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少数民族口述档案开发与应用平台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02 09:06:02 |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由于语言文字的限制以及历史原因,留存在少数民族头脑中的智慧多由人们口耳相传得以流传下来。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的少数民族口述资料传承模式受到冲击,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基于对档案多元论的阐释以及对于乌拉特蒙古族口述档案保护现状的分析,以乌拉特蒙古族为例,利用新兴移动终端开发技术、相变存储技术等,构建基于档案多元论的乌拉特蒙古族口述档案开发与应用平台。

关键词 档案多元论 口述档案 乌拉特蒙古族 少数民族

中图分类号 G273.5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18-03-18

全球风险社会背景下,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秩序建构面临诸多挑战。少数民族由于语言文字的限制以及其他历史原因,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智慧及历史多数由人们口耳相传得以保存下来。但因为现代社会的冲击,少数民族文化在不断流失。收集并保护少数民族口述档案,不仅是对整个人类文明的保存,更是维护地区稳定的必要措施。

一、档案多元论的概述与核心思想

档案多元论兴起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西方。最初是由一些美国档案研究者提出,在多元文化社会,档案保管应该多主体来源,利用多种移民服务机构和种族机构的档案,用以支持美国移民和宗教的研究[1],这是档案多元论的雏形。在此之后,在各国档案研究者的不懈努力下,档案多元论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内容丰富、结构完备的理论体系和研究范式。

1.档案多元世界观。档案多元世界观提倡以多元视角考虑主要文化及其他和替代文化方式,采用多元化方法,尊重差异性和文化敏感性,以促进对专业和社会规范的批评及发展[2]。以多元视角考虑主流团体的同时,也要尊重地方本土社区和小众社区的文化及宗教差异和权利[3]。档案馆不仅保存政府、企业主流社区的档案,还要收集和保存边缘社区和非主流、本土化和少数社区的知识和实践[4],以支持多族群社区、多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

2.档案记录多元化。档案的记录形式多样,可以是口述史、文学、艺术品、人工制品、人工环境、景观、舞蹈、仪式和礼制等[5]。此外,档案记录意图也表现多元化,可以是实体的、智力思维的、知识的、情感的和精神的[6]。

3.档案价值多元化。档案研究者主张放弃档案一元论,从档案的内容、来源、形成时间、形式、作用等多种角度来判断档案的价值。强调档案多元文化价值,既考虑主流团体的诉求,也尊重地方本社区和小众社区的文化和宗教差异。

4.档案功能多元化。档案研究者提出档案在国家和社会治理领域能够担当多种社会功能,通过档案管理和服务多样化,满足社会发展对档案管理的多样化需求。具体表现在尊重民族差异性和文化敏感性,采用多面叙事方式连接社区记忆,促进档案利用,提供多样化服务方式等[7],维护多民族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乌拉特蒙古族口述档案现状

1.乌拉特部。千百年来,蒙古族以部落形式聚居,分布广泛。乌拉特蒙古族由呼伦贝尔草原迁徙而来,现今主要分布在乌拉特草原,辐射鄂尔多斯和阿拉善地区,文化极具历史传承和地区特色。乌拉特部落是蒙古族诸部之一。乌拉特在史籍中又有乌喇特、乌拉戎、吴喇戎、吴拉戎等不同译称。没有找到明确的解释,所以到目前为止,学者们在论文当中以乌拉特为“能工巧匠”的意思引用,因此乌拉特部落则是“能工巧匠聚集之部落”的意思。《蒙古源流》一书中记载,金汪古部第三代首领囊古特乌兰昌贵即镇国被擒后,因其精于手工技艺获头衔“斡冉”之称,“斡冉”即“巧”“工匠”之意,“斡冉”音转乌拉则当“能工巧匠”也[8]。《绥远通志稿》(卷1,下册)称:“四子王旗、喀尔喀右翼旗、茂明安旗、乌喇特前、中、后三旗,六旗共组一盟,并由清廷指定以乌兰察布为每年会盟之地。盖地有河,名乌兰察布,因以河名呼其地,以地名呼其盟。实则河名乌兰察布,而地名乌湖克图也。”

