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下对太和城遗址的保护体系及传承方式
摘 要:民族文化遗址能否得到切实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取决于民族地区的文化遗产能否得到科学开发,进一步决定于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体系和传承方式。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与当地的民族文化遗产,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以南诏太和城遗址为研究点,从保护体系和传承方式两方面进行探讨:健全法律保护的相应制度,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因地制宜地进行管理;在数字化的保护中,不断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太和城遗址 保护体系传承方式 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7(c)-0197-02
云南是民族文化遗产的大省。民族文化遗址能否得到切实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取决于民族地区的文化遗产能否得到科学开发,进一步决定于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体系和传承方式。随着民族文化的快速发展、遗址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以往简单的保护模式已经需要及时地进行调整与补充。云南民族文化资源虽然丰富,但具体针对南诏太和城遗址的研究并不多见。该文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以南诏太和城遗址为研究点,从保护体系和传承方式两方面进行探讨。一方面,可对少数民族遗址保护提供方法与建议;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该文则针对于太和城遗址的保护体系和传承方式提出一些建议。
1 理论依据
南诏太和城遗址位于大理市下关镇太和村西的鹤顶峰麓,是一座山坡上的城市。南、北城墙相距约500m,城内立有著名的《南诏德化碑》。太和城原为白族建立的城邑,是南诏前期的都城,山顶有金刚城,建有鹤顶寺,在洱海金梭岛上建有南诏避暑宫,可供考察、游览[1]。太和城在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遗址意义。我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构建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提高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作用[2]。主要的保护措施也以落实责任、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和加大宣传4个方面展开。该文根据这4个方面进一步深入,并结合太和城遗址实际和现代社会发展状况,提出更加完整的符合太和城遗址现状的保护体系和传承方式。
2 保护体系
2.1 建立健全法律保护法规和行政保护制度,把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个阶层、单位和个人
在法律法规方面,我国有已经立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保护条例》,除此之外,我国应加快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法律建设,根据不同地域来细化物质遗产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有针对性、有时代性的健全法规。当地大理白族自治州州政府则应更明确地针对太和城遗址本身做出具体的法規、条例、办法等。例如,根据太和城遗址所在的位置,即鹤顶峰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其周围环境的保护,控制游客游览的进出口方向以及游客数量,合理控制附近居民的人口数量,尽量保证太和城遗址处于人口合理容量而非环境人口容量,从环境入手加强对太和城遗址的保护。另外,关于地方政府建立健全的法规中,应包括保护管理的适用范围、保护范围、保护的重点及要求、相关部门责任实施、责任监察监督、对民众的要求、奖惩制度等重要内容。最后,要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附近居民、当地企业和政府工作人员乃至旅行游客,都要明确“应该怎么做”“什么不能做”,树立共同保护、一起传承的观念。
2.2 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加强执法
每个政府部门都要有法可依、分工明确,避免推卸责任的情况发生。将太和城遗址的保护分为环境保护、旅游资源保护、占地保护、维修工程等几个重要方面,每个部分设立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进行问责管理。因太和城遗址临近太和村,近期发展快,故要确保新增建筑物,如房屋、工厂、旅馆等的数量和位置在合理范围,不会对遗址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切实抓好遗址的维修工程,如遗址内部的《南诏德化碑》,历久弥新,是研究南诏形成、社会制度、云南各民族关系等的重要物质遗产[1],既是保护的重点,也是传承的重点,其维护维修工作就更当仔细科学。另外,每个部门都应落实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加强保护力度和效率,加强执法。监察部门应当明确奖惩制度,公平公正,以更好地推进对太和城的保护。
2.3 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好我国民族政策和少数民族政策带来的福利与效应,营造文化氛围
