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民族地区县域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之路

发布时间:2023-06-02 08:54:01 | 来源:网友投稿

类乌齐,藏语意为“大山”,位于昌都市东北部。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1所,其中幼儿园16所,小学13所,初中1所,教学点1所;教职工421人,在校学生7927人,其中在园幼儿855人,小学在校生5431人,初中在校生1641人。目前已建有学校“班班通”157套,电子白板教室78间,标准化考场112间,学生计算机500台,云校2所,同步课堂项目学校8所,幼教互动项目学校16所,校园网局域网双网覆盖项目学校9所,校安工程学校24所,配备录播教室2间,远程互动课堂2间。类乌齐县教育信息化实践,探出了一条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发展之路。

加强规划重落实

自2013年以来,类乌齐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紧扣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 2020)》,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全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专门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类乌齐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和部署教育信息化工作。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了类乌齐县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结合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工作的契机,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上了工作日程,用四年左右的时间、分四个阶段,使全县教育信息化面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第一阶段,2014年完成了3所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任务,配备计算机教室3间,计算机150台,通过自筹资金170余万元为全县小学配备“班班通”157套;第二阶段,2015年投入600余万元完成了24所学校和幼儿园的校安工程建设,县教育局中心机房能对项目学校实现24小时实时查看,建成标准化考场112间;第三阶段,2016年县委、县政府再次投入资金200余万元,为县中学和县小学配备精品录播教室2间,在2015- 2016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网络晒课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共推出22节优课,其中12节被评定为市级优课;第四阶段,2017年,针对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视频会议系统项目正在稳步实施中,预计9月底投入使用。

此外,县委、县政府积极向自治区和市教育行政部门申报项目,共争取到电子白板教室25间,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学校2所,云校2所,同步课堂项目学校8所,幼教互动项目学校16所,校园网和局域网双网覆盖项目学校9所。目前,类乌齐县中学、类乌齐县小学、宾达乡小学和类乌齐镇第一小学已实现电子白板教室全覆盖;类乌齐县中学、类乌齐县小学等9所学校已经实现校园网局域网和无线网络双网全覆盖。

立足培训促发展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针对类乌齐县师资水平不高、教学经验不足的现状,类乌齐县教育局把培训工作列入了重要日程。

首先,抓校长培训。教育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通过培训,校长们意识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截至目前,类乌齐县所有校长都参加过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国培计划”“区培计划”等不同的培训,类乌齐县23名校长还在2016年参加了“教育部—中国电信中小学校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项目”的培训。近三年来,类乌齐县对全县校长进行信息化相关的业务培训不少于60余人次。

其次,电教员队伍的建设是教师培训计划中的重中之重。电教员队伍不仅影响着一所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决定了全县教育信息化的进程。通过培训,电教员的动手能力不仅得到了有效提升,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能够为普通教师进行操作示范,而且有了较广的知识面,具备学习、创新与服务的精神和能力。2017年,我们对全县21名电教员进行了“班班通”使用管理、计算机教室管理、城域网校园管理和录播教室使用管理等内容的县级培训209人次。近三年来,类乌齐县教育局累计对电教员组织相关业务培训不低于600人次。

再其次,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教育信息化的推广与运用,教师是关键,为使全县教师能熟练掌握教育信息化设备的运用技能,县教育局相继组织参与“国培计划”——西藏自治区农牧区中小学骨干教师远程培训等,培训教师累计2000余人次。县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还聘请专家深入到各学校针对每一位教师进行手把手培训,让老师们都能够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课堂教学。

强化管理增效益

信息技术硬件建设是手段,服务于教学才是目的。类乌齐县把设备的使用情况纳入管理范围,切实掌握各学校对所有信息化设备的使用情况,以管理促使用,以使用促效益,达到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县教育局专门印发了《类乌齐县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做到学校有使用安排表、教师有使用登记表,职责到人,督导以原始材料为准,将每次督导结果与教师年终考核和职务晋升挂钩。

类乌齐县还在2014年专门成立了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并由分管县长任负责人,全面督导各学校信息技术设备的管理与使用情况,不定时对学校进行督查,对使用率不高、教研教改不力、管理维护不到位的学校和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开展教研上水平

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科研活动,以及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研究活动,是快速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类乌齐县在过去的几年里,主要开展了以下教研活动:一是开展全县学科名师送教下乡活动。2016年,小学共送课30多节次,覆盖6门学科。二是开展送课帮教活动,类乌齐县中学和类乌齐县小学教师利用录播室向外校进行送课帮扶和研討活动。2016年利用录播系统,共向全县传播课堂实录和教研实录22节,其中12节为市级优课,预计2017年的课例数可达到100节。类乌齐县小学和宾达乡小学更是利用“协作式”互动课堂与外校共同开展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教师培训和师生交流等活动,加强了各学校之间的协作,提高了教育管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破解了教学水平不高、开不好课的难题。三是开展教研交流活动。来自重庆的援藏教育专家在录播教室开展专题讲座,县内骨干教师、学科名师进行现场授课,与全县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老师进行在线交流互动。目前,涵盖类乌齐县8所学校的同步课堂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9月投入使用,相信该项目会对类乌齐县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教育发展新展望

随着类乌齐县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逐步深入,县委、县政府正在为教育信息化工作制定新的发展规划。未来三年内,类乌齐县将达到如下目标:第一,为县中学、县小学和各乡镇小学各新建多媒体网络教室,最终达到县中学4间多媒体网络教室,县小学3间多媒体网络教室,各乡镇小学2间多媒体网络教室;第二,全县所有的学校均达到校园网局域网双网覆盖;第三,全县所有的学校均配备一间精品录播教室,争取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网络晒课活动和“送教下乡”等教研教学活动中为广大师生服务;第四,给所有班级配备电子白板,实现老师们的无粉笔化教学;第五,打造具有类乌齐县特色的数字校园,并与市级、区级平台实现无缝对接;第六,所有幼儿园配备双语教学设备,创设少数民族语言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路走来,我们已经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将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如今历史的车轮已经来到了互联网时代,类乌齐县将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对口支援地市的无私援助下,趁势而上,攻坚克难,争取提交一份“互联网+教育”的满意答卷。

(作者单位:贡嘎尼玛,类乌齐县教育局;文衍龙,昌都市教育局)

推荐访问:之路 县域 教育信息化 民族地区 实践

本文标题:民族地区县域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之路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602/259679.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民族地区县域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之路》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