2.乌拉特蒙古族口述档案保护现状。蒙古民族有文字的历史虽有七百多年,但直到解放前文字仍极不普及,只有少数人掌握,很多重要史实和资料,都是靠世世代代口传保存下来的。为此,收集和保护蒙古族口述档案很有必要。目前,乌拉特蒙古族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体现在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生产生活工具等;非物质文化内容主要包括:语言文字、文学、历史学、艺术、科技、宗教、风俗、节日等。档案留存注重对政府、地区主流社区的档案留存,主流企业的档案留存。侧重乌拉特传统文化的留存,主要针对民歌、礼俗、礼制等的保存,忽略了传人本身的记录,具体体现在文化传人成长记录以及蒙古族普通民众体现出的特有智慧等的收集等。档案研究趋向于对文化本身的研究,忽略本身“传人”的研究。乌拉特蒙古族口述档案研究寥寥无几,通过对知网的文献调研得出结论。

另外,传统的蒙古族尤其乌拉特蒙古族的口述资料的采集一般是采用田野法,一般由某个采集主体(档案部门)根据口述主体,选定采集对象,按照规范的口述档案采集程序进行采集。对于所采集到的音视频、文本、图片等资料再进一步进行整理加工、数字化留存等,最终将这一部分口述档案留存在档案館里。这样的口述档案采集有三个弊端,一是工作量大,耗时长,往往依靠采集主体逐个走访,任务量大,效率不高;二是采集的口述档案资料一般留存于档案馆中,利用率相当低,查阅不方便,对于后面的口述档案采集工作容易造成重复;三是采集主体往往是对某方面研究或是档案需要对少数民族进行口述资料收集,主体比较明确。但也正是主体明确,那些存在于少数民族少数群体里非主流的文化、情感、精神等方面的口述资料就无法得到记录并被保存下来。

三、基于档案多元论的乌拉特蒙古族口述档案开发与应用平台(以下简称“平台”)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借助互联网移动平台,口述档案的产出与分享速度越来越快,在网络上发布信息也越来越便捷。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终端也成为多数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图书馆、档案馆也许离我们很远,但手机应用程序对我们来说一点也不陌生,利用这一新型媒介将口述档案引入我们的生活已成为可能。

1.平台设计理念。基于档案多元论,多方面采集、深层次挖掘留存在蒙古族民众记忆中最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情感,保护少数民族少数群体的记忆,构建真正的蒙古族记忆库。传统的口述档案采集是针对某个主题,选定采集对象,按照规范的采集程序进行资料采集,整理后留存。这样的采集方法存在诸多弊端。为此,以手机这一新媒体及新型网络媒介,开发一个基于手机的APP客户端(安卓系统),客户端可以指引普通乌拉特蒙古族民众录制自己的故事、想要留存的情感、事迹、技艺等音视频资料。待视频资料录制完成后,民众可以自己留存,也可以通过网络上传到固定的网站。网站通过后台强大存储保存这部分资料,同时,网站亦可通过前台浏览功能对外开放,实现对这部分口述档案的利用。

2.乌拉特蒙古族口述档案收集对象。正如档案多元论所言:“档案馆不仅保存政府、企业主流社区的档案,还要收集和保存边缘社区和非主流、本土化和少数社区的知识和实践,记录意图可以是实体的、智力思维的、知识的、情感的和精神的。”也正因为历史不是少数人的特有记忆,记录历史也不是史学家的专利,更出于对乌拉特蒙古族的文化保护,我们可以将收集的重点放到文化传人本身上,可以收集其亲属、身边的人的口述资料,关注他的成长经历,弥补目前档案的空缺,更是填补历史的空缺。同时,普通乌拉特蒙古族民众自己的故事也是构成整个乌拉特蒙古族的记忆乃至整个蒙古族的记忆。

关注少数民族普通民众身边的故事,口述档案采集范围由原来的文化传人拓展到少数民族普通民众,鼓励受访者聊一些与祖父母、家庭、爱情等话题相关的内容,积极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优雅和诗意,分享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的故事。

3.手机APP模式下乌拉特蒙古族的口述档案采集平台。利用新兴移动应用开发技术开发一个手机APP采集终端,利用终端来收集散落在少数民族如乌拉特蒙古族民间深层的文明知识,包括音频、视频、图片等资料,而后上传到一个有着强大存储后台的网站。通过网站前台的浏览功能,达到对这部分口述资料的应用。

(1)手机APP采集终端。移动应用在近几年发展迅猛,相应的开发技术越来越多,针对少数民族口述资料的采集要求,利用现有主流移动开发技术开发一个口述档案手机采集终端成为可能。主要实现的功能有音频录音、视频摄像以及拍照等。此外,终端还应设计“说明书”,指引初次体验者如何寻找采集对象,如何进行采访、录音、录视频等,如何将所采集到的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料保存或上传到固定的网站上。挑选一个人去采访,这样的采访不限定是某一个人,换句话说,每一个想留存故事的乌拉特蒙古族人既可以是采访者也可以是受访者。选上几个问题,挑一个安静的环境,仔细听“他”叙述他的故事,为创造人类的文明档案贡献力量。

