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天下维也纳
美食天下维也纳?是的!维也纳不仅是音乐之都,也是美食天下。此言并非虚夸,虽然一谈欧洲美味,人们的目光总愿意聚焦在法国大餐、意大利海鲜和西班牙熏肉等等之上。其实,倘若回顾欧洲美食史,人们不难发现,法国菜是17世纪之后才开始自成体系,跳进人们的视野;意大利菜虽秉承古罗马宫廷遗风,并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承上启下,推陈出新,但与维也纳菜系相比,还是独门独户,极具地域特征的。而维也纳自古以来就是四海美食的集散地。这个地处中欧的城池,从始于公元前8世纪的哈尔施塔特文化,到几个世纪前欧洲最强帝国哈布斯堡王朝,一直集各地美味之大全,乃欧洲名副其实的美食天堂!
公元前8世纪到前4世纪,欧洲的文化中心之一在今日奥地利境内的多瑙河流域。那个时期,喜爱经商的伊利里亚人取代了种葡萄的凯尔特人,开始大举进行跨欧、亚、非大陆范围的贸易往来。从此,东海的琥珀,英格兰的锡,摩拉维尔(现捷克境内)的铁,萨尔斯堡地区的岩盐,莱茵河域和亚得里亚海岸的玻璃,南高卢的陶制餐具,南欧的橄榄油,罗马的香水,腓尼基(现黎巴嫩、以色列和叙利亚部分地区)的彩色玻璃瓶,甚至非洲的象牙和俄罗斯南部的马辔,都在当时位于维也纳郊区的罗马行省诺里库姆(Noricum)大量交易。此般规模的国际贸易在那个时代,可谓独领风骚。
物来人往。维也纳这地界儿因此聚集了全世界不同地区的不同种族,属日耳曼族的夸地人、马克玛尼人和苏维汇人,来自黑海的赫鲁利人,伏尔加地区的匈人,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哥特人,意大利的东哥特人,东欧的斯基利人,东海的卢基尔人,源于斯堪的纳维亚的伦巴底人,著名游牧民族阿瓦尔人,斯拉夫人,弗兰肯人和巴伐利亚人,等等等等。到了10世纪,巴奔布格王朝(976—1246)青睐姻亲政策,更是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而哈布斯堡王朝(1273—1918)秉承其志,将姻亲政策继续发扬广大。维也纳作为当时欧洲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大街小巷里穿行的,是操着各国语言的不同民族。希伯来语、希腊语、拉丁语、德语、法语、土耳其语、西班牙语、捷克语、斯洛文尼亚语、意大利语、匈牙利语、荷兰语、克罗地亚语、塞尔维亚语和波兰语,甚至叙利亚语和迦勒底语,都是人们日常听到的语言。操着这些语言的居民们,家家户户的炉灶上,都在用食物演绎各地的饮食特征。无论皇室御用的大厨,还是平民馆子里的师傅,这些不同民族文化的代言人,在有意无意地展示传统手艺间,把各色菜肴及其纷呈口味,奉送给维也纳。维也纳成了各路英雄汇聚一堂,切磋厨艺,施展才华的好场子,那些集饮食精品大成的思想火花,随处迸溅,往往令食客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应接不暇的结果,是被潜移默化,最后处之泰然,并渐入佳境。事实上,美食天堂维也纳理所当然地使其居民成为一只只大馋猫。18世纪的德国法学家约翰·巴西里斯·库舍贝克(1697—1757)曾经这么描绘过当时的维也纳人:“对维也纳人最好的形容,莫过于他们耽于吃喝的劲头儿。更准确地说,是暴饮暴食。无论高贵还是低贱,无论宗教人士还是凡尘俗子,绝不例外。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认为,没什么比坐在桌边喝小酒度日更美妙的事儿啦!”当时的德国作家和演员约翰·卡斯巴·里斯贝克(1754—1786)也忍不住说:“谈到吃,我在维也纳一家餐馆点菜时,那跑堂一口气报了二三十道菜肴,速度之快,让我根本搞不清它们之间的区别……我得承认,维也纳的馆子真是价廉物美!”
