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声乐艺术表现中的审美原则探析

发布时间:2023-06-10 10:06:02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声乐艺术作为人类社会最为古老、最普及的藝术门类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声乐艺术的表演与教学过程中,声乐表演者、声乐教师以及专业学生必须从审美的角度出发,深刻体会和挖掘声乐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本文试图将声乐艺术表现中的审美原则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声乐艺术表现的内在规律。

【关键词】声乐艺术;表现;审美原则

声乐艺术是一门普及范围最广,深受人们喜爱、综合性较强的表演艺术,是人声唱的音乐与语言、舞台表演相结合而成的艺术。在众多的音乐艺术形式中,声乐艺术的表现力是最为丰富而迷人的,声乐的魅力是其它音乐表现形式所无法媲美的,优美的歌声是通过声乐表演者身体各器官之间的相互配合,在主观的声音观念作用下,发出合乎其审美观念的音响。在声乐表演与教学过程中,歌唱者、声乐教师和专业学生不能只是机械的把艺术作品的音符、音高、节奏唱完整,更为重要的是从审美的角度出发,深刻体会与挖掘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把作品表现得尽可能完美而非完整,这样才会具有较强的艺术性,使每位欣赏者能够从歌声中得到生理和心理上的审美满足。在声乐表演及欣赏过程当中,声乐艺术审美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客观真实性和主观创造性对立统一原则

声乐艺术的客观真实性,是指歌唱表演过程中对于艺术作品的正确认识和尊重,演唱者必须尽量客观真实地表现作品的内容。任何一部声乐作品都是产生和形成于一个时代,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这一时代人们的政治、经济、思想、观念、审美以及生活等各方面的信息,当然在题材内容和表演形式等方面,都会受到时代的制约。因而作为一个声乐表演者,应该怀着一颗虔诚与敬畏之心,认真深入分析和了解声乐作者所处于的时代背景和作品的风格范畴,切实把握声乐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的风格与特征。这是在歌唱表演中获得客观真实性的重要保证。要做到声乐艺术表演的客观真实,我们必须对乐谱进行正确分析。因为乐谱是声乐作者创作意图的符号记录和表现,一方面是创作者在乐谱上表现出来音高、长短、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强弱以及和声等因素,另一方面是创作者隐藏于乐谱背后的,需要演唱者凭借思考和揣摩才能感受到的各种因素。因而声乐表演者对乐谱进行分析的时候,应当深入地探寻包括作曲家此处为什么会用这样的力度?为什么用这样的调式?为什么会用这样的节奏?使用这种力度、调式和节奏在整个曲目中有什么深意?通过不断的思索和探寻,从而使自己能够最大限度地理解歌曲作者的真实意图。当然,不同的人由于性格、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差异性,必然对于同一首作品的理解会各不相同,但是不会出现大的反差,除非有意改编。相反,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正是促成声乐表演风格多样化的重要因素。所以,对声乐作品的乐谱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是准确反映作品的需要,也是形成自己表演个性的需要。

主观创造性是指演唱者在充分尊重原著基础上的主观化与个性化的表现,是演唱者对作品不同于他人的理解以及不同的表现风格。主观创造性与个人的性格、知识修养、知识结构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声乐演唱的个性是个人在声乐演唱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一种心理特征。声乐演唱者在表现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表演个性,那么他的表演一定是成功的,也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自从声乐艺术诞生以来,声乐艺术创作者和演唱者的表演,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声乐创作者所创作出的声乐作品,是声乐演唱的基础。而声乐演唱者则是在这个基础上所进行的二次创作。声乐作品本身给予了演唱充分的二度创作空间,演唱者必须充分认识和利用作品的二度创作空间,发挥个人的艺术表演魅力,使自己的演唱放射出一种个性的光彩。对于欣赏者而言,他们也非常喜欢和愿意看到同一部作品为不同的演唱者所表现出的不同的表演风格,得到不一样的感受,他们可以通过比较和鉴别,加深对于这首作品的理解,丰富自己的感受。因而,声乐表演者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对于声乐艺术作品进行自己正确而独到的诠释,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与优势,逐渐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个人表演风格的形成,还是一个声乐表演家在声乐艺术事业中是否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声乐艺术表演家存在价值的体现。总之,声乐艺术表演及欣赏必须遵循客观真实性和主观创造性的原则,两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声乐艺术客观真实性是主观创造性的基础,主观创造性是对艺术真实性的进一步提升,两者之间具有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在表演过程中必须遵循这一对立统一的原则。

二、声乐表演的历史性和时代性对立统一原则

声乐艺术的历史性是指声乐艺术作品的形成和产生具有自己特定的时代背景,不同的时代由于其政治、经济、自然、地理、宗教等文化背景的不同,从而形成不同风格的声乐艺术作品。歌声凝结时代精神的火花,可以说每一首声乐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都包含了那个时代的文化信息。例如巴洛克时期巴赫的康塔塔,其作品内部结构精妙,多声部的线条组合,装饰性的音特别突出,给人以美轮美奂之感,这就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的体现。而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莫扎特的歌剧,其作品的内部结构十分严谨,非常讲究作品内部结构逻辑上的关系,这就是古典主义风格的体现。到了舒曼、舒伯特时期,艺术歌曲盛行,这种声乐体裁小巧精美,表演风格较为自由,表演者有着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再如:我国抗日战争时期产生的《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等歌曲,则赋予了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背景以及这一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与审美倾向;建国初期所创作《歌唱祖国》《咱们工人有力量》《社会主义好》《采伐歌》等歌曲反映了这一时期雄壮豪迈的群众声乐艺术的兴起,生动地表达了中国人民迈向新胜利步伐,体现了新中国群众歌曲的新风貌。当今的时代,随着声乐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各种新的风格也是层出不穷,这种历史的丰富性对于演唱者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充分发挥的平台。很多演唱者想尽一切办法,走进历史中,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对作品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力求将作品的风格予以最真实的再现,一边真实地体验和表现作品的精神内涵和时代风貌,这种钻研的精神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对于声乐作品历史风貌的准确把握和再现,不仅是对声乐作品和创作者本身的一种肯定和尊重,更是我们表现这首作品的基础。那种对作品的历史环境、历史时期全然不顾的演唱,无疑是一种缺乏声乐理论素养的表现,也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更不可能得到人们的喜爱。

