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民办高校旅游管理课程体系设计探究

发布时间:2023-06-10 11:06:02 |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分析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阶段课程设计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民办高校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课程设置缺乏特色、内容重复,学科交叉严重、课程设置缺乏逻辑性、轻基础理论,重专业应用、轻实践,重理论、选修课陈旧,且所占比例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明确目标,突出专业特色和地方特色;加强基础理论课程,避免重复内容;增加技能课程,强化专业实习;课程深度循序渐进,专业性逐步加强;革新选修课,增加比例。

关键词:民办高校;旅游管理;课程体系

近年来旅游行业每年直接就业几十万人,可绝大多数都是非专业人士,而进入旅游业工作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只占总量的30%左右,旅游业急需大量专业旅游人才,尽快缓解旅游人才市场的供需矛盾。就其原因主要是旅游行业要求的人才实属复合型人才,而高等旅游院校培养的学生在质量方面与旅游企业的人才需求相脱轨,脱轨的主要原因出自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方面。

一、旅游管理专业本科阶段课程设计现状

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进行了定位[1]。在此规定中,培养目标规定为培养具有管理、经济、民俗文化、法律和旅游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具备进一步从事旅游教学、科研潜力的研究型人才。主干学科规定为工商管理,主干课程规定为: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资源与开发、饭店管理原理。

参照上述规定,参考国内有关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计,大体可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现状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公共基础课:政治类(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等)、体育、公共外语、经济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基础。

2.专业基础课:管理学类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管理、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或管理心理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等;经济学类课程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旅游学类课程主要包括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地理学、旅游文化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美学等、旅游公共关系、旅游法学、旅游资源学、旅游外语、旅游统计学等。

3.专业课:饭店管理类课程主要包括饭店管理概论、饭店市场营销、前厅与客房管理、餐饮管理、酒店管理信息系统、酒店工程与设备管理、食品营养与卫生、酒水知识、康乐管理等;旅行社管理类课程主要包括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线路设计与开发、导游业务、导游管理;旅游景点管理课程主要涉及旅游资源与开发、旅游规划、旅游景点管理等。

4.专业技能课:主要包括客房服务技术、餐厅服务技术、调酒技巧、沟通技巧、旅游摄影、文物欣赏、模拟导游等。

5.专业选修课:主要包括中国旅游史、客源国概况、中外民俗、旅游应用文写作、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信息系统、旅游交通管理、旅游商品开发设计、旅游环境学、生态旅游学、礼貌礼仪等、旅游社会学、饭店设备管理、旅游行政管理、旅游安全管理等。

6.选修课:主要包括资产评估、营销策划、国际贸易、财政与税收、社会学、美学、民俗学、建筑艺术等等、旅游人类学、文化学。

7.实习与毕业:主要包括饭店实习、旅行社实习、景点认知实习、景区实习、社会考察、毕业论文等。

二、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现存问题

(一)课程设置缺乏特色

该问题是由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引起的。在众多的开设旅游管理的高校中,民办高校普遍还没有找对自身的定位,不是有针对性地根据旅游市场人才需求为依据培养有用之人才,大多数只是简单地在效仿一些公办院校和名牌高校对旅游管理专业进行课程设计,课程设置及其不具备独特之处。

(二)内容重复,学科交叉严重

一方面,旅游学科课程体系中不同层次课程重复设置的现象比较普遍[2]。比如:在学科专业必修课中,旅游学类中又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地理学、文化学、美学、法学等若干一级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呈现“大而全”的特点,像旅游经济学与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另一方面,学科专业各方向内部及各方向之间课程重复设置,如饭店管理与饭店餐饮、客房管理,旅游规划与旅游资源开发等。

(三)课程设置缺乏逻辑性

先修课和后续课顺序的颠倒,逻辑性不强,不仅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也使教学体系本身散失了应有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系统性。充分证实该校完全忽略了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课程设置先后顺序混乱至极。

(四)轻基础理论,重专业应用

在旅游管理高等教育方面必须承认的客观现实是,学科基础课中管理类和经济类的课程都已经相当成熟,但旅游类的主干课成熟时间相对较短,其性质基本属于旅游学与相关学科交叉形成的应用型学科。

