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走向生活,启迪智慧初探小学科学教学应生活化

发布时间:2023-06-05 13:30:06 | 来源:网友投稿

内容摘要:只有面向生活,才能更好地学好科学。

关键词:科学;生活

【中图分类号】G420

让学生在探究生活问题中亲身感受到科学来自于生活,生活处处是科学。

"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小学科学是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小学科学教育提倡关注小学生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让学生在探究生活问题中亲身感受到科学来自于生活,生活处处是科学。在教学中怎样实现生活化呢?我们做过如下的思考和实践。

一、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科学教学应以探究为核心,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景,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激发思维,使课堂情境趋于生活化。我在教学《植物的繁殖》一课时,教了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之后,提问:洋芋用哪种方式繁殖的?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后,学生确定了是用地下茎繁殖的。我紧接着又问:萝卜是用什么方式繁殖的?这对于这群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来说是最简单不过的问题,有的同学说用根,根生叶,叶开花,花结籽,有的同学说是用种子种出来的萝卜才好吃,是用种子繁殖的。学生分组试着种一种,到田地去验证结果是不是这样的。知识只有运用起来才是活的,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最好地方,就是社区和家庭生活了。比如学了《食物的营养》之后,让学生回家给自己和家人合理地搭配食物,合理地补充营养,纠正了偏食的毛病;学了《植物和环境》、《动物和环境》之后,他们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宣传买菜不用塑料袋,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废旧电池不能乱扔,会污染水和土壤等等。有一次,我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了上海一位小学生发现家里的抽水马桶很费水,经过一段时间琢磨,他发明了抽水马桶的节水装置。学生听后跃跃一试,许多同学回家摆弄起了家里的自行车、缝纫机等,向我提的问题也多起来了。虽说到目前为止,没有什么发明,但是我相信在将来,他们当中会走出发明家。又如在《溶解》一课教学中,老师提出----"现在我们很口渴,想泡一杯果珍来解解渴。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想一个好办法,让老师快一点喝到这杯糖水啊?"泡果珍对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一听到能够为老师献计献策更是来劲了,学生马上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给教师献上了计策来:"用筷子不停的搅拌能够使果珍快一点溶解在水里"。"用热水来泡溶解起来也很快的"。"把果珍放进水里,然后再用两个杯子倒来倒去"。......从这样的生活情景出发,然后再引入到新课的教学中,学生有了前面生活化情境的引导,学生并没有感到科学是那么深不可测,而是和他们非常的亲近,对实验设计也就非常的感兴趣了。

二、生活化的探究材料

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探究材料,这是实现儿童科学探究过程的必要条件。小学科学课的探究材料包括可供观察、探究的所有信息材料和实物材料。如课本、图册、课外读物、媒体信息、儿童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熟悉的物品、周围的环境、实验仪器、电教媒体材料等等。提供学生科学的实验仪器有的时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实验室的仪器容易使学生有一定的陌生感,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课后继续进行科学探究。在教学中,教师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学生生活中的牛奶盒、可乐瓶、生日蛋糕的泡沫盒等等都是教师们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的好材料。比如教学《声音的产生》的时候,不仅用专门的实验器材--音叉,而且提供给学生生活中一些材料,比如学生的塑料直尺,纸张等常见的材料,要求学生想各种办法使它们发出声音来。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使直尺等物体发出声音来。又如,在教学"热胀冷缩"实验的时候,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实验材料是盐水瓶和学生喝牛奶用的透明塑料管,而不是实验室的烧瓶和玻璃管,实验的效果同样很理想。教学中如果一味使用专门的实验器材会制约了学生课外的科学探究活动。提供学生随处可见的生活化的实验材料,有兴趣的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作进一步的科学探究了。

三、生活化的课外活动

课堂教学是学生探究科学真理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现象也不能被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的天地。可以引导学生将科学探究活动由教室扩展到课堂以外的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互相结合,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与发展。例如,在学习了《物体的热缩》,知道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设计实验继续去探究生活中的植物油、酱油等是不是同样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有了前面生活化的实验材料的铺垫,这样的课外探究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学习了《植物的花》以后,教师设计了一份实验表格,让学生观察蔬菜大棚、大自然中开花植物的花萼、花瓣、花蕊(雄蕊、雌蕊)各自的数量。蔬菜大棚是学生课余生活非常关注的一个地方,观察研究这些开花的蔬菜植物,掌握植物生长的规律,学生并没有感到这是一种作业的负担,都欣然圆满完成了任务。利用好自然规律,及时引导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生活化的课外活动既巩固扩展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有助于学生将课堂学得的科学知识、技能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学以致用。久而久之,学生乐于对周围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并自己想办法探究解决,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小学科学教学以周围常见的自然事物与自然现象为对象,提供给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材料进行科学探究,并适当地将这样的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堂以外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是科学,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学好科学在生活中的用处是那么的广泛,从而对周围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产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获得真正的发展。

推荐访问:初探 启迪 生活化 走向 智慧

本文标题:走向生活,启迪智慧初探小学科学教学应生活化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605/260895.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走向生活,启迪智慧初探小学科学教学应生活化》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