(2)网站后台存储及服务器。大数据已经成为当前学术界和工业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但由于计算机系统架构的限制,大数据存储与管理在性能、能耗等方面均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近年来,一种新型存储介质——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凭着其非易失、字节可寻址、读取速度快、低能耗等诸多优点,为计算机存储体系结构和数据管理设计带来了新的技术变革前景,也为大数据存储和管理带来了新的契机。PCM既是一种非易失存储介质,同时又具备了内存的字节可寻址和高速随机访问特性,模糊了主存和外存的界限,有望突破原有的存储体系架构,实现更高性能的存储与数据管理。利用这一新兴技术存储收集到的少数民族口述档案不光能永久保存这一部分档案,读取速度快,以确保前台浏览顺利进行,同时这一新兴存储耗能低,对于档案收集部门来说也是。

(3)前台网站。吸纳“云存储”等技术手段,进行资源间逻辑意义上的整合,实现远程搜索功能,方便用户主动利用。另外,信息管理机构应允许用户在线上传自己拥有的资源,据此就口述档案中需商榷内容进行在线讨论,使信息之间相互纠正、组织、引导,并通过相同或相似经历引起用户共鸣,加深用户对口述档案内容的理解,提升口述档案价值与影响力。

四、“平台”开发与利用中涉及的问题

1.版权的问题。手机APP采集终端上应体现对受访者个人版权的提醒,或是出现有关著作权的协议通知,确定受访者同意接受采访后,再对其进行采访,收集资料。

2.语言的问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除汉族外,55个少数民族使用80种以上的语言,分属于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印欧语系。另有一些语言,如朝鲜语、京语的语属尚待确定。少数民族的现行文字和历史上曾经使用过的文字,合起来要有40多种[9]。那么手机APP显示的语言及网络平台的语言是否统一就很重要,所以找一门统一的语言显得很有必要。汉语又称华语、中国话、中文等,属汉藏语系,全世界至少15亿使用者[10]。为此,把汉语作为APP及网络平台设计语言具有推广的可能。另外,少数民族逐渐汉化,很多少数民族为了将来的生计也开始学习汉语,这就为“平台”的推广提供了语言基础。

立足更新观念,打破传统的口述档案采集及利用方式,基于档案多元论来设计并構建乌拉特蒙古族口述档案开发与应用平台,理论上论证可行,技术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并完善。此外,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本就存在语言上的交流障碍,再加上思维观念、知识理论水平,能否接受采访、录制自己民族的“故事”以及自己的“故事”还有待考证。如何让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众接受并愿意接受采集这一部分档案,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去做,这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Montalto N V. The challenge of preservation in a pluralistic society[J].American Archivist,1978,41(4):399-404

[2]Andersen, K., etal. Educating for the Archival Multi-verse[J].American Archivist, 2011,74(1):69-101.

[3]Caswell M.On archival pluralism: what religious pluralism (and itscritics)can teach usaboutarchives[J]. ArchivalScience,2013,13(4):273-292.

[4][5]Gilliland A, Lau A, Lu Y, et al. Pluralizing the archival paradigm through education:critical discussions around the PacificRim [J].ArchivesandManuscripts, 2007,35(2):10-11.

[6]McKemmish, S., & Piggott, M.Toward the archival multiverse: Challenging the binary opposition of the personal and corporate archive in modern archival theory and practice[J].Archivaria, 2013,(76):111-144.

[7]Battley,B.,Daniels,E.,AndRolan, G.Archives as multifaceted narratives: Linking the touchstones of community memory[J]. ArchivesandManuscript,2014,42,(2):155-157

[8]尹小珂,宋蘭萍.小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J].聊城大学学报,2006.

[9]楼晓悦.浅谈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及其传承.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6(3):39-42

[10]百度百科(汉语).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6oDtSVOTKGIqSyKW0p

JAfA9YppNeKJKlGIMGJ3vZTAb2-CbY__6t3oBDA3Ydh3x3E7G0ut8_gQb8OPJcWAc4z7kxFJEf_zXBho4iflRLDVe(2017.4.1)

★作者简介:朱必云,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副研究馆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档案资源开发;巴图查干,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历史学教授,研究方向为乌拉特历史;周凤飞,研究馆员,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信息资源开发。

推荐访问:少数民族 口述 档案 开发 研究

本文标题:少数民族口述档案开发与应用平台研究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602/259685.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少数民族口述档案开发与应用平台研究》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