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借助生活化教学构建高中地理智慧课堂探赜

发布时间:2023-06-05 14:48:02 |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生活化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的必由之路,只有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才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实现回归生活而又服务生活的目标,有效构建地理智慧课堂。教师要关注乡土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寻找生活原型,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开展生活实践,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多元渗透生活,增强学生生活认知。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高中地理;智慧课堂;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地理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6-0080-02

高中地理是一门自然学科,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但是,一些学生认为地理知识毫无用处,没有必要进行地理学习,最终影响了学习效果。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发现地理知识的应用意义,缺乏对地理知识的科学认知。因此,地理教师需要立足于地理教学现状,优化教学方法,运用生活化的手段,优化地理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直观地认识到地理知识的现实意义,增强学生的生活智能,从而构建生活化的智慧课堂。

一、关注乡土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除了关注知识外,还需要关注知识背后的乡土知识,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系统总结,结合学生所处现实生活进行知识梳理,让学生立足现实生活环境,对教材知识进行分析对比,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要重点关注乡土知识,借助生活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高中地理“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本地气候,探索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和移动的主要特征。首先,教师可以结合地图,讲解教材中所提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特征、分类原则和主要区域等,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大致认识。其次,组织学生描述所处生活环境的气压带、风带,让学生根据本地气候特点,明晰本地所处气压带区域。第三,开展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分别阐述自己对本地气候特点的看法,并根据教材所讲述的气压带、风带特征研究本地气候,从而更加科学地确定本地所处气压带、风带区域。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气压带、风带特征的印象,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第四,进行概括总结。教师要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系统复述,在复习巩固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印象,以提升学生地理学习成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促使学生构建更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关注乡土知识,将乡土知识融入地理教学,让学生结合地图信息进行学习。在生活化的探究中,提高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

二、寻找生活原型,贴近学生现实生活

众所周知,地理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包含着很多地理元素。但是,不是所有学生都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他们往往对生活中所包含的地理元素熟视无睹,最终导致无法有效应用地理知识化解生活难题,影响智慧课堂的构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独具慧眼,寻找到地理知识的生活原型,让学生结合生活原型去发现地理知识的应用意义,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生活智能。

例如,在高中地理“地球的自转”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地方时和区时知识,教师可以这样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有亲友在国外生活、工作、学习吗?你们通常在什么时候和他们通电话?你认为什么时候通电话可以不打扰他们的休息,也不会影响自己的睡眠?”这些问题十分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是地理知识生活原型的外在表现,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地方时和区时,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立足学生所接触的生活原型,讲解地方时、区时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还可以增强学生生活智能,对构建智慧课堂大有裨益。例如,如果学生有一个英国亲友,教师就可以借此向学生讲解本初子午线、世界区时划分,并讲解英国与中国的时差,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通话时间,深入理解地理知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学生现实生活,选择生活原型,借助生活原型的优势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外显出来,将学生无意识的生活经验转化为有意识的生活智能,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三、开展生活实践,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实践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增强生活实践能力,从而实现构建智慧课堂的目标。开展生活化教学实践,可以让地理知识变得更加浅显易懂,能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的实际意义,使地理真正实现素质化教学,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在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太阳高度角变化知识,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和南北移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走出教室,开展生活化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旗杆的影子测量家乡的太阳高度角,然后结合家乡的太阳高度角,记录家乡的气候等因素,并运用太阳高度角计算出太阳的直射纬度。同时,为了深化学生的认知,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计算太阳能热水器角度、太阳高度角、不同季节之间的数字关系,促使学生发现地理知识的实际价值,增加学生生活经验,提升学生生活智能,实现智慧课堂的构建。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化的实践方式,将复杂的地理知识变得更为简单易懂,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增长学生的生活智慧,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构建生活化的智慧课堂提供不竭动力。

四、多元渗透生活,增强学生生活认知

在地理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发现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之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地理知识生活化较强的优势,多渠道挖掘生活化教学素材,实现多元渗透,促使学生发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实现增强学生生活认知的目标,促进智慧课堂的构建。在教學过程中,教师需要立足地理知识,构建完善的生活化知识体系,提升学生地理认知水平。

例如,在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学中,教师可立足生活视角,引导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让学生发现农业生产的必要条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立足于多元视角,进行综合讨论。如可以引导学生从自然因素、生产资料、劳动力、科技进步、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国家政策等角度,发现各个农业生产条件的影响作用。其次,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可以从生活化角度出发,阐述知识。如就科技进步而言,需要从培育良种(袁隆平先生的贡献)、改进灌溉技术(滴灌、喷灌等)、改革耕作方式(深耕细作、套作间作等)等角度,让学生发现地理知识的现实意义。第三,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生产资料(动植物、农具、农药、化肥)、劳动力、市场需求(城市发展、工业发展)、国家政策(科技发明、政策扶持)、交通运输(海陆空)等角度,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促使学生不断发展生活认知,为学生系统掌握地理知识奠定基础。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生活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多元理解,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促使学生不断完善地理思维,优化地理思考方式,为构建智慧课堂奠定基础。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地理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增加生活经验,增强生活智能,为构建智慧课堂提供支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将生活元素渗透到地理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关注乡土知识、寻找生活原型、开展生活实践和多元渗透生活等方式,使地理知识回归生活,加深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提升学生地理素养。

参考文献:

[1]吕志忠.基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生活化教学案例探析[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9(02).

[2]蔡璐.地理生活化教学资源开发路径探析[J].成才之路,2019(02).

[3]赵慧园.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甘肃教育,2018(22).

[4]麻瑞莹.基于生活化情境教育的地理教学设计模式构建[J].地理教学,2018(19).

[5]谢艳.中学地理生活化教学研究[D].安庆师范大学,2018.

[6]张艳霞.初中地理生活化情境教学案例设计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推荐访问:借助 生活化 构建 课堂 智慧

本文标题:借助生活化教学构建高中地理智慧课堂探赜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605/260934.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借助生活化教学构建高中地理智慧课堂探赜》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