然而,时代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历史的声乐艺术不可能一成不变地被表演。尽管我们今天对作品历史性有着一种尊重的态度和积极的认知,但是我们还是采用的是一种现代人的眼光和思维,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客观事实。当今的人们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审美原则、审美情趣等,都已经和当时的历史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知识结构、生活观念,我们身上所具有时代精神和审美观念,必然会影响到我们对历史作品的理解和表现。因而从这个角度来讲,完全的一成不变的彻底的原汁原味的表现历史作品,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是没有这必要的,因为欣赏者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我们表演作品时必然要与时代的审美观念结合起来,才会得到欣赏者的认可。既然这是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因而我们就应该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前提下,为历史的作品注入新的时代的生命,与其将精力和时间放到对于历史的再现上,不如创造性地挖掘作品,为作品赋予新的生命力,去發现那些没有被注意过的、积极的美的因素,以新的时代精神和审美情趣对之加以丰富和创造。这种创造,若干年之后,也将会成为一种历史。

因而,声乐艺术表演与欣赏过程当中,声乐表演的历史性与时代性应该有机地统一与融合,也是声乐表演时所需要牢牢把握的原则。不顾作品的历史性,随意进行主观表现,或者沉溺于对历史的还原中不能自拔的极端复制,都是不可取的。而且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不同的演唱者会对两者有着不同的侧重,这是声乐艺术表演中应该被允许的,这样也将更加有利于声乐表演者表演个性和艺术特长的充分发挥,也是声乐艺术表现的空间性和音乐所具有的模糊性特征所决定的。

三、声乐表演的技巧性与表现性对立统一原则

任何演唱艺术,不论其形式如何,要想唱得好必须要有技巧和方法。我们所掌握的技巧越多、越丰富,就越有利于艺术的表现,作为一个歌唱演员应该尽可能地掌握更多的技能技巧,以适应各种风格的演唱。古今中外一切卓有成就的声乐表演艺术家,无疑不具有高超与独到的演唱技巧。一名声乐家要在艺术上得以充分表现,没有相应的技巧是不行的,艺术上的自由需要有充分地运用技巧的能力,技能绝不是简单的一种生理运动或者能唱几个高音,而是通过调控生理机理动态的某些心理因素,从而达到全身发声系统的整体机能的协调。也就是那些支配我们去达到某一种技术要求的内心活动,假如没有这种心理上的技能,无论怎样做生理上的训练也不可能达到真正高超的技术水准。

技术从来就是为艺术服务的,有什麽样的艺术就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技术为之服务的,只有艺术的发展才会促使技巧的发展,决不会是先有技巧而后有艺术。因而,技巧训练是一种受美感心里支配的艺术活动,即使是发声练习,也一定要把它当作一种艺术审美享受,获得审美上的满足,也就是说声乐技巧必须要与审美结合起来,这一点正是技巧训练的关键,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技巧固然重要,但还有一样东西比技巧更重要,它就是声乐表演中的灵魂,即:声乐艺术的表现性特征,没有灵魂的演唱就好比一具僵死的空壳,它没有生命力,也不可能具有感染力。技巧的训练以及获得,最终是为了对艺术作品的表现,否则就失去意义。声乐表演中的灵魂并非天生具备,而是来自艺术家长期积累的艺术修养和生活体验。在当今,随着音乐教育的普及和正规化系统的培养,掌握高超的声乐表演技术技巧的青少年非常多,然而能够真正成为歌唱艺术家的却寥寥无几。有些表演者虽然掌握了较好的演唱技巧,他们的演唱能以其技巧的高超与华丽而眩人耳目,博得一时的掌声与喝彩,但终究会因为缺乏艺术表现与内在生命而令人感到乏味,这样的歌唱家其实不过是一些声乐匠人而已。真正声乐表演艺术家决不以狭隘的炫耀技术技巧为荣、为目的。而是把精妙绝伦的表演技巧与艺术表现完美的结合与统一起来,他们的精彩表演不仅给人以审美的愉悦,而且以其丰富的精神内涵与情感表现而撩人心弦、激动心智。中国传统声乐表演既很重视表演技巧,更加重视对艺术表现。因而,我们在声乐艺术的学习与表演过程当中,一定要将声乐的技能技巧与艺术的精神内涵与情感充分地结合起来,达到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丁亚平.艺术文化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2]郭建民.声乐文化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3]范晓峰.声乐美学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4]郭建民.声乐文化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张颖,女,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推荐访问:探析 声乐 审美 原则 表现

上一篇:一等奖
下一篇:教师故事
本文标题:声乐艺术表现中的审美原则探析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610/262591.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声乐艺术表现中的审美原则探析》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