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下大学英语教学文化生态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起沟通桥梁作用的语言就愈发重要,而文化与语言又密不可分。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在培养外语人才的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多维文化的渗透与教育。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得出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普遍存在文化生态失衡现状,并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主体方面提出了解决策略,希冀解决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失衡现象,并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能够在国际事务中体现较强的跨文化能力。
【关键词】一带一路;大学英语;文化生态;失衡;解决策略
【作者简介】杨梅如,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深入进行,能够用汉语、英语甚或少数民族语言进行外事翻译和文化传播的人才变得炙手可热,同时面对我国境内第一外语为英语和母语为汉语的大多数双语人才来说,能够在国家战略层面进行有效双边文化交流、贸易合作等,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而语言是政治与经济合作的基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国家文化不同,如何使走出去变得成功,语言与文化不可分割。语言作为一种软力量,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助推器,中国文化走出去,离不开语言的媒介;语言本身也是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体现。
作为外语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高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文化生态的敏锐和重视程度及相应教学策略的实施,不仅关系着新时代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输出,也关系着国家发展的战略意义。新时期,国家对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即拥有国家外语能力。它是一个国家运用外语以确保国家安全和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有国际竞争力的能力。能够驾驭语言,拥有平等文化观念,建设、维护国家形象的外语人才已成为国家战略需求。
二、大学英语教学文化生态现状
在各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里,读写课程和听说课程的结构搭配比较常见,开设专门性的、或选修形式的文化类课程比较少见,这在课程设置方面就先缺失了文化这一环,文化的重要性强调的不够明显。在大学英语的读写和听说课程中,能够融入西方文化教学内容的教师不在少数,但能够融入东方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并将文化内容深入讲解、对比分析、融会贯通的教师并不多见,即在目的语教学过程中对本土语言和文化及他国文化进行无意识性的欺凌与削弱。另外,教学过程中着重强调本族语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负迁移作用,就忽略了其在跨文化交流中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教育者、受教育者形成了固有思想偏差,削弱了本土语言在英语教学文化生态中的地位,导致大学英语教学文化生态失衡。
生态化原本是一个生物学概念,它表明生物体之间以及生物体与其周围的有机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一些学者将语言内涵赋予生态学,提出了文化生态学。“如果要研究人类自然特性与社会特性的相互作用,普通生态学就必须超越范围进入文化学的领域。”文化生态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它让人们认识到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并要求人们平等对待不同文化,努力消除文化帝国主义,保持各种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处。英语学习并不是摒弃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学习,而是在本土语的语言文化基础上,认知、比较、习得英语这门世界语言,为我国语言和文化的走出去作优秀的传播者。“一切文化的价值都是相对、相等的,无高低优劣之分”。只有拥有正确的文化生态价值观,才能实现“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共存共赢局面。
三、数据调查与分析
笔者在河南一所中外合作的三本院校进行一二年级大学英语课程的相关问卷调查,共涉及20个问题,这些问题涉及文化在课堂中的比例分配及重要性认知等。结果表明,82.5%的学生认为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文化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9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将中西文化进行对比讲解,并在涉及少数群体的文化中突出其差异性,80%的学生表明大学英语课堂英美国家文化课堂比重超过中国及他国文化,56%的学生表明中国文化鲜少在课堂进行讨论与对比,94%的学生能够用英语对大量西方文化进行阐释而对中国文化则表示无法用英语阐述。90%的学生认为文化无优劣之分,应将文化同等重视,而不是崇洋媚外或对任一文化认知有失偏颇。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学英语课堂普遍存在文化失衡状态,即教师对西方国家的文化讲解较多,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认知和练习较多,而对中国及他国文化涉及较少,且学生无法完成相关文化的翻译和介绍。这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失衡现象不利于外语人才的培养,语言作为起沟通作用的桥梁,任何一方文化的浅尝辄止都会导致跨文化交流、贸易活动等的失利。如何保持文化的生态平衡在教师教授和广大大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过程中变得尤为重要。
四、解决策略
造成大学英语课堂中文化生态失衡现状的原因包括诸多方面,如历史、社会、经济等因素形成的英语语言文化优于中国语言文化的错误观念,学校与教师在校园氛围、课程设置、教学环节、评估测试等方面对西方文化的倚重和对中国及他国文化的忽略,学生在长期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影响下所形成的中西文化偏差性观念和失衡性文化语言能力。据此,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解决策略。
