01 18:48:02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贵阳方言中名词重叠现象相当丰富。在对贵阳方言名词重叠式的构成形式进行描写,分析其语义特点后,将其与其它西南方言、周边苗语和布依语进行比较,找出其特点。此外,从认知的角度解释贵阳方言名词重叠式的构成原因。

关键词:贵阳方言 名词 重叠

一、引言

贵阳方言中名词重叠的现象非常丰富,早在上世纪80年代,涂光䘵先生对贵阳方言名词重叠式进行过研究,把名词重叠式分成四类:名词性词素重叠构成;量词性词素重叠构成;动词性词素重叠构成;形容词性词素重叠构成。他的这一研究成果对于了解和分析贵阳方言名词重叠式有很重要的价值,但随着方言研究的深入,对贵阳方言名词重叠式研究不再局限于此。本文从构词和构形角度对贵阳方言名词重叠式进行分类描写,通过对贵阳方言名词重叠式与其他西南方言、周边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比较,以及对构成名词重叠式的原因进行探索,进一步了解贵阳方言名词重叠式。

本文讨论的重叠式范围较宽,不仅包括由音节重叠构成的名词,也包括重叠式作为一个组成部分组合而成的名词词组。

本文把未重叠前的形式称为基式,重叠后的形式称为重叠式。

本文采用字母“A”或“B”代表一个音节,“AA”或“BB”表示重叠;无本字用“”表示,后附国际音标注音。调值参考《贵阳方言词典》一书;少数民族语言注音来自所引书目。

二、构成形式

我们根据以下标准把贵阳方言名词重叠式分为两种类型的重叠:构词重叠和构形重叠。第一,看重叠前的基式是否是词,基式是词属于构形重叠。第二,看基式与重叠式词性是否相同,词性相同则属于构形重叠。第三,看是否产生附加意义,产生附加意义属构形重叠。

(一)构词重叠

1.由单音节“A”构成

单音节“A”构成的“AA”式,“A”只作为一个音节存在、没有意义,只有经过重叠手段构成“AA”式,才构成名词,具有指称功能。这类词数量不多。例如:

苞苞花蕾 渣渣残渣 瓤瓤果肉 [fu31]植物中心不可食用的部分 襻襻系扣子的扣套 把把[pa24]门扶手、短杆子 子子细小的粒状物 凼凼小水坑儿 索索较细的绳子 作作[zuo31]烧麦 㮟㮟[kʰa55]角落、缝隙[ka53]肉

2.由名词性语素构成

基式与重叠式的词性相同,有些基式是成词语素或者可以与其他语素组合成词,但是组合成的词,与重叠式词义不同,因此我们也认为这一类属于构词重叠。如:

米米小颗粒 路路条形的印迹 脚脚剩余物 人人画书上的小人 心心中心部分 眼眼窟窿 嘴嘴物体的突出部分

3.由动词性语素构成

拍拍球拍 垫垫垫子 盖盖 扣扣[kʰəu55]类似钮扣 揪揪揪起来的发束 塞子 飞飞纸条 抽抽抽屉 款款[kʰuan53]用于系住的工具 [kʰɑŋ53]盖子 [ɕiɑo55]用于系住的工具 印印印迹