(五)轻实践,重理论

理论课程设置比重较大,而专业教师又多重理论,再加上缺少社会学习和实践锻炼及与国内外同行交流的机会,教学从“理论”到“理论”。对当今国内外旅游管理的新方法、新问题、新趋势知之不多,以至教学时不能够结合实践。虽然有专业实习的安排,但因内容单调时间过于集中,与理论教学不能同步协调。

(六)选修课陈旧,且所占比例小

选修课是对专业基础课的有益补充,目的在于对学生理论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恰当的选修课设置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是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更为重要,可选修课并未引起民办高校管理层面的足够重视。一方面,设置的科目少,在总学时中所占比例小;另一方面,课程过于陈旧,缺乏创新,无法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需求,吸引力小。

三、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优化

(一)明确目标,突出专业特色和地方特色

培养目标决定着课程体系改革的方向,决定着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21世纪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坚持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辩证统一的原则,面向旅游宏观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培养基础知识较为扎实,操作能力较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服务意识的中高级应用性人才。专业课程既要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又要体现专业自身的特点和办学特色。与此同时,针对旅游业的地域性特征,各高校可以针对地方实际或学生就业的领域,开设适用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课程,使学生毕业之后能以最短的时间适应工作岗位。

(二)加强基础理论课程,避免重复内容

重视理论基础学习,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以保证其毕业后的发展后劲。旅游专业作为管理学门类工商管理之下的二级学科,首先应保证工商管理方面的核心课程如管理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而经济学作为管理学的基础,则同样应引起重视,如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对于旅游类基础课,鉴于其尚不成熟,应主要采用回归策略,重点介绍与其交叉的基本原理,如历史文化名城侧重介绍中国历史渊源,旅游地理侧重介绍地理学引论等[3]。

(三)增加技能课程,强化专业实习

在强调旅游本科教育应加强基础理论与专业理论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加强行业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岗位要求。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往往很少安排,且安排得较为分散或者时间较短,影响技能训练的效果。因此,旅游本科院校首先应加强实验室建设,如建立中西餐饮实验室、食品营养实验室、酒店客房管理实验室、导游模拟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校内的基本技能训练场所。此外,旅游院校还应注重与旅游企业保持稳定和紧密的联系,建立自己的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及管理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平台,既可保证实习计划的顺利实施,又能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一条途径。

(四)课程深度循序渐进,专业性逐步加强

在课程体系设计中注重课程设置的渐进性和专业性。在制订课程计划时可考虑四大模块内容:经济基础知识与技能、旅游基础知识与技能、专业理论与技能、复合专业知识与技能。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开设模块课程,突出应用性和职业性,以体现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职业化。在课程体系设计中注重课程设置的渐进性和专业性,根据人的思维认识特点,由浅入深,安排在不同的学期中讲授,配合各学期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充分认识与掌握。

(五)革新选修课,增加比例

旅游人才市场需要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其知识体系涵盖历史、地理、宗教、民俗、艺术、政治等多方面,仅靠专业必修课难以满足学生需求,因此应多加开设选修课以弥补知识量的不足。但据笔者这么多年的观察,现在设置的选修课还停留在十几年以前的状态,缺乏创新,且很多课程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开设。故应适当增加选修课所占比重,并及时调整补充与行业发展联系紧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其知识面。

【参考文献】

[1]江晓云,伍进,黄燕玲.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现状调查及创新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4)

[2]李志义.研究型大学如何构建本科人才培养新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8(Z2):34-37

[3]张多中.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探讨[J].旅游科学,2001(02):41-43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经管系】

推荐访问:探究 旅游管理 民办高校 课程体系 设计

本文标题:民办高校旅游管理课程体系设计探究
链接地址:http://www.ylwt22.com/dangtuangongzuo/2023/0610/262623.html

版权声明:
1.十号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民办高校旅游管理课程体系设计探究》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十号范文网 |
Copyright © 2018-2024 十号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十号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粤ICP备18086540号