云南省是一个少数民族大省,不仅仅是太和城遗址,还有丽江纳西木府、泸西阿庐古洞等,各少数民族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众多。各级政府都应重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推广宣传,让国家和社会对我省的少数民族文化给予更高的重视和更多的支持。大理州州政府以及大理市市政府则应落实到范围内的少数民族文化、遗址、物质遗产的推广与宣传,如太和城遗址附近的太和村村民的知识普及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让民众明确物质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云南省是旅游大省,每年来往旅客不计其数,更应该在宣传旅游之时给予游客一定的保护常识并提出合理要求,在全省营造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另外,对于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和帮助包括相关政策,如加大少数民族地区的改革力度、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等都要加以更合理和有效的利用。如对太和城遗址的保护制定专项基金,用于它的保护、传承,平时的维修工作、监察管理等;同时在对其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上,也通过大的保护白族和彝族的文字语言、民族文化、建筑风格来推进小的太和城遗址和《南诏德化碑》的保护。
3 传承方式
3.1 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在保护与研究中传承
《南诏德化碑》遗存已久,为了更好地保留其碑文内容,应当以更现代、更科学的方式对其进行保护和维修,以弥补它的损坏。且不仅仅只有非物质遗产可以进行数字化的保护和研究,物质遗产也应当可以。太和城遗址可以通过图片和摄影作品来记录它的完整性并进行宣传推广,也可以通过电脑建模、生态模拟系统等进行进一步的开发与研究,使其遗址意义更加深刻。通过以上方式以更好地让更多“外面的人”了解、认识太和城遗址及其背后所代表的文化,“里面的人”深入了解并认识到太和城遗址的重要性和应当实施的保护行为,以此更加高效地传承其背后的文化内蕴和历史含义。
3.2 融入“一带一路”,发展太和城遗址及附近乡镇的经济,在发展中传承
中国文化在世界上正掀起热潮,每年来往外国游客和求学之人络绎不绝,而云南处于我国边境,对外贸易和旅游业皆是重中之重;另外,云南地处中国经济圈、东南亚经济圈和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占据重要地理位置,国家着力于云南的交通运输建设和经济建设。大理作为云南的重要州市之一,也得到足够重视。太和城遗址及其背后的文化底蕴作为极具有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也应当受到重视,政府应制定健全法规,就“太和城遗址及其文化的宣传”制定具体可事实的方案,让广大民众能更直观、生动地了解太和城遗址的相关文化,同时也要抓住机遇,发展太和城遗址及其附近乡镇的旅游业和旅游附带商品,如有名的白族“三道茶”和蜡染技术,可以和有名的大理古城、丽江古城等旅游热门景点进行合作,更快地进行宣传。最后,国家给予政策支持和经济扶持,政府制定相关法规,企业和我们公民个人都应当给予完全的支持,以自身去带动文化的传承。通过“一带一路”传播至更远的地方,在深入研究中进行发展,在发展中不断传承。
3.3 提高保护和展示水品,与各方面进行互通的深入研究与传承
太和城遗址为研究南与唐王朝和吐蕃的关系、南诏的社会制度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资料,且它利用山海之险,仅筑两道城墙是一大建筑特点,在全国是罕见的[1]。也就是说,它在历史研究、地理研究、语言文字研究和民族文化研究等方面都是极其有战略意义的,我们应当把它与各方面的研究进行互通与贯连,促进各方面研究的深入,同时也是對太和城遗址文化的深入了解,明确其背后文化的普遍性与个别性,知道它的普世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在最后整理出详细的文档图片摄影资料,进行更高水平的展示,让大家更直观生动地了解它,并对其产生兴趣,以更好地传承下来。
南诏太和城遗址的保护与传承息息相关,保护是传承的前提,传承是保护的重要途径,而我们不应当仅仅着眼于现在,而是要更明确地规划出太和城遗址及其背后文化整体性和长期性的长远发展与传承,培养相关人才,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了解;发挥每一个人的力量,对其文化进行更好的保护和传播。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传承,在不断保护与传承中发展。
4 结语
该文通过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大理南诏国太和城遗址,提出了适合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有效模式:(1)空间上采取旅游联动开发模式,区域内采取“核心—边缘”联动开发,区域间采取“双核联动”开发,大区域滇西北采取“点—轴”联动开发;(2)管理模式上结合民族地区的特色,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区参与”模式;(3)结合大理、丽江民族文化资源优势,采取文化与旅游融合开发模式。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云南省旅游发展迎来了重要战略机遇期,选择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模式是加快民族地区文化旅游转型升级的关键,是继承保护传统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任维东,张勇.南诏文化的象征:大理太和城遗址[N].光明日报,2016-02-05(005).
[2] 最高人民法院《最新法律文件解读》编辑委员会.最新商事(经济)法律文件解读(2006年第2辑)[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
[3] 黄永林,谈国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2):49-55.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一带一路”下对太和城遗址的保护体系及传承方式》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