4.由形容词性语素构成

聋聋 歪歪 瞎瞎 [zua53]手脚不灵活的人

上述重叠式名词表指称残疾人的名词,带有贬义。

短短短处或把柄 巅巅 尖尖 空空[kʰoŋ24]空档 便宜的事物 皱皱皱纹 缺缺缺口 圆圆

5.由量词性语素构成

本本本子 盒盒盒子 瓢瓢瓢儿 条条纸条、木条等 片片 坨坨 趟趟 块块 串串 丝丝

6.由象声词语素构成

当当――当

重叠后用于指称发出声音的工具。由象声语素构成的名词较少。

(二)构形重叠

1.AA式

“A子”与“AA”词义相同。

坝坝 板板 棚棚 摊摊 竿竿 锤锤 管管 箱箱 带带 杯杯 瓶瓶 格格

语素“A”不可组成“A子”,但可以与其它语素结合,构成名词。重叠的“AA”式名词一般用于指称形体较“小”的物体。

帮帮帮派 根根植物根茎 秆秆[kan31] 齿齿 窪窪水窪 壳壳壳儿 泡泡[pʰɑu55]浮于水面的沫 毛毛绒毛 缝缝 刀刀 洞洞 孔孔 牌牌扑克、牌子、名片 背背物体反面、人的后背 边边 顶顶 底底

2.“ABB”式

树林林 门角角 葱叶叶 竹筒筒 冰柱柱 左拐拐擅用左手的人 碗[tu31]碗的底座

3.“AAB”式

(1)“AB”可单独使用,词义与“AAB”相近

花花纸 阴阴天 拖拖鞋 板板车

这类名词重叠式较少,AB式与AAB式指称物相同。

(2)“AA”可单独使用,但是词义不同于“AAB”

①妹妹头 毛毛钱 夺夺粑 筒筒鞋 颗颗药 绞绞糖 转转风 灰灰菜 拐拐鱼金鱼

②指人名词

筒筒眼 眯眯眼 豁豁嘴 对对眼 鼓鼓眼 秋秋眼 婆婆嘴 抠抠客

4.“AABB”式

(1)“AB”可单独成词

前前后后 里里外外 桌桌椅椅 条条款款 团团转转周围四处

(2)“AA”或“BB”可单独成词:

藤藤网网 汤汤水水 根根底底 㮟㮟角角 坛坛罐罐

三、语义特点

(一)构词重叠类的语义特点

这些名词只具有名词指称功能,表示事物名称,无附加义。其中有些指人名词,虽然带有贬义,但我们认为从基式到重叠式在词性上有改变,所以仍看作构词重叠类。

由动词性语素构成的重叠式名词多用于指称该动作的对象、使用的工具或动作完成后的结果,这种构词方式具有很强的能产性,“往往可以用动词性词素重叠临时造词,来表达一些尚无准确的名词可表示的事物。”例如:“拿个‘[pʰie31]’把头发‘[pʰie31]’起”,“[pʰie31]”动词义“系住”,重叠式名词[pʰie31]表示系住用的工具。重叠动词“款”来指称所使用的工具——款款[kʰuan53]用于系住的工具[ɕiɑo55]用于系住的工具。

量词语素重叠生成的“AA”式词,一般具有两种意义,一个是表事物范畴的指称义,另一种同普通话量词重叠意义相同,表示“每一、逐一”。

(二)构形重叠类的语义特点

从基式到重叠式形态的变化表达一种语法意义,重叠式的语义比基式的有所增加。我们分析认为这一类贵阳方言重叠式名词主要有“最”“繁多”“小”以及指称物量上增加等语义。除儿语表小称外,有一部分名词因指称的物体形体较小,也带有小称意义。如:“米”表大米,“米米”表细小的粒、小的果仁、皮肤上的小疙瘩;“泡泡[pʰɑu55]”指浮于水面的沫;“面面”指细的粉末。表示方位的名词,重叠后常带有“最”的意思,如“边边、顶顶、底底”,是指最边上、最顶上和最底下的部分。还有一部分重叠式名词,重叠手段的使用起到强调语义的作用,如:“阴天”是指云层密布的天气,“阴阴天”则强调天气情况很糟糕。“AABB”重叠式名词的语义并不是简单的“AA”与“BB”语义相加,而是泛指“AA”“BB”同类事物或指“每一A、每一B”,此外,还带有杂乱、不规整的意思。大部分语义相似、相近的基式“AA”“BB”都可以组合成“AABB”式,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

四、语法功能

贵阳方言名词重叠式多数在语法功能上没有特殊,能作主语、宾语、定语。但是量词语素重叠式名词中有一部分比较特殊,可以作动词补语,表示以某种单位计算或呈某种状态。如:数个个、起堆堆、称斤斤。如:

鸡蛋称斤斤(卖);萝卜都起网网噢;我数个个人数,你摆桌子下[ha55]。

五、类型比较

(一)汉语普通话中“重叠式名词主要是亲属称谓。”以及少量叠音词和儿语是采用重叠方式构词,普通话中“名词可以重叠的只是极少数。”目前研究普通话名词重叠式,从形式上看,主要是对“AABB”式的句法功能进行研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普通话中除人称称谓外,很少见到运用重叠手段构词的现象。显然,贵阳方言中比普通话中存在更多更复杂的重叠式名词现象。

(二)把贵阳方言放在西南官话内部(选用材料有重庆方言、成都方言、遵义方言、毕节方言、桐梓方言、长阳方言、仁寿方言、大方方言、昆明方言)进行比较,得出以下结论:

1.西南官话的名词重叠式的主要构成形式有“AA”式,“AAB”式、“ABB”式和“AABB”式,与贵阳方言名词重叠式构成形式基本相同。其中,名词语素、动词语素、形容词语素、量词语素以及象声词语素都可以作为基式重叠后成为名词。

2.在贵阳方言中,“子”尾式名词,使用频率极低,且年轻人“子”尾式名词使用频率高于老年人。汪平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曾认为贵阳话中不少名词,不论物体大小都没有带“子”尾的说法,我们有理由相信“子”尾式名词的这种使用现象是受普通话影响的。

3.西南官话方言中重庆方言、成都方言、遵义方言、桐梓方言、长阳方言和仁寿方言中都存在儿化或附加“儿”尾构成的名词,但在贵阳方言中,却没有儿化现象存在。

(三)进行跨语言比较时,我们选取了贵阳市周边的苗语和布依语这两种少数民族的语言。

苗语重叠式名词的结构有“AA”式、“ABB”式、“AAB”式、“AABB”式、“ABAC”式。

AA式:kɑ35kɑ53/ɳtʂua55 ɳtʂua55喜鹊 nu42nu31野鸡

ABB式:tɑ35mʐɛ35 mʐɛ53蚂蟥 kaŋ33tu53tu11萤火虫

AAB式:pɑ44pa44nen33蝙蝠

AABB式:“两个词义相关的名词可以两两重叠”,如:

hab hab tot tot鞋鞋袜袜

hmub hmub diel diel(苗苗汉汉)各民族

ABAC式:gangb jongb gangb nos(虫 蚯蚓 虫 蚂蚁)各种小虫

布依语的重叠式名词很不发达,从搜集的资料看,构词重叠只见“AA”式一种:

AA式:tu2tu2 牲口

布依语的单音时间名词和能作量词用的单音名词能重叠,重叠后表示“每X”的意思。如:

vuan2 vuan2天天(每天) za:n2 za:n2家家(每家)

苗语和布依语这两种少数民族语言的名词重叠式基式多为名词语素,有一部分能作量词用的单音名词可重叠,未见到动词语素、形容词语素等重叠构成名词的现象。其中,苗语的四字格名词重叠式比较丰富,除了与贵阳方言一样存在“AABB”式外,还存在“ABAC”式,其中“A”既可以是名词语素,也可是名词前缀。在少数民族语言苗语和布依语中也没有发现[əɹ]尾构成的词或“[əɹ]”化词(不包括汉语借词)。

六、构成原因分析

F.Ungerer&H.J.Schmid认为:iconic quantity i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ngth of the linguistic expression and the complexity of the cognitive model……(数量象似性是语言表达形式和认知事物复杂程度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数量象似性原则在贵阳方言名词重叠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构形重叠中。构形重叠从基式到重叠式的形式变化对应着指称物在量上的变化,例如:灰―灰灰,基式与重叠都指称尘埃,重叠式更强调尘埃在数量上的多。毛―毛毛,基式与重叠式指称事物相近,重叠式也是在强调事物数量的多。“阴阴天”“花花纸”中的重叠部分,正是说话人要强调的语义,表示程度的加强,正如Givón说的“越重要,形式就越多”。

人类在认知活动中,事物与事物之间或事物不同侧面之间的相似处会凸显出来,这些凸显的相似处是由于象似性原则中隐喻符发挥作用,从始源域(source domain)映射向目标域(target domain),“譬喻的實質是藉由一類事物去理解並體驗另一類事物。”始源域和目标域既可以在同一功能域也可以处于不同功能域之间。在贵阳方言名词构词重叠中,基式“A”位于始源域,映射到目标域,形成重叠式“AA”。这种映射是受象似性制约的,就是说基式A和重叠式“AA”,其整体或某个方面之间具有相似性或相关性。例如:“气味儿”与“不好闻的气味儿”,事物属性上相关,用“气”表示气味儿,“气气”表示不好闻的气味儿。“心”,物体中央,以此为始源模型映射到目标模型,重叠语素构成“心心”,指一切物体中央的部位。“尖”形容细削,细削的部分一般处于物体的末端或突出的部位,重叠形容词语素构成“尖尖”,名词,用于指称物体末端或突出的地方。这一类的基式和重叠式在空间位置上具有相似性。由动词、形容词语素重叠而成的名词重叠式,强调不同功能域之间的相关性,也体现了不同词类的不同作用:动词表陈述行为,名词表事物指称,形容词表性状描写。

贵阳方言重叠式名词较少使用“子”尾,无“儿”尾、“儿”化现象,用“习惯使然”来解释,显然没有说服力。贵阳周边少数民族语言苗语和布依语也不存在这几种现象,但由于少数民族语言研究资料缺乏,我们还不能下定论说是受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这一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涂光䘵.贵阳方言的名词重叠式[J].方言,1987,(3).

[2]汪平.贵阳方言的语法特点[J].语言研究,1983,(1).

[3]谭永祥.谈名词的重叠[J].中国语文通讯,1980,(1).

[4]刘永绥.重庆方言的实词重叠及变调[J].重庆师院学报哲社版,

1997,(2).

[5]梁德曼.成都方言名词的重叠式[J].方言,1987,(2).

[6]谢群霞.成都方言名词重叠的类型、表义及成因[J].成都大学

报(社科版),2006,(3).

[7]范继淹.重庆方言名词的重叠和儿化[J].中国语文,1962,(12).

[8]胡光斌.遵义方言名词的构词重叠[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1997,(2).

[9]胡光斌.遵义方言量词的重叠[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7,(2).

[10]王兆春.毕节方言重叠构词及其语法化讨论[J].贵州教育学院

学报,2008,(10).

[11]汪平.湖北省西南官话的重叠式[J].方言,1987,(1).

[12]杨发兴.湖北长阳方言名词和动词的重叠式[J].方言,1987,

(3).

[13]刘自力.仁寿方言名词的重叠式[J].方言,1987,(2).

[14]李蓝.贵州大方方言名词和动词的重叠式[J].方言,1987,(3).

[15]张宁.昆明方言的重叠式[J].方言,1987,(1).

[16]汪平.贵阳方言词典[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17]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8]贵州省桐梓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桐梓方言志[M].1987:12.

[19]王辅世.苗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

[20]曹翠云.苗汉语比较[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1.

[21]喻翠容.布依语简志(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M].北京:

民族出版社,1980.

[22]吴启䘵.贵阳布依语[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2.

[23]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4][德]F.Ungerer&[德]H.J.Schmid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5][美]George Lakoff&Mark Johnson.我们赖以生存的譬喻[M].

周世箴译.台北: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6.

(彭莉 吉林四平 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 136000)

推荐访问:贵阳 方言 名词

本文标题:贵阳方言的名词重叠式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601/259615.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贵阳方言的名词重叠式》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