1.学校方面。学校作为国家人才的培养基地,洞悉国家战略中所需人才的专业性和综合性,明确文化在软实力外交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这对国家形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关键和促进作用。因此,为培养中西方文化、世界各文化平等观念和加强本土语文化教育,首先,可在全校范围内开设文化类选修课,或中西方文化、世界其他文化比较的选修课,提供了解世界文化和加深中国文化的窗口和机会;其次,可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类活动和第二课堂,如邀请具有多维文化视野的专业人士进行讲座等。校园文化类活动应呈现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根据留学生和外教的国别以及他国相关文化知识,在活动形式、校园氛围和校园布置等方面加强引导作用;再次,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及课程考核方面,可以鼓励院系、教师加强文化教学及文化考核比例等。建立文化平等观念,尊重文化差异,高校应尽可能提供资源帮助学习者建立多维文化视野,学会以平等、客观的态度对待异文化,在尊重文化的前提下进行语言层面的交流。
2.教师方面。教师作为传业授道解惑之人,本身应该具备文化平等观念,并在正确观念的引导下进行大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教师可通过进修、研讨、培训等项目,加强对本国文化的了解,以及中西方文化及他国文化的对比研究等。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注重以下几点:首先,课堂教学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渗透。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长期缺失使很多学生形成西方文化和语言优于中国的错误观念。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在英语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这种民族自信和民族骄傲也是新时期国家发展要体现的民族精神面貌,并推动文化外交发展。
其次,充分利用教材,进行多维文化比较。大学英语课程使用的源语言材料的作者多是西方人,文中仅有西方文化的体现,故教师可在课程进行中不断补充同一主题的不同国家文化体现。这种文化的适时对比有助于目的语和本族语语言及文化的习得。如,本文作者所在高校使用的新视野第三版教材,课文之后的中英文翻译习题就对比了中西文化差异,不仅是优良的文化教学素材,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文化比较中注意文化的相似与差异,以获得文化认同能力,培养细腻的文化思维。这有助于学生形成多维文化视野,在国家战略下的经济建设中体现复合型人才优势。再次,明确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跨文化语境下,学习英语的目的不单纯为和西方人打交道,而是和全球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是英语文化与母语文化和其他国家的文化兼容并举。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会世界不同文化的精髓,加强优秀汉文化的对外传播。在熟知本国文化的基础上,见识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在国家建设的跨文化交际中镇定自若,胸有成竹。
3.学生方面。学生的文化平等观念在学校氛围和课堂教学中会逐渐形成,并开始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拥有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除了心态和思想,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切活动的进行以语言为输出和载体,那么能够熟练掌握本族语和英语是前提和必要条件。无论是在学校、院系组织的讲座、举办的活动中,还是在教师课堂教学的习得与参与中,都应该保有文化的敏感度,并将具有文化对比明显特征的语言表达准确记录和记忆。这就要求学生,首先,培养英语学习兴趣。在世界各国文化的学习畅游中,体会文化与语言给人类带来的魅力和乐趣,通过文化喜欢上语言,并喜欢用语言来表达对文化的见解;其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任何关于文化的校园活动和知识讲授都有局限性,文化的浩瀚之海不是仅靠课堂或讲座时间,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能够利用一切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才能领略更多文化的同与不同的魅力,才能成为一个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再次,保持对文化的好奇心和敏锐度。在很多跨文化交際场合,一件细微的事情都会折射某个国家的文化要素或禁忌,也会影响到商务谈判、文化交流或经贸合作等。所以,在学生阶段,能够拥有对世界文化的好奇心,是具备文化能力的国际性人才的基础,而形成对文化的敏感度,则决定了国际事务中的成与败。
通过以上三方主体的共同努力,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及他国文化的缺失造成的文化生态失衡现象才能有所改观,才能在新时期培养国家所需的具有国际视野和格局的人才,也才能保护文化的世界性和多样性。正如尤泽顺所说,“各种生物系统/文化系统只有在参与循环/交流的前提下才能存在。”
五、总结
大学英语课程针对非英语专业的大数量学生群体,在国家发展新时期倡导“专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的当下,文化生态在大学英语课堂的失衡现状不利于国际性人才的培养。在全球化语境下,培养国家未来栋梁的文化生态观,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同时也了解、学习、借鉴西方文化及其他世界文化,形成多维文化视野,才能使他们在世界的舞台上与他国进行更有效地交流,一方面促进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一方面促进世界文化的和谐共处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辉.语言助推“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文化传播[J].海外华文教育动态,2017(1).
[2]马丹.浅析“一带一路”战略下如何加强外语语言能力的建设[J].企业导报,2016(15).
[3]刘宝俊.民族语言与文化生态[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
[4]尤泽顺.文明冲突论——一种被重构的历史话语[J].外国语言文学,2008(4).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一带一路”下大学英语教学文化生态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