一家普通的维也纳馆子当时都有哪些美味?我很好奇。于是四处查询,终于找到一张18世纪末维也纳馆子用的菜单:面疙瘩牛肉清汤、水煮牛肉配山葵面酱和红泡菜、炸马肉、清水河虾、炒鸽肉、烧羊肉块、烤鸡、炒鹌鹑、烤鹅肉、炸小牛肉、炸猪排、塞肚扒鸡、烤火鸡、煎鲤鱼、烧鳟鱼,还有各种或绿叶、或彩色、或加沙丁鱼的色拉菜、土豆配菜和刚出炉的面包,以及添加了各种香料的肉末涂料。当然不可不提的,还包括令人无法拒绝的各色精美蛋糕。
一家老百姓馆子里的菜单就已如此丰富多样,那么皇宫贵族的宴席上会有怎样的景致?18世纪,欧洲正值巴洛克艺术的巅峰。但如果大家认为巴洛克只限于文化艺术作品,就大错特错了。中国古代有“环肥燕瘦”,说明不同的时代,审美标准大相径庭。欧洲同样,巴洛克时期的美艳女子,是不能有“骨感”的,必须“肉感”,后者才性感。所以,宫廷女子个个富态,人人玉环。既然女人男人都不怕吃胖,那有什么山珍海味,自然统统下肚也!于是,一个侯爵家里的标准晚宴上,必须有下列几道菜:
第一道是汤。包括牛肉清汤、鱼汤、土豆浓汤、勾芡的蘑菇鸡汤和朝鲜蓟汤等。
第二道是腌制肉类。包括火腿肠、五香肉片和鱼片、牛舌、香肠和野味等。
第三道是大炒。包括野鸡、山鹑、火鸡、野兔、家兔。这些美味上桌时,盘中都配以柠檬、橙子和橄榄。
第四道是小炒。包括山鹬、云雀、野鸠和其他小鸟等。
第五道是水产。包括三文鱼、鳟鱼、金枪鱼、鲤鱼、河虾和老鳖等。
第六道是蛋类。包括烤蛋品、盐卤蛋和炒蛋类。
第七道是水果、面包加奶酪。
第八道是甜品。包括夹心糖果点心、干果、果脯、拌糖杏仁泥、黄蓍小圆饼和各种蛋糕。
当然,自始至终陪伴着道道美味的,是来自奥地利、德国、匈牙利和意大利等国的葡萄美酒。
我写着写着,竟心有余悸:怎就这么奢华呢!找出这样的单子不易,而把它写下来的过程,似乎更不易。可那些美食真让人欲罢不能,还想接着赘言几句。
首先要说的是维也纳的汤。维也纳人熬汤是出了名的,尤其是有别于法国浓汤的那些个清汤。看看牛肉清汤的熬制吧,用高压锅是大忌,必须取最好的一块牛肉,小火煨它三四个小时,看汤里慢慢冒出让食客心仪的清亮油花,然后舀进瓷汤钵,添入牛丸,或手擀蛋面丝,或米团,或玉米面团,或牛脑,或牛骨髓,或火腿肉丝,或牛肺片,或饼干片,或蔬菜片等,上面再撒上一层精工细切的小香葱。维也纳的很多餐馆叫restaurant。如果说这个法语词原意在于“休憩”的话,那么维也纳人借用它后的含义,可就与熬汤脱不了干系啦,它意味着熬汤要放松心情,耐心等待,把汤熬出“加重、加浓”的滋味来。德语里另有一词表达餐馆(Gasthaus),也就是说,如果一家馆子被命名为restaurant,它那儿熬制的牛肉汤想必错不了。
事实上,一头牛在维也纳食客的眼里,全身都是宝。在维也纳最著名的牛肉餐馆普拉胡特(Plachutta)的菜单首页,印有一头大牛,牛身每个部位都标明说法,以便大家点菜时使用。都说中国人无所不食,其实维也纳人也差不多,包括内脏和脑髓。当然,他们心爱的宠物狗除外。
除了汤,值得一提的还有鱼类珍品,它们远不止于上述奢华菜单上的那几种。多瑙河及其以南地区的纽西德勒淡水湖曾经有大量可食鱼种。听说后来因引进美洲河豚,破坏了生态平衡,许多鱼类绝种。如今,人们食用的河鱼无外乎鳟鱼、鲈鱼、金枪鱼和鲤鱼等几种。但18世纪,维也纳人还能品尝到种类繁多的鲜美河鱼,包括河鳗、眼鲽、鲈鱼、鳟鱼、金枪鱼、鲑鱼、鲤鱼、淡水三文鱼、七鳃鳗、梭鲈、鲟鱼和六须鲇等。还有大量湖鱼,比如西洋鳕、鲱鱼、黑线鳕湖金枪、湖三文鱼、大菱鲆等。除了炒烧煮烤煎之外,维也纳人也酷爱鱼汤。鱼汤制作与牛肉清汤就很不一样了,属浓汤类,辅料包括柠檬、面粉、黄油、洋葱、红肉椒、果醋、大蒜头、番茄酱和酸奶油。诸位读者听起来,是否也觉得很馋人?
至于猪肉,更是维也纳人酷爱之肉食,怎么吃都好。炸猪排,烤排骨,肉桂五花烤肉,烤猪肘,熏猪腿等等,都是维也纳人百吃不厌的美味。有一回,我在维也纳商会参加活动,商会里一位主管亚洲事务的先生说,据他观察,奥地利与中国有两个特别相似的地方,一是两国人民都懂得做事时如何“曲线救国”,另一个便是两国皆为猪肉大国。
当然,猪肉吃法不尽相同。西方人不会做东坡肉、梅干菜扣肉或红烧肉,但西方人做菜讲求酱汁的做法,一块精瘦的猪排,浇上精制的酱汁,也会被伺候得细嫩可口。酱汁艺术别有洞天,也历史悠长。酱汁意指肉汁。19世纪的普鲁士美食家尤根·冯·瓦额斯特(1792—1855)在他的名著《饮食哲学》(1851)里写道:“有了肉汁,才有了对厨艺的完美追求。”如果说英语里的sauce一词来自于法文,那么法文里的sauce一词,则来源于德语词Salse,意即加盐肉汁。当然,追本溯源,这个词源自拉丁文salsa。12世纪初(1101年),一部有关饮食的手绘本如此形容salsa的成分:鼠尾草、蒜头、盐巴、胡椒、荷兰芹和葡萄酒。可见那时的酱汁还未添入肉的元素。但到了14世纪,欧洲人便开始将熏肉加入酱汁。据一家寺院1350年的手绘本记载,他们做菜时,上好的酱汁里包含熏肉、蛋黄、果醋、葡萄干、盐巴和藏红花等调味品。时至今日,维也纳的普通人家都懂得用黄油、面粉、鸡蛋、葡萄酒、果醋和果汁等,加上可以购买的牛肉汤块、鸡精和蔬菜汁块等成品,为各类菜肴调制不同口味和不同稠度的肉汁。
谈饮食天下,不可绕过去的另一个重头戏,是维也纳的蛋糕传统。常有维也纳人宁愿不吃午餐,也不肯错过下午去咖啡馆喝咖啡、吃蛋糕的机会。虽然听起来不太健康,但维也纳人懂得自嘲:“那就到圣诞节时节食吧!”维也纳最著名的萨赫宾馆雍容华贵,其自产的萨赫蛋糕百年闻名。这种内裹加糖杏仁泥的巧克力蛋糕,属当年的皇室贡品。不过很遗憾,我们中国人屡尝屡败,就是不爱。为何?太甜腻!萨赫蛋糕之外,维也纳还有好几家传统的皇室蛋糕房,如德莫尔等,它们制作的各式精美蛋糕令人叹为观止,食来细腻无比、入口即化,而食后,果真唇齿留味,余香不散。据我多年观察,中国人在维也纳比较爱吃的几类蛋糕,包括果子类蛋糕,如榛子蛋糕、核桃蛋糕、栗子蛋糕和艾斯特哈西蛋糕(内含多种果子);可可类蛋糕,如可可泥蛋糕、松露蛋糕和巴黎尖顶;饼干类蛋糕,如林茨蛋糕和马拉可夫蛋糕。另外,莫扎特蛋糕也颇有人缘,里面的加糖杏仁泥做得很细腻,叠层置放,口味很特别。还有一种蛋糕很可口,它表面厚厚一层的小圆黑粒,是罂粟籽;若不仔细看,还以为是黑芝麻。说到罂粟籽,人们或许畏于它作为鸦片原料的麻痹性。其实,罂粟籽在维也纳的超市随处可购得,是用来做面包和蛋糕的常见配料,口感也很好,且并无副作用。
对维也纳包罗万象的美味,其实早在16世纪,美食家们便垂涎三尺地捉笔著文,赞不绝口。有一位名叫沃尔夫冈·施迈勒策(1500/05—1564)的奥地利作曲家和教会神父说了句话:“谁若放言在维也纳营养不良,那他想必是个朽木之躯!”这话竟成了世纪名言,流传至今。而16世纪的德国著名诗人和戏剧家汉斯·萨克斯(1497—1576)也忍不住写道:“这座城市啊,人口稠密。而令人眼花缭乱的,是他们天天美食,日日大餐,从五谷杂粮到山珍海味,从空中的鸟儿到地上的禽类。”
如今,坐落在维也纳的奥地利国家图书馆里,还保存着一本15世纪的手绘菜谱。那里面最突出的菜肴,不是今天的炸猪排配土豆,而是针对多瑙河里的各种鱼类,以及维也纳森林里的飞禽走兽而研究出的五花八门的烹饪法。当时每道菜讲求原汁原味和清淡口感,那是姻亲政策带来的意大利和西班牙食谱影响。同时,虽然土耳其大军两次对维也纳的扫荡,给这儿带来了各方面的巨大破坏,但土耳其烧烤饮食的文化痕迹也被保留下来。所有这些,都为维也纳人发展自己的“满汉全席”做出了贡献。
即便今天,维也纳人依旧对形形色色的创意料理(Fusion Cuisine)情有独钟。如果说古拉什浓汤、清煮牛肉、灌血肠、小茴香熏肉、烤猪肘子、炒牛肝、煎鱼、新鲜小土豆和烩什锦蔬菜,外加一杯好酒、一瓶山泉水和一杯奶油咖啡,是上了年纪的维也纳人爱点的家常菜,那么,年轻的一代可就一头钻进既有亚洲风情,又不失欧洲口味的新式餐馆,饕餮狂吃了!在如雨后春笋般四处林立的新式馆子里,人们可以要杯奇特的应季饮品,然后点一盘Tapas(西班牙式的小碟冷盘,主要由海鲜和熏肠组成),大吃Antipasti(意大利式冷盘,主要有各色腌制橄榄、西红柿、茄子、朝鲜蓟、八爪鱼、贝壳和其他海鲜等)的同时,也少不了Dim Sum(港式早茶点心)!
无论是古典欧式的装潢,还是简洁明快的格调,无论是华贵的餐厅,还是老式的咖啡馆,无论酒庄,还是酒吧,维也纳老老少少手执酒杯,面对美食,耳听小曲,你一言我一语,消磨时光,生活那个悠闲啊,不在话下。前来欧洲游玩的中国朋友品尝真正的西式美味时,也会发出如此感慨:“民以食为天”一说,并非中国人的专利!德文有句谚语,叫“爱情穿肠而过”,言外之意:想表达爱意吗?整出一顿大餐吧!若抱怨在欧洲吃不到美味佳肴,“中国胃”因此备受折磨,我想,那恐怕还是未得机会领略欧洲美食的风采。想想吧,如若无缘于欧洲美食“深度游”,在英国只吃炸鱼薯条,在奥地利只食炸猪排,到了法国永远是长棍面包加鹅肝,到了意大利只点番茄汁通心粉,拒其他菜肴于门外,那么,欧洲数不清的舌苔精品当然惨遭忽略,被无辜打入冷宫,不见天日了。美食天下维也纳,眼见为实,大家来品尝吧。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2014.11.08完成于维也纳
本栏目阅读排行
栏目最新
- 1在农民收入调查工作动员培训会上讲话
- 22024年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自评材料(完整)
- 3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完整版】
- 42024年主题教育党建调研开展情况总结
- 52024年度区妇联关于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完整)
- 6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与思考(完整文档)
- 72024县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 8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时刻“以民为本”,听“实言实语”,办实事好事
- 92024关于党员干部法治信仰情况调研报告(2024年)
- 10局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自查报告(全文)
- 11XX国企分管领导关于党建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范文推荐)
- 12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提